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两弹元勋科学家的事迹及颁奖词
两弹元勋科学家的事迹及颁奖词今儿个啊,咱就来唠唠那些了不起的两弹元勋科学家的事儿。
这事儿啊,得从咱国家那段特殊的岁月说起。
那时候啊,咱国家刚成立不久,到处都在搞建设,可国际形势那叫一个紧张啊。
别的国家都有了原子弹、氢弹这些厉害玩意儿,咱要是没有,那不得老是被人欺负嘛。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有一群科学家站了出来,他们下定决心要为咱国家造出自己的“大杀器”。
这里面啊,有一位特别牛的科学家,叫邓稼先。
这邓稼先啊,那可是个学霸级别的人物。
他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脑袋里装的都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后来啊,他去国外留学,学了一身的本事。
有一回啊,邓稼先和几个同事一起做实验。
那实验环境可艰苦了,实验室又小又破,设备也不齐全。
可这邓稼先啊,一点儿都不在乎。
他整天在实验室里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捣鼓这个仪器,一会儿又写写算算的。
他那同事就打趣他说:“稼先啊,你看这条件这么差,咱啥时候才能搞出个名堂来啊?”邓稼先听了,笑着说:“别着急嘛,咱一步一个脚印儿,总会成功的。
再说了,条件差咱就自己想办法克服,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这样,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搞研究。
那时候啊,为了获取更多的数据,邓稼先经常要亲自去现场做实验。
有一次做核试验,那可是相当危险的事儿啊。
邓稼先不顾大家的劝阻,非要亲自到现场去观察数据。
他的妻子就着急了,拉着他的胳膊说:“稼先啊,你可不能去啊,这多危险呐!万一出点事儿可咋办啊?”邓稼先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笑着说:“没事儿,我心里有数。
这数据对咱的研究太重要了,我得去。
”到了试验现场啊,那气氛紧张得不得了。
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各种仪器,就等着那关键的一刻。
“轰”的一声,核试验成功了!那一刻,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邓稼先激动得跳了起来,和同事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他大声喊道:“成功啦!咱成功啦!”那喜悦的劲儿啊,就好像中了头彩似的。
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试验,咱国家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
这可多亏了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啊。
邓稼先主要感人事迹10篇
邓稼先主要感人事迹10篇邓稼先,一个举世闻名、妇孺皆知的名字,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悼念、学习的伟大物理学家。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邓稼先的主要感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邓稼先主要感人事迹篇1看完电影《邓稼先》后,我认为邓稼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其中最1653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为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是默默地在为自己的国家奉献。
更何况如今贪官污吏遍地丛生,能够有这种觉悟的人早已少之又少。
我还记得几个月前看到过一则笑话。
官员一拜访官员二,看到他的豪宅,就问他是怎么变得如此富有。
官员二笑了笑,指了指河上的桥:“我吃了这个工程的20%”。
后来,官员二拜访官员一,看到他家如同皇宫一般,就问了同样的问题。
官员一指了指没有桥的河说:“我吃了这个工程的100%”。
如此调侃,可见这种行为早已变得如此的“正常”,早已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可是邓稼先却没有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当他被告知马上要参加的工作需要他放弃自己的光明未来,从此销声匿迹,他仍然毫无返顾地接受了。
而这件事是他最亲的亲人也无法知道,而且会让他远离他们。
这份工作,不仅不会赚到很多钱,还会让他的功名“消失”,并且忍受远离家人的痛苦。
按现代人的价值观,这绝对是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工作。
可邓稼先还是同意了,并为这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邓稼先为了国家放弃了利益、名声与亲人,为他赢来了无数好评;而现在有无数人,不是成为金钱的奴仆,就是成为权力的木偶,为了这些他们牺牲了尊严与地位,有时甚至违法,却只“赢”得他人的唾骂与鄙视。
所以,邓稼先的这种为人,值得我们学习而它们也将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回报。
邓稼先主要感人事迹篇2你知道我国有那些英雄吗?肯定知道吧!因为我国有无数为祖国捐躯或做出贡献的英雄。
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
故事是这样的:邓稼先在1958年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由于事关国家机密,所以,他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著书立说,不出国交流。
姚桐斌两弹一星专家事迹
姚桐斌两弹一星专家事迹姚桐斌两弹一星专家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姚桐斌为科学领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姚桐斌两弹一星专家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姚桐斌两弹一星专家事迹(精选篇1)姚桐斌出生于1922年,他所出生的年代并不太平也并不富有虽然他的父亲和哥哥做了一点小生意,但是做生意赚的钱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支出。
为了可以让姚桐斌早早的就为家里面分担,在姚桐斌刚从小学毕业就被父亲勒令退学,甚至姚桐斌父亲扬言如果姚桐斌再坚持上学就打断他的腿。
由于姚桐斌的平时成绩很好,校长觉得他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在校长的亲自拜访和不断劝说下姚桐斌才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但是,最后在还是因为家庭问题中途辍学。
在以后的几年内都在工作赚取学费,1937年去往上海的一所高中就读,但是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因为经济条件的问题,住宿费和伙食费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以至于姚桐斌碾转到江西读书。
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努力,顺利拿到奖学金。
出于自身对地质学的喜爱,姚桐斌选择了贵州的交通大学的唐山工学院,在大学学习的期间姚桐斌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而是一如既往的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在工作期间,姚桐斌并没有放弃对学业的继续攻破,在工作期间不忘准备出国留学考试。
姚桐斌两弹一星专家事迹(精选篇2)经查,1968年恰逢____期间,姚桐斌因留学背景被错指反动,不幸成为几名怀恨在心者的攻击目标,遭受致命的暴力,年仅46岁。
对姚桐斌妻子彭洁清来说,这是极度悲痛的时刻。
面对丈夫的遭遇,她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悲伤,凶手逍遥法外令她难以接受。
彭洁清坚持不懈,四处奔波寻求公正,直至1976年,经九年不懈追求,凶手终被抓获并接受审判。
尽管凶手被判15年有期徒刑,但姚桐斌的逝世给国家和人民留下的空缺难以弥补。
1983年,姚桐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其对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姚桐斌的一生,是对祖国无限忠诚的体现,他的结局无比悲壮。
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
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是什么呢?郭永怀有哪些事迹值得大家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篇1郭永怀,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
周恩来听到他因飞机着陆失事而遇难的消息失声痛哭。
2023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郭永怀激动万分,作为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终于有了报效祖国的时机。
但是由于中美关系紧张,他回国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1955年,日内瓦外交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人民赢得了外交上的胜利,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学生出境的禁令。
10月,钱学森回国了。
临行时,钱学森和师弟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
当时的郭永怀已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月工资高达800美元,这还不包括他的稿酬、科研酬劳等收入,生活十分富足。
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回忆:“钱学森一归国,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
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记挂着那个贫穷的国家呢?”对此,他坚定地说:“我当年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回国!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篇21931年,郭永怀升上本科后攻读物理专业,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5年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大停课,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
他目睹日军飞机轰炸下满目疮痍的家园,痛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认定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为实际的救国之路,便于1938年春前往西南联大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钱学森(1911年-20xx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下面给大家带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希望大家喜欢!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篇1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学,拜冯。
卡门教授为师,成为冯。
卡门教授的得意助手,也是他的得意门徒。
钱学森那是有着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那时,钱学森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祖国。
他对每一个夸奖他的人都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在祖国刚从黑暗中走出来时,钱学森的回国之心就越发强烈起来,他把这件是告诉了和他一起的中国留学生,可他们让钱学森现在不要回去。
对他说:“现在祖国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讨论,只怕有困难。
”可钱学森没有把这事当回事。
在钱学森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美国的移民处给钱学森一封信——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过几天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的政党”。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
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
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而且还失语了。
有许多人都想救出他。
我国主席亲自把美国的两位俘虏给放回美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后。
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做出了许多贡献。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篇2暑假里,我有机会读了《钱学森》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钱学森归国过程以及研发“两弹一星”的辛苦历程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很有感触,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个人感悟。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成绩非常优异,虽然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物质生活很富裕,但他却归心似箭,一心想着学成报国。
2020年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2020年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一、邓稼先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
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
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___、 ___和___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钱学森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邓稼先(1924年-2024年),中国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核科学之父”。
邓稼先的一生,充满了奋斗、拼搏和探索的精神,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是邓稼先的事迹素材,供参考。
1.被称为核科学泰斗:邓稼先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之一,被誉为“核科学泰斗”,也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核物理学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为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两弹一星: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和卫星研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他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被视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重要代表。
他的贡献被列入中国的国家领袖和功勋纪念章,成为中国核科学家的代表人物。
3.国防科技重任:作为中国核工业系统的创建人之一,邓稼先承担了重大的国防科技任务。
他积极参与国防科技研发,致力于使中国拥有独立自主的核武器和卫星技术。
他的努力使中国获得了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提升了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4.坚持自力更生:在中国经济困难的年代,邓稼先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对于核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充满信心。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实验研究,不依赖外国技术,坚决实现了中国核武器和卫星技术的独立自主。
他的坚持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
5.科学家精神:邓稼先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一直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和追求。
他不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可能性。
他主张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
6.培养后继人才:邓稼先注重培养后继人才,对于年轻科学家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为中国核科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人员,这些人员在中国的核科学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精神和理念将代代传承,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邓稼先的事迹不仅仅是一段人生历程,更是中国核科学的宝贵遗产。
他的奋斗精神、科学态度和自主创新的理念,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致力于科学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感人事迹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感人事迹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核武器与航天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们的感人事迹不仅是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些感人事迹。
两弹一星科学家之一,中国现代核武器之父、中国核弹头之父邓稼先,是一个勤奋好学、足智多谋的科学家。
在上世纪50年代,他立下决心要帮助中国赶上世界先进的核武器水平。
为此,他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留学机会,回国从事科研工作。
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地为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在他的支持下,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我国著名卫星专家钱学森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
他毕生致力于航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是我国第一个引进火箭技术的人,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
在上世纪50年代末,钱学森等科学家在遇到多次失败后,终于设计成功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钱学森的这一壮举不仅令整个国家为之感动,也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邓稼先和钱学森,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中还有许多英勇的科学家们,他们在为国家事业奋斗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甚至有的还为国捐躯。
但他们没有一丝怨言,默默地为国家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他们的感人事迹不仅仅是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这些科学家的感人事迹饱含着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他们坚信科学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最宝贵的财富,知识和智慧。
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他们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3篇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第一篇:钱学森——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航空航天专家和军事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两弹一星”功勋之一。
在他一生中,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学术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892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家中排行第三。
1924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并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准备攻读博士学位。
在美国,他接触到了现代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先进理论和先进设计方法,对他日后的航空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学森博士毕业后回国,并进入中国航空工业局担任高级技术顾问。
随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同时,他还是中国现代航空航天学科研究的领袖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在他的一生中,钱学森的贡献有目共睹。
他被誉为“飞机之父”,补足了中国在航空工程科学方面的空白。
钱博士的三块基本贡献是:研发、生产、设计制造。
他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科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包括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制造、研制中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和中国第一架战斗机,以及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
195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国家安全问题,迫切需要发展和拥有核武器。
钱学森被中央政府任命为“两弹一星”工程的总设计师。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在十年间成功地研制了两颗原子弹、一颗氢弹和一颗人造卫星,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他被誉为“两弹一星”的理论与技术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正是因为钱学森这样的先辈,才有了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他热爱祖国,爱民族,殷切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强起来的愿景。
他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书页上,成为我们追求科技创新、实现民族复兴的榜样和楷模。
第二篇:邓稼先——我国震动世界的“两弹一星”工程之父邓稼先,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创始人和“两弹一星”工程的总指挥。
“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事迹材料(精选5篇)
“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事迹材料(精选5篇)“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事迹材料篇110月16日下午,一场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荣成举行,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郭永怀的部分学生、亲属,共同就郭永怀精神内涵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发扬郭永怀的精神。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
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
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
”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
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感人事迹五篇900字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感人事迹五篇900字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伟大的祖国人民伟大坚强的儿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感人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感人事迹作文1做人当如邓稼先!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做一个忠心报国的伟丈夫!这是我看了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又重读邓稼先传记后,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话。
这一电视连续剧忠实地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最为鲜活出挑的人物是核物理学家邓稼先(1924~1986)这里,仅采撷邓稼先62年人生历程中最精彩的片断:14岁那年,在沦陷后的北平,少年邓稼先当众撕碎了为日寇庆功的纸旗,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一脚!为了避祸,他随大姐南下四川、云南。
17岁那年,他赴重庆考大学,途中险些被空袭的日机炸死,进一步坚定了他科学救国的志向。
而后进入西南联大,发奋用功,决心“救同胞于水火中”!24岁那年,负笈西渡,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特尔哈尔(Ter Harr),两年完成博士论文《氘核的光致蜕变》。
26岁那年,他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1950-8-29)搭海轮回国,进入中科院原子能所,在彭桓武先生的指导下,踏上开拓我国核物理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征程。
34岁那年,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
他的顶头上司钱三强先生问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邓稼先心领神会,立即允诺,出任二机部九院理论部主任,从此踏上了研制“两弹”的28年艰辛路。
历史正确地选择了邓稼先,而邓稼先则不辱使命,为“放大炮仗”的宏大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从34岁那年开始,邓稼先隐姓埋名,舍弃天伦之乐,成天钻在荒漠、山沟里,甚至有意识地把性格从爽朗外向转为沉默内敛。
风华正茂的邓稼先作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率领28个“娃娃兵”(平均年龄23岁),在攻克两弹基础理论方面所向披靡!他们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从基础理论上攻克了三大难关:原子弹核反应关、中子点火关和引爆关。
2025年“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doc
2025年“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篇1】在西南联大,思想进步的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也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爱国、进步、拥护共产党,是已经形成世界观和政见的邓稼先思想的基调。
他依然刻苦读书,对科学知识孜孜以求,但他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为国家富强而读书,学习科学是为了将来为国家强大做贡献。
他已经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与国家现实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
这个学习成绩优秀,政治上积极进步,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走上科学之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让21岁的邓稼先第一次感受到了扬眉吐气的心境。
当月大学毕业的他,在凯歌声中找到了为国家重建、社会振兴服务的第一份工作。
这年9月,他走上了昆明文正中学的讲台,教授数学。
邓稼先教数学时表现出的才能,很快在昆明市各中学里传开了。
培文中学调他去当数学老师。
1946年1月,22岁的邓稼先又到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
当时的中国急需发展被战争延误了的教育和科学事业,自然需要大批人才,邓稼先虽然远在昆明,但很快就被在北平复办的北京大学纳入视线。
这年6月,邓稼先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
算起来,他先后在昆明两所中学当教师的时间都不算长,但这段经历却使他积累了教学经验,为他后来为新中国培育科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篇2】邓稼先(1924.6.25—1986.7.29),核物理学家。
生于安徽怀宁。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1958年以来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
两弹一星伟人钱学森事迹(精选5篇)
两弹一星伟人钱学森事迹(精选5篇)两弹一星伟人钱学森事迹【篇1】今天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支部组织了体育学院全体党员在大礼堂里聆听了一堂先进事迹报告会,内容丰富精彩,大家听得十分认真,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心情滂湃,回想老师讲的钱学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两弹一星”,还有马兰精神等使我越来越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耀与责任,我们要向前人学习,向优秀党员们学习。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满怀敬意!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
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1999年9月,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富。
1989年1989年10月16日,基地纪念组建30周年和原子弹爆炸成功25周年,首次提出“党的领导,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内外团结;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纪律严明,一丝不苟;热爱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即马兰精神。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5篇)
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5篇)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精选篇1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题记这是对他的优秀品质与精彩一生的最好诠释,他只是平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万千中国人民中的一名。
只因他有满腔热血与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他高深的学识,他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但是他却留下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他使我们的中国母亲站起来了。
他,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从小跟随母亲到北平,在哲学教授父亲的身边长大。
他年仅26岁就考到了博士学位。
他在美国的生活极其安逸,但他一心挂念着祖国,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
一心想着为祖国做出贡献。
他开始研究核武器。
他在而立之际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时,向家人隐瞒实情,谎称自己出去旅行,独自投身进入戈壁滩。
面对戈壁滩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他与同事们都把自己的名字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藏在心灵最深处,发散到艰难的工作中。
终于,天道酬勤。
他成功了,他终于研制并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伟大的祖国人民伟大坚强的儿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将永远铭记这个祖国的功臣,人民的崇拜者,大人们的敬仰者,我们的偶像!两弹一星邓稼先事迹素材精选篇2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题记这是对他的优秀品质与精彩一生的最好诠释,他只是平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万千中国人民中的一名。
只因他有满腔热血与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他高深的学识,他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但是他却留下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他使我们的中国母亲站起来了。
他,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从小跟随母亲到北平,在哲学教授父亲的身边长大。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素材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素材
两弹一星是中国的科技成就之一,而背后的科学家们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的感人事迹更是引人注目,这篇文档将为您展示一些他们的故事和成就。
1. 钟扬逝世前讲述两弹的历程
钟扬是中国最早的核物理学家之一,他在两弹一星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逝世前,他向公众讲述了两弹的历程,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公开讲述这个过程。
他的讲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赞扬,在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中引起了重大关注。
2. 吴文俊参与两弹一星计划
吴文俊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科技事业的推动者之一。
他在两弹一星计划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他的贡献在核物理的研究和推进方面是无法替代的。
3. 龙应台的父亲在两弹一星计划中牺牲
龙应台是中国的著名作家和学者。
她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和文化领域,她也在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她的父亲是在两弹一星计划中牺牲的重要科学家之一。
这个故事使人们更加关注中国科学事业的困难和牺牲。
4. 高崇民在两弹一星计划中的贡献
高崇民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家之一,他参与了两弹一星计划的计算机技术研发。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科技事业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
5. 孙家栋的无畏精神与贡献
孙家栋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他在核反应堆物理、中子物理、高能物理等领域有着重大贡献。
在两弹一星计划中,孙家栋对于研究和发展核物理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无畏精神和才华在中国科技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上几个故事都是两弹一星计划中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这些科学家们的贡献和精神传统将激励未来更多科技人才努力奋斗。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事迹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事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事迹“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事迹(精选5篇)2023年6月28日是“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逝世31周年,致敬!缅怀!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事迹(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是什么样的呢?郭永怀的早年经历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在山东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一座坐北朝南、古朴厚拙的海草房院落群,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郭家世代务农,父亲郭文吉粗通文墨。
全家四世同堂,40多口人生活在一起。
1909年4月4日,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郭永怀出生在这里。
走进这座海草房院落,可以看到正厅墙上悬挂着郭氏族谱,两边对联上书写着郭氏家训“忠孝二字传家国,诗书万卷教子孙”。
这14字家训牢牢印在了小永怀心里,并成为他一生言行的真实写照。
因为家境贫寒,小永怀很晚才开始读书求学,九岁时还在给家里放牛拾柴。
1919年,父亲将小永怀送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这家私塾是本家三叔郭文秀开办的。
天资聪慧的小永怀很得三叔喜爱,他在这里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后来家中接连遭遇变故,家境更不如前,但父亲郭文吉深知有文化的重要性。
1922年,郭永怀来到石岛镇(今石岛管理区)明德小学读高小,接受新式教育。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曾评价钱学森:“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无论在哪里,都抵得过五个装甲师!”然而,钱学森的看法颇有深意:“如果我能与5位师匹敌,那么郭永怀的价值至少相当于10位师。
”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首都机场上空传来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打破了夜的宁静。
一架由兰州飞往北京的客机在即将降落时突然失去平衡,坠落在距机场一公里外的农田里,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
这场空难夺去了中国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郭永怀。
他的逝世不仅对中国科技界构成了重大损失,也让全国人民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他的去世消息震惊了世界。
一向处世不惊的周恩来总理听到这个消息也失声痛哭。
对于失去这样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人们感到无比惋惜。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科学不是用来助长人类的愚行的。
科学是用来探知宇宙的真理的。
科学家的事迹能让我们得到许多的收获,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深深折服。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希望你喜欢。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1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如:发明电话的诺贝尔;发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发明孔灯的诸葛亮和发明固定连续摄影机的马莱……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
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经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经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
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
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
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一、邓稼先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
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
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___、 ___和
___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钱学森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三、钱三强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川。
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他回国不久就遇到 ___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
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
看到共产党的 ___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
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 ___。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
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
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
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
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
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 ___、 ___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四、于敏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
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
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
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
过了很长时间,在同事们的看护下,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
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
直到1971年10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
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
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
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
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身边,也许他后来的一切就都不存在了。
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
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
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五、钱骥
在钱骥的干部档案里,组织对他的鉴定评价常常是:“学习积极,业务知识面广,肯钻研,非常注意积累国外技术情报资料。
”
工作后,钱骥摘录了几万张文献卡片,都是用蝇头小字写成的。
几麻袋的资料在钱骥眼里是来之不易的专有信息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从自己的麻袋里找到答案。
对别人请他帮忙指导完善的科学报告,钱骥总是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字一字推敲,大段大段地补充,而不留自己的名字。
如果有人在署名中加上钱骥的名字,他总是一笔勾掉。
改革开放后,一向注重人才培养的钱骥大力支持中国学生去西方国家留学。
“他不光支持国家派遣留学生出guo,也十分支持自费留学。
”钱骥的儿子钱振宇回忆,1980年左右,单位里有的年轻人联系到了自费留学,为了得到单位的批准,有人常带着礼物到家里来,希望钱骥在单位里能批准同意他们。
“父亲每次都会谢绝礼物,但对他们出guo深造却十分支持。
”钱振宇说。
事后钱振宇会问父亲:“他们出了国不回来怎么办?”钱骥说:“虽然有些人可能会不回来,但我相信很多人还是会回到祖国贡献力量。
”
1983年4月,钱骥患病住院。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仍然心系工作,病房床头上总是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刊物。
每当有人来看望他时,他总是叮嘱别人带来所要的资料,询问的总是卫星研制和技术攻关进度……
就这样,钱骥用他全部的热爱和心血,走出了隐秘而伟大的一生,践行了一位航天科研工作者对祖国的承诺。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从籍贯看,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人各5人,安徽3人,湖北、湖南、北京、天津、四川、云南、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各1人。
钱三强、屠守锷同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同为江苏省苏州吴江县人。
23位“两弹一星”元勋青少年成长时期所在的省份排序分别是:
江苏5人,杨嘉墀、程开甲、姚桐斌、王淦昌、钱骥。
浙江5人,吴自良、陈芳允、赵九章、屠守锷、钱三强。
安徽3人:邓稼先、任新民、黄纬禄。
北京1人:王大珩。
余下的是:
湖南2人:陈能宽,周光召。
上海1人:钱学森。
天津1人:于敏。
云南1人:王希季。
湖北1人:朱光亚。
辽宁1人:孙家栋。
山东1人:郭永怀。
吉林1人:彭桓武,
在南方(淮河以南的)长大的有16人,北方为7人。
如果以东部和西部对比,则沿海省份的有14人,中部省份的有7人,西部的仅有昆明的王希季和重庆的周光召2人。
23位元勋中出自苏南浙北和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就有10人,如果算上长江三角洲接近地安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邓稼先等3人,则为13人。
23位元勋共有18个姓氏,其中只有3个姓出现率在两次以上,即:王姓3人,钱姓3人,陈姓2人,其余姓氏者均各占1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弹一星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