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动物传染病》演示PPT
口蹄疫本科兽医传染病学83页PPT文档
对酸和碱十分敏感。 pH7.4-7.6最稳定,不能抵抗pH5.0.肉品中由于产生乳酸 使pH下降,3d可使病毒灭活。 鲜牛奶中的病毒在37℃可生存12h,18 ℃生存6d. 酸奶中的病毒迅速死亡。
2019/9/25
1、易感动物: 主要为偶蹄兽。 奶牛、牦牛、犏牛、水牛、猪、绵羊、山羊、骆驼。 野生动物:黄羊、鹿、麝、野猪、野牛、瘤牛
涎,开口时有吸吮声。 • 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发生蚕豆至核
桃大的水疱,口温高,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 ,常常挂满嘴边,采食反刍完全停止。
2019/9/25
续 • 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红色糜烂,体温降至正常,糜烂 逐渐愈合,全身症状逐渐好转。 • 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皮肤发生 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烂斑,如有细菌感染,糜烂加深 ,皮肤形成溃疡、坏死,蹄匣脱落等。
FMDV感染细胞培养液中的4种粒子
4
1. 完整病毒,23±2nm,沉降系数146S,有感染性;
3
2. 不含有RNA的空衣壳,直径21nm,沉降系数为
2
75S,没有感染性,有特异性和免疫原性;
3. 衣壳蛋白亚单位,其直径为7nm,沉降系数为
1
12S,无RNA,无感染性,有抗原性;
FMDV感染细胞培养液中的4种粒子
50%甘油生理盐水中在5℃能存活1年以上。
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
病毒的抵抗力
对 外 界 的 抵 抗 力 很 强 , 常 用 2%-4% 的 氢 氧 化 钠 、 0.2%0.5%过氧乙酸、10%的石灰乳、20%漂白粉、3%-5%福尔马林等 消毒剂消毒。但是,碘酊、酒精、石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 消毒药毒病毒无杀灭作用。 肉品10-12℃24h,4-8℃24-48h,pH5.3-5.7,病毒灭活,但骨 髓、淋巴结内不易产酸,病毒能存活1月以上。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口蹄疫一、概述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临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二、病原1.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
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
病毒内部为单链线状的正连RNA,无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约含30%的RNA,其余70%为蛋白质。
2.血清学特性:★FMDV含有4种结构多肽(VP1~VP4)。
VP1、VP2和VP3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4则与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全长213个氨基酸,是序列依赖型表位的主要构基础,分离的VP1可诱生中和抗体,是近年来免疫、诊断制剂的重点。
★VP3的56位残基的Arg对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识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VP4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有关,完整的病毒粒子和空壳体有免疫原性,而壳微体没有,差别的形成是由于后者缺少VP4。
VP1发挥免疫原性,可能需要VP4的存在。
FMDV有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I型)、SAT2型(南非Ⅱ型)、SAT3型(南非Ⅲ型)、Asia1型(亚洲I型)等7个血清型。
每一型内又有亚型。
各型彼此无相互免疫关系。
3.培养特性:口蹄疫病毒能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培养内增殖,并产生致细胞病变(CPE)。
常用的有牛舌上皮细胞、牛甲状腺细胞、猪和羊胎肾细胞、乳仓鼠肾细胞等,其中以犊牛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并能产生很高的病毒滴定,因此常用于病毒分离鉴定。
猪和仓鼠的传代细胞系,如PK15、BHK21和IB-RS-2等细胞也很敏感,常用于本病毒的增值。
培养方法有单层细胞培养和深层悬浮培养,后者适用于疫苗生产。
口蹄疫课件-本科兽医传染病学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 40-41℃
口腔病变:口腔黏膜红肿、 溃疡、坏死
蹄部病变:蹄冠、蹄踵、 蹄壁出现红肿、溃疡、坏 死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气 喘、呼吸困难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呕 吐、食欲不振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瘫 痪、抽搐
口蹄疫的病变过程
潜伏期:感染后2-14天,无明显症状 前驱期: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急性期: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 恢复期:水疱破裂,形成溃疡,逐渐愈合 慢性期:少数病例出现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 死亡: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死亡,死亡率约1%-5%
口蹄疫病毒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通过 接触病畜或其分 泌物传播
空气传播:通过 飞沫、气溶胶等 方式传播
间接接触:通过接 触被污染的饲料、 水、器具等传播
垂直传播:通过 胎盘、乳汁等方 式传播
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侵入:口蹄疫病毒通过口腔、鼻腔、皮肤等途径侵入动物体内
病毒复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产生大量病毒粒子
汇报人:PPT
疫苗接种:定期对健康畜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加强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群的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口蹄疫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 加强管理:加强养殖场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疾病传播 隔离治疗:发现病畜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消毒灭菌:对养殖场、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灭菌,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加强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细胞损伤:病毒复制过程中,导致细胞损伤,影响细胞功能
免疫反应:动物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 伤
传播途径:病毒通过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动物
口蹄疫及其防治PPT课件
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4.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5.接种前应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6.本疫苗适用于接种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猪。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
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7.非疫区的猪,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8.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
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9.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
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10.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
罕见. 因为口蹄疫病毒对胃酸敏感,所以人类通常不会通过食用
肉类感染口蹄疫病毒. 在英国,最後一次确认人类罹患口蹄疫是
在1967年。在欧洲大陆,非洲以及南美也只有很少感染案例。口
蹄疫感染人类的症状包括不舒服,发烧,呕吐,口腔组织发生红
色溃疡腐烂(表面腐蚀性水疱),偶有皮肤小水疱。对于人类,值
得注意的是,该症状与另外一种病毒疾病的症状类似,那种疾病
至四个礼拜再注射第二剂,以提高抗体之产生,此免
疫抗体即可保护猪只不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
7. 已注射疫苗之猪只,其猪肉可以安心食用吗?
“口蹄疫疫苗”是无毒的,打入猪只体内所产生
的免疫抗体则是安全的蛋质成分,来自免疫猪只的猪
肉经过加热烹调后,当然可以安心食用。
口蹄疫教学演示课件
口蹄疫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初可伴体温升高,口腔黏膜 及蹄部皮肤出现水泡、溃疡和糜烂。病猪可出现跛行、站立 不稳,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严重者可能因继发感染 而死亡。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流行范围
口蹄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 广泛,对畜牧业造成严重 影响。我国也将其列为重 点防治的动物疫病之一。
心肌炎
口蹄疫病毒可侵犯心肌,引起心 肌炎,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乳房炎
母畜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乳房常 受到侵害,发生乳房炎,影响产
奶量。
流产
怀孕母畜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可 引起流产或死胎。
对畜牧业的影响
生产性能下降
口蹄疫病毒可引起患病动物的口腔、蹄部等部位的水疱和烂斑,导 致采食量减少、体重下降、产奶量降低等生产性能下降。
传播途径
口蹄疫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如动物间的互相接触、共用饲料和水 源等。此外,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 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等途径传播。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理
口蹄疫病毒侵入动物体内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淋巴组织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 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病变和症状。
确诊为口蹄疫后,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及时上报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口蹄疫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疫情, 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 略
疫苗接种计划
制定全面的疫苗接种计划
01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易感动物,制定详细的疫苗接种
繁殖障碍
母畜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可引起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影响畜牧 业的发展。
兽医课件:口蹄疫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前驱期,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
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病牛以舌面水疱皮排毒为最多,其次为粪、乳、尿; 病猪以破溃的蹄部水疱皮为最多,约为牛舌面水疱皮的10倍,
病猪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 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猪是“扩大器”,牛是“指示
4、流行特点 传播快、流行广,具有快速传播和远距离传播的特
点,呈流行或大流行。 周期性:
每隔三年就流行一次。
四、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机体
1-3d
进入血液
第二期水泡
进入恢复期
侵入部位生长繁殖 第一期水泡
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 嗜好部位
幼畜急性心肌炎而死亡 水泡融合破裂 体温下降至正常,
血液中病毒减少 至消失
2、特点 ❖ 良性经过; ❖ 传播快,感染谱广,不易控制和消灭; ❖ A类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5号病
3、分布 ❖ 世界性分布 ❖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已消灭FMD; ❖ 日本1933年宣布消灭口蹄疫,但2000年再次爆发; ❖ 朝鲜、韩国长期保持无口蹄疫,但在2000年也爆发
流行。 ❖ 迄今只有新西兰是唯一未发生FMD的国家。
4、病毒含量 ❖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其发热期血液 中含量最高; ❖其次组织器官、排泄物、分泌物; ❖退热后在奶、尿、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 毒。
5、增殖 ❖ 细胞:
犊牛肾细胞、仔猪肾细胞、乳鼠、仓鼠、乳仓鼠 肾细胞等,产生细胞病变; ❖ 动物:
牛舌部皮内接种、豚鼠后肢跖部皮内接种或划刺、 乳鼠等;
3、羊 症状与牛相似,但较轻
➢ 绵羊多于蹄部,山羊多于口腔发生水疱; ➢ 孕羊发生流产; ➢ 羔羊有时发生出血性肠炎,常因心肌炎死亡。
猪病防治—口蹄疫(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10日龄内死 亡者多没有 明显病变。
肝脾出血呈 青铜色,有 坏死灶。
心包炎。
肠出血性炎 症,慢性者 肠壁增厚。
诊断
临床综合诊断
• 口蹄疫常同时侵害多种偶蹄兽,传播迅速, 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
• 同时口腔及蹄部有特征性的水疱和烂斑。 • 死后剖检可见虎斑心和出血性胃肠炎症变。
诊断
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畜水疱液及水疱皮,或康复血清送检。
猪少发或不发;有时只猪发病,牛羊少发或不发。
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感染后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 病初发热,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病猪少食或拒食,常卧地。
蹄冠、蹄叉、 蹄、鼻盘出现 局部发红、微 热、 敏感等症 状,不久形成 小水疱。
临床症状
病猪口腔中舌上和腭上、鼻盘、哺乳母猪的乳房也有水疱和烂斑。
1. 易感动物多:33种动物可被感染。 牛和水牛是显示器。猪是扩大器,山羊、绵羊贮藏器。 2. 毒力强: 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发病率100%,成年畜死亡率一般 1~2%,但幼畜高达50%,甚至100%。
国际兽医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FMD列为 A类一号烈性传染病。
病原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Aphthovirus)口蹄疫病毒属。
Hale Waihona Puke 鼻拱、鼻镜处的水泡溃疡和结痂
鼻镜部出现水泡
临床症状
蹄冠上水疱破裂后,常有出血性溃疡面,不久结成痂皮。 露出出血的皮下组织。
蹄踵部水泡破裂后露出出血的皮下组织
临床症状
严重者蹄壳脱落,此时患肢不能着地或常卧地不起或跪行。
蹄踵部红肿,蹄叉部溃疡, 部分蹄壳开始脱落
蹄叉蹄踵部溃疡, 蹄壳开始脱落
《猪口蹄疫》PPT课件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1-6号病:猪水疱病、马瘟、马传贫、鸭瘟、 口蹄疫、牛瘟
二、历史与分布
1514年,意大利H. Fracastorius描述了牛群中 相继发生的一种疾病,这是对牛口蹄疫病例的最 早记载。
七、病理变化
1.口腔、蹄部或鼻端、乳房等处出现水泡及烂斑。 2.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也有烂斑或溃疡。 3.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4.心肌变性或坏死而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
或条纹,俗称“虎斑心” 。
八、诊断
1、临床综合诊断:
➢ 口蹄疫常同时侵害多种偶蹄兽,传播迅速,呈流 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
三、口蹄疫病毒的危害
传染性极强,感染率达100%,可形成大范围流 行。
死亡率只有2~3%,犊牛及仔猪和恶性病例死亡率 可达50~100%。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国际兽医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将FMD列为A类一号烈性传染病。
1.直接经济损失 ➢ 动物死亡、病畜及可疑病畜被屠杀焚毁。 ➢ 患病期间肉和奶的生产停止。 ➢ 病后肉和奶产量长期减少,种用价值丧失。
➢ 同时口腔及蹄部有特征性的水疱和烂斑。 ➢ 死后剖检可见虎斑心和出血性胃肠炎症变。
2、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畜水疱液及水疱皮,或康复血清送检。 ➢ (1)动物接种分离病毒 ➢ (2)组织培养细胞分离 ➢ (3)中和试验(乳鼠血清保护试验) ➢ (4)补体结合试验 ➢ (5)核酸杂交 ➢ (7)RT-PCR ➢ (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方法包括
①临床诊断、分析、处理后得出结论; ②流行病学诊断,包括疫情调查,分析处理后得出结论; ③病理学诊断,通过对疫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调查,分析作出诊断; ④微生物学诊断,病料的采集,涂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动物接种等; ⑤免疫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 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核酸分析。
口蹄病讲课PPT课件
口蹄病的治疗原则
预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口蹄病的传播和扩散。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口蹄病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对易感动物 进行监测和预防接种。
综合治疗: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护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防治结合: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防止口蹄病的再次发生。
监测与预警:加强口蹄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跨界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口蹄病挑战,分享 防治经验和资源。
公众教育:加强口蹄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口蹄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防控经验和措施 共同研发疫苗和治疗方案 建立全球口蹄病防控网络 加强国际组织和民间合作
研发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
针对口蹄病病毒 的特点,研发新 型疫苗,提高免 疫效果和预防效
果。
加强抗病毒药物 的研究,开发出 更有效的治疗药 物,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
疫苗和治疗药物 的研发应注重安 全性、有效性和 便利性,以满足 不同地区和不同 养殖户的需求。
口蹄病与水疱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口蹄病与猪水疱性疹的鉴别诊断 口蹄病与猪痘的鉴别诊断 口蹄病与猪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能够提高动物免疫 力,增强其抵抗力,降低发 病可能。
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病的有 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要意义,有助于保护
口蹄病的传播途径
口蹄病的危害
传播速度快:口蹄病病毒可通过空气、接触等方式传播,短时间内可感染大量动物和人。
感染范围广:口蹄病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牛、猪、羊等偶蹄动物,甚至可以感染人。
口蹄疫疾病PPT课件
遗传变异研究
FMDV遗传和变异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以生物学观点解释病毒 基因组每部分的功能;二是解释病毒的遗传关系和产生多样变异的原 因。FMDV的变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温度敏感变异
FMDVts变异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弱毒株
2.抗胍变异
3.培养特性变异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制苗用弱毒株都是经过空斑
6
(猪)口蹄疫疾病
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故
民间有“口疮”、“蹄癀”、‘‘脱靴症”之称。
病原 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
属的口蹄疫病毒。
2019/2/11
7
口蹄疫病毒的形态特征
FMDV属于小RNA病毒 科(Picornaviridae)口疮病 毒属(Aphthovirus),是已 知最小的动物RNA病毒。在 病毒的中心为一条单链的正 链RNA,由大约8000个碱基 组成,是感染和遗传的基础; 周围包裹着蛋白质决定了病 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 学反应能力;病毒外壳为对 称的20面体。
2019/2/11 10
口蹄疫病毒的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有猪、牛、绵羊、山羊、骆驼等。
急性病畜和潜伏期带毒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畜的水疱皮和水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血液、
肉、唾液、乳汁、精液、尿、粪等分泌物和排
泄物中都含有病毒。本病通过直接接触病原体 和借助空气进行感染,有一定的季节性,感染 率和发病率很高,传染力强,传播迅速,范围 广。
用酸处理FMDV,可使每个病毒粒子释出20个蛋白亚单位。
口蹄疫讲课PPT课件
一进口动物发生口蹄疫,对相 关人员进行追踪调查和隔离观 察
口蹄疫的案例分析重点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口蹄疫病例,如大规模爆发或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症状识别:介绍口蹄疫的症状,如何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体征来判断是否患病。
传播途径:详细说明口蹄疫的传播方式,如直接接触、空气传播等,以及防止疾病扩散的 措施。
口蹄疫的控制策略
疫苗接种:定期 为易感动物接种 口蹄疫疫苗,提 高其免疫力。
隔离措施:发现 疑似病例时,应 立即隔离,防止 疫情扩散。
消毒措施:对养 殖场、屠宰场等 场所进行定期消 毒,消灭病毒传 播源。
监测与报告:建 立健全的监测体 系,及时发现并 报告疫情,为防 控提供科学依据。
口蹄疫的疫苗接种
YOUR LOGO
口蹄疫讲课PPT 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汇报人员
口蹄疫的预防与 控制
口蹄疫的概述
口蹄疫的案例分 析
口蹄疫的症状与 诊断
口蹄疫的未来展 望
单击汇报人员:XX医院-XX
口蹄疫的概述
口蹄疫的定义
口蹄疫是一种 由口蹄疫病毒 引起的动物传
染病
主要感染偶蹄 动物,如牛、
易感动物:牛、 猪、羊等偶蹄动 物
流行特点:季节 性、地区性、周 期性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口蹄疫病毒可通 过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直接接触 传播。
空气传播:在特定条件下,口蹄 疫病毒可形成气溶胶,通过空气 传播。
间接传播:口蹄疫病毒也可通过 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源、土壤 等间接接触传播。
消化道传播:摄入被病毒污染的 食物和饮水也可感染口蹄疫。
防治措施:介绍针对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疫苗接种、隔离病畜等。
口蹄疫演示课件
02
CHAPTER
国内外口蹄疫疫情现状分析
疫情分布
口蹄疫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
疫情特点
国际口蹄疫疫情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异性的特点,给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防控措施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实施疫苗接种、限制动物移动等,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针对养殖户
将口蹄疫知识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中,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普及。
针对青少年
针对社区居民
在社区开展口蹄疫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制定专门的养殖户教育方案,提供口蹄疫防控技术指导和培训。
制定科学的效果评估标准和方法,定期对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建立评估机制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宣传教育效果。
问题处理
02
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问题反馈
03
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并督促整改落实,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防止问题反复出现。
04
CHAPTER
疫苗研发、生产与应用推广
早期疫苗研发
基于传统灭活和减毒技术,制备出初代口蹄疫疫苗。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测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
03
02
0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免疫力;定期消毒,杀灭病毒;实施免疫接种,建立免疫屏障。
预防措施
口蹄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对畜牧业危害极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口蹄疫也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之一,其防控工作对于保障国际贸易和动物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口蹄疫防治规范(幻灯片)PPT课件
-
19
鼻镜边缘水泡
-
20
猪口蹄疫, 颊部粘膜糜 烂
-
21
蹄锺部水 泡破溃
-
22
蹄叉部水泡 破溃,蹄冠 部水肿
-
23
猪乳房上的水疱
-
24
四、病变
口腔、蹄部的水疱和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粘膜有时可见烂斑 心肌切面上有黄白条纹相间于红色心肌纤维间,
称为“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熟样。
-
37
口蹄疫扑灭再发的原因(四)
毒力强
1g水泡皮毒稀释到1000万倍(10-7 ) 以上可以使1头牛发病,也就是说,1头 牛的排毒量可以感染100万头
1g猪水泡皮可以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5、传染源多,传播方式多,传播迅速
处在潜伏感染期和临床表现期的病畜 的排泄物
-
38
消灭口蹄疫必备条件
该病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往往牛、 羊、猪在同一时间内发病
近年来,猪发生有扩大的趋势
-
10
行病流学----传播方式
1、空气传播 2、接触传播
提示:加强空气消毒和带动物消毒
-
11
流行形式:
在牧区:常大流行
半农半牧区:流行
在农区:
该病的流行可呈跳跃式传播:主要是流通原因
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 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在农区或半农区不明显, 猪秋末、冬春多发
-
4
型和亚型
● 有7个主型 每一个主型又有若干亚型我国仅见A、O、和亚洲
1型。各型之间不能互相免疫。
C SAT1 SAT2 SAT3
A O 亚洲1型
-
5
存在部位:
口蹄疫防治 ppt课件
单股线性RNA,无囊膜。 • 衣壳蛋白的结构:有六种结构蛋白组成。
ppt课件
4
类型
• 有七个主型,即A、O、C、SAT1、SAT2、 SAT3 (南非1、2、3、型)和Asia-1型 (亚洲1型)
• 每一个主型又有若干个亚型 • 在我国仅见A、O和亚洲1型
ppt课件
1
口蹄疫防治
ppt课件
2
概述
•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 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 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以感染。
• 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 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
ppt课件
3
病原
• 口蹄疫病毒(FMDV) • 分类上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
• 牛场最好的消毒剂还是碘伏类的产品。
ppt课件
24
• 碘是活性很强的元素,可直接卤化病原体蛋白质, 使其迅速变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从 而达到杀灭效果;同时碘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 穿透某些障碍物并到达病毒的深部而发挥作用。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物,来提高它的溶 解性。尤其在酸性条件下,碘伏的杀灭病毒的能 力极强。
• 呼吸障碍、咳嗽、化脓、坏死,病畜站立不稳,
• 蹄匣脱落。
ppt课件
9
• 恶性口蹄疫:病牛会出现全身症状,特别是心跳加快、 心率不齐、心肌麻痹、站立不稳、行走摇晃、看到的 死亡。成年动物病死率在40-100%
• 哺乳犊牛:出血性肠炎、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 • 解剖: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
境中的各种传染病菌在瞬间内能将口蹄疫无在瞬间内能将口蹄疫无囊膜病毒杀死囊膜病毒杀死广谱广谱安全安全的消的消的消能杀死环蹄蹄??促任何刺刺激及副作用用泰泰??抗炎杀杀菌止痛痛喷雾制剂喷雾制剂病毒毒抗病??消进表皮皮伤口愈合合消炎促进表??无无任何菌止伤口愈激及副作治治疗疗?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对病畜进行治疗?精心饲养加强护理给予柔软的饲料?病初开始用蹄泰向口腔乳头蹄部喷洒能抑制病毒扩散消炎止痛还能促进表皮伤口愈合
大动物共患传染病-口蹄疫PPT课件
2 口蹄疫近期流行动态
2.4 50年代以来我国猪、牛、羊口蹄疫比例的动态变化
■50 - 70年代 牛口蹄疫为主 ■70 - 90年代 猪口蹄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999-2000年 牛口蹄疫再度暴发,猪口蹄疫疫 情呈现复杂性
有数据显示一些流行毒株对猪或牛羊 的自然感染与致病性存在差别
16
2 口蹄疫近期流行动态
■有时,Asia I型FMD对猪有明确的感染致病性, 对仔猪还有致死性。
19
2 口蹄疫近期流行动态 2.7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了2003-2006年亚
洲I型口蹄疫疫情50余起(农业部公开发布了其中 14起)
目前我国正面临以O型和 Asia I 型 为主的FMD流行
20
病原学
1、分类地位:微RNA科,FMDV属,仅一成员 2、血清型: 7个主型、80多个亚型
1897年,(法国,Loefler F.et al,1897)发现口 蹄疫病原,证明其毒力。
8
1 历史背景
■1922~1954年(法国)(Vallee H.et al,1992)确 认病毒多型性,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主型:O、A、 C、Asial、SAT1、SAT2和SAT3
■各血清主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力,同一主型的不 同亚型间,抗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洲
不少国家已基本消灭了口蹄疫,但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很 多国家仍有本病流行。
11
2 口蹄疫近期流行动态
2.2 我国周边国家流行动态
南亚
■印度: 因贫困和宗教信仰,使FMD 难以控制,O、A、C和Asial到处流 行
■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与印度 情况相同
12
2 口蹄疫近期流行动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现特点
▪ 良性口蹄疫:口蹄疫一般取良性经过,约 经1-3周即可痊愈,病死率很低,一般不 超过1-3%
▪ 恶性口蹄疫:该型病例FMDV可侵害心肌、 病牛全身症状明显、全身虚弱、肌肉发抖、 特别是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肌麻痹、 站立不稳、行走摇晃、倒地死亡,成年动 物病死率高达40-100%
▪ 家畜中以牛(奶牛、牦牛等较水牛易感)最 易感、其次是猪、再其次是羊易感,野生动 物中野牛、驯鹿、野猪、大象均易感
▪ 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更易感 ▪ 本病原来发生首先是牛、80年代后,以猪发
现为主
6
• 传染源:
▪ 带毒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其排泄物、 分泌物带毒,甚至呼出的气体
▪ 发病动物:含毒量以感染动物口腔中的舌皮 最高,其次是水疱液、内脏、分泌物和排泄 物
口蹄疫
• 口蹄疫是由FM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偶 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 传染病。其特征主要是在患病动物口腔 粘膜、舌面、鼻镜、蹄部、乳房皮肤发 生水疱和溃烂,民间有“口疮”、“蹄 癀“之称。
1
历史与现状
• 在世界上分布极广,亚、欧、非均有严 重流行。该病传染性极高,感染动物的 范围广,一旦发生,常呈大流行。发病 率高,难以控制和消灭。被列为世界法 定必检传染病之一。
23
牛口蹄疫
• •
右左 :: 齿舌 龈粘 出膜 血溃 、疡 溃 疡
22
▪ 发生口蹄疫的紧急扑灭措施 ▪ 上报疫情,及时确诊 ▪ 划定疫区,严格封锁,禁止人畜及物 品的流动 ▪ 扑杀病畜及同群畜,并做无害化处理; 对环境及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 ▪ 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消灭之后,3个月 内不出现新病例方可解除封锁 ▪ 疫区、受威胁区普遍进行口蹄疫疫苗 接种 ▪ 贵重的种畜、繁殖母畜可采用抗 FMDV血清早期治疗,1-2毫升/公斤体 重
• 周期性:每隔1-2年或3-5年就流行一次
11
主要临诊症状和病变
•牛
▪ 潜伏期:2-7天,最长14天 ▪ 一般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
食欲减退,精神萎顿,乳牛产乳量 下降
12
▪ 口腔:
▪ 病牛咀嚼困难、流涎、 ▪ 水疱:发病1-2天后口腔粘膜、
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 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 ▪ 糜烂或溃疡:水疱约经一昼夜破 裂,形成红色糜烂,体温恢复正 常,如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
2
病原
• 口蹄疫病毒(FMDV): ▪ 分类上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 疫病毒属。是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 ▪ 呈球型(十二面体对称),直径20-25nm, 单股线性RNA,无囊膜。 ▪ 衣壳蛋白的结构:有6种结构蛋白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4种称为VP1、VP2、 VP3和VP4
3
▪ 型和亚型:
▪ 有7个主型,即A、O、C、SAT1、 SAT2、SAT3(南非1、2、3型)和 Asia-Ⅰ型(亚洲1型)
19
防制
• 免疫预防和综合性防制措施
▪ 免疫预防:(欧洲不准使用) ▪ 弱毒疫苗(鼠化、兔化、鸡胚化….) ▪ 灭活苗 ▪ 亚单位疫苗 ▪ 基因工程苗 ▪ 多肽疫苗
20
▪ 综合防制措施 ▪ 该病必须组织联防协作,贯彻“预防为主” 的方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采取行政领导、技术保障、经济手段相结 合的综合防疫措施
▪ 每一个主型又有若干亚型 ▪ 我国仅见A、O、和亚洲1型
4
▪ 培养:
▪ 多种细胞中增殖培养,如犊牛肾细 胞、仔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 (BHK21)
▪ 实验动物:
▪ 常用豚鼠和乳鼠等
▪ 抵抗力:
▪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但对日 光、酸碱敏感
5
流行病学
• 易感动物
▪ 可感染多种动物,但以偶蹄动物动物最易感, 野生动物和人也能感染
13
▪ 蹄部、趾间和蹄冠:
▪ 水疱: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疱破溃后留下红色糜 烂面,以后结痂,如细菌感染, 则发生化脓、蹄不能着地、甚 至蹄壳脱落
14
▪ 其他部位:
▪ 乳房、乳头皮肤和鼻镜等部位 亦可发生水疱和糜烂,继发感 染则乳房炎,7天连锁酒店产乳 量下降
16
•猪
▪ 潜伏期1-2天 ▪ 症状以水疱为主要特征,有如下特点
▪ 水疱以蹄部、鼻部、口腔内多见,尤 其以鼻部,另乳房、乳头皮肤也常发 生
▪ 病猪可发生明显跛行,不愿站立、地 上跪行、蹄壳脱落
▪ 仔猪发病较重,多发急性胃肠炎、剧 烈拉稀、迅速脱水死亡,出现瘫痪症 状的仔猪,死亡率达50%以上
17
• 其他病变特点
7
•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均可
▪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 可经损伤的粘膜7天连锁酒店(口、
鼻、眼、乳腺)和皮肤 ▪ 呼吸道传播:呼吸入受污染的空气
8
• 流行特点
▪ 从流行病学观点看:绵羊是FMDV的储存器, 猪是感染的放大器,牛是发病的指示灯
▪ 牛、猪、羊感染后,症状最明显的 是牛、最不明显的是羊,而感染后 排毒最强的是猪,其呼出的气体中 FMDV是牛的20倍
▪ 虎斑心:恶性口蹄疫的病例心肌变性、 麻痹,剖检可见色泽似虎皮的病变, 其以左、右心室平切面最明显
▪ 心内膜、心外膜、真胃有出血小点
18
诊
断
• 诊断
▪ 临诊诊断或现场诊断 ▪ 实验室诊断:分离和鉴定FMDV
▪ 采集未破溃的水疱液、水疱皮 ▪ 细胞培养:原代细胞(胎猪肾细胞或犊牛
甲状腺细胞)
▪ 病毒型的鉴定 ▪ 病毒亚型的鉴定
21
▪ 平时防疫措施 ▪ 加强检疫工作,包括集市、收购、屠 宰和关口检疫 ▪ 常发地区定期注射FMD疫苗:如O型 兔化弱毒苗、O型结晶紫灭活苗 ▪ 边境地区进行预防注射,建立免疫带, 防止传入 ▪ 开展疫情的普查和大力宣传有关防制 知识,进行常年性的兽医卫生消毒工 作 ▪ 严禁从疫区引进牲畜及其产品
▪ 该病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往往牛、 羊、猪在同一时间内发病
▪ 近年来,猪发生有扩大的趋势
9
流行病学
• 流行形式: ▪ 在牧区:常大流行 ▪ 半农半牧区:流行 ▪ 在农区: ▪ 该病的流行可呈跳跃式传播:主要是 流通原因
10
• 季节性:
▪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气温高低、日光 强弱对FMDV的影响等,其流行常表现为不 同的季节性;(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季 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在农区或半农区不 明显,猪秋末、冬春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