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1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百强中学]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理科语文试卷T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1)淮南秋雨夜,。
(《闻雁》)(2)__________,泥香带落花。
(《迎燕》)(3)《池鹤》中的“?。
”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4)“鹤立鸡群”和《池鹤》中的“__________,。
”一句都是写鹤的品格与仪表在一群鸡里头显得很突出。
2.古诗文默写。
(12分)(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3)__________,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5)《渔家傲·秋思》中用典故并写出心理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一生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古诗文默写(8分 )故园渺何处?。
__________,晒翅常疑白雪消。
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无欲则刚。
白居易的《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和对田园生活向往的两句是__________,。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1.课外现代文阅读(13分)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②“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
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④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
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
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①因为儒家政治构想的最高目标是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人与人之间伦理认同即是根本和逻辑起点。
这种伦理的内涵,有着更为普遍和更为基础的对天下之“人”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中国,以最为根本性的孝、仁来建构人与人的认同,来建构自己与“他者”共在的联系,即天下。
②周朝的天下,以宗法制为联结,宗法制的伦理根基是“孝”。
家庭共同体有了孝的概念,孝的延伸就是天下共同体之“仁”。
仁不是与他者的对立,而是与他者的共生共通。
“仁”即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逻辑上首先要处理与亲人的关系。
只有实现家庭内部的“亲亲”,才能实现向外的“爱人”。
人与家庭共生,通过“仁”的概念转向了人与天下共生。
因此理想的天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大同,是仁孝概念的逻辑必然,也是伦理化天下的根本内涵。
换句话说,天下其实就是人类的伦理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共同体之内,就不可能有民族歧视。
③天下为一家,意味着“他者”的取消,即不以政体或民族区分敌我,而是在伦理关系中确证对方的独立性,并与对方共生共在。
天下一家的秩序展现在现实中,就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礼制。
凡天下之人,皆需仁孝,而仁孝就要服从礼制,服从礼制就要服从天子。
因此,家与天下就在政治秩序层面实现了同构。
随着大一统的实现,天下之内没有了其他的国,国家秩序也就成了天下秩序。
这种伦理化的天下秩序不断将边缘的地域和人民纳入天下中来,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④后世的中国人,往往不是以民族或者国家来定义中国,而是以文化或文明定义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概念的文明内涵,才导致中国可以消弭地理边界,逐渐与天下趋同。
⑤这种伦理的、文化的天下观念在宋朝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挑战。
天津一中2015-2015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整理精校版)
天津一中2015高考模拟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高考模拟试卷0528 19:23::天津一中2015高考模拟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xì)圈养(juàn)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ɡ)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眩晕(yūn)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ù)2.下列字形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讥诮以身做则固若金汤偃旗息鼓B.辍学破斧沉舟洪篇巨制嘉宾满坐C.喧嚣枉废心机洪钟大吕留芳百世D.纰缪无尚光荣礼尚往来凤冠霞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________,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________。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________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________。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________我承认它很有价值,________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并且/不过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并且/但是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海南卷】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
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
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
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
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
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
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
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
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
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邵阳市二中2020级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书写的主要功能是记事、指意、表达意义。
但是,发展到后来却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书法。
书法也被称为“心画”,画的不是客观对象,而是画心灵所感受到的东西。
核心是独特的原创性:写自己的心情,创立自己的风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在很多方面都和现代艺术的追求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却比西方现代艺术早了一千年。
文人对书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后来便发展到将书法的笔墨引入绘画,那么绘画也不再是画自然客体,而是画主观体验。
文人画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形成了。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无论是简约古朴的甲骨文,还是气势雄浑的金文,对美的追求都是一以贯之的。
但书法成为艺术表现的语言,形成在王羲之时期。
他的《丧乱帖》的书写形式,经典地表达了他的心境和情感。
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件作品的内容: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
大致意思是,时局动乱不堪,祖墓惨遭破坏,实在令人追思难抑,哀嚎不止,痛彻心肝。
即使祖墓很快修复了,我也没有机会赶回去凭吊,悲哀之情愈来愈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面对着纸,我泣不成声。
他的那种悲怆、无奈之情,在文字中表露无遗。
古代强调厚葬,给去世的家人准备一个好地方安葬,使他们在那儿能够安享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另外古代还有“祖荫”的概念,祖先的安葬和陪葬的方式,对后代有直接影响。
如果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不能在合适的地方安葬祖先,宁可暂时不安葬,也不能随意乱葬。
祖坟被破坏当然是很严重的事件,所以才会给王羲之带来这么大的打击。
这件作品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古人的生死观,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之间的纽带,永远不会断裂。
王羲之不仅用文字描述了这种丧乱之际“痛贯心肝”的感受,还用书法的形式把它呈现了出来。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一、语言知识及表达(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伫立/贮藏罗绮/旖旎春帷/唯唯诺诺眷属/万众瞩目B.漫溯/塑料揉碎/荟萃创伤/满目疮痍根茎/泾渭分明C.舂米/窠臼荆杞/坍圮翁媪/蓊蓊郁郁拙劣/相形见绌D.瘟疫/役夫漆黑/膝盖编撰/钟鼓馔玉提防/翠堤春晓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角隅妨碍既往不究凭心而论B.梦靥青睐相辅相承万簌俱寂C.付梓踟躇殉私枉法胸怀袒荡D.熨贴历练签署条约精神矍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C.眼下,高消费群体渐渐扩大到了高校的学生,他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正在悄然改变着大学校园应有的质朴风气,甚至有学生公开宣称自己物欲横流,拜金至上。
D.伴随着古典优雅的音乐,大幕缓缓拉开,十二名长袖善舞、身姿曼妙的舞蹈演员身著古装,为大家表演了经典的舞蹈《敦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不仅“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推行需要北大完善相关机制,还要对实名推荐的权力寻租建立健全发现机制,甚至可以通过行政的力量,让弄虚作假的校长掉帽子、丢位子。
B.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正处在快速持续上升期,部分地区提前进入流行高发期,流行规模和强度明显高于往年。
有专家预计,此次疫情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三月之后。
C.11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地区遭到了雨雪的袭击,温度下降得非常快,这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D.关于11月10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的威胁正持续上升。
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寿县其次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年以前中国诗人艾青先生写过几句诗: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出现,当然是因为有了蚕丝,有了丝绸,有了丝绸制作的华丽衣服,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希望,人的追求,人的实践。
所以丝绸之路是时间的产物,是人的实践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在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舞剧《丝路花雨》。
这部舞剧不仅在北京好评如潮,一票难求,后来这部剧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累计演出场次高达1800多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观众通过这部舞剧,了解丝绸之路,观赏中国的艺术,也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
可以说,这个舞剧所表现的历史故事,依旧在当今社会发生着,所塑造的人物依旧活在我们四周。
如舞剧所塑造的美妙艺术形象“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取自于敦煌壁画,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创建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妙飘逸的审美观。
随着舞剧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演出,这个艺术形象也深化到欧洲、美洲、非洲很多国家的观众脑海里,成为关于中国、关于丝绸之路的一个标记性记忆。
这样一部作品唤醒了大家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激活了历史想象,再现了历史上的辉煌。
好的艺术作品的力气很大,因为它深化人心,潜移默化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给人以教化、给人以联想、给人以启迪。
所以它产生的作用是超出文化,超出艺术的。
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建出来的东西,凡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留下了痕迹的东西,文学和艺术都不会遗忘,多年以后会重新用艺术的形式再现那段历史。
凡是细心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必定给现代的人以很多的启迪,除了让我们通过这样一种艺术观赏来回顾历史之外,也会让我们借鉴历史阅历,面对现实,创建新的更美妙的生活。
我们的世界长期存在着各种冲突,但是好的艺术作品向我们昭示,善的、真的、光明的总是会战胜恶的、假的、黑暗的。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单招)(解析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贮藏期”的“chǜ”错误,读作“zhù”。
B.“其乐溶溶”的“溶溶”错误,应写作“其乐融融”。
C.“岑寂”的“chén”错误,读作“cén”。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一进这个家,没用多长时间就看出来,在对付姚梦白这点上,姚梦红和他是心照不宣 。
五、写作
10.应用文写作。
兴川职业中学学生社团播音主持协会,准备在2019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举办全校首届“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该活动须得到校团委的批准方可举行。为此,需要向校团委提交一份申请书。请你代该协会拟写这份申请书。
要求:申请理由充分,申请事项清楚,格式正确。
【答案】例文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老师: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三、名句默写
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第二个问题,“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从文中来看,布朗的自身条件不足,“一出生就遭父母遗弃,稍大又被列为‘尚可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为自己的目标发奋图强,不怕挫折,持之以恒,最终获得了成功,成为“著名的励志大师”。由此可知,本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一个人不管自身条件有多么不足,只要肯发奋、不放弃、能坚持,就会取得成功。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答案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D2.D3.B4.①作为例证,精准恰当地论证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和善于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②从论证辛弃疾为文的特点巧妙自然地引出对他作词特点的分析。
5.【参考示例】①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从长句中抽出其中的短句,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个短句形成一个长句,构成完整的句意。
②将物象作为长句来处理,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金戈铁马”物象作为长句处理,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赞扬,气势豪迈。
6.C7.B8.①警惕性更高,反应迅捷。
瓦西里被狙击枪瞄准时,敏锐感知,并迅速做出反应,逃过一劫;②欺骗手段更高明。
瓦西里用“假手”“假头”都引出了对手,但德国人的“假人”由于“50米距离来说,这个头显得大了点儿”而被识破。
(每点2分,其它答案有理也可给分。
)9.①增强紧张感和悬念。
通过瓦西里的视角来叙述,读者只能了解他所见所感,而无法了解德国人的情况,这种限制使得故事充满未知和紧张感,只能随着瓦西里的行动和感知来逐步了解故事。
②深化人物心理描写。
有限视角使得对瓦西里的心理描写更加深入和细腻,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恐惧、疲惫、坚持和求生欲望,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变化通过他的视角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③增加故事的代入感。
读者通过瓦西里的眼睛来观察世界,感受他的情绪和体验,这种代入感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生死较量,与瓦西里一同感受每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
④突出主题。
通过瓦西里的视角,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争对人性的考验,以及爱情的力量。
同时,瓦西里和德国狙击手之间的较量也寓意着战争中的残酷和无奈。
(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有理也可给分。
)10.DEI11.D12.C13.(1)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
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2)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51.3%,其中农村地区略高,为51.7%。
《2020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研报告》统计,大约有50%的农村老人处于空巢状态。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比例将高达90%,预计将有超过2亿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显著高于城市。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守老年人数量超过1亿。
老龄化与数字化相伴而生,相向而行。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养老产业、医疗领域,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同时要看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带来斯的增长点。
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医疗需求及对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的需求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虽然老年人口的增多会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但是老年人并不是“负担”,而是一座“金矿”;不是“人口负债”,而是“人口红利”。
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升级,互联网市场下沉,依托数字技术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发展银发产业,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与其他消货群体有显著区别。
首先,饮食方面,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对保健食品和营养品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其次,医养护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对医疗保健、日常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再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交、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体育健身、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社交活动等;最后,老年人对家居用品和辅助器具的需求也与年轻人有显著区别,例如老花镜、助听器、按摩椅等。
试题精选_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调研试卷_精校完美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7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喝过那种含有板蓝根的微苦的棕黄色中药汤剂,不过板蓝根究竟是什么?这种植物究竟又长成什么样子?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样细细思考过这些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找到“板蓝根”这种植物,原因也好笑,因为这个名字根本就不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准确地讲,它应该是个短语——“板蓝的根”,也就是说,我们要找的植物是“板蓝”。
板蓝是爵床科板蓝属植物,且该属植物仅此一种,它的小名“马蓝”其实更为常用。
板蓝曾经在中国南方地区以及缅甸、泰国、印度等地广泛种植。
不过现如今,国内板蓝的种植区域已经退缩到西南的零星地域了。
板蓝的模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卵圆形的叶子,不甚高大的植株,混在山野之中根本就挑不出来。
倒是它们的花朵有些特色——有点像拉长的挂钟,在挂钟的边缘有5个裂片。
不过虽然是多年生植物,板蓝一生只开一次花,而且基本上在开花之前,它们就已经被收割了,所以我们很少看见它们的花朵。
板蓝需要比较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只能生活在南方,因而有“南板蓝”的称号。
但与此同时,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活着一种它的强势替代品——菘蓝。
实际上,最早出现于医药典籍中的只有“蓝”这一个字而已,而这个“蓝”指的就是菘蓝。
《说文解字》中的描述是:“蓝,染青草也。
”当时的菘蓝,主要是衣服的染料。
至于名字逐渐演变成“菘蓝”,则很可能是为了区别其他的蓝色染料植物,例如上面提到的板蓝。
而加的这个“菘”字,则是为了描述它的特征。
菘是古语中对白菜类蔬菜的统称,油白菜、大白菜都在“菘”的范围之内。
菘蓝与油白菜极其相似——从叶片,到花朵的细节。
不过,菘蓝与油白菜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油白菜结出的是长角果,种子可以多达数十粒,而菘蓝结出的则是短角果,种子只有寥寥数枚。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干涸(hé)窥伺(sì)扪心自问(mén)B.霰雪(xiàn)雉堞(dié)同仇敌忾(kài)C.盛器(chéng)日晷(jiù)图穷匕见(xiàn)D.罢黜(chù)漏勺(sháo)方兴未艾(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编辑烽火连天规矩搬门弄斧B.凋敝坚苦卓绝复制穷兵黩武C.秩序万事亨通窠臼有口皆碑D.缴纳断章取义筹聚枯木逢春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比如,对待革命的进步的期刊,可以公开传抄复印,汇集出版,__________宣传。
②白广育在1898年以村委会的_________向银行贷款8万元,开办了一个彩印。
③要认真查清国有企业现存财产状况,以防个别企业。
个别人借改革之机_________国家财产。
A.大肆名义鲸吞B.大事名义侵吞C.大肆名誉侵吞D.大事名誉鲸吞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文理科不仅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D.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被称为“海归派”的归国学子们,正通过自己的创业激活新领域,也在激活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
B.一位好老师就是一面旗帜,他在学生身上延续的绝不是知识,而是理想。
意志和做人的准则。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导语】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当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作者高三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期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渔樵(jiāo)白云观(guàn)功亏一篑(kuì)B.技俩隽永(jùn)炒鱿鱼(yóu)烜赫一时(xuǎn)C.迥然熨帖(yù)一揽子(lǎn)游目骋怀(chěng)D.必竟戏谑(xuè)大杂烩(kuài)殒身不恤(yǔn)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庆祝澳门回来祖国十周年,《澳门你好》大型文艺晚会于12月2日至4日一连三晚在澳门演出,场场济济一堂。
B.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叹万千,唱出“大江东去”;根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C.《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
3.顺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手拉小手。
”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会交换会上,许多地方的做法体会和实际成效了群众的这句话。
②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③“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连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A.验证调剂反应B.印证调控反应C.验证调控反应D.印证调剂反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德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月水平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小题。
材料一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
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
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
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
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
《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赵树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
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
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的乡村教师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
这种“宇宙巧合”的细节使人类与宇宙中的碳基联邦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救太阳系的功用。
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
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
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节的出现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
茅盾的《子夜》中描写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灯红酒绿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
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
可见,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
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
作家首先要有艺术的敏感度。
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
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
作家其次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
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西校区)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西校区)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
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
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春年级2013年上期期末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憎.恶(zēng)湍.急(tuān)越俎代庖.(páo)贻.笑大方(yí)B、笼.罩(lǒng)幽簧.(huáng)博闻强识.(shì)数.见不鲜(shù)C、寒伧.(chèn)殷.红(yīn)锲.而不舍(qiè)没.齿难忘(mò)D、缄.默(jiān)对峙.(shì)削.足适履(xiāo)蓊蓊..郁郁(wē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长篇累犊病入膏盲绿树成荫徇私舞弊B、迫不急待矫揉造作罄竹难书烩炙人口C、按步就班欢度春节莫不关心再接再励D、礼尚往来铤而走险毛骨悚然声音洪亮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
B、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
C、商场天天喊着打折,消费者早就司空见惯....了,选择特价商品也更加理性了。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一想,就不会对我们的准备工作这样求全责备了。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她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
(2)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3)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一下。
(4)一小时后,这匹烈性大红马终于被他了。
A、结余勾通捉摸治服B、节余沟通琢磨制服C、节余沟通琢磨治服D、结余勾通捉摸制服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B、为了防止考生不再迟到,今年四川省教育厅对高考考生到达考点的时间做了新规定。
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
终于使他幡然醒悟了。
D、他们是否认识到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诗的王国的第一张通行证呢?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8题胡萝卜是一种很古老的蔬菜作物。
考古资料(在瑞士曾经发现它的化石)证明,远在四千年前,人们就已经种植胡萝卜了,根据文献记载,胡萝卜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很熟悉的一种蔬菜,14世纪的时候(我国元代),胡萝卜人欧洲辗转传入我国。
胡萝卜是冬春季的主要蔬菜,同时又是珍贵的多汁饲料。
许多国家都大面积栽培胡萝卜,它是根菜类蔬菜里分布最广的一类。
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营养价值很高。
胡萝卜素是种黄色的色素,因为这种色素最早是在胡萝卜里发现的,所以叫做胡萝卜素。
别类植物也有含胡萝卜素的,但是含量都不如胡萝卜高。
品种不同或种植条件不同的胡萝卜所含胡萝卜素的量可以差得很远。
根据我国食物成分表的分析。
我国产的胡萝卜每一市斤所含的胡萝卜素为1.2――1.8毫克。
胡萝卜素(主要是乙种胡萝卜)在人或动物的道内被吸收以后,就在肠粘膜和肝脏等处转化为维生素甲,所以胡萝卜素又叫维生素甲原。
按照近来营养学家的说法,在人体内只有半数的胡萝卜素可以被吸收,那么吃二两鲜胡萝卜--以每市斤含胡萝卜素1.8毫克计--被吸收的胡萝卜就可以转化为整30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中,这个份量正相当于一粒普通的维生素甲丁胶丸中的含量。
胡萝卜除了营养价值高以外,还有许多优点。
它适应性强,病虫害省,而且无论煮熟或晒干,所含的胡萝卜素都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跟空气隔绝,还可以长期保存。
1938年曾经有人把1824年为北极探险队准备的一批胡萝卜罐头拿来化验。
这批罐头虽然经过了一个世纪,可是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和新制的罐头没有多大区别,这是胡萝卜能长期贮存的很好证明。
胡萝卜的食用方法也是很多种多样的。
可以生吃,也可以孰食,糖渍、盐腌,晒干,做罐头,无不相宜。
不过胡萝卜素能被人体吸收多少,跟食用京都退有关系。
一般说来,煮孰吃比生吃好,跟多脂脉的食物一起烹调,尤其容易被吸收。
6、为这篇文章选一个恰当的标题()A.胡萝卜趣话B.蔬菜珍品--胡萝卜C.胡萝卜自述D.古老的蔬菜--胡萝卜7、文中举出的1824年的一批胡萝卜罐头的例子,意在说明()A.无论煮熟或晒干,胡萝卜素都没有什么变化。
B.胡萝卜适应性强,可以经历很长时间不发生变化。
C.胡萝卜少病虫害,可以长期贮存。
D.如果跟空气隔绝,胡萝卜可以长久保存。
8、文中的"按近来营养学家的说法,在人体内中只有半数的胡萝卜素可以被吸收"的写法,表明作者()A.写作严谨,言必有据。
B.没有深入研究,只能引用别人的说法。
C.语言生动,表达流畅D.无法准确分析,暂时粗略计算。
三、(共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或.曰此鹳鹤也或.师焉,或否焉10.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对这四处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③④处发“笑”的人都是苏轼,只是所笑的对象不同,所表现的感情不同。
B.②处的“笑”是划船的“舟人”发出的,是吆喝山中鸟儿的。
C.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
D.③倾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自得、兴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四、(共20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分)(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答:。
(2)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漫兴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次鸣。
(1)有人说,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请找出文中的几个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意境?(4分)答:(2)全诗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13、名言名句填空。
(6分)(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 。
(3)师者,____________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34分)珍惜牵挂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它可以连接亲情,连接友情,连接爱情,连接乡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乡情魂系梦萦的牵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距离遥远却无法阻断彼此友情的牵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爱人缠绵悱恻的牵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家人血浓于水的牵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牵挂的缺憾:“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牵挂的寄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蕴含:“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是牵挂的执著……牵挂是人生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
人间的温情需要用牵挂来表达。
牵挂,其实就是一封满是错别字的简短家书:丫儿,你在外边还好吗?牵挂,其实就是悦耳的电话声带来的亲切的问候——“你好”、“妈,我想你了”、“豆子,在哪发财呢?”牵挂,其实就是小小手机荧屏上彩色的信笺——“亲爱的,我在北京,想你。
”、“冬天了,家里买煤了吗?”牵挂,其实就是来自大洋彼岸温馨浪漫的伊妹儿:满天星星都是我思念的眼睛在凝视着你。
牵挂,其实就是你身后那双期盼的眼睛,那份刻骨铭心的惦念……有了朋友和亲人的牵挂,人生才会远离孤独和寂寞。
当你从母亲温暖的身体里挣脱,来到这个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
从蹒跚学步到哑哑学语,从嬉笑怒骂到举手投足,都无一例外地牵动着母亲的心;村中的小学,乡里的中学,城里的大学,我们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就一天天地远离家乡,远离母亲。
当你终于独立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时,就带走了母亲心中那份对儿女永远的牵挂,却把自己那份生疏粗糙的牵挂留给了母亲……一个人在他乡打拼,心灵和身体经受着艰苦的历练。
繁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那份留给母亲的牵挂,更加生疏粗糙。
你说:我在外面努力打拼,艰苦创业,等我有能力挣下了温馨可人的家园,就把母亲接过来享福;你说:我在外边很好,不用母亲惦记。
我独自承受艰难困苦,一个人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告诉母亲,免得她担心和忧虑;你说:我会按时寄钱回来,让母亲衣食无忧;你说:母亲的身体还很硬朗……于是你封锁了自己的一切消息。
一个月、半年、一年、两年……十年过去了,母亲日日在村头的小河边徘徊,幻想着路口的车上突然跳下你熟悉得有些陌生的身影;任凭渴盼的眼睛望穿秋水,任凭思念的愁绪日夜煎熬,皱纹刻满了额头,白发染遍了两鬓,岁月让母亲迅速苍老,牵挂让母亲寂寞和消颓。
孩子啊,你可知道,母亲不需要冰冷的钞票,只想跟你吃一顿土豆白菜;母亲不需要富丽豪宅,只想跟你在一铺炕上唠唠嗑;母亲不可能给你物质上的帮助,可是,母亲的老屋是你永远的依靠和港湾;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你休憩的家园……你终于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了,迎接你的却是杂草丛生的荒坡上那一抔寂寞的黄土……“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朋友,多给亲人一些牵挂吧,其实很简单,就是轻轻拨动一下手指,亲切地叫一声“妈”,她永远乐于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成功与失败。
常回家看看,不用带一大堆东西,就是跟母亲聊聊天,听听她的唠叨,让她永远保持着骄傲和自信。
让她觉得在孩子心中,母亲,永远最重要,母亲,永远是你最亲最近最爱的人!生活需要别离,也需要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