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徐晓飞)
新工科背景下“1122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1122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李成友段朋冯兴无赵海勇李德奎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28期摘要:为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该文以聊城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分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工科视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聊城大学办学定位,结合专业自身优势,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重塑人才评价体系,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出计算机类专业“11223”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开展有效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质量评价;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8-0156-05Abstract: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is paper took the computer majors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new engineering view,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nd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we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reconstructed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reformed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ed teaching models, reshaped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ed teachers'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nd improved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us, we proposed a new model of "11223" computer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l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achieved effective performance.Key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 computer science major; teaching mode; quality evalu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全面唱响了引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三部曲”[1-2]。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行业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中,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因此,基于OBE(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必然选择。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OBE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来实现: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和加强学生评价。
首先,调整课程设置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新工科背景下,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专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应该注重培养软件工程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以适应行业的需要。
其次,优化教学方法也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
而新工科背景下,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在实践教学方面,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新工科背景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软件服务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及教育
谈软件服务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及教育
徐晓飞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随着软件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跨学科交叉融合,软件服务工程学科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兴专业学科.文章阐述软件服务工程的学科内涵及范畴;从软件工程教育的角度提出软件服务工程的知识体系SSEBOK框架,包括软件服务工程的工程方法类、工程技术类、服务业务类、服务管理类、服务应用类、基础知识类等6类知识领域23小类知识模块;最后提出关于软件服务工程教育的建议.
【总页数】6页(P3-8)
【作者】徐晓飞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三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J], 李龙
2.教育服务:努力谱写教育新篇章——无锡市育红小学实施教育服务工程的若干思考与实践 [J], 强洪权
3.知识建构与社会责任——论新疆设计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相关问题 [J], 周云
4.中欧合作计划中的软件/服务工程教育 [J], Gianmario Motta;Tianyi Ma;Kaixu
Liu
5.STS 教育理念下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架构策略 [J], 钱洪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智能+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人工智能+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实验
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杨陈
【期刊名称】《进展》
【年(卷),期】2024()7
【摘要】“人工智能+新工科”的改革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实
践教学完成了由学位本位逻辑到能力本位逻辑的转变。
本文从“人工智能+新工科”视域下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要素出发,围绕理念建设、体系整合、模式探索三个角度深入分析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中心”与“两个要求”,进而结合教学经验给出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
践教学改革适应技术发展、强调能力塑造、整合优势资源、全面开拓视野四个层面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学科影响力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信息。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杨陈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职业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2."人工智
能+新工科"视域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3.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工
科类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4.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探析——以平顶山学院为例5.新工科背景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豫章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郇正良禹朴勇朱向彩朱笑荣杨德运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25期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学习目标等多方面的特点,在模式培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研究,提出一套从理论体系到实践都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朝着最适合的个性化方向发展的教育方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158-04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behaviors, ways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t conducts corresponding research in the aspects of model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system,and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The set of pers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solutions that ar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fro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to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can maxima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nal potential, promote students' education methods that are most suitable for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dividu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curriculum system;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一、概述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學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3年首次提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也就是说,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同时存在着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语言方面的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相关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方面的智能、自知智能、人际交往型智能和认识自然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组合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在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对应天赋,但在其他的方面则可能资质平庸甚而水平很低;有的各种智能可能都一般,但如果智能组合得当,会在某些领域或解决一些问题时则较为出色。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融合性培养模式: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可以引入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广泛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 创新性培养模式:新工科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要求。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培养模式:实践能力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可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如开设实验室课程、参与实际项目等,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团队合作培养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团队作业、项目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5. 全人发展培养模式:新工科注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一些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总之,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需
要注重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全人发展等方面,并且需要与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徐晓飞)资料
MOOC引发的教育方式改革与新一轮教育竞争
教育挑战
多元化/多维度大学教育的挑战 大学教育功能变化的挑战
信息化社会认知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挑战
美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情况
2001年,美国工程院发起“2020工程师”研究计划,分别于2004、2005 年发表了《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培养2020的工程师 :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等报告。 2006年,美国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National Innovation Initiative》, 提出了未来竞争力基础在于“创新基础设施”(Innovation Infrastructure)。 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推出的“工程准则2000” (Engineering Criteria 2000, EC2000)明确指出,工程人才必须具备鉴别 、阐述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工程实践中使用技术、技能和现代 工具的能力。 MIT等大学联合制定的CDIO工程教育能力大纲要求,工程毕业生能在现 代团队合作环境中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复杂有价值的工程体系;在具 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和批判创新等综合能力教师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探索 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和探索 工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类推进新工科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 • 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大动员: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专题培训班
通——精英人才的能力 通
(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 项目组织与团队协作能力
专 系统应用与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
创新意识与能力 国际竞争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摘要: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软件新技术与新服务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走向了新的历史时期。
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国家发展需求和业态发展方向相适应,为国家培养一批人工智能时代迫切需要的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1高校软件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1.1扎实的专业素养任何实践都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进行高校软件工程人才教学培养时就要注重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时遇到操作性问题,可以迅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1.2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前提是能够清晰分析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具体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发生的过程,将其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中,需要软件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具备很强的观察分析能力,才能满足特殊行业的实际应用需求。
1.3触类旁通的知识应用能力根据机器学习领域得出的相关经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新鲜样本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理解为对同规律的学习集合数据以外,经过训练网络也能得出适合的输出结果。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毕业后需要面临的应用工作场景,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指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可以通过发挥其自身精通的行业技能,通过分析行业问题之间的共通之处,运用软件工程应用知识触类旁通地用来解决相关行业产生的具体问题[3]。
简单来说,软件工程应用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类推转化能力。
1.4与时俱进的创造能力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软件工程的发展速度惊人。
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逻辑学等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且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技术优势带动传统行业的进步。
新工科与三教改革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与三教改革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5)3. 研究目的与问题 (6)二、新工科与三教改革的背景与趋势 (6)1. 新工科的发展 (7)2. 三教改革的内涵与目标 (8)3. 新工科与三教改革的关联分析 (9)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0)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11)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学中的创新 (12)3. 云计算与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 (13)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挑战 (15)1.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16)2. 面临的主要挑战 (17)3. 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8)五、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9)1.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20)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 (21)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23)2. 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改革 (25)创新型教学环境的构建 (26)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27)3. 师生角色的转变与能力提升 (29)教师角色的转变 (30)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1)教师和学生能力的双向提升 (32)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33)1. 案例一 (34)2. 案例二 (36)3. 案例三 (37)七、改革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38)1. 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39)2. 改革效果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40)3. 改革实践的反思与总结 (41)八、结论与展望 (43)1. 研究结论 (44)2. 研究贡献 (4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6)一、内容简述随着新工科和三教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档旨在分析新工科与三教改革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新工科和三教改革的背景进行概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工智能+ 新工科”背景下计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
“人工智能+ 新工科”背景下计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作者:***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06期摘要:面对“人工智能+ 新工科”時代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新要求,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简称“计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实践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技术更新要求,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产学合作不足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采取实践教学改革新策略,打破传统计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途径等进行调整与优化,构建基于“人工智能+ 新工科”的一体两翼型实践教学架构,以提高计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型计科专业人才,适应新时代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工科;计科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6-0140-030 引言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大幅度跨越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相关技术已经融入社会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为技术基础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1]。
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工科专业应运而生,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新思维、新方式下的重大战略转变,深刻地影响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简称“计科”)专业多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轨道中,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级学科本科专业,实践性极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计科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目标。
面对“人工智能+ 新工科”时代对计科专业提出的新要求,将“人工智能”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与“新工科”建设全面深度融合,探索计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优化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新工科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培养计科专业领域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对人才素质的现实要求;既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转型,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更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2024年新工科背景下面向汽车产业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探究》范文
《新工科背景下面向汽车产业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工科的崛起,汽车产业与软件工程的融合日益紧密,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全产业链服务的转变,这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究新工科背景下,面向汽车产业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汽车产业与软件工程新工科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
在汽车产业中,软件技术已经渗透到车辆设计、制造、服务等多个环节,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面向汽车产业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汽车产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分析汽车产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软件开发能力,包括编程、系统设计、数据库管理等;二是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如车载系统、智能驾驶等;三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如车辆运行数据分析、故障预测等;四是创新能力,要求软件工程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四、面向汽车产业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针对汽车产业的需求,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课程的设置。
同时,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了解汽车产业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产学研合作与实习实训高校应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
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也应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机会,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三)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徐晓飞
【期刊名称】《中国大学教学》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介绍了大学本科生院的发展背景与意义,阐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的定位、建设目标、发展思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改革新举措;并提出了本科生院体制下如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与方式,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给出了关于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深入思考.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徐晓飞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
3.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4.用改革精神推动创新用创新方式深化改革推动青海省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省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
5.新常态下创新流通发展的必然选择——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谈内贸流通体制改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探索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 • 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的重要
性 • 构建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体
系
目录
• 提升软件工程系统能力的途径 与方法
•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
新工科背景介绍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倡导跨文化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跨文化交流 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锻炼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和竞赛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
提倡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为未来 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01
案例一
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成功培养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
软件工程师。该案例详细介绍了合作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
的经验。
02
案例二
某团队开发的软件项目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经验包括跨学科合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加符合 新工科背景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具有 新工科背景和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工科”是相对于传统工程教育理念的反思与改革,本文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分析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如何构建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受到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新的模式等各方面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
随着对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升,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当下社会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人才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将不同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拥有跨界整合的能力。
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等是物联网工程所具备的特征,是一种新的工科学科专业。
一、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目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并保证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各大院校纷纷都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大推动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但是各院校在对物联网工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定位需进行优化目前,很多院校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何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
但是不论是在对物联网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训的实践过程中,还是院校在对物联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方面,或是针对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针对人才的培养层次、人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和完善,以适应本院校学生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新工科”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校企合作环节,大多数院校还没有深入做到校合作,不论是教学体系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没有很好地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行等内容相互融合。
故国家、省、市和所在高校应该要加大提倡力度、给予好的政策,从而能够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促进院校与各实践企业之间长期、友好、高效地合作。
故在实践环节培养过程的中,还需要更加细化实践培养目标,并完善实践过程考核细则,提升实践教学的培养能力。
《2024年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范文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在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创业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
作为工科专业之一的软件工程,更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创新创意创业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宽广的视野。
本文旨在探索与实践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的建设,为软件工程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新工科教育强调的是创新、实践和跨界融合,这对软件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因此,创新创意创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程建设的探索1. 课程设置与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构建了以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开发实践、软件创新设计与创业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注重引入最新的技术趋势、行业动态和创业案例,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式学习体验。
3.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我们积极推动跨学科融合,将计算机科学、设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界思维。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如软件开发大赛、创业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建设的实践1. 课程实施与效果我们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多名学生成功创办了软件企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024年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范文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工科的崛起,软件工程领域的教育与培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培养具备创新创意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创业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详细阐述。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变革新工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产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软件工程教育需要进行深度的变革,从传统的技术教育转向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这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三、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1. 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开设创新创意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适应产业发展: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软件工程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3. 提高就业竞争力: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四、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的探索1.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开设如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基础、软件项目实战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的实践1. 实施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support,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效果:通过实施创新创业课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这使得软件工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单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
研究和探讨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强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体现在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新工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人才,而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应用能力培养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为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与意义体现在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反思和改进。
当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单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出原因所在,为改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背景与意义体现在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推动。
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研究和探讨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推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和探讨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高校关注的焦点。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
首先,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加强软件工程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具备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
此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跨学科交叉培养的策略也被提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改革,地方高校能够培养出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新工科”的时代,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行业要求。
为了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和跨学科素养的软件工程人才,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1目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局限性1.1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多样。
目前的课程设置在软件工程专业中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大量的理论课程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乏实践的锻炼使得学生在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中遇到困难时难以应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无法给予学生最实用的教学指导。
此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不足,缺乏跨学科的教学团队,难以提供综合性的教学服务。
1.3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充分目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虽然一些学校设立了实习和项目实训环节,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有限。
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参与度较低,无法真正感受到软件工程实践的挑战和机遇。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往往缺乏经验和信心。
1.4缺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了解行业需求,并有助于促进科研与实践的结合。
然而,目前地方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存在困难,制约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深度。
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_徐晓飞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第1期徐晓飞,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抓住MOOC 之机遇 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 专业教学改革徐晓飞摘 要:近两年,MOOC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给全球大学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又是首当其冲。
如何应对MOOC 挑战和借助MOOC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大学通过MOOC 促进教育改革的途径,并着重从MOOC 建设、利用、改革、联盟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计算机与软件工程MOOC 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途径。
文中还就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改革、学院教学改革等层次探讨了如何利用MOOC 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与学方法的改革问题。
最后,给出了关于计算机与软件工程MOOC 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MOOC ;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一、MOOC 对全球高等教育特别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影响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服务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的迅猛发展,网络化的信息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一网络化智慧教育火种闯进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大门,正在教育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迅速蔓延和燎原着,给全球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本世纪初以来,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特别是2012年以来,美国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网络课程,MOOC 在一年间热遍全球。
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联合发起的edX 、斯坦福大学创立的Coursera 和Udacity ,还有可汗学院(Khan Academy )等成为MOOC 的全球引领者。
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注册参与了各类MOOC 教育系统。
《2024年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范文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工科的崛起,软件工程领域的教育与培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更强调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跨学科整合的能力。
因此,创新创意创业课程的建设成为了软件工程教育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经验,以期为相关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需求新工科教育强调的是对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适应性,以及对创新创业的重视。
在软件工程领域,这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的掌握与应用。
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能力的提升:掌握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工具和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2. 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创业精神的培养:通过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勇气和决心,能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
4. 跨学科整合能力:通过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的探索针对上述教育需求,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建设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探索方向:1. 课程体系的构建:建立以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创业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传授技术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2. 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翻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 实践平台的搭建:建立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创新中心、创业园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创业的机会。
同时,应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4. 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教师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探索 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和探索 工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类推进新工科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 • 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大动员: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专题培训班
2017年7月29-30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大学举办新工科建设专题 培训班,教育部高教司与理工处负责人到会讲话,邀请 15位专家 做特邀报告,还书面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版》。各 省教育厅、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 200多人参会,部分高 校负责人也闻讯赶来。这次培训班是一次新工科“大动员”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中国人工智 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等15位政府官员、专家、校长、企业家 等就如何把握新工科背景、认识新工科产业需求、建设新工科、 怎么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与报告。 本人代表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做了特邀报告—— 《抓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促进新工科建设发展》
结语 哈工大 徐晓飞
2017.10.14
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引发新产业与新工科兴起
互联网 + 现代服务业
互联网+
互联网 + 行业/新业态/新模式 互联网 + 社会服务 + SoLoMo
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
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
工业4.0
服务型制造+现代物流
人工智能 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智能化 智能企业与智能公共服务
同时具备技术技能与商务能力
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学院)
旺盛的工作热情与团队工作精神 对先进技术的理解力及其实际运用能力 迅速成为生产力(快速进入角色) 对公司的创新贡献力
By Dub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reland Jan 31,2002
新工科建设: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 研讨会,发布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10条)。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 研讨会,发布《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7条)。 本人在会上做了大会报告:《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计算机
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工科专业
新知识
新技术、新知识、学科交叉 信息技术与各专业的融合 新工科课程体系
新模式
选专业/选课机会、学习名师/名课机会
新工科的科技人才与研发人才
新机会
创新创业实践、到名企实习机会 跨校交流、国际交流与到名校深造机会 高质量就业与高起点职业发展机会
新人才
新兴产业人才、认知型人才 T型创新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 国际竞争人才、可持续竞争人才
能够为公司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看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本科毕业要求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 、研究、解决、评价复杂工程问题,体现创新意识;并运用现代工程 工具和IT工具,设计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评价其对社会、 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个体、 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能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 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实 现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全球化高等教育竞争与不平衡的形势
MOOC引发的教育方式改革与新一轮教育竞争
教育挑战
多元化/多维度大学教育的挑战 大学教育功能变化的挑战
信息化社会认知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挑战
美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情况
2001年,美国工程院发起“2020工程师”研究计划,分别于2004、2005 年发表了《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培养2020的工程师 :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等报告。 2006年,美国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National Innovation Initiative》, 提出了未来竞争力基础在于“创新基础设施”(Innovation Infrastructure)。 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推出的“工程准则2000” (Engineering Criteria 2000, EC2000)明确指出,工程人才必须具备鉴别 、阐述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工程实践中使用技术、技能和现代 工具的能力。 MIT等大学联合制定的CDIO工程教育能力大纲要求,工程毕业生能在现 代团队合作环境中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复杂有价值的工程体系;在具 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和批判创新等综合能力。
IT 精英人才的能力与素质
实践与经验
终身学习能力
工 与程 能专 力业 知 识
知应 识用 与行 能业 力相 关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计算机+”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
专——专业人才的能力
理论分析与抽象能力
问题理解与求解能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系统开发与实现能力 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 持续学习与改进能力
工程 知识 问题 分析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研究 使用 现代工具 工程 与社会
环境和 可持续 发展
职业 规范
个人 和团队 沟通
项目 管理 终身 学习
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I型、T型、 TT型”人才
价值观与社会责任 科学思维、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 学科交叉与深宽兼备的 专业与通识知识、能力及技能 精英人才综合素质
第六届全国软件工程教育年会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
徐晓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O一七年十月十四日 重庆
报告内容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特点 新工科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 新工科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及知识体系构建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
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情况
近1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工程教育新途径,例如,建设国家示范 软件学院和微电子学院、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 CDIO工程教育、 加入工程教育认证华盛顿协议,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等,其目 的是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战略新兴产业竞争人才需要。 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并部署设置了22种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工科专业。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 见》,全面推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5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 案》,“要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
新理念选题 新结构选题 新模式选题 新质量选题 新体系选题
• • • • • • • • • • • • • • • •
新工科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新经济对新工科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 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分析 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经验分析 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理科衍生的新兴工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实践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人才的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 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新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特点
新理念
面向战略新兴产业与引领性行业 需求培养人才 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
多专业学科交叉与融合性创新
符合新工科特征与规律
新特征
交叉化、创新性、认知型
国际化、多元化
实践性、广普性
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结合、创新实践教育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卓越工程师计划 探究式与小班研讨式学习方式 MOOC/SPOC + 翻转课堂 国际化培养与跨国交换学习
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挑战 新一代青年学生特点的变化
培养有可持续竞争力的 创新型人才 对于未来全球事务与国家发展 的责任心和使命意识 认知社会信息化过程的变化、 科学和工程技术在社会信息化 变化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于全 球化的影响 认知个人在这些变化中应具备 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个体变化
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与要素的变化 个人学习方式的变化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挑战的可持续竞争力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挑战的可持续竞争力
报告内容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特点
新工科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
新工科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及知识体系构建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 结语
哈工大 徐晓飞
2017.10.14
从软件产业人才观看新工科人才需求
爱尔兰都柏林工大的工业型人才需求观
哈工大 徐晓飞
2017.10.14
新工科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创新
计算机 科学
交叉 融合 创新
计算机+X 新专业
交叉 学科/ 专业
行业/ 领域
新工科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