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理解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间的关系第一篇: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三者关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根本国情,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开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开展道路。

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立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依据这个表述,可以从五个层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领导核心。

无论是开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要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只有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按照最广阔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领导、组织、支持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政治开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首先是社会制度问题,也就是坚持哪一种社会制度。

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根底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郑云天来源:《前线》2015年第06期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在国际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而且有力保障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存续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未来愿景与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精髓。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深刻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都是历史必然的论点,在此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构想。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他们的研究聚焦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指导和无产阶级革命等问题,没有更加深入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路径。

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以及俄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重振经济,列宁带领苏维埃政府通过将战时共产主义调整为新经济政策,大力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得以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柱。

虽然列宁的英年早逝致使其很多富有创见的理念未能付诸实践,但仍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闪光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合理扬弃了苏联模式与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不可否认,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其发展模式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理论和实践也存在不少缺陷,在根本上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陷入困境。

与之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一系列具体层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创新。

例如,摆脱了僵化教条的计划经济桎梏,建立起更具活力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积极稳健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废除个人崇拜和领导干部终身制,实现权力更替的有序化、制度化与常态化等等。

浅析全球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析全球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析全球化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应对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在政治上。

以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征为基点,以积极参与全球化为契机,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在经济上.以经济一体化为大环境,实现经济安全和参与优势的双赢;在文化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同步提升;在军事上,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祖国统一为任,实现国防现代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很流行的术语,政界、商界、学术界、文化界等等莫不都在大谈全球化问题,并以此为时尚。

当诸多领域都在欢庆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有人表现得很冷静,他们充满忧虑地提醒人们:全球化并不都是“大饼”,有的时候它是一个“陷阱”。

那么,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的问题是: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定义有很多。

社会学从人类互动意义增强角度来定义全球化,即人类集团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强,最后形成全球性的联系,这个过程叫全球化。

政治经济学将全球化定义为英国资本中心出现之后,资本中心和资本外围的关系,这个过程不仅是经济过程,也是政治过程[1]。

而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公共物品,是文化的传播。

还有人通过对现实的描述来界定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是全球网络的金融、信息、资本乃至思想跨越国境,使市场变成了世界市场。

全球化不仅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模式与趋势,而且冲击和改变着各国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应对由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把握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与健康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在政治上,以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征为基点,以积极参与全球化为契机.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中共十七大报告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形势和党自身所承担的任务的变化,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继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之后,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又一场伟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世界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从15世纪到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掠夺上面的,它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都是对内靠剥夺农民、剥削工人,对外通过掠夺、扩张、海外殖民乃至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来实现的。

与此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一条新路,是因为它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和平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性特征和国家战略。

在国际上它表现为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严格约束自己即使在发展起来以后也永不称霸;表现为坚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帮助,协力推进。

这种和平发展战略,意味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损害别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现代化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是在与当代世界其它国家的共同发展中、与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协调一致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曾经在《中国,世界经济的灵丹妙药》一文中说:“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将使整个世界而不仅中国自身受益”,“中国与全世界共同分享其进步,这与过去截然不同。

欧洲以往向全球扩张,导致产生了几十个殖民地,并让欧洲以外成千上万的人民痛苦不堪。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摘要: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国制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这部历史中的恢弘的一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鲜明的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了一条具有现实
适应性的发展路径。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在减贫、教育、医疗等
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
的经济模式注重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改善民生,这对其他
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的理念,
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和完善。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
和联合国权威。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
投资银行等国际合作机制,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制。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发展,为
世界各国提供了多样化的制度选择。

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注重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的政治制
度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全球政治文明的发展路径,并且为一
些实现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在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
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和完善,为世界各
国提供了多样化的制度选择。

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
受其他国家的关注和学习,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国
际影响力。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
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保障人民权益、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条道路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人民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感受是非常积极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定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逐渐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和认可。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定位越发凸显,不仅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路径选择。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定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长期实践和理论创新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以下理论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念和新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基础。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对于推动全球价值观多样化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新时代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和体现,展现出了独特的实践魅力和成就。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定的思想指导和政治保障。

作为中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了崭新的形象和地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1.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一便是“一国两制”政策。

它是中国对香港、澳门的实行的政治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保障了香港、澳门在统一的前提下,保持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保障了香港、澳门居民民主权利和权益。

2.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改善企业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就,并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3.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的根本基础。

在国家治理中,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始终是重中之重。

4.科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特点为科技创新。

中国政府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并在国家各级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目前的中国科技成果遍布全球,成为世界一个不可小觑的力量。

5.绿色环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不仅在经济和科技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也在生态和环保方面不断加强和探索。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环保意识,达到了全民环保的目的。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独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继续恪守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完整word版)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完整word版)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为解决世界的不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这一理念对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困、不平等、社会不稳定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发展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还在于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这一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积极的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可以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发展进程的稳定性。

这一经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

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领导机制,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还在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各国间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这一理念对于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合作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能够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的发展模式,为解决世界的不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理念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能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全球视野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列主义?

全球视野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列主义?

全球视野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列主义?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一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学习马列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成就,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价值。

一、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方案。

其主要特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共同富裕”、“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方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先进性,成为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强调“中国特色”的重要性。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更加注重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思考和探索,充分考虑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泛的地理资源,积极适应全球化的新要求,探索新的增长方式。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逐渐成为了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二、马列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列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它通过探究社会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保护国家独立和维护人民利益作出了贡献。

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侵略,国民经济一度处于落后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走过的道路,其中包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以下是我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些理解: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之一是改革开放政策,该政策始于20世纪末。

通过经济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吸收外资,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发展经济与保障社会公平:中国社会主义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通过实施扶贫计划、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卫生体系等措施,中国努力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引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这一概念意味着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国家保持对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体现在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信等价值观念的倡导上。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与交流。

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总之,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积极实践的过程,旨在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不断适应国内外的变化,并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一道路的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都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起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干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中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相对独立,不息探究符合国情的制度和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为全球化时代提供了不同政治选择的典范。

中国通过不息深化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政治体制。

这种政治道路的选择,使中国能够相对独立地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进步。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经济上带来了巨大进步。

全球化加速了各国经济的融合和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通过乐观参与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不仅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低收入人口的脱贫,稳定了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充分发挥了规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既实现了经济增长,又保证了公平宁社会稳定。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在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碰撞。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文化上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既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和融合了各国先进文化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使中国具有不行复制的奇特文化魅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茂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为其他进步中国家提供了重要阅历。

在全球化背景下,进步中国家在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进步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中央政权和经济进步的协同效应,取得了卓越成就。

这为其他进步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为其在全球化中找到合适的进步道路和实现可持续进步提供了重要启示。

综上所述,是中国长期坚持走的一条符合国情的可持续进步道路。

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地认识和理解

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地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理解

对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理解

对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理解1.国际化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重要态势1.1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联系的一种世界潮流,是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并同时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现象从超越国家界限而相互联系来说,国际化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全球化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更侧重于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超越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和地理分割,趋于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每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和适应全球化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种参与和适应的过程反过来又会推进国际化进程,这是一种现实和循序渐进的选择。

在全球化中推进国际化,在国际化中参与全球化。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日益紧密联系的过程。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变动和浪潮之中,就其态势来说,是无法阻挡和躲避的。

1.2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需要更多地通过这种联系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离不开”的程度越来越高。

范围也越来越广。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中国更加紧密地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外部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也明显增大。

突出地表现为对外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外人员交往和流动越来越多、文化和科技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深入等。

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也愈益广泛地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的联系等,需要更多地通过这些联系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并将更多地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既独立自主、立足国情,又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的开题报告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的开题报告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历史现象之一,它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在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最终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这条道路所反映出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原因: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全球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对策,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及其体现的中国特色: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体现的中国特色,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内意义和对外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世界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进行研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数据,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研究结论。

四、研究价值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有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发展成功的关键之一。

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他们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中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和价值,既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理解1.国际化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重要态势1.1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联系的一种世界潮流,是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并同时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现象从超越国家界限而相互联系来说,国际化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全球化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更侧重于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超越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和地理分割,趋于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每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和适应全球化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种参与和适应的过程反过来又会推进国际化进程,这是一种现实和循序渐进的选择。

在全球化中推进国际化,在国际化中参与全球化。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日益紧密联系的过程。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变动和浪潮之中,就其态势来说,是无法阻挡和躲避的。

1.2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需要更多地通过这种联系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离不开”的程度越来越高。

范围也越来越广。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中国更加紧密地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外部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也明显增大。

突出地表现为对外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外人员交往和流动越来越多、文化和科技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深入等。

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也愈益广泛地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的联系等,需要更多地通过这些联系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并将更多地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既独立自主、立足国情,又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中国在继续立足于自身力量的同时,需要有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市场、资源等条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同时,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立足于中国自身实际,紧密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动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国强民之路,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

在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党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主动的精神,积极把握新机遇,沉着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首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简要介绍。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首要的理论问题。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及其对它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原则进行了描述。

但是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像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那样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反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就需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重新的认识,不能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或者教条式地理解他们的相关论述。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了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提出了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等有益的思想。

遗憾的是,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反而走向了反面,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开启了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一般事物的认识一样,包含着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到底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却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认识的问题。

也就是说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进行定量分析。

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lJ1遗憾的是,毛泽东的这一正确思想淹没在随之而来的错误思想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这些新政策虽然在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理论上却同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发生了冲突,有些人怀疑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人则否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的必要性。

为了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我国的社会主义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从中国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正确分析的同时,邓小平思考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

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邓小平反复强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他还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1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92年春南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外交战略和祖国完全统一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系统的论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

都进入到对高级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较好把握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