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情况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
(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的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究竟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适应性。
2. 学生能够掌握爬山虎的繁殖方式。
3. 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爬山虎的实物或图片,培养观察能力。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培养信息搜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繁殖方式和药用价值。
教学难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实物或图片of 爬山虎,资料搜集工具,如书籍、网络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外观特点,引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好奇心。
二、爬山虎的生长特点(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如:攀爬方式、叶片形状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三、爬山虎的繁殖方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学生通过观察爬山虎的实物或图片,了解爬山虎的繁殖特点。
四、爬山虎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了解爬山虎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五、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繁殖方式和药用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繁殖方式和药用价值。
二、爬山虎的生长环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如:湿度、光照等。
学生通过观察爬山虎的实物或图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三、爬山虎的保护(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保护措施,如:防止破坏、合理利用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了解爬山虎的保护措施。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掌握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和功能。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听说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二、探究爬山虎的生长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如攀爬能力、叶片形状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三、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结构(10分钟)1. 教师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如吸盘、绒毛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爬山虎脚的结构的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脚的结构的功能。
四、实践活动:观察爬山虎的脚(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爬山虎,近距离观察爬山虎的脚。
2.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爬山虎脚的结构和生长情况。
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爬山虎脚的特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脚的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脚的结构。
二、探究爬山虎的脚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介绍爬山虎脚的功能,如吸附、攀爬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功能。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脚的功能。
三、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10分钟)1. 教师介绍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如吸附、伸展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
(2)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3)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用图像和文字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朗读和理解。
2.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学习。
3.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学习。
(3)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2)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教材。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和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出示课文《爬山虎的脚》,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集体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3. 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学习:(1)教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2)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加深对爬山虎的了解。
4.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和爬山虎的了解。
(2)学生展示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
2.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植物生长的场景,要求学生用文字描述。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描述植物生长过程的重要性。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6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6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4.教师小结: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
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
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爬山虎的攀爬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1. 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和脚的结构。
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
2. 实验材料:爬山虎植株、透明胶带、剪刀、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探究爬山虎的攀爬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植株,发现其攀爬方式。
3. 讲解爬山虎的脚的结构: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解释其攀爬的原理。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爬山虎的攀爬过程,记录其脚的结构。
6. 作业布置:绘制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图,并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小短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2. 学习爬山虎的繁殖方式和生长需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调查,探究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调查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2. 爬山虎的繁殖方式和生长需求。
三、教学难点1. 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2. 调查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
2. 调查材料:调查表、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2. 探究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植株,发现其生态习性。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实用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实用【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主要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特点及其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认识自然界的生物。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学会通过观察来认识事物,培养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爬山虎脚的形态及其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特点。
2.分析爬山虎脚的形态及其生长过程。
3.学生举例说明爬山虎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爬山虎吗?它是如何生长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观察、思考、探究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
2.提问:你们知道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吗?二、观察与实践1.学生分组观察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记录其生长特点。
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题目:“我眼中的爬山虎”,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了解,写一篇短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爬山虎这种植物?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观察日记。
2.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的应用。
【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丰富。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爬藤植物吗?生1:我知道葡萄。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1一、情境导入,预习沟通〔3〕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日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题目,齐读〕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匀称〕。
〔师随机板书〕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密,这么美是由于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日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
老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
〔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
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特别仔细,下面咱们就来小组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综合答案〕三、互动讨论,精读体验〔一〕第三自然段〔12〕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1.〔1〕沟通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同时强调“反面”〔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查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2〕〔师板书〕留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留意左窄右宽。
〔师板书,生留意观测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2.〔1〕沟通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松软〕3.沟通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4.师总结:脚的位置、外形、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
〔随同学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外形、颜色〕5.爬山虎的脚引人留意吗?〔生答:不引人留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留意到爬山虎的脚。
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精确是由于他这次〔仔细观测〕了。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构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构造。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好奇心。
二、课文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构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行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构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行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行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小组讨论,提高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构造。
二、课文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讲解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行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行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篇一】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
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2、品读课文(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
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
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
“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
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
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2)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
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
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
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爬山虎、蜗牛”等词语。
(2)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爬山虎的一些特点。
(3)学会借助图片多角度观察,发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学会画角的画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植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按方位顺序观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3.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按方位顺序观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爬山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巩固学习内容。
3. 准备角的概念相关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交流对爬山虎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
三、学习课文内容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总结爬山虎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点评,总结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爬山虎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对爬山虎的了解。
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爬山虎是如何爬的?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总结爬山虎的爬行方式。
三、学习作者观察方法1.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2.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点评,总结答案。
爬山虎的脚 教案(优秀8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8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出示谜语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爬山虎的脚》教案2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脚的结构。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爬山虎脚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生长特点和脚的结构。
3.2 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爬山虎脚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实物或者视频资料。
4.2 场地准备安排一个适合观察爬山虎的地方,如校园内的爬山虎植株。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爬山虎植株,引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5.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生长特点和脚的结构。
5.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爬山虎脚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5.5 延伸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其他植物的适应策略,进一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观察爬山虎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观察仔细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6.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脚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植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7.1 教学内容反思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7.2 教学方法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7.3 教学效果反思思考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脚的结构的理解程度。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学科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巴、贴、触”等7个生字,会写“巴、贴、爬”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荷叶母亲》这篇课文,作者是谁呢?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她写的另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3.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叶子和叶柄的句子。
(2)读后讨论交流,理解爬山虎叶子和叶柄的特点。
(3)出示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叶子和叶柄,帮助学生理解。
4.学习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向上爬的?(2)学生交流讨论,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3)出示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帮助学生理解。
5.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理解爬山虎的脚的变化过程。
(2)学生交流讨论,巩固对爬山虎脚变化的认识。
6.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知道了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巩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习惯。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巩固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习第1自然段(1)回顾第1自然段的内容,理解爬山虎叶子和叶柄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年级:二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习性,认识爬山虎的脚。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学生能够探究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2.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爬山虎的脚如何帮助它攀爬。
2. 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of 爬山虎。
2. PPT 或黑板,用于展示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材料:透明胶带、尺子、毛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爬山虎的特点:攀爬、绿色叶片、细长的藤等。
二、探究爬山虎的脚(15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爬山虎是怎么攀爬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帮助它攀爬?”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students to observe the pictures or specimens of the climbing plant and explore how it climbs and what special structures it has to help it climb.3. 教师展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模拟爬山虎的攀爬(20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透明胶带模拟爬山虎的脚,尺子模拟藤,毛线模拟墙面。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攀爬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爬山虎、触、细、叶柄、卷须、萎、牢固、对照”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过程与方法:1. 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找答案。
2. 学会用“……不像……不像……而像……”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五、教学准备PPT、课文课件六、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a.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观察大自然吗?你们注意过学校的爬山虎吗?b. 学生交流后,随机板书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自读课文。
b. 学生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学习第一自然段a.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 讨论: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c. 出示生词,让学生选择认读,理解词语。
4.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a.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b. 讨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c. 出示生词,让学生选择认读,理解词语。
5. 学习第四自然段a.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b. 讨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c. 出示生词,让学生选择认读,理解词语。
6. 巩固练习a. 出示练习题。
b. 学生练习。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学会用“……不像……不像……而像……”造句。
过程与方法:1. 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找答案。
2. 学会用“……不像……不像……而像……”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像……不像……而像……”造句。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五、教学准备PPT、课文课件六、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a.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大家对爬山虎有了了解。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爬山虎的脚20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爬山虎的脚20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爬山虎的脚》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直奔难点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等一会儿,把你觉得在学习上有困难的自然段提出来。
生:我第三、四自然段不好理解。
生:二、方法指导,引导自学师:同学们敢于提出自己学习的难点,这很好。
那么以小组为单位,读读二、三、四、五自然段,然后讨论一下,可以用什么学习方法来读懂这几个自然段呢?生:我们可以用画图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生:我们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讲述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想用读课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表演来帮助我学习课文。
生:可以采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
生:师:同学们的建议的确很好。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学你认为比较难读懂的自然段。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在小组内提出来,进行交流。
开始吧!(生自学)三、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师: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怎么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生:我用画图画来学习这一自然段。
师:你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一自然段吧。
师:画得好,也讲得清楚,不错。
给他一点掌声吧。
同学们也来读读第二自段吧。
师:爬山虎的叶子这么美,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谁能来讲?生:师:老师这里也画了爬山虎的脚,请同学们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有关爬山虎脚的句子,边读边想:这幅画画得对不对?师:谁来评呢?生:画得对。
师:上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生讲解)师:讲得不错。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这几句话写了爬山虎脚的哪些方面?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爬山虎脚的样子呢?(生回答,师板书:位置、形状、颜色)师:同学们都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这几句话,一边读一边在你的脑海里也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与上节课衔接,理清文章脉络,回顾所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板书:脚的特点)
预设3:“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作者观察得细致。(板书:颜色)
小结:通过细丝的位置隐蔽、数量精确、形态细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出示图片,展示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
与蜗牛的触角对比,理解比喻。
引导学生说一说:爬山虎的脚还像什么?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学生体会朗读。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的脚有哪些变化。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预设1: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板书:变化 没触着墙的 萎了 触着墙的 牢固)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点拨:连续观察,才有新发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叶圣陶爷爷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时间、地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
四、引导发现,总结观察方法
1.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教学过程设计
《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
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 (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 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 (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