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食盐制作共29页
中国古代盐业史-PPT精选文档-文档资料
![中国古代盐业史-PPT精选文档-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f27a242011ca300a6c39045.png)
李白在《梁园吟》中写道: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盐与戏曲
盐商大多喜爱戏曲。从现有资料显示,到清代,盐商们已经成为 中国戏曲的主要继承和发扬者,这些重视戏剧的盐商,主要集中 在江苏扬州、苏州和四川自贡。他们对戏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一、对戏剧的扶植,二、自办家庭戏班,三、聘请名家 文字,是由炎帝时期一位叫仓颉的人首 创的,其中,盐字最早也是有仓颉所造。 仓颉,姓侯冈,名颉。生而龙颜侈侈,四目电光。幼善画,养灵 龟一头,揣摩其纹理,又见群鸟践迹沙地,乃依龟文鸟迹,一划 一竖,一点一圈,撇捺钩挑,配聚而成文体。
左上角则是个“臣”; 盐必须是每个“人”和“口”都有, 右边的人口呼之欲出, 并且珍惜盐,将盐放入皿器中。
天然晒盐法
恳畦浇晒法
盐与诗歌
诗歌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浩瀚如烟的诗词 作品中,有很多与盐业和盐商相关,具体表现内容丰富多样。
杜甫《盐井》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盐商始祖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 战国时代的大商人中有白圭、猗顿、郭纵、乌倮氏、 寡妇清之先世、卓氏、孔氏等七人。 被后人奉为盐商始祖的只有猗顿。
猗顿,春秋战国时期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 史籍记载较少,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中说道“猗顿用盐起,与王者埒富”。
井盐鼻祖李冰
据史籍记载,井盐开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井盐开发的创始人 为秦朝末年的水利专家——李冰。
食盐专营的起源
据记载,齐国是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事实上,齐长城最 早修建与盐政管理有紧密的联系。 管子回答:“一家十口人,就有十口人吃盐。使盐价每升增加半钱, 万乘之国每月就可多的六千万,而人们无法逃避。” 公元前685年至前645年,齐桓公任管仲为相,修长城垄断 食盐官营,防止食盐走私,集结天下财富,成为春秋霸主。
中国古代的食盐制作
![中国古代的食盐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6d7448faba0d4a7302763aad.png)
•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有池盐。其 产地在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甘等广大西北地区,最著 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即解池、河东盐 池)历史悠久,在《史记》中有记载,黄 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尢于涿鹿,后又 “邑于涿鹿之阿”。据专家考证:“阪泉 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 尤村及浊泽,一名涿鹿”。而“炎黄血战, 实为食盐而起”。
运城位于山西省南 部,是中国历史上 的盐务专城,其建 城和发展,与运城 盐池(即解池、河 东盐池)的生产、 运销、管理息息相 关,紧密相连。
• 另一种自然盐是岩盐,因产于“盐山”故称岩盐。 产地在今天甘肃环县南曲子附近和甘肃泉市。所 谓“盐山”实际是指大粒矿盐,除了主要化学成 份NaCI,因各地质、地层的不同所含的微量元素 也各异,从而出现赤、紫、青、黑、白等不同的 颜色。盐的主要用途,在古代主要是食用,《周 官· 盐人》,“形盐”用以供宾客。又说:“王之 膳羞,供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里所说的 “形盐”是指白色岩盐,因形体大可以“镂之写 物”。“饴盐”是岩盐中最好的一种,其味咸美 “如水精”、“似虎珀”,又称“君王盐”。
食盐制作
• 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 根据盐 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 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 的生产工艺。
• 中国关于食盐制作的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海盐制作 的记载。古籍记载,炎帝(一说即神农氏)时的 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宿沙 作煮盐”。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可 断定。实际上,用海水煮盐,也不可能是宿沙氏 一人之所为,而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 期摸索和实践创造了海盐制作工艺。在当前尚无 更新的考古发现和典籍可资证明的情况下,“宿 沙作煮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宿沙氏是 中国海盐的创始人。
古代煮盐法
![古代煮盐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a5ec0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1.png)
古代煮盐法1. 哎呀,说起古代煮盐的方法,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咱们老祖宗可聪明了,想出了好多取盐的妙招,就跟变魔术似的,把咸水变成雪白的盐粒。
2. 最早的时候,古人发现海边的水是咸的,就想着把海水煮干,就能得到盐啦!他们在海边挖个大坑,把海水引进去晒,等水分蒸发得差不多了,再用锅煮,可费劲儿了。
3. 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发现了更厉害的法子。
他们在四川发现了卤水井,那井水咸得跟酱油似的!古人把井水往大锅里一煮,没一会儿功夫就能得到白花花的盐。
4. 汉代的人更聪明了,发明了"煎盐法"。
他们用竹子做成的大筛子,把含盐的泥土放进去,往上面浇水,水流下来的时候,就把盐带出来了,就像给泥土洗了个澡。
5. 唐朝的盐官们可有意思了,他们发明了"五灶三竈"的煮盐法。
就是把好几口大锅连在一起,像串糖葫芦似的,一锅接着一锅煮,效率高得很!6. 宋朝的盐场可热闹了,光是煮盐的大锅就有上千口!工人们一天到晚忙活着,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泡,蒸汽腾腾往上冒,跟仙境似的。
7. 古人煮盐还讲究火候呢!火大了容易把盐煮糊,火小了又不出盐。
掌握火候的师傅就跟大厨似的,光看锅里的水花就知道火候到了没有。
8. 煮盐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锅里的水越煮越少,盐分越来越多,最后盐粒子就像下雪一样,哗啦啦地往下掉,可好玩了!9. 古人还发明了收盐的工具,用竹子编的筛子和木头做的铲子。
那些盐工们动作麻利得很,一会儿功夫就能把一锅盐收拾得干干净净。
10. 盐场里还有专门晾晒盐的地方,就像晒大白床单似的,把盐摊开来晒。
阳光一照,那盐粒子闪闪发亮,好像撒了一地的钻石。
11. 古代的盐税可重要啦,朝廷派专门的官员管理盐场。
那些盐官们整天在盐场转悠,看着工人们煮盐,还得记录产量,忙得不亦乐乎。
12. 想想看,咱们现在吃的盐来得容易,可古人为了这一撮盐,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呢!这煮盐的本事,就像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绝活,让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0ce396eba1aa8114431d978.png)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中国盐业历史非常悠久。
考盐之名最早见诸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盐……”,最先发现的是海盐,五帝时代发现池盐,战国末期发现井盐……在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的制盐业在当时的世界上令人刮目相看,一项项先进的生产技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华夏文化的史册上。
上古时代:煮海为盐的传说中国历史上对盐的发现,最早闻名的是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在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一带,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名叫夙沙,他聪明能干,膂力过人,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
有一天夙沙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罐从海里打半罐水回来,刚放在火上煮,突然一头大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见了岂能放过,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死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缶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
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又咸又鲜。
夙沙用它就着烤熟的野猪肉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
夙沙氏的传说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
古籍《世本》一书记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始煮海为盐”的字句。
夙沙氏(即宿沙氏)是什么人?一种说法是“黄帝臣”,一种说法是炎帝的诸侯,一种说法是“夙沙瞿子”。
《吕氏春秋用民篇》载:“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神农即炎帝。
据考证,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古老部落,和传说中的洪荒时期的炎帝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推论,夙沙部落长期与海为邻,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而且大约在商、周之际就已在当地推广和普及用海水煮盐。
《中国盐政史》谓:“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
”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当地已学会煎煮海盐。
这一发现与史载资料相印证,可以肯定至少在4700年前我国山东至福建沿海一带已学会煎煮海盐。
制盐的历史沿革
![制盐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8e77041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6.png)
制盐的历史沿革制盐工业历史悠久,其发展经历了由原始手工生产、手工机械生产到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的过程(见制盐技术史)。
人类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和盐,包括地表天然卤水和岩盐及海滨洼地自然结晶的盐,供给食用。
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
有天然卤水的地区,曾采用“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生产 ... 。
战国末期,四川开始掘井、汲卤、煎盐。
齐管仲(公元前?~前645)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由官民并制,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
但由汉代至明代,除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到唐玄宗开元十年(722)的139年间,开放全国海滩、盐井、盐湖,任民自由产销外,其他历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大都实行专卖制度,以严刑峻法控制着盐的产销,以徭役的形成强迫盐户产盐,生产者役作极苦,还要负担繁重的盐课,因而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虽然隋、唐之际,山西湖盐生产已形成“垦畦浇晒”的新工艺,宋、元之际,福建海盐生产已部分采用晒盐法,但生产规模小,工具设备简陋,生产者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态。
井矿盐的情况有所不同。
四川在宋代出现了卓筒井,首次使用钻头(“圜刃”锉)凿井。
由明代到清代,手工机具逐渐完备,分工协作逐渐明确,商业资本日益转为产业资本。
随着外地游民的流入,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到清代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年间,自贡盐业已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
1835年以后,黑卤井、岩盐井、深层天然气井的相继开凿,又为盐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
岩盐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卤,促成了有关井户的联合,大大促进了盐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井矿盐的凿井、汲卤、制盐,海盐的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运,湖盐、矿盐的开采,相继采用了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中国自贡盐区1912年采用了蒸汽机车牵引汲卤,1925年天津汉沽盐场采用了柴油机带动水泵扬水,其他一些海盐区也逐步开始采用机械,但发展缓慢。
研究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
![研究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7aa4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7.png)
研究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知识文章: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1. 引言古法制盐是指使用传统的方法和工具来生产盐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法一直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是盐的重要来源之一。
研究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盐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有趣的制盐技术。
2. 古法制盐的历史背景古代人类从自然界中寻找盐,是因为盐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法制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主要通过日晒和晾晒的方式制取盐。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用火热蒸汽蒸发盐水,以及用火焰加热岩盐提取纯净的食盐。
3. 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3.1 日晒制盐日晒制盐是最古老的制盐方法之一。
将海水或盐湖的水填充到盐田或盐池中,然后通过自然蒸发的方式,让水慢慢蒸发,留下结晶的盐。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取决于天气的状况。
将结晶的盐收集起来,经过精加工后可以供人们使用。
3.2 火焰加热提取盐火焰加热提取盐是一种基于蒸发原理的制盐方法。
需要将盐水放入大型锅中,然后将锅置于火上。
随着火热的温度上升,盐水开始蒸发,留下盐的颗粒。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外界的燃料,如木材或煤炭,来提供充足的热量。
3.3 岩盐提取岩盐提取是一种通过矿山开采来获取盐的方法。
盐矿通常是在地下或山脉中,人们通过开采岩盐矿脉,然后使用机械设备将盐石打碎,最终提取出纯净的盐晶体。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在没有直接获取海水或盐湖水的地区。
4. 古法制盐的优势与挑战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4.1 优势:传承古法制盐有助于保护和传统的文化,让新一代了解和学习古代的制盐技术。
这些古法制盐方法通常更加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挑战:古法制盐的制备方法通常比现代化的盐制造工艺更为耗时和低效。
另外,古法制盐通常无法大规模生产,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高产量的需求。
5. 对古法制盐的思考与展望古法制盐作为一项古老的制盐技术,具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食盐变迁史
![中国古代食盐变迁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931d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3.png)
中国古代食盐变迁史在中国古代,盐被称为百味之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古代社会中,盐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是农村和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资。
古代中国食盐变迁史自汉代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研究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一、盐的起源和盐业的发展盐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考证,最早的盐是从盐泉或盐矿中取出的天然盐。
古代的盐业发展可分为自然盐、人工盐两个阶段,从自然盐到人工盐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早期,古人们只是采集自然盐,后来才发现盐泉中的盐可通过蒸发、晒干等方式来提炼,这样就有了人工盐的出现。
古代最早的人工盐是太湖盐,主要生产地在江苏泰州一带。
太湖盐因其制取工艺特殊,盐质纯净,曾被列为“南北必过之货”,在盐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盐业的发展,盐的供需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初盐是直接交换物资或兑换货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盐票、盐银的交易方式。
盐票出现于战国时期,最早的盐票为秦穆公二十年的绿票。
盐银的出现则是一种特殊的货币形式,由于它具有抵挡通货膨胀和防备通货紧缩的作用,所以广泛流通,始于唐代末年,盛于明清时期。
二、盐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古代社会中,盐的作用可以被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二是经济社会方面。
盐在古代的物质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方面,盐可用于制皂、染布、制纸等领域;在生活方面,盐则是调味品、储藏食品、腌制食品等不可或缺的原料。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盐在调味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如王安石所说:“能口不辣者不足与事,能口不咸者不足与语。
”在经济社会方面,盐的作用更为显著。
盐掌控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命脉,它是古代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因而具有价格牵动整个市场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力量。
同时,盐税的征收和管理,也是古代各朝代政府进行经济管理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三、盐的存在与变迁盐在中国历史中的存在与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盐的历史—简倩瑶
![盐的历史—简倩瑶](https://img.taocdn.com/s3/m/070bc63eb90d6c85ec3ac62f.png)
江苏是历史上海盐的重要产区,在这块土地上, 留下了众多的盐业生产遗址和遗迹,以及传统的 海盐生产工艺和大量的盐业历史文物和实物资料。 江苏沿海自古盛产海盐,《史记》载:“东楚有 海盐之饶。”自黄帝时代“以海水煮乳为盐”始, 海盐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历史上,劳动人民 在生产海盐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别具一 格的盐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然而,岁月的沦桑、现代文明的冲击、 地方经济的发展等使得古盐文化的遗迹多遭破坏, 很多遗迹已荡然无存。淮盐,从历史烟尘中悠悠 唱来,激越,高亢,回味弥长。
淮盐因淮河横贯江苏盐场而得名。江苏盐 场分布在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 长江口这一斜形狭长的海岸带上,跨越连 云港、盐城、淮阴、南通4市的13个县、区, 占地653平方公里。江苏海岸带有全国最伟 广阔的沿海滩涂,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 适宜于海盐生产。淮盐产区是中国四大海 盐产区之一。当“煮海之利,两淮为最”、 “华东金库”、“色白、粒大、干”等美 誉冠之而来的时候,淮盐,这个响亮的品 牌,就为江苏盐业在全国盐行业中烙上了 晶亮的镂痕。
周朝就有对盐征消费税的记载。春秋时 期,管仲在齐国的经济改革中创立了食盐专 卖,使盐利“百倍归于上”,“设轻重鱼盐 之利,以赡贫来 我国海盐的生产历 史悠久.主要经历了海水煎煮成盐.先制 卤后煎盐、先制卤后晒盐、海水直接晒制 成盐——滩晒的科学化几个阶段。海盐是 我国主要的盐种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历 史。在漫长的海盐生产过程中,劳动人民 发明了者海为盐和天日晒盐制盐生产方法, 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做 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1.小组名单 2.盐的历史 3.做盐的图片 4.盐的发展历史 5.再见!
组长:汤嘉禾
中国盐业起源,可以从古代对盐字的记载寻 起。据说,在远古时代,渤海地区一个名叫 宿沙氏部落的宿沙瞿子发明了煮海水制盐。 后人为纪念他,把他称之为盐祖。繁体的盐 字,从目,从器皿,卤字之上有云气,宛如 一幅煮海盐的生产图。蒙昧时代,人们尚不 知何为咸味,亦不知盐为何物,后世人们在 祭祀用的肉汤中不加盐,即所谓大羹不致, 以表示对古礼的遵循。
古代用豆汁煮盐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用豆汁煮盐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4de11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7.png)
古代用豆汁煮盐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古代用豆汁煮盐是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老制盐方法,通过将豆汁与海水混合煮沸再结晶,得到盐的过程。
这种制盐方法在古代非常流行,成为了当时盐产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盐的重要性、豆汁煮盐的历史背景和豆汁煮盐的原理三个方面,揭示这一古老制盐方法的奥秘。
在古代,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商品,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防腐防蚀以及货币交换等方面。
由于盐的重要性,古代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制盐方法,而豆汁煮盐便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
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盐的需求,同时也对当时盐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豆汁煮盐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记载,当时的制盐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由于种种原因,豆汁煮盐这种特殊的方法在某些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人们发现,通过将豆汁与海水混合,可以在煮沸的过程中加速盐的结晶,使得制盐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产量稳定,因此在一些地方成为了主流的制盐方式。
豆汁煮盐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豆汁中的某些物质对海水中的盐分结晶过程的催化作用。
豆汁中含有一些天然的有机物和矿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加速盐分的晶核形成和生长,使得盐晶体更容易形成和沉淀。
此外,豆汁也具有一定的碱性,能够中和海水中的酸性成分,进一步促进盐的结晶过程。
通过合理的控制豆汁与海水的比例和煮沸的时间,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盐晶体。
综上所述,古代用豆汁煮盐是一种利用豆汁催化海水中盐分结晶的独特方法。
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满足人们对盐的需求,也推动了古代盐产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现代制盐技术已经取代了豆汁煮盐,但这种古老制盐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来详细阐述古代用豆汁煮盐的原理。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给出对整篇文章的概述,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在概述中,我们将解释古代盐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对古代盐产业的基本了解。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ba42757ed630b1c59eeb5cc.png)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中国盐业历史非常悠久。
考盐之名最早见诸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盐……”,最先发现的是海盐,五帝时代发现池盐,战国末期发现井盐……在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的制盐业在当时的世界上令人刮目相看,一项项先进的生产技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华夏文化的史册上。
上古时代:煮海为盐的传说中国历史上对盐的发现,最早闻名的是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在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一带,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名叫夙沙,他聪明能干,膂力过人,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
有一天夙沙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罐从海里打半罐水回来,刚放在火上煮,突然一头大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见了岂能放过,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死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缶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
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又咸又鲜。
夙沙用它就着烤熟的野猪肉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
夙沙氏的传说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
古籍《世本》一书记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始煮海为盐”的字句。
夙沙氏(即宿沙氏)是什么人?一种说法是“黄帝臣”,一种说法是炎帝的诸侯,一种说法是“夙沙瞿子”。
《吕氏春秋用民篇》载:“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神农即炎帝。
据考证,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古老部落,和传说中的洪荒时期的炎帝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推论,夙沙部落长期与海为邻,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而且大约在商、周之际就已在当地推广和普及用海水煮盐。
《中国盐政史》谓:“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
”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当地已学会煎煮海盐。
这一发现与史载资料相印证,可以肯定至少在4700年前我国山东至福建沿海一带已学会煎煮海盐。
中国古代的食盐制作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食盐制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ed267bfad6195f312ba686.png)
2
考考你
食盐知识知多少?
3
请你思考
1、人为什么要“吃”盐? 2、食盐和盐是一回事吗? 3、除调味外,你还能说出食盐的其他用 途吗? 4、在自然界中,氯化钠如何分布? 5、海水如何制精盐?
4
钠离子 (Na+)
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 (Cl-)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促生盐 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运城位于山西省南 部,是中国历史上 的盐务专城,其建 城和发展,与运城 盐池(即解池、河 东盐池)的生产、 运销、管理息息相 关,紧密相连。12
• 另一种自然盐是岩盐,因产于“盐山”故称岩盐。 产地在今天甘肃环县南曲子附近和甘肃泉市。所 谓“盐山”实际是指大粒矿盐,除了主要化学成 份NaCI,因各地质、地层的不同所含的微量元素 也各异,从而出现赤、紫、青、黑、白等不同的 颜色。盐的主要用途,在古代主要是食用,《周 官·盐人》,“形盐”用以供宾客。又说:“王之 膳羞,供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里所说的 “形盐”是指白色岩盐,因形体大可以“镂之写 物”。“饴盐”是岩盐中最好的一种,其味咸美 “如水精”、“似虎珀”,又称“君王盐”。
9
• 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 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 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 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 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 “牛舐地出盐”、“群猴舔地”、“羝羊 舐土”的记载,以及北美的弗吉尼亚有康 纳瓦舐盐地,都说明了这一点。
10
•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有池盐。其 产地在晋、陕、甘等广大西北地区,最著 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即解池、河东盐 池)历史悠久,在《史记》中有记载,黄 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尢于涿鹿,后又 “邑于涿鹿之阿”。据专家考证:“阪泉 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 尤村及浊泽,一名涿鹿”。而“炎黄血战, 实为食盐而起”。
食盐的历史及其文化(ppt 25页)
![食盐的历史及其文化(ppt 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5858f6caa00b52acfc7caf0.png)
食盐与健康
WHO:成人用日量≤6克,高血压、心脑血管患者1.5-3克/天
摄入过少
摄入过多
中医
电解质离子比例 失调 :疲乏无力、厌
食嗜睡、消化不良 ;呕 吐、抽搐、昏迷不醒、 心律失常
调节神经:
调节肌肉活动 :
易患高血压
易导致骨质疏 松
易导致胃炎、 胃溃疡
易引起感冒
引火下行,润 燥祛风
擦牙固齿、清 热渗湿
提升元气
为什么实行“食用盐加碘”?
克汀病 、亚克汀病 甲状腺机能低下 甲状腺癌
碘缺乏的危害 (全球8亿人)
目前公认标准为:人群尿碘水平在100 μg/L以上,才能基本上 消除碘缺乏危害。安全范围很宽,即100 μg~1000 μg/d
食盐的分类
普通食用盐
再制盐、真空制盐、粉洗盐、 精制海盐、日晒细盐 ---母盐
食用调味盐
餐桌盐、味精用盐、大虾盐、苔菜盐、白胡椒盐、麻辣
盐、泡菜专用盐、孜然盐、沙姜型调味盐、咖哩香型调 味盐、辣香型调味盐、低钠调味盐、蘑菇盐和蒜味盐
与食盐相关的法规
一切食品
食品安全法--2009
食盐
食盐专营办法—1996.5
一切食品
食品卫生法—1995.10
基本法
产品质量法--2000.9
产品质量法--2000.9 Sbeed ——势 在 必 得
食品卫生法—1995.10 Sbeed ——势 在 必 得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
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 包装材料;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 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 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九)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盐制法及炮制辅料盐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盐制法及炮制辅料盐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135d37998fcc22bdd10d0b.png)
盐制法及炮制辅料盐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盐是中药盐制的重要辅料。
其质量的标准化有利于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该文从盐的历史沿革、盐制法的历史沿革、盐制法的现代研究等3个方面对盐制法及炮制辅料盐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盐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应用于中药炮制的盐的种类主要有食盐、青盐、白盐三大类。
盐的质量与产地、炮制加工有密切联系,主要以颜色、产地为评价依据。
古代,不同中药盐制所采用的盐的品种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药物性质有关。
盐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疗效。
目前,盐制工艺优选的报道较多,但其评价指标差别较大,且其科学性有待探讨。
盐制法及其炮制辅料均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及质量标准,不利于中药饮片的健康发展。
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期为中药盐制辅料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标签:中药炮制;盐;盐制法;历史沿革;质量标准[Abstract]Salt is an important excipient for Chinese medicine sal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ts quality is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In this paper,the processing with brine and the processing auxiliary salt were studi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history evolution of salt,the history evolution of processing with brine,and the modern research of processing with brin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al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wide variety The salt used in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includes three categories:common salt,halitum and white salt The quality of sal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origin and processing,mainly based on the color and the place of origin In ancient times,the varieties of salt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ere different,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drug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processing with brine is to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drugs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reports on optimizing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processing with brine,but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re quite different,and its scientific nature is to be discussed The processing method with brine and its processing auxiliary materials are lacking of relevant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quality standards,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In this paper,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s for salt processing excipi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salt;processing with brine;history;quality standard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之一,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1],列为中品。
“盐”的古代史:曾是比金子值钱的“天藏之物”华夏民族图源
![“盐”的古代史:曾是比金子值钱的“天藏之物”华夏民族图源](https://img.taocdn.com/s3/m/74c0a3e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3.png)
“盐”的古代史:曾是比金子值钱的“天藏之物”华夏民族图源核心提示: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
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
“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古代生产食盐场景资料图本文摘自:作者:倪方六,原题为:《倪方六:“华夏民族”的形成与盐密切相关》眼下,随着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热播,不少观众对“盐”多了一分关注。
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其实“盐”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
而且,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盐文化”。
在古人眼里,盐被视为无所不能的“天藏之物”,“炎黄子孙”与“华夏民族”的诞生和形成甚至都与盐密切相关……“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中华五千年史》认为:“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
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
“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炎帝和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首领。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们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
接下来,黄帝与炎帝联手,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
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形成“华夏民族”,进而有了“中国”。
为什么会爆发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史记》给出的理由是,炎帝欺负四邻诸侯、蚩尤作乱不听话所致。
实际上,这两场征战都是因盐而起,乃“盐的争夺战”!这一观点的产生,因交战地点而来。
“阪泉”和“涿鹿”到底在哪儿?现在大陆出版的教科书上认为在河北境内,范文澜著撰的《中国通史》亦持此观点。
但史学界不少权威学者并不以为然。
民国时期的史学家钱穆通过考证,在其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国史大纲》一书中提出:“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泽,即涿鹿矣”。
盐制作方法
![盐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ced8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a.png)
盐制作方法盐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食品调味品,它可以提升食物的味道,也有很多不同的制作方法。
下面是一种传统盐的制作方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原材料:海水或者盐井中的地下咸水是制作盐的主要原材料。
海水中的盐含量约为每升 3.5%左右,而地下咸水更高。
可以使用盐井抽水泵将地下咸水提取出来,或者到海边采集海水。
2.提取盐水:将海水或者地下咸水通过泵抽到大型蓄水池中,待泵水停止后,可以看到水面上浮有一层层白色的盐花。
3.过滤杂质:将盐水通过一系列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过滤器可以选择不同的大小孔径,以去除不同大小的杂质。
4.蒸发浓缩:将过滤后的盐水转移到一个浅盘或者浅池中,以便蒸发水分。
可以选择天然太阳能或者人工加热的方式进行蒸发。
在这个过程中,水慢慢蒸发,剩余的盐浓度逐渐增加。
5.结晶:当盐水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结晶现象。
可以观察到盐分从液体中析出,开始形成晶体。
这些晶体可以是盐花,也可以是更大块的结晶形状。
6.分离和干燥:将结晶好的盐分离出来,并进行初步干燥。
可以通过人工干燥的方式或者自然晾晒的方式进行。
对于大规模的盐场,一般会采用机器进行分离和干燥。
7.精炼和筛选:经过初步干燥的盐可能还存在一些杂质,需要通过精细化工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纯度。
同时,还需要经过机械筛选,以去除不同颗粒大小的盐。
8.包装和储存:制作好的盐被包装到不透明的容器中,以防止湿气和光线对盐的影响。
然后将盐储存在干燥的地方,以延长其保存期限。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盐的制作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和文化的不同,还有其他不同的制作方法。
总体来说,盐的制作过程都是通过提取盐水,经过蒸发和结晶,最后进行干燥和精炼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