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

绪论

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

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1.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环境因素;2.研究预防疾病、保护人群的策略与措施;3.研究疾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4.研究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科学管理的方法。

第一章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概念: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生物与医学模式的内容:立足于科学实验方法和生物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每种疾病都是由一种确定的生物或理化等病因引起的。可在人体内某一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分子导致可测量出的形态结构和/或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能够明确诊断,并通过相应的手术、药物、理疗等方法控制病理变化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提出了病因、宿主和环境三者动态平衡的概念,如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则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之中;如致病因子加强、环境条件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可使三者之间的平衡破坏,导致疾病发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生物因素:人类的年龄、性别、特殊生理状况和遗传因素等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2、环境因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3、行为和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起着促进作用;4、卫生服务:卫生服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群健康。

第二章健康观

传统健康观:1.社会学:健康是对劳动的胜任,疾病是劳动能力的丧失; 2.统计学:健康是人体统计学的正常状态;3.生物医学:健康是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4.生态学:健康是人体与生态条件的平衡状态。

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位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整体健康的特征:健康具有多维性;健康具有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整体健康的内容:躯体健康——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

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包括:1、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得到充分的发挥,2、作为健康人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3、每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一级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环境措施和增进健康措施两方面。

二级预防也就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目的是控制或减缓疾病病程的进展。

三级预防即临场预防:对已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残疾,使之早日康复。包括防止残疾和康复工作两方面。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生态系统概念: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体系。

食物链:生物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

环境污染: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生活行污染和其他污染。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急性作用2、慢性作用3、远期危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公害病——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大多数可以定量测定,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兵损程度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断条件:1、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且与该地区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均有同样的相关性。2、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3、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1、分布、蓄积:亲和分布、物质蓄积、功能蓄积2、生物转化:分为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第二相反应(结合)。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化学结构、物理特征、毒物的剂量、毒物的联合作用、个体情况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

高温作业的范围:指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4.18J/(c㎡·min)或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的作业。

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天露天作业。

中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热辐射、热痉挛、热衰竭。

噪音对人体健康的损害:1、对听觉功能的影响(暂时性听阈移位、永久性听阈移位、爆震行耳聋)2、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自然疫源与外源性传播;生活性污染与生产性污染;医源性污染。

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主要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食物中毒;过敏性疾病;癌症;畸胎;其他急、慢性疾病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

营养素: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修复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

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动物性—畜禽类鱼类蛋类奶类;植物性—豆类粮食类。

蛋白质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器官和体内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物质的基本成分;是机体氮元素的唯一来源;作为能源提供能量。

脂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植物油脂动物脂肪;肉类、乳类、蛋黄、动物内脏(类脂);豆类、坚果类碳水化物的食物来源:粮食、豆类(供给多糖);根茎类食物;蔬菜水果(供给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1. 增强大肠功能;2. 减慢胃排空时间;3. 减慢餐后血糖的迅速升高;4. 降低血浆胆固醇、血脂水平;5. 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的增殖。

无机盐:常量元素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钾、钠、钙、镁、磷、硫、氯等七种含量最多。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占体重0.01%以下的元素。铁、锌、铜、碘、硒、钼、铬、钴8种为人体必需,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钙缺乏的临床表现:婴儿的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老年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定义: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