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解读与写作的叙事主体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解读与写作的叙事主体路径
◎何赐仁
(崇义县第四中学,江西赣州341300)
摘要:散文创作历时较长,文本中不同叙事主体清晰可见,大致可分为体验主体和回忆主体两类。散文中的叙事主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时也可能存在趋一性。散文叙事主体的情感可分为体验主体情感和回忆主体情感,并表现出差异性和连贯性的特征。
其中,情感交驳分时空交驳、铺垫交驳、糅合交驳。在写作中运用叙事主体知识倒推散文写法,灵活处理叙事主体体验,对写好散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散文 叙事主体 写作
◆备教视野
散文创作通常都会经历体验——沉淀——回忆——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当天体验当天创作成文的散文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散文创作都要经历较长时间,从几天到几十年不一而足。因此,在散文文本中,不同叙事主体清晰可见。依循叙事主体路径,辨析散文中的叙事主体,分析不同叙事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在散文解读中有重要意义。
一、散文叙事主体的分类及特性
散文中的叙事主体,大致可分为体验主体和回忆主体两类。因此文本中呈现的生活体验,也可分为体验主体体验和回忆主体体验。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叙述了作者小时候爬悬崖遇险,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步脱险的经过,这是体验主体体验。而第1段中作者提到成年的自己对那段经历难以忘怀,最后一段叙写由那些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则是回忆者对往事的追忆和感悟,属于回忆主体体验。
散文中的叙事主体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体验主体和回忆主体虽然是同一个人,但由于生活经历和创作成文不在同一时期,其叙事视角及感悟也会明显不同。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是写百草园中有趣的景物、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经历,还是写三味书屋中拜师提问、读书对课、逃到小园玩耍、偷空画画的经历,都充满童真童趣,其体验主体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但文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份遗憾和失落,完全是一个饱经沧桑者的生活体验。因此,这是成年人这个回忆主体的体验。
当然,散文中的叙事主体,也可能存在趋一性。也就是说,体验主体体验与回忆主体体验区别不大。如莫怀戚的《散步》中,散步的经历是体验主体体验,而文末“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充满哲思的感悟,完全是经历了许多生活沉淀后得出的,应属于回忆主体体验,但由于作者在行文中衔接紧密,两个叙事主体的体验浑然天成,仿佛是一个整体,因而造成了叙事主体的趋一性。
二、散文叙事主体的情感特征
散文叙事主体的情感,可分为体验主体情感和回忆主体情感,其表现有以下两个特征。
1.差异性。即体验主体情感与回忆主体情感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如郑振铎《猫》一文中,体验主体经历了三件事:养第一只猫的经历;第二只猫的不幸亡失;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变化不明显。但在这一过程中,也穿插着回忆主体的情感体验,由对第一只猫的喜欢及亡失的酸辛之情,到对第二只猫的喜爱及亡失的难过、愤恨,再到对第三只猫的讨厌及冤死的悔恨、自责,作者用对比的形式,完成了两个主体的情感转变。
2.连贯性。即叙事主体的情感除了差异性外,还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其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照应、暗示、铺垫而完成情感的连续性安排。
备 教
本版编辑/范宇飞
45
2019.1 •初中
如《秋天的怀念》中,体验主体经历了瘫痪后性情失常、母亲劝“我”去北海散心、母亲的宽慰使“我”性情恢复、母子诀别等事件,内心充满悲痛和内疚。而在回忆主体体验中,作者穿插了“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又是秋天……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文中,作者的自责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两个体验主体在情感体验上,呈现出连贯性的特点。
三、散文叙事主体的情感交驳
1.时空交驳。散文的叙事主体不同,其体验及情感也会有所不同。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在首段中以回忆主体的视角提到父子长久不相见,难忘父亲的背影,然后从体验主体的角度叙写随父奔丧回家、同去浦口、进站登车、望父买橘、父子分别的经历,最后又以回忆主体的视角回顾家境及父亲来信,抒发对父亲的怀念。全文的行文思路在“眼前——回忆——眼前”间穿梭,其叙事交驳点就在开头和结尾,是利用时空的穿插实现交驳。
2.铺垫交驳。仍以《背影》为例,其情感是如何交驳的呢?除了一头一尾随叙事变化的明显交驳外,文中还有这么几句很动情的话:“总觉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这些话,通过层层铺垫,将作者的悲伤、愧疚、自责、感伤之情逐步推出,是明显的铺垫交驳的。
3.糅合交驳。作者在散文中表现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怀的糅合,其交驳点就体现在叙事主体的转变上。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部分与“三味书屋”部分是用体验主体视角进行叙事,两者之间,用过渡段进行交驳。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否就止步于此呢?细品第1段及最后一段,很明显是从回忆主体视角进行叙事的,交代百草园的荒芜、变卖,在三味书屋时描的绣像也没有了,表达人生的悲哀和沉沦的“失乐园”情怀。作者正是用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乐,来衬托当时内心的“悲”,内心愈悲哀,愈想回忆欢乐有趣的往事;愈是回忆欢乐有趣的往事,内心愈是增添悲哀。全文的情感,通过体验主体的叙述及回忆主体的叙事与抒怀,将“悲”与“乐”糅合在了一起。
四、辨析散文叙事主体的重要意义
在散文赏析中,辨别两个叙事主体统率的内容及情感,对于理解文章脉络及所表达的情感有重要意义。但在写作中,巧妙裁剪、改造体验主体体验和回忆主体体验,灵活运用体验主体视角和回忆主体视角进行叙事抒怀,更能写出文采飞扬、情感丰富、含义隽永的美文。要做到这一点,需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从生活事件的主体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散文写作需要素材支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感知身边各种人、事、物,积累各种形式的生活素材。这种体验主体的体验,就是构建散文的有用素材。
2.提炼、改造回忆主体体验。
(1)高于生活体验的认识提炼。对于一些基于生活事件的体验,用其写作成文时,须再次认识提炼,选取正能量、正导向的体验连缀成文。如朱自清在写作《背影》一文时,作为体验主体的他在徐州的生活体验还有父亲因纳妾一事丢掉了好差事并造成家庭亏空,间接导致祖母去世;此外,文章最后一段“近几年来”的体验中,作者也经历了父亲为了家庭生计强领他的工资、几次回家被父亲拒之门外和不理不睬。作为回忆主体的他为了表现父爱子、子爱父的艰难,对这些无法体现正能量、正导向的生活体验,在写作《背影》时都作了忽略处理或模糊处理。正是这种高于生活体验的认识提炼,才消除了他与父亲的隔阂,也成就了这篇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美文。
(2)抽象、改造生活事件中的意象化体验。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要达到“高于生活”,就必须抽象、改造生活事件,对生活体验进行意象化处理。比如莫怀戚在创作《散步》时,为了突出“责任感”,就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改造,就不能产生更具温情和哲理的表现力。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没有背母亲……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删减、增补和调换,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更具表现力。[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时候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于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候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在平时赏析中对文章素材多进行“选剔与斟酌”,逐步训练自己“较深的识力”;准备写作前对两个主体体验细加研究,“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在写作时运用这些技能巧妙穿插铺垫,要写出较优美的散文便不是难事了。
参考文献:
[1]徐栋.抓住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智慧表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7(09):59-60.
本版编辑/范宇飞
备 教
46•初中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