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附答案)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一、病例描述。
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右侧乳房肿块半年余。
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侧乳房出现肿块,无明显诱因,无疼痛,无乳头溢液,无发热,无乳房皮肤改变。
患者否认有乳腺癌家族史。
查体,右侧乳房上外象限可触及一枚硬质结节,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无压痛。
双侧腋下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右侧乳腺实质内可见一个直径约2.5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X线摄片,右侧乳腺实质内见一个高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周围未见明显毛刺。
三、病理学分析。
右侧乳腺穿刺活检,活检标本见大量癌细胞,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胞浆量少。
免疫组化示ER、PR、HER2均阳性。
四、诊断及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分析结果,确诊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接受了右侧乳腺保乳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五、病例讨论。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临床上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改变等,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影像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X线摄片及磁共振等检查可协助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乳腺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分子分型,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结语。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当重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提高对于乳腺癌的认识,以期早日发现、早日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同时,患者在发现乳房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检查及治疗,提高治愈率。
病理分析试题及答案
病理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细胞是炎症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A. 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血小板D. 神经细胞答案:B2. 病理学中的“肉芽肿”是指:A. 肿瘤B. 炎症性增生C. 纤维化D. 坏死答案:B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在于:A. 细胞形态B. 细胞死亡速度C. 细胞死亡的机制D. 细胞死亡的触发因素答案:C4. 以下哪种病变属于退行性变化?A. 炎症B. 肿瘤C. 纤维化D. 坏死答案:C5. 病理学中“原位癌”是指:A. 癌前病变B. 早期癌症C. 癌症的晚期D. 癌症的转移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缩小、核固缩、染色质______和凋亡小体的形成。
答案:边集2. 慢性炎症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病变范围______、炎症细胞浸润明显。
答案:广泛3.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______程度来划分的。
答案:恶性4. 坏死的类型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脂肪性坏死和______坏死。
答案:干酪性5. 病理学中,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的______和毛细血管组成。
答案:纤维母细胞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病理学中肿瘤的异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异型性、细胞异型性和核异型性三个方面。
2. 描述急性炎症的一般过程。
答案:急性炎症的一般过程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局部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3. 什么是化生?请举例说明。
答案: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时,支气管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
4. 简述病理学中“肉芽肿”的形成机制。
答案:肉芽肿的形成机制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巨噬细胞聚集并转化为上皮样细胞,形成结节状结构。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肿瘤的转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病理学问答题
病理学问答题:二、、参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答:渗出液:外观多为深黄色浑浊、血性、脓性;渗出液由于含有纤维蛋白原和组织、细胞破坏放出的凝血活酶,易凝结。
粘蛋白定性检查,浆膜上皮细胞在炎性反应刺激下使粘蛋白分泌增加,所以渗出液中粘蛋白试验为阳性。
显微镜检查,炎性的渗出液中细胞数量多. 渗出液多为炎症性因素所致。
漏出液:外观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状。
漏出液颜色不一,多混浊。
漏出液比重常小于1.018,漏出液一般不会自行凝结。
粘蛋白试验(李氏试验)为阴性。
非炎性的漏出液中细胞数量少,常少于300个μl。
漏出液为非炎症因素所致。
三、渗出液的作用?(防御和不利的作用)防御作用:1、稀释毒素和致炎因子,减轻毒素对局部损害2、给局部组织液带来葡萄糖、氧等营养物质并可带走炎症灶内代谢物质3、渗出液所含补体和抗体、融菌素可消灭病原体或灭活毒素。
4、渗出液中纤维素交织成网,既可阻止细菌扩散又可限制白细胞游走,有利于其再局部发挥吞噬作用,后期还可作为组织修复的支架。
○2不利的作用:1、过量渗出引起的压迫;2、大量纤维素渗出吸收不完全引起机化,导致粘连。
四、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答:1、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称为贫血性梗死。
2、出血性梗死:组织结构疏松且侧支血管丰富的脏器,单纯动脉阻塞一般不引起梗死,往往静脉淤血而有效侧支循环不能建立时才会发生,此时梗死区有明显的出血,呈红色,称为出血性梗死。
六、良性、恶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答:○1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良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因此诊断良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其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分化程度:分化成熟,异型性小,与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或无。
○2恶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
恶性肿瘤除分化很差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等的细胞比较小之外,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体积大于其来源组织的正常细胞;2、肿瘤细胞核多形性。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病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疾病的发生原因B. 疾病的发生机制C. 疾病的临床表现D.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答案:B2. 细胞凋亡属于哪种类型的细胞死亡?A. 坏死B. 凋亡C. 自噬D. 程序性死亡答案:B3. 炎症反应中,哪种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答案:B二、填空题4.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_________来划分的。
答案:恶性程度5. 病理学中,_________是指细胞或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
答案:病变三、简答题6. 简述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病变特点以及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四、论述题7. 论述肿瘤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肿瘤可以根据其来源组织的不同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
上皮性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如皮肤癌、乳腺癌等;间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神经源性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如神经母细胞瘤等。
肿瘤还可以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转移性等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8. 患者,男性,45岁,因咳嗽、咳痰、胸痛就诊。
胸部X线显示右肺上叶有不规则阴影,经活检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
请分析该病例的可能病因及病理变化。
答案:该病例可能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
病理变化可能包括:肺组织内出现鳞状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结节;肿瘤细胞破坏周围正常肺组织,导致组织结构紊乱;肿瘤可能侵犯支气管,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可能侵犯胸膜,引起胸痛,甚至发生远处转移。
六、计算题9. 如果一个肿瘤细胞的体积增加了1倍,其直径增加了多少?答案:假设肿瘤细胞的初始直径为d,体积为V。
根据球体体积公式V=(4/3)πr^3,其中r为半径,当体积增加1倍时,新的体积为2V。
病理学的题库及答案详解
病理学的题库及答案详解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本质、发展过程和机体对疾病的反应的医学基础科学。
以下是一些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的示例内容: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1. 问题:什么是病理学?答案详解:病理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
它不仅包括对疾病形态学变化的研究,还包括对疾病过程中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变化的研究。
2. 问题:炎症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详解:炎症反应的基本特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这些特征是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白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引起的。
3. 问题:肿瘤的分类有哪些?答案详解:肿瘤可以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组织来源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分为癌和肉瘤。
4. 问题:何为凋亡?答案详解: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是细胞生命周期的正常组成部分。
它与坏死不同,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毁灭过程。
5. 问题:什么是细胞周期?答案详解: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G1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DNA复制的阶段;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G2期是细胞准备进入分裂的阶段;M期是细胞分裂的阶段。
6. 问题:何为病理性钙化?答案详解:病理性钙化是指在正常不应出现钙化的部位出现的钙盐沉积。
这种沉积可能与组织损伤、代谢紊乱或某些病理过程有关。
7. 问题:什么是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答案详解: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毁灭过程,通常不引起炎症反应。
而坏死是一种细胞死亡方式,通常是由于外界因素如缺氧、感染或物理损伤引起的,会引起炎症反应。
8. 问题:何为病理学中的“三联症”?答案详解:在病理学中,“三联症”通常指的是一组三个相互关联的病理变化,它们共同出现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三联症包括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化。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试题一、病例思考(水电)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
实验室检查:血K+4.6m mol/L,Na+144mmo l/L,C l-90m mol/L,HCO-329m mol/L。
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噻嗪25m 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
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K+2.9mmol/L,Na+112mm ol/L,Cl-50.9mmo l/L,H CO-335.7m mol/L。
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葡萄糖盐水。
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K+4.4mmol/L,Na+135mm ol/L,Cl-91mmol/L,HCO-330mmol/L。
讨论题: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
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3、患者是否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是何原因引起?为何种类型?二、病例思考(酸碱)限于篇幅,不再另加病例。
病例一、二、和三分别见A型选择题30、31和32。
请分别分析这些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
病例一、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 aCO28.9k Pa(67mmHg),[HCO-3]40mmol/L,[N a+]140mmol/L,[C l-]90mmol/L.病例二: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 O25.9kPa(44mmHg), [H CO3-]26mmo l/L,[Na+]142mm ol/L,[Cl-]96m mol/L。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附答案解析)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一档在手万考不愁)整理:机密下载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 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内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病理学考试题库带答案(供参考)
病理学考试题库带答案(供参考)
1. 什么是病理学?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和病变形态特征的学科。
2. 病理学分为哪几个分支?
病理学分为病理生理学、病因学、病变学、病理诊断学、病理预后学、病理治疗学等几个分支。
3. 什么是细胞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是研究疾病与细胞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来诊断疾病的学科。
4. 什么是组织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是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细胞组织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5. 什么是体液病理学?
体液病理学是研究体液(如血液、尿液等)中疾病标志物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6. 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组织切片和染色、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
7. 什么是炎症?
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病理性生理学的变化。
8. 给出炎症的四大特征。
炎症的四大特征包括红、肿、热、痛。
9. 什么是坏死?
坏死是细胞、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一种病理状态。
10. 坏死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坏死类型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死酶消化性坏死和干酪样坏死。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考试问题,希望可以帮助你参考。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题库,建议你参考相关的医学教科书或专业课程。
病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病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细胞的一般特征?A. 快速无限制生长B. 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 细胞核明显增大D. 细胞间黏附力增强答案:D解析:肿瘤细胞的一般特征包括快速无限制生长、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核明显增大等。
而细胞间黏附力增强并不是肿瘤细胞的特征,相反,肿瘤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力往往是减弱的,这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脱落和转移。
2. 炎症反应中,哪种细胞是主要的炎症介质来源?A. 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 血小板答案:C解析:在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是主要的炎症介质来源。
它们能够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这些介质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3.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________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答案:基因调控解析: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由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在生物体的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脂纹、斑块解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包括脂纹和斑块。
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上脂质的沉积。
斑块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动脉内膜下的脂质核心,表面覆盖有纤维帽。
三、简答题5. 简述病理学在医学诊断中的作用。
答案:病理学在医学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病理学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
其次,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分类和分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病理学还能够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最后,病理学在疾病预防、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医疗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四、论述题6. 论述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展的影响。
答案: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组织环境,包括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多种信号分子等。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血管生成: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能够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为肿瘤提供氧气和营养,促进肿瘤生长。
病理各章题库及答案详解
病理各章题库及答案详解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原因、发展过程以及机体对疾病反应的医学基础科学。
以下是一个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的示例内容,用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
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1. 病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的医学科学。
2. 简述细胞损伤的基本类型。
- 答案:细胞损伤的基本类型包括:坏死、凋亡、自噬和程序性细胞死亡。
3. 炎症反应的四大特征是什么?- 答案:炎症反应的四大特征是:红、肿、热、痛。
4. 肿瘤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分为癌和肉瘤。
5. 何为病理学的“三步法”?- 答案:病理学的“三步法”指的是:宏观检查、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6. 描述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 答案: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包括:疾病诊断、疾病分类、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7. 何为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答案: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来划分的,而分期则是根据肿瘤的扩散程度来划分的。
8. 简述病理学中的“四步法”诊断程序。
- 答案:病理学中的“四步法”诊断程序包括:病史收集、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和病理诊断。
9. 病理学中“原位癌”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原位癌是指肿瘤细胞仅限于发生部位的上皮层内,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恶性肿瘤。
10. 病理学中“转移”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并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的过程。
11. 病理学中的“异位”和“同位”是什么意思?- 答案:异位是指组织或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在正常解剖位置以外的部位;同位则是指组织或器官出现在其正常解剖位置。
12. 病理学中的“肉芽肿”是什么?- 答案:肉芽肿是一种由炎症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新生血管组成的慢性炎症性病变。
13. 何为病理学中的“纤维化”?- 答案:纤维化是指组织损伤后,由纤维母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大量沉积,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
病理解剖学问答题整理
病理解剖学问答题整理病理解剖学问答题整理任课教师:整理学生:临床班一、什么是病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有那些?答;1、概念: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
2、主要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ABC法尸体剖验(尸检)、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细胞学检查:包括脱落细胞检查(细胞涂片)、细针穿刺细胞学(2)、实验病理学:动物实验、组织及细胞培养二、简述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答:1、细胞水肿:电镜下:细胞膜出现空泡,微绒毛变钝,髓鞘样结构,特别是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胀。
光镜下:(1)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嗜伊红色的颗粒,称颗粒变性。
(2)重度水肿的细胞胞浆淡染、清亮,称为“空泡样变性”或“气球样变性”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似沸水烫过。
混浊肿胀2、脂肪变性:肉眼:器官增大,质软,外观油黄色。
光镜:(1)、HE染片中,胞浆内见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
(2)、圆、空、光(因脂肪被制片时的有机溶剂溶解)。
(3)冷冻切片中,可用脂溶性特染。
(4)、苏丹三染料,染成红色。
(5)、饿酸,染成黑色。
电镜:胞浆内脂肪小体,进而融合成脂滴。
3、玻璃样变性:1)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细动脉硬化”LM:主要成分:血浆蛋白透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小动脉壁小部分:来自小动脉基底膜的增生。
后果: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加和局部缺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因而继发扩张,破裂出血。
2)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镜下:胶原蛋白交联、变性、融合,形成均质、粉色或淡红染的索、片状结构,其中很少纤维细胞和血管。
肉眼:呈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
3)细胞内的玻璃样变性镜下:A、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小滴B、肝细胞内马洛里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
】C、肺组织巨细胞病毒包含体D、神经细胞内Negri小体三、试述肉芽组织的肉眼和镜下表现和作用?答:镜下:1、大量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实性细胞索或扩张的毛细血管,垂直于创面,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形成毛细血管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一档在手万考不愁)整理:下载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 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⑴综合性因素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失用↑↓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萎缩↓↑血管受累→营养不良⑵病理变化1)肉眼①体积大;②实质薄;③肾盂、肾盏扩。
2)光镜①肾实质变薄;②肾小球、肾小管数量减少;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细胞缺氧→线粒体受损→氧化磷酸化障碍→细胞ATP生成减少,可导致: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下降→细胞钠、水增加→细胞水肿;⑵核糖体脱落→蛋白质合成减少→胞质三酰甘油蓄积→脂肪变性;⑶糖酵解增加→细胞酸中毒→胞质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⑷细胞膜钙泵功能下降→胞质游离钙升高→多种酶活化→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⑸细胞缺氧还可使活性氧类物质增加→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⑴途径:1)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2)代产物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3)诱发免疫性损伤;4)诱发DNA损伤;⑵因素:1)剂量;2)吸收、蓄积、代或排出的部位;3)代速度的个体差异。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⑴原因:1)化学物质和药物;2)病毒;3)射线。
⑵后果:1)结构蛋白合成低下;2)核分裂受阻;3)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4)酶合成障碍。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⑵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
⑶好发器官:肝、心、肾。
⑷病变特点:1)肉眼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光镜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电镜线粒体、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1)肝细胞质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⑴发生情况: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如发生萎缩的卵巢、乳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后机化等。
⑵形态学表现:1)肉眼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2)光镜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均质,淡红色,成索或成片,其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
在巨噬细胞质,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
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铁吸收过多。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⑴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有急性炎反应。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⑴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⑵区别:1)变性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无改变;③可恢复正常;2)坏死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③有炎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干、湿性坏疽的异同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好发部位四肢末端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脏发病原因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全身中毒症状轻重病变特点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⑴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⑵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⑶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⑷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坏死凋亡受损细胞数多少不一单个或小团细胞质膜常破裂不破裂细胞核固缩、裂解、溶解裂解细胞质红染或消散致密间质变化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无明显变化凋亡小体无有细胞自溶有无急性炎反应有无病案分析男,63岁。
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
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
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
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⑴可能发生的改变:1)脑萎缩;2)脑梗死。
⑵病变特点:1)肉眼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2)光镜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⑶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不良→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①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①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一期愈合二期愈合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坏死组织少多炎反应轻重表皮再生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肉芽组织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伤口收缩不明显明显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瘢痕少、规则、线状大、不规则简述损伤处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
①生长因子可刺激细胞的增生,并且还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②细胞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刺激血管再生;③细胞外基质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④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当细胞增生到与邻近组织细胞接触时,细胞即停止生长分裂,不致细胞过多堆积。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⑴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⑵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⑶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⑴形成条件:①心血管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⑵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④微循环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⑴种类:①血栓;②脂肪;③气体:空气、氮气;④羊水;⑤肿瘤细胞;⑥寄生虫及寄生虫卵;⑦细菌等。
⑵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①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
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压骤然剧增所致)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⑴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