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情况汇报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情况汇报
近年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精神,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推进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
(一)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积极响应省委“走出去”号召,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学习考察
2016年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师专共选派9名骨干教师分别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高校访学一年或半年;选派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担任汉语教师一年;选派1名校级领导到新西兰8所重点大学考察学习;选派1名校级领导到美国密歇根等重点大学考察学习;选派1名校级领导和1名外事专管教师到东盟五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教育考察;选派1名教师分别赴墨西哥参加第11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赴日本东京参加第五届东亚数学教育国际会议;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校长玛诺.
帕锡威莱坛博士一行3人访问学校1次。

**师专通过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派骨干教师和校领导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学术交流、考察学习、教育推介等一系列活动,宣传了学校,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2.采取“请进来”,外聘外籍英语教师
2016年以来,**师专每年聘请一名外籍教师,共聘请了9名分别来自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缅甸等国家的外籍教师,从事英语和缅甸语教学工作。

3.积极开展华文教育,弘扬祖国文化
2002年2月,省教育厅、省外办、省公安厅、省侨办联合发文,同意**师专招收境外华侨华人学生。

**师专充分利用毗邻缅甸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缅华文教育工作。

(1)“走出去”培训。

在**州侨办的大力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寒、暑假两个时段分别选派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舞蹈等专业教师到缅甸培训华文中小学教师。

多年来,**师专共为缅北华校培训华文中小学教师1000多人。

(2)“请进来”培训。

协助**州侨办以“请进
来”的形式培训缅甸华校华文中小学教师1200多人。

(3)学历培训。

在**州侨办的大力支持下,从2016年开始,为缅甸华校培养具有专科学历的华文中小学教师。

目前,已有44人获得**师专大专毕业证书,回国从事华文教育工作。

(4)为缅甸培养语言生。

2016年,**师专接收了180位缅甸克钦邦学生到校学习汉语。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有较大提高,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汉语,还能阅读汉语书报。

2002年以来,**师专还培养了8名美籍、2名泰国籍,1名韩国籍语言生。

(5)开展缅甸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

在**州侨办的支持下,2016年至今,共为835名缅甸华裔青少年开设书法、剪纸、计算机、科技教育等课程和讲座。

2016年,**师专被省侨办授予首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

(二)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经验
1.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是取得成绩的保证
国家“桥头堡”战略,省委、省政府的“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为学校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政策保证。

2.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取得成绩的前提
3 / 13
学校制定的内部体制改革方案等一系列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
研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工作等相关目标任务的推进或完成。

3.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是取得成绩的基础
在学校经费较紧,办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广大教师艰苦奋斗,积极投身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认真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为学校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三)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1. 小语种教师数量少、职称低
目前,**师专仅有近几年招聘的4名本科学历小语种缅甸语专业教师,其中1名为缅甸籍外教。

小语种教师职称低、数量少,直接影响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和小语种人才培养。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很难招聘到高层次、高学历小语种教师。

2.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差、起步晚、水平不高,整体规模不大
由于**师专是专科学校,办学层次较低,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等与升本要求还有一些差距,限制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对外交流合作起步晚,项目偏少,规模偏小,档次偏低,合作形式单一,基本上是短期项目、临时项目,缺乏战略层次的长期合作,合作的持
续性不强,还缺乏共同的行动。

**师专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3.海外华文教育质量不高
**师专利用特殊的区位优势,对缅华文教育工作已开展十多年,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帮助缅北地区培训了大量的华文教师,但是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加上缅甸华文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华文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4.聘请外教途径单一
目前,由于省里没有相应的机构能提供外教信息,**师专只能通过熟人、朋友介绍的方式聘请外教,很难聘请到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外教。

二、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要从宏观上进行规划,制定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确立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案和途径(方法)。

**师专从宏观上确立了“1221”的应用型专科人才培养模式。

“1221”是指“一体两翼,两合作,一结合”。

即:构建以素质为主体、知识和能力为两翼,通过校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备创新精
5 / 13
神、实践能力和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从中观上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微观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与学的具体要求。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师资
为争取实现“十二五”升本目标,**师专大力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继续实施“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工程,采取得力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一是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特别资助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二是每年遴选优秀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访学。

三是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认真做好中青年教师的自主研修和校本培训。

四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途径,通过发放一定的安家费、科研经费,提供周转房,为高层次师资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花大力气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和学校专业发展急需的短缺人才。

五是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六是要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

2016年以来,**师专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引进和培养教
师200余人。

目前,**师专有专兼职教师318人,专兼职教师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及相当职务76人,有185名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含在读4人),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省突出贡献奖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百位课改创新名师奖1人、省教育功勋奖1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有**州突出贡献奖2人、**州“十二五”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另有英籍、缅籍教师各1人。

(三)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培养专业人才
**师专通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高职教育为辅的专业体系。

巩固优势专业、发展应用专业、积极扶持与地方经济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相关的农学、水利水电、宝玉石加工与鉴定和小语种等专业。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目前,**师专开设教师教育专业及应用型高职专业共50余个。

其中有省级和校级特色专业各2个,校级重点专业3个。

会计电算化专业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根据《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要求,**师专开设相关急需专业,为“桥头堡”
7 / 13
建设、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培养急需专业人才。

1.培养烟草、矿冶、电力、旅游、生物五大支柱产业人才情况
(1)2016年以来,开设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3个专业,培养电力支柱产业人才。

通过上联下挂、校校、校企合作,与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秦瑞电力集团合作,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开办了上述电力类3个专业,先后招生近700人,已培养电力类专业毕业生350多人,就业率为100%。

2016年计划招生165人(三年制每个专业45人,五年制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30人)。

2016年,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获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特色引领型项目,获项目资金300万元;
(2)2000年以来,开设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培养旅游支柱产业人才。

共培养导游专业毕业生73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63人(含函授28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20人(函授),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30人,目前在校学习:酒店管理25人(含函授6人)、旅游管理18人(函授)。

2016年计划招生:导游30人,酒店管理25人(五年制),旅游英语30人。

(3)2016年以来,开设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
专业。

已培养毕业生29人,目前有82人在校学习,2016年计划招生30人;
(4)2016年以来,开设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目前有48人在校学习,2016年计划招生40人;
(5)2016年,烟草栽培技术专业计划招生30人。

2.培养特色农业、化工、装备制造三大外向型产业人才情况
2016年以来,开设畜牧兽医、园艺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培养外向型产业人才。

共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15人、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45人,目前在校学习:园艺技术61人(含五年制24人)、作物生产技术24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31人。

2016年计划招生:园艺技术55人(含五年制25人)、应用化工技术30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40人。

3.培养光电子、新材料、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人才情况
2016年以来,开设少数民族语傣语、景颇语专业,招收**本地傣族、景颇族初中毕业生,培养本地少数民族双语人才。

目前在校学习:傣语92人、景颇语93人,2016年计划招生:傣语40人、景颇语40人。

2016年,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15人。

2016年,计划招生25人。

9 / 13
2016年,开设舞蹈表演专业(五年制),招生16人;2016年,招生13人。

2016年,计划招生25人。

2016年,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五年制),招生25人;2016年,
招生26人。

2016年,计划招生25人。

4.培养小语种人才情况
2016年以来,开设小语种应用缅甸语专业,培养小语人才。

已培养缅甸语专业毕业生29人。

目前在校学习缅甸语41人,另有选修缅甸语学生共857人。

2016年计划招生30人。

(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培养专业人才
**师专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已有3门省级精品课,4门校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教材,5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并启动了第二批校级精品课(12门)和优质课(35门)的建设。

自2016年以来实施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民族文化“三进三见”工程,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见行动、见成效、见成果。

“进教材”,先后编写出版9部教材,即《傣语文基础教程》、《景颇语基础教程》、《载瓦语基础教程》、《国情、省情、州情、校情及**州民风民俗》、《傣族民间剪纸》、《**世居少数民族简史》、《**世居少数民族舞蹈、乐器及傣剧概况》、《**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况》、《**世居少数民族医药概况》。

“进课堂”,自2016年以来,先后将上述课程作为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

据不完全统计,民语课(傣语、景颇语、载瓦语)先后共有2123人选修;《民风民俗》课近万人选修;《傣族民间剪纸》共有1276人选修;《**世居少数民族简史》共有146人选修、《**世居少数民族医药概况》共有119人选修;《**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况》共有106人选修。

“进头脑”,校本民族文化课程共选修人数约为15000人,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而深入到广大学生。

对传承地方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见行动、见成效、见成果”,此项工程自2016年实施以来,已历经9年,投入师资共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学生选修人数超过1万人。

出版教材中,有3门评为云南省高校优秀(精品)教材,3门被评为云南省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出版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专著5部,发表民族文化研究论文40多篇,获省级民族文化研究
立项课题2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

开设校本特色系列课程建设,现已开出民语、民风民俗、民族艺术共9门特色课程。

形成以专业促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团队发展,以团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农学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五)加大投入,抓好实践基地建设
11 / 13
**师专投资两千多万元,建教育技术中心和实验楼各一幢;投资两千多万元,建有农学、化学、生物、物理、电工、电算化会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技术等实验、实训室;建有118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按照教师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高职教育专业与企事业挂钩的原则增设实践基地,通过建设,现有5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有省级示范实训基地3个(校内1个、校外2个)。

缅甸语教研室为省级小语种教研室。

三、急需上级帮助解决的困难
**师专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因专科层次受到影响,只有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师专要升本,新校区建设是瓶颈,新校区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

学校除利用自身的力量可以解决师资、图书、仪器设备、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差距,达到升本条件,维持正常的教学以外,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投入新校区建设。

急需上级帮助解决的困难是新校区建设资金。

新校区第一期建设总面积23万多平米,约需资金10亿元,预计2016年10月开工建设9万多平方米,约需资金3亿元。

四、建议
一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师专列为东南亚小
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师专的支持力度;
二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师专新校区建设列为省重点工程项目,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是建议省政府将**师专列入教育部支持滇西教育计划,指定东
部地区一所师范大学(华东师大或上海师大)对口支援**师专;
四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在省地方公派留学基金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经费安排上,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支持**师专教师到发达国家访学、进修,同时支持小语种教师到相应语种国家留学、培训。

13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