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

合集下载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北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德国与英美之间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的一次军事行动,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北非战役的经过1:第一阶段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

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野战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

9月13日,第10集团军以5个师、1个团级集群、6个坦克营(利比亚东部共有9个意大利师)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2个师另2个独立旅,在埃及共有6.6万人,168架飞机,其中包括驻巴勒斯坦飞机)。

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展开的师。

意军推进90公里,于9月16日进逼西迪拜拉尼,但由于指挥失灵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止了尔后的进攻。

英军则继续退后,一直到马特鲁港附近预先构筑的阵地才立住脚。

敌对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北非战役的经过2:第二阶段(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

12月9日,英集团军(4个师另2个旅)转入反攻,击溃了意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

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

使得胜利未得到发展。

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

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

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

1941年初,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司令为隆美尔中将)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

北非战役的经过3:第三阶段一辆英国坦克路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坦克(1941年3月31日—11月17日)——德意联军进攻。

3月31日,意德军(2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开始进攻英集团军(2个已被削弱的师另1个旅),以便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五大洲,战争分为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二战爆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与法国被迫根据与波兰的协定向德国宣战。

第二次大战的爆发在第一次大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伏笔!第一次大战结束时,战胜的协约国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惨不忍睹盘剥和敲诈,在战胜国和德国民众之间买下了仇恨的种子。

1929年经济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西方诸强的经济,在经济最为困难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民众生活极为困苦。

这一时期,苏联成立和发展。

德、意、日等国家的法西斯政党就趁民众对经济不满的机会,以打击共产主义为接口,德国纳粹党还以对“一战”战胜国进行复仇为旗帜,赢得民众的信任,竞选上台。

法西斯主义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次日下午,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日本把美国拉进亚太战场,最后导致美国把蘑菇云送去了日本。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二战转折性战役

二战转折性战役

二战转折性战役:1.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

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

这场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

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英军击溃了北非得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3.中途岛海战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当时日本高级将领中有认为空袭东京的飞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

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

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中东战场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所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

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阿拉曼战役(图1)[1]阿拉曼战役(ā lā màn zhàn y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

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

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

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

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

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

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

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

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

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

阿拉曼战役(图2)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

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杰出的军事家, 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 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 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 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 英国BBC评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集结中的盟军
一、基本情况
战役概况 战役序幕 作战计划 双方兵力对比
(一)战役概况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交战双方为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 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统领 的英联邦军队。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 到1942年11月3日,以英国为首的盟军胜利而告终。
始准备迎击蒙哥马利派来反击的部队。经过
六个多星期的集结后,第八集团军已经作好
了出击的准备。
(三)作战计划
盟军作战计划:在“轻足行动”的名义下, 蒙哥马利计划用两支突击队穿越德军在北部 布设的雷场,之后装甲部队会经过这里去打 败德军装甲部队。同时一些部队会在南方佯 攻,这样剩余的轴心国部队就不会北上增援。 蒙哥马利计划用12天的时间分“闯入,混战, 击败”这三步来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 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这次战役结束 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 战略撤退运作。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 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 段的开始。
估战役形势。他发现意军的特兰托师损失了一半步兵, 第164轻装师损失了两个营,其他大部分部队也经过 了高强度的战斗,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半口粮,一大 群士兵生了病,而且整个轴心国部队剩余的油料储备 仅够用三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的内容,具体内容: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

以下...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

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东欧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西欧战场: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亚洲战场: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 缅甸战场(滇缅战争)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大西洋战场:大西洋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意志第三帝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 Battle of Dunkirk;法语 Bataille de Dunkerque)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1939年9月,日、德、意3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又一次世界大战,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驻丰台的中国驻屯军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伺机挑起事端。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通往河北南部的卢沟桥附近演习,诡称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军严词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这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把世界上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拖入战争。战争伤亡人数1亿多,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达到了难以估算的程度。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欧洲战场,德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采用闪击战,侵占了许多欧洲国家。法国战败投降。英国依靠海峡作屏障,坚持抵抗。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并占领了印度支那。但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英、美立即对日宣战,接着德、意也对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人教版选修三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人教版选修三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 2.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
• 3.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
• 4.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二、太平洋战场的转折—中途岛战役
• (一)中途岛战役的背景
• 1.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剧了日本的侵略压力; • 2.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 • 3.日本军方意图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
• (二)时间:1942年6月 • (三)结果:
• 美国以少胜多,取得决定性胜利。(情报的胜利)
重大转折,盟
战役
战役
战役
军即将战略反
1942.6—
1942.6
1942.10
攻(1942)
1943.2
1942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非比寻常的一年
1942年,中国取得了长沙保卫战(薛伯陵VS冈村宁次)的胜利,是抗
战爆发以来,中华民族在正面战场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中国军队第一次
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 (四)影响:
• 日本开始丧失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 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日军指挥官山本五十六
美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日军赤城号航空母舰
美军指挥官尼米兹
三、北非战场的转折—阿拉曼战役(1942.10)
英军中将 “沙漠猎 手”蒙哥
马利
猎 狐 行 动
德军元帅 “沙漠之 狐”隆美
一名德拿军破士兵仑拿的着政冲锋治枪生隐命蔽在,瓦终中结于在一滑座铁废卢墟般,的而工其厂内决的定苏点军士,兵 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 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二战非洲

二战非洲

突尼斯战役(简介)北非登陆战役(又称火炬行 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

随着火炬行动的登陆(1942年11月上旬), 德国和意大利开始加强在突尼斯的军队, 以填补退出的维希军队留下的空缺。在这 段虚弱的时期,盟军决定当他们和维希政 权争斗之时快速前进进入突尼斯。因为维 希军队不确定的情况和意图,很多盟军士 兵被用于驻防任务。
国、英国和加拿大在1942年 11月8日至11月10日间登陆 法属北非的军事行动。
至三月份初,沿着北非海岸向西前进的第八集 团军到达了突尼斯边境。隆美尔和冯·阿尼姆
发现他们自己处于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他们 被在武器和数量上处于优势的对手从侧翼包围。 三月下旬,第八集团军迂回至轴心国马雷斯防 线,同时在四月中旬第一集团军在突尼斯中部 发动了主要攻势以挤压轴心国军队,直至他们 在非洲的抵抗崩溃。轴心国军队于1943年5月 13日投降,战斗中超过275000被俘。尽管有很 大比例的轴心国军队逃出了突尼斯,这些经验 丰富军队的巨大损失大大的降低了轴心国势力 的军事能力。这次在非洲的失败导致了意大利 的非洲殖民地被占领。
关于战斗力
意大利夜间曾经有过“我们睡着了的话对
方一定也睡了,因此不会被攻击的”这样 的说法,最后遭到了英军的奇袭。
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
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 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 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 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 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棍打开……
第一,关于吃
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在这一信念之下,
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 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图说二战].(World.War.II.In.Photographs).第十二集:北非战役

[图说二战].(World.War.II.In.Photographs).第十二集:北非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正式的战争从1939年延续到1945年,但战争的起因以及造成的可怕后果回荡在在前后数十年的时间里。

尽管战争中英勇的功勋和技术的突破直到今天仍令人景仰,但战争的绝大部分是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破坏。

1930年代晚期,世界人口约为20亿,不到10年时间里,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争造成约8000万人死亡——全世界人口的约4%。

这些照片原本是每周发布在网站上的,从6月19日到10月30日每周日上午更新一集,连续20周。

通过全部20集共900张照片,我试图探究战争主要事件、在前线和后方的人们、以及战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这些照片让我们得以一睹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的真实生活,和那些影响世界、将其塑造成今天样子的重大时刻。

二战中数以千计的事件曾影响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生活,我希望这个大型图片叙事的方式,体现了对二战这一重大事件的公平对待,也感谢您的全程参与。

北非战役第十二集为期3年的北非战役始于1940年6月,轴心国和同盟国军队在一系列进攻与反攻中在沙漠里反复拉锯。

利比亚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已有几十年,英军则从1882年起就驻扎在邻国埃及。

1940年意大利对同盟国宣战后,两支军队几乎立刻就发生了小规模战斗。

1940年9月,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及,在随后的12月反攻中,英国与印度联军俘虏了约13万意军。

希特勒对这次失利的回应是,派去埃尔文.隆美尔将军率领的新组建的“非洲军团”。

在跨越利比亚和埃及的几场持久、血腥的拉锯战后,1942年末,双方迎来战事转折点——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的英国第8集团军突破防线,将轴心国军队从埃及一路赶到突尼斯。

11月的火炬行动中,英美联军数千部队在北非西部登陆,加入攻势,最终迫使剩余的轴心国部队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部投降,结束了北非战役。

”1942年11月27日,北非西部沙漠某地,在浓厚的烟幕掩护下,澳大利亚部队接近德军一处据点。

1941年,利比亚托布鲁克与西迪.奥马尔之间某地,埃尔文.隆美尔将军与德军第15装甲师在一起。

世界十大国际性战争

世界十大国际性战争

世界十大国际性战争第一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参战国:美,英,法,苏,德,日,中等60余个国家参战人数:17亿人伤亡人数:9000万人以上起因: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帝国,日本帝国,匈牙利,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妄图分割世界,世界各国被迫自卫。

主要战场: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西欧战场(1939年-1945年)苏德战场(1941年-1945年)北非战场(1940年-1943年)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场(1941年-1945年)主要战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战役,长沙战役,珍珠港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基辅会战,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柏林战役,瓜达卡纳尔战役,塔拉瓦战役,硫磺岛大战,冲绳战役,缅电战役,空袭塔兰托,突尼斯战役,莱特湾大海战,新加坡战役,马尼拉战役,诺曼底战役,血战莱茵河结果:以德,日,意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失败第二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年-1918年参战国:英,法,德,美,奥,俄,日等30余个国家参战人数:15亿人伤亡人数:3000万起因:各帝国主义妄图分割世界主要战场:西欧战场(1914-1918)东线战场(1914-1917)巴尔干战场(1914-1918)中东战场(1915-1918)山东战场(1916)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鲁西诺夫攻势,凡尔登战役,康布雷战役,伊普雷战役,巴黎会战,加里波第战役,日德兰大海战结果: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灭亡第三大:海湾战争时间:1991年春季参战国:伊拉克,美国,英国,德国,苏联,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沙特,以色列等40多个国家参战人数:12亿(所有参战国军民)伤亡人数:伊拉克伤亡20多万人,多国部队伤亡数千人起因: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挑战美国霸权和战后国际秩序主要战场:中东主要战役:科威特战役,波斯湾战役,空袭巴格达,巴士拉战役结果:伊拉克惨败第四大:三十年战争时间:1618年-1648年参战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王国,丹麦,奥地利,西班牙,瑞典等欧洲各国参战人数:估计为4亿人伤亡人数:无法统计起因:捷克斯洛伐克王国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独立主要战场:德意志主要战役:奥德河战役,纽伦堡战役,科尼斯堡战役,勃兰登堡战役结果:德国被分裂为314个小国第五大:七年战争时间:1756-1763年参战国:主要为普鲁士,英国,法国,瑞典,奥地利,俄罗斯参战人数:估计为6亿人伤亡人数:当时全世界百分之30的人口起因:法国,瑞典,奥地利,俄罗斯联合入侵普鲁士,普鲁士向英国求援主要战场:德国,北美,印度,北非结果:俄罗斯加入英普作战,英国夺得加拿大和印度,俄罗斯和普鲁士瓜分波兰第六大:十字军战争(七次十字军东征)时间:1096年-1327年参战国:阿拉伯帝国,埃及,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联邦,法兰西王国,土耳其帝国,拜占庭帝国,英格兰王国,波兰等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无法统计起因:西欧国家在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下发动对东方世界的侵略主要战场:中东(1096-1227)北非(1096-1227)拜占庭(1206-1327)主要战役:耶路撒冷之战,安条克战役,君士坦丁堡战役,塞浦路斯战役,开罗战役,阿勒颇战役结果:西欧国家遭遇惨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第七大:拿破仑战争时间:1804年-1815年参战国:法兰西帝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数百个国家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无法统计起因:1804年拿破仑称帝,欧洲各国入侵法国主要战场:欧洲,北非主要战役:特拉法尔海战,奥斯特里茨战役,莫斯科战役,曼图亚战役,维也纳战役,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结果:拿破仑被流放第八大:朝鲜战争时间:1950年-1953年参战国:中国,美国,英国,朝鲜,韩国等30余个国家参战人数:6亿人左右起因:1950年,朝鲜军队悍然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主要战场:朝鲜半岛主要战役:汉城战役,仁川登陆战,上甘岭战役,平壤战役结果:中国出兵保住了朝鲜,韩朝双方停火第九大:南美之战时间:19世纪后半期参战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智利等南美诸国起因:巴拉圭,玻利维亚妄图称霸南美(当时巴拉圭是南美第一强国)主要战场:南美主要战役:不清楚呵呵结果:巴拉圭,玻利维亚惨败,沦为内陆国,巴西和阿根廷夺得大量领土(这下你知道巴西为何是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了吧)第十大:东方战争(又称近东战争,是某个阶段近东战争总称)古代世界最精彩,最残酷之战争时间:模糊概念,估计是13世纪-16世纪左右参战国:蒙古帝国,土耳其帝国,拜占庭帝国,莫斯科公国,阿拉伯帝国,诺夫哥罗德王国,波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后期大明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加入起因:蒙古西侵,被侵略国奋起抵抗死亡人数:中国2亿人,俄罗斯4000万人,中东1亿人,东欧数百万人(每当蒙古军队破城之后,男女老幼,一个不留)主要战场: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国,西亚,中东主要战役:崖山战役,东安托利亚战役,大马士革战役,多瑙河会战,顿河战役,喀山战役结果:16世纪末,在俄罗斯帝国,大明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三重打击下,蒙古帝国土崩瓦解,沦为永久的弱国。

阿拉曼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阿拉曼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阿拉曼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非洲装甲军团与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的战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阿拉曼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关于阿拉曼战役简介,这场战役指的是在二战进行中期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北非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10月13日,之所以叫做阿拉曼战役,是因为在埃及的阿拉曼北部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进行这场战争,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在阿拉曼战役简介中曾提及,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盟军有希望结束了德军北非装甲军团的攻势,因为在这场战争后轴心国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与运作阶段,阿拉曼战役一共分为三部分,1942年的6月阿拉曼战役正式打响。

英国集中了1000门野炮和中型炮开始对德军实行日夜轰炸,10月份英国首先发起进攻,第二天凌晨德国第15装甲师反击英国人。

德国15装甲师反击的同时,德国第16装甲师也在旁边策应,由于英国不敌德国和意大利人的双重打击开始渐渐撤退,这时候法国带兵前来阻挠,激战数日后,双方伤亡惨重,最后经过惨烈的较量德国只剩下200辆坦克,而英国还有800多辆坦克在战线北段没有投入战斗。

阿拉曼战争后期,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埃及阿拉曼地区签订了和平协议。

希特勒命令德意志军团全线撤退,10月下旬的时候,英国停止追击,阿拉曼战役到此完全结束,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对埃及地区的统治,也标志着同盟国开始打响了对轴心国战略反击的第一枪,扭转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使得第二次大战的天平开始渐渐向正义的一方倾斜。

阿拉曼战役的历史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有许多的战役爆发在不同的战场上,其中北非战场上的阿拉曼战役就是一场殊死决斗的战役。

这场战争作为一场著名的战役,经过了十二天的殊死斗争之后,最终在英国取得全部胜利的局面下,战役结束了。

这是一场属于同盟国和轴心国德国的战争。

那么阿拉曼战役历史背景究竟是怎样呢?二战时候世界各地都没有绝对的安宁,对于埃及这片土地也毫不例外。

北非战场的战斗

北非战场的战斗

北非战场的战斗北非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也是盟军与轴心国之间进行残酷激战的地方。

本文将就北非战场的战斗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探讨这场战斗对于整个战争的影响。

一、战争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非战场成为轴心国与盟军争夺欧洲控制权的关键地区。

意大利和德国的军队占领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区,并进一步向东扩张。

盟军则希望通过在北非战场上取得胜利,来挤压轴心国势力范围,并为将来的进攻做准备。

二、远征军的进攻1940年,英国远征军在北非登陆,开始了对意大利军队的进攻。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军逐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重夺了一些重要城市,并迫使意大利军队撤退。

然而,德国军队的介入改变了局势,他们积极介入战斗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德军的反攻1941年,德国将领隆美尔率领的第五装甲兵团到达北非,德军开始了反攻。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致使英军陷入困境。

德军迅速占领了利比亚的大片领土,并对埃及进行进攻。

但是,由于补给线的延长和后勤困难,德军最终未能攻入埃及,战线陷入了僵持状态。

四、盟军的反攻1942年,盟军发动了反攻,他们重组了部队,增援了物资,并从各个方向对德军进行围剿。

美国将领巴顿指挥的部队在突尼斯地区发起了进攻,并最终将德军赶回了突尼斯。

同时,英国远征军在埃尔阿拉明等地也展开了攻势,逼迫德军不得不撤出。

五、战争影响北非战场的战斗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德国的失败使轴心国的地区扩张受到了阻碍,并给盟军在欧洲的进攻提供了契机。

其次,北非战场的战斗使人们重新评估了战争的面貌,开始更加注重机动性和机械化战争的重要性。

最后,北非战场的胜利改变了盟军和轴心国力量对比的态势,为未来的战争形势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北非战场的战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激烈战役,对于整个战争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战斗的胜利使盟军重新确立了在欧洲的地位,并为未来的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突尼斯战役盟军反击

突尼斯战役盟军反击

突尼斯战役盟军反击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纳粹德国占领了法国和北非大部分地区,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导力量。

然而,正义与自由的力量从未停止抵抗,盟军决定在突尼斯战役中展开一次重要的反击。

突尼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的一次关键战役。

它发生在1942年11月至1943年5月期间,涉及盟军(由英国、美国和法国自由法军组成)和轴心国(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激烈战斗。

在战争初期,德国对北非的控制给盟军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随着战局的发展,德军占领了突尼斯,这不仅给盟军带来了战略压力,而且为纳粹德国在北非地区的控制力带来了更多巩固的机会。

然而,盟军并不打算轻易放弃。

他们决定在突尼斯发起一场持久而艰苦的反击战。

盟军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驱逐德军和意大利军队,夺回北非的控制权,并为在欧洲大陆解放战争中奠定基础。

盟军的反击战开始于1942年11月8日,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来逼迫德军和意大利军队撤退。

由于战场地势复杂,天气条件恶劣,战斗本身变得异常艰苦。

然而,盟军士兵的坚韧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使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盟军的反击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他们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夺取了关键的地理要点,并俘获了大量的敌军士兵。

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战场上的态势,而且提振了盟军将士的士气。

在战役的后期,盟军越来越接近突尼斯。

然而,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并不打算轻易放弃这座城市。

他们进行了一场顽强的抵抗,并试图阻止盟军的进攻。

1943年5月12日,突尼斯最终被盟军攻占。

这意味着德军和意大利军队在北非的防线被突破,盟军夺回了北非的控制权。

突尼斯战役的胜利对于盟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标志着他们在北非地区的胜利和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

突尼斯战役盟军反击的胜利不仅是战争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而且向世界展示了正义与自由的力量从未放弃的决心。

这场战役的胜利激励着盟军在后来的战斗中继续努力,最终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并为建立一个更公正和和平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Second World War),简称二战,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1],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地点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时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参战方同盟国,轴心国结果同盟国获胜伤亡情况6100万人以上(同盟国)约7000万人死亡主要指挥官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希特勒,裕仁天皇,毛泽东[2]性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标志德国闪击波兰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战后世界格局欧洲霸权结束,美苏成为超级大国战争损失5万多亿美元导火线凡尔赛和约战后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主要发明武器原子弹,各式导弹主要发明机种战斗机,喷气飞机,舰载直升机主要发明舰船航母,潜艇主要发明枪炮突击步枪,喀秋莎火箭炮,火箭筒主要发明科技各种雷达,密码机主要发现青霉素审判日期1945年11月20日1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德、意、日争霸世界霸权的主要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与法国向德国宣战。

然而德国在入侵波兰后开始着手尝试在欧洲建立一个大帝国,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借由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几乎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地区,而名义上保持中立的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也陆续占领或者吞并了其在欧洲边界的邻近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占领的波兰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原因

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背景: 2、过程: 1941年 美 《租借法案》 1941年8月 美英《大西洋宪章》 1942年1月1日 美、苏、英、中
26个国家 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3、意义
三、战争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 ——欧洲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1、祸水东引:仇视苏联。 2、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 3、和平主义思潮。 4、根本原因: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战争的全面爆发
Q:第二次世 界大战全面爆 发的标志是什 么? A:1939年9月 1日,德国军 队对波兰发动 了突然进攻, 英法对德宣战。
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英法美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 爆发。(重要原因)
4、世界各国人民没有互相配合,使局部战争走向 了世界大战。
从二战的历史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2、全世界人民要团结战斗。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
胜邪恶势力。 3、要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尽绵薄之力。 ……
①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②德国吞并奥地利
③敦刻尔克大撤退
④德国突袭波兰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
能仅仅为了它们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1938
年张伯伦的演说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
左→右: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领导人的决心 以丘吉尔为代表的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原因一):
英国女王夫妇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 走上街头 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 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 要争取胜利;也要去争取胜利;因 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 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丘吉尔 著名的V字手势
民心士气 (原因二): 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英国妇女响应 丘吉尔的号召, 积极参加各行业劳动
大火冲天的伦敦, 英国人竟表现出幽默的一面。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 餐馆的门上, “照常营业”的招牌 依然在诱惑着顾客。
军事战术 (原因三): 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轰炸机 和 BF109战斗机
不列颠之战(西线)
“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 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
PK
赫尔曼· 戈林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 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 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 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 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 消灭英国空军。
在不列颠之战中, 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架次, 向英国投弹6万吨, 造成英国军民伤亡近9万人, 100多万栋房屋被破坏。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敦刻尔克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敦刻尔克大撤退
解救奇迹
二战初期,英法军队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 1940年5月,德国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侵入法国, 击败英法军队。 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比、荷军溃退至法国北部 敦刻尔克,面临被歼灭的危险。 5月26日至6月4日陆续向英国撤退, 由860余艘舰船运载33万余人 通过多佛尔海峡抵达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维尔,英国陆军元帅, 二战期间英国最杰出的指挥 官之一,1940年曾指挥5万 英军完败30万意大利军队, 并俘虏意军13万人。1941年 指挥军队占领意属东非。后 因丘吉尔的瞎指挥惨败于德 军之手。1943年调任印度总 督,指挥对日作战。
开始
意大利军队装备落后,纪律散漫。格拉齐亚尼认为无力 在此时发动进攻。但墨索里尼却坚决命令进攻。意大利开 始进攻后英军主动撤退,但意大利损失惨重,战绩平平。 后来,韦维尔发动了为期5天的反攻,意大利军溃败,被 俘3.9万人。英军乘胜追击,兵临的黎波里。意大利面临 失去利比亚的危险。
德国参战
1940年底,意大利军防线崩溃。1941年1月22日,北非 重镇托布鲁克陷落。英军进逼的黎波里。墨索里尼再也无 力挽回战局,只得到柏林请求德国增援。希特勒担心英国 占领北非后进攻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议和,决定派遣 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援助意大利,成立“非洲军团 ”,由埃尔温·隆美尔中将担任非洲军团总司令。视察了意大利军队后, 对意大利军队的纪律非常不满。他认为必须等德军到达后 再能开始进攻。 2月14日,第一批德军增援部队共2个营(5000人左右 )到达北非。英国军队十分震惊。此时,英军主力已被派 往希腊在北非的兵力不足,无力发动进攻。丘吉尔和韦维 尔经过研究说,德军在5月底前不会发动进攻。但3月24日 ,德军就发动了进攻。经过十多天的进攻,英军全线败退 。德军横扫北非880公里。4月10日,德军包围并开始向托 布鲁克发动进攻。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攻克。 30日,德军第15装甲师到达。德军继续推进。 6月15日,英国发动反击,被德军击溃。
北非战役
时间:1940.9.13—1943.5.12 参战国: 轴心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维希法国 同盟国: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英属印度 英属澳大利亚、英属加拿大 结果:轴心国失败 损失: 轴心国:兵力95万、800架飞机、2500辆坦克、6200 门火炮、7万辆汽车(主要是意大利) 同盟国:兵力26万(主要由德军消灭)
时间:1942.7.1——7.27 兵力:轴心国:9.6万,其中德军仅占4万;部署在 前线的仅 4.8万,585辆坦克(大部分是意大 利劣质货) 英军:15万,坦克1114辆 结果:德军占领阿拉曼,但损失惨重。双方进入僵 持阶段。
英军再次更换指挥官
奥金莱克与丘吉尔一直不和,8月4日,丘吉尔命令进 攻,但奥金莱克认为英军还没有做好准备,要求推迟到9 月。结果被丘吉尔撤职。由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接任他的 两项职务。 后来,英军按照奥金莱克留下的作战方案在第二次阿 拉曼战役中击败了德军,即北非战役的转折点。
背景
同盟国成立后,苏联要求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减 轻苏联的负担。但英美认为: 1、与苏联结盟只是为了防止德国将苏联打垮后挥师西 进占领英国,继而进攻北美,而不是减轻苏联负担。 2、力求德国与苏联互相消耗,两败俱伤最好。 3、此时登陆西欧,必将与德军发生激烈的交火,会有 巨大的损失。 4、登陆欧洲,英国将会有沉重的负担。 5、登陆维希法国控制的北非会相对容易。
亚历山大,英国陆军 元帅,中东战区总司令 、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 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 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 高副司令兼第15集团军 群司令和地中海战区盟 军最高司令。1943年指 挥突尼斯战役赢得了北 非战役的胜利。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 元帅。英国第八集团军 司令。主要成就:掩护 敦刻尔克撤退、阿拉曼 战役、突尼斯战役,在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担任 英军总司令。
突尼斯战役
时间:1943.3.17——5.13 结果:轴心国失败,非洲军团被全歼,27.5万人投降,北非 战役结束。 影响:轴心国主力部队被歼灭,失去了在西西里岛击退盟军 的机会。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时间:1943.7—1943.8 轴心国兵力:40.5万人 盟军兵力:47.8万人 结果:轴心国失败,9月8日意大利投降。
阿道夫·希特勒
贝尼托·墨索里尼
温斯顿·丘吉尔
富兰克林·罗斯福
背景
1935年,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损失13万兵力) ,从南部、西部夹击英国殖民地埃及。1940年法国战役后 ,大英帝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主要兵力部署在本土防止 德军登陆。墨索里尼认为进攻埃及的时机已经成熟,下令 “第一批德军登上英国领土之时,就是你们进攻之时”。 但由于德军在英军的空中交战中失利,被迫宣布无限期延 长海狮计划,准备进攻苏联。墨索里尼便不等待德军,于 9月13日进攻埃及。
初期交战
地点:利比亚与埃及交界处 兵力: 意大利:25万 英国: 3.6万 指挥官: 意大利:格拉齐亚尼 英国: 韦维尔 结果:英国完胜,险些攻占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格拉齐亚尼,意大利 陆军元帅,意大利驻利 比亚总督,杰出的军事 家。最早提出装甲战, 并对机械化诸兵种合成 部队进行了编制以及实 战运用。但意大利军队 的无能使他的努力没有 多少成效。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时间:1942.10.23——11.3 兵力: 轴心国:10万兵力,500辆坦克(包括意大利) 英国:20万兵力,1000辆坦克
战前形势
23日盟军进攻
24日轴心国反击
北非登陆战役
参战国: 同盟国:全部打着美军旗号的美国、英国、加拿大 轴心国:维希法国(不久后停止抵抗) 兵力: 同盟国:11万 轴心国:20万 时间:1942.11.8——1942.11.10
隆美尔,德意志国防军陆军元帅 。与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并称为“ 二战德国三大名将”。法国战役时 曾率领第七装甲师以2000人的损失 俘虏英法联军10万人,缴获458辆坦 克、4000辆卡车和数万门火炮。北 非战役中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英军 。1944年与西线德军总司令隆德施 泰特共同抵挡盟军的登陆,但因实 力差距悬殊而失败。
奥金莱克,大英帝国皇家 陆军元帅。接任中东英军总 司令后发动“十字军”行动, 虽然在德军的英勇抗击下英 军损失惨重,但最终达到了 预期的目标。这是二战以来 英军对德国取得的第一次胜 利。隆美尔曾说:“在我的 敌人中,我唯一敬重的是奥 金莱克将军。他是北非英军 中唯一出色的将领。”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希特勒对隆美尔的要求
1、全部部队抵达之前不要轻易进攻。 2、搞好与意大利人的关系。 3、注意保存实力,因为他得不到多少增援。 4、不准丢德国的脸。
由于丘吉尔的错误指挥,英军的反击失败。但他却认 为是韦维尔能力不足。6月21日,印度英军总司令奥金莱 克接任韦维尔的职务。 11月,苏德战争已经爆发,德军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东 线战场,无法给非洲军团提供更多的支援。德军被迫停止 进攻。18日,英第八集团军集中11.1万兵力发动大规模反 攻,隆美尔被迫从托布鲁克撤军,退回到的黎波里一带整 顿部队。 1942年,德军得到补给后重新发动进攻,英军节节败 退。6月21日,攻占托布鲁克。25000名英军投降。22日, 隆美尔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英军反攻地图
意大利失败原因
1、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意大利是参展国中唯 一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国家) 2、经济落后 3、士兵士气低下 4、墨索里尼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10月4日,希特勒对意大利的行动非常担心,提出支援1 个德国装甲师,但墨索里尼却狂妄地说:“强大的意军现 在不需要任何援助,在10月中旬以前,意大利军队一定能 重新开始伟大的进攻行动。不过,欢迎德军在战役的最后 阶段来支援意军。”希特勒非常生气。10月28日,意大利 有集中兵力进攻希腊,彻底打乱了德国的计划。希特勒为 了给墨索里尼一个教训,决定不对利比亚增派任何兵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