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2023版蚌埠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蚌埠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蚌埠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行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蚌埠市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加快了行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通
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培育新兴产业等举措,大幅度提
高了服务业的总体效益。
特别是金融、商贸、旅游、教育、医疗健
康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二、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蚌埠市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蓬勃
发展。
政府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者,推动了市场主体的壮大。
三、消费升级带动服务业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蚌埠市服务业正朝着
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
消费升级需求在驱动着服务业的发
展,从传统的生活服务向更加细分的个性化服务逐步延伸。
美容美发、时尚服装、互联网家政、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四、旅游业蓬勃发展
蚌埠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加大旅游业的开
发和宣传力度。
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推出
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蚌埠
市服务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迅速崛起。
五、人才培养和引进
蚌埠市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与此,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高校、
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培养出更多懂技术、懂管理、懂
市场的人才。
,蚌埠市服务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将继续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蚌埠市服务业进一步壮大和提质增效。
安徽蚌埠是个穷地方吗
安徽蚌埠是个穷地方吗
不是穷地方。
蚌埠在安徽16个地级市里面,蚌埠是最早设立市的地级市。
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处于京沪铁路和京福铁路的交汇点;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城市,地理位置极好。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与宿州市、淮北市接壤,南与淮南市、滁州市相连,东与滁州市和江苏省宿迁市毗邻,西与亳州市、淮南市搭界。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
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4个区、3个县,总面积5951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蚌埠市常住人口331.7万人。
蚌埠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蚌埠1947年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蚌埠是安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皖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蚌埠有淮河文化广场、龙子湖、张公山、涂山等景点。
2021年,蚌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8.97亿元,按可比
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2.4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673.56亿元,下降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3亿元,增长 4.5%。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7:33.9:52.4,人均生产总值达60117元。
蚌埠市中考满分作文-8万平方米玻璃展折射产业结构调整大变局
8万平方米玻璃展折射产业结构调整大变局■本报记者周立珍“展会是行业的风向标,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行业的结构调整,会很快在玻璃展上反映出来。
”中国硅酸盐学会秘书长晋占平在第23届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受国家政策调整玻璃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目前行业正在进行一场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变局,在本次展览会上也有相当的体现,比如普通的玻璃原片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因为展出来意义不大,而有非常多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参展,他们都拿出了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来一较实力。
高附加值产品受青睐2011年,我国的玻璃产业在欧债危机持续发展、国内对房地产业继续调控的复杂环境下,经历了严重的考验。
平板玻璃产业利润降幅超过70%,企业亏损面近25%。
在这种大背景下,玻璃企业纷纷对自己的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不少企业关掉了落后的生产线,把主要精力投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玻璃深加工产品、高效节能新材料领域。
本届展会上,有众多享誉全球的国外企业和本土企业,展示了其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
皮尔金顿集团在展会上带来了其金色热解在线镀膜反射太阳能控制玻璃、在线镀膜减反射玻璃,金晶集团带来了Low-E节能中空玻璃系列,上海耀皮玻璃集团带来了在线硬镀膜低辐射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系列等,都体现了其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展会上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的眼球。
尤其是Low-E玻璃,在本次展会上可谓四处开花,大出风头。
这或许与企业受到国家的鼓励政策有关,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等,都明确将Low-E真空玻璃列入其中,作为重点产品鼓励发展,在重大示范应用专项工程中予以推广,这是我国第一次将真空玻璃写入高规格的政策性文件中,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
一些由本土生产型企业与国外技术型企业合作的成果也在本次展会上有所体现,如浙江中力控股集团与美国PPG公司合作开发的、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的高端涂料涂膜和玻璃产品,也让人耳目一新。
蚌埠商业市调报告
室外步行街服务式招商市调报告目录一. 蚌埠商业市场环境调研及分析1.1城市经济概况1.2主要商圈调研及分析1.3室外步行街相关业态调研与分析二.项目周边环境调研与分析2.1本项目商业位置分析2.2本项目目标消费人群调研与分析2.3周边区域各业态竞争状况与租金水平分析2.4与大商业经营关系分析一.蚌埠商业市场环境调研及分析1.1 城市经济概况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67.81万,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
蚌埠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的交汇点。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称。
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多,为安徽科教文化第二城。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下游,水路运输优势明显,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
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上千万吨。
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
2013年蚌埠全年生产总值(GDP)100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3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15.68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319.81亿元,增长9.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8:50.0:32.2调整为17.1:51.2:31.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人均GDP31482元(折合5164美元),比上年增加3483元。
蚌埠市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规划结合城市两主四副的城市空间结构,设置4个市级商业中心和4个区级商业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分别指老城商业中心、光彩商业中心、高铁商业中心和长淮卫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分别指姜桥商业中心、大禹商业中心、李楼商业中心和淮上商业中心。
安徽省产业结构研究
安徽省产业结构研究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之一。
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走向多元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将对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特点1. 第一产业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安徽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依然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
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第一产业的地位和比重逐渐下降。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也在安徽省得到了不断推进,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2. 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安徽省的工业化程度较高,工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特别是以钢铁、化工、机械等为代表的重工业,为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安徽省的许多城市都经历了工业化的浪潮,工业产值持续增长,为安徽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城镇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安徽省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特别是金融、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迅猛,成为安徽省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也在安徽省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研究1.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
通过加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发展新兴产业,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 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
蚌埠地区的汽车产业、合肥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芜湖地区的机械制造业等,都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安徽省的农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非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蚌埠市为例
人, 安徽财经大 学国际经济与 贸易学院本科 生, 研究方向 : 经济 学。
7 4 ・ 2 0 1 3年 第 6期 ・总 第 2 2 8期
对外铤留
于传统农业 与现代工 业并 存 的二元经 济结 构 , 而第 三产
业特 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对滞 后 。 ( 一) 加快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 促进传统产 业高新化
改革开放 以来 , 在党 和国家一 系列 方针 政策 的扶持下 , 非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在经济上取得 了平稳 较快发展 。特 别 是近几年来 , 非 资源型老 工业 城市地 区生 产总 值和第 三
产业 比重不断上升 , 产业 结构不断优化 , 朝 着合理 化和高
作者 简介: 许君 , 女, 汉族 , 安徽舒城 人 , 安徽 财经 大学 国际经济与 贸 易学院本 科 生, 研 究方向 : 产业 经济 学; 张 英 环, 男, 汉族, 安徽金 寨人 , 安徽 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 易学院本科 生, 研 究方 向: 国际贸易; 王丹丹 , 女, 汉 族, 安徽合肥
所示 :
党的十八大指 出, 推 进经 济结构 战 略性调 整是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 向, 必须 以改 善需求结构 、 优
化产业结构 、 促进 区域 协调 发展 、 推进 城镇 化 为重点 , 着
表1 部分 非资 源型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 、 \ 城市
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的重大结构性 问题 。研究
一
l O . 6 8% l 1 . 1 8 % l 2 . 3 3 %
2 0 1 2 o . 2 2 1 4 o 9 . 8 7 4 5 5 0 . 1
数 据来源 : 2 0 0 9 -2 0 1 2年各城市统计年鉴
蚌埠发展反思报告
蚌埠发展反思报告一、引言本文旨在对蚌埠市的发展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以促进蚌埠的可持续发展。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过去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推动蚌埠的发展进程。
二、经济发展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在蚌埠的经济发展中,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传统制造业。
这导致蚌埠的产业结构单一,对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2. 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蚌埠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这导致蚌埠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问题解决方案1.多元化产业发展:蚌埠应该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以丰富产业结构,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2.加大技术创新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蚌埠的技术水平提升。
三、环境保护问题1. 大气污染严重蚌埠市存在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污染源和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所致。
空气质量下降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2. 水资源短缺蚌埠市的水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在干旱季节。
这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问题解决方案1.治理大气污染:加强环保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居民身体健康。
2.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管理的投入,优化农田灌溉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确保农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
四、城市规划问题1. 城市建设无序蚌埠市的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和组织,很多地方存在无序发展的现象。
城市道路拥堵和基础设施不足成为了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城市空间利用不合理蚌埠市的城市空间利用不合理,城市化进程过于迅速,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浪费和资源浪费。
问题解决方案1.健全城市规划制度:制定完善的城市规划制度,明确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主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
以下是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情况的详细分析:一、政策引导1.国家层面政策: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政策,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组成,旨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并加快补齐安全发展领域的短板。
国务院国资委也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强调要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这是中央企业在关键之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地方层面政策: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依法依规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技术创新1.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2.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等,这些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市场需求1.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高质量、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2.国际市场变化: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
中国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以应对外部挑战和机遇。
蚌埠商业街市场分析
蚌埠商业街市场分析蚌埠商业街是蚌埠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拥有许多商铺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游客。
本文将对蚌埠商业街的市场进行分析。
首先,蚌埠商业街的市场规模庞大。
随着蚌埠市发展的推进,商业街逐渐成为人们购物、娱乐和休闲的理想去处。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商铺和品牌纷纷入驻商业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选择。
其次,商业街的消费人群广泛。
蚌埠市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多样化,包括居民、游客、学生和上班族等。
商业街上的商户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种类和价格的商品,能够满足各类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再次,商业街的竞争激烈。
随着商业街市场规模的扩大,各类商铺和品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商户们纷纷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促销活动、折扣和优惠吸引消费者。
此外,在商业街上还出现了许多连锁店和购物中心,它们以价格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吸引顾客,对小型独立商铺构成了竞争压力。
另外,商业街还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商业街的交通和停车问题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人流和车流量激增,导致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此外,商业街上的一些商铺虽然数量众多,但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现象,缺乏独特的特色和创新的经营模式。
综上所述,蚌埠商业街作为蚌埠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广泛的消费人群。
然而,商业街也面临竞争激烈和一些问题的挑战。
商户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经营模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商业街的交通和停车管理,提升商业街的整体体验。
蚌埠商业街作为蚌埠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拥有众多商铺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游客。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区,商业街的市场分析是了解商业街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
首先,商业街的市场规模庞大。
蚌埠市作为河南省的核心城市,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
商业街作为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吸引了大量的商户和品牌入驻。
商铺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蚌埠市企业结构及蚌埠市整体经济结构
蚌埠市企业结构及蚌埠市整体经济结构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
是安徽省下辖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6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
民国时期曾是安徽军政府驻地和凤阳县政府驻地。
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67.81万,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
蚌埠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铁路、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哈沪高铁、京台高铁的交汇点。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宿淮蚌都市圈城市,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称。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
2014年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1108.4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4.18亿元。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亿元,连续18个季度高于全省,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2%、11.5%、12%。
财政收入228亿元,其中地方收入11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8元、11625元。
1952年,蚌埠农业总产值2220万元,比1949年上升3.5%,1957年产值达2945万元。
198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当年价达25254万元,其中,农林牧副渔业产值6974万元,占27.61%;工业产值8439万元,占33.42%;建筑业产值2834万元,占11.22%;运输业产值2803万元,占11.1%;商业服务业产值4204万元,占16.65%。
2013年,蚌埠粮食总产达263.6万吨,实现十连增。
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设立,首家农业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落户蚌埠。
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0个、家庭农场152个。
蚌埠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R S地区
百 —
19. 4 56 40. 9 28
35. 6 45 520 3.9
—
—
— i 一
1. 1 5 6% 3.6 0 3%
1. 8 3 3% 1. 0 9 7%
第 一产业 第 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 产 总 值
12 79 6 9 . 3 11
4 4 . 133 669 3 .
234 3. 1 8 . 48 3
48 8 8. 1 4 8 0 .1
蚌埠 市
第 一产业 第二产业
143 0 .9 264 3 .5
10 2 31 0
1.1 5 6 6 .5 45
1.5 4 9% 2.0 7 3%
翌 兰、 三 业
! :
: !
型箜 :
: !
参考文献 : [】王亚会 . 1 西安 市产业结构分析及调整研 究[ . D] 西安 电子科技 大学, 1 . 2 1 0 【】李煜爽. 于偏 离 一份 额分析 法的 宁波产 业结构分析 U. 2 基 ]中 国科技论文,oo 4 :5 4 . 2 l( )4 - 6 []王文 , 3 李兴 甫. 市发展低碳 经济 的对策和 建i N]中国 蚌埠 Z[ . 环境管理干部 学院院报, 1 ( ) 1— 6 2 0 2 :5 1 . 0 【1赵丽娜. 区域工业高地蚌埠如何攻 坚【 ] 4 构筑 N. 蚌埠 日报, 1 . 2 1 0
2 数 据 处 理 与 结 果 分 析
以 2 0 为基 期 ,0 0年 为计 算期 , 0 9年 21 以安徽 省 为
标准区对蚌埠市进行分析 , 如下表 :
表 1 安 徽 省 、 埠 市 2 0 — 00年 三 次产 业 产 值 和 GDP 蚌 09
蚌埠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蚌埠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蚌埠市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县域面积532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万公顷;县辖45个乡镇。
截止2005年末,县域人口25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4万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74.1%、65.4%。
三县均为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花生、油菜等,怀远、五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怀远县粮食产量居全省第3位;固镇是国家粮油基地试点县、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油料产量位居全省第1位。
一、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十五”以来,蚌埠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城乡联动、协调、同步发展,县域经济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1.3亿元,增长10%,“十五”年均增长10.8%;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5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8.8%,比“九五”末增加67亿元。
其中,怀远县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65.2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8.8%,“十五”年均增长7%;固镇县42亿元,增长12.6%,“十五”年均增长9.9%;五河县44.8亿元,增长11.8%,“十五”年均增长8.6%。
2005年县域实现财政总收入4.1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增长3.9%。
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怀远、五河、固镇三县综合指数分别位居第53、29、54位。
今年一图二:“十五”时期县域GDP 增速变化%季度,三县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县域生产总值累计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市比重的42.3%。
总体看来,我市县域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种养业发展良好,农业占据县域经济举足轻重地位 2005年,县域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6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40.5%,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91%;其中怀远农业占GDP 图一:“十五”时期县域GDP完成情况的37%,固镇为41.4%、五河44.9%。
对中小城市区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主要对策分析——以蚌埠为例
蚌埠作 为安徽 省重 要的工业城 市 ,改 革 开放 以来 ,经历 了 一系列资产 重组 ,企业 改 革 ,逐步 形成 了以轻工业 、纺织业为主 ,机 械 、化工 、医药 、电子 、建材 等行 业齐头 并 进的 发展 局面 。在 企业的努 力与政府 的大 力 支持 下,不仅 出现 者如丰原 生物化学有 限公 司 、八一 化工集 团仃限公司及 华光玻璃集 团 有 限公司等大型 工业企业 ,还 涌现 出众 多中 小 型 企 业 ,其 产 业 涉 及 面 之 广 更 是 不 容 小 觑 。 1 . 3再 次还应该 了解蚌埠 市当地 的本 土 文化 。 地方 文化是 一 个城市 的灵魂 ,也 是一个 城市 的核心竞 争力昕在 ,脱 离地方文 化讨论 地 区产业结构 的调 惶是不切 合实际 的。蚌埠 精 神—— 禹风 厚德 、孕 沙成珠 、务 实开放 、 创业 争先 ,一直激 励着蚌埠 市脚踏 实地地不 断向前迈进 。蚌埠 是大 禹妻 子涂 山氏女的故 乡,近年来 出土 了 大量 文物 ,不仅 惊动 了蚌 埠 百姓 ,更 震惊 了全国。其次 ,蚌埠 也是花 鼓 之乡 ,是泗州戏 的发源 地 ,该项 目已经 申 报 国家及世 界文化遗产 。同时 ,蚌 埠还有垓 下古战场 、汤和墓 普文 化资源 ,为当地的文 化 建设和旅游行 业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
城 乡规 划 与 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对中小城市区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主要对策分析
— —
以蚌埠为例
张玲 玉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 :面对 日益增 长的城市 间竞争 , 蚌埠 市作 为三线城 市,面临着 巨大的压力。在 当前国 内外区域竞争 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要想 实现经济持续稳 定地发展 ,从众 多l 曦市 当中脱颖而 出,就 必须 要发掘地 方特色 ,抓住城市 的核心竞争力 ,从 区域的 自身情况 出发,形成 一定 的产 业集群 ,推进 区域 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关键词 :产 业结构 区域 经济 产 业集群 地方特色
蚌埠文化产业工作总结统计
蚌埠文化产业工作总结统计
近年来,蚌埠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
成功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下是对蚌埠文化产业工作的总结统计: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蚌埠市文化产业总产值已达到XX亿元,占GDP比重达到XX%,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城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选择。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积极引进和培育
了一批文化企业和品牌,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蚌埠市文化产业不仅在传统文化领域有所突破,还在数字文化、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蚌埠市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不断
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蚌埠市的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城市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蚌埠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文化产业改革,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更加繁荣和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
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蚌埠市的文化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蚌埠简介介绍
0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蚌埠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给排水、
供电、供气等设施,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03
城市绿化与环境治理
蚌埠市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宜居
宜业的城市环境。
06
蚌埠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蚌埠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 蚌埠市,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辖地级市,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 淮南铁路交点。蚌埠是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加工制造业中心、旅游中心和教育中心,也是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快速发展的经济
蚌埠的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安徽省的一个重要 经济中心。
持续增长的趋势
蚌埠的经济持续增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蚌埠的产业结构与特点
01
02
03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蚌埠的产业结构多元化, 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 等。
工业为主导
工业是蚌埠的主导产业, 其中制造业、化工、能源 等产业较为发达。
。
蚌埠的雨量
蚌埠的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秋 季次之,春季较少,冬季最少。 每年的6月至9月为蚌埠的雨季, 降雨量占全年的70%至80%。
蚌埠的日照
蚌埠的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 数约为2100至2500小时,日照 最充足的时间在6月至8月,日照
最少的月份为2月至4月。
蚌埠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蚌埠市土地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约33万公顷,林 地面积约13万公顷,水域面积约
03
这是一家以连锁超市为主的企业,是蚌埠市知名的商业品牌之
一。
04
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浅析
一
、
引 言
在 以技术 、人才竞争 为特 征 的知识经济 时代 ,世界各 国无 不把 其核心竞争 力定位在 高科 技领域 。我 国在 “ 十一五 ”规 划 中明确提 出推进 工业结构优 化升级 ,加 快高技术产 业发展 ,积 极推 进信息化 。这就意味着 ,我们 除了需要对经济 结构进行 优 化 调 整 之 外 ,产 业 结 构 也 必 须 升 级 换 代 , 由初 级 产 品 生 产 和 低 层次 的加工制造 ,向高新科技 方 向开拓 前进 。在这 场新 的一 轮 变革 当中,安徽蚌埠 市 的高新 科技产业 的发展现状 与前景如 何 呢 ?我 们 又 应 该 确 立 哪 些 新 的思 路 呢 ? 二 、蚌 埠 市 高 新 技 术产 业 发 展 的 现 状 与 问 题 浅 析 “ 一 五 ” 以 来 ,蚌 埠 市 紧 紧 抓 住 合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配 十 套 改 革试 验 区 建 设 这 一 机 遇 , 进 一 步 拉 开 发 展 框 架 , 积 极 打 造 融 资平 台 , 千 方 百计 加 大 招 商 引 资 力 度 , 认 真 谋 划 争 取 项 目, 全力全方 位推进项 目建设 。通 过积极开 展高新技术 企业和高 新 技术产 品的培育和认 定 ,推进 民营科技 企业发展 ,高新技术支 柱产业取 得长足进展 。 目前 ,全市共有 国家重点高 新技术企 业 5 家,省级 高新 技术 企业4 家 ,高新技术产 品3 个 ,主要涵盖 光 4 0 伏 、 生物 、 电子 信 息 、 新 材 料 、 汽 车 零 部 件 、 精 细 化 工 等 六 大 领域 。20 年全 市高 新技术产 业年 产值 实现 13 元 ,增加值 08 8亿 4 . 亿元 , 较 2 0 年 分 别 增 长 3% 2 %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已毫 无 98 07 0和 8 。 疑 问地成为我市国 民经济增长 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 1 ] 在迅 猛发展 的同时,蚌埠 市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 也呈现 出以
表1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调整具体建议
40
西部工业区要尽快外迁重化工业等污染企业;西部工业区中涉及生态敏感的生态保护区和缓冲区内的工业企业和棚户区要尽快搬迁与改造,同时要大力实施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绿化建设。
彻底改善园区人居环境。
41
调整中心城市绿地指标和生态用地内部结构,提高有林地比例。
增强生态用地的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6
规划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27
提出再生水回用目标、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
增加可供水量的重要措施。
28
限制中心城区地下水资源高强度开采,划定地下水禁采区或限采区。
防止地下漏斗的进一步扩大。
29
合理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原煤的消耗量。
多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污染。
30
推进气源多元化,确定多元化备用气源。
天然气供给气源单一、供给安全水平较低。
31
加速、适度超前地发展城市燃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也为市民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2
建议扩大三县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规模。
怀远、固镇、五河等县域污水厂处理能力略显不足。
33
建设用地
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应严格控制围河湖造田、避免大规模占用和开垦天然湿地、滩涂、苇地等。
响应国家政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7
综合交通
控制合徐高速公路的噪声影响和山体破坏影响;206国道的改道段建设要先作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和山体,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影响荆涂山-天河重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
18
实施京沪铁路客运线、城市主干道胜利东路、东海大道城市快速路、燕山路城市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黄山路城市主干道、水蚌铁路和南外环路城市快速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等龙子湖区的景观绿带建设,山体保护和道路防护林建设。
安徽省产业结构研究
安徽省产业结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省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各界对安徽省经济发展有所了解和参考。
一、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
第一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包括粮食种植、棉花种植、畜牧业等。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包括工业制造、建筑业、采矿业等。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工业逐渐成为安徽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包括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徽省的服务业逐渐壮大,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安徽省积极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业水平和质量。
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农业占比逐渐减少,工业比重逐渐增加,服务业比重逐渐提升的趋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1. 产业协调发展。
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三大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特点,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了生态良好、产业协调的发展态势。
2. 产业模式多样。
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农业多种经营、工业多样化、服务业多元化的特点,农业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养殖业以猪肉、禽蛋为主,工业制造业以制药、机械、化工为主,服务业以金融、旅游、文化为主,产业模式多样,互补性强。
3. 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工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的态势日益明显。
2024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2024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一、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新的面貌。
传统制造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制造业正逐步向中高端转型。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尤其是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以其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特性,正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未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制造业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向发展。
服务业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高新技术产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二、政策导向与市场响应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支持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
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市场响应方面,随着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同时,传统产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整体上,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升级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布局等手段,我国传统产业正在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这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均,环境状况也较为复杂。
因此,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要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一、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需从蚌埠市自身的特点出发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国家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也要实实在在从蚌埠市自身的情况出发。
要探讨蚌埠市在安徽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市份的特点。
首先,研究蚌埠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对区位特点的分析。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面积59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
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沪高速铁路由蚌埠火车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
其次,研究蚌埠市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对产业特点的分析。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
全市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并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
近年来,蚌埠市利用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
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
平板玻璃、滤清器、灯蕊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亚洲位居前列。
同时,无论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还是研究结构调整,都要有文化的视角。
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
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在固镇镜内,还有一处楚汉相争鏖战之处——垓下古战场,现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
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蚌埠,很值得一游。
垓下不仅因古霸王别姬而出名,还因其是春秋战国的古城而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惊,垓下古城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蚌埠东郊,有一片湖泊,相当于四个西湖的面积。
相传朱元璋儿童时代曾在这里放牛,此湖后被人称为龙子湖。
经过整治,龙子湖已经成为十分美丽的4A级风景区。
在风景区,还有明代所建的汤和墓,墓前存有石人石兽。
龙子湖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内湖,水面面积8.4平方千米。
文化艺术蚌埠是花鼓灯、泗洲戏的发源地,以上项目均已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
《左传》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涂山即在蚌埠境内,有大禹庙、白乳泉等名胜,楚汉战争的垓下古战场、淮海战役(徐蚌会战)遗址也都为蚌埠主要的旅游资源。
此外,蚌埠闸、龙子湖风景区是皖北地区仅有的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此外,蚌埠还有许多高等院校。
地方院校: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等。
军事院校: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蚌埠市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多年来,已经形成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电子等多门类的产业体系,近几年逐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及汽车零部件、玻璃及玻璃制品等优势产业。
化工方面,蚌埠有精细化工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拥有丰原集团、八一化工、天润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品覆盖面广、产业链日趋完善,涵盖生物化工、无机化工、有机中间体、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多个门类,并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
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我市已形成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数控铣床、家用机床等一批机械装备生产企业;形成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刹车蹄(片),以及滤清器为主导,汽车油箱、车轮、油缸、变矩器等为有力补充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群和一批在全国业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正在形成。
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方面,蚌埠现有规模以上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企业12家,产品范围涉及电子显示材料、新型建材、玻璃容器、特种玻璃、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产品等领域。
从优质石英砂选矿、浮法玻璃原片和各类玻璃容器、光学玻璃板材的生产,再到深加工制品的生产,初步形成上下游衔接合理,市场分工明确的产业格局。
主要企业有华光集团、盛通、盛世光学、鑫民和奥普光学公司等。
其中华光集团是集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安徽省唯一的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基地,产品包括在线镀膜玻璃、ITO导电膜玻璃和汽车挡风玻璃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由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科技企业中国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在龙子湖区建设的占地2000多亩的中国凯盛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开始实施。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总收入约30亿元,3至5年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
但是,蚌埠市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着环境容量的限制、产业配套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聚集度不强等诸多问题。
产业竞争面临较大的挑战。
工业化水平明显滞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产业整体素质还不高,综合加工业型的产业格局面临着加快调整和升级的压力。
二,对蚌埠市产业结构规划1.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新材料:加快碳纤维及下游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扩大碳纤维生产能力,开发生产延伸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玉米乙烯、乳酸及下游延伸产品,培育壮大新兴替代材料和环保材料等相关产业。
积极利用纳米技术发展化工新材料、纳米管材等功能新材料。
新能源: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拓展生物质原料范围,积极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供应范围,开发秸杆酒精和秸杆发电技术。
发展新型化工燃料。
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
电子信息:重点发展ITO导电膜玻璃、数字显示终端、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汽车电子等产品。
发挥214、41、40所等关键产品技术研发优势,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强力推进信息显示工业园、亿多科技园等产业园及方兴科技、双环电子等优势企业发展,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
2.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装备制造。
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工业的机遇,加快高新技术与机械装备工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扩大优势装备产品生产,壮大优势企业。
加快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家用机床、起重机、天然气压缩机及加气站、液力机械等通用设备制造产品以及太阳能发电设备、建材装备、新型农业机械、环保装备、船舶及船用设备、疏浚设备、电子专用测试仪等专用设备制造产品。
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机械加工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重点支持晶菱机床、振冲安利、安瑞科压缩机、凯盛机电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品。
期末力争形成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1000台起重机、400台天然气加气站、1000台压缩机的生产能力,把我市建成优势明显的特色装备产品生产基地。
汽车零部件。
紧紧抓住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机遇,适应全球采购、模块供应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配套产业。
加快推进一批优势零部件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并扩大滤清器、空调电磁离合器、消防车、车轮、油箱、汽车消声器等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开发发动机总成、制动器、汽车悬架等产品。
发挥产业协会作用,支持中小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形成市场占有率较高、品种规格较多、企业数量分布较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群。
强化自主创新,建设滤清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中心。
支持汽配五金产业园、滤清器公司、昊方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汽配五金产业园销售收入期末力争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十一五”期间争取形成年产1亿只滤清器、15万台发动机、500万套空调电磁离合器、500台中低压消防车、200万套车轮等产品生产能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玻璃及深加工。
巩固并扩大优质浮法玻璃产品规模。
积极开发特种玻璃、玻璃显示材料、光学玻璃、工艺玻璃产品,突出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速玻璃器皿及保温容器企业的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产品档次。
加强玻璃装备生产与玻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建设。
加快玻璃产业园建设,支持华光集团等骨干企业战略重组。
期末争取形成年1000万重箱浮法玻璃、2000万片玻璃显示材料、10万吨光学玻璃板材、2亿只高档玻璃容器等产品的生产能力,行业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
把蚌埠建成优质浮法玻璃、高档玻璃器皿和多品种功能玻璃生产基地。
生物化工。
发挥丰原集团农产品综合加工的技术优势,强化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生物质技术研发、转化,巩固壮大生物化工,着力发展生物质产业,扩大酒精、乳酸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和规模,开发乙二醇新产品,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循环系统,“十一五”末形成150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
在保持现有柠檬酸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优势的同时,力争到2010年形成年产100万吨酒精、100万吨L-乳酸、100万吨乙二醇等产品生产能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质产业基地。
有机化工中间体。
依托八一集团,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链,强化龙头产品生产,重点发展以硝基氯苯、甲苯系列有机中间体为主的精细化工产品。
依托天润公司,重点发展以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及助剂为主的精细化工和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扩建苯酐生产线。
开发生产香兰素、高效硫化染料等精细化工衍生产品。
到2010年形成年产12万吨离子膜烧碱、16万吨硝基氯苯、14万吨氯化苯、10万吨苯酐、10万吨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能力。
煤化工延伸产品。
加强与两淮合作,围绕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建设精细化工园,扩大基本化工原料的生产,积极开发煤化工下游产品,重点发展二甲醚等大宗煤化工衍生产品。
制药业。
加快输液等传统产品的扩能改造,重点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盐酸安妥沙星、奈派地尔、那格列奈等国家一、二类生化新药和天然中成药。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卷烟。
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加大卷烟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中高档卷烟和名优烟的比重,扩大市场占有率。
积极发展与卷烟生产相关的烟用丝束、包装、印刷等卷烟材料产业。
到2010年,在保持年65万箱卷烟生产规模的前提下,争取使一、二类卷烟比重达到70%以上。
纺织。
加快纺织工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巩固棉纺、毛纺、印染和工业用布等传统纺织品优势,积极发展高档织物面料、羊绒、高档地毯及成品服装加工。
依托重点企业,加快重组和对外合作,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材料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开发生产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
加快实施一批技术升级项目,重振我市纺织工业。
到2010年,力争形成年产6000万米印染布、1亿米布、3万吨纱、5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
酿造。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