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会计、税务等专业(学分:3;学时:5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金融学概论》课程属于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研究金融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本原理、系统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实务运作的目的、对象、方法以及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基础课基本知识及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基础【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起源及规律性和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熟悉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掌握货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货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货币起源及其规律性1、货币起源(1)简单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的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2、商品成为货币的原因二、货币的定义与形式(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三、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四、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1、货币制度的形成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3、货币制度的演变五、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1、我国的货币制度的内容2、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第二章货币流通【目的要求】掌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掌握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和演变;熟悉货币流通的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种状况。
【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主要内容】一、货币形态的发展与演变1、足值货币及其流通2、足值货币形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特征3、信用货币及其流通(1)信用货币的产生(2)信用货币的形式(3)信用货币形态下的流通特征二、货币流通的概念与形式1、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1)货币范围的扩大:M0、M1、M2、 M3;(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2、现金流通3、存款货币流通4、广义货币流通三、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1、货币均衡 Ms=Md2、货币均衡的标志3、货币均衡的条件第三章信用【目的要求】了解主要的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理解信用和信用制度;【重点与难点】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信用和信用制度。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培训版
金融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开设背景《金融概论》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证券投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是证券投资专业的主干课程。
《金融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学习,具有高中及同等学历的学生均可学习本课程。
该课程适合证券专业及财经类学生学习。
二、课程培训目标《金融概论》是财经类其他各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金融制度,以现代信用货币与货币制度为主线,阐述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宏观调控、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掌握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金融概论》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培训时间节假日及周末时间上课四、课程培训内容提纲及时间分配(一)课程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主要阐述货币的产生、发展。
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信用与资金借贷该部分主要是有关信用产生、发展、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着重阐述了现代信用制度的基本形式以及信用工具。
3.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发展。
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主要金融机构的特点及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5.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6.金融市场与金融交易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工具的发行与流通;金融工具交易的价格与收益风险。
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类型及测算;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
8.外汇与汇率外汇概念、汇率的种类、汇率制度;外汇交易的种类、9.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概念、国际收支理论基本理论10.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管理(二)教学基本要求1.货币与货币制度(1)熟练掌握铸币、本位币、格雷欣法则、无限法偿、货币制度、纸币流通规律等的基本概念;(2)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的历史;(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4)掌握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的测算方式及货币的创造;(5)熟悉货币量的概念和货币各层次的范围;(6)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政策时滞
阐述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 施再到产生效果所需的时 间过程,包括内部时滞和 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效应
评估货币政策实施后对宏 观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如 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 收支等。
04
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
金融风险类型及识别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如利率、 汇率、股票价格等)而导致的 损失风险。
风险量化
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 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风险缓释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风险 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转移
通过保险、对冲等手段, 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风险报告与监控
定期生成风险报告,对风 险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
金融监管体系及实践
监管机构与职责
介绍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如中央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
金融市场的分类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 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等。
金融机构类型及功能
金融机构的定义与分类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
银行主要提供存贷款、支付结算等服务;证券公司负责证 券发行与交易;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基金公司则进行 基金管理等。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提 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促进金融市场 的发展。
金融市场与机构的互动关系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推动金融体系的 稳健运行。
03
货币与货币政策
货币本质及职能
01
02
03
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 发展过程,探讨货币的本 质属性和功能。
《金融概论》教学教案(全)
《金融概论》教学教案(全)金融概论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金融概念和基本原理
- 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基本认识
- 理解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的作用
- 分析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和机会
- 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金融概念和基本原理
- 金融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概述
- 金融制度和金融中介机构
- 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法律法规
2.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 金融衍生品市场
- 金融工具的风险与收益评估
3. 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
-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 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
- 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作用
4. 金融风险与投资机会
-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投资理论和投资组合分析
5. 金融思维与问题解决
- 金融决策与风险管理
-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三、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金融概念、原理和机构等内容-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金融理论的理解-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视频
四、教学评估
- 课堂互动:检查学生对金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情况
- 作业与讨论:分析金融案例和解决相关问题
-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和思考能力
五、参考资料
- 《金融学原理》- 约翰.查普曼等著
- 《金融市场与机构》- 马克斯.布鲁姆等著
- 《金融风险管理导论》- 罗兰.欧内斯特等著。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004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学(转本)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经济、金融从业者以及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鉴于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所以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单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政策相结合,综合运营案例教学法、课程实验法、研讨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多种课程教学方式。
课程评价要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采取理论考核、论文考核部分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构建科学、合理、适用的考核机制。
(三)开发思路按照南京晓庄学院关于“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
金融概论教学大纲沈阳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金融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证券投资总学时:约64学时一、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对象(一)课程性质《金融概论》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证券投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是证券投资专业的主干课程。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要课程)(二)教学对象《金融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学习,具有高中及同等学历的学生均可学习本课程。
该课程适合证券专业及财经类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一)教学目的《金融概论》是财经类其他各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金融制度,以现代信用货币与货币制度为主线,阐述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宏观调控、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掌握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为后序开设的《证券学基础》等课程服务。
(二)、教学任务《金融概论》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的基础上,增加讨论、实地观摩、观看录像的课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内容(一)课程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主要阐述货币的产生、发展。
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信用与资金借贷该部分主要是有关信用产生、发展、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着重阐述了现代信用制度的基本形式以及信用工具。
3.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发展。
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主要金融机构的特点及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金融学概论是一门介绍金融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掌握金融学的核心原理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掌握金融学的核心原理和理论,如货币供给与需求、利率决定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
3、学会运用金融学原理分析现实中的金融问题,提高金融素养和决策能力。
4、为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金融市场 1.1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分类 1.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 1.3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1.4 金融市场风险与管理第二章金融机构 2.1 金融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2 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2.3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征和职能 2.4 金融机构的风险与管理第三章货币供给与需求 3.1 货币的定义和分类 3.2 货币供给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3.3 货币需求的动机和影响因素 3.4 货币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意义和方法第四章利率决定理论 4.1 利率的定义和种类 4.2 利率决定的资本边际效率法 4.3 利率决定的流动性偏好法 4.4 利率决定的供需均衡法第五章投资组合理论 5.1 投资组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 投资组合的风险测量 5.3 投资组合的优化与选择 5.4 资本市场线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四、教学形式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堂测验: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五、课程评估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占总成绩的20%。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课后作业,占总成绩的20%。
金融专科《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电大成人专科形考
电大成人专科形考
XX大学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成人专科)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金融学概论》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成人专科)学生学习的一门统考专业课。
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
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金融学概论》为基本文字教材。
二、先修课要求
《金融学概论》的先修课应为西方经济学或宏微观经济学,以及。
《金融学》课程大纲
《金融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资金融通、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政策等领域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应用领域,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运行和个人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金融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金融专业课程和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货币、信用、利率、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决策水平。
3、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增强学生对金融环境的适应能力。
4、激发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为学生未来从事金融研究、金融业务或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定义和形式演变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2、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二)信用与利息1、信用的含义与形式信用的定义和特征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主要信用形式的特点和作用2、利息与利率利息的本质和来源利率的种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等利率的决定理论: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三)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金融市场参与者: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2、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的特点和运行机制3、资本市场股票市场:股票的发行与交易、股票价格指数债券市场:债券的分类、发行与交易投资基金市场:投资基金的类型、运作与管理4、衍生金融市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点衍生金融市场的功能和风险(四)金融机构体系1、金融机构的分类与功能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2、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3、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4、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范围(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2、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3、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六)货币供求与均衡1、货币需求理论传统货币数量论(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2、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货币创造机制: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3、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含义和实现条件货币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措施(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和度量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2、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定义、类型和度量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八)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2、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等)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等货币政策的时滞(九)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外汇的概念和种类汇率的标价方法和种类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2、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概念和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措施3、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的构成和作用国际储备的管理4、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和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和防范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金融学的知识体系。
金融学概论 教案
金融学概论教案教案标题:金融学概论教学目标:1. 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方式和金融工具的特点。
3. 理解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金融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
3. 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特点。
4.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
5.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金融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以及不同金融工具的特点。
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金融工具在市场中的应用和价值。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知识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他们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测。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金融学概论的相关内容。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金融学的定义、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等内容。
2. 实际案例,用于分析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金融工具的应用。
3.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课堂练习和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研究报告。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金融实践活动,如模拟投资比赛或参观金融机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深入探讨金融市场的相关议题。
3.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金融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提升对金融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金融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他们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72(或36)理论教学学时:70 (或36)技能训练学时:2学分:4(或2分)适用对象:财经类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财经类高等职业学院金融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研究现代金融基础原理的一门经济类课程,以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活动为主线,阐述当今经济金融的有关基础理论和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全部内容。
它的任务是:介绍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重点讲述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规律性,使学生了解金融学发展的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为培养学生金融分析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金融基础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对金融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较为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活动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为系统的掌握。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研究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辨析金融理论、进行基本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金融操作与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1.由于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金融》等很多具有纵向联系的课程专门对某个章节、某个部门进行学习,所以,在授课时,应注意侧重点的把握和知识点的串联,从本课程的角度去阐述金融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尽量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性的同时,使得学生能逐步深入学习有关金融学方面的其他知识。
2.本课程需要学生能够在教学指导、安排下,自己收集一些有关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方面的资料,以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3.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开展教学活动,理论讲解力求通俗易懂,注重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经济学-(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程内容:1、货币的起源2、形形色色的货币3、货币的职能4、货币的定义5、货币制度基本要求: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2、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3、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本章重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本章难点:货币制度的理解第二章信用课程内容1、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2、高利贷信用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4、现代信用的形式5、信用与股份公司基本要求:1、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2、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3、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4、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5、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重点:信用的概念和现代信用的形式本章难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课程内容1、利息2、利率及其种类3、单利与复利4、利率的决定5、利率的作用基本要求:1、掌握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2、掌握利率的种类3、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4、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和作用本章重点:1、利率的决定2、利率的种类本章难点:复利的运用第四章金融市场课程内容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2、金融工具3、证券市场4、金融衍生工具5、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基本要求:1、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2、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3、了解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本章重点: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2、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本章难点:证券市场的概况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课程内容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2、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要求:1、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2、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本章重点:金融机构体系的几个组成部分本章难点:了解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第六章存款货币银行课程内容1、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2、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3、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4、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5、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6、金融创新7、信用货币的创造8、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基本要求:1、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金融创新的内容3、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4、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三大类业务5、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原理6、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会计、税务等专业(学分:3;学时:5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金融学概论》课程属于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研究金融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本原理、系统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实务运作的目的、对象、方法以及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基础课基本知识及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基础【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起源及规律性和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熟悉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掌握货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货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货币起源及其规律性1、货币起源(1)简单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的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2、商品成为货币的原因二、货币的定义与形式(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三、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四、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1、货币制度的形成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3、货币制度的演变五、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1、我国的货币制度的内容2、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第二章货币流通【目的要求】掌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掌握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和演变;熟悉货币流通的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种状况。
【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主要内容】一、货币形态的发展与演变1、足值货币及其流通2、足值货币形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特征3、信用货币及其流通(1)信用货币的产生(2)信用货币的形式(3)信用货币形态下的流通特征二、货币流通的概念与形式1、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1)货币范围的扩大:M0、M1、M2、 M3;(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2、现金流通3、存款货币流通4、广义货币流通三、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1、货币均衡 Ms=Md2、货币均衡的标志3、货币均衡的条件第三章信用【目的要求】了解主要的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理解信用和信用制度;【重点与难点】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信用和信用制度。
【主要内容】一、信用概述1、信用的产生2、信用的含义(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和债务关系(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3、信用的职能与作用(1)分配职能;(2)节省流通职能;(3)宏观调控职能;二、信用制度与信用形式1、信用制度2、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三、信贷资金运动1、信贷资金2、信贷资金运动(1)从银行角度看(2)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3)从企业资金运动的角度看3、信贷资金运动规律(1)社会生产与流通是信贷资金运动的经济基础(2)信贷资金运动要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3)信贷资金运动依靠信贷资金分配环节与使用环节的统一(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信贷资金运动的基本保证第四章利息与利率利息的本质【目的要求】掌握利息的本质;掌握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熟悉利率杠杆与运用;熟悉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重点与难点】利息的本质;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主要内容】一、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1、利息的本质2、利息率(1)利息率概念利息率=利息额/本金(2)利息率的种类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2、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3)资金的供求关系(4)物价水平(5)历史利率水平(6)国际利率水平(7)借贷期限的长短(8)借贷资金风险的大小3、我国利率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三、利率杠杆与运用1、积累社会资金的作用2、调节企业投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3、对企业经营的约束和激励的作用4、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5、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6、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的作用7、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8、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必备条件第五章金融市场【目的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资本市场的内容;掌握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相关内容;熟悉金融市场的含义和功能;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现代金融市场理论;掌握货币市场的相关内容;熟悉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重点与难点】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关内容;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相关内容;【主要内容】一、金融市场概述1、金融市场的含义2、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3、金融市场构成要素(1)参与者(2)金融工具(3)交易价格(4)组织方式4、金融市场的分类二、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2、同业拆借市场3、商业票据市场(1)票据承兑市场(2)票据贴现市场4、国库券市场5、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三、资本市场1、资本市场的特点2、发行市场(1)证券种类的选择(2)偿还期限的确定(3)债券还本付息的条件(4)发售方式的选择3、流通市场(1)参与者(2)组织方式(3)交易方式四、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概念2、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1)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2)外汇市场(3)黄金市场五、金融市场工具1、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1)期限性(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2、金融工具的种类(1)商业票据(2)债券(3)股票(4)衍生金融工具六、现代金融市场理论1、保险市场2、风险投资市场3、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第六章银行类金融机构【目的要求】熟悉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熟悉金融机构的形成及功能;了解中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掌握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和资金构成);掌握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和资金构成);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二、金融机构的形成及功能1、金融机构形成2、金融中介3、金融机构4、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及功能三、中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1、银行的产生2、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及构成四、国际金融机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世界银行3、国际金融公司4、国际开发协会5、亚洲开发银行6、国际清算银行第七章非银行金融机构【目的要求】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掌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和投资基金的特点;熟悉投资基金的分类以及证券公司的功能和保险公司的特点。
了解投资银行的产生和证券公司的类型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的情况。
【重点与难点】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和投资基金的特点;【主要内容】一、投资银行1、投资银行的产生2、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1)风险投资(2)证券发行(3)证券交易(4)基金管理(5)企业并购(6)理财顾问(7)项目融资(8)金融工程3、投资银行的特征4、投资银行的基本功能(1)引导证券市场发展(2)提高公司经营业绩(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4)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二、证券公司1、证券公司2、证券公司的功能(1)媒介资金供需(2)优化资源配置(3)维系证券市场有序发展3、证券公司的类型(1)综合类证券公司(2)经纪类证券公司4、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1)承销业务(2)经纪业务(3)自营业务(4)投资咨询业务(5)购并业务(6)受托投资管理业务(7)开发业务三、保险公司1、保险公司的产生及发展特点2、保险公司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积聚风险、分散风险、降低个体损失(2)融通长期资金、促进资金形成、重新配置资源(3)提供经济保障、稳定社会生活3、保险公司的种类4、保险公司业务(1)筹集资本金(2)出售保单,收取保费(3)给付赔偿款(4)保险投资5、我国保险市场及发展四、投资基金1、投资基金概念及特点2、投资基金的法律3、我国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第八章商业银行【目的要求】熟悉“三性”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组织结构;掌握商业银行的各种主要业务和经营过程中的遵循的“三性”原则。
【重点与难点】商业银行的各种主要业务和经营过程中的遵循的“三性”原则。
【主要内容】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2、商业银行的发展二、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1、商业银行的性质(1)商业银行是企业(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3)商业银行是特别的金融企业(4)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2、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3、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1)单一银行制;(2)分支行制;(3)银行控股公司制;(4)跨国银行制;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存款、借入资金)2、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资产的构成、现金资产、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4、表外业务(贸易融通类业务、金融保险类业务)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盈利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流动性原则)2、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3、商业银行的其他管理(资本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第九章中央银行【目的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性质;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中央银行的监管;了解中央银行组织形式的国际比较。
【重点与难点】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性质;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中央银行的监管;教学内容: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二、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1、中央银行的性质2、中央银行的地位3、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清算)(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4、中央银行组织形式的国际比较(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三、中央银行的监管1、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1)金融风险论;(2)社会利益论;(3)保护债权论;(4)效益目标论;(5)自律效应论2、金融监管的历史演变3、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4、金融监管的内容(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营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5、金融监管的方式方法6、金融监管的模式(1)金融监管模式的种类;(2)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评价;(3)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四、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贷款业务;再贴现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金银外汇储备业务)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业务;经理国库业务;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3、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代理发行和兑付国债业务;清算业务;金银管理业务)五、银监会的设立1、银监会概述2、银监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第十章货币供需【目的要求】熟悉各学派的货币需求量理论以及我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熟悉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重点与难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主要内容】一、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2、各学派的货币需求量理论(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2)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3)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二、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2、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1)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中央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2)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不同的财政收支状况)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目的要求】熟悉通货膨胀的含义、度量和类型;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内容;熟悉通货紧缩的含义、度量和类型;掌握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内容;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教学内容: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1、通货膨胀的含义2、通货膨胀的度量(1)物价指数;(2)货币购买力指数;(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3、通货膨胀的类型4、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促进论”的观点;(2)“促退论”的观点;(3)“中性论”的观点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1、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说;(2)成本推进说;(3)供求混合推进说;(4)部门结构说;2、通货膨胀的治理(1)宏观紧缩政策;(2)收入紧缩政策;(3)指数连动政策;(4)供给政策;(5)货币政策;(6)币制改革;三、通货紧缩的产生及理论研究1、通货紧缩的含义2、通货紧缩的测量(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3、通货紧缩的类型4、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2)经济周期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成本的降低;(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5)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6)体制和制度因素;(7)供给结构不合理;5、通货紧缩的治理(1)宏观扩张政策;(2)生产结构调整;(3)金融制度建设四、历史上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二章货币政策【目的要求】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确立;掌握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掌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熟悉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了解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内容;掌握货币政策效应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