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室学科学
小学生小队实践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我校组织了一年级五班的小学生开展了以“走进自然,探索科学”为主题的小队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时间2022年9月24日三、活动地点XX公园四、参与人员一年级五班全体同学及班主任五、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1)活动策划:由班主任组织,确定活动主题、地点、时间、人员安排等。
(2)物资准备: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如帐篷、水壶、笔记本、笔等。
(3)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 实践阶段(1)抵达公园:全体同学乘坐校车抵达XX公园。
(2)分组活动:将全体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带领,开展实践活动。
(3)探索自然:各小组在公园内寻找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记录下来,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生活习性。
(4)科学实验:在公园内设置科学实验区,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如制作植物标本、观察昆虫等。
(5)环保宣传:组织同学们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倡导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3. 总结阶段(1)各小组汇报:每组组长带领组员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交流学习心得。
(2)活动总结:班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同学们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3)合影留念:全体同学在公园内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六、活动成果1. 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了自然界的奥秘,增长了科学知识。
2. 同学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 通过环保宣传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心得体会,表示要珍惜自然资源,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活动反思1. 活动策划方面:在活动策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活动更具吸引力。
2. 活动组织方面: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课作者:刘连姿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5期【摘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堂激发兴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比起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科学课的时间要少得多,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不重视科学课,甚至是忽略了科学课。
因此,我们上科学课的老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从而爱上上科学课。
一、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到“科学”两个字,不少学生就会觉得科学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遥不可及,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一种畏惧感。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例如适当做一些实验: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会比晾在室内干得快;天气太热了,巧克力就会容易熔化;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瘪了的乒乓球恢复如初……因此,在平时的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景趋向生活化,打消学生对科学课的畏惧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缩短科学课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还让学生们意识到科学课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学习科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二、让学生走出教室上科学课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走出校园的教研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一次走出校园的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这种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研工作。
为了使教师们走出校园,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某市教育部门组织了一次走出校园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参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
二、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活动第一天,教师们来到了一所名校进行实地考察。
该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教师们参观了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功能室等,并与该校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1)校园环境:该校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较高,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
(2)教室布置:教室内部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教师们纷纷感叹学校的硬件设施。
(3)功能室:该校设有多个功能室,如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
2. 交流研讨实地考察结束后,教师们回到会议室进行交流研讨。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经验分享:各校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2)问题探讨:教师们就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3)教学观摩:部分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教学艺术。
3. 总结反思活动最后,教师们进行了总结反思。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走出校园的教研活动,收获颇丰。
以下是一些反思:(1)拓宽视野:走出校园,教师们看到了其他学校的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为自身教学提供了借鉴。
(2)提升能力:通过交流研讨,教师们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
(3)增强团队意识: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走出教室走近科学教案
走出教室走近科学教案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知识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素养之一。
而要让学生真正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学会科学,就需要有一套科学教案来引导和帮助学生。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套科学教案,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走近科学。
首先,科学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时,需要通过感觉、观察、实验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因此科学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比如,在教授物理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从而深入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其次,科学教案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科学并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
因此,在设计科学教案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比如,在教授化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此外,科学教案的设计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应用。
科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因此,在设计科学教案时,可以引入一些跨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教授生物知识时,可以引入一些数学和化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背后的科学原理。
最后,科学教案的设计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科学知识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纯理论,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因此,在设计科学教案时,要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比如,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可以引入一些地理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走近科学,就需要有一套科学教案来引导和帮助他们。
科学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跨学科的整合和应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外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4篇)
外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外出教育学习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脱离学校的束缚,走出教室,亲身体验和探索真实的世界。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还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外出教育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而外出教育学习则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和实践所学的知识。
比如,我们曾经去过动物园进行生物学实践,在实地观察动物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习惯,同时也能够亲身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这样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外出教育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
这样的合作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比如,在一次军事拓展训练中,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团队合作活动,比如攀登、跳跃、蹦床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彼此合作、互相支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再次,外出教育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接触到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而外出教育学习则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
比如,我们曾经去过一个农村村庄,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对农村的生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这样的体验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外出教育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初二科学学习的课外活动设计
初二科学学习的课外活动设计在初二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课外活动是提升学生兴趣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外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化课堂知识,还能激发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想象一下,课外活动像是一位引导者,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一个充满发现和冒险的世界。
首先,科学实验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可以在实验室或家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制作火山爆发模型、种植植物观察生长过程,或是进行化学反应实验。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次成功的实验结果都是对学生科学探索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次,科学主题的户外考察活动也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组织一次自然保护区的考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和动物,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这样的活动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观察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户外考察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科学项目竞赛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外活动形式。
通过参与如科学展览、科学研究项目竞赛等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科学创意付诸实践。
这种形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准备和展示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验操作,这些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结合社区服务的科学活动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课外活动。
通过与社区合作,学生可以参与环境保护、科普讲座等活动,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课外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和家长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积极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家长则可以通过参与和支持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鼓励他们保持对科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初二科学学习的课外活动设计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能在科学学习中获得乐趣,还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出教学法带幼儿园孩子走出教室开拓视野
外出教学法带幼儿园孩子走出教室开拓视野近年来,外出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外出教学法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真实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
本文将讨论外出教学法的意义、需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实际案例。
一、外出教学法的意义1.开拓视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多数时间呆在教室内,外出教学能够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环境、人物和事物。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孩子们能够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外出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真实的学习材料。
孩子们在实地中进行观察和实践,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参观博物馆时,孩子们能够亲眼看到历史文物,这样的体验将更加深入地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记忆。
3.培养社交能力外出教学会带孩子们走入社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二、外出教学法的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外出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需要提前进行合理的安全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同时,指导孩子们养成安全的习惯,提高他们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2.合理规划外出教学需要提前进行细致规划,确保活动内容针对性强、有足够教育意义,并且合理安排时间。
同时,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感到孤立或被忽视。
3.充分准备在外出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足充分准备。
这包括了解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还需要预防孩子们在行程中的可能问题,并准备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外出教学法的实际案例1.参观工厂到工厂参观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产品制作的过程,并学习到与之相关的知识。
比如,参观面包工厂,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面包是如何制作的,还可以学习到面包的成分和营养知识。
2.2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教案与反思)一年级上册科学湘科版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观察和了解自然环境。
本课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教材分析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丽,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其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生长情况、动物活动规律以及天气变化等,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系统地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此外,本课还强调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比较、分类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观察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最后,本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观察和研究校园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所以,《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不仅是一堂科学课,更是一堂关于生活、观察和环保的综合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宝贵的自然体验,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概述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比如放大镜、温度计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课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了解校园内的自然环境,还能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自然的兴趣,活动名称:蚂蚁观察小探险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动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
一、利用故事情节和游戏活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节来讲解科学知识。
在教学光的折射时,老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浮力原理时,可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浮力的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
二、实践探究,激发探究乐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植物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培育一些植物幼苗,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的变化,从中体会植物的生长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激发他们的探究乐趣。
三、多媒体辅助,丰富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生物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生互动,促进交流沟通在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教学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认识和体会,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走出教室,开展实地教学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还可以通过走出教室,开展实地教学活动来实现。
幼儿园大班教案让孩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
幼儿园大班教案:《让孩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一、教学价值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玩、探索、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如观察、发现、探究和创造等。
此外,这种教育方式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心。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让孩子们学习观察、发现、探究和创造的技能。
3.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4.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
5.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心。
三、教学区域户外自然环境,如公园、山林、河岸等。
四、教学准备1.选定教学区域,并做好安全防范和救援准备。
2.准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和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捕虫网、放大镜、地图等。
3.提前联系并邀请有经验的自然导师或保护区工作人员,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4.提前为孩子们配备好必要的装备和物品,如帽子、太阳镜、防晒霜、水壶、便当、雨具等。
5.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并做好备课和备课材料。
五、教学介绍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学习观察、发现、探究和创造的技能,并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心。
六、教学重点1.引导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自然中学习、探索、创造和玩耍。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发现、探究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口和手去感受和理解大自然。
3.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4.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商,以及尊重他人和关爱他人。
5.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心,让他们学会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并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以走出去为题的作文关于学习
以走出去为题的作文关于学习
哎呀,说起学习这事儿,我可有不少有趣的经历,特别是那次“走出去”的学习之旅。
有一段时间,我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大难题,那些公式和题目就像调皮的小怪兽,怎么也驯服不了。
我整天愁眉苦脸,就差没把头发给揪光了。
后来,老师说:“咱们不能光在教室里死磕,得走出去看看!”于是,我们一群小伙伴就跟着老师来到了一个商场。
您可能会问,去商场能学啥数学呀?嘿,这您就不知道了吧!
我们到了商场的促销区,那里正在搞打折活动。
我看到一件衣服,标价200 元,打8 折出售。
我心里就开始盘算啦,8 折就是0.8 倍,那这件衣服实际要花200×0.8 = 160 元。
还有买一送一的活动,我就想,如果我买了一双50 元的袜子,送一双同样的,那平均一双袜子就是25 元。
我一边逛一边算,突然发现,原来数学在生活中这么有用,而且还挺有趣的。
之前在教室里,那些数学题让我头疼得要命,可在商场里,我居然主动去算,
还觉得挺有意思。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学习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走出去,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
所以呀,咱们得经常走出去,去发现学习的新天地!。
走出教室学科学
走出教室学科学摘要: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
”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我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
可见,科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和家庭走进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资源包括学生的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课程教师用好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除了在教室上课外,还可以:1.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象科学家那样为其准备一个能自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室”,而学校里的实验室则是学生自行实验的最好场所。
课后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听到过学生这样的请求,“老师,我们实验还没完成,我们还想更深入地进行实验。
”因此,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行实验,可由值班教师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应的指导,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通过互相合作,自主实验,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了却了他们做完实验的心愿。
2.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扩大信息收集范围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说实在的,许多疑问老师都难以解释清楚的,而学生恰对这些问题最感兴趣,比如上《太阳系》一课时,许多学生提出了“有没有外星人?木星、水星上有哪些东西?”等问题,这些问题单凭课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可以让学生从图书室借来有关这方面的书刊来查阅,同时还可以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再如学习《生物进化》时,许多学生提出“恐龙是怎样灭绝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有不同的说法,究竟怎样回答才能让学生满意呢?还不如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学生最后得到的肯定要多于“恐龙灭绝问题”的本身。
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走进 自然 姜 武 在大 自然 中引导孩子 主动学 习
2 2 5 2 0 0 江 苏省江都 市级 机 关孩子 园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家长为 了使 孩子们 发现刚才那个蚯蚓 已经死 了很 长时间 展有重要作用 ,重视把握来 自孩 子的信息 , 了解孩子的兴趣点 ,并深化 教育 目标 ,适 当 孩子将 来更 好地融入社会 ,都非常重视孩子 了,并不是王琛踩死的。 通过引导和帮助孩子依据事实得出结论 参与引导 ,由点及面拓展孩 子知识面 ,激发 知识 技能的学习与培养 ,每天关心孩子 学了 几首儿歌, 会讲几个故事 , 数学题做对了没有 , 很 多家长带着孩子穿梭 于各个 教室间 ,孩子 走出一个教室又走进另一 个教室 ,孩 子步履 匆匆 ,被动地接受一项又一项地技 能训练和 知识 的灌输 ,对周 围 自然 中的美景、环境的 变化无暇顾及 ,孩子没有了 自由探索的机会 , 没有 了 自由游戏 的权利 ,这大大扼杀 了孩子 的天性 ,不利 于养 成孩子主动学 习的习惯,
一
要探究 的问题扩展成为孩子科学教育 的内容 ,
形成科学教育活动 。前面 的两则 案例就充分
的证 明 了这一 点 。
、
带孩子走进 自然 ,接触 自然 ,给孩
四、引导转化 ,在创设的环境里满足孩 子探索愿望 ,保持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子主动学习创造机会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曾 说过:
价值 和 目标 。尊重 和接纳每一个孩子 的观点 和兴趣 。接纳 和支持孩子的兴趣和 观点会 使
的说教 ,单一 的传授 知识 相 比,这更符合孩 这许许多多孩 子感 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 的
自然 中的万事万物深深 吸引着孩子 的眼
教师要把教育 的出发 对孩子 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其实大 自 然才 球 ,一条蚯 蚓、一片树叶 、一滴水珠 ,都是 孩子产生安全感 ,因此 , 将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想 是孩 子们 的课堂 ,兴趣才是孩子们 的老师, 孩子 的一本好书 ,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 子所 点从教材转向儿童 ,
走出教室认方向教学设计)(大全5篇)
走出教室认方向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走出教室认方向教学设计)《走出教室认方向》教学设计综合活动组林青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常见到的工具,如:手表、竹竿等物品来判定方向。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在树林、野外迷了路由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让学生动手做,利用时针来判定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更多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那你们都到哪里旅游过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旅游经历吗?生:我去了九寨沟,那里风景非常美丽,一大片的树林。
生:我去了海南岛,在海滩上玩耍,可好玩了。
师:大家能够这么积极的了解做过的大好河山,是非常好的事情,不过,在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啊,不要单独行动。
想一想:如果你们在旅游途中突然迷路了,你会做些什么呢?生:打电话、用指南针、问过路的人等等。
师:真不错,大家能够冷静的做出决定已经非常的好了,但是如果当时我们身边并没有手机、指南针那些工具怎么办?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走出教室认方向》,学习了这节课,大家就会知道,在自然界中判定方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是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二、基本活动1、立竿测影定方向(放映图片)师:大家来看,他们在做什么啊?他们在做一项辨别方向的方法‘立竿测影’,它是根据竹竿影子来判定方向的。
一起来学习吧!选择一块平坦的地面,把一根竹竿垂直竖立在地面上。
与正午前一小时左右,把竹竿的影子描画在地面上,然后,以影长为半径,以竹竿底端为圆心,画一段弧。
此后,注意竿影的变化,当竿影再一次落到所画的弧线上时,把竿影画在地面上,这时,取前后两影线夹角的平分线,其指向就是“正北”。
大家学会了吗?那有谁知道竹竿的影子师根据什么来变化的呢?生:根据太阳的照射方向。
师:因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它的影子方向是西方,竹竿影子在中心的话,正好是正午,正午前竹竿的影子是西北方向,正午后竹竿的影子落到弧线上时东北方向,取它们的平分线就是“正北”。
教师研学收获感悟
教师研学收获感悟
一、收获感悟
我把本次研学活动看作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学习活动,既拓宽了我们的知识,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1、进一步开拓视野
研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发现大自然科学的机会,让我们走出教室,走到现实社会,实践所学,近距离接触自然,让我们对自然和科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2、提高研究能力
研学活动让我们自主研究,克服困难,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学活动,我们更加熟悉科学实验室,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3、增强团队合作
研学活动可以让我们熟悉团队合作,学会处理团队内部关系,解决彼此间的分歧,最终实现共同目标。
4、激发学习兴趣
研学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知识,让我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二、总结
本次研学活动是我们受益良多的一次学术之旅。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开拓了视野,也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有目的地联系实践,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力的准备。
走出教室学科学
到 了许许 多多 出 现“ 神秘 水 珠 ” 的地方 : “ 我 在家 里
烧饭 时发现锅 盖上 有水珠 ” 、 “ 我 在教室 玻璃 上 呼气
究, 然后 师 生 围坐 在草 坪 上 研讨 。结 束 时 , 教 师鼓
励 有兴 趣 的 同学课 后 研 究 与之 相 关 的 内容 。学 生
也会 出现水 珠” 、 “ 我 在 家 里 冰箱 拿 出饮 料 , 外 面很
我们要 把丰 富的动植 物 资源 , 多样 的 自然 资 源
学 习了水 的三态变 化 。
第2 3 卷
中小学 实验 与装 备 2 0 1 3 年 第
实验《 观 察 种 子 的 结构 》 教 学 设 计
议下 , 成 立 了“ 神 秘 的水 珠 ” 专案组 , 让 学生 像 大 侦 探一样 到处 去搜寻 这神秘 的水珠 。几 天后 , 学 生找
坛 边集 合 。教师要 求学 生在 1 5 mi n内找 到蚂 蚁 的 行踪 , 然 后 观察蚂蚁 的外 部形态 、 运动 情况 、 习性 以 及 自己感 兴 趣 的 一 切 问 题 。接 着 , 同 学 们 自主探
快也 出现水珠 ” 。一 位戴 眼镜 的同学汇 报 : “ 我 的 眼
对 室外 学 习表现 出异乎 寻常 的兴趣 , 真正 体会 到 回 归大 自然 的乐趣 , 在 显 著 提 高探 索 兴 趣 的 同 时 , 还 收获 了科学 知识 , 培养 了探究 能力 。
镜有 时也会莫 名 其 妙 地 出现 水 珠 。 ” ……学 生纷 纷
1 4
中小学 实验 与装备 2 0 1 3年第 5 期
第2 3 卷
实验 教 学 方 法
走 出教 室 学科 学
甘 肃省 张掖 市甘 州区青 东小 学( 7 3 4 0 0 0 ) 张爱 萍
通过自然探索学习科学教师演讲稿
通过自然探索学习科学教师演讲稿今天,我站在这里,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
作为一名致力于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理念:通过自然探索,我们可以学习到科学的真谛,也可以找到与这个世界连接的情感纽带。
想象一下,当孩子们第一次踏入森林,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看到了参天的大树,听到了鸟儿的歌唱,感受到了微风的轻抚。
这时,如果他们能问出一个问题:“这些树木是如何生长的?”那么,一个科学探索的旅程就已经开始了。
我记得有一次,带学生们去观察春天的花朵开放。
他们惊奇地发现,即使是同一朵花,每一片花瓣的形状和颜色都不尽相同。
这个简单的观察让他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细微差别。
他们开始明白,科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不仅如此,自然探索还能教会我们如何尊重生命。
当我带着学生们去野外实习时,他们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如何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当然,自然探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未知,有耐心去观察细节,有智慧去分析数据。
但正是这些挑战,让科学探索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的学生的故事。
他是一个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孩子。
有一次,他在后院发现了一只受伤的蝴蝶。
他小心翼翼地照顾它,直到它康复。
这个过程让他学会了如何观察生物的生理变化,也让他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这个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
通过自然探索学习科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责任感。
这是一个全面的教育过程,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成为更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自然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科学的魅力。
小学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实地调研方法
小学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实地调研方法在小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实地调研方法被广泛运用,以提供学生更直观、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实地调研是指学生走出教室,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访谈、记录等方式获取真实的资料和信息。
本文将探讨实地调研方法在小学社会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实地调研。
首先,实地调研方法在小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调研,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他们能够深入实地、近距离地了解社会现象,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
此外,实地调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社会科学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实地调研,学生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那么,在小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实地调研呢?首先,实地调研需要明确调研目的和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调研的目标和问题。
例如,在学习地理时,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景点作为实地调研的对象,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在学习历史时,可以选择一个历史遗迹或者博物馆作为实地调研的对象,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
其次,实地调研需要制定调研计划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实地调研的目的和时间限制,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
例如,确定实地调研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安排活动的步骤和流程,制定访谈和观察的指导问题。
同时,还需注意调研活动的安全性和组织性,确保学生在实地调研中能够安全参与并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接下来,实地调研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查找、资料收集等活动,提前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并将相关知识点与实地调研的内容相结合。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实地调研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准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观察和记录。
例如,可以准备相机、录音设备、测量工具等。
在实地调研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景点、人群、建筑物等,了解实地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1-05-14T03:51:11.79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4期作者:谢悦[导读]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身体、环境、心智三者耦合的结果。
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方面很少发挥学生的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了设计积极的身体动作,提高学习状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情境;开展户外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四条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
谢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杭州市 311100摘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身体、环境、心智三者耦合的结果。
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方面很少发挥学生的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了设计积极的身体动作,提高学习状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情境;开展户外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四条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具身认知;小学科学;教学策略随着认知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理论被运用于教育研究和实践,具身认知理论便是其中之一。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智、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就是知识的有意义学习。
小学科学课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参与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背景之下,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在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方面很少发挥学生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时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有意义学习无从发生。
因此,有必要在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探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具身认知理论简介(一)理论起源受到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西方学者最初普遍认为身体与灵魂是分离并对立的。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现代认知科学对传统认知科学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智有具身性,身体是认知的基础,认知离不开身体。
梅洛庞蒂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具身哲学的说法。
他主张身体是主体,人在思考这种身体表象的同时,也在体验它,人以身体体验的方式认识世界[1]。
小学科学探索之旅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大自然
小学科学探索之旅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大自然在小学阶段,科学这门学科就像一扇通向神奇世界的大门,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未知、发现奥秘。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和简单的实验,难以让孩子们真正领略科学的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我们组织了一次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科学探索之旅。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孩子们背着小书包,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这次特别的旅程。
我们的目的地是城市郊外的一座小山丘,那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绝佳的科学探索场所。
一路上,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探索,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当我们抵达小山丘时,清新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野花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老师并没有急于开始讲解,而是让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和气息。
微风拂过脸颊,鸟儿欢快地歌唱,树叶沙沙作响,孩子们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睁开眼睛后,老师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
“同学们,你们看,这棵大树的树干上有什么?”一个孩子凑近仔细观察后,惊喜地喊道:“有好多小虫子在爬!”老师笑着点点头,接着问道:“那你们知道这些小虫子为什么会在树干上吗?”孩子们纷纷摇头,老师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因为树干上有它们需要的食物和栖息的地方。
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平衡的生态系统。
”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他们发现了不同形状的树叶,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心形的;他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花瓣是单层的,有的是多层的;他们还找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小昆虫,有蝴蝶、蜻蜓、蚂蚁等等。
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向老师提问,老师则一一为他们解答。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溪边。
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老师,为什么鱼儿能在水里呼吸呢?”一个孩子问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教室学科学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使课程在最大水准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有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实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协助他们持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关键词:科学、户外、拓展、资源
科学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能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记得在上《植物的叶》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很好奇,植物的叶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带领他们走出教室到户外尽情的感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学生们分小组亲自动手采摘观察,得出了结论,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告诉了我植物的叶子有的是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有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黄了,并且还知道了叶有什么相同结构,叶的生长变化,有的学生还告诉我,叶子的生命就像人的一生一样,它春暖花开从叶芽慢慢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通过户外的观察,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科学这门功课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
”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我们会发现科学无
处不在,很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
瓦特在烧水时受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在苹果树下,受苹果落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受到启发,发现了浮力定律,……可见,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使课程在最大水准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有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实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协助他们持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学生拘泥于仅仅是以文字或语言形式表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一、在大自然中拓展。
大自然不但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很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有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单凭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所以,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
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课文时,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蚂蚁、蜗牛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通过观察蚂蚁和蜗牛更好的理解了这些小动物。
二、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
学生绝绝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
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实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冬的一天,一位学生问我:为什么早上起床时,我卧室的窗玻璃上都沾满了水珠?学生能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我非常欣喜,但我没有回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同学。
于是在我的提议下,成立了“神秘的水珠”专案组,让学生象大侦探一样去搜寻这神秘的水珠来历。
几天后,学生找到了许很多多出现“神秘水珠”的地方:“我在烧饭时发现锅盖上有水珠”“我在玻璃上呼气也会出现水珠”“我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外面很快也出现水珠”。
一位戴眼镜的同学汇报:“我的眼镜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水珠。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发现,气氛异常激烈。
我再引导学生找出出现水珠时的相同条件,最后经过讨论后,大家形成统一意见: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东西,就会形成水珠。
这时,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我想,这块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印象深刻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