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药在临床应用价值
调脂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标题:调脂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一、引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心排血量降低,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调脂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关注。
二、调脂药概述调脂药是一类用于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调脂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的HMG-CoA还原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可轻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2. 胆酸结合剂:通过结合肠道内的胆酸,促使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胆酸,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常见的胆酸结合剂有考来烯胺等。
3. 纤维酸衍生物:通过抑制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合成,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常见的纤维酸衍生物有非诺贝特等。
4.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如依泽替米等。
5. PCSK9抑制剂:通过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活性,降低LDL-C水平。
如阿里罗库单抗等。
三、调脂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1. 改善心脏重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导致心脏重构。
调脂药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从而延缓心脏重构的进程。
2. 抗炎作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和血管炎症反应增强,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脏功能减退。
调脂药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心脏和血管的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
3. 抗氧化作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和血管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脏功能减退。
调脂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心脏和血管的氧化应激水平,保护心肌细胞。
调脂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
调脂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目的观察调脂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
结果观察组痊愈42例(67.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58例(9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降脂药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调脂药;脑血管病;疗效脑血管病主要是指由于高血脂症、血液粘稠以及高血压等因素而导致的缺血性疾病,其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
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1.58±3.29)岁,脑出血患者共20例,脑梗死患者共42例;对照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0.24±2.85)岁,脑出血患者共25例,脑梗死患者共4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扩血管药物口服治疗。
通心络胶囊,3次/d,3粒/次;利脑心胶囊,3次/d,4粒/次;血脂平胶囊,3次/d,0.6 g/次。
持续治疗2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睡前服用,20 mg/次,若患者处于脑出血急性期应禁止服用该药物。
持续治疗2年。
1.3 评价指标治愈: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生活能够自理,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好转:患者的语言功能明显好转,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部分生活能够自理,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未恢复,生活依赖于他人,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1-12-10T01:05:35.67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1期作者:安毅[导读] 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使用调脂药物的临床价值安毅(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使用调脂药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B组(治疗组)加入调脂药物进行治疗。
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B组治疗效果较之于A组更好,两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调脂药物的使用能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推广。
关键词:调脂药物;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价值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脑内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代谢出现问题所致,不能与身体内的其他细胞进行合作在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导致新的细胞再生困难,有缺陷的血管由此产生炎症,出现收缩和堵塞的现象[1]。
从局部逐渐影响整体的血管功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疾病恶化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全国各地医院每年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较大,且多以老年人为主。
临床研究中指出了对患者使用调脂药物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恶化情况,该药物能降低血液中不良的脂蛋白,保持动脉壁原有板块的稳定,防止血栓形成[2]。
本文就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使用双盲法将从我院选取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常规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28~84岁,均龄为(67.2±3.4)岁,其中患有心脏病10例,脑血栓18例,心肌梗死14例,B组(治疗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为25~82岁,均龄为(68.3±3.2)岁,其中患有心脏病14例,脑血栓16例,心肌梗死12例。
调脂药的临床应用
调脂药的临床应用调脂药的临床应用一、调脂药的定义调脂药是指能够调节血脂水平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它们通过改善脂质代谢,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血脂,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调脂药的分类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a: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b:非他汀类药物:如依折麦布、 Rosuvastatin 等。
2、胆酸螯合剂:a:巨幕类药物:如柠檬酸柠檬酸铝胆酸b:离子树脂类药物:如胆酸胺聚乙烯亚胺3、激酶抑制剂:如瑞格列奈、艾塞那肽等。
4、肝素样物质:如依诺肝素、惠氏肝素等。
5、快速作用降血脂药:如贝特类药物、痛风酸等。
三、调脂药的临床应用指南1、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指南:a:选择他汀类药物为一线治疗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
常见用药剂量为辛伐他汀20-40mg/日或洛伐他汀10-20mg/日。
b:如果他汀类药物不能耐受或患者有肝功能受损,可以选择非他汀类药物,如依折麦布40-80mg/天或Rosuvastatin 10-20mg/天。
2、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指南:a:对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常见用药剂量为辛伐他汀40-80mg/日或洛伐他汀20-40mg/日。
b:如果甘油三酯水平严重升高(>500mg/dL),可以使用快速作用降血脂药,如贝特类药物或痛风酸。
3、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例不协调治疗指南: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患者,应首先选择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如辛伐他汀40-80mg/日或洛伐他汀20-40mg/日。
四、注意事项及禁忌症1、调脂药的注意事项:a:临床应用调脂药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b:调脂药一般每天服用一次,最好在晚上服用,以利用药物在夜间的降血脂作用。
c:在应用调脂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并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讨①宝塔娜1 包风兰2(1.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 巴彦淖尔 015000 2.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 巴彦淖尔 015000)摘要:目的:主要对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给予调脂类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9%。
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的疾病治疗来说,必须要重视对调脂药物的运用,这样将会有效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调脂药物 心脑血管 疾病治疗 探讨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10.03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10-0036-01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渐上升,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他汀类的调脂药物能够有效消除心脑血管患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于预防一级二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主要是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治疗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为50例,女性为40例,年龄在29~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1±2.1)岁,其中主要心脑血管疾病为:心肌梗死、心脏病、脑血栓、脑梗死等。
所有患者都接受调脂类的药物治疗。
1.2 方法。
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其中有烟酸类、贝特类以及他汀类的药物,以此来观察患者的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元、安全!吕晓希教授谈天然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
多元、安全!吕晓希教授谈天然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血脂康是由籼米接种特殊红曲菌,经过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洛伐他汀等13种天然复合他汀,同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甾醇和少量黄酮类物质等多种活性物质。
经过24年的临床应用,血脂康降脂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学专家吕晓希教授接受本报采访,他从分析药物活性成分的角度出发,解析了血脂康的临床应用特点及价值。
血脂康的多元性与安全性吕晓希教授在采访中指出,众所周知,血脂康是一种天然调脂药物,但事实上单药他汀本身也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因此血脂康与单药他汀都能发挥降脂作用,但两者也有明显差别。
与单药他汀相比,血脂康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呈现出多元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与单药他汀相比,血脂康不仅含有13种天然复合他汀,还含有其他多种活性物质,如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异黄酮、植物甾醇等,也因此能实现单药他汀所实现不了的综合调脂作用及临床获益。
ASCVD二级预防中,通过药物进行血脂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临床医生不能只追求患者血脂水平的达标,同时也要关注血脂的综合调控和长期管理。
血脂康降脂强度相当于中等强度他汀,是指南推荐的长期调脂药物之一,具有综合调控血脂的优势。
目前,除一代他汀和血脂康之外,尚没有其他降脂药物具有20年以上的临床使用经验来证明其安全性。
血脂康的CCSPS研究开展于1995年,长时间随访结果及24年临床应用经验表明,血脂康安全性十分可靠。
血脂康的药理学特点关于血脂康的药理学特点,吕晓希教授先从血脂康疗效作用的发挥谈起。
他表示部分临床医生可能会认为血脂康的降脂疗效全部基于其所含的他汀成分,其实不然。
血脂康所含的他汀不仅有洛伐他汀,还含有其他多种他汀同系物,这些他汀成分的联合使血脂康的降脂强度达到中等强度。
除他汀成分外,血脂康还含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在促进他汀代谢、吸收、分布,发挥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方面有重要价值。
调脂药物临床研究新亮点与新成果
调脂药物临床研究新亮点、新成果一、高效调脂优势尽现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近十年来, 国际上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已证实他汀类药物使LDL-C降低, 是冠心病防治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
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首要目标。
目前, 多数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都主张将冠心病患者的LDL-C降至 2.6 mmol/L(100 mg/dl)作为目标值或降低30%~ 40%。
然而100mg/dl是LDL-C治疗的最低目标,而不是获得最大临床获益的治疗水平。
2004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 2004年的补充建议主张对高危的冠心病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症或合并糖尿病、脑卒中等),应将LDL-C进一步降低至1.8mmol/L(70 mg/dl)。
遗憾的是,即使按照以前的降脂目标, 美国和欧洲的血脂达标率也仅分别为38%和42%,我国的达标率则更低。
达标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他汀类药物降LDL-C作用不够强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血脂达标率, 需要更强的他汀或联合调脂。
(一)新型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新型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于2002年在荷兰首次上市。
2003年8月获FDA 批准,是进入市场的第七个他汀类药物。
与同类药物相比, 瑞舒伐他汀对肝脏HMG- 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作用最强, 其降脂作用也更强。
例如,共纳入2431例患者的STELLAR研究的结果表明,本品10~40mg使LDL降低55%~65%,而阿托伐他汀(10~80 mg/d)为40%~50%,辛伐他汀(10~80 mg/d)为30%~40%,普伐他汀(10~40 mg/d)为20%~30%。
该研究的结果还发现, 不论患者的基础血脂情况如何,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使82%~96%的患者达到NCEP ATPⅢ提出的LDL-C目标水平, 显著高于其它3种他汀。
冠心病防治中调脂治疗的意义和进展
冠心病防治中调脂治疗的意义和进展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变窄、堵塞而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导致的心脏病[1],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除了高血压、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外,血脂水平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
调脂治疗对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九十年代以来,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也是颇有进展,对于降低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延缓冠脉综合征的发展,降低心肌缺血事件频率,都有长足进展。
最有代表性的调脂治疗是运用他汀类的药物。
标签:冠心病;防治;调脂治疗;意义;进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不断发生,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心肌梗塞,心绞痛也在困扰着患者。
近一百年,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都在研究血脂异常(胆固醇升高等)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九十年代开始,我们逐步明确了: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3]。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科研人員对脂质及脂蛋白的研究提示,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受损的前提下,血低密度脂蛋白可透过人体内皮下层,氧化后进入巨噬细胞,以致其成为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聚集,形成脂质核心,也就是粥样斑块的主质。
脂质核心增大,提示斑块不稳定,可致急性发病。
临床上了解此发病机制后,相关医师和护理人员积极采取调脂治疗为主的措施,防治冠心病: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何调节)、非药物治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
2 调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性94年以来,医学界5项临床的大规模实验相继进行和报道,均证实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如空军德克萨斯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FCAPS/Tex CAPS)表明,洛伐他汀(20mg/d)治疗无冠心病而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患者,其降低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上升6%,首次冠脉事件的发生率下降37%,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率分别下降4O%、32%,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下降25%[1]。
调脂药物的临床分析
调脂药物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介绍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方式: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调脂药在临床上的各类应用,主若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结果:调脂药在高脂血症专门是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医治成效显著。
结论:调脂药的应用日趋受到重视,临床结合药理学、药物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调脂药;临床应用;不良反映高脂血是引发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要紧危险因素之一。
这种疾病包括冠心病、脑梗死和周围血管狭小或阻塞性疾病,发病率或(和)致残率高,危害大,病情进展凶险,其病死率约占人类总病死率的50%左右。
调脂药物医治能够明显减少冠心病(C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最近几年来显现了许多调脂药物,其中贝特类(Prates)新药和他汀药物(statins)因疗效确切、平安而最受重视。
1 调脂作用医治原发性高脂血症他汀类药物通过选择性阻断胆固醇(CH)合成的限速酶(HMG COA还原酶)结合位点,阻碍CH生物合成,同时期偿性增进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合成,加速LDL降解,从而有效地降低血脂,专门是血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临床上利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
它们的调脂作用大体相同,要紧降低TC和LDL C水平,为一线首选降CH 药。
实验证明洛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医治高CH血症34例,8周后TC、LDL C、TG(甘油三酯)、APOB(载脂蛋白B)下降,APOA1(载脂蛋白A1)、APOA1/APOB升高均有明显疗效(P<~)[1]。
辛伐他汀(10 mg/d)与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20 mg/d)疗效相当,都可使LDL C下降25%,但辛伐他汀长程医治成效更稳固[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上升更明显[5]。
氟伐他汀脂溶性较强,短程及长程临床实验说明它是一个有效的耐受性良好的降TC、LDLC药物,且能升高HDL C。
贝特类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日,最大剂量为 1 500 mg/ 日; 缓释剂型 900 mg,1 次 / 日。吉 非贝齐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 P 450 途径进行代谢,与他汀类药 物联用,易引发横纹肌溶解。
非诺贝特 如力平之,胶囊 微粒化剂型 200 mg×10 粒,200 mg, 1 次 / 日 ; 缓 释 剂 型 250 mg 或 300 mg,1 次 / 日。不良 反应同苯扎贝特,也应定期监测 转氨酶水平。
美国胃肠病学会( AGA) 和美国肝病研究学 会( AASLD) 2007 年联合发布指南,要求对肝硬 化患者内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并采用 β- 受 体阻断剂或结扎术治疗出血高危患者。研究者 回顾性分析了 179 例在克利夫兰医院诊治的 肝硬化患者资料,其中 80%在初诊后 6 个月内
通过内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94%在其他时间 接受了筛查。
LDL- C 正 常 的 CHD 患 者 明确 CHD 患者,应给予他汀使
● 密 切 监 测 CK 和 ALT、 AST,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增 加剂量。
●对于老年、女性、肝肾疾 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慎 用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联合治 疗,并尽量避免与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抗真菌药物、环孢素、 HIV 蛋白酶抑制剂、地尔硫艹 卓、 胺碘酮等药物合用。
混合型血脂异常 高低密度 脂蛋白血症伴高甘油三酯血症患 者,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角度而 言,LDL- C 达标是治疗的首要 目标,根据 TG 水平来选择相应 措施。对于 TG 水平 1.70~2.26 mmol/ L(150~199 mg/ dl)者,考
小结
由于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均 有潜在损伤肝功能的可能,并有 发生肌炎和肌病的危险,合用时 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多。一般 而言,各种他汀与贝特类合用均 相对安全,但应尽可能避免与吉 非贝齐合用,因为后者经过细胞 色素 P 450 途径在肝脏代谢。
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8期13投稿邮箱:sjzxyx88@·论著·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王青川(济宁市市直机关医院,山东 济宁 272100)0 引言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血液黏稠、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大脑、心脏以及全身组织出血性疾病或缺血性疾病[1]。
心脑血管疾病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死亡率、致残率高,因而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早诊断和对症治疗。
根据实践调查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升高,这些患者多为“三高”人群,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运用调脂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进一步预防病情恶化。
关于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结合临床实践情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性的原则指导,从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此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加强分析,统计患者基本信息。
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总共有男68例,女52例;男性年龄为28-82岁,平均(67.5±3.2)岁;女性年龄为27-83岁,平均(68.2±3.1)岁。
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心脏病患者有28例、心肌梗死患者有43例、脑梗死患者有37例、脑血栓患者有12例。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中选取的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不影响临床研究的结果,因而无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1.2 具体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具体症状,选择对应的、较为适用的调脂药物进行临床治疗。
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同,在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可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药物,如胆酸螯合剂类、烟酸类、他汀类以及贝特类等药物[3]。
调血脂药物临床应用1
关于血脂调节药物临床应用的进展一、降胆固醇药物临床应用的进展(一)他汀类机体内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自身生物合成, 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合成, 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浆中胆固醇的水平[1]。
目前这方面的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如常用于临床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较新的还有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已成为调脂的首选药物,而且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不断发现其新的用途。
1、他汀药物通过调整血脂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退方面研究试验表明,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使部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减慢或回缩[2]。
2、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调节脑内胆固醇代谢,抑制载脂蛋白E表达,减少β淀粉样蛋白形成,降低脑卒中风险和增强胆碱能神经元功能机制,起到防治痴呆作用[3]。
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他汀类药物改善内皮功能与上调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 提高eNOS活性, 从而促进NO生成、降低内皮素-1的产生有关[4]。
4、减少同种异体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
他汀类药物能抑制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减轻移植受体的高凝状态。
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抵抗晚期同种异体移植物血管病变[5]。
5、降压作用,他汀类药物能够中度降低未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肺动脉高压[6,7]。
6、降低氧化反应和稳定斑块,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氧化LDL 摄入巨噬细胞, 最终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 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8]。
7、降低凝血活性,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TXA2 水平和血小板活性, 还可以增加前列环素-TXA2的拮抗剂的合成[9]。
8、减少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细胞数量, 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 降低hs-CRP ( 13% ~ 50% )[4]。
调脂药物联合应用的状况
调脂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赵水平当前,临床上对血脂的干预主要有3 大热点:(1)积极地、大幅度地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全面调脂治疗,即在降低LDL-C的同时,降低甘油三酯(TG)和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改善HDL的功能。
虽然,对于第3点目前尚无有效措施,但对前2点却已有良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其中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确实需要特别的关注。
对于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即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和/或HDL-C 降低),仅使用一种降脂药,有时很难使血脂水平满意达标,常需要应用联合作用机制不同的调脂药物。
临床上联合应用调脂药物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血脂水平的达标率。
(2)充分发挥药物互补协同作用,有利于全面调整血脂异常。
(3)避免因增加一种药物的剂量而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采用药物进行调脂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减少心血管死亡,改善生活质量。
在这一方面,他汀类调脂药物已积累了大量的证据。
所以,现阶段的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均是以他汀类为基础,联合另一类调脂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题下,增强调脂疗效,全面改善血脂异常,旨在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风险[1]。
一、联合用药的调脂疗效为了增强调脂药物的疗效,临床上可考虑将调脂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
从理论上,任何不同类别的调脂药物都可能联合应用。
然而,在临床上我们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患者,选择不同的联合用药。
对于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的患者,目前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是,在他汀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
因为这种联合用药,在降低胆固醇方面明显优于增加单一他汀剂量的疗效。
依折麦布是一种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其他类别调脂药物均不相同,主要阻断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途径。
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的联合应用则是从胆固醇的内、外源性途径对血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显著地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调脂类产品的临床应用和研发进展
调脂类产品的临床应用和研发进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症和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其中高胆固醇是发生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猝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我国的有关数据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每增加0.6 mmol/L(23 mg/dL),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增加34%,脑卒中发病危险性增加6%,而近年来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也肯定,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调整脂质代谢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而且升高的甘油三酯(TG)和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亦为冠心病的两个危险因子。
另外,目前我国中老年人高脂血症非常普遍,已占50%以上;其患病总人数与高血压相似,在人口中的总发生率为7%~8%,早、中期的高脂血症是无明显症状的疾病,普遍被忽视,在我国血脂异常的成人中仅10%接受降脂治疗,长期坚持治疗者尚不足3%。
调脂药可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1 目前临床常用调脂类产品目前临床应用和处在研发阶段的降脂西药按其机理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他汀类、烟酸类、贝特类、胆酸鳌合剂类、多烯类和各种复方制剂。
1.1 他汀类又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广、疗效好、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好评的降血脂药。
该类药物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肝脏中VLDL的合成,增加其分解,进而降低VLDL,而VLDL既是LDL-C的前体物质,又为转运TG所必需,因此他汀类药物能降低TC、TG和LDL-C,其中对TC和LDL-C的降低程度大,对TG的降低程度较小。
同时该类药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HDL-C。
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直接抑制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血管扩张力、心肌灌注和凝血功能,这是其改善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
调脂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 0 1 6年第 3卷第 2 9期
2 O1 6 V_ 0 l _ 3 N O . 29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 o u r n a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1 5 7 2 3
调脂药物在 心脑血 管疾 病治疗 中的临床价值
李 峰 ( 商 丘市 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河南 商丘
根据相 关 的调查 结果 显示 ,在近 几年来 心脑 血管 疾病 已经成 为导致 人们 出现死 亡 的首要 原因 ,在 死 亡总人 数方 面 已经超过 了肿瘤 [ 1 ] 。 当前我 国的心脑血管疾病 的死亡率和
1 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本 文 选 择2 0 1 5 年3 月 到2 0 1 6 年3 月 来我 院 接受 治疗 的 总 发病 率 已经 逐渐达 到甚 至超 过一些 西方 国家 , 由心 脑血 1 0 0 例 心脑 血 管疾 病 患者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男 性 和 女性 分 管疾病 导致的死亡 已经 占到 了导致死 亡原因的4 4 %左右, 目 别有6 2 例和 3 8 例,年龄分布在2 7 到8 4 岁 之 间 ,平 均 为 前是 导致 人们死亡 的主要 原因[ 2 】 。就 当前医院 的就 诊人数来 ( 6 8 . 5 ±2 . 5 )岁 ,其 中心肌梗 死 、心脏病 、脑 血栓 、脑梗 看 ,其发 病率和 死亡 率仍然 在不 断 的上升 当 中,这主要 是 死 患者分 别为3 4 例 、l 8 例 、3 1 例和 1 7 例 ,所有 患者 都接受 由于 我 国现在人 们 患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 脂 ,也就 是所 调 脂 类 药 物 治 疗 。 谓的 “ 三 高 ”人 群数 量在不 断 的快速 增加 。他汀类 的调脂 药物 能够有 效 的降低 心脑血 管疾 病患 者的危 险 因素 ,在 预
降血脂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
降血脂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血脂是人体中一种有重要功能的物质,其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将对人体危害非常大,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目前调血脂治疗已经倍受重视。
高脂血症通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证[1]。
标签:降血脂药物;甘油三脂;应用调血脂治疗最根本的目的是预防、延缓心脏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药物疗法的目的是针对脂质代谢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使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2]。
降脂药主要分为三大类。
1主降胆固醇1.1弹性酶它是由胰脏提取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种易溶解的弹性蛋白酶。
它能阻止胆固醇的合成及促进胆固醇转化成胆酸、从而使血清TC水平下降[3]。
该药主要用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高胆固醇血症。
1.2考来烯胺又名消胆胺。
服药时可从小剂量开始,1~3个月内达最大耐受量[4]。
考来烯胺除有降TC作用及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效果。
服用考来烯胺,每天应补充叶酸5mg,孕妇及哺乳期的成人需更多的补充[5]。
胃肠及肝功能正常者,一般不至于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维生素缺乏症。
长期服用考来烯胺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D、K及钙。
2他汀类2.1辛伐他汀它是美伐他汀的羟基化和甲基化衍生物。
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6],适应症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血脂异常病人[7]。
可以预料将会不断出现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辛伐他汀为脂溶性,以无活性的内酯形成服用,吸收后在肝脏转变成有活性的开放酸形式,肝脏内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
2.2普伐他汀普伐他汀为水溶性,以开放酸形式服用,吸收后在肝脏及小肠内的含量较多于其他组织。
不是由真菌代谢产物衍生而来,而是以开放酸的形式服用[8]。
还具有多效性作用,能从多方面调节血症[9]。
偶见横纹肌溶解症,这是一种严重的毒副作用。
由此,服药时应定期监测CK。
但综合其降血脂能力仍优于其他降血脂药物,目前仍然是调节血脂治疗首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脂药在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4-07-22T15:06:06.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胥广华
[导读] 低HDL-C常见于肥胖、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吸烟、LDL-C与TG高水平、缺乏体力活动等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
胥广华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北票 122100)
【摘要】本文指出了临床血脂治疗的重要性,分析了调脂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临床调脂治疗新趋势,最后给出了结论。
【关键词】血脂治疗调脂药物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259-01
目前,血脂异常防治形势严峻,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据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结果估计,我国现有血脂至少一项异常者1.6亿人。
这样庞大的血脂异常人群现在和将来必然带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病事件,我国开展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
1、调脂药物的合理选择
调脂药物的选择要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与程度、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是否具有冠心病及其它危症等,参照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有效证据,遵循调脂治疗指南的建议,综合分析并合理应用。
足够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降低TC与LDL-C是预防冠心病和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重点,并表明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低TC与LDL-C最有效的药物,虽然降低LDL-C是防治冠心病的首要目标,但也要考虑TC与HDL-C的水平。
低HDL-C常见于肥胖、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吸烟、LDL-C与TG高水平、缺乏体力活动等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
对所有低HDL-C患者,应积极改进生活方式或应用他汀类药物是LDL-C达到目标,然后当TG达到合理值采取有效措施是TG和非HDL-C达到目标。
对于单纯性低HDL-C,坚持改善饮食、运动锻炼、减轻体重与戒烟等,对于是否需要药物干预以及升HDL-C至何种目标值尚存在争议。
2、临床调脂治疗趋势
2.1 强化降低LDI-C,强调提高HDL-C。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基本过程是血浆中的LDL-C进入血管内皮下层,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不断堆积形成动脉粥祥硬化斑块,因此降低LDL治疗目标仍需不断强化。
同时,强调提高HDlL-C。
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揭示,HDL及其载脂蛋白具有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镰护作用,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能提高HDL-C的药有:他汀类可提高5%-10%、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PPAr-a)的激活剂贝特类,可升高HDL-C水平S%~20%、烟酸是目前升高可升高幅度大约15%~35%,采用载脂蛋白AI(ApoA-I)进行治疗,以及HDL类似物,但该药还需大规模以患病率、死亡率为终点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目前开发中的供静脉使用制剂还有ECT588和o ECT642,另外小分子肽类口服制剂也正在研发中。
,
2.2 新型他汀类药物问世:罗苏伐他汀是进入市场的第7个他汀类药物问世同类药物相比,罗苏伐他汀对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降脂作用都更强。
STELLAR研究显示,同剂量的罗苏伐他汀治疗可使LDL-C降低幅度大大高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等。
该研究还发现,无论患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如何,罗苏伐他汀治疗可使82%-96%的患者达到LDL-c<100mg/d 的目标水平,其达标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他汀类药物。
但目前该药在东亚人群的药代动力学(主要是表观分布容积)与西方人群存在某些差异,强化降脂的合适剂量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2.3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与他汀联合用药:胆固醇吸收抑制荆剂折麦布(ezetimibe),可与小肠壁上特异的转运蛋白NPCIL1结合,选择性她强效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可达54%),使得肝脏胆固醇贮量降低,从而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清除。
该药的半衰期大约为22小时,主要通过粪便排出,在老年、轻度肝功能不全或各种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均不需要调整剂量。
由于依折麦布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谢,故适合与他汀类、贝特类等调脂药合用而不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但ENHANCE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单用辛伐他汀相比,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并无额外益处。
美国心脏学会(AHA)及美国脂质学会(NLA)声明:该研究效力不足,该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3、总结
从国内外多项调脂研究中,反映了临床血脂异常防治的现状及新观点、新趋势。
血脂异常患者中,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首要任务是进行准确的危险度评估,低危个体接受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高危个体在接受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前提下还要接受药物治疗,并要根据危险分层,选择不同的降低LDL-C标靶点。
研究显示强化降脂实际上就是要用尽可能大的剂量把LDL-C,HDL-C水平降到目标水平或更低同时升高.HDL-C水平,临床药物的开发在曲折中前进,新药的不断研发,让我们看到同时降低LDL-C、提高HDL-C的曙光。
参考文献
[1]Mosca L,Appel LJ, Benjamin EJ, et al. Lipid Level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m Coil Cardi01,-2008, 51: 1440 -1445.
[2]Kulkami SP, Alexander KP, Lytle B, et al.Theresa Stem. Review: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s and statins therapy. Circulation,2008,2: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