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水利史文献类编 讨赖河卷(上册)(王忠静,张国刚)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纲要上册思维导图 课件(共38张PPT).ppt

纲要上册思维导图 课件(共38张PPT).ppt
又如,制度创新主要发生在隋朝和唐朝前期,但应注意其中很多内容(如三 省六部制、科举制)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已有基础,所谓的“制度创新”并不是截 断众流、无所依傍地突然发生的。
再如,在区域开发方面,可注意东晋南北朝江南开发与隋唐大运河兴修、航 运的关系。思想文化和中外交流中的佛教传播、诗歌、书法、绘画,都可以跨越 朝代体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这样发展线索更清楚。
早期维新思想出 现;民族资产阶 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 治舞台,康梁维新思 想形成,掀起维新变 法运动。民主共和思 想出现。
新文化运动兴起;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为中国革命转化提 供了阶级基础
合作探究: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推动因素 ①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
②政府政策的鼓励; ③短群暂春众天反帝爱国运动较推快发动展;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日益萎 缩
初步发⑤展 有利的国迅际速萧环条境。
陷入绝
夹缝产 生
阻碍因素

根本原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社会因素: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18601870 18自95身因191素2 :先191天9 不足19,27 后天1畸936形; 1945 1949 1952
经济因素:自然经济的抵制;
获得新生
时间
1956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适应; 3.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春 秋
战 国
春秋战国专题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 改革变法、经济发展、思想繁荣等多方面的问题。学习的关键之处,不 在于掌握更多的史实,而是要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清上述问题 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也是本专题学习的难点所在。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书)思维导图汇编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书)思维导图汇编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
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系列丛书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4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4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三单元 第1课《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共24张P PT)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三单元 第1课《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共24张P PT)
一.张骞通西域 1. 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 请你发挥想象,根据此图设 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三单元 第1课《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共24张P 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三单元 第1课《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共24张P 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三单元 第1课《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共24张P PT)
小结: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时间、目的、意义
(2)第二次:时间、目的、意义 2.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职能、意义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想一想: 张骞有哪些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给了 我们什么启示?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 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三单元 第1课《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共24张P PT)
一.张骞出使西域 1.张骞出使西域
(2)第二次: 时间
春羌
唐 风笛
王 涣 之
不 度 玉 门
何 需 怨 杨
关柳
。,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三单元 第1课《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共24张P PT)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课时知识框架图3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课时知识框架图3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课时框架图10课11课12课原因:①汉初的形式: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于暴政的教训文景之治措施:①主义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②提倡节约③提倡“以德化民”大一统①政治:“推恩令”削弱封侯势力(主父偃的建议)汉朝汉武帝的大一统②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时间:公元25年东汉的建立都称: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13课14课15课16课17课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

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纸上谈兵—赵括)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内容:政治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课东汉的兴亡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6课三国鼎立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炎帝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暴政表现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文景之治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冲之、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法、绘画与雕塑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古人类。

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人头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的陕西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因为雨水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的浙江干栏式房屋因为雨水多炎黄联盟:打破界限,促进交流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基础。

打败蚩尤部落。

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禹建夏,阳城为都,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桀暴政致夏亡夏朝建立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汤灭夏建商亳为都城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商纣王暴政致商亡。

七上历史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七上历史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横向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考查角度北京人山顶洞人不同点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工具制作打制打制,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火情况会使用火可能已知道人工取火相同点都生活在北京地区,都能够制造工具,都使用打制石器,都会用火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风俗通义·佚文》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各地有着很多传说。

此为我国“女娲造人”传说的记载。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而非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

1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1)用火烧烤食物,人类吃到了熟食,增强了自身体质。

(2)用火防寒,增强了人类同寒冷气候作斗争的能力。

(3)用火照明,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

(4)用火驱赶野兽,增强了人类的自卫能力。

3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1)当时周口店一带,森林茂密,野兽频繁出没,自然环境险恶,只有原始工具的北京人仅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下去。

(2)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物获取困难,需要共同劳动以解决食物问题。

4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他们依靠血缘结合起来,共同劳动、集体生活。

2虽然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技术,但其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这种仅应用于制造装饰品的技术,为以后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5化石作为历史遗存,化石是直接史料(即第一手史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是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横向比较——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河姆渡人、半坡人的进步性考查角度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食物来源采集、渔猎农耕为主生产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居住条件住在洞穴里,不断迁移建有房屋,过定居生活产业分工没有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1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思维导图课件(共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思维导图课件(共8张PPT)

交通上:统一车辆 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上:南伐越族修灵渠; 北击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 东至辽东)
赋税沉重;徭役、兵 役繁重;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遇雨 误期,按律当斩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过程:在陈建立 张楚政权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原因
项羽
巨鹿之战:前207年, 以少胜多
作用: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大大加强
采纳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
在长安兴 办太学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 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 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
思想
军事
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 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 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后期:项羽、 刘邦起义
刘邦
攻占咸阳, 秦朝灭亡 (前207年)
秦末农民 大起义
时间:前206-前202年 双方:项羽和刘邦
前期:陈 胜、吴广 起义
楚汉 之争
目的:争夺帝位 结果:刘邦胜利
结果:失败
刘邦胜利原因:得 到民心;招揽人才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农民大起义,革 命首创精神。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时间:前202年
措施:重视农业生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西汉的建立
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 徭役;重视“以德
化民”,废除严刑
休养生息政策
苛法;提倡勤俭治
原因:经济凋敝;
国,反对奢侈浮华。
秦亡教训
西汉建立和
措施:让士兵还乡 务农;将奴婢释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之思维导图与必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之思维导图与必背知识点
七上历史
思维导图及必背知识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 人类。 2、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 4、北京人使用火的主要用途: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5、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实际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 立人遗址。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3、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 字。 4、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 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约 40%都是象形字。 8、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 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 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 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 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 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第⼀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我国境内的早期⼈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活年代:距今170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活⽣产:能够制作⼯具,知道使⽤⽕。

地位: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

⼆、北京⼈的发现⽣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店龙⾻⼭上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发现化⽯意义:为复原特征和⽣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

⽣活特征:⼯具、组织、⽤⽕1、能够制造和使⽤打制⽯器。

2、北京⼈过群居⽣活。

3、使⽤天然⽕,能保存⽕种。

★(怎样得到⽕?获得⽤途?⽕的意义?)地位及意义:P5四、⼭顶洞⼈⽣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店龙⾻⼭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类的特征⽣产⽣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三⼆⼆⼆⼀:三个远古⼈类、两个地点、两个⼤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族、⼀个时期第2课原始的农耕⽣活⼀、半坡居民的⽣活1、⽣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带3、⽣产⽣活:房屋:半地⽳式圆形房屋⽣产⼯具:磨制⽯器、⾻器、⾓器等种植农作物:粟⼿⼯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河姆渡⼈的⽣活1、⽣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产⽣活情况:建筑:A⼲栏式房屋、B⽊构⽔井主要农作物:⽔稻农业⼯具:⾻耜畜牧业:猪、狗、⽔⽜等⼿⼯业:陶器、⽟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过程: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耕⽕种到⽾耜等翻⼟⼯具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第3课远古的传说⼀、炎帝联盟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部落联盟时期地点:黄河流域背景:部落间攻伐---合并---联盟(⾸领)经过:阪泉之战、涿⿅之战(双⽅、过程、结果)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也以“炎黄⼦孙”⾃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之思维导图与必背知识点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之思维导图与必背知识点课件
17
北至长城一带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
西到陇西
地方:郡县制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开苗灵零
皇帝
定 都成阳
巩固统一措施
北至长城一带
中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
统 一 文字 统 一 货市 统一度量面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东到东海
秦朝疆城
南达南海
18
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 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 控。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9Hale Waihona Puke 神类丰富 数里众多 工艺高超
铜缆 司母戊鼎 泥范铸造法
青铜器
原始社会后期
禁祀
战争
农牧业
官制 法
刑法 医 药天文历
商周时期
记事内容
甲骨文
造字方法
王歌荣首次发现
指事
会意
形声
10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3、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 字。 4、 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 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约 40%都是象形字。 8、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 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 C )5.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 的。其中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A.通过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修建了呈角锥体状的法老陵墓 C.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D.确立了贵贱分明的四等级制度
返回
历史
( A )6.(教材母题:教材P8)《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 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 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 特点是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与人类
课标 解读
早期文明”的关系这一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观察楔形文字图片,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 形成发展的作用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3.通过《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特点,了解古巴比伦
文明。
返回
历史
思维导图
返回
历史
知识要点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 幼发拉底 河与 底格里斯 河。 2.国家的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 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大约在公元 前24 世纪,两河流 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这种文字 被称为“ 楔形文字 ”。
2021九年级全一册(RJ) 历史
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返回
历史
01 目标导航
目录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过关训练
返回
历史
目标导航
课程 标准

0913云名著《经典常谈》思维导图讲解课件

0913云名著《经典常谈》思维导图讲解课件

“诸子”第十社会背景思想统一学派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有种种的看法,有种种的主张;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他们根据自己的见解各说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第一个开门授徒的是孔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子之后有孟子、苟子。

儒士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流民,儒家所拥护的制度,所讲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层社会所讲所行的。

下层失业流民,多半会成为武士。

墨家的创始者墨翟便出于武士“墨”原是做苦工的犯人的意思,墨家本是贱者,也就不辞用这个浑名自称他们的学派。

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作“巨子”,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

但墨家和别的武士不同,他们反对侵略,提倡“非攻”“兼爱’,主张“节用”“非乐”。

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

道家出于隐士,他们看见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对于世事,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

后来杨朱将这种态度理论化了,建立“为我”的学说。

他主张“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老子、庄子的学说也从此出发。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无治而治;庄子更进一步,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老庄两派汉代总称为道家。

法家出于“法术之士”贵族政治崩坏,法术之士便创一种新的政治方法帮助当时的君主整理国政,这就是法治。

法术之士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

古代贵族养着礼、乐专家,也养着巫祝术数专家。

礼、乐专家后来沦为儒士;巫祝术数专家便沦为方士。

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自方士,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

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

秦相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想化零为整,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但他的基调却是道家。

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效仿吕不韦编撰《淮南子》,也以道家为思想基调,想要统一思想。

必背知识点与思维导图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912课)部编版

必背知识点与思维导图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912课)部编版

必背知识点与思维导图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9-12课)【时空观念】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核心知识】【知识建构】第9课 秦统一中国【2022课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知识点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背景: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战国以来长年的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长平之战之后六国无力与秦国抗衡。

②统一顺序:韩赵 魏 楚 燕 齐2.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意义: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意义是什么?(学说话,尤其注意第三点)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制度: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再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新人教版(含苏教版)高中历史考试重点整理(全套思维导图)

最新人教版(含苏教版)高中历史考试重点整理(全套思维导图)

人教版(含苏教版)高中历史考试重点整理
(全套思维导图)
高考历史对考生能力的考查重点为考查获取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套重点知识整理为本年度最新整理版本,如果整理过程中如有遗漏欢迎指正。

涵盖高考历史中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内容
将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复习重点
帮助考生更好的利用历史课本进行历史复习
使考生轻松复习高考历史知识点。

《中国通史 上下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中国通史 上下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2
第十六章 安史之乱 以后的唐 帝国
03
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 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 教与学术
06
第二十章 北宋与外 族
05
第十九章 五代与十 国
第二十一章 南宋 与外族
第二十二章 宋的 制度与学术
第二十三章 元帝 国的组织
第二十四章 明代 的政治
第二十五章 清的 入主及其盛世
第二十六章 清帝 国的乱亡
中国通史 上
01
简体版序
02
自序
03
新版自序
04
第一章 从史前时 代到信史 时代
05
第二章 封建帝国 的兴衰 (西周时 代)
06
第三章 春秋时代 与战国时 代
01
第四章 春秋战国 时代的学 术思想
02
第五章 集权帝国 的发展与 倾覆
03
第六章 汉帝国的 盛世
04
第七章 汉代的武 功
05
第八章 汉的制度 与学术
05
五、法律
一、佛教 二、其他宗教
三、经学与史地 四、文学与艺术
二、五代十国的 战乱
一、五代十国的 形成
三、五代十国的 结束
二、宋室的图强
一、北宋的外患
三、宋室的偏安
二、蒙古的强大
一、宋金的和战
三、金宋的灭亡
一、政府与军队 二、财政与法律
三、科举与学校 四、学术思想
二、社会情况
一、开国规模
第二十七章 明清 的制度
第二十八章 明清 的宗教与学术
一、突厥铁勒的 平定
二、西域与西南 诸国的用兵
三、高丽、奚、 契丹的征讨
四、帝国的版图 与文化动态

大运河文化研究(第一卷)

大运河文化研究(第一卷)

这是《大运河文化研究(第一卷)》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13至19世纪黄淮间 运河自然史研究
治水、开河与通漕的 历史逻辑
靳辅治河与苏鲁豫皖 接壤地带水利纠纷
淮安大运河文化带 建设的优势及现状
研究
扬州市大运河保护 与利用研究报告
关于京杭大运河徐 州段保护开发利用
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介绍
这是《大运河文化研究(第一卷)》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势条件
以河长制为引领推进 大运河生态环境高质 量发展
加强大运河文化带与 江淮生态经济区的融 合发展
关于运河沿线城市发 展运河经济的思考
江苏建设大运河高效 益经济长廊的对策研

构筑现代交通络助力 大运河文化带腾飞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乡 村振兴发展对策建议
论我国古代运河在统 一国家疆域形成与发
展中的历史作用
新时代大运河文化遗 产的新使命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 三个维度
以系统思维“三位一 体”建设大运河文化 带
论运河文化与中国道 路
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 与价值
江苏运河文化特色及 开发
试论大运河江苏段的 特性与文化带建设要 点
多功能架构下苏北运 河文化带“起、承、 转、合”研究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 景观遗产保护策略
研究
江苏省运河遗产的 文化优势及其永续
利用
系统推进大运河文 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打造新时代数字人
文平台
大运河的文化意象
大运河文化带江苏 段春秋之前的文脉
考古谈
以史为鉴,以文为 鉴——基于红学视 角的大运河文化廊
道建设刍议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 苏段生态长廊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