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共18页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通用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3e6801fe4733687e21aa75.png)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新文化 运动
“打打倒倒孔孔家家店店”
主要原因
民资义初步发展,封力强 大,资力弱小 ;儒家思想 影响深远;减少阻力
资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 民主政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文艺 复兴
B.“西学东渐”,崇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
6、《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
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
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 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 《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重点突破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反封建思想主张各有何特点?与两
者相比,新文化运动中有那些更进步的思想主张?
特点:①维新派把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 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的人权,自 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②维 新派主张维新变法,用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 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 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资本 主义萌芽,力量弱小;古 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人文 精神的起源。
态度不同,但本质目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 展资本主义。
史鉴升华*现实联系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 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 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 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思想大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思想大解放](https://img.taocdn.com/s3/m/8db9b802b52acfc789ebc985.png)
20世纪三次思想大解放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八十年的光辉旅程。
追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并取得辉煌业绩的历史轨迹,发现她,八十年的道路虽不一帆风顺,但在领导自己国家的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方面,却创造了举世震撼的人间奇迹。
把一个濒临灭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带到了已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的新中国。
而且正满怀信心地跨入新世纪,进一步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社会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回顾党的八十年的战斗历程,我们会发现四个闪光的大字——思想解放或解放思想紧紧与中国共产党相伴随。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三次伟大结合,也就没有三次伟大结合的巨大成果,当然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20世纪下半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辉煌成就。
这是历史逻辑发展的基本轨迹:因为思想解放的背后是创新,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然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促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
那时,中华民族面对的是濒临毁灭的悲惨暗淡的景象。
1902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发出了“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满腔悲愤的呐喊。
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深渊中的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如何争取民族独立?如何争取人民解放?如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三大历史性难题。
为了求解三大历史性难题,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追求。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1894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后又举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大旗,于1911年发动了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a23474da650e52ea5418983c.png)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感谢您的阅读!。
精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
![精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31f09ef524ccbff1218467.png)
6
【关联提醒】
1.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家争鸣。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戊戌变法。
(3)西方历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
艺复兴。
精选中小学课件
7
2.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推动 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思想解放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总之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 系。
精选中小学课件
10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精选中小学课件
1
命题点一 中国古代思想家
精选中小学课件
2
命题点二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精选中动
精选中小学课件
4
命题点三 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精选中小学课件
5
精选中小学课件
精选中小学课件
8
3.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 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精选中小学课件
9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复杂过程,是一个由表及 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4)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 不能挽救中国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完全照 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
第三课百家争鸣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第三课百家争鸣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https://img.taocdn.com/s3/m/86aa0f9726fff705cc170acb.png)
主要思想: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家学派
➢ 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主要思想:
韩非子
(1) 提出“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统治人 们
(2)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兵家学派
➢春秋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孙膑
——《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 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 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 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 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秦王借法家思想 振兴国家,实现 统一大业。
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团结友善
(儒家,礼) (墨家,兼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墨家,非攻)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儒家,有教无类)
廉政、廉洁、自律 (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依法治国
(法家韩非子,法治)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 被古代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孔子的教”; ②留下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孟子 ——战国时期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共54页PPT资料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共54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8799db29b89680202d82530.png)
复习、考试提要 一、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民主精神、 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
(“器物”——“制度”——“观念”)
思想解放 19c40s 地’抵抗派:林、魏“师夷长极以制夷” 潮流 19C60S 地’洋务派:李、曾“中体西用”
(主流: 19C末资’资’维新派:康、梁 兴民权 君主立宪 学习西方) 1915年后 资’激进派:陈、李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20C以来 20C初 资’革命派:孙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重大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理论成果
二、内容特色: 1、不断深化 2、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17世纪
西学东渐
深刻影响西 学东渐第一 阶段的两位 知名人士
身穿中国士人服装的利玛窦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
(Matteo Ricci,1552-1610年) 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
答案:
(1)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2)所谓“长技”,在当时战争情况下主要指军事 科学技术。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 以制夷为目的,表现出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3)新思想介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状况,但并不 深入。②魏源等人还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 由于他们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因此主要学习 西方的“坚船利炮”。③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 索救国之路。
2、倡导者: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手段)(有三)(目的)
谋求民族独立自强,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关有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四次思想大解放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四次思想大解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46d67da26925c52cc5bffc.png)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四次思想大解放探析夏国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四次思想大解放的回顾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过四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给党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思想材料,起到明辨是非、统一思想、推动与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回顾党的历史上,有四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1940—1942),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也称延安整风运动,这次思想大解放以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批判党内的在党八股、主观主义、学派主义。
确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治路线,为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奠基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978—1992),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以批判两个凡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次思想大解放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制定路线,产生邓小平理论。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是1992年至1997年十五大前后,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和社会主义所有改革的大讨论,以及党的建设中的新的社会阶层能否入党的大讨论。
这次大讨论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理论品质,围绕着怎么建设党,建设怎样的党,这个主题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提出的新理论,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四次思想大解放,这就是当前正在开始的继续解放思想的大讨论。
这是围绕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怎么发展,发展什么的主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将使全党统一思想,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二、四次思想解放的科学内涵1、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思想基础第一次思想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统领全党的思想,纠正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左的错误路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武器。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ebb9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3.png)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第1讲-3)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望讲解
![(第1讲-3)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望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a1e141acc17552706220805.png)
案例文本新时期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望从1978年算起,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
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都还记得,三十年来,我国曾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这三次大解放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在今天,回望这三次思想大解放,对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对我们眼下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改革定有裨益。
(1)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破除个人崇拜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内容参见“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空前活跃,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在思想解放大潮中迅速推广的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当时的9亿农民一下子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当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0亿斤的时候,中国人从此摆脱了饥饿,农村成了希望的田野!对外开放从经济特区开始突破。
(春天的故事画了一个圈)在文化领域,小说诗歌佳作不断,美术戏剧新潮迭起,各类思想碰撞激荡。
中国人脱下了清一色的服装,也摆脱了清一色的思索。
一场思想大解放,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带来全方位的大解放和大发展。
(2)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破除计划经济崇拜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多事之秋。
先是东欧的剧变,紧接着苏联解体。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西方一些人士欢欣鼓舞,认为资本主义胜利了,社会主义失败了,东欧之后是苏联,苏联之后是中国。
我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国内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三年的治理整顿虽然使矛盾得以缓解,但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些问题如权钱交易、官倒、收入差距拉开和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等,引起了群众的普遍不满。
改革开放遭遇严重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的头脑变得不那么冷静。
他们以传统社会主义的捍卫者自居,有人强调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有的文章直接点出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改革开放就是引进资本主义;有些人对新事物不加分析地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比如,认为办经济特区、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都是在搞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c7cf0e1152d380eb62946dad.png)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大炮轰开中国封建帝国的大门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受尽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凌辱和压迫,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资本家的欺压和剥削。
但是,外国的大炮也惊醒了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从西方资本主义的洋枪洋炮声中思考着,偌大的中国为什么总是打不过洋人,总是受外国人的欺压。
他们开始探索救亡之道,如何自强的路。
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不断探求,终于找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
这个过程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不断向外国学习先进的东西,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学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
这就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过程。
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
因此,学习本单元内容,第一要与那时世界形势联系,那时西方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俄国到20世纪初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思想方面,这些国家民主、自由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科学马克思主义已在广泛传播。
第二,要与国内的政治、经济相联系。
第1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上自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起下至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前后止。
从内容上说:主要讲“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三个目。
“开眼看世界”这目,主要讲三点。
第一,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清政府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国内危机四伏。
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他们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尤其是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只经常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
中国思想发展史
![中国思想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d20b1c94431b90d6d85c717.png)
D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
第20页/共27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27页/共27页
孟子: 荀子:
主张施行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 土地和劳动时间。 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第3页/共27页
3、墨翟与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4、韩非子与法家
历史发展观; 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4页/共27页
(二)认识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实质及影响 原因:
实质: 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中 的必然反映。
第5页/共27页
影响: 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开创了思辩、讨论的学术风气,形 成了一系列哲学流派,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
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阶层服务,各取所需,有的成为诸侯国改革 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C
3、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
C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
第18页/共27页
4、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西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
B 策,其指导思想分别接近下列哪些学派
A儒家、道家 B法家、道家 C法家、墨家 D儒家、墨家
D寺院经济的存在影响了政治统治
第19页/共27页
儒学是我国封建统治思想,从其形成、到统治地位的确立、再到
A 朱熹理学的盛行,其演变经过了三个时期。
思想大解放
![思想大解放](https://img.taocdn.com/s3/m/b7dfdf02581b6bd97f19ea44.png)
思想大解放,作风大整顿的工作汇报解放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法宝,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反对本本主义,反对左的和右的机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正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模式,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78年,是解放思想的时代号角,把彷徨中的中国,从“两个凡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历史发展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摆脱僵化半僵化的状态,作出全面改革的重大决策;摆脱封闭半封闭状态,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政策上的每一个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发展,人民生活一天天改善,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厚重的思想解放史。
今天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同样离不开解放思想这个先导作用和强大动力。
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这是前人从未尝试过的宏伟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也没有现在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和套用。
只有充分运用这一“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时代在不断进步,形势在不断变化,思想解放不可能一劳永逸。
目前存在的、影响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思想上。
祥符镇中心小学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7538e86a45177232e60a26d.png)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教程文件
![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教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c250413186bceb19e8bb9a.png)
2020/6/12
2020/6/12
2020/6/12
1、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B
2.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D
A.创办私学 B.提出“仁”学 C.因材施教 D.认为“民贵君轻”
请阅读课本P76-78,然后 把春秋战国时期各主要学 派的观点划出来。
2020/6/12
2020/6/12
2020/6/12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
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
素是( B)
A.战争 B.变法 C.迁都 D.分封
6、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C(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7、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020/6/12
三、连线题
诸子
百家
思想或主张
墨子
孔子 孟子 轻” 庄子 老子 孙武 韩非子 2020/6/子百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地贵族手 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 拥有学识的文学阶层。社会的动荡和 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 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 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020/6/12
3、孔子曾经感慨说“苛政猛于虎也!”这说明孔子主
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