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
昆曲, 是昆腔流传在金华一带的支派。 以农 民为主要观众对象,语言较通俗,追求情节曲折, 唱腔也不拘泥于四声格腔,以演武戏、做工戏、 大戏为主。
在明代之后,一直被视为婺剧诸声腔中的正宗。 现其剧目已较少演出,部分曲调则为乱弹声腔所 吸收,如乱弹曲调中含有《昆头》《小桃红》 《新水令》《下山虎》等片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杭州观看了婺 剧后给予热情肯定和鼓励,并接见郑兰 香等优秀青年演员。
• 周恩来、朱德、陈毅、彭真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观看演出后给予热情肯定和鼓励。
• 周恩来三次观看演出,并邀请部分演员 到中南海住所,作长时间的亲切谈话。
• 著名戏剧家田汉还特地为浙江婺剧团的 演出题诗,以资鼓励。
高腔
高腔有侯阳、西吴、西安、松阳之分。 西吴 高腔因在金华北乡的西吴村开设科班而得名,其 唱腔较西安高腔委婉、质朴,且多滚唱,与徽池 雅调有渊源关系。 其曲调字多腔少,具有一泄而 尽的特点,一人启唱,众人帮腔,锣鼓助节,音 调随心入腔。
西吴高腔及松阳高腔 有乐队伴奏,是我国各 种高腔中特有的形式。高腔曲牌很多,不同剧目 有规定的“套式”。初用长短句词格。剧目丰富, 如《槐荫记》、《合珠记》、《白兔记》
婺剧的发展和起源
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 种之一。 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 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改今称。
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剧 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 化石”之称,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 最完整的剧种之一。它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 首曲牌。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 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 婺剧中去找”。
• 2007年6月8日,浙江省婺剧团获得国 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奖。
婺剧进校园之随想
•
从没当过老师的刘长源,还四处拜师学艺,并学会了因材施教:
在低年级,他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婺剧碟片拿到学校,上课时就播放一
些经典曲目给学生看,以培养兴趣为主。在高年级,除了讲授婺剧的
历史和一些理论知识之外,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把学生分成几
滩簧
滩簧,相传源出苏州滩簧,由婺剧艺人衍为 戏曲,成为婺剧声腔之一。有“浦江滩簧”、 “兰溪滩簧”、“东阳滩簧”之分。剧目有《僧 尼会》《断桥》《牡丹对课》等。
时调
时调,是明清以来时尚民间小戏的统称。 由 当地民歌、歌舞演变而成,是一种演唱农村生活 小戏的声腔,剧目有《走广东》《卖棉纱》《王 婆骂鸡》等。
仅仅1年之后,在2010年底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上,他编排的婺剧小 品《群猴游常山》登台表演。由他这只“老猴”带着19只“小猴”第 一次亮相,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节目获得了三等奖。随着学校婺剧
氛围渐浓,今年五里小学也被评为“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谢谢评委老师的光临!
乱弹
乱弹,因专工乱弹的“乱弹班”多出自浦江县, 故又称“浦江乱弹”。以二凡、三五七、芦花为 主要唱调。
乱弹在婺剧中,指唱“三五七”“芦花调”“二 凡”“拔子”四个声腔。 剧目较多,如《芦花 絮》《桂芝写状》《雪里梅》《珍珠衫》等。
徽戏
徽戏,自皖南传入。 婺剧徽班自成一格,以 拔子、芦花、吹腔等老徽调为主。唱西皮、二黄, 表演粗犷、泼赖、朴实、健康,剧目有《二进宫》 《法门寺》《青龙会》等。
个小组,好动的教动作,声线好的教唱腔,乐感强的教乐器。他还把 32名比较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办起了兴趣班。
•
当这个“编外老师”没什么报酬,在农村演一场婺剧却收入颇丰,
刘长源依然乐此不疲,还自编教材。2010年暑假,刘长源与五里中心
小学老师刘小军一起编写了《家乡的婺剧》,涵盖婺剧的历史、声腔、
表演艺术,图文并茂。他借了大量的参考书,托刘小军网上查阅资料, 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唱一段婺剧。 刘长源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婺剧进校园
婺剧进校园
婺剧进校园
婺剧进校园
剧种详情
•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 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 《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 现代戏《桃子风波》等。
表演特色
•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 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 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 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 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 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