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病例分析报告.doc

合集下载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一、病例描述。

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右侧乳房肿块半年余。

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侧乳房出现肿块,无明显诱因,无疼痛,无乳头溢液,无发热,无乳房皮肤改变。

患者否认有乳腺癌家族史。

查体,右侧乳房上外象限可触及一枚硬质结节,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无压痛。

双侧腋下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右侧乳腺实质内可见一个直径约2.5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X线摄片,右侧乳腺实质内见一个高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周围未见明显毛刺。

三、病理学分析。

右侧乳腺穿刺活检,活检标本见大量癌细胞,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胞浆量少。

免疫组化示ER、PR、HER2均阳性。

四、诊断及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分析结果,确诊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接受了右侧乳腺保乳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五、病例讨论。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临床上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改变等,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影像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X线摄片及磁共振等检查可协助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乳腺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分子分型,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结语。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当重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提高对于乳腺癌的认识,以期早日发现、早日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同时,患者在发现乳房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检查及治疗,提高治愈率。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患者、男、29岁。因烧伤而急诊入院。 意识清,BP10.7/8.0 kPa(80/60mmHg),P100次/分。两下肢等部位Ⅱ-Ⅲ度烧伤,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50%。 入院后5h,BP降至8.0/5.3kPa(60/40mmHg),经输液、输入冻干血浆后上升至16.0/9.3kPa(120/70mmHg),此时见全身浮肿,胸片清晰。第7天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第9天出现紫绀,气急加重,咳出淡红色泡沫状分泌物,胸片显示弥散性肺浸润。 检查:PaO26.7kPa(50mmHg),PaCO27.1kPa(53mmHg),吸氧后PaO2仍不上升,抢救无效死亡。
讨 论
诊断什么病?
依据是什么?
基本病变是什么?
病史摘要
患者刘某,男性,68岁,因心悸、气短、腹胀、双下肢浮肿五天来院就诊。10年来病人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近5年来,自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有时双下肢浮肿,但经过休息后可以缓解。3天前,因受凉后,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病人有吸烟史48年。 体检:病人端坐呼吸,神智清楚,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心音遥远。肝脏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4cm,剑突下8cm, 脾脏在肋下缘可以触及,腹部叩诊可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化验检查:WBC 12.0×109 /L, PaO2 9.8kPa, PaCO2 8.0kPa。 动脉血氧分压(PaO2 12.7~13.3kPa;PaCO24.7~6.0kPa
病案讨论一
李某,男,50岁。半年前,背米时突然感觉心前区疼痛,同时感左上臂、左肩疼痛,伴气急、肢体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经治疗休息后缓解。以后,每年劳累后,心前区疼痛等上述症状时有发生。数周前上五层楼后,心前区剧痛,冷汗淋漓,以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听诊两肺湿性锣音。今早晨上厕所时,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经抢救无效,次日死亡。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1.患者男性,25岁,一周前右侧小腿中段后方被枪弹击伤,枪弹弹头埋在小腿深部肌肉中。

当天傍晚因医疗条件限制,未能取出弹头。

翌日在镇卫生院住院检查,发现右小腿后侧皮肤射入口不大,略成圆形,创口边缘有油垢附着和表皮剥脱,创内出血,未见射出口。

从射入口向上、向下小腿皮肤高度红肿、疼痛,与正常皮肤界线不清。

当时予以扩创,发现子弹埋在腓骨后方肌肉中,取出弹头后,给予包扎处理,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但是几天后,局部创伤恶化,皮肤肿胀更甚,用手触摸有捻发感,皮肤变乌紫色,并且发出恶臭。

全身情况很差,心、肝、肾功能均有一定损害。

1.根据以上病史介绍,预期可以见到哪些病变? (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肉眼的和镜检的) 2.造成这些病变的原因和机理。

3.本例如进一步恶化,可能发生什么后果?从本例临床处理应该吸取什么教训?4,从不同角度(临床的,法医学的和病理学的)对本例作出诊断。

5.从病理形态学角度,本例应和哪些疾病或病变作出鉴别诊断。

答:1.射创管周围肌肉发生液化性坏死,乌黑色,并见多数气泡,坏死物质有奇臭。

从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镜检,可见横纹肌崩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组织中和血管内均可见到腐败细菌。

在坏死组织中夹杂有小气泡,小气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包绕。

除局部病变如上述外,心肌、肝细胞和近曲管上皮细胞肿胀。

2大块组织坏死、液化:细菌随同子弹、衣服碎片和皮肤组织进入肌肉深部滋长繁殖而引起。

组织变成乌紫色:蛋白分解产生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铁。

发出恶臭:从腐败细菌(梭形芽孢杆菌)释出的糖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作用于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如吲哚、粪臭素等。

全身情况很差,心、肝、肾功能均有一定损害:坏死组织腐败分解所产生大量毒素被机体吸收,造成毒血症,在此基础上引起实质脏器的实质细胞发生细胞肿胀,影响正常功能。

3.如不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感染未能控制,而且发展成大块组织坏死、液化,局部产生大量腐败气体,病变迅速向正常组织蔓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生命垂危。

病理学病例分析范文

病理学病例分析范文

病理学病例分析范文病例分析是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详细观察和各种检查,从而确定患者的病理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例病理学病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病理学知识。

患者是一名45岁的女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和咳痰,已持续2周。

她还反映乏力、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

体格检查显示体温37.8摄氏度,呼吸音减弱,存在右下肺部听诊区域的湿性啰音。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胸部X光片显示右下肺野有片状阴影。

此时,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肺部感染。

针对这一初步诊断,医生决定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显示从患者的痰样本中分离出一种革兰阳性球菌。

接下来,医生在药敏试验中发现该菌对其中一种抗生素敏感,因此,他们开始给患者使用该抗生素。

然而,此时患者的症状并未明显改善,其发热和乏力症状依然存在。

因此,医生决定进一步进行胸部CT扫描。

CT扫描结果显示右下肺部有一个直径约为5cm的空洞,周围有该空洞的浸润影。

这种空洞和浸润影的特征提示患者可能患上了肺脓肿。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决定对患者的痰进一步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培养结果显示从患者的痰样本中分离出化脓性细菌。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些细菌对之前使用的抗生素敏感,因此,医生调整了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然而,患者的症状仍然没有改善。

因此,医生决定进行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组织和纤维化。

这些结果与肺脓肿的典型组织学特点相符。

综上所述,这位45岁女性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肺脓肿。

肺脓肿是肺组织中的脓肿形成,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该病例的分析过程展示了病理学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医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患者。

然而,由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医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和肺活检,最终确诊为肺脓肿。

这个病例的分析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肺脓肿的认识,还强调了病理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病理学病例分析病理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病理分析

萎缩—病例分析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

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参考答案:1. 慢性萎缩性胃炎2。

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儿,男,3岁。

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

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

83,淋巴细胞0。

17.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

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有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讨论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啰音及X线影象等表现参考答案:1、病理解剖诊断:小叶性肺炎.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周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啰音;白细胞升高;X线片所见。

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2、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3、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病灶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多量渗出物→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呼吸困难、发绀;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渗出液→湿性啰音;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大小不一散在分布→X线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慢性淤血病例摘要:女,30岁,农民。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篇一:病理学经典病例分析病理学经典病例分析萎缩-病例分析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参考答案:1. 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儿,男,3岁。

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

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

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

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

有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讨论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啰音及X线影象等表现参考答案:1、病理解剖诊断:小叶性肺炎。

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周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啰音;白细胞升高;X线片所见。

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2、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3、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病灶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多量渗出物→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呼吸困难、发绀;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渗出液→湿性啰音;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大小不一散在分布→X线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慢性淤血病例摘要:女,30岁,农民。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简介: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本文将分析一例肺癌病例,包括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和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和预后。

病史:该病例涉及一位55岁的男性,主诉出现了持续性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他吸烟超过20年,每天吸烟量约为1包。

该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相关病史,并且没有家族肿瘤史。

临床表现:除了前述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患者还反映了体重减轻、乏力和胸部不适的症状。

他还报告了出现了不易缓解的胸部疼痛和咳血。

实验室检查结果:该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淋巴细胞计数略高。

肝功能、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均正常。

组织学检查和诊断:经过痰液细胞学检查和胸部X影,显示有可疑的肺部肿块。

随后对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过从肿瘤中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肿瘤组织学显示上皮细胞具有强烈的异型性、核分裂活跃以及有少量的粘液浆液分泌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肺癌是一个可能的诊断。

治疗和预后:根据病例分析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根据肿瘤的分期与大小,患者被分为早期(I-II)、晚期(III-IV)两类。

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根据手术后病理学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辅助放疗或化疗。

而对于晚期患者,通常采用系统性治疗,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但是晚期NSCLC的预后不如早期。

对于该患者,尽管是早期诊断,但已有肺癌相关的症状,因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并采用辅助治疗。

总结:该病例中涉及一位55岁男性,吸烟史超过20年,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以及胸部不适,伴有体重减轻、乏力和咳血。

通过痰液细胞学检查、胸部X图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最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治疗会根据肿瘤分期和大小进行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

预后通常较早期NSCLC差。

根据该患者的症状和早期发现,手术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治疗选择,辅助治疗将在手术之后根据病理结果进行。

病理检查报告范文

病理检查报告范文

病理检查报告范文患者信息:男,38岁临床资料:患者主述胃痛、食欲减退,伴有体重下降。

病理检查目的:了解患者胃部病变的病理类型和相关病理特征。

病理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病理检查结果:镜下观察发现,活检标本呈表层坏死和溃疡病变,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肠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染色核偏大,核分裂象明显。

腺体结构破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并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病灶周围可见黏液腺体的增生。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Ki-67阳性指数为70%,表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

总结:根据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胃部的病变为胃腺癌。

胃腺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浸润性和转移能力。

本例中,肿瘤细胞呈高度不典型性增生和分裂活跃,细胞核偏大,并伴有明显的溃疡病变。

病灶周围的黏液腺体增生可能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入侵的一种防御反应。

讨论:胃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因素(高盐、低纤维饮食)和吸烟饮酒等。

临床上,胃腺癌常表现为胃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早期病变往往无特异性症状,导致晚期诊断率较高。

针对胃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手术能够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并提高治愈率。

化疗和放疗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预后方面,胃腺癌的预后与病变的分期、肿瘤的类型和治疗的及时性有关。

早期诊断的胃腺癌患者,治疗及时、完全切除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而晚期诊断、转移广泛的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患者胃部病变为胃腺癌,并显示肿瘤细胞的增殖活跃。

对于胃腺癌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并严密监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病理病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病理病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分析病理病例,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征,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病理切片: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病理切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 病理学教材、图谱:用于对照学习。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观察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2. 观察肉芽组织切片:观察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3. 观察慢性肺淤血切片: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4. 观察混合血栓切片:观察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5. 观察肾贫血性梗死切片:观察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 观察纤维素性心包炎切片:观察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中可见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脂肪肝。

2. 肉芽组织:切片中可见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病理学病例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病理学病例分析炎症-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年7月1日入院。

7月3日死亡。

主诉:右足拇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二天。

入院前数天右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

入院前二天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被同宿舍职工发现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0/50mmHg。

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

全身皮肤有多数瘀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9/L,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二次,局部切开引流。

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处于休克状态,病情持续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病员于入院后第三日死亡。

尸检摘要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瘀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瘀斑,右下肢踝关节内下有外科切开引流切口,从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

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

双肺上叶后份及胸壁有灶性纤维性粘连。

双肺重量增加,广泛充血、变实,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粟粒大的脓肿,切面肺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伴小脓肿形成。

双肺上叶有硬结性病灶,右上叶硬结内有一0.8cm大之空洞,镜下见空洞壁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构成,近腔面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少许结核杆菌。

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外膜、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

在肺及大隐静脉血管内均找到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分析讨论]1.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3.通过讨论,请归纳出炎症的结局有哪些,本例属于何类结局参考答案:一、病理解剖诊断(一)脓毒血症1.右拇趾急性化脓性炎(外伤创口长1.5cm)。

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书

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书

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书
病例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临床资料:
患者因(主诉):
临床诊断:
检查要求:
病理检查所见:
在镜下病理检查中,标本由正常肝组织和病变区组成。

正常肝组织呈六角形的肝小叶结构,由中央静脉和辐射状排列的肝细胞构成。

病变区显示肝细胞灶状变性,伴有明显的细胞核增大和核染色质异常。

此外,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

病理诊断:
1. 肝细胞灶样变性;
2. 肝细胞核染色质异常;
3. 肝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积。

病理解释: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患者肝部标本显示肝细胞灶样变性,即肝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肝细胞核染色质异常提示细胞发
生了遗传性改变。

此外,标本中肝细胞内含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有关。

临床建议: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建议进一步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查以排除相关疾病,如肝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或肝脏感染等情况。

同时,建议根据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指导治疗和管理措施。

备注:
请注意,此报告仅针对所提供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解释并给出相关建议。

对于其他相关疾病或病变,可能需要额外的检查和评估。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根据临床医生的指导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病理学病例分析炎症-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年7月1日入院。

7月3日死亡。

主诉:右足拇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二天。

入院前数天右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

入院前二天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被同宿舍职工发现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0/50mmHg。

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

全身皮肤有多数瘀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9/L,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二次,局部切开引流。

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处于休克状态,病情持续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病员于入院后第三日死亡。

尸检摘要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瘀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瘀斑,右下肢踝关节内下有外科切开引流切口,从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

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

双肺上叶后份及胸壁有灶性纤维性粘连。

双肺重量增加,广泛充血、变实,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粟粒大的脓肿,切面肺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伴小脓肿形成。

双肺上叶有硬结性病灶,右上叶硬结内有一0.8cm大之空洞,镜下见空洞壁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构成,近腔面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少许结核杆菌。

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外膜、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

在肺及大隐静脉血管内均找到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分析讨论]1.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3.通过讨论,请归纳出炎症的结局有哪些,本例属于何类结局参考答案:一、病理解剖诊断(一)脓毒血症1.右拇趾急性化脓性炎(外伤创口长1.5cm)。

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分析

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分析

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分析检查结果:病例名称: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检查编号:2021-XXX-001患者姓名:张三年龄:45岁性别:男性检查日期:2021年XX月XX日检查内容:经过对张三先生皮肤病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综合光镜镜下观察、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个方面,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张三先生主诉右手掌出现长期不愈的红疹,伴有瘙痒和疼痛感。

既往病史中无相关皮肤病史。

二、镜下观察及分析经光镜观察,皮肤表面上皮层结构整齐,表皮的角化层增厚。

真皮层内可见渗出细胞浸润,主要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同时,可见真皮内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周围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三、特殊染色结果通过进行特殊染色,发现真皮内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与临床资料相吻合。

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CD4阳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而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

五、诊断分析根据以上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我们初步确诊张三先生的皮肤病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肤的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抗原物质和患者之间产生了超敏反应所导致。

针对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我们推荐张三先生注意避免接触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化学物品、草木、金属等。

同时,建议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组胺药物和局部激素类药物。

此外,做好皮肤的清洁保湿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皮炎的发生和复发。

六、结论综上所述,通过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我们对张三先生的皮肤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建议张三先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引发过敏的物质,同时改善自身免疫功能,以达到康复的效果。

以上为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分析,请您参考。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患者信息:
男性,32岁,抱怨左下腹地区疼痛和发热,持续3天。

病史:
患者曾患有鹅口疮和肝炎,有吸烟史,无饮酒史。

检查结果:
腹部CT扫描显示左下腹部有一个3.5cm的肿块,周围组织水肿。

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肝、肾、胆囊功能正常。

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可以考虑多种可能性,例如阑尾炎、结肠炎、腺癌以及淋巴结转移癌等。

结合CT扫描结果中的肿块位置和形态,淋巴结转移癌是较为可能的。

淋巴结转移癌是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转移到淋巴结和其他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

原发部位可以是任何器官,如肺、胃、乳房等,而淋巴结又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而言。

在患者的这种情况下,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能性更高。

虽然CT
扫描未直接确定转移癌为淋巴结来源,但是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表明炎症感染的存在。

治疗方案:
针对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具体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此外,对于感染所致的炎症,应使用抗生素和解热剂等进行治疗。

结论:
针对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癌是最可能的诊断结果。

针对此诊断结果,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需要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检查。

病理学检查报告

病理学检查报告

病理学检查报告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5岁住院号:123456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病例号:987654 送检科室:XXX科室送检医生:XXX医生检查项目:组织活检检查部位:肝脏临床诊断:肝癌检查结果:一、镜下所见:经镜下观察,肝组织正常结构明显破坏,受肿瘤浸润。

肝窦扩张,出血明显。

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明显。

肿瘤组织呈结构杂乱,胞核畸形明显。

葡萄状体可见明显增生,形成病灶。

二、病理诊断:根据镜下所见,结合临床资料,本次活检报告得出以下病理诊断:肝癌(肝细胞癌):肝组织破坏明显,炎症反应明显,肿瘤浸润严重。

病变处见葡萄状体增生形成明显病灶。

三、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表面标记物AFP阳性,CK7阳性,CK20阴性,CD34阴性,Ki-67阳性。

四、病理分期:根据病理资料,结合肿瘤大小、深度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期,本次病例分期为III期。

五、其他说明:在该肝癌病例中,病变组织内可见局部坏死及出血,提示肿瘤的活跃性较高,并且存在浸润周围血管的可能。

六、备注:本次活检报告仅仅是对病理学检查所得结果的陈述,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意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七、签名:报告医生:XXX 职称:主任医师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请注意,本报告仅对送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描述,不包含具体的治疗建议。

根据本报告结果,您可以与主治医生进行进一步讨论,并制定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祝您早日康复!以上为病理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病理学病例分析报告

病理学病例分析报告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参考答案: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

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

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病例分析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参考答案:1. 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男,65岁李某。

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类型是什么?4、死亡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心脏增大,左心室增厚,心腔扩张(高血压心脏)②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篇一:病理学病例分析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

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

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

伴头晕、心悸、口干。

入院后又呕鲜血约500ml,头昏、乏力,次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

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

入院体检:体温36.9℃,脉率 80/min,呼吸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1.3,总胆红素27.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

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 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

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

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

腹水常规为漏出液。

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

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答:1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晚期)依据:1呕鲜血约500ml: 上消化道出血;2 两处蜘蛛痣,巩膜清:激素代谢障碍;3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和腹水4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1.3,总胆红素27.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物质代谢障碍;5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大三阳;6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7未见癌细胞:排除肝癌2肝硬化:指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 - 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 70 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参考答案: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

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

尸检应在死后48 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 - 病例分析病历摘要男,49 岁 , 今年 4 月份因腹部灼烧 , 不适 , 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 , 伴餐后腹胀 , 有时 , 一天要大便 2-3 次, 便溏 . 如吃较油腻食物 , 如鸡汤、骨头汤后 , 便会引起腹泻 ,通常要持续4-5 天 , 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 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1.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参考答案:1.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 病例分析男,65 岁李某。

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 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类型是什么?4、死亡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心脏增大,左心室增厚,心腔扩张(高血压心脏)②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③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 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 ) ,右足趾变黑、坏死(梗死、坏疽 ) 。

左下肢肌肉变细(缺血性萎缩)。

左大脑内囊大片出血(脑出血)。

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梗死→继发腐败菌感染→坏疽3、( 1)高血压→左心室克服外周阻力→代偿肥大扩张(2)缺血性萎缩4、脑出血。

创伤愈合 -- 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男, 42 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保守治疗 2 天效果不理想而手术治疗。

术后第3 天患者体温 39℃并感到手术切口处跳痛。

换药发现刀口处红肿明显并有渗出,随即拆开缝线,流出脓液约 10ml。

用过氧化氢冲洗后,消毒并放入引流条包扎,同时输液给予大量抗生素应用。

思考题:1.患者将来手术切口愈合属于几期愈合?2.该切口愈合过程中将会有哪些组织参与?参考答案:答: 1. 该患者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属于二期愈合。

2.主要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修复,愈合过程中有既有上皮、血管的再生又有纤维性修复,纤维性修复最终形成瘢痕。

大叶性肺炎 - 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杨某,男,20 岁,学生。

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颤、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

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啰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白细胞 ) : 17X109/L ; X 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

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 线检查,左肺下叶的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 面积。

病人于入院后第 7 天自感无症状出院。

冬季征兵体检,X 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X2cm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

在当地医院即做左肺下叶切除术。

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样,镜下为肉芽组织。

分析题:1、患者发生了什么疾病?为什么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好?2、患者为何出现高热、寒颤、白细胞计数增多?3、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铁锈色痰?4、左肺下叶为什么会出现大片致密阴影?5、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参考答案:1、大叶性肺炎。

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细菌繁殖快,不破坏肺泡壁结构,患者多为青壮年。

2、细菌感染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

3、肺泡腔内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液呈铁锈色。

4、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大量红细胞或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等,使病变肺叶实变。

5、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

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过少,渗出纤维蛋白过多,肉芽组织长入病变肺组织,发生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

急性肾炎 ( 二)-- 病例分析患儿,男,7岁,因眼睑水肿、尿少 3 天入院。

1 周前曾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眼睑浮肿,咽红肿,心肺(-),血压126/91mmHg。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 3/HP; 24h 尿量 350ml ,尿素氮11.4mmol/L ,血肌酐 170umol/L 。

B 超检查:双肾对称性增大。

分析题:1、请做出诊断?2、描述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依据:儿童,感染病史,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氮质血症,双肾肿大.2、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主要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水肿和脂肪变管腔内形成管型;肾间质轻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肉眼:双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因明显充血而色泽红润,呈大红肾;若肾小球存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呈蚤咬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清楚。

3、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致GFR下降,小尿或无尿,进而出现氮质血症;毛细血管壁损伤,通透性增加致蛋白尿、血尿、管型尿;GFR下降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水肿,轻度时眼睑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致高血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 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女性, 19 岁。

因头痛 5 小时,呕吐、昏迷0.5 小时于 1957 年 2 月23 日入院。

5 小时前开始头痛,半小时前出现呕吐、全身酸痛、呼吸短促、昏迷。

体格检查:体温 39.8 ℃,脉搏 128 次 /min ,呼吸短促,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膝腱反射消失。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43.0 × 109/L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92 。

临床诊断:脑膜炎?入院后经急救治疗无效于入院后 2 小时死亡。

尸检摘要死者身高156cm,发育、营养良好;双侧瞳孔散大( 直径 0.8cm) ;双侧扁桃体大;右肺500g,左肺 460g,双肺下叶散在实变;肝1730g,表面和切面呈红色与黄* 色相间;左肾160g,右肾 130g ,左肾皮质散在直径0.2cm 的黄白色、圆形病变;脑1460g,脑膜、脊膜血管扩张,左顶及右颞叶血管周有黄白色的渗出物,脑底部有较多黄绿色液体。

光镜下:肺实变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有淡红色物质充填,细支气管壁、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窦变窄,部分肝细胞浆呈空泡状、并将细胞核挤向胞膜下、形似脂肪细胞;左肾灶性区域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破坏、消失,代之为嗜中性粒细胞;蛛网膜下腔血管扩张,大量蛋白渗出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革兰染色查见革兰阳性球菌,部分神经元变性。

[ 分析讨论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2.死者的死亡原因是什么?3.死者所患疾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参考答案:一、病理解剖诊断1.急性化脓性脑脊膜炎(G-球菌);2.左肾脓肿形成;3.支气管肺炎;4.双侧急性扁桃体炎;5.肝细胞脂肪变性。

二、死亡原因:急性化脓性脑脊膜炎(G-球菌)。

子宫颈癌 - 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女, 43 岁,孕 6,产 4+2。

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及臭水9 月。

现病史:入院前 9 月生小孩后一直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多而臭,伴下腹部及解大便时疼痛,人渐消瘦。

体格检查全身明显消瘦。

宫颈凹凸不平、变硬,表面坏死,阴道穹窿消失,双附件(- )。

入院用镭治疗,但病情进行性恶化,于入院后 4 个多月死亡。

尸检摘要恶病质。

子宫颈全为坏死腐烂之瘤组织代替,向下侵及阴道穹窿,向上侵及整个子宫,向前侵及膀胱后壁,致双输尿管受压,右侧更甚,向后侵及直肠,向两侧侵及阔韧带,并与子宫穿通。

子宫,直肠,膀胱,输尿管紧密粘连成团并固定于盆腔壁,左髂及主动脉淋巴结肿大,发硬呈灰白色。

肝及双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大小不等、周界清楚之灰白色球形结节。

左肾盂扩大,为 5cm× 2.8cm ,皮髓质厚 1.6cm,有轻度充血,右肾盂显著膨大成囊,切开有液体流出,肾皮髓质厚 1.2cm,输尿管变粗,横径 1.2cm,积液。

左耳下区有5cm×3.5cm 大小的病灶,切开有黏稠之脓液及坏死组织,未见清楚的脓肿壁,此病灶与表面皮肤穿通,形成窦道。

左扁桃体稍大,左咽侧壁与左耳下病灶穿通。

右足及小腿凹陷性水肿。

取子宫颈、肝、肺病灶镜检,见肿瘤组织呈条索状或小团块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不等,核大、深染、易见病理性核分裂,有的区域瘤细胞有向鳞状上皮分化,但未见角化珠,间质多,有淋巴细胞浸润。

肿大淋巴结亦见上述肿瘤。

讨论1.诊断和依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解释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一、病理解剖诊断(一)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广泛浸润和转移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浸及阴道、子宫体、阔韧带、膀胱后壁及直肠,子宫直肠瘘;2.腹主动脉和髂动脉旁淋巴结癌转移;3.肝、肺癌转移;4.恶病质。

(二)左耳下脓肿伴皮肤和左咽侧壁窦道形成。

(三)慢性盆腔炎伴双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液。

二、死亡原因:全身衰竭。

中央型肺癌 - 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男52 岁,某公司职员。

颈、腰椎等部位疼痛两月余。

两月前,发现颈、腰部酸胀疼痛,临床考虑为慢性腰肌劳损,服止痛药物可缓解。

之后,疼痛逐渐加剧,经服药按摩稍可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咳嗽、咯出血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