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

1162022年3月 DOI:10.19995/10-1617/F7.2022.05.116南阳市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王聪珊(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0)摘 要:近年来,南阳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 利用县域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在整体实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县域人口流失有加重趋势、县域间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平台不足等问题。
本文在分析南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一是抓牢产业基础,二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发挥区位优势,深度挖掘潜在价值,切实推进强县富民的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南阳市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并提出了推动南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南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定位;比较优势本文索引:王聪珊.南阳市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J].商展经济,2022(05):116-118.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2021年度项目:南阳市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YJY20214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聪珊(1993-),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金融。
南阳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河南省的一个人口大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阳市常住人口为971.31万,仅次于省会郑州,是河南省第二人口大市。
其中,县域人口为816.91万,占南阳市总人口的84%,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其内生的“造血”“补血”系统还是确保经济内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础。
根据南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县域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8%,高于2020年同期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8%,高于城区经济0.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作者:规划局共计: 5513 字sj一、规划范围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山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黄河路,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8;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 (4)第三节城市规模 (5)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第一节区域协调 (6)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7)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1)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8)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第八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4)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25)第一节空间布局 (25)第二节居住用地 (27)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8)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1)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33)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36)第七节城市交通 (39)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44)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0)第十节环境保护 (54)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56)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58)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0)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62)第六章附则 (64)附表 (65)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南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编制《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针对南阳人口大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环境重点地区的特点,着重加强城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统筹协调。
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实力和区域综合影响力,打造中原崛起的新支点,引领豫西南及周边地区快速、稳步、高效地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2020年。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7.26
•【字号】宛政〔2024〕5号
•【施行日期】2024.07.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203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24年7月26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26•【字号】宛政办[2009]28号•【施行日期】2009.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宛政办〔2009〕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试行)(市发展改革委二00九年三月二十六日)重点项目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对于拉动投资增长,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南阳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工作进度,发挥重点项目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项目遴选机制,确保重点项目质量1.项目遴选的总体要求: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突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影响力、竞争力;能有效改善薄弱环节,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与支撑作用。
2.项目遴选的主要范围:重点项目按市、县两个层级进行遴选。
市级重点项目的遴选范围主要包括国家及省布局的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重大生态工程和节能减排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其他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项目。
县市区级管理的重点项目应突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
3.市重点项目的入选条件: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政策,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等。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17•【字号】宛政[2010]58号•【施行日期】2010.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宛政〔2010〕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已编制完成并经过专家组论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南阳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存在重大机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制订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
本规划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指根据南阳市现有产业基础,顺应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低碳化的趋势,建设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群为主体,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为其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本规划是指导南阳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南阳市工业化快速推进,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骨干企业和特色园区快速成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初步建立。
工业快速发展,所占比重大幅提高;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迅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2:45.7:25.1,2008年调整为21.1:52.3:26.6,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初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211期第9期2017年9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211,No.9Sep,2017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庞桂娟(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8)[摘要]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南阳作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工业化质量,引领农业现代化,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南阳;智慧城市;目标;框架[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7)9-27-4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City in NanyangPang Guijuan(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450008)Abstract:The us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are the trend and features of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word,Nanyang as a deputy center city of Henan Province its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y is beneficial to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quality, lead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Nanyang;intelligent city;target;framework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4.22•【字号】宛政〔2020〕5号•【施行日期】2020.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宛政〔2020〕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鼓励总部经济、新经济发展(一)鼓励支持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对年缴纳地方级税收达500万元以上的总部经济企业进行奖励。
具体奖励认定办法及其他规定遵照《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宛政〔2019〕13号)执行。
(二)鼓励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产业新业态。
放宽企业名称登记限制,除涉及前置审批或企业名称与企业登记不在同一机关的以外,不再实行企业名称核准制度,试行企业自主申报,企业可以自主申报的名称与企业登记一并申请办理,允许国民经济行业以外的新业态作为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
放宽住所登记限制,允许新经济主体利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解决“住所”登记问题。
放宽经营范围限制,鼓励新经济主体跨界融合发展。
(三)对销售收入低于5000万元(含)、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5%的新经济企业,销售收入5000万元至2亿元(含)、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4%的新经济企业,经科技、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研发投入总额的2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销售收入高于2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的新经济企业,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确定补贴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作者:规划局sj 共计: 5513 字一、规划范围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山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黄河路,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8;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在强化产业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推动产城整体发展。
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承接国内外投资项目、东部外迁项目,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从产品研发、中试到产业化、规模化产销的新格局。
据此,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是:以新材料、现代机电装备和光电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冷光学和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建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城一体的城市新区。
五、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分区,以产带城,产城结合”的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建设围绕项目进行,以本地优势企业为基础,以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加强研发、自主创新为突破,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拉大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为主要任务,以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大、生产生活功能配套齐全、人居环境宜人的产城一体化城市新区。
2、规划分期发展重要目标预测分析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投资强度是150万元/亩,规划参照江苏省2002年确定的投资强度标准(苏南、苏中和苏北每亩地分别为360万元、240万元和120万元),确定近期投资强度达到高于苏北的标准,取150万元/亩;中期达到苏中水平的240万元/亩;远期300万元/亩。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根据表3-1分析,2002年江苏沿江开发区大部分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都达到了2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约40亿元/平方公里,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67亿元/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近、中、远期规划区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分别为40、80和120亿元/平方公里。
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约为1:2.6,投入产出比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要求为1:4,而昆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就实现了1:6.4的投入产出比。
根据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投入产出比为1:3、1:4和1:6。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根据统计数据,2007和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3.14%和71.65%;从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近年统计数据看,大部分开发区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大部分在60-80%之间;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80%、75%和70%。
3、分阶段发展目标(1)近期(2009-2012年)近期完成发展区一期(4.8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35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任务。
借助近期经十路、雪枫路两条道路同步建设,完成产业集聚区内部分道路、供排水、电力通信、绿化景观、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部分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等设施,以及市场、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按照“产业经济集聚化,城市建设特色化,产城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坚持在“产业分区集聚”发展战略框架下,高起点规划建设以二机石油装备、英威东风机械、防爆重型电机等为主的机电装备及其它集聚小区、以中南工业公司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区、以中光学集团为主的光电产业区,全力建设和培育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
整合资源,与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步发展,形成南阳一园两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争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期(2013-2015年)规划中期(发展区二期)新增建设用地 5.4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24平方公里,建成河南省示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知名高新技术产业区。
(3)远期(2016-2020年)在规划控制区用地(5.3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01平方公里)上继续发展,全面完成产业集聚区15.63平方公里建设。
把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城市功能完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实现跨国经营,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光电产业、机电装备及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六、产业布局规划集群布局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一个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断的创新。
集群本身会促进区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创新的动力机制还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一个理性政府所制定的集群政策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鼓励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为产业集群营造一种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区域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规划区的目标和功能定位,规划区高产业布局主体应是:以南阳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和规划区作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为重点,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和辐射源。
从规划目标来看,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并非本次规划的15.63平方公里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所能承担或者实现的,它需要更大的备用发展空间和辐射发展空间。
因此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性、集聚性和增长性基础上,按照“提升核心区、留足备用区、扩大辐射区”的空间布局思路,进行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的合理布局。
(1)核心发展区即本次规划范围确定的15.63平方公里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新材料产业区、机电装备及其他产业区、光电产业区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及研发、中试、总装集中布局在集聚区。
(2)备用发展区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本次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2020年。
未来3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预留充裕的空间,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南部的许平南高速公路以南区域,核心区东部的经十三路以东区域,保证总用地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上述空间土地利用规划随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调整。
(3)辐射发展区产业辐射区的设置,以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为主要目标,除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企业总部、科研、生产、总装、销售摆放在产业集聚区,近期将周边宛城、卧龙、镇平、方城、邓州、西峡等县市区列入辐射区,带动全市资源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
中长期以河南、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产品、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的交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格局。
七、建设时序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建设:近期建设阶段(2009-2012年)、中期建设阶段(2013-2015年)、远期建设阶段(2016-2020年)。
近期建设阶段(2009~2012年)1、发展思路及规模近期阶段依托中心城市干路-经十路、雪枫路和纬七路建设,着重完成一批近期用地内的土地征用、平整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新建为重点,理顺规划区内外各种关系,落实产业布局中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项目的用地,短期内形成规模,做好产业集聚准备工作,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建设部分标准厂房。
到2012年规划区人口将发展到 3.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 4.80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的30.71%。
2、发展重点主要建设用地方向为雪枫路以南、经十路和纬七路两侧的部分区域,基本沿路开发,使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和综合服务区、部分配套居住区齐头并进,使产业、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基本配套。
工业用地根据规划区产业布局,对规划的机电装备及其他产业区、光电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要尽快形成规模,加大它们的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力争部分核心研发环节有所突破,以此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为未来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此阶段工业用地建设主要是经十路两侧和纬七路南侧规划的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主要发展雪枫中段两侧以及1、3号安置小区的两处规划的居住区域,主要是为产业区发展配套的农民拆迁安置区以及集资房区和一般居住小区。
公共设施主要建设纬七路与雪枫路之间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区的部分区域。
要重点加快推进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区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绿化以及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配套功能。
中期建设阶段(2013~2015年)1、发展思路及规模此阶段为高效增长阶段,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
完善投资环境,建成一批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体,继续建设一部分住宅区,带动园区三产发展,初步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