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问题

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问题
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问题

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问题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土文化和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和创意企业,不仅是铸造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扩大国家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产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把握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一)奥运为新契机的中国文化热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了重新的认识,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仅以入境的旅游人数,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加以证明。2009年1—9月,北京市接待境外游客651.3万人,同比增长25.3%,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27.2%。

(二)市场覆盖空间更加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为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与东盟签署并实施了自贸区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议,促进了“10+1”、“10+3”机制的深化。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起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平台。

(三)境外直接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大

全世界遍布华侨华人,海外华人华裔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只要是海水所及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海外华人约有3000万,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全球金融危机促进文化消费需求逆向增长

从20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往往与经济危机或箫条的发展是不同步的,而且在一个特定的时段下,往往还有负相关的关系。在经济危机下,文化产业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文化成为新的经济范式的实验者和示范者。从文化艺术生产的角度,经济萧条往往是发展周期的开始,文化产业往往引领整个经济最先走出衰退阴影。

(五)文化出口稳步增长态势不减

最近几年,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呈现愈来愈强的态势。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世界经济创意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量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9%,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中,中国成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据商务部《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稳定增长,进口有所下降,美国为中国第一大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来源地。在跨境文化服务贸易方面,2008年实现文化服务进出口48.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5%。这组数据是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2008年的中国经济整体脚步放

慢,国内总体出口状况趋于疲软的情况下取得,实属难能可贵。

(六)政策环境趋于优化

2006年,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双年度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的评选认定工作,通过中央财政向出口业绩优秀的文化单位提供了资金支持。2006年11月,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的通知》。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推出了扶持出版“走出去”的八项政策。2009年4月,四个部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落实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七)文化产业自身优势所在

从产业发展来看,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是产业发展的硬约束,资源和要素价格的过快上升,大大削弱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传统贸易领域,引发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严重威胁传统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文化产业则主要以智力、知识、技术和文化资源等软性投入为主,它打破了这种传统产业链的组织方式,可以同时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生横向的相互融合,并通过价值链的传导来组织生产流程,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改进管理模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二、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经营认识的缺位

文化步入国际市场,以文化部门做经营性的对外文化交流,让文化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谋求商业价值,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相当多的人还没有认识到,文化除了能够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是国家“软实力”所在。

相比之下,美国的电影大片、日本的动漫产品、韩国的影视剧、欧洲的畅销书等经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企业在市场经营理念的引导下,将本国以及全球的文化作为市场的经营资源,做成符合不同消费群、拥有各种包装形式、灌入多个市场层面的文化产品,因而在经营过程中,他们有实力、有动力、可持续地为树立国家形象,传播本土文化扮演重要的角色。毋庸置疑,文化及文化产品对外输出,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拓展商业利润的必然途径。

(二)企业发展水平的低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而且自1996年以来,其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在当今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以美国的影视传媒为例,虽然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量占全

球影片产量的6.7%,但是其放映时间占据全球50%以上,其影片票房占全球三分之二的份额。对比中国的情况看,2003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7%,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仅占GDP的3.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