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溶剂互溶表

合集下载

白油专用互溶剂配方

白油专用互溶剂配方

白油专用互溶剂配方白油专用互溶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主要用于在制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中作为溶剂和乳化剂。

其配方主要包括烷基苯、环己烷、丁醇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很好的互溶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白油的溶解度和乳化效果。

在白油的应用中,常常需要将其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这就需要使用到互溶剂。

互溶剂是一种能够使两种或多种物质相互混合并保持稳定性的化学试剂。

白油专用互溶剂就是一种专门针对白油而设计的互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白油与其他物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白油专用互溶剂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成分:1. 烷基苯:烷基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和稳定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载体,在混合时帮助不同成分之间更好地相容。

2. 环己烷:环己烷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混合剂,帮助不同成分之间更好地混合。

3. 丁醇:丁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乳化剂,在混合时帮助不同成分之间更好地乳化。

4. 硅油:硅油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稳定剂,在混合时帮助不同成分之间保持稳定。

以上这些成分在白油专用互溶剂配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白油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配方中各成分比例要恰当,不能过多或过少。

2. 在使用前需要充分搅拌均匀,以确保各成分充分混合。

3.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免高温、阳光直射等因素对互溶剂的影响。

总之,白油专用互溶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制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配方中各成分比例要恰当,使用前需要充分搅拌均匀,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高温、阳光直射等因素对互溶剂的影响。

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的原因

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的原因

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的原因引言乙醇(C2H5OH)与水(H2O)是两种常见的溶剂,它们可以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这种特性使得乙醇与水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乙醇与水之间能够任意比互溶的原因。

乙醇与水的物理性质乙醇与水都是极性分子,具有类似的分子结构。

乙醇分子由一个烷基(乙基)和一个羟基组成,而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乙醇和水分子的极性使得它们能够相互作用,并且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可以与乙醇分子中的羟基和乙基形成氢键。

水分子与乙醇分子的氢键作用氢键是分子间的一种非共价键,形成于极性分子之间。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呈现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则呈现部分正电荷。

当水分子与乙醇分子靠近时,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部分负电荷与乙醇分子的羟基的部分正电荷之间形成了氢键。

这种氢键作用使得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产生吸引力,促使它们相互接近。

疏水效应除了氢键作用外,乙醇与水之间的相互溶解还涉及到疏水效应。

在乙醇分子中,烷基部分是疏水基团,即不喜欢与水相互作用的部分。

当乙醇与水混合时,水分子和乙醇分子中的羟基部分会形成氢键,而乙醇分子的烷基部分则会与其他乙醇分子的烷基部分相互接触,从而降低乙醇分子的疏水性。

这种疏水效应促使乙醇分子与水分子相互混合,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乙醇与水的相互溶解性乙醇和水之间的相互溶解性与其物理性质和相互作用有关。

由于乙醇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效应,它们能够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

具体而言,当乙醇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时,乙醇分子以氢键作用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实验结果与观察实验表明,乙醇和水能够在任意比例下相互溶解。

当将乙醇分别与不同比例的水混合时,观察到乙醇与水之间能够快速溶解,并形成一个透明的溶液。

无论是将乙醇与少量水混合,还是将乙醇与大量水混合,都能够得到一个均匀的溶液。

应用乙醇与水的相互溶解性使得它们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试剂极性大小

有机试剂极性大小

有机试剂极性大小下面这份溶剂极性表列出了常用有机溶剂极性顺序,并有常见溶剂的粘度、沸点、吸收波长等物理参数,在进行薄层色谱柱(TLC)洗脱的时候时很有帮助。

可能有不准确的,希望在留言处给予更正。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 0 - 30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 0.67 101 330Acetic acid(乙酸) 6.2 1.28 118 230 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Aniline(苯胺) 6.3 4.4 184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 19.9 197 210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DMSO) 7.2 2.24 189 268Water(水)10.2 1 100 268下图是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由小到大,括号内表示的是混合比例)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常用有机溶剂混溶表

常用有机溶剂混溶表

二 甲 基 亚 砜
二 氧 六 环
乙 四 酸 正 正 甲 异 异 二 氯 乙 乙 乙 庚 已 甲 乙 辛 戊 丙 丙 乙 酯 醇 醚 烷 烷 醇 酮 烷 烷 醇 醇 烷
四 三 氢 氯 二 呋 甲 乙 甲 喃 苯 烷 水 苯 乙酸 丙酮 乙腈 苯 正丁醇 四氯化碳 氯仿 环已烷 环戊烷 二氯乙烷 二氯甲烷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二氧六环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醚 正庚烷 正已烷 甲醇 甲乙酮 异辛烷 戊烷 异丙醇 二丙醚 四氯乙烷 四氢呋喃 甲苯 三氯乙烷 水 二甲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溶剂混溶性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四 二 二 正 氯 环 环 氯 氯 丁 化 氯 已 戊 乙 甲 乙 丙 乙 酸 酮 腈 苯 醇 碳 仿 烷 烷 烷 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乙酸 丙酮 乙腈 苯 正丁醇 四氯化碳 氯仿 环已烷 环戊烷 二氯乙烷 二氯甲烷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二氧六环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醚 正庚烷 正已烷 甲醇 甲乙酮 异辛烷 戊烷 异丙醇 二丙醚 四氯乙烷 四氢呋喃 甲苯 三氯乙烷 水 二甲苯
乙 丙 乙 苯 正 四 氯 环 环 二 二 二 丁 氯 仿 已 戊 氯 氯 甲 酸 酮 腈 醇 化 烷 烷 乙 甲 基 碳 烷 烷 甲 酰 胺 1 2 3 4 5 6 7 8

常用溶剂简介

常用溶剂简介

丝网印刷油墨常用溶剂简介资料来源::网印移印特殊印刷作者:张桂芝溶剂是挥发性有机液体,是油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

溶剂按沸点高低分类可分为低佛点溶剂——沸点在100℃以下,中沸点溶剂——沸点在100~150℃之间,高沸点溶剂——沸点在150~250℃之间。

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石油烃溶剂、煤焦溶剂、萜烃溶剂、醇类溶剂、酯类溶剂、酮类溶剂、醚酯类溶剂等。

溶剂不仅是油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用来调节油墨的粘度和干燥速度。

溶剂挥发速度的快慢可直接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墨层形成的质量,如能合理的选择溶剂还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印刷作业时,我们往往需要根据印刷任务自己调配油墨,但由于对油墨和溶剂的性能不是十分了解,因而在配墨过程可能由于加入溶剂不当,或在调色过程中选择的油墨不对而出现油墨析出或结团的现象,从而使油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上述现象的出现就是由于溶剂和树脂之间不能很好的互溶,与这一因素有关的是关于“极性”的理论。

一、溶剂的极性无论是树脂还是溶剂,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分子结构分为非极性、极性、弱极性,这一性质受到诸如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极性基团的种类和数量,分子链的长短等所影响。

在高分子树脂和有机溶剂的分子结构中常含有一些极性基团,如:-COOH、-OH、-CO、-NO等。

如果树脂和有机溶剂的分子结构对称而又不含有极性基团的,它们就是非极性的;如果它们分子结构不对称而又含有各种不同的极性基团,如羧基、羟基、羰基、硝基等,那它们就都带有不同的极性。

所以一些树脂只能溶解于某种溶剂中,如:过氧乙烯树脂只能溶解于环已酮溶剂中,硝化棉只能溶解于极性溶剂酯类、酮类溶剂中。

而一些弱极性的干性油则不溶于极性溶剂,而溶于非极性的烃类溶剂。

上述理论运用到实际印刷操作中,只须掌握在调配颜色时必须在同一类型的油墨之间进行就可以了,如需配出绿色塑料油墨、那么只能用蓝色的塑料油墨和黄色和塑料油墨调配,而不能用塑料油墨和金属油墨调配。

互溶的溶剂

互溶的溶剂

互溶的溶剂在用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的时候,如果溶剂之间的互溶性不好,在加入不良溶剂的时候,溶液会分层,而样品会留在良溶剂中。

经常使用乙醇和水这个搭配,因为乙醇能溶解许多有机物,并且乙醇能与水无限混溶。

在乙醇中加入水,可以急剧的降低许多有机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因此可以用来进行重结晶。

当然,有机溶剂相互之间的搭配也是常使用的。

可以依据相似性原理来选择溶剂。

含羟基的化合物,可以选择水,甲醇,乙醇,乙酸,丙酮为良溶剂。

当然,良溶剂的相似性不能太高,否则重结晶损失较大。

如果杂质的极性较小,就可以选择极性较小的不良溶剂,比如醚,烷烃类。

三组分以上的混合溶剂的选择余地更大,甲醇、异丙醚、石油醚,也可以搭配使用。

下面的列表摘自Purification of Purification of Laboratory Chemicals第四版,该列表没有提到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互溶性,不过许多化合物,也是可以用这个搭配。

Acetic acid: with chloroform, ethanol, ethyl acetate, methyl cyanide, petroleum ether, or water.Acetone: with benzene, butyl acetate, butyl alcohol, carbon tetrachloride, chloroform, cyclohexane, ethanol, Ammonia: with ethanol, methanol, pyridine.Aniline: with acetone, benzene, carbon tetrachloride, ethyl ether, n-heptane, methanol, methyl cyanide or nitrobenzene.Benzene: with acetone, butyl alcohol, carbon tetrachloride, chloroform, cyclohexane, ethanol, methyl cyanide, petroleum ether or pyridine.Butyl alcohol: with acetone or ethyl acetate.Carbon disulphide: with petroleum ether.Carbon tetrachloride: with cyclohexane.Chloroform: with acetic acid, acetone, benzene, ethanol, ethyl acetate, hexane, methanol or pyridine. Cyclohexane: with acetone, benzene, carbon tetrachloride, ethanol or ethyl ether.Dimethyl formamide: with benzene, ethanol or ether.Dimethyl sulphoxide: with acetone, benzene, chloroform, ethanol, ethyl ether or water.Dioxane: with benzene, carbon tetrachloride, chloroform, ethanol, ethyl ether, pet. ether, pyridine or water. Ethanol: with acetic acid, acetone, benzene, chloroform, cyclohexane, dioxane, ethyl ether, pentane, toluene, water or xylene.Ethyl acetate: with acetic acid, acetone, butyl alcohol, chloroform, or methanol.Ethyl ether: with acetone, cyclohexane, ethanol, methanol, methylal, methyl cyanide, pentane or pet.ether. Glycerol: with ethanol, methanol or water.Hexane: with benzene, chloroform or ethanol.Methanol: with chloroform, ethyl ether, glycerol or water.Methylal: with ethyl ether.Methyl ethyl ketone: with acetic acid, benzene, ethanol or methanol.Nitrobenzene: with aniline, methanol or methyl cyanide.Pentane: with ethanol or ethyl ether.Petroleum ether: with acetic acid, acetone, benzene, carbon disulphide or ethyl ether.Phenol: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 ethanol, ethyl ether or xylene.Pyridine: with acetone, ammonia, benzene, chloroform, dioxane, petroleum ether, toluene or water. Toluene: with ethanol, ethyl ether or pyridine.Water: with acetic acid, acetone, ethanol, methanol, or pyridine.Xylene: with ethanol or phenol.ethyl acetate, methyl acetate, methyl cyanide, petroleum ether or water.toluene, water or xylene.下面的列表摘自http://home.planet.nl/~skok/techniques/hplc/miscibility.html-。

常用有机溶剂互溶性查询表

常用有机溶剂互溶性查询表

乙酸
丙酮
乙腈

正丁醇
四氯化碳
氯仿
环己烷
环戊烷
二氯乙烷
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
二氧六环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醚
正庚烷
正己烷
甲醇
甲乙酮
异辛烷
戊烷
异丙醇
二丙醚
四氯乙烷
四氢呋喃
甲苯
三氯乙烷

二甲苯
乙酸丙



苯正







仿









































































水二


溶剂互溶性质表
不互溶
可互溶
完全互溶。

第6章、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法

第6章、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法

式中[A有]——物质A在有机相中的平衡浓度 [A水]——物质A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
严格地说,只有当溶剂A在水溶液中的浓度极 低,并在两相中的分子型体相同时,KD在一 定温度下才是常数。而与溶质在整个体系中 的总浓度无关。但在分析实践中,溶质在溶 液中的浓度往往相当大,因此(1)式常发生偏 高,在此情况下,分配系数应以溶质A在两相 中的活度之比PA表示:
第六章 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法

基本原理; 溶剂;无机萃取体系的分类; 萃取条件的选择; 萃取分离操作; 逆流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固相微萃 取(SPME)技术;反胶束萃取;凝胶萃取。 重点:溶剂、萃取条件的选择和超临界萃取、固 相微萃取技术。
§1. 基本原理
萃取过程的本质
无机盐类溶于水中并发生离解时。便形成水合离子。 如Al(H2O) 63+、Zn(H2O) 42+ 、 Fe(H2O)4Cl4-等,它们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这种性质称为亲水性。许多有机化合物(油脂、萘、 蒽等)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这种性质称为疏 水性。如果要从水溶液中将某些无机离子萃取至有 机溶剂中,必须设法将其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因 此萃取过程的本质,是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 性的过程,其起作用的是萃取剂反应基团的活性。
式中[A]有和[A]水分别代表溶质A在有机相 和水相中的不同化学型体的总浓度。
三、分离系数(分离因数)
在同一体系中有两种溶质A和B,它们的萃取常数分别的为DA 和DB,这两个数的比值称为分离系数(β)
β=l,即DA = DB ,表明A和B不能分离。
β>l,即DA > DB ,表明A和B可分离,而β值越大,分离效 果越好。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

溶剂极性表ethanol 4.30 1.20 79 210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i-propanol(丙醇) 4.30 2.37 82 210Chloroform(氯仿) 4.40 0.57 61 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4.50 0.43 80 330基酮)Dioxane( 二恶烷; 二氧六4.80 1.54 102 220环; 二氧杂环己烷)Pyridine(吡啶) 5.30 0.97 115 305Acetone(丙酮) 5.40 0.32 57 330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00 0.67 101 380Acetic acid(乙酸) 6.20 1.28 118 2300.37 82 210Acetonitrile(乙腈) 6.20Aniline(苯胺) 6.30 4.40 184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 6.40 0.92 153 270基甲酰胺)Methanol(甲醇) 6.60 0.60 65 210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0 19.90 197 210Dimethyl sulfoxide() 7.20 2.24 189 268water 10.20 1.00 100 268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

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

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溶剂互溶表高清版(可打印)

溶剂互溶表高清版(可打印)


酸丙酮乙腈苯正丁醇四氯化碳氯仿环己烷环戊烷二氯乙烷二氯甲烷D
M
F 二甲



氧六环
乙酸乙酯乙醇乙醚正庚烷正己烷甲醇甲乙酮异辛烷戊烷异丙醇二






四氢呋喃甲苯三



水二


乙酸
乙酸
丙酮丙酮乙腈乙腈苯

正丁醇正丁醇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氯仿氯仿环己烷环己烷环戊烷环戊烷二氯乙烷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二氯甲烷DMF DMF 二甲亚砜二甲亚砜二氧六环二氧六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乙醇乙醚乙醚正庚烷正庚烷正己烷正己烷甲醇甲醇甲乙酮甲乙酮异辛烷异辛烷戊烷戊烷异丙醇异丙醇二丙醇二丙醇四氯乙烷四氯乙烷四氢呋喃四氢呋喃甲苯
甲苯
三氯乙烷三氯乙烷水

二甲苯
二甲苯
乙酸丙酮乙腈苯正丁醇四氯化碳氯仿环己烷环戊烷二氯乙烷二氯甲烷D
M
F 二甲



氧六环
乙酸乙酯乙醇乙醚正庚烷正己烷甲醇甲乙酮异辛烷戊烷异丙醇二






四氢呋喃甲苯三



水二


溶剂互溶表。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1、相似相溶规则这是人们在长期研究小分子物质溶解时总结出来的规律,对高分子溶液也适用。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可以互溶,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例如聚丙烯腈能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溶剂,聚乙烯醇能溶于水,有机玻璃能溶于丙酮、及自身单体,而不溶于汽油和苯中。

非极性聚合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例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能溶于汽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

聚苯乙烯可溶于非极性的苯及乙苯中,也可以溶于弱极性的丁酮等溶剂。

2、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δ)相近规则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的平衡体系,可用热力学方法来研究。

在恒温恒压下,溶解过程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Gibbs混合自由能ΔG M<0,Gibbs混合自由能是溶解过程的动力,即ΔG M=ΔH M-TΔS M式中:T——溶解时的温度;ΔH M——混合热;ΔS M——混合焓。

ΔH由溶解时的热效应来确定,如果溶解时放热则ΔH是负值,有利于溶解的进行。

溶解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分子间作用能,即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聚合物大分子间的作用能和聚合物—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

前两种作用均阻止溶解过程的进行,只有聚合物—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大于前者时,其混合热ΔH才能为负值。

若高分子和溶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如氢键等力的作用,则发生强的溶剂化作用而放热,ΔH<0,则有利于溶解。

但当聚合物和溶剂为非极性时,其溶解过程一般是吸热的ΔH>0,例如聚苯乙烯的苯溶液,两者之间仅有色散力的作用,高分子和溶剂之间的作用能小,在这种情况下要使ΔG M为负值必须满足∣ΔH M∣<TΔS M,其混合热ΔH M可以借用小分子的溶度公式来计算,按照Hildebrand理论,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热正比于它们溶解度参数差的平方,即ΔH M=V(δ1一δ2)2φ1φ2式中:V——溶液的总体积;φ1和φ2——溶剂和聚合物的体积分数;溶解度参数δ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因为内聚能密度是分子间力强度的标志,溶解时必须克服溶质分子间和溶剂分子间引力,故可用内聚能密度来预测溶解性。

常用农药溶剂性质与极性列表

常用农药溶剂性质与极性列表

79
210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丙醇) Chloroform(氯仿)
4.30 2.37 4.40 0.57
82
210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 4.50 0.43 基酮)
80
330
Dioxane( 二 恶 烷 ; 二 氧 六 4.80 1.54 环; 二氧杂环己烷)
溶剂δ(cal1/2 *cm-3/2) 溶剂δ(cal1/2 *cm-3/2)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 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2、溶剂化原则。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 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如极性分子和聚 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 3、溶解度参数原则。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 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 选择。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solvent
polarity
i-pentane(戊烷)
0.00
n-pentane
0.00
Petroleum ether(
0.06
Cyclohexane(环己烷)
0.10
Isooctane(异辛烷)
0.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 0.10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大全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大全

溶剂的定义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

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

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

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

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溶解现象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

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

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

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⑷溶剂化作用;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

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

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

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

dmc溶剂的互溶

dmc溶剂的互溶

DMC溶剂的互溶一、引言在现代化工领域,溶剂的互溶性研究对于化学反应、材料合成以及工业生产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溶剂中,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DMC溶剂不仅具有低毒、环保等特性,而且在多种溶剂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互溶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DMC溶剂的互溶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DMC溶剂概述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分子式为C3H6O3。

作为一种绿色化学溶剂,DMC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和较高的沸点。

此外,DMC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扩散性,能够与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由于其优异的环保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DMC溶剂在化工、医药、涂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DMC溶剂的互溶性1. 互溶性概念互溶性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相互溶解形成均一溶液的能力。

对于溶剂而言,互溶性是评价其应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互溶性有助于溶剂在化学反应、物质分离和提纯等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2. DMC溶剂的互溶体系DMC溶剂在多种溶剂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互溶性。

例如,DMC可以与醇类、酯类、酮类、醚类等多种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

此外,DMC还可以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均相溶液。

这些互溶体系为DMC在化学反应、材料合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互溶性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溶剂互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有利于分子间的相互扩散和溶解。

对于DMC溶剂而言,其在高温下与某些溶剂的互溶性会得到改善。

(2)压力:压力对溶剂互溶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压力的变化可能会对溶剂的互溶性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在高压条件下,DMC与水的互溶性可能会得到改善。

(3)溶剂种类:不同种类的溶剂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极性,因此与DMC的互溶性也会有所差异。

常用溶剂混溶情况表

常用溶剂混溶情况表

最佳答案沸点表(国际标准)液氨 -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乙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

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

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乙醇和乙酸乙酯是最重要的两种有机物质,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之间的溶解性对于实现其功能特性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讨论乙醇和乙酸乙酯之间的溶解性。

1. 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概念乙醇是一种偏醇溶剂,主要由乙醇和乙醛组成。

乙醇具有很强的溶解力,可以溶解醇类有机物质和电解质,因此常用于实验室分离及表征有机物质的溶剂。

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质,由乙醇和乙酸缩合而成,具有极佳的溶解力和容易挥发性。

它可用于分离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简单清洗表面,溶解有机物质,及其它物理和化学用途。

2. 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溶解性乙醇和乙酸乙酯之间的溶解性受到 variancy.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乙醇是一种极强的溶剂,可以与水混合,形成一种水乙醇混合物。

乙醇与水之间的溶解度通常由其分子量,温度和比重等因素决定。

在室温下,80%的乙醇可以溶解在水中。

乙醇同时也可以和其它有机溶剂混合,如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也具有很强的溶解力,可以与水,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溶液。

乙酸乙酯与乙醇的混合作用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来控制,从而影响它们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3. 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相互溶解乙醇和乙酸乙酯可以相互溶解,实现均匀的混合溶液。

乙醇的溶解度相对于乙酸乙酯要高得多,因此乙醇可以溶解乙酸乙酯,但乙酸乙酯不能溶解乙醇,如果想要溶解乙醇,则需要通过加热操作来实现。

4. 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性在室温下,乙醇和乙酸乙酯之间的混合比例为1:1。

在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条件下,乙醇和乙酸乙酯之间的混合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乙醇和乙酸乙酯之间的混合也会受到其他有机物质的影响,如碳氢化合物等。

5.论乙醇和乙酸乙酯之间的溶解性是极其重要的,受到温度和压力以及其它有机物质的影响,它们的混合比例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稳定性和溶解度。

乙醇和乙酸乙酯之间能够相互溶解,实现均匀的混合溶液,因此可以用于实验室表征,清洗表面,溶解有机物质等很多化学实验中,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25℃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25℃
进水 A B
出水
4.分离下列几组混合物,将合适的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 横线上。 A.过滤 B.升华 C.蒸馏 D.分液
(1)分离碘单质与铁粉的混合物____________
(2)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_____________
(4)分离沙子和饱和食盐水的混合物________
(5)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 110.6℃)的混合物____________
上吐 下泻
思考
1.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的 碘萃取出来? 2.分液漏斗中盛有已分层的有机溶剂和 水的混合液,但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 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小结
1、蒸馏 2、萃取 3、分液
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首先( B ) A.洗涤 B.检查是否漏水 C.打开上端塞子 D.打开活塞
二、萃取和分液
1、使用仪器——分液漏斗
(1)构造 (2)用途 梨形 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3)注意:使用前必须检验 是否漏水
实 验1-4:如何从碘水中提取碘?
表一:碘溶解于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H2O) 碘(I2) 棕黄→褐色
苯(C6H6) 四氯化碳 (CCl4) 紫红色 紫红色
表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25℃)
1、分离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 方法
常见有机物溶剂 和 无机溶剂 汽油 煤油 密度比水小 水 上层 植物油 苯 四氯化碳 (密度比水大,下层) 水
分液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检验是否漏水。 (2)把盛有待分液体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 上,使漏斗颈末端紧贴在烧杯内壁,静置。 (3)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须从漏斗上 口倾倒出。
碘(I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不互溶 可互溶
二 甲 基 亚 砜
二 氧 六 环
乙 四 酸 正 正 甲 异 异 二 氯 乙 乙 乙 庚 已 甲 乙 辛 戊 丙 丙 乙 酯 醇 醚 烷 烷 醇 酮 烷 烷 醇 醇 烷
四 三 氢 氯 二 呋 甲 乙 甲 喃 苯 烷 水 苯 乙酸 丙酮 乙腈 苯 正丁醇 四氯化碳 氯仿 环已烷 环戊烷 二氯乙烷 二氯甲烷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二氧六环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醚 正庚烷 正已烷 甲醇 甲乙酮 异辛烷 戊烷 异丙醇 二丙醚 四氯乙烷 四氢呋喃 甲苯 三氯乙烷 水 二甲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溶剂混溶性表1 Nhomakorabea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四 二 二 正 氯 环 环 氯 氯 丁 化 氯 已 戊 乙 甲 乙 丙 乙 酸 酮 腈 苯 醇 碳 仿 烷 烷 烷 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乙酸 丙酮 乙腈 苯 正丁醇 四氯化碳 氯仿 环已烷 环戊烷 二氯乙烷 二氯甲烷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二氧六环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醚 正庚烷 正已烷 甲醇 甲乙酮 异辛烷 戊烷 异丙醇 二丙醚 四氯乙烷 四氢呋喃 甲苯 三氯乙烷 水 二甲苯
乙 丙 乙 苯 正 四 氯 环 环 二 二 二 丁 氯 仿 已 戊 氯 氯 甲 酸 酮 腈 醇 化 烷 烷 乙 甲 基 碳 烷 烷 甲 酰 胺 1 2 3 4 5 6 7 8
二 甲 基 亚 砜
二 氧 六 环
乙 乙 乙 正 正 甲 甲 异 戊 异 二 四 四 甲 三 水 二 酸 醇 醚 庚 已 醇 乙 辛 烷 丙 丙 氯 氢 苯 氯 甲 乙 烷 烷 酮 烷 醇 醚 乙 呋 乙 苯 酯 烷 喃 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