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当德军被牵制在巷战中时,苏军最高统帅部隐蔽得调 集了优势兵力。11月,苏军发动了大反攻。 苏军反攻阶段: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
分析德军失败的原因:
战。
①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
②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有
同盟国的支持。
③德国战线太长,补给困难,
又面对严寒。
④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
落,缺乏外援。
作用: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德黑兰会议 (1943冬, 苏美英) 内容:
诺曼底登陆是在六月,为 什么推迟了一个月?
第一、决定1944年5月由英美军队开辟第二战场
第二、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交换了意见
作用: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在诺曼底登陆前巴顿发出动员令,几乎
每个官兵都记住了司令的信条:“战争就是
二战性质: 是一场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战争。
四、空前的浩劫(后果) ——战争,人类没有胜者
1、规模空前、损失惨重 (1)范围广:四大洲、四大洋、61国和地区、
2200万平方千米
(2)参战人数多:双方军事力量1.1亿,伤亡
9000万(人数最多)
(3)军费开支大:直接开支1.1亿美元,参战国物
质总损失价值4万亿美元
影响: 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日本为什么要 进行中途岛海 战?

亚特兰大会战北非战场的关键战役

亚特兰大会战北非战场的关键战役

亚特兰大会战北非战场的关键战役亚特兰大会战:北非战场的关键战役

亚特兰大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战场上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942年11月开始,至1943年1月结束。这场战役不仅是整个北非战场的关键,也是盟军最重要的胜利之一。本文将针对亚特兰大会战的背景、战役进程以及其对战争进展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

北非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轴心国进行对抗的重要战场之一。在1940年至1943年期间,盟军与德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亚特兰大会战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战。亚特兰大会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42年初,当时德军经过一系列胜利后已控制了整个北非地区,并向东推进,威胁到了埃及的英军基地。

二、战役进程

亚特兰大会战的战役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德军进攻、盟军的反攻以及最终的胜利。

在初期的德军进攻阶段,德国将军罗姆操纵着庞大的德军力量,发起了对亚特兰大的进攻。他的目标是迅速攻克亚特兰大并继续向东推进,威胁埃及。在此阶段,德军取得了初期的胜利,迫使英军不得不放弃亚特兰大并撤退。

接下来的反攻阶段,盟军展开了对亚特兰大的反攻行动。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指挥着盟军部队,通过高度集中的兵力与战术灵活性,重新夺取了亚特兰大的控制权。这一阶段的战役相对激烈,双方发生了多次激烈的交战,但最终盟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最后的胜利阶段,盟军进一步推进并最终将德军全部击败。此时,德军的抵抗逐渐削弱,盟军则以超强的战斗力将他们击溃,并控制了整个亚特兰大地区。

三、战役的影响

亚特兰大会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战役的胜利使得轴心国的北非进攻受阻,削弱了德军在地中海地区的实力,为后来盟军在西欧战役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德国与英美之间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的一次军事行动,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北非战役的经过1:第一阶段

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野战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9月13日,第10集团军以5个师、1个团级集群、6个坦克营(利比亚东部共有9个意大利师)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2个师另2个独立旅,在埃及共有6.6万人,168架飞机,其中包括驻巴勒斯坦飞机)。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展开的师。意军推进90公里,于9月16日进逼西迪拜拉尼,但由于指挥失灵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止了尔后的进攻。英军则继续退后,一直到马特鲁港附近预先构筑的阵地才立住脚。敌对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北非战役的经过2:第二阶段

(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12月9日,英集团军(4个师另2个旅)转入反攻,击溃了意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使得胜利未得到发展。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1941年初,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司令为隆美尔中将)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

初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初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战场

1.二战前法西斯国家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初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地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

向联合。

1.太平洋战场的转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1.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变化

1.时间地点:1945年7月,波茨坦

1.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性质: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对比

二战转折性战役

二战转折性战役

二战转折性战役

:1.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

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这

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

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占有战略资

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这场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

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

攻阶段的开始。英军击溃了北非得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

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

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

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

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

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

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

志性事件。

:3.中途岛海战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仅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中东战场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所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阿拉曼战役(图1)[1]阿拉曼战役(ā lā màn zhàn y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

人教版选修三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人教版选修三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斯大林发出了“消灭德 国占领者”的伟大号召,特 别是在强兵压境的情况下, 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 兵式。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 开赴前线。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莫斯科没有眼泪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的朱可夫 保卫莫斯科的苏联士兵
莫斯科母亲送儿子上战场
莫斯科更不相信眼泪
思考:莫斯科保卫战争,苏联缘何取胜?
材料一 希特勒企图消灭红军主力,占领莫斯科,在入冬以前打败 苏联。他调集了80个师180万人,由包克指挥进攻。 10月2日,德军 总攻开始。希特勒狂妄宣称10天要攻下莫斯科。他的宣传部长戈培 尔竟令柏林各大报留下10月12日头版重要位置准备登载“特别重要 消息”。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11月15日,德 军51个师开展新攻势,企图南北合围,中间突破。红军三个方面军 顽强抵御,德军最突出的部队进至距莫斯科30公里处。 材料二 12月初,莫斯科地区已是寒冬,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 30度。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 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而苏军已穿戴 上保暖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 滑油。
• 1.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役23之..极推后阿大动,拉北挫大曼非伤战了英战场德帝役发意国之生法战前重西无,大斯不大转的胜英折嚣。帝;张气国焰战,无促不使败轴;心阿国拉瓦解曼;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的内容,具体内容: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以下...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东欧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

西欧战场: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

亚洲战场: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 缅甸战场(滇缅战争)

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

大西洋战场: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

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

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意志第三帝国于1939年9

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阿道夫· 希特勒
• 阿道夫· 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 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政 治家、军事家、演说家。德意志籍奥 地利裔的政治人物,德国纳粹党党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兼种族灭绝计划核心 人物。 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从1934 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元首兼武装力量 的最高统帅。将德国从民主共和国家 转变为纳粹集权、一党专制的独裁统 治帝国。1939年指挥德国入侵波兰, 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以闪击 战的方式,迅速占领了整个欧洲,而 且还占领了中东等其他一些地区。于 1941年6月22日进军苏联,但在斯大林 格勒会战兵败后转入战略防御。随着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始节节败退, 逐渐走向灭亡。
• 轴心国阵营
• 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意大利王国、匈牙 利、捷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傀儡政府)。 • 仆从国及轴心国的盟友 •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伪满洲 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 时政府、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缅甸巴 莫政权、菲律宾劳雷尔政权、塞尔维亚救国政府、波希米 亚、摩拉维亚保护国和挪威民族统一党。
结束标志
• 1945年5月8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 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 弹。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广 播世界。

二战的转折

二战的转折
1、背景: 1942年德意军队进攻阿拉曼,开罗告急 2、概况: ⑴对阵双方: ① 英方:蒙哥马利 ② 德方:隆美尔 ⑵结果: 德意军队损折过半,全线西撤
3、影响: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德军统帅隆美尔
英军将领蒙哥马利
阿拉曼战役 1942年秋
阿拉曼
阿拉曼战役中英军掳获德军坦克
(1945、2,
苏美英)
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②战后对德处理
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③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战后成立联合国 作用 ①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2.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4月25日,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 会师。苏军完成了 对柏林的包围,红 军战士经浴血奋战, 于4月30日把红旗插 上了德国国会大厦 主楼的圆顶上。
中途岛海战美日兵力对比
航空 母舰 美国 3 日本 8 战列 舰 11 巡洋舰和驱 舰载机 逐舰 23 200 80 700
中途岛海战美日损失 航空母 舰 美国 1 日本 4 巡洋舰或驱 逐舰 1 1 飞机 人数 147 332 307 2500
三、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7---1942.10)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 民体系瓦解。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HFLS ROBIN
一、二战的转折: (1942年~1943年)
(一)苏德战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妇 大女 林们 格也 勒拿 保起 卫武 战器 反保 攻卫 激城 战市 场 面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 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 打击敌军 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三)、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1942.7---1942.10)
“沙漠之狐”隆美尔 “沙漠猎手” 蒙哥马利
在北非战场角逐的德国与英国元帅
背景:1941年初,德军进 入北非。纳粹名将隆美尔 指挥德军取得了一系列胜 利之后,在1942年6月,逼 近阿拉曼,英军如果不能 取胜,就可能丧失包括埃 及在内的整个中东的势力 范围,英国同海外殖民地 的联系就会切断。
美,苏等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特 别是中国的利益,其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使雅尔塔会议带上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雅尔塔是另一次慕尼黑)
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和盟军在易北河会师。
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苏联红军将自己的旗帜插在了柏林的废墟上。
柏林参加“烛光链”活动,
祈祷和平
说明了什么?
日本对战争没有进行深刻反省,军国主义思想在日 本还魂。

二战欧州西区及北非战场 主要战役一览表

二战欧州西区及北非战场 主要战役一览表

二战欧洲西区及北非战场主要战役

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18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

6月28日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签字。

1921

7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党的领导人。

1925

7月18日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出版。

1933

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

7月14日纳粹党被宣布为德国的唯一政党。

10月14日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并从裁军会议撤离代表。

1934

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

8月19日希特勒被宣布成为德国元首。

10月1日希特勒命令建立空军,扩充陆军和海军。

1935

2月26日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中关于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

3月16日德国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开始公开重整军备。 1936

3月7日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和罗加诺公约,进兵莱茵非军事区。

10月25日德、意签订共同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1937

11月5日希特勒在Hossbach 会议期间揭示战争计划。

1938

3月12/13 德国入侵奥地利,宣布与奥地利“合并”。

4月23日德国策划苏台德地区“自治”。

8月12日德国军事动员。

9月30日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1日德军进驻苏台德地区。

1939

3月15/16 德军入侵布拉格,占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5月22日德、意签订军事同盟(钢铁公约)和经济合作条约。

8月23日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3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德国宣战。

9月10日加拿大对德国宣战。

二战转折

二战转折

二战的几个主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3; 英法对德宣战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 :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 阿拉曼战役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942年下半年)
一、苏德战场:
1.莫斯科保卫战
苏德战争初期形势图




列宁格勒

丹麦
西

兰 比 利 时

德 国 波 兰
捷 克 奥地利
斯摩棱斯克

基辅



南方集团军群 斯 洛 伐 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斯 拉 夫 希

保加利亚

利 地



希特勒企图,占领莫斯科,在入冬以前打败苏联。他 调集了80个师,由包克指挥进攻。10月2日,德军总攻开 始。希特勒狂妄宣称10天要攻下莫斯科。他的宣传部长戈 培尔竟令柏林各大报留下10月12日头版重要位置准备登载 “特别重要消息”。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 动员。11月15日,德军51个师开展新攻势,企图南北合围 ,中间突破。红军三个方面军顽强抵御,德军最突出的部 队进至距莫斯科30公里处。12月初,莫斯科地区已是寒冬 ,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30度。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 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 发动,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而苏军已穿戴上保暖棉衣 、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 油。12月6日,红军开始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到 1942年1月中,红军共歼敌55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500 辆。德军向西败退150─300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Second World War),简称二战,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1],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点

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时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参战方

同盟国,轴心国

结果

同盟国获胜

伤亡情况

6100万人以上(同盟国)

约7000万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希特勒,裕仁天皇,毛泽东[2]

性质

反法西斯战争

开始标志

德国闪击波兰

转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

战后世界格局

欧洲霸权结束,美苏成为超级大国

战争损失

5万多亿美元

导火线

凡尔赛和约

战后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

主要发明武器

原子弹,各式导弹

主要发明机种

战斗机,喷气飞机,舰载直升机

主要发明舰船

航母,潜艇

主要发明枪炮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含义:

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

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

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

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

1、原因:

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战争:

(1)局部:

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

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

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

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

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怪战争”。

血战金沙滩

血战金沙滩

血战金沙滩

血战金沙滩是一部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激烈战斗

的影片,在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场战斗发生在北非的埃及

沙漠上的一个重要战略位置,即金沙滩。本文将从背景介绍、战斗

过程、影响等方面对血战金沙滩进行详细的描述。

背景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战场是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的一系列重

要战役的主舞台。1941年,德军对埃及发动了进攻,意图夺取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阻断英国对亚洲和中东地区的援助线。经过几个

月的激烈战斗,双方最终在金沙滩附近形成了胶着态势。

战斗过程:

1942年,英军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意图打破僵局。该计划以少数精锐部队突破德军的防线,并在金沙滩建立起一个坚固的据点,以便从海上补给。然而,德军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对英军的

行动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了有效的准备。

战斗于1942年10月23日展开,一场激战开始了。双方的军队都经历了激烈的炮火轰炸和步兵的搏斗。金沙滩变成了一片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的战场。双方都表现出卓越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每一寸土地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整个战斗过程非常残酷,双方互不相让,屡屡发动攻防。无数的士兵在这里英勇牺牲,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胜利。英军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防线,确立了在北非的优势地位。

影响:

血战金沙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它标志着英军在北非战场上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大大提振了英国人民的士气,也扭转了当时局势对于盟军的不利态势。

其次,金沙滩战役对于德军来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他们失去了在北非地区的控制,并且由于大量精锐部队的损失,德国在北非没有了合适的兵力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进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道夫·希特勒
贝尼托·墨索里尼
温斯顿·丘吉尔
富兰克林·罗斯福
背景
1935年,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损失13万兵力) ,从南部、西部夹击英国殖民地埃及。1940年法国战役后 ,大英帝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主要兵力部署在本土防止 德军登陆。墨索里尼认为进攻埃及的时机已经成熟,下令 “第一批德军登上英国领土之时,就是你们进攻之时”。 但由于德军在英军的空中交战中失利,被迫宣布无限期延 长海狮计划,准备进攻苏联。墨索里尼便不等待德军,于 9月13日进攻埃及。
英军反攻地图
意大利失败原因
1、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意大利是参展国中唯 一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国家) 2、经济落后 3、士兵士气低下 4、墨索里尼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10月4日,希特勒对意大利的行动非常担心,提出支援1 个德国装甲师,但墨索里尼却狂妄地说:“强大的意军现 在不需要任何援助,在10月中旬以前,意大利军队一定能 重新开始伟大的进攻行动。不过,欢迎德军在战役的最后 阶段来支援意军。”希特勒非常生气。10月28日,意大利 有集中兵力进攻希腊,彻底打乱了德国的计划。希特勒为 了给墨索里尼一个教训,决定不对利比亚增派任何兵力。
初期交战
地点:利比亚与埃及交界处 兵力: 意大利:25万 英国: 3.6万 指挥官: 意大利:格拉齐亚尼 英国: 韦维尔 结果:英国完胜,险些攻占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格拉齐亚尼,意大利 陆军元帅,意大利驻利 比亚总督,杰出的军事 家。最早提出装甲战, 并对机械化诸兵种合成 部队进行了编制以及实 战运用。但意大利军队 的无能使他的努力没有 多少成效。
北非战役
时间:1940.9.13—1943.5.12 参战国: 轴心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维希法国 同盟国: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英属印度 英属澳大利亚、英属加拿大 结果:轴心国失败 损失: 轴心国:兵力95万、800架飞机、2500辆坦克、6200 门火炮、7万辆汽车(主要是意大利) 同盟国:兵力26万(主要由德军消灭)
希特勒对隆美尔的要求
1、全部部队抵达之前不要轻易进攻。 2、搞好与意大利人的关系。 3、注意保存实力,因为他得不到多少增援。 4、不准丢德国的脸。
由于丘吉尔的错误指挥,英军的反击失败。但他却认 为是韦维尔能力不足。6月21日,印度英军总司令奥金莱 克接任韦维尔的职务。 11月,苏德战争已经爆发,德军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东 线战场,无法给非洲军团提供更多的支援。德军被迫停止 进攻。18日,英第八集团军集中11.1万兵力发动大规模反 攻,隆美尔被迫从托布鲁克撤军,退回到的黎波里一带整 顿部队。 1942年,德军得到补给后重新发动进攻,英军节节败 退。6月21日,攻占托布鲁克。25000名英军投降。22日, 隆美尔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时间:1942.10.23——11.3 兵力: 轴心国:10万兵力,500辆坦克(包括意大利) 英国:20万兵力,1000辆坦克
战前形势
23日盟军进攻
Biblioteka Baidu 24日轴心国反击
北非登陆战役
参战国: 同盟国:全部打着美军旗号的美国、英国、加拿大 轴心国:维希法国(不久后停止抵抗) 兵力: 同盟国:11万 轴心国:20万 时间:1942.11.8——1942.11.10
背景
同盟国成立后,苏联要求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减 轻苏联的负担。但英美认为: 1、与苏联结盟只是为了防止德国将苏联打垮后挥师西 进占领英国,继而进攻北美,而不是减轻苏联负担。 2、力求德国与苏联互相消耗,两败俱伤最好。 3、此时登陆西欧,必将与德军发生激烈的交火,会有 巨大的损失。 4、登陆欧洲,英国将会有沉重的负担。 5、登陆维希法国控制的北非会相对容易。
亚历山大,英国陆军 元帅,中东战区总司令 、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 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 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 高副司令兼第15集团军 群司令和地中海战区盟 军最高司令。1943年指 挥突尼斯战役赢得了北 非战役的胜利。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 元帅。英国第八集团军 司令。主要成就:掩护 敦刻尔克撤退、阿拉曼 战役、突尼斯战役,在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担任 英军总司令。
奥金莱克,大英帝国皇家 陆军元帅。接任中东英军总 司令后发动“十字军”行动, 虽然在德军的英勇抗击下英 军损失惨重,但最终达到了 预期的目标。这是二战以来 英军对德国取得的第一次胜 利。隆美尔曾说:“在我的 敌人中,我唯一敬重的是奥 金莱克将军。他是北非英军 中唯一出色的将领。”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时间:1942.7.1——7.27 兵力:轴心国:9.6万,其中德军仅占4万;部署在 前线的仅 4.8万,585辆坦克(大部分是意大 利劣质货) 英军:15万,坦克1114辆 结果:德军占领阿拉曼,但损失惨重。双方进入僵 持阶段。
英军再次更换指挥官
奥金莱克与丘吉尔一直不和,8月4日,丘吉尔命令进 攻,但奥金莱克认为英军还没有做好准备,要求推迟到9 月。结果被丘吉尔撤职。由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接任他的 两项职务。 后来,英军按照奥金莱克留下的作战方案在第二次阿 拉曼战役中击败了德军,即北非战役的转折点。
德国参战
1940年底,意大利军防线崩溃。1941年1月22日,北非 重镇托布鲁克陷落。英军进逼的黎波里。墨索里尼再也无 力挽回战局,只得到柏林请求德国增援。希特勒担心英国 占领北非后进攻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议和,决定派遣 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援助意大利,成立“非洲军团 ”,由埃尔温·隆美尔中将担任非洲军团总司令。
韦维尔,英国陆军元帅, 二战期间英国最杰出的指挥 官之一,1940年曾指挥5万 英军完败30万意大利军队, 并俘虏意军13万人。1941年 指挥军队占领意属东非。后 因丘吉尔的瞎指挥惨败于德 军之手。1943年调任印度总 督,指挥对日作战。
开始
意大利军队装备落后,纪律散漫。格拉齐亚尼认为无力 在此时发动进攻。但墨索里尼却坚决命令进攻。意大利开 始进攻后英军主动撤退,但意大利损失惨重,战绩平平。 后来,韦维尔发动了为期5天的反攻,意大利军溃败,被 俘3.9万人。英军乘胜追击,兵临的黎波里。意大利面临 失去利比亚的危险。
突尼斯战役
时间:1943.3.17——5.13 结果:轴心国失败,非洲军团被全歼,27.5万人投降,北非 战役结束。 影响:轴心国主力部队被歼灭,失去了在西西里岛击退盟军 的机会。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时间:1943.7—1943.8 轴心国兵力:40.5万人 盟军兵力:47.8万人 结果:轴心国失败,9月8日意大利投降。
隆美尔,德意志国防军陆军元帅 。与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并称为“ 二战德国三大名将”。法国战役时 曾率领第七装甲师以2000人的损失 俘虏英法联军10万人,缴获458辆坦 克、4000辆卡车和数万门火炮。北 非战役中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英军 。1944年与西线德军总司令隆德施 泰特共同抵挡盟军的登陆,但因实 力差距悬殊而失败。
轴心国的反击
2月12日,隆美尔到达北非。他视察了意大利军队后, 对意大利军队的纪律非常不满。他认为必须等德军到达后 再能开始进攻。 2月14日,第一批德军增援部队共2个营(5000人左右 )到达北非。英国军队十分震惊。此时,英军主力已被派 往希腊在北非的兵力不足,无力发动进攻。丘吉尔和韦维 尔经过研究说,德军在5月底前不会发动进攻。但3月24日 ,德军就发动了进攻。经过十多天的进攻,英军全线败退 。德军横扫北非880公里。4月10日,德军包围并开始向托 布鲁克发动进攻。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攻克。 30日,德军第15装甲师到达。德军继续推进。 6月15日,英国发动反击,被德军击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