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的军事思想史视角解析二战德军名将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
名将风云录二战德军的十大名将
名将风云录二战德军的十大名将每当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将领,很多军事爱好者们肯定会首先联想到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名字,在德国二战早期的闪击战中他们都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创造过很多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隆美尔在北非,曼斯坦因在法国,古德里安在苏联的辉煌胜利都奠定了他们世界级名将的声誉。
在战争中后期的防御作战中亦有各路将领各显神通的精妙之笔,下面盘点德军中十大实力指挥官。
战术大师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职业军人,二战中德国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
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最终成为制订征服法国的“镰刀收割”(德语:Sichelschnitt)计画的依据。
在东线,他先后指挥了位于克里米亚和包围列宁格勒的军队,并随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的司令官。
面对人数和装备都占优势的苏联,他成功地阻止了苏联红军自斯大林格勒胜利之后的攻势,并成功地发动反击,夺取了哈尔科夫。
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职。
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医疗原因被释放了,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协助建立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
服役年份:1906年–1944年最高军衔:元帅曼施坦因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英国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评价时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并说:“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证明了他是德国陆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军事指挥官”。
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埃尔温·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元帅,通称“沙漠之狐”他是德国极少数非贵族出身、未进过参谋学校而晋升至元帅的军人。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是德军为数不多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过程的将领之一。 在战争中还相继得到一级铁十字勋章 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
1919年初,曼施坦因志愿到东部边防部队服役,任驻布雷斯劳南方边防司令部参谋。同年夏,南方司令部 参谋长洛斯贝格被召回柏林,他把曼施坦因也一同带了去,任帝国国防军第2集群司令部参谋官,成为魏玛共和国 国防军......
私下里,曼施坦因对于进攻波兰并不是特别热心,他认为波兰作为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缓冲区更好,而且他也 担心进攻波兰将会导致盟国进攻,从而将德国拖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在德占区,南方集团军集群于1939年9月1日 顺利发起进攻。第10集团军的装甲兵部队追赶上了撤退的波兰人,使他们来不及建立防线,第8集团军在他们的 侧翼,防止分散的波兰军队在罗兹、拉多姆、波兹南地区集结,形成比较联贯的军队。按照原计划,南方集团军 应该首先向维斯瓦河直进然后转向华沙,鉴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曼施坦因和龙德施泰特决定在拉多姆地区对波兰 军队进行合围。包围取得了成功,清除了从南部到华沙的成规模的抵抗力量。
二战中的军事指挥官
二战中的军事指挥官在二战中,军事指挥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战略决策以及指挥技巧对于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二战中备受赞誉的军事指挥官,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
第一位军事指挥官是德国的埃尔温·隆美尔。
作为纳粹德国陆军的元帅,隆美尔以其卓越的战略智慧和冷静的指挥风格而闻名。
在二战早期,隆美尔领导德国军队在波兰和法国实施闪电战,展现出其出色的指挥才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成功地执行了有名的曼斯特战术,迅速击败了盟军,并占领了法国。
隆美尔的军事天赋和果断的决策使得德国军队在许多战役中获得了重大胜利。
第二位军事指挥官是苏联的乔治·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是苏联红军的指挥官,他在二战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勇气和领导能力。
在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朱可夫指挥苏联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此外,朱可夫还领导了苏联军队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德军的进攻,被誉为战争的转折点。
他的勇气和决心使得苏联能够反击德军,并最终赢得战争。
第三位军事指挥官是美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
作为太平洋舞台上的关键人物,麦克阿瑟将军在二战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术指导和领导能力。
他指挥美国军队成功地在太平洋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如菲律宾战役和关岛战役。
其中,他的堪培拉战略在夺取关岛的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麦克阿瑟将军还负责指挥了对日本本土进行的空中轰炸行动,为日本投降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三位军事指挥官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指挥官也在二战中表现出色。
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将军以及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等都是备受赞誉的军事指挥官。
这些军事指挥官们在二战中的英勇表现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对于战争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二战中的军事指挥官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战略决策和指挥才能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役分析
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役分析二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各国在此期间展现了不同的军事战略与战役。
本文将分析二战期间几个重要的战略与战役,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德国的闪击战。
德国在二战初期采取了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盖世太保·曼施坦因为代表的闪击战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迅猛机动和集中兵力,突破对方防线并尽快摧毁敌军的战斗力。
德军在战略上形成了“兵不厌诈、以少胜众、以不意应敌”的思想,使得他们在波兰、法国等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德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除了得益于哈特所提出的“装甲兵”的概念,还有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军官培养体系的优秀。
然而,德国在兵力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他们对于空军和海军的投入较少,主要依靠陆军来进行战争。
这一局限导致了他们在与苏联发生战争时面临着严重的供应问题。
而苏联则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通过消耗德军的力量来逐渐削弱其战斗力。
苏联将兵力集中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重要城市,利用地势优势和天候条件,使得德军在战役中遭遇了重大的挫折。
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士兵以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策略,成功击败了德军的进攻,为反攻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德国和苏联,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也有着独特的军事战略。
日本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实力,通过突袭珍珠港等重要海军基地,取得了战争的初步胜利。
他们的战略是通过控制太平洋地区,削弱美国的实力,并建立一个自由从亚洲到太平洋的新秩序。
然而,随着美国扩大生产力和军事实力,并在中途岛海战中对日本海军取得重要胜利,日本的战略计划逐渐失败。
最终,美国通过实施岛屿跳跃战略,逐步夺回了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最终取得了对日本的胜利。
总结起来,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役充满了多样性与复杂性。
各国通过不同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手段,相互较量并争夺胜利。
德国的闪击战战略凭借其机动性和集中优势的特点,在短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然而,德国的军事力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最终导致了他们在东线战场的失败。
二战德军为什么这么强?
二战德军为什么这么强?纳粹德国的陆军被不少人赞赏,抛开纳粹的人种学说和大屠杀,德国武士的确能够称得上谥二战最强!德国盟友日本即是个蠢货,意大利就不用再提了,别的的奴隶国实力则有限。
不夸大的说,德国军队简直是以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论资本德国并不殷实;论人员则只要8千万,苏联是1.6亿,英国4千多万,法国4千多万,美国1.3亿。
那么德国是靠啥与全世界为敌的呢?即是凭仗德国军队无与伦比的军事素质,那么德国武士为啥如此优异呢?二战时分的德军不管从战术上、底层指挥官的能力以及单兵素质,都堪称世界最强,乃至是前史最强。
德军之所以如此精锐,大致有下面五个因素:一、传统德军的前身是普鲁士军官团,而普鲁士军官团则是最有传统的军事集团。
德国军事的主导力量是被称为“容克地主”的阶级,容克地主是一群军事贵族,他们以长子承继父辈荣誉进行传承,这个团体崇尚战功,不断的磨练军事窍门,一起,这个团体以条顿骑士团为典范,他们将忠实和荣誉看的比生命还重。
二战中的不少名将结出自容克军事贵族家庭。
容克军事贵族代代传承,不少人的祖辈都是军官出身,这种源源不绝的军事宗族必定比普通人家更有也许培养出优异的武士。
二、民族性情德意志以严谨著称,这个民族正襟危坐,团体荣誉感强,遵守纪律且服从命令。
所以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优异武士的优异条件。
德意志人有这种民族性情不是偶尔,德意志因为前史和地理因素,一向都是优异雇佣兵和善战的代名词,前史上这个族群即是以军功立国。
要说“战役民族”,并不是俄罗斯的斯拉夫人,而是德意志。
三、主干德国在一战失利后,被逼大规模裁军,只允许保存十万人的安全部队。
但是,即是这十万人的“架子部队”,成为了二战德国千万大军的主干。
这批主干人物本来摆布了二战德国的命运。
四、战术理念在二战前期,德军的战术理论抢先了一起代的军事强国一个层次!以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为首的德国陆军,将装甲部队、空军和空降兵完美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出了“闪电战术”,恰是军事理论的改造,使得德军能以弱击强,以少胜多。
从德国的军事思想史视角解析二战德军名将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
二战的硝烟早已退尽,但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回忆和思考。
二战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而德军名将无疑又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分,正是在他们的指挥下,德军的战争机器的效用被发挥到了极至,一个个的经典战例足以使得他们留名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
按照李德哈特的观点,有着两种不同的军事天才,一种是创造性的,一种是执行性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二战德军名将,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在于他们无疑都是创造性的军事天才(当然,有的甚至是创造性和执行性合而为一的,只是后者不是本文的重点,故在此不加阐述)。
古德里安在接触到富勒、李德哈特等人关于战车的著作后敏锐的感觉到装甲部队可能给战争带来的巨大变革并且第一次把将装甲部队独立使用的理念真正的大规模运用在战场上并以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隆美尔原本只是一个步兵将领,甚至还曾写过一本优秀的步兵作战教材《步兵进攻》,但是当他接触到闪击战理念之后,却迅速领会到了这一理念的精髓并在随后的作战中充分发挥和扩充了这一理念的运用,得以扬威北非。
曼斯坦因突破了“希里芬”计划的限制,顶住了反对的压力,提出了更为明确有效的“曼斯坦因计划”,最终对德军在西欧的成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还有邓尼茨,一战中他不幸被俘,但他却在战俘营中反思德国潜艇战的得失,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狼群战术,在之后的二战中,德国的狼群几乎将大英帝国逼到崩溃的边缘。
反观盟军的很多优秀将领,如蒙哥马利等人,虽然在战场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物质的巨大优势的胜利和对命令的坚定执行的胜利,而非个人的创造性的胜利。
军人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这样一个以服从为最高标准的群体中,创造性原本是最容易被压抑和扼杀的,但为何在德国军队中却能涌现出这么多的极具创造性的军事天才呢?对于个人的特质的形成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去寻找原因,而对于一个群体共有的特质的成因,则必须追寻这一特质自身的历史发展了。
雅各布冯高尔茨德国将军与二战时期的军事战略家
雅各布冯高尔茨德国将军与二战时期的军事战略家雅各布·冯·高尔茨(Jacob von Goetz)是德国二战时期的杰出军事将领和战略家。
他在二战期间担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战略洞察力在德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冯·高尔茨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将领。
他从小就展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军事战略的独到见解。
在二战爆发之前,他曾研究并实践了许多军事理论,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和验证自己的思想。
这使得他在二战期间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精确的判断和决策。
冯·高尔茨在二战期间领导了德国军队的几场重要战役。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他在波兰战役中的指挥。
在波兰战役中,冯·高尔茨使用了“闪电战”战术,以迅猛的速度占领波兰。
这一战术的独创性和有效性使得德国军队成功地摧毁了波兰军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冯·高尔茨的战略眼光超越了当时的许多将领。
他在二战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战略,其中最著名的是“集中兵力、迅速突破、歼灭敌人”的战略原则。
他通过对敌情的详细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和战术组合,使得德国军队在许多战役中都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冯·高尔茨的军事才能也为德国军队带来了许多胜利。
他在法国战役中成功地采取了创新的战术,迅速地突破了法国的防线,并最终占领了法国。
这一胜利不仅使德国军队取得了对意大利和其他盟军的优势,也为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冯·高尔茨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但他并非没有缺点和错误。
他在对待部下和对手方面有时会表现出过分的傲慢和自负。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与其他将领的合作和德国军队的整体作战效果。
此外,他对于对手的判断有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忽和错误,使得他在某些战役中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
在二战结束后,雅各布·冯·高尔茨被盟军俘虏并被判定为战犯。
尽管他在军事战略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他还是因参与二战中的战争罪行而受到了惩罚。
二战的军事将领希特勒罗姆梅尔与麦克阿瑟
二战的军事将领希特勒罗姆梅尔与麦克阿瑟在二战期间,世界各地涌现了众多的杰出军事将领。
其中,希特勒罗姆梅尔和麦克阿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将领。
他们分别代表了德军和美军在战争中的强大力量和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位军事将领进行介绍和比较,展示他们在二战中的不同作用和贡献。
一、希特勒罗姆梅尔希特勒罗姆梅尔是纳粹德国的元帅,也是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
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军事战略的精准分析而闻名。
他在德国战略指挥部的领导下,制定并执行了许多重要的战略计划。
希特勒罗姆梅尔在二战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者和策略制定者的作用。
他在波兰、法国和苏联等主要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他熟练地运用了机动战和闪电战的战术,以迅猛的攻势迅速击溃了敌军的防线。
然而,希特勒罗姆梅尔也犯下了一些错误。
例如,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错误地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力量,导致德军最终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重大败北。
此外,他对于如何处理西线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战略计划上存在分歧。
这些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的失败和崩溃。
二、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军队的一位卓越将领,也是二战期间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将领之一。
他在太平洋战场的指挥下,对推翻日本在该地区的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麦克阿瑟因其出色的战略指挥和军事才能而备受赞誉。
他在太平洋岛屿战役中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战术,如岛屿跳跃战略和空中夺岛战术。
这些战术的运用使得美军能够有效地逐步推进,并最终夺取了许多战略重要的太平洋岛屿。
此外,麦克阿瑟还以其在战后日本的占领和重建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闻名。
他负责筹划并执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得日本在战后迅速恢复并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
然而,麦克阿瑟也并非完美无瑕。
他在朝鲜战争期间与美国政府产生了严重分歧,最终被撤职。
这起事件对他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并没有削弱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结:希特勒罗姆梅尔和麦克阿瑟是二战期间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
他们都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而闻名。
二战的战略家决策的关键
二战的战略家决策的关键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走向和结果。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几位战略家的关键决策,分析其战略思维和影响。
一、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二战中,纳粹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位突出的战略家,对于战争的发起和执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决策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突袭波兰:1939年,希特勒下令对波兰发动突袭,这是二战正式爆发的引爆点。
希特勒决策快速、严密的军事计划,以先发制人的战术手段迅速占领波兰,并引发了英法对德宣战。
这一决策使得希特勒在战争初期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
2. 闪击战:希特勒提倡的闪击战概念,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他通过有效地运用坦克部队和空袭手段,快速穿越敌人防线,迅速攻占重要城市和要塞。
这种战术手段使得纳粹德国能够快速扩张势力范围,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3. 南下进攻苏联:希特勒决定南下进攻苏联,是二战中的一个重大决策。
然而,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德军陷入了长期而艰苦的战斗。
希特勒的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失误,因为他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抵抗力。
这一决策对德国最终的战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不利影响。
二、苏联的约瑟夫·斯大林苏联的约瑟夫·斯大林作为二战中的一位杰出战略家,在苏联的抗德战争中做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决策。
1. 改革军队:斯大林在战争爆发前对苏联军队进行了重要改革和整编,提升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他加强了军队的纪律,改进了指挥系统,增强了战斗力。
这一决策为苏联在战争中的抵抗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保卫莫斯科:斯大林采取决策坚守莫斯科,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
虽然德军几次试图攻占莫斯科,但最终都被苏联坚定的抵抗所阻止。
这一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战略和心理意义,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势头,同时也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
3. 参与诺曼底登陆:斯大林同意西方盟军在1944年进行诺曼底登陆,这是二战中最大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
二战军事家曼施坦因简介
二战军事家曼施坦因简介曼施坦因是二战德国著名的高级将领。
也是德国著名的军事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二战德国元帅曼施坦因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二战德国元帅曼施坦因简介曼施坦因简介之青年时期:1887年出生于德国柏林,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将他过继到他姨夫家。
1906年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先是担任了近卫军步兵的见习军官,通过他的努力一年后,晋升为少尉。
1913他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晋升为中尉。
1915年,被晋升为上尉。
曼施坦因简介之中年时期:曼施坦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色的表现让他从此脱颖而出,成为了当时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
他担任过南方集团的司令官,先后指挥了位于克里米亚的军队和列宁格勒的军队。
在此期间,他面对于不管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均占据优势的苏联,也毫不畏惧成功地阻止了红军自斯大林格勒胜利之后的强强进攻势头,并且还成功地发动反击,灭去对方胜利之后内心熊熊进攻势头的小火苗,夺取了哈尔科夫。
这一壮举,取得了在现代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曼施坦因简介之老年时期:曼施坦因作为一名职业军人,骨子里流淌着男子汉大丈夫、威武不屈、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尽管他从未质疑希特勒对于德国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但是却敢于在众目睽睽之前反驳希特勒的问题。
这种胆量和胆识,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措辞稍微不慎就可能会导致丢官罢职权,但曼施坦确敢于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实证明自己。
最终两人于1944年因为战略上分歧,导致他被希特勒解职。
事后,他被判处18年监禁罪名为战争罪,监禁4年后曼施坦因为做切除白内障手术被释放了。
在之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一名高级顾问,并且协助西德政府建立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被称为其名誉参谋长。
曼施坦因和隆美尔的异同曼施坦因、隆美尔都是二战德国著名的高级将领。
研究德国军事的学者都会将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看成是纳粹德国最好的元帅。
曼施坦因素有“闪电伯爵”之称,而隆美尔素有“帝国之鹰”之称。
了解德国二战历史后,很多人不免将曼施坦因和隆美尔一比高下。
历史趣谈二战研究纳粹军队的十大王牌师 德意志的军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二战研究纳粹军队的十大王牌师德意志的军魂
导语: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受到了《凡尔赛条约》的惩罚,只能保留10万国防军,所以当希特勒的第三德国重新崛起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受到了《凡尔赛条约》的惩罚,只能保留10万国防军,所以当希特勒的第三德国重新崛起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陆军是从无到有,重新建军的。
纳粹军队因而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新型的装备亟最先进作战理念,再加上日耳曼军人的尚武传统和纳粹的四处扩张侵略的需要,德国军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英勇顽强的军队之一。
平心而论,美苏英盟国的王牌师与德军的王牌师有着一定差距。
特别是到了二战的中后期,德军都是在绝对劣势下以少打多。
本来二战中评选王牌师是已经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各支部队的经历战斗,装备分工作战方式等等都不同,很难作出科学而准确的比较。
而德国陆军尤其更难准确地比较。
除了以下我将列出的之外,还有许多的优秀的军队,譬如,装甲部队还有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第4装甲师、第5装甲师、第6装甲师等都很著名和出色;党卫军也有第9霍亨斯陶芬师、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第7山地师等;步兵师有第78突击师、第1柯尼斯堡师、第7巴伐利亚师、第389师等;伞兵部队有赫尔曼.戈林师、第2伞兵师等……本文为了优中选优,王牌中选王牌,特拟定了一个尽量相对而言比较公正的准绳。
当然不可能一条条地去套,只能是个模糊性的套子。
且鉴于装甲坦克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显然装甲部队入选的比例会更多一些。
【入选的要求】
第一,必须曾在战争中发挥过决定性的作用,或者甚至改变了整个
生活常识分享。
二战名将风云录德国元帅篇:遵从本心的勇敢军人京特·冯·克鲁格
二战名将风云录德国元帅篇:遵从本心的勇敢军人京特·冯·克鲁格预计阅读本文需要12分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指挥人物中,没有一个人像京特·冯·克鲁格元帅这样公开地显示出对职责和良心的分裂。
在他内心的世界里,他对于反抗小胡子元首问题的犹豫态度,都不是产生于他性格上的优柔寡断、迟疑懦弱——因为京特·冯·克鲁格做军事指挥官既灵活勇敢又指挥正确,但却造成了他一时的束手无策,而不能断然阻止事态的更进一步恶化。
同大多数德国陆军指挥官一样,京特·冯·克鲁格也是出身于德国军人世家,而以效忠皇帝与报效祖国为其最高目标。
他于1882年10月30日出生在波兹南(波兰中西部城市,大波兰省首府。
临瓦尔塔河,居大波兰平原的中心。
1918年起义赢得胜利加入波兰);父亲曾被封为贵族并晋升至中将。
汉斯·京特·冯·克鲁格他也和二战的其他德国将军一样,曾受训于柏林军事学院。
这位被同学们称呼为“聪明的汉斯”曾为了救人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获得了一座奥尔登堡救生奖章。
1901年,晋升少尉,服役于驻下萨克森州沃尔芬比特尔的野战炮兵第46团。
1913年任职于德军总参谋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京特·冯·克鲁格上尉随第6集团军第21军参加作战,并获得金色双剑霍亨索伦王室勋章(军事人员)。
经过了各种不同岗位的历练之后,京特·冯·克鲁格被派任为步兵第236师首席参谋官,而在1917——1918年的法国阿图瓦和比利时佛兰德斯两次会战中浴血奋战。
10月他在凡尔登战役受了重伤。
战争失败后,京特·冯·克鲁格于1919年任职于第3军区的步兵指挥部,1921年晋升少校,3年后调职于国防部陆军训练处。
1926年任驻西里西亚的萨冈的炮兵第3团第3营营长,1927年晋升中校,并于1928年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1师参谋长,1930年任炮兵第2团上校团长。
二战德国著名的十大将领
二战德国著名的十大将领10.卡尔邓尼茨,曾任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
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
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直到1956年10月1日才被释放。
1980年因心脏病去世,是德国二战时期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9.埃里希·雷德尔,纳粹德国海军元帅。
在二战期间,雷德尔主要以巡洋舰和快速战舰对盟军交通线攻击。
1943年时,由于水面舰队无法达成希特勒期望的战绩而被勒令拆解,雷德尔以辞职表示抗议,其职位被邓尼兹所接替。
二战结束后,雷德尔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在1955年获释,1960年病逝于基尔。
8.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德国政军领袖。
1940年德国打败法国后,戈林的权力与声望达到最高峰,希特勒将其晋升为“帝国元帅”。
二战结束后,戈林在审判德国党政军领袖的“纽伦堡审判“中被判犯”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并处以绞刑。
但他在行刑前一天晚上,畏罪服毒自杀。
7.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纳粹德国陆军大将,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
1945年,约德尔和弗雷德堡上将一起来到法国巴黎以东兰斯的英美盟军总司令部,代表德军向英美盟军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不久,约德尔被英美盟军逮捕,最后被施以绞刑,行刑6年后重新审理宣布为无罪。
6.威廉·凯特尔,曾任德军最高统帅部总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
在柏林战役中,凯特尔想同希特勒一道留在首都,但后者命令他撤离。
1945年5月8日,凯特尔代表纳粹德国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后作为主要战犯,在纽伦堡审讯被判绞刑处死。
5.费多尔·冯·博克,是传统而保守的普鲁士军官、军国主义者,也是德军中颇擅长演说的军官,因为其慷慨激昂的表现,被人冠以“库斯春的圣火”的绰号。
说说二战初期德国军事上的成功之处
大家都知道的,在二战初期德国在军事上有很多的成功之处。
首先,德国在军事理论上是先进的。
德国的领导人希特勒接受了德国将领古德里安,他提出的:以坦克和自行火炮为核心,组建快速机械化兵团,在大量航空兵配合下,对敌方纵深进行大规模快速攻击,从而迅速推进并瓦解对方士气。
这就是二战初期的非常著名的“闪击战”理论。
说句实话,在英国、法国和苏联都有军事家提出过同样或者相似的理论,但是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被重视。
第二点,德国看清楚了英、法两国外强中干的本质,从一九三六年德国单方面宣布废除【洛加诺公约】,并且出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这个非常严重的冒险行动,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英国对此事没有什么严重的表示,法国也不愿意在没有英国保证的情况与德国作战,(实际上希特勒事后承认: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后的四十八小时,是他一生中非常紧张的一段时间,因为德国当时根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因此如果当时法国人向那里推进的话,德国只有忍辱撤退)德国的元首仅仅用了四个旅的兵力,就试探出了英、法的虚弱本质。
第三点,德国的军事外交在战争爆发之前和战争初期也是很成功的。
这里一直反共反苏的希特勒在一九三九年初的时候,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八月份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并且在随后的德波战争中与苏联瓜分了波兰。
不能不指出的是,二战欧洲战场爆发之前,德国从一定程度上拉拢苏联的做法,在战略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首先这种做法阻止了欧洲反德联盟的形成,其次这个做法还起到了“远交近攻”的作用。
还有苏联在苏德关系缓和的这一段时间里,把大量粮食,石油,矿产品出口给德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德国的发展。
二战的战略指挥官的智慧
二战的战略指挥官的智慧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残酷性的战争之一,世界各国的军事指挥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场战争中,一些杰出的战略指挥官通过运筹帷幄、智慧过人的决策,为自己的国家创造了决定性的胜利。
本文将介绍几位二战期间的战略指挥官以及他们的智慧。
一、德国元帅埃尔温·隆美尔埃尔温·隆美尔是二战中最杰出的战略家之一。
他擅长快速机动战争,以及在战场上的灵活应变。
他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并被誉为“沙漠之狐”。
隆美尔有着犀利的军事洞察力,超强的决策能力以及对士兵的关怀。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他利用了众多运输飞机将自己的坦克深入法国内部,打破了法国人的防线,迅速夺取了胜利。
此外,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作战也成为了军事史上的经典。
二、苏联元帅格奥尔基·朱可夫格奥尔基·朱可夫是苏联人民的英雄,他在二战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洞察力和坚定的决策能力。
朱可夫领导下的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中,成功地扭转了苏军的颓势,最终为苏联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朱可夫以他勇敢果断的性格而闻名,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坚守到底,并成功迫使德军投降。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通过布置巧妙的防线,使得德军陷入了苏联军队的包围圈中。
朱可夫的战术和战略思维为苏联战胜了强大的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美国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作为美国军事领导者,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
在太平洋战场上,他的作战计划和指挥方式为美军赢得了重要的胜利。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战役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进攻,他巧妙地利用了岛屿地形,并实施了有效的反击,最终保卫了菲律宾,并成为一位人民的英雄。
此外,他还主导了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行动,成功地抵挡了朝鲜人民军的进攻。
四、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尽管温斯顿·丘吉尔并不是一位军事指挥官,但他作为英国首相在二战期间表现出了超群的智慧和领导力。
二战名将
德国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
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
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
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做为一个军事爱好者,也想说说这三位德国军人。
“闪电利剑”——曼施坦因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
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
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
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
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
铁血将领曼施坦因的战略思维
铁血将领曼施坦因的战略思维曼施坦因是二战期间德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以其出色的战略思维和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在许多战役中表现出色,成功领导德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本文将探讨曼施坦因的战略思维及其对战局的影响。
一、简介曼施坦因(Erwin Rommel,1891年至1944年)是德国陆军的元帅,被誉为“沙漠之狐”。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如法国战役、北非战役和诺曼第登陆等,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略才能赢得了无数胜利。
二、灵活运用战术曼施坦因的一大特点是能够灵活运用战术,并根据敌方情况及时调整战略。
例如,在北非战役中,曼施坦因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英国远征军,成功打破了卫东防线。
他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因素,将敌人逼入被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三、注重情报搜集与利用曼施坦因非常重视情报搜集与利用,他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网,时刻掌握敌人的动态和战略意图。
他能够准确判断敌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抓住机会进行突击。
在诺曼第登陆战役中,曼施坦因虽然无法阻止盟军的登陆,但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他快速调动兵力进行反击,使得盟军陷入了困境。
四、注重兵力管理与配备曼施坦因非常注重兵力管理与配备,他通过严格的训练与组织,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同时,他也非常关注装备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部队的武器装备,保持了德国军队的战斗力。
五、善于利用运动战曼施坦因是运动战的拥护者,他认为运动战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
通过迅速机动和出奇制胜,他可以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并在敌人尚未反应过来时,发动猛烈攻势,取得战局的胜利。
六、注重士兵的士气与意志曼施坦因非常注重士兵的士气与意志,他通过亲身示范和激励激发出士兵的斗志和勇气。
他注重对士兵的招待,尊重士兵的权益,使得士兵们对他充满信任和忠诚。
七、总结曼施坦因是二战期间德国的杰出将领,他的战略思维和卓越才能为德国军队赢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他灵活运用战术,注重情报搜集与利用,善于利用运动战等战略手段,为德国取得了突出的战绩。
二战时期的德国元帅们,战术上的天才战略上的矮子
二战时期的德国元帅们,战术上的天才战略上的矮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以一个国家之力,将战火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
这其中不光由于德国拥有优良的装备,更重要的是德国拥有一批军事素养极高的元帅们。
可以说德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欧洲,这些人的谋略起到了关键作用。
事实上,现代军事思想很多都起源于德国,最著名的就是德国的闪击战,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坦克作为主力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坦克都仅仅在战场上起到的辅助的作用。
可以说德国的元帅就是灵活运用利用其坦克踏平了欧洲大陆。
这个计策就是来源于二战时期号称最强元帅的曼施坦因元帅。
可以说无论是德军,还是盟军,都对这位评价很高。
正是在他的谋划指导下,德国的装甲集团绕开了看似强大的马奇诺防线,直插法国腹地,最终已很小的代价战胜了法国。
事实上,在战前英法为此达成了三点共识,首先德军没有实力去强攻马奇诺防线,第二就是在阿登山区大规模运用装甲部队这一点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点是英法认为德军计划不可能超出施利芬计划的范畴,根据这三点英法联军制定了布雷达计划。
事实上英法的军队就人数,武器装备,还有坦克数量等方面都要强于德军,德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曼施坦因计划的出奇制胜。
要知道创造逻辑的人很多敢于违反逻辑的人却很少这样的人,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其后,曼施坦因元帅还受命进攻苏联,如果不是由于希特勒为了救在北非苦战的意大利盟友,德军完全可能在寒冬来临之前剑指莫斯科,因为希特勒的举棋不定,造成了原定5月的计划被推迟到了7月,这完全违背了曼帅的军事直觉,曼帅当时可以说愤怒到了极点。
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这样拖延下去会战势必失败告终。
果然如曼帅预测的,德国进攻苏联以失败而告终。
如果德军不推迟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战争也许会变成另一个局面。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一切的结果也有其必然的因素,那就是战略上由于听从了希特勒的指挥,而希特勒只有“短期命令”,缺少长远战略计划。
无论多么高明的战术。
二战时德军强大的真正原因:德国军人的战斗意志
二战时德军强大的真正原因:德国军人的战斗意志说到二战时的德国军队,人们总会想到完美的战术和精良的装备,自然而然的也会把这些因素认为是德军战斗力强的原因所在,可是却忽略了德国军人本身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毕竟,完美的战术也要有人来谋划和实施,精良的装备也要让人来使用,所以,德军的战斗力最终源自与他们自己。
德国军队,自普鲁士时期开始就提倡着一种「骑士精神」,即把军人的荣誉视为最宝贵的东西,也就是说比生命更重要,而德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强烈的尚武精神,在近代的时候,整个德国社会都弥漫着一股军国主义色彩,甚至连小学生都要学会用步枪射击,所以德国人从小就有一种顽强的战斗意志,而德军对于让每一个军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一方面也是做得非常的好,通常,德军的上一级在向下一级下达指令的时候,不会在细节上掌控的过严,而是让下级自己发挥,同时配以相应的兵力及装备,所以每一个德国军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能力自然不会差,而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军事教育的国家,进入德国的柏林军事学院学习则是每一个军人的梦想,所以,德国军人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军事素养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我,将通过讲述当时最强的德国陆军与苏联陆军间的每一次关键战役来证明我的想法。
从战争初期的叶尔尼亚防御战一直到德军最后的辉煌--库尔兰战役,大家将体会到德国军队的真正强大之处。
叶利尼亚战役是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一次反击作战,属于斯摩棱斯克战役中的一次战斗,即朱可夫就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后首次作战行动。
到1941年7月18日,第10装甲师以及所属增援的装甲旅已经向叶利尼亚(Jelnja)方向突进了10公里。
该师最后的预备队“大德意志”步兵团也加入了Tschernjewka附近森林的新战斗。
党卫军“帝国”装甲师一部受命去执行艰苦的清扫战场行动。
他们的任务是扫清并开辟出一条180公里深的战线。
于是军部命令第10装甲师立即占领叶利尼亚和乌拉地区。
而党卫军“帝国”师则受命去调往多罗哥布希(Dorogobush),并集中全师兵力保卫Baltutino和Choslawitschi之间的十字路口。
二战中,为何说德军的战斗意志极强?
二战中,为何说德军的战斗意志极强?战斗意志”这个东西是有波动性的——具体地说,和“俘虏待遇”有很大关系。
比如41年超过300万苏军被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被俘之后的命运,到了42、43年被俘的人数就少了很多;而德军被盟军俘虏的人数大大超过被苏联俘虏的人数,而西线的战死者相比东线简直少得可怜。
太平洋也是一样,42年马来的英军很快就投降了,到44年的科希玛战役,英军硬是顶着60%的伤亡率都不投降。
简单的来说,意志强主要是因为整件事和个体终极利益挂钩,而每个地方的人是不太一样的。
每个人都不想死,但愿意冒险。
日军则是创造了死也是收益,虽然降低了组织成本,但是一旦局势很不妙,可能就会出现集体中二的情况。
也就是日军降低了战败惩罚,宁可多开两炮赚银币也不愿意去占点德军的话,则是赢不了也要拖尽可能长的时间,因为他们无路可去。
德国二战战略是死局,但是优秀的军队组织使其战术上极为出色。
1944年6月26日,“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于卡昂前锋的圣·芒维厄村抵御英军进攻,英军的15辆谢尔曼坦克伴随炮火掩护向前推进,德军外围防线被突破,剩余兵力在公园的围墙后面集结。
公园中还有两门迫击炮,共25发炮弹。
英军坦克只要推过这堵围墙,德军便无路可逃,此时,德军的迫击炮不停对着坦克开火,步兵在掩体后向露头的车长们开枪,这样一来大部分的英军坦克不敢贸然前进,选择绕开这片阵地,然后对着房屋不停开炮射击。
这时,有一辆喷火坦克向公园径直开来,停在了公园入口,如果不将其击毁,德军只能坐以待毙在阵地上奔走的指挥官下了命令“必须击毁这辆坦克” 下士埃米尔·杜尔立刻回应“我去!”,说完便拿起一根铁拳出发了在之前三天的作战中,这名下士连续获得了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他发现坦克的前方是一片一览无余的开阔地,要接近这辆坦克十分困难,但他没有时间多想,立刻翻出围墙,直冲向坦克,开火——但没有命中几乎就在同时,他的前胸中弹了——他咬牙撤回来,又抄起第二根铁拳继续进攻,再次翻过那道围墙,再次接近坦克,他开火的距离比之前更远了,但这次命中了履带,他在机枪的压制下匍匐着,随后一跃翻过围墙回到阵地他马上又拿起一块磁性炸药,再次发起进攻,战友发现了他的伤口,上前阻拦,但被他推开了他脑中只有命令“必须击毁这辆坦克” 他又一次跃过围墙,但动作明显迟钝了很多,跌跌撞撞地接近坦克,他没有时间多想,没有时间关心飞向自己的子弹,他将炸药用力拍在坦克上,然后一瘸一拐的向回走剧烈的爆炸把他掀翻在地,他眼前一黑,随后,他看见熊熊燃烧的坦克残骸,还有自己血流如注的双腿,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靠着超人般的意志爬回了阵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的硝烟早已退尽,但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回忆和思考。
二战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而德军名将无疑又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分,正是在他们的指挥下,德军的战争机器的效用被发挥到了极至,一个个的经典战例足以使得他们留名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
按照李德哈特的观点,有着两种不同的军事天才,一种是创造性的,一种是执行性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二战德军名将,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在于他们无疑都是创造性的军事天才(当然,有的甚至是创造性和执行性合而为一的,只是后者不是本文的重点,故在此不加阐述)。
古德里安在接触到富勒、李德哈特等人关于战车的著作后敏锐的感觉到装甲部队可能给战争带来的巨大变革并且第一次把将装甲部队独立使用的理念真正的大规模运用在战场上并以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隆美尔原本只是一个步兵将领,甚至还曾写过一本优秀的步兵作战教材《步兵进攻》,但是当他接触到闪击战理念之后,却迅速领会到了这一理念的精髓并在随后的作战中充分发挥和扩充了这一理念的运用,得以扬威北非。
曼斯坦因突破了“希里芬”计划的限制,顶住了反对的压力,提出了更为明确有效的“曼斯坦因计划”,最终对德军在西欧的成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还有邓尼茨,一战中他不幸被俘,但他却在战俘营中反思德国潜艇战的得失,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狼群战术,在之后的二战中,德国的狼群几乎将大英帝国逼到崩溃的边缘。
反观盟军的很多优秀将领,如蒙哥马利等人,虽然在战场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物质的巨大优势的胜利和对命令的坚定执行的胜利,而非个人的创造性的胜利。
军人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这样一个以服从为最高标准的群体中,创造性原本是最容易被压抑和扼杀的,但为何在德国军队中却能涌现出这么多的极具创造性的军事天才呢?对于个人的特质的形成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去寻找原因,而对于一个群体共有的特质的成因,则必须追寻这一特质自身的历史发展了。
让我们从德国的军事思想发展史中去寻找答案吧。
德国的军事思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菲特烈二世。
那时的普鲁士,仅仅只是欧洲的一个二流国家,在欧洲大陆的地位远在法、奥之后。
但在菲特烈二世的领导下,普鲁士走上了一条通过战争来实现民族主义式的独立和资本主义式的扩张的道路,拉开了短暂但却辉煌的战争史和军事思想史,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相继出现在此后的军事史上,沙恩霍斯特、克劳塞维茨、毛奇、俾斯麦、普鲁法夫……纵观世界历史,可以说,几乎没有几个国家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却涌现出这么多军事思想方面的天才人物,对军事思想发展更是对世界历史格局的改变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而当我们具体的考察他们的军事思想的时候,会发现德国的军事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吸收、学习到独创的发展过程。
18世纪的欧洲,法国的启蒙思想无疑是思想界的潮流和主导,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也打上了深刻的启蒙时代的烙印。
启蒙军事思想的主要理念体现在重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并且认为战争是以这些不因环境差异和时代变迁而变的不变法则为基础的,天才只能是规律的运用者而不能是规律的创造者。
就军事思想而言,菲特烈二世和沙恩霍斯特总体上都继承了启蒙主义的军事思想。
但在这种对启蒙思想的继承之下,在德意志的军事家中,却孕育着对启蒙思想的反叛和德国式的军事思想的萌芽,在这一领域,贝伦霍斯特堪称先驱,而克劳塞维茨则是典型。
至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军事家约米尼通过《战争艺术》一书将启蒙军事思想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克劳塞维茨也通过《战争论》将反启蒙思想发展到了顶峰,这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交锋,不仅影响到了此后法德两国军事思
想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欧洲的发展和格局。
在一个世纪后,当遵循约米尼思想的贝当们还在谨守着步兵攻击、坦克伴随之类的教条,眼看着秉承克劳塞维茨思想的古德里安们指挥的装甲部队长驱直入,一战即败时,亦或也是对这一军事思想交锋的另一种诠释吧。
回到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在《战争论》一书中,战争是政治的手段和延续这一关于战争性质的论断亦或是最为人熟知的,也是克劳塞维茨通书的重点所在,但是除此之外,克劳塞维茨还带给了我们很多不同于以往启蒙主义的军事思想。
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战争充满了摩擦和机会,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变规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指挥官的天才因素超越了规律而成为了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克劳塞维茨的思想起初因其深邃、抽象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叛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一现象直到普鲁士在日耳曼统一战争中获胜并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发生了根本的改观。
从政治角度而言,这是俾斯麦的胜利,而从军事思想角度而言,这无疑是毛奇对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贯彻和发挥的胜利。
克劳塞维茨的思想真正的融入和主导了德国此后的军事思想,形成了普德军事学派,而在克劳塞维茨之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疑就是毛奇。
毛奇在19世纪下半期曾经长期担任普鲁士的参谋总长并对日耳曼统一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参谋本部的作用和价值真正得到了发挥。
如果说克劳塞维茨更多的是从战争性质的高度来分析战争的话,那么毛奇无疑从作战层面对克劳塞维茨的思想进行了实践和发挥。
在他看来,战略同样是没有固定原则可以遵循的,而是一种随机应变的系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观念,随着不断改变的环境而发展。
因而不能刻板的执行作战计划,而必须充分发挥指挥官的主动精神。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在德国军队中逐步建立起一套“任务导向指挥系统”。
在这一系统基于战争的高度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整体架构之内赋予了指挥官充分的自主权。
上级的命令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只需要告诉下级应该做什么,而不管他们怎样去做,统帅亦不应该干涉战术性的安排。
毛奇之后的德国军事家们,虽然在理论观念或战争计划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任务导向指挥系统”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且制度化。
在1936年的“部队指挥教范”的相关条文中,处处都体现着这一德国军事思想的精华。
例如导言中所载明的“战争是一种艺术,一种位于科学基础上的自由创造活动。
它对于人的整个性格作最高度的要求;指挥的基础是由任务和状况所形成;由于战争环境瞬息万变,顽固地坚持已作的决定也可能导致错误,领导的艺术在于能适时认清需要重新决定的环境和时刻;在其本身目标不受危害的限度之内,指挥官应容许其下级指挥官保有充分行动自由”等等。
而这德国军队长期以来的严格训练和经验积累下所形成的上下级的充分互信和军人的高素质又为这一思想的贯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造就了二战德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
说到这里,想必对于二战德军将领们的天才表现的原因也已经很明了了。
他们都是科班出身的将领,在军校中接受过正统的德国军事思想的教育,一战的战败在增加了他们的作战经验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对胜败的总结和思考,并且不断的将思考的成果在战场上付诸实践,而德国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制度又为这一实践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可以说,他们中的优秀者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也正是德国军事思想的精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