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依据全解
调焦透镜运行误 差
i角
0.50mm
15.0″
禁止使用
校正(自动安平 水准仪应送厂校 正)超过20″所测 成果作废 禁止使用送厂校 正
18
2c角
40.0″
序号 19 20 21
仪器技术指标项 目 测站高差观测中 误差 竖轴误差 自动安平水准仪 磁致误差
指标限差 二等 0.15mm 0.10mm 0.04″
M
测量等级
二等
M
1.0mm
MW
M△ 和 M w
2.0m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二、选点与埋石
1.选点 (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 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 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 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 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 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 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 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 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 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 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10-1班
一、水准网的布设
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 线的最佳布设方案。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 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 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 原点,根据 岛上验潮站平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 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 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 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3.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 差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二等水准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一段既定线路进行往返二等水准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更加为了满足我们课程的需要,我们测量3111班测量一小队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陕铁院到李家堡村段路线采取二等水准测量实训,全长大约1公里,路线起点位于陕铁院,终点位于李家堡村中段,采用二等水准形式进行外业测量。
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2.测区概况李家堡位于渭南市临渭区渭花路,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陕铁院测绘实训基地相接壤。
该测段地势起伏比较平坦,路线多为公路,测量任务相当艰巨,渭南市最近气候温度非常的热,温度达34度左右,而且路上来回的车辆为测量工作带来众多不便。
3.技术指标:实训技术指标及作业限差按城市一级导线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同时也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的及技术要求执行。
1、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
测段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
(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二等水准测量方案设计
二等水准测量方案设计摘要:经过对济南黄河大桥基本情况和车流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桥上进行水准测量的外界环境条件,设计能够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的测量方案,为类似的水准测量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等水准测量;电子水准仪;测量模式;测量方法abstract: through the yellow river bridge in jinan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rs, and analyzes on the bridge to level measurem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the design can be reached second class level required measure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system for similar level measurement projec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second class level measurement; electronic level; measurement model; measurement method1.项目简介石济客运专线是太(原)青(岛)客运专线的一部分,东接已经建成通车的胶济客运专线,西连已经通车的石太客运专线,是国家规划“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的“一横”的中段。
石济客运专线初测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高程控制网跨越黄河,其中高程控制点cpii075和cpii076分别布置在黄河两岸,位于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附近,两水准点间水准路线长度约为2084米。
经过对实际地形情况的考察,最佳水准测量路线需经过济南黄河公路大桥。
2.测量环境条件分析2.1 测量环境条件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坐落于济南北郊,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总长2023.44米,由主桥和引桥组成,主桥为五孔(40+94+220+94+40=488m)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悬浮式斜拉桥,引桥分为南北引桥两部分,南引桥24孔,北引桥27孔,上部结构为30米跨径的简支梁。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5组)
控制测量生产设计实习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测绘1301班5组2016年7月一、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控制测量生产实习是学生在修完《控制测量学》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
2.任务目的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工具、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3.测区范围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浏阳乡村发现度假村)地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距浏阳市区 30 多公里、距省会长沙约 40 公里,位于东经 113°26′、北纬 28° 17′。
4.测区任务二等水准测量:每二个小组完成全网观测、数据处理二级GPS-RTK 测量。
5. 实习仪器工具水准仪:ZDL700(8+2 台)、DSZ2(8+1 台)及其配套水准尺,含测伞、测轮、尺垫、数据线、脚架、竹杆等;6. 使用软件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采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GO 事后GPS 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呈贡县斗南镇,距斗南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805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
全村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0.89亩,林地210亩。
2.引用文件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5)《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2008)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2.坐标系统:北盛坐标系3°30′00″)高程系统:北盛高程系(H DA65 =102.000m)GPS-E 级网点略图三.精度要求1.测量精度指标: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0 .1m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ω≤0 .2mm。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1 一般规定4.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0.2、图B.0.3和图B.0.4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4.1.8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4.1.9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倍高程中误差。
最新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 1∆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 2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 3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 4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下面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一、测量准备1. 完成一等水准测量,并具备水准点控制网。
2. 梳理测区地理、地质及水文资料,了解测区地貌、地层、水系等情况。
3.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区控制点。
4. 进行测区预验,获取初步高程控制点。
5. 编制测区平面示意图和测量工程进度表。
二、测量方法1. 采用传统水准测量方法,即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
2. 测量路线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遮挡物及杂乱电磁场的地段。
3. 测量路线的长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工程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4. 根据测区地形和路线特点,设置临时测站,保证测量中间过程的控制点布设。
5. 测量应按照水准路线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逐点逐趟进行,先闭合回到起点,再向后进行。
6. 测量地面高程时,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读数精度,避免误差的累积。
7. 测量结果必须记录准确的高程值、读数、环视点号、观测时间等信息。
三、精度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高程的万分之三。
2. 测站间的控制点高程差不得大于20m。
3. 重要控制点的相对高差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4. 重要控制点的高程改正值应在±0.005m以内。
5. 其他控制点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四、测后处理1. 对测得的高程数据进行测后平差和精度分析。
2. 根据测量结果,编制高程平面图和高程剖面图。
3. 检查测量数据,修正错误和不合理的数据。
4. 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工况、测量结果、精度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5.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
以上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控制测量方案
二等水准控制测量方案一、测量目的。
咱们为啥要搞这个二等水准控制测量呢?简单说就是要给某个区域建立一个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
不管是搞建筑、修道路,还是进行地形测量啥的,这个高程控制网就像是一把精准的尺子,能让其他测量工作在高度上有个可靠的参照,保证各项工程都能建得稳稳当当,平平整整。
二、测量区域概况。
先得看看咱们要测量的地儿是啥样的。
比如说,这地方是山区呢,就到处是山包包,地形起伏大,测量起来可能就得爬坡上坎的,难度不小;要是在城市里呢,虽然平坦一些,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干扰因素也多,像过往的车辆可能引起地面震动,影响测量精度,还有那些建筑物的遮挡也得考虑进去。
三、测量仪器和设备。
1. 水准仪。
那必须得选个靠谱的水准仪啊。
就像挑对象一样,得精挑细选。
咱这个二等水准测量,水准仪的精度得高,像那种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中误差不超过±1mm的水准仪就比较合适。
而且这水准仪得定期校准,就像人定期体检一样,保证它处于最佳状态,不然测量出来的数据可就没准儿了。
2. 水准尺。
水准尺也不能含糊。
它得刻度清晰,坚固耐用。
那种木质的或者铝合金材质的都可以,不过不管啥材质,上面的刻度一定要准确无误,可不能像那种马马虎虎的人做事,刻度要是不准,那整个测量就全乱套了。
3. 其他辅助设备。
脚架也很重要,要稳当。
就像桌子腿一样,要是晃晃悠悠的,水准仪放上面能准吗?还有尺垫,这个小玩意儿虽然不起眼,但能起到稳定水准尺的作用,可不能小瞧它。
四、测量人员安排。
1. 测量小组组成。
一个测量小组就像一个小团队,得分工明确。
得有个主测员,这个主测员就像是小组的队长,负责整个测量过程的指挥、操作水准仪,技术得过硬,眼睛得尖,读数要又快又准。
还得有个记录员,这记录员得像个细心的小秘书,主测员报数的时候,要迅速准确地记录下来,而且字迹要工整,要是写得像鬼画符一样,后期整理数据的时候可就麻烦大了。
另外,扶尺员也很关键。
扶尺员要把水准尺扶得直直的,就像站岗的士兵一样,不能歪歪扭扭的。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 光学经纬仪GB/T10156 水准仪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B/T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结点 node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 levelling line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区段 section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测段 levelling section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连测 connect levelling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支测 branch levelling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接测 adjioning levelling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说到二等水准测量,哎呀,可能有些小伙伴听了就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它可不是那么简单哦。
简单来说,二等水准测量就是为了测量地面高低差而进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目标就是要准确无误。
想象一下,像我们要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河流的水位,这可是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
测量可不是随便一量了事的,这里面有一套讲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中的技术要求,保准你听了不打瞌睡。
2. 技术要求详解2.1 仪器选择首先,咱们得说说仪器,二等水准测量离不开的就是水准仪。
这家伙可是测量高差的“神器”,能精准到毫米,真是神奇!不过,选择仪器可不能随便,得挑那些性能稳定、精度高的,像买衣服一样,不选不合适的牌子。
比如,常见的光学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各有各的优缺点。
光学水准仪呢,操作简单、便宜,但在光线不好或者远距离时,可能就不那么给力了。
而电子水准仪则是“高科技”,数据处理快,可惜价格有点小贵,适合预算充裕的朋友们。
2.2 测量环境接着,咱们再来聊聊测量环境。
二等水准测量可得选个好地方,首先是地面要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想想,如果你在一块不平的地上测量,结果肯定是“南辕北辙”,所以选址可马虎不得。
再者,天气也是关键因素,阴雨天气可不是好日子,湿气大,测量误差容易就上来了。
最理想的环境呢,就是晴天,风和日丽,当然,没大风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数据可能就像在风中飘,飘得你根本无法把握。
3. 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观测方法在进行观测时,咱们可得认真些。
这可不是随便瞄一眼就能得出结论的,得有系统的方法。
比如,通常会采用前视、后视的方法,每一个点都得仔细记录,就像记账一样,不能漏掉。
每次测量前后,还得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它们的“脾气”都在正常范围内,这可比照镜子还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3.2 数据处理最后,数据处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收集完数据后,得把它们一一整理,像拼拼图一样,才能看到全貌。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1 一般规定4.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0.2、图B.0.3和图B.0.4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4.1.8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4.1.9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倍高程中误差。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结点 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 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区段 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测段 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连测 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于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支测 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测至三角点、导线点、水文测站以及其他任何固定 点的水准测量。 接测 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检测 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超过规定而进行的观测。 重测 因成果质量不合规格而重新进行的观测。 复测 每隔一定时间对已测水准路线进行的测量。
— ((*( —
第十篇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 利用旧水准点时,可使用旧名号。若重新编定时,应在新名号后以括号注 明该点埋设时的旧名号。
!"! 新设路线与已测路线的连接 !"!"% 新设的一、二等水准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应是已测的高等或同等级路线的 基本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终点暂时不能与已测路线连接时,须预计将来的连接路线。 !"!"& 新设的水准路线通过或靠近已测的一、二等水准点在 !"# 以内,距已测的 三、四等水准点在 $"# 以内时,应予以连测或接测。接测时,须按 %&$’ 条规定对已测 水准点进行检测。 !"!"# 对已测路线上水准点的接测,按新设路线和已测路线中较低等级的精度要 求施测。 !"!"! 新设水准路线与已测水准路线重合时,应尽量利用旧点。当对旧点的稳固 性发生怀疑或旧点标石规格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埋石,但对旧点必须连测。 !"’ 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 !"’"% 高程大于 ! (((# 或水准点间的平均高差为 $(’ ) *(’# 的地区,一、二等水 准路线上每个水准点均应测定重力。高差大于 *(’# 的测段,在地面倾斜变化处应加测 重力。 !"’"& 高程在 % ’(( ) ! (((# 之间或水准点间的平均高差为 (’ ) $(’# 的地区,一 等水准路线上重力点间平均距离应小于 $$"#;二等水准路线上应小于 *+"#。 !"’"# 在西北、西南和东北边境地区,一等水准路线上的每个水准点均应测定重 力。 !"’"! 由青岛水准原点至国家大地原点的一等水准路线上,应逐点测定重力。 !"’"’ 水准点上的重力测量,按加密重力点要求施测。 !"$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 $,-( 国家高程基准起算。青岛原点高程为 %* & *.’#。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 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 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 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0 一般不得超过 表 * 规定的数值。
[实用参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实⽤参考]国家⼀、⼆等⽔准测量规范国家⼀、⼆等⽔准测量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等⽔准⽹的布设原则、施测⽅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于国家⼀、⼆等⽔准⽹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准也可参照使⽤。
2规范性引⽤⽂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GB/T3161光学经纬仪GB/T10156⽔准仪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RR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RR测量外业电⼦记录基本规定CB/T20RR⽔准测量电⼦记录规定JJG8⽔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准仪检定规程JJG7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3.1结点node⽔准⽹中⾄少连接三条⽔准测线的⽔准点。
3.2⽔准路线levellingline同级⽔准⽹中两相邻结点间的⽔准测线3.3区段section⽔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准点间的⽔准测线3.4测段levellingsection两相邻⽔准点间的⽔准测线3.5连测connectlevelling将⽔准点或其他⾼程点包含在⽔准路线中的观测。
3.6⽀测branchlevelling⾃路线中任⼀⽔准点起,⾄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接测adjioninglevelling新设⽔准路线中任⼀点连接其他⽔准路线上⽔准点的观测。
3.8检测checklevelling检查已测⾼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进⾏的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二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控制测量学实验报告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0902602-15编写人:曹豪迈指导老师:鄢志辉日期:2011.11实验三精密水准仪使用与检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精密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和读数方法;2.初步掌握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内容和检验校正方法;3.掌握二等水准测量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
二、实验安排⒈本实验需要 2 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 4~5 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1.安置仪器,了解精密水准仪的主要结构、读数和使用方法;2.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及检验项目:1)水准仪及脚架各部件检视;2)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检验与校正;3)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的检验及分化值的测定;4)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验及校正。
3.选择一块平坦地区,选择两点,两点间形成一个闭合圈,进行往返测量。
四、仪器及工具每组领精密水准仪 1 台,铟钢尺 1 套,记录板 1 块,记录纸若干;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主要技术要求1.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1.仪器误差:①i角的误差影响② 角误差的影响③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影响④两水准尺零点差的影响。
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①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②仪器和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影响③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④磁场对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影响。
3.观测误差。
七、注意事项1.检验时应按顺序进行,每项检验要求两人重复进行,以便检核;2.实习场地,应选在比较平坦的地方;3.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稳定;4.仪器距前后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5.同一测站不得两次调焦;6.相邻测站,按奇、偶数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7.连续测站上安置水准仪,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平行;8.每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安排为偶数站,水准标尺要互换位置,并重新整平仪器;9.每一测段的水准线路应进行往测和返测;10.一个测段的水准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11.实习结束后,每人交实习报告一份。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
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
(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
(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
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
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
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㈠.奇数测站为: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篇一: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 光学经纬仪GB/T10156水准仪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B/T2006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结点 node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水准路线 levelling line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3.3区段 section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4测段 levelling section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5 连测 connect levelling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支测 branch levelling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接测 adjioning levelling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方案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方案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二等水准测量啊,就像是给大地量身高一样,得精细着来呢!想象一下,我们要在那广阔的大地上,准确地测量出每一个微小的高度变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首先呢,仪器得选好咯。
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把趁手的兵器一样,这二等水准测量的仪器可不能马虎。
那得是精度高、性能稳的好家伙。
而且啊,使用前还得好好检查检查,可别到时候掉链子。
然后就是观测啦!这可得有耐心,不能着急。
站在那里,眼睛紧紧盯着仪器,就像猎人盯着猎物一样专注。
每一个数据都得认真记录下来,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记错一个数,那可就全乱套啦!说到观测点的选择,那也是有讲究的。
得找个平坦、稳定的地方,不能找个坑坑洼洼或者容易晃动的地儿。
这就好比盖房子得找个牢固的地基一样,不然房子不就歪了嘛。
测量的过程中,还得注意天气。
要是刮大风、下大雨,那可不行。
这就好像你在大风天里放风筝,能放得好吗?所以啊,得挑个好天气,让测量工作顺顺利利的。
还有啊,测量人员得有团队精神。
大家得互相配合,一个人观测,一个人记录,就像一场精彩的双打比赛。
可不能自顾自地干,那可不行。
这二等水准测量可不简单吧?但咱中国人有句话说得好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按照要求来,就一定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咱再回过头来想想,这二等水准测量多重要啊!它为我们的工程建设、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没有它,那些高楼大厦怎么能建得稳稳当当?那些道路桥梁怎么能修得平平整整?所以啊,朋友们,可别小瞧了这二等水准测量技术。
让我们一起加油,把这项工作干得漂漂亮亮的!让我们的大地测量工作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 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 W—般不得超过表1规定的数值。
和W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 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钢管普通水准标石岩层普通水准标石混凝土柱普通水准标石爆破型混凝土柱普通水准标石墙角水准标志3 普通水准标石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 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5.水准观测5. 1观测方式5.1.1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一条路线的往返测,须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5.1.2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5.1.3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该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5.2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a. 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c.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d. 气温突变时;e.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5.3设置测站5.3.1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
5.3.2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5规定执行。
5.4间歇与检测5.4.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
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时,可用三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
5.4.2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见表6)要求,即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任超限,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543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5.5测站观测限差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5.6各类高程点的观测5.6.1当观测水准点以及“其他固定点”时,须仔细检查对该点的位置、编号和名称是否与计划的点之记相符。
5.6.2在水准点及“其他固定点”上放置标尺前,须卸下标尺底面的套环。
标尺的整置位置如下:a. 观测基岩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主标志上;观测基本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上标志上。
若主标志或上标志损坏时,则标尺置于暗标志或下标志上。
对于未知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高差的水准标石,须测定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间的高差。
观测时使用同一标尺,变换仪器高度测定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0mm。
高差结果取中数后列入高差表,用括号加注;b. 观测“其他固定点”时,标尺置于需测定高程的位置上,在手簿中应予说明。
水准点的“其他固定点”的观测结束后,应按原埋设情况填埋妥当,并按规定进行外部整饰。
5.7结点的观测5.7.1观测至水准网的结点时,须在观测手簿中详细记录接测及检测情况,填绘格式与规范所定结点接测图相同。
5.7.2经观测证实位于地面变形地区的结点,应与当地变形观测网连测,并纳入该地变形观测规划。
5.7.3位于变形量较大地区的结点,应由几个观测组协同作业,尽量缩短连测时间。
5.8新旧路线连接时的检测5.8.1新设的水准路线与已测的水准点连(接)测时,若该水准点的前后观测时间超过三个月,须进行检测。
5.8.2对高等级路线的检测,按新设路线的等级进行;对低等级路线的检测,按已测路线的等级进行。
5.8.3检测时,须单程检测一已测测段。
如单程检测超限,则应检测该测段另一单程;若高差中数仍超限,则继续往前检测,以确定稳固可靠的已测点作为连接点。
5.9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7的规定。
L ——附合路线长度,km ;F ――环线长度,km ;R――检测测段长度,km 。
5.10成果的重测和取舍5.10.1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
a. 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注:K ――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b. 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c. 若a 款中的重测高差(或b 款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须重测另一单程;d. 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5.10.2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他测段。
5.10.3附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他测段。
5.10.4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 W 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
5.10.5测段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时,须按5.8 条规定进行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
6 外业成果的整理6.1 业计算6.1.1水准测量外业计算的项目:a. 外业手簿的计算;b. 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c.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b. 附合路线环线闭合差的计算;c. 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的计算。
6.1.2 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须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核对无误。
计算水准点概略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加入下列改正:a. 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b. 水准标尺温度改正;c.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d. 重力异常的改正;e. 日月引力改正;f. 环线闭合差的改正。
6.1.3 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须进行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的计算(小于100km 或测段数不足20 个的路线,可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算)并应符合表1 及表7 的规定。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按式(1)计算:M . /R /(4 n)(1)式中:------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度,km ;n ――测段数。
6.1.4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测量,须对观测高差施加本节 6.1.2中a、b、c、d、e项改正,然后计算附合路线或环线的闭合差,并应符合表7的规定。
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时,还需按环线闭合差W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 W,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 W按式(2)计算:M W. WW/F /N (2)式中:W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F ----- 水准环线周长,km ;N 水准环数。
6.1.5外业计算取位按表8规定执行。
水准测量工作完成后,应按ZB A75 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ZB A75 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予以验收和评定。
&技术总结a. 水准路线的名称、等级、长度及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沿道路的质量、土质植被情况,平均每公里的测站数;b. 施测单位名称,工作开始与结束的年、月,参加作业人员的技术状况,作业所依据的技术规范;c. 作业的平均气温、阴晴天数、一般风向与风级、最大风级等;d. 水准仪、水准标尺的类型、号码、检验项目,尺承类型、重量及使用的个数,作业仪器出现的异常处理情况;e. 每个组工天完成的公里数及测站数;f. 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各区段上下午测站不对称数与总测站数的比例,产品质量评定结果,脱离规范的事项及其原因,重测的总公里数及其主要原因;g. 结点及连接点的检测段数及总里程,新旧高差不符值状况,连接点变动的原因及处理情况;h. 利用旧点情况,新旧点名与高差对照表,支线测量的里程和等级;i. 路线中跨河水准测量的位置、宽度、跨河方法和测量精度;j. 作业中的经验,为减弱系统误差采取的措施,对今后复测该路线时的建议及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9.应上交资料a. 技术设计书;b. 着墨的原始水准点之记;c. 水准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d.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二份)及批准征用土地文件;e. 水准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及标尺长度改正数综合表;f. 水准观测手簿、记录磁带磁盘和纸带,水准点上重力测量资料;g. 水准测量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h. 外业高差各项改正数计算资料;i. 外业技术总结;j. 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