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2024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24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开展国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中华文化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阶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小学部:以经典诵读、古文阅读、国学常识为主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包括但不限于《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史记》等经典。
(2)初中部:在小学部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名人、古代科技等。
(3)高中部:在初中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理解,包括但不限于古代哲学、古代文学与艺术、中国古代历史等。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博物馆等,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经典文献。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1. 教师培训:开展国学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加强他们对国学教育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2. 制定教材:邀请国学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编写与年级特点相适应的教材。
3. 课程安排: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4. 多样化评价:设立国学测评,通过测验、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 家校合作:通过家庭作业、课外阅读、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国学教育的实施。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及意义国学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逐渐淡化了对国学课程的重视和传承,导致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和道德素质的下降。
因此,开展小学国学课程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尊师重道、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寻求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育爱国情感、感恩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大学、小学经典诵读:广泛引入儒家经典、古代诗词及其他文化经典和优秀名著,鼓励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或背诵,使学生熟知国学经典。
2. 国学绘画: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美术及国学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素材的运用技巧,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
3. 国学手工艺:学生应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技巧,如剪纸、刺绣、泥塑等,上手实践提升手艺水平,并巩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4. 中国传统剧目欣赏:学生透过欣赏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剧目,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各个方面,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5. 中华文化艺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武术等,体验并享受中华文化艺术魅力。
6. 传统风俗文化: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风俗规矩等,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7. 中华文化名人漫谈:通过学习各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名人的思想及其贡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讲法:通过演讲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文化;2. 实践法:通过参观、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实践中华文化;3. 故事法:通过形象的讲解和生动的故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经验;4. 阅读法:通过精选优秀的中华文化读物,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塑造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对国学的认知和理解,本校制定了以下的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使其能欣赏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指导。
4. 培养学生继承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展示。
二、课程内容安排1. 国学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国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经典书籍、古代名著、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将学习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对国学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2. 经典诵读学生将通过经典诵读,朗读古代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诵读内容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3. 传统文艺欣赏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戏曲和美术等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和学习,学生将了解传统文艺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传统礼仪教育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仪式,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和道德修养。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知。
5.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将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国学知识、经典著作、传统艺术等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学生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体验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020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20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经典《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全体学生能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7、全体语文老师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资源共享,认真上好校本课。
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引言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国学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国学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为了让小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国学课程被加入到小学的学习中。
为了使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系统和有效,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使他们能够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2.强化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如孝道、敬老、尊师等。
3.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学经典选读: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2.诗词歌赋:比如唐诗宋词等;3.古代典籍:比如《论语》、《大学》、《庄子》等;4.神话传说:比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5.历史人物:比如周恩来、孔子、李白等。
以上内容只是基础课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探究。
三、课程实施本课程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经典诵读:教师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2.名词解释:教师介绍国学专业术语和古代文化常识,通过重点词汇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阅读学习:教师选取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增加学生阅读量;4.写作训练:教师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课程评价针对本课程,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笔记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作业数量等; 3.考试与测试:对于课程的重要内容将要求学生进行答题或应用知识测试; 4.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课程实施效果,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提供电子书、课件和视频等网络资源;2.实物展示:提供一些实物、图片等展示材料;3.学习工具:如朗读器、字典等。
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1
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一、课题________及价值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
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
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中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教育部决定从202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认同感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和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二、学科设置1. 国学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国学的来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国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国学经典文学:重点选取中国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史记》等,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国学哲学思想:重点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4. 国学文化艺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5. 国学与时代联系:将国学与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等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国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在初中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可以作为一个选修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作品以及思想精髓,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高中阶段:在高中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扩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材编写1. 教材选编:教材内容要覆盖国学起源、经典文学、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选取经典的文献、著作和艺术作品作为教材材料。
2. 内容解读:教材要注重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思想内涵的阐释,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国学知识。
3. 多媒体辅助:教材可以配备一些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大兴二小《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大兴二小《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我校把“国学启蒙”教育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
以“国学”的儒家之德,儒家之学,儒家之教为血肉精魂,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国粹,对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
根据我校实际,“国学”校本课程将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开放与统一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边开发边实施,二者相互补充。
一、“国学”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案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
实施评价等工作,由教导处、教科室领导及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明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重点和培养目标。
课程开发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
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这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要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素养。
(1)、专家培训模式。
定期聘请专家来学校对教师进行讲座,培训指导教师,使教师首先走近经典、诵读经典,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
(2)、实践性模式。
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成立教师读书沙龙,通过自己阅读、交流读书体会、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会等形式,大力提倡教师积极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阅读节活动,以教师的读书活动带动学生读书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建设良好的读书风尚,更好地实施古诗文启蒙教育。
(3)、课题研究模式。
为了使古诗文启蒙教育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更加具有鲜明、长远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提升教育的科研水平。
2024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学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05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工作梳理
梳理国学教育资源
整理国学经典著作、名篇名句、传统文化技艺等,形成系统的国 学教育资源库。
调研学生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点、认知 水平和需求。
建立灵活调整机制,确保校本课程与国家教 育政策保持一致。
针对教学内容过时
设立专门教材编写小组,定期更新教材内容 。
针对学生兴趣下降
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经 典诵读比赛等。
02
01
针对教师资源不足
与高校合作,邀请国学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 。
04
03
危机处理预案设计
教学内容引发争议
立即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
D
实施范围及对象
实施范围
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
实施对象
全体中小学生,重点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同时,鼓励高中阶段 的学生自愿参与国学校本课程的学习。
02
课程内容与设置
国学经典篇目选取原则
01
02
03
思想性
选取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核心价值观的篇目,如 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
艺术性
注重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 力,选取诗词、歌赋等具 有美感的作品。
0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学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03
丰富中小学课程体系
将国学校本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有助于完善现有 课程体系,增加课程多样性。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前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习国学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培养他们的优秀性格和道德情操,成为兼具智慧和品格的现代中国人。
为了促进国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国家决定将国学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确保国学课程实现从纳入到普及的转变。
教学内容1.历史类国学:主要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春秋》、《论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把握,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2.文学类国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三字经》等,通过学习经典的诗歌、词曲、文言文等文学形式,来提高学生音韵、语言、文化内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儒家思想:主要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
4.诗词歌赋:主要包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旨在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1.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逐步深入地了解国学基础知识。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演讲、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穿插经典和现代故事讲解,以及生活实例教学,以求使教育更为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3.建立评估机制: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课程表现,书写表现,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考试评价1.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所学国学知识体系分为学科考核和综合考核两个重要方面。
2.定期组织考试: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国学学习效果,学校会定期组织国学小考测验,以及一学期末的综合大考,并以此进行科学公正评估,建立起科学的成绩管理和报表制度。
3.建立奖励机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鼓励与肯定,学校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关表彰和嘉奖,并设立选修课程和研究机会等支持提高深度和广度的学习。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2篇)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中华文化自信心和传统礼仪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公民。
三、课程设置国学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诵读、解读,传统诗词的欣赏与鉴赏,传统绘画、书法的基本技能训练,传统礼仪、节日习俗的了解与传承等多个方面。
四、教学方法在国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交互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育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将开展多样化的国学教育活动,包括国学研讨会、传统文化体验课、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六、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障国学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国学教育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意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国学教育。
七、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国学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全面评估学生对国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实施流程国学课程实施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师资队伍的准备情况,逐步推进,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国学教育服务。
九、结语国学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2)(一)一、指导思想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国学课的开设,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2、陶冶学生性情品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
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习语文的厚实基础。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新课改工作。
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我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三、原则1、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
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
3、激趣性原则。
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组织成员组长:罗群雁副组长:张群许倩刘红王玫组员: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202X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202X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国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减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国学的了解和认识也相对较少。
因此,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我校决定在202X年从幼儿园到高中开设校本课程国学。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国学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国民素养和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设置:1. 幼儿园阶段:(1)国学启蒙课程: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和传统故事。
(2)传统手工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学习制作传统手工品。
2. 小学阶段:(1)国学经典: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著作,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2)国学修养:学习国画、书法等国学文化技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传统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初中阶段:(1)经典文化阅读:学习《红楼梦》、《论语》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国学研究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文化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传统文化传承:学习传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继承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
4. 高中阶段:(1)中国哲学思想: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了解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2)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组织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3)创新实践与传承:开设国学实践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结合,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X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11200字
202X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1202X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总体目标国学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方案旨在通过开设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推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置和内容1. 初中阶段:(1)四书五经:深入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易经》《尚书》《礼记》《周易》《诗经》,了解儒家经典的思想和精髓。
(2)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中国历史:学习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朝代的兴衰更替、历史人物的事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等。
(4)中国传统艺术: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2. 高中阶段:第1页/共4页(1)中国哲学思想: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各派思想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中国文化与传统礼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包括传统节日、礼仪习俗、古代礼制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交礼仪。
(3)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史记》《诗经》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4)中国历史人物与事件: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组织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观看传统戏曲和舞蹈表演,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展览等。
2.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组织诵读、解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4. 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动力。
5.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和互联网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 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02X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1202X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学的教育价值意识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强中小学国学课程的推进,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原则1. 积极引导。
将中小学国学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国学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热情。
2. 适应性发展。
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科学设置国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 着力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加强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修养。
4. 多元评价。
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实行多元评价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小学课程设置(1)一年级:国学ABC,包含《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通过故事、歌曲、动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二年级:中华古诗词,选取唐诗、宋词中的经典作品,通过背诵和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境界。
(3)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观,包括中国历史、礼仪、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知识。
(4)四年级:经典故事欣赏,选取中国古代经典故事,通过阅读和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5)五年级:先秦诸子及文化名人,选择《老子》、《庄子》等先秦经典和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派的思想和主张。
(6)六年级:中国古代文学,选取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学作品,通过欣赏和评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2. 初中课程设置(1)七年级:中国古代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隋唐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文化成就。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学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国学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
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023年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2. 任务:(1)通过开设国学课程,让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核心价值观念。
(2)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让其能够欣赏古典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作品。
(3)通过国学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品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我认知。
(4)深入挖掘国学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意义。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1. 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学习能力,编写适合的国学教材。
(1)小学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词、神话传说、传统音乐、礼仪道德等。
(2)初中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化经典、古代艺术形式、传统文化背景等。
(3)高中阶段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哲学思想、古代文化名著、文人雅士等。
2.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古代文学:教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诗经》等。
(2)传统音乐与舞蹈: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与传承,学习古典乐器和传统舞蹈。
(3)古代历史和文化:教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包括朝代沿革、宫廷文化、礼制风俗等。
(4)经典阅读: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艺术鉴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传统艺术作品,如传统绘画、书法、曲艺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阅读、讨论、实践等组合运用。
大兴二小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大兴二小《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我校把“国学启蒙”教育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
以“国学”的儒家之德,儒家之学,儒家之教为血肉精魂,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国粹,对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
根据我校实际,“国学”校本课程将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开放与统一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边开发边实施,二者相互补充。
一、“国学”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案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
实施评价等工作,由教导处、教科室领导及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明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重点和培养目标。
课程开发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
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这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要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素养。
(1)、专家培训模式。
定期聘请专家来学校对教师进行讲座,培训指导教师,使教师首先走近经典、诵读经典,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
(2)、实践性模式。
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成立教师读书沙龙,通过自己阅读、交流读书体会、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会等形式,大力提倡教师积极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阅读节活动,以教师的读书活动带动学生读书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建设良好的读书风尚,更好地实施古诗文启蒙教育。
(3)、课题研究模式。
为了使古诗文启蒙教育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更加具有鲜明、长远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提升教育的科研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
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7、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8、定期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默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功底。
五、评价:采取“每天评价”、“每周评价” 、“弹性评价”方式。
1、每日评价:评价的时间早上。
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
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
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
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直至通过为止。
2、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
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注意问题:1、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
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2、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多鼓励、不批评。
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获得良好的情感启迪。
3、鼓励家长同读一本书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班级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国学的诵读,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中国人。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二)一、课题来源及价值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
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
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
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 研究内容: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一)研究思路: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
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一)阶段成果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
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
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
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
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