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评述20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在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批评的那种个性化或“科学化”的作品解读和鉴赏活动,不是最主要的职能,它主要成为体现政党意志的,对作家作品、文学主张和活动进行政治“裁决”的手段。它承担了规范的确立、实施的保证。一方面,它用来支持、赞扬那些符合规范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则不同程度地具有偏离、悖论倾向的作家作品加以警示、打击。

当毛泽东和文学权利阶层认为某一作家、作品,某种文学思潮、现象的“错误”性质严重,对文学路线发出挑战,产生严重损害时,批评便可能演化成为大规模的批评运动。这种时候,会自上而下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组织大批批评文章,召开各种会议,对批评对象进行“讨伐”,造成巨大声势。著名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评,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声讨,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以及文革对周扬的“文艺黑线”的斗争都是如此。

2、简要分析宗璞小说《红豆》的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主题:《红豆》是宗璞在50年代创作的,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大学生江枚与银行家少爷奇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小说通过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突现出作者在当时特殊年代对青年的爱情观和心理活动的人性关怀。

艺术特征:a.诗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形成了作品独有的艺术风格。b.温馨浪漫的爱情,浓郁含蓄的人情味形成了作品独特的人文韵味。c.红豆、雪花等意象形成诗意的情境。d.怀旧情绪和“感伤美”。

3、简要分析老舍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特征。

《茶馆》既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语言的幽默风格,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要分析“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关于朦胧诗:(1)朦胧诗派是在文革专制主义下迷失、绝望而痛苦的一代对人的反思、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和对人的心灵自由与解放的追求。

(2)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传达信念与激情,诗境朦胧、主题多义莫名,有时失之晦涩。

(3) 开启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个方向,开启了诗歌现代性之路。

谈谈朦胧诗的审美特征:(论·重点)

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

②打破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

③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递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是其典型特征。(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5、简要分析“寻根小说”的思想内涵。

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

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寻根小说是反思与回归浪潮的最高峰,它将文革后文学对中国社会历史悲剧的反思推到了文化的高度。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文学向人、向自身的回归。

6、简要评述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发端于20 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这些作品既真切地展示一个个生活画面,又立足于呈现一种文化心态的积淀:既展示生活的原生状态和生命的体验冲动,又不乏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探索。新写实小说是一种回归与创新。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艺术特色①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②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③世俗化的平易语言④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7、简要分析汪曾祺小说《受戒》的思想艺术特征。

主题思想:《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受戒》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纯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的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小说实际上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明海受戒的故事。一个是明海犯禁的故事。两个故事齐头并进,相反相成。作者对小和尚明子和英子的纯真热烈的爱情,做了细腻的诗意描绘,表达了由衷地赞美之情,充分肯定了佛门子弟一对小儿女的这种普通人的感情、欲望。这个故事并不是要表现明海和小英子的滥情,对其进行道德批判,也不是为了表现他们如何冲破礼教限制,表现反封建意识。仅仅是表现人的情感的浑然天成,水到渠成。表达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

风格特色:从技法上说,《受戒》的技法最突出的是含蓄。作者以平淡含蓄的方式叙述和尚们的这些故事,叙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叙述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这就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第二个技法,是情景交融。《受戒》具有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自然洒脱的笔调,充满感情地抒写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写人的美,写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这是典型的中国审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的每一处写景,都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全部配合着人物的心情,点染着人物的心情,暗示着人物的心情。

汪曾祺小说《受戒》的出现,为新时期文坛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传统。这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向艺术的诗化回归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