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人机校核

合集下载

NSB人机校核报告.doc

NSB人机校核报告.doc

NSB人机校核报告1目的2 2校核内容2 2.1车身内扶手人机校核4 2.2车门内外扣手人机校核6 2.3仪表控制面板的人机校核22 2.4上下车方便性校核25 2.5车身H点的校核30 2.6前机舱盖人机校核31 2.7后背门人机校核33 2.8小腿包络的校核34 2.9 DVD及组合仪表的眩目校核35 2.10换挡、手刹布置硬点人机校核38 3结论40 1目的校核***总体布置能否满足人机工程的要求。

2校核内容序号校核内容校核结果1 车身内扶手人机校核满足要求 2 车门内扣手人机校核满足要求车门外扣手人机校核满足要求 3 仪表控制面板的人机校核满足要求 4 上下车方便性校核满足要求5 车身H点的校核满足要求 6 前机舱盖人机校核满足要求7 后背门人机校核满足要求8 小腿包络的校核满足要求9 DVD及组合仪表的眩目校核满足要求***人机校核中,所涉及到的人体模型及姿态角说明如下(1)人体模型说明人机校核中采用SAE95th和SAE5th人体进行校核。

(2)人体姿态角说明姿态角为0°的姿态示意图姿态角为最大值的姿态示意图腰部姿态角(腰部与大腿的夹角)腰部姿态角为0°的姿态最小姿态角(-9.521°)最大姿态角(37.441°)腰部最大姿态角的姿态胸部姿态角(胸部与腰部的夹角)胸部姿态角为0°姿态胸部最大姿态角的姿态肩部姿态角肩部姿态角为0°姿态肩部最大姿态角的姿态上臂姿态角(上臂与躯干夹角)上臂姿态角为0°的姿态上臂最大姿态角的姿态小臂姿态角(小臂与上臂的夹角)小臂姿态角为0°的姿态小臂最大姿态角的姿态手腕姿态角(手掌与小臂的夹角)手腕姿态角为0°的姿态手腕最大姿态角的姿态2.1车身内扶手人机校核一、目的校核***的扶手位置能否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

二、分析过程1、在整车坐标系中导入扶手及内饰数模,如下图所示中排右侧扶手后排右侧扶手前排右侧扶手2、导入三维人体模型,并调整姿态,见下图3、测量角度图片前排人体上臂姿态角小臂姿态角舒适角度上臂与躯干0°~100°小臂与上臂10°~120°中排人体上臂姿态角小臂姿态角舒适角度上臂与躯干0°~100°小臂与上臂10°~120°后排人体上臂姿态角小臂姿态角舒适角度上臂与躯干0°~100°小臂与上臂10°~120°结论根据以上分析,***的前、中、后排的扶手位置都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千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SAE J 903-1999 乘用车前风窗刮水系统 SAE J 287-2007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式中: G
H17
H30
综合包装因子, 单位为毫米 (mm) ;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单位为毫米 (mm) ;
前排座高度, 单位为毫米(mm)。
H17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H30 前排座高度; L53 加速踏板踵点和SgRP点纵向距离。
图2 用来确定综合包装因子G的尺寸 4.1.2 手操作空间范围参考平面(HR平面)
验证杂物箱是否满足一般存放物品要求, 并且能够使乘员在正常乘坐位置使用。 4.3.2 校核方法 4.3.2.1 储物校核:将车辆用户手册、 车辆档案等类似文件放入杂物盒并关闭, 文件在杂物盒内无干 涉状态, 杂物盒开闭顺畅(具体文件需在设计前期定义考虑)。 4.3.2.2 打开极限位置校核:将杂物箱开启到最大开度位置, 量取杂物箱盖内壁与仪表板杂物箱开口 处的最小间隙A, 并检查杂物箱盖与SAE 95%的假人腿部是否有干涉, 见图19所示。 4.3.2.3 打开过程校核:在CATIA运动分析模块将杂物盒的开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对运动过程中杂 物箱与周边件, 尤其是侧门护板的最小间隙进行记录。
方便驾驶员对组合仪表信息的识认性, 减少驾驶安全隐患。 4.4.2 校核方法
将组合仪表及眼椭圆数据调入UG软件,截取过眼椭圆中心的Y平面,如图20所示, 连接眼椭圆中 心与组合仪表中心,连线长度L称为驾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距,连线与组合仪表表盘的夹角A称为驾 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角, 连线与过眼椭圆中心线的水平线的夹角B称为驾驶员下视角。 4.4.3 要求

18.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仪表板视野校核

18.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仪表板视野校核

仪表板视野校核
1 组合仪表视野校核
1.1 组合仪表视距与视角校核
(1)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小于30°(2)仪表盘面中心到眼椭圆中心的距离应在650mm-760mm之间(3)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仪表盘平面夹角为90°±10°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2 组合仪表视野盲区校核
组合仪表所有显示信息处于可视区域内
注:一般用UG校核
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3 组合仪表夜间成像校核
(1)组合仪表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组合仪表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注:前风窗玻璃B区见GB 11555-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1.4 组合仪表面罩成虚像校核
组合仪表玻璃面罩上不能出现影响驾驶安全的倒立虚像。

1.5 组合仪表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2 中控显示屏视野校核
2.1 中控显示屏障碍物校核
驾驶员在正常驾驶位置时观测中控显示屏时无障碍物(方向盘、换挡手柄等)遮挡。

2.2 中控显示屏夜间成像校核
(1)中控显示屏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中控显示屏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2.3 中控显示屏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汽车总布置人机校核指南

汽车总布置人机校核指南
❖ 头廓包络线
☆ 驾驶员及乘员头部活动空间校核主要通过头廓包络线来 计算完成,头廓包络线是指不同百分位身材的驾驶员和乘员在 乘坐状态下,他们头廓线的包络线。头廓包络线的形成方法是 将头廓线样板放在眼椭圆样板上面,使头廓线样板上的眼点沿 着眼椭圆样板上的上半部眼椭圆运动,并保持两样板上的自身 坐标平行,描绘出头廓线运动时候的包络线便是头廓包络线。 如图1所示。由于头廓包络线以眼椭圆为基准而生成,而眼椭 圆的长短轴因身材百分位及H点水平行程的不同而有异,因而 头廓包络线是有许多条的。
目录
1
概论
2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3
驾驶员视野设计
4
乘员头部空间设计
目录
5
上下车方便性设计
6
人体坐姿舒适性和手伸及平面
7
三踏板校核
8
雨刮刮刷面积校核
概论
❖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 世纪70 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 科,它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研究人-机- 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 作用的规律,并使人—机系统工作效能达到最佳。在汽车车身设 计中应用人体工程学,就是以人(驾驶员、乘客) 为中心,研究车 身设计(包括布置和设备等) 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一个舒适的、 操纵轻便的、可靠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 人—车—环境系统。
❖ 车门立柱倾斜度
图12 立柱与座椅相对位置推荐值
图13 车门立柱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上下车方便性
❖ 通道尺寸
☆ 影响上下车方便性结构主要是车门,座椅及车门槛。对于 前座的上下车方便性(图14、15)H130(前门槛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H74(在方向盘中心平面内,方向盘到未压坐垫的 最小距离)、HY1(R点到前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L18 (前入口的足部空间,前门最大开度时门内边缘或在门槛之上 102mm的立拄与前座椅最小距离)、LX1(前车门X方向最大 开度)、LX2(前车门对角最小距离)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不 管车型大小,前门上下车尺寸都以驾驶员的要求为中心的,不 同级别的尺寸大小相当。推荐值如下:L18>450mm H130<400MM H74>150MM HY1>750mm。

仪表板人机校核

仪表板人机校核
前方下视 野线


DVD一般布置在中控面板上,屏幕中心距眼椭圆中 间距离800mm左右为佳 DVD屏幕与Z轴夹角应小于24度,以保证读碟的需 求 在侧视图中,屏幕中心与眼椭圆中心的连线与屏幕 的夹角设定为90±5° 考虑人体头部不动时,眼睛的舒适转动范围为上下 15度,屏幕位置在不影响下视野的条件下尽量高, 以方便行车时观察导航图像。 如果是触摸屏,应布置在手伸界面内 观察屏幕的路线上不应有转向盘、仪表罩等遮挡


仪表板上的旋钮、按键等操作件要操作方便,均应 在手伸界面内 根据SAE J827绘制手伸界面,界面可分别校核指尖 操作、三指操作、满手抓握是否满足要求。

为满足驾驶员对三踏板的操作,需要控制仪表板 下端距地板的高度尺寸 踵点到仪表板下边沿距离≥300mm

副驾驶侧仪表板下端距地板高度尺寸可参考主驾侧 设定 仪表板下沿需能够遮挡空调暖风机 如果仪表板下沿距前围板X向尺寸较小,则距地板 的距离可同时减小。可以通过摆放人体模板具体分 析。
下视野限 制线


组合仪表在侧门玻璃上的反光区应与外后视镜观察 区不重叠 人体位置、仪表位置、车门玻璃倾角、外后视镜位 置、仪表罩形状对反光结果均有影响
外后视镜
组合仪表侧窗成 像
车门玻璃
组合仪表
影响后视镜观测区域


过V2点或眼椭圆下部做与风窗陶瓷边上端或引擎盖上 端(取高点)相切的线即为前方下视野,下视野不得 小于5度,一般设定在6度以上 仪表板上表面应在下视野限制线以下
2013年11月



组合仪表 前方下视野 DVD反光炫目 手伸界面 腿部空间 踏板操作区 点火锁操作空间 换挡手刹操控空间 副仪表板约束条件

人机工程培训_人体校核

人机工程培训_人体校核

2009年12月
5
上海同济同捷北京分公司
二、人机工程相关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65-1989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T 19234-2003 乘用车尺寸代码 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05年取消,暂无新标准代替) GB/T 17346-1998 轿车脚踏板的侧向间距 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
2009年12月
3
上海同济同捷北京分公司
一、人机工程概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尤其是1995年之后三维数模的引入, 可以在汽车总体布置中对人机工程进行细致和精确的校核。目前它包 括: 1. 确定汽车造型的硬点尺寸 2. 确定汽车内部空间尺寸 3. 校核驾驶员的最佳坐姿 4. 校核操纵方便性 5. 校核视野 6. 校核上下车方便性 7. 汽车乘坐安全性(主动、被动安全性) 8. 汽车舒适性(噪音、振动、乘坐空间和温度) 9. 汽车使用方便性 10. 汽车装配保养方便性(规定检查更换零件时间,更换雨刷片≯30”) 11. 轿车娱乐性(收音机、CD、DVD机等) 12. 轿车外形观赏性(车型样式、色彩等) 其中前6项与轿车总布置关系最大,直接需要总布置进行设计和校核。
校核内容
驾驶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后排乘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驾驶员SAE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仪表板校核规范

仪表板校核规范

编制 平 台文件编号分析报告_零件名称_校核者_版本号_日期 审核 系 统 仪表板日期批准项 目属 性 (FMEA 零件编号、周边配合零件清单)1、法规校核(1)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GB11556/GB11555)(EEC 78/317) (FMVSS103) (2)内部凸出物要求(GB11552)(ECER21-01)(FMVSS 201)(3)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11562)(77/649/EEC )(FMVSS 219) (4)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码(VIN )(GB16735)(EEC 76/114)(FMVSS Part 565) 目标值(根据目标市场确定标准,如:兼顾国内、欧洲、美国等标准):(1)按国标GB11556规定试验规范要求, 在试验开始后20、25、40min 时,达到标准要求除霜效果的值,GB11555要求10min 后,至少将A 区90%和B 区80%面积上的雾除净。

为提高除雾效果,可参考我公司目前较好的试验结果作为目标要求:2min 后,除雾面积约85%~90%,4min 后全部除完。

(2)内部凸出物要求(国标GB11552;欧洲ECER21-01;美国FMVSS 201):在标准规定的基准区内不得有任何危险的可能导致乘员严重伤害的粗糙表面或尖棱。

设计经验值一般仪表板水平线上部,圆角大于3.5mm,仪表板水平线下部圆角大于2.5mm(3) GB11562上要求通过V2垂直于Y 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向下倾斜1度时,则转向盘上边缘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4)中、欧标准要求VIN 标牌在仪表板的右侧,而美标要求在仪表板的左侧。

B .除霜中心沿出风方向做出的线与前风挡的交点最好落在B 侧除霜风向尽量侧风窗玻璃上人除霜向看外后视镜量落在B 下边缘与区下边缘间(3) 按1975年颁布的ISO3958《道路汽车-轿车-驾驶员手控作况时男、女驾驶员的手动范围。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课件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课件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人体模型
汽车设计和试验中所采用的人体模型视用途不同,种类不一。 常见的有H点人体模型、装车试验用人体模型(假人)、振动试 验用多自由度振动人体模型。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H点人体模型 ☆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跨点Hp。 ☆ H点人体模型是一种用来确定汽车车身的实际H点位置的人 体模型。H点人体模型由背板部、座板部、小腿部及足部等构成。
人机工程学
—— 汽车工程研究院 总体部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目录
1
概论
2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3
驾驶员视野设计
4
乘员头部空间设计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目录
5
上下车方便性设计
6
人体坐姿舒适性和手伸及平面
7
三踏板校核
8
雨刮刮刷面积校核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概论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 世纪70 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 科,它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研究人-机- 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 作用的规律,并使人—机系统工作效能达到最佳。在汽车车身设 计中应用人体工程学,就是以人(驾驶员、乘客) 为中心,研究车身 设计(包括布置和设备等) 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一个舒适的、 操纵轻便的、可靠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 人—车—环境系统。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H点人体模型
图1 H点人体模型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汽车实际H点

汽车实际H点是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的步骤安放在汽

内饰-组合仪表校核

内饰-组合仪表校核

1 内饰设计--组合仪表校核
组合仪表校核包括组合仪表的布置位置和组合仪表要满足防炫目和反光要求。

1. 组合仪表的布置位置要求
1.1 眼椭圆中心到仪表的目视距离是否符合要求,根据人机工程的规定人眼的舒适目视距离为360mm ~800mm 之间,推荐值为710mm ~760mm 之间,所以要求眼椭圆中心点到组合仪表盘中心的距离不要大于800mm ,最好在710mm ~760mm 之间。

1.2 根据仪表数据确定仪表的平面。

为使驾驶员能够轻松自然地观察仪表,仪表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的连线L3与水平面的夹角应该在30°范围内。

为保证组合仪表数字的正确读识,仪表盘平面要有恰当的倾角,仪表盘的平面与直线L3的夹角控制在90°±10°范围内,见图1。

.
图1
1.3 组合仪表盘应在双目组合障碍可视范围内,见图2。


2
95%眼椭圆
95%人体 设计方向盘位置。

17.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仪表板操纵件校核

17.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仪表板操纵件校核

仪表板操纵件校核
1 空调控制旋钮校核
空调控制旋钮操作空间
空调控制旋钮操作空间见下表:
序号校核项推荐范围(mm)
1 两控制旋钮间距离大于25
2 控制旋钮距侧面障碍物距离大于19
2 杂物盒校核
2.1 杂物盒开关尺寸(GM)
杂物盒开关相关尺寸见下表:
开关尺寸推荐值(mm)
开关宽度50.0
开关后方间隙20.0
开关深度25.0
下方进入间隙25.0
2.2 杂物盒空间及周边间隙
(1)杂物盒的扣手应在手伸界面范围内。

(2)杂物盒的空间应该能容下车辆用户手册、车辆档案等文件。

(3)杂物盒关闭时与较大人体假人小腿距离要求不小于100mm,推荐值150mm有利于碰撞发生时减轻对乘员小腿的伤害程度。

(4)杂物盒的最大开度时开口尺寸不应该小于110mm,最大开度时与SAE 95﹪假人膝部不得干涉。

(5)杂物盒在开启过程中与侧门护板最小间隙应大于10mm。

(6)杂物盒箱体内,应可以放下275mm×170mm×45mm尺寸的块体。

(7)开启开关宽度≥15mm,手指进入间隙≥20mm,开关后部间隙≥15mm。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摘要:本文利用汽车人机工程学,SAE标准、UG软件、CATIA软件等各方面的知识阐述汽车仪表板部分关键件的人机设计,对仪表板部分件的布置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包括仪表板的仪表盘的布置,仪表板遮光罩的设计。

另外阐述了仪表板法规校核,包括仪表盘视野盲区校核等等。

0 引言仪表板总成是汽车内饰开发的核心部件,其开发的好坏决定着项目开发的成败。

仪表板设计必须满足视野性、操纵性和空间布置的要求。

1 仪表盘的布置在侧视方向,作方向盘轮缘最高处截面下方和眼椭圆上方的公切线L1,作方向盘轮毂上方和眼椭圆下方的公切线L2,则仪表盘应该布置在L1和L2之间,这样能保证90%的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上半轮缘和轮毂、轮辐之间的空隙观察到仪表。

连接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的直线L3应平分L1、L2之间的空间。

仪表盘平面与直线L3的夹角一般控制在90°±5°范围内,最大不超过±8°。

仪表盘较理想的布置是将其布置在水平视野的25°范围和垂直视野(在视水平线下30°以内范围)的10°范围内。

2 仪表视野校核驾驶员在观察仪表等显示装置时,其视线会受到方向盘轮缘、轮毂或轮辐的阻挡,在仪表板上会形成盲区。

如果仪表和控制件布置在盲区内,就会影响驾驶员对仪表的读识和对控制件的操作,不利于安全行车。

因此,必须确定仪表板上盲区和可视区的范围,将仪表布置在驾驶员无需转动头部和躯干就能看到的地方。

方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包括方向盘轮缘形成的盲区和轮毂及轮辐形成的盲区两部分。

在计算盲区之前,先要建立仪表板工作面,它应该位于仪表显示面处,且与之平行。

2.1 方向盘轮缘盲区的求作①计算特征盲区。

如图1所示。

某眼点的单眼盲区是仪表板上被方向盘轮缘阻挡而该眼点看不见的部分。

以左眼为例,其求作方法是:过左眼点作以系列方向盘上半轮缘的内外切线,这些切线与仪表板工作平面相交得一系列交点,交点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点的单眼盲区。

仪表板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仪表板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仪表板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赵志勇;潘旭;蔡怀玉;张万象
【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卷),期】2015(038)012
【摘要】根据本公司一款车型简要介绍仪表板人机工程手伸界面画图法和自动生成法、仪表板腿部空间、杂物箱空间校核方法、目的、要求.
【总页数】3页(P152-154)
【作者】赵志勇;潘旭;蔡怀玉;张万象
【作者单位】浙江吉利汽车研究研究有限公司;英悦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吉利汽车研究研究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5.1
【相关文献】
1.汽车内饰布置及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J], 潘丽杰
2.关于汽车仪表板设计中的人机工程 [J], 于金生;张浩;李龙
3.汽车仪表板关键件的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 [J], 张英;孙智民
4.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室内仪表板的数字化参数优化设计 [J], 张修乾
5.汽车门内饰板人机工程校核方法探讨 [J], 赵志勇;魏爱思;叶永亮;石相宇;杨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仪表板中的人机工程设计

汽车仪表板中的人机工程设计

汽车仪表板中的人机工程设计一、汽车仪表板仪表板是汽车操纵显示的集中部分。

其上部有各种仪表及操纵开关,是汽车操纵中心。

设计上较好的仪表板是驾驶员能感到方便舒适,反之还可能影响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仪表板设计已成为汽车车身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仪表板总成也叫仪表盘总成,它是汽车上主要内饰件,它壁薄,体积大,上面开有很多方孔、圆孔等仪表孔,且结构形状十分复杂;仪表板是全车操控与显示的集中部位。

仪表板作为汽车内部可以看得到的最大,最复杂的零件之一,一直是新设计方法和新材料的首选目标。

同汽车一样,仪表板也因安全特性、美学要求、附加功能及其他发展趋势的综合要求而不断创新。

仪表板的器件按其功能一般划分为驾驶操控区和乘用功能区两部分。

驾驶操控区即主仪表区,指操控车辆行驶的有关功能区,一般集中在转向盘前面,如行车仪表、灯光开关、刮水器开关等;乘用功能区即副仪表区,指空调旋钮、音响控制、储物盒等,一般集中在仪表板的中部及右部。

最近,由于碰撞保护要求更为严格,仪表板上也采取了增强的结构。

目前,在许多情况下。

仪表板的基础结构已经对汽车车身扭力强度由一定有影响。

通过膝垫,杂件箱门及附加的驾驶员成员安全气囊的一体化赋予关键的安全功能。

随着仪器及电子设备数量的激增,如从气囊感应器到导航系统刀剪短的HVAC控制以及高级音响系统,仪表板也变得更为复杂。

通过对噪声和内部温度的控制,仪表板也能改善内部环境质量,并且通过色彩、织物、吉装饰使视觉上达到协调。

汽车仪表板的结构和用材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可以分为硬质和软饰仪表板两大类。

硬质仪表板结构简单,主题部分为同一种材料构成,多用于栽种汽车及客车,一般不需要表皮材料,采用直接注射成形。

软饰仪表板由表层、缓冲层和骨架三部分构成使用多种材料构成。

常用词奥皮材料有PU、PP、ABS/PVC合金等,多用于轿车。

此外,还有钢板冲压成型再焊接,涂装制造的钢质仪表板;钢质仪表板外层包覆人造革后制成的丰软化仪表板;木质仪表板等.仪表板总成好似一扇窗户,随时反映出车子内部机器的运行状态,同时它又是部分设备的控制中心和被装饰的对象,是轿车车厢内最引人注目的部件。

仪表板人机校核共24页

仪表板人机校核共24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仪表板人机校核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1、学问是异常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多学科交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结合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提高人机校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利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构建更加真实、全面的模拟环 境,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人机交互的效果。
THANK YOU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CONTENCT

• 人机校核概述 • 人体模型介绍 • 驾驶员人机校核 • 乘员人机校核 • 行人保护人机校核 • 总结与展望
01
人机校核概述
人机校核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人机校核是对汽车内部空间、驾驶员和乘客的操作界面以及车辆 外部环境进行评估的过程,以确保驾驶员和乘客在使用过程中的 舒适性和安全性。
02
人体模型介绍
人体模型的选择
静态人体模型
用于评估汽车内部空间和座椅设计的合理性,确保 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动态人体模型
用于模拟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客的姿态和行为,预测 可能出现的碰撞和伤害风险。
人体模型比例
选择与实际人体比例相符合的人体模型,以便更准 确地模拟乘客在汽车内的行为和姿态。
人体模型的参数
案例二
某轿车车型的人机校核。针对不同体型乘员进行校核,发现某一体型乘员在车内坐姿不舒适,经过调整座椅设计, 提高了该体型乘员的舒适性。
05
行人保护人机校核
行人保护人机校核的内容
头部碰撞区域校核
校核发动机罩、前挡风玻璃、前保险杠等部 位是否会对行人的头部造成严重伤害。
脚部碰撞区域校核
校核前保险杠、前格栅等部位是否会对行人 的脚部造成严重伤害。

汽车整车部设计手册-人机校核

汽车整车部设计手册-人机校核

整车集成篇第二章人机校核2.1 人体乘坐舒适性2.1.1 人体姿态角度Ramsis里面的二维人体模型是95%SAE人体,其默认最舒适角度如下图1所示:图1 RAMSIS默认舒适角度Ramsis中的靠背角调节角度是5°-40°,躯干角是60°-130°,膝盖角是80°-180°,踝角是87°-135°,基本上能够反映大部分人体常规姿态。

而实际在汽车设计当中,人体有一个设计舒适角度,见表1和图2示意。

表1 舒适角度舒适角度最佳角度20°<A1<30°25°95°<A2<110°95°95°<A3<135°125°85°<A4<110°87°25°<A5<60°80°<A6<165°170°<A7<190°图2 人体姿态角度示意当然,设计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微型车以及后排乘客而言,某些角度是能够在上述舒适角度范围之外的,特别是臀部角度以及后排乘客的踝角。

比如还有一种设计,根据车型种类来定义人体角度,见表2。

表2 根据车型定义人体舒适角度范围臀部角度膝关节紧凑型轿车90°-95°115°-120°小型轿车95°125°中型轿车95°-100°125°-130°大型轿车100°130°在实际的人机校核当中,一般根据上述经验角度来验证人体姿态的舒适性,如果超出了舒适范围,则在有足够布置空间的状态下,考虑适当调整人体。

2.1.2 座椅使用舒适性一般座椅的设计H点位置与人体的H点轨迹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可以查看座椅行程轨迹的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汽车设计当中驾驶员座椅主要考虑5%女性-95%男性之间所有的人体情况。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的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的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的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
张英;孙智民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4(33)35
【摘要】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instrument panel package, including instrument and sunshade, and analyzes the ways to meet the driver's demand from the aspects of view, ergonomics and anti-dazzle.%本文主要对仪表板的关键件包括仪表盘、遮光罩等进行布置分析,从视野、人机、防眩目等角度分析如何满足驾驶者的使用要求。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张英;孙智民
【作者单位】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1300;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1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7
【相关文献】
1.808轻卡踏板和操纵件布置和人机工程校核 [J], 俞燕;刘江波;王双龙
2.汽车内饰布置及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J], 潘丽杰
3.808轻卡踏板和操纵件布置和人机工程校核 [J], 俞燕;刘江波;王双龙
4.某纯电动车高压关键零部件布置方案研究 [J], 耿琦
5.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布置研究 [J], 熊良剑;翟文龙;倪立;郝义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方下视 野线


DVD一般布置在中控面板上,屏幕中心距眼椭圆中 间距离800mm左右为佳 DVD屏幕与Z轴夹角应小于24度,以保证读碟的需 求 在侧视图中,屏幕中心与眼椭圆中心的连线与屏幕 的夹角设定为90±5° 考虑人体头部不动时,眼睛的舒适转动范围为上下 15度,屏幕位置在不影响下视野的条件下尽量高, 以方便行车时观察导航图像。 如果是触摸屏,应布置在手伸界面内 观察屏幕的路线上不应有转向盘、仪表罩等遮挡
2013年11月



组合仪表 前方下视野 DVD反光炫目 手伸界面 腿部空间 踏板操作区 点火锁操作空间 换挡手刹操控空间 副仪表板约束条件



组合仪表定位距离 仪表倾角,下视角 组合仪表盲区 仪表罩反光校核 前风窗炫目 车门玻璃炫目(影响观察后视镜)
组合仪表中心与眼椭圆中心点最佳距离710mm 组合仪表表盘的角度: 表盘与视线夹角在90°±5°范围内。测量方法:过 组合仪表中心点做与中间眼椭圆中心点的连线,测量 表盘与连线的夹角。 组合仪表高低位置根据盲区设定


手刹前端、下端间隙要求35mm以上,右侧间隙要 求40mm以上 要求手刹操作点与EO点连线到副仪表板肘靠间隙大 于50mm;手刹上极限位置与副仪表肘靠间隙大于 10mm。



根据座椅滑移轨迹,测量在座椅滑动过程中与副仪 表板间隙,一般间隙要求10mm以上,座椅处于最 前端时与副仪表板可干涉1mm 副仪表板肘靠高度要求距R点Z向160~210mm 副仪表板与后排乘客座椅X向间隙一般要求大于 250mm,保证后排中间乘员脚进出方便性

出风口中心与驾驶员眼椭圆中心点在X方向上的距离600mm~800mm 出风口的下边缘与H点在Z向上的最小距离为380mm 出风口中心与驾驶员中心在Y向上的最小距离380mm; 当驾驶者坐在最远的位置时,驾驶员侧出风口可调节吹风方向,吹到驾驶员 右肩;中间出风口可以吹到驾驶员左肩;副驾驶员的要求与之对称。 出风口向上应能够吹到99%的眼椭圆,向下应能够吹到假人的H点。 出风口需布置在没有任何零件(方向盘、驾驶侧气囊、 控制器)阻挡气流吹 向目标的地方,能够吹到人腰部以上80%的空间。如果不能,就要考虑辅助 出风口。


仪表板上的旋钮、按键等操作件要操作方便,均应 在手伸界面内 根据SAE J827绘制手伸界面,界面可分别校核指尖 操作、三指操作、满手抓握是否满足要求。

为满足驾驶员对三踏板的操作,需要控制仪表板 下端距地板的高度尺寸 踵点到仪表板下边沿距离≥300mm

副驾驶侧仪表板下端距地板高度尺寸可参考主驾侧 设定 仪表板下沿需能够遮挡空调暖风机 如果仪表板下沿距前围板X向尺寸较小,则距地板 的距离可同时减小。可以通过摆放人体模板具体分 析。

驾驶员侧人体小腿到仪表板距离≥90mm,副驾驶人体 小腿到副仪表板≥80mm,

油门踏板右侧距仪表板护板(或空调)距离建议在 40mm以上

以点火开关上表面为基准面,过上表面中心点做图 示区域,并根据转向盘调节范围绘制点火开关包络, 在包络面内应避免有其他部件



手动挡换挡手柄操作空间一般要求前方60mm,后 方40mm,侧面40mm,换挡球头位置应以冲程位 置为准 自动挡球头前方最小间隙保留40mm以上也可以接 受 校核与中控面板间隙 时要考虑空调旋钮的 高度及烟灰盒的操作 空间




根据SAE 1050制作组合仪表盲区 组合仪表上重要显示符号不应在盲区内 根据经验,仪表上部与轮缘盲区最好有5mm以上 的间隙,否则有被转向盘轮缘遮挡的风险



入射光线通过仪表透明罩表面可形成反射光线。当 反射光线射到驾驶员眼睛时,会对驾驶员视觉造成 影响。 在人体R点的XZ平面内,过仪表罩上下端做眼椭圆 的切线及反射线,反射线区域希望在组合开关罩内 如果仪表罩在Y断面内投影 不是一条线(是空间曲面), 反射区域需要在空间内校核



外界光线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光线不应进入眼椭圆, 屏幕尽量选择表面亚光的,降低反射率 因门窗、风挡、天窗的入射光源较多,校核时一般 以眼椭圆为光源,经屏幕的反射光线如不经过门窗 等有可能发光的区域则认为合格 DVD屏幕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前风窗上反射到眼椭圆 内称为炫目;如果屏幕光线能照射到风窗,应避免 反射光线进入眼椭圆;如果能射入眼椭圆,至少要 求反射区域在刮扫区域的B区之外
反射区



仪表自身发出的光射到前风挡玻璃后,反射到驾驶 员眼睛内,对驾驶员视觉造成影响称为炫目。 为避免炫目应防止仪表的光线照射到前风挡上,应 控制仪表帽檐的长度。 如果帽檐长度不足以 炫目限制线 遮挡仪表光线,则希 望反射光线不进入眼 椭圆,或反射区在刮 扫区的B区以外。



为避免组合仪表炫目,希望仪表帽檐尽量长,但帽 檐不能过长,同时需考虑方向盘操作空间。方向盘 在整个调节范围内,与帽檐的距离推荐在60mm以 上。 组合仪表 帽檐需在下视野限 视野线 方向盘间 制线以下 隙限制线 帽檐下端不能影响 组合仪表的视野
下视野限 制线


组合仪表在侧门玻璃上的反光区应与外后视镜观察 区不重叠 人体位置、仪表位置、车门玻璃倾角、外后视镜位 置、仪表罩形状对反光结果均有影响
外后视镜
组合仪表侧窗成 像
车门玻璃
组合仪表
影响后视镜观测区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V2点或眼椭圆下部做与风窗陶瓷边上端或引擎盖上 端(取高点)相切的线即为前方下视野,下视野不得 小于5度,一般设定在6度以上 仪表板上表面应在下视野限制线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