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实验报告
生态化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化学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生态化学实验,了解和掌握生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在实验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样品,如土壤、水体、大气等,进行采样和预处理,以消除样品中的杂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化学分析:对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等指标。
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多种分析手段。
3. 生态风险评估:根据化学分析结果,结合生态环境特点,对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污染治理与修复:针对实验中发现的主要污染物,探讨相应的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如化学沉淀法、植物修复法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样品中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
其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镉,其次是铅和汞;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多环芳烃和农药残留;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是氮和磷。
2. 生态风险评估: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3. 污染治理与修复:针对实验中发现的主要污染物,提出以下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污染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
- 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降解作用,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生态环境。
- 微生物修复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四、实验讨论与结论1. 实验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样品中存在一定量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保护环境的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污染的化学原因及危害;2. 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现象。
化学实验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化学原因,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1)实验目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了解水体污染程度。
(2)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体中所有可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的总质量。
COD越高,水体污染越严重。
(3)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水样;②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溶液;③加热煮沸,使重铬酸钾氧化水体中的有机物;④测定剩余重铬酸钾的浓度;⑤计算化学需氧量。
2. 实验二: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了解大气污染程度。
(2)实验原理: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可以了解大气污染程度。
(3)实验步骤:①取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②加入一定量的碘溶液;③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使碘与二氧化硫反应;④测定反应后碘的浓度;⑤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
3. 实验三: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1)实验目的: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了解土壤污染程度。
(2)实验原理:重金属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程度。
(3)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②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使重金属离子溶解;③加入一定量的显色剂,使重金属离子显色;④测定显色剂的浓度;⑤计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较高,说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应采取措施,如加强污水处理、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等,以降低水体污染。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化学这门学科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高中阶段化学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而实验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教学中包含很多实验性教学,其需要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进而进一步掌握化学知识,因此,绿色化学的提出和运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就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实验过程;策略研究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的研究的意义现阶段,人们对教育认知越来越深刻,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校学习方式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国家课程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绿色实验教学理念,我国化学教育发展中倡导绿色化学教育理念,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社会理念,在进行化学实验中保护环境,尽可能最低成都降低对社会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教育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化学来说,也需要通过实践绿色实验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顺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化学实验产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影响较大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还不能满足直接处理实验室垃圾的能力,化学实验中产生的三废大多都是通过直接排放,化学在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對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时间的操作对学生老师的健康发展以及周边的环境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的教育,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加以重视[2]。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的研究策略(一)采用和开发微型化学实验微量化学实验改善了传统化学实验中的缺点,比如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基于微型化学实验方式教学中,其能够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以及废水等排放物,废气和废渣处理量也更多操作方便,该方式能够在减少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前提下降低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危险性。
此外,微量化学实验简化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以及一些需要的仪器。
绿色硫酸喷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色硫酸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2. 掌握绿色硫酸喷涌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观察绿色硫酸喷涌现象,分析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绿色硫酸是指在硫酸生产过程中,采用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的绿色工艺,降低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排放。
绿色硫酸喷涌实验旨在观察硫酸喷涌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了解绿色硫酸的特性。
实验原理如下:1. 将浓硫酸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绿色硫酸。
2. 将绿色硫酸注入喷涌装置,通过喷涌装置喷涌出硫酸雾。
3. 观察喷涌过程中硫酸雾的形成、扩散及消失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浓硫酸、去离子水、喷涌装置、滴管、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加热装置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浓硫酸与去离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绿色硫酸。
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所需浓硫酸和去离子水的质量。
2. 混合:将浓硫酸缓慢倒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以确保混合均匀。
注意:在混合过程中,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 喷涌:将绿色硫酸注入喷涌装置,打开喷涌装置,观察喷涌现象。
4. 观察与分析:观察喷涌过程中硫酸雾的形成、扩散及消失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
5. 清理:实验结束后,关闭喷涌装置,清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喷涌过程中,硫酸雾迅速形成并扩散,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
2. 原因分析:(1)硫酸与水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离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导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从而有利于硫酸雾的形成。
(2)喷涌过程中,溶液在喷涌装置的作用下,产生高速气流,使溶液中的硫酸分子脱离液面,形成硫酸雾。
(3)硫酸雾在空气中迅速扩散,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硫酸溶液,最终消失。
六、实验结论通过绿色硫酸喷涌实验,我们了解了绿色硫酸的制备方法及原理,掌握了绿色硫酸喷涌实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绿色硫酸喷涌现象的产生与溶液表面张力、喷涌装置作用及空气中的水分子等因素有关。
绿叶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绿叶元素分析实验报告标题:绿叶元素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绿叶元素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植物叶片中的元素含量。
本实验使用了绿叶作为样品进行元素分析,目的是了解植物叶片的营养状况和生长环境。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结果和讨论。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绿叶、离心机、耗尽式溢流电容量量筒、量筒、琼脂糖、去离子水、试管、化学试剂2. 实验步骤:a. 以离心法提取叶片中的总元素含量。
首先将绿叶样品剪碎并加入去离子水制备成悬浮液,然后用离心机将悬浮液进行离心,将上清液收集起来。
b. 对上清液中的元素进行分析。
将上清液分别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化学试剂进行反应。
通过分析试管中的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其中是否含有特定元素。
c. 通过比色法确定叶片中镁元素的含量。
将适量的上清液取出,加入指定的试剂,并在紫外光下进行光度测定。
根据光度计读数可以得到镁元素的含量。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绿叶样品中的镁元素含量。
利用比色法测定镁元素的含量,我们得到了绿叶样品中镁元素的平均含量为X mg/g(平均值±标准差)。
这表明绿叶样品中含有一定的镁元素。
结合先前的研究,镁元素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因此绿叶中的镁元素含量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
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首先,在绿叶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元素损失。
其次,在试剂的使用过程中,使用量可能会有一定的测量误差。
然后,在光度计测定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仪器误差以及测量操作误差。
最后,在样品的选择上,由于绿叶样品的多样性,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2. 实验结果的意义:绿叶元素分析是了解植物营养状态和生长环境的重要手段。
绿叶样品中的镁元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对光合作用的依赖程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如土壤中镁元素的含量对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化学环保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环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化学环保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提高化学实验的环保意识。
二、实验原理化学环保是指利用化学方法对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验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污染物质进行吸附,使其从水中分离出来;2. 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质形成沉淀,从而将其从水中去除;3. 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滴定管、锥形瓶等;2. 试剂:NaOH、HCl、FeCl3、CuSO4、KMnO4、FeSO4、苯、活性炭等。
四、实验步骤1. 吸附法实验(1)取一定量的苯溶液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均匀;(2)将混合液过滤,收集滤液;(3)测定滤液中苯的浓度,并与原苯溶液的浓度进行比较。
2. 沉淀法实验(1)取一定量的FeCl3溶液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搅拌均匀;(2)观察沉淀的形成,待沉淀完全后,过滤;(3)测定沉淀中Fe(OH)3的质量,并与原FeCl3溶液的质量进行比较。
3. 氧化还原法实验(1)取一定量的KMnO4溶液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FeSO4溶液,搅拌均匀;(2)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待反应完全后,测定KMnO4的消耗量;(3)计算反应中KMnO4的摩尔数,并与原KMnO4溶液的摩尔数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附法实验结果:滤液中苯的浓度比原苯溶液的浓度降低了约80%,说明活性炭对苯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2. 沉淀法实验结果:沉淀中Fe(OH)3的质量约为原FeCl3溶液质量的20%,说明沉淀法可以有效去除FeCl3溶液中的Fe3+离子。
3. 氧化还原法实验结果:KMnO4的消耗量为0.1摩尔,说明氧化还原法可以有效地将Fe2+氧化为Fe3+。
六、实验结论1. 化学环保实验中,吸附法、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2.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了解化学环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的环保意识;3.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注重化学环保,减少环境污染。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绿色化学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安全高效、资源利用率高的实验方法和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即对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实验是否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下面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酸碱滴定实验为例,进行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
一、实验原理和步骤:酸碱滴定实验是通过滴定法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实验步骤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准备待测溶液、加入指示剂、滴定、记录滴定体积。
1. 实验原料选择:选择绿色无害的化学试剂和溶剂。
实验中可选择食醋作为酸溶液,小苏打作为碱溶液,指示剂可选用植物提取物。
2. 实验装备选择:选择绿色环保的实验装备,如使用可回收和可降解的实验器材。
3. 实验条件控制: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控制实验温度、光照等因素。
4. 实验废弃物处理:合理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液、废试剂等。
可通过中和处理、干燥回收等方式进行废物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安全措施:为了保障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选择无毒、无害的试剂和溶剂,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改进建议:1. 选择更绿色的试剂和溶剂:可以进一步替代实验中的试剂和溶剂,选取更环保无害的化学物质。
2. 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探索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微量滴定、自动滴定等,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加强环境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是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的过程,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选择环保材料和装备、合理处理废弃物等手段,使实验更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对于实验教学来说,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引导学生改变对实验的传统认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化学绿色沉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色沉淀的形成原理;2. 掌握绿色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3. 观察绿色沉淀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绿色沉淀实验通常采用三价铬离子与氢氧化物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
在酸性条件下,三价铬离子被还原成二价铬离子,再与氢氧化物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
反应方程式如下:Cr3+ + 3OH- → Cr(OH)3↓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滴定管、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滤纸、滤器;2. 试剂:三价铬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盐酸(1mol/L)、硫酸铁溶液(0.1mol/L)、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三价铬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置于烧杯中;2. 用滴定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至2-3;3. 在不断搅拌下,向三价铬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绿色沉淀的形成;4. 当绿色沉淀形成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沉淀;5. 将收集到的绿色沉淀置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观察沉淀的溶解情况;6. 分别向绿色沉淀中加入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1. 向三价铬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出现绿色沉淀;2. 过滤得到的绿色沉淀加入蒸馏水后,沉淀部分溶解;3. 向绿色沉淀中加入硫酸铁溶液后,沉淀颜色由绿色变为灰绿色;4. 向绿色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颜色由灰绿色变为红色。
六、实验分析1. 在酸性条件下,三价铬离子与氢氧化物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导致溶液出现绿色;2. 氢氧化铬沉淀在蒸馏水中部分溶解,说明其溶解度较小;3. 向绿色沉淀中加入硫酸铁溶液后,沉淀颜色由绿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三价铬离子与硫酸铁溶液中的铁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灰绿色的氢氧化铬沉淀;4. 向绿色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颜色由灰绿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铬沉淀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红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绿色化学实验-杂多酸催化合成水杨酸甲酯
绿色化学实验:杂多酸催化合成水杨酸甲酯以水杨酸和甲醇为原料,12-磷钨酸为催化剂替代浓硫酸,在95℃回流温度下合成水杨酸甲酯,水杨酸转化率为92.5%,水杨酸甲酯选择性和收率为99.3%和91.9%。
该实验提供了水杨酸甲酯绿色合成的新途径,克服了浓硫酸作催化剂存在的污染大、副反应多等缺点。
本实验作为本科生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
化学面临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巨大挑战,化工生产过程中提出“绿色化学”可以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节约资源[1]。
水杨酸甲酯俗称冬青油,是冬青树叶蒸馏油的主要成分,学名为邻羟基苯甲酸甲酯,为无色或红色油状液体,沸点220℃~222℃,可用于制造药物、生产杀虫剂和化妆品香料等。
工业上采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浓硫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价廉易得,但存在缺点,如设备腐蚀,副反应多,产物要碱中和、水洗处理,产生大量的废水,且不能重复使用。
针对这些缺点,本实验采用固体杂多酸(磷钨酸)作催化剂,合成水杨酸甲酯,旨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实验部分1.1试剂和仪器水杨酸,甲醇,氢氧化钠,磷钨酸,硅油,乙醚。
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带油浴锅的磁力控温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加热冷凝回流装置一套;BruckerAV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Agilent7890A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氢火焰检测器GC-FID。
1.2催化酯化反应在配有回流冷凝管、磁力搅拌器的圆底烧瓶(50mL)中加入0.2mmol磷钨酸催化剂、0.02mol水杨酸和0.06mol甲醇,在100℃温度下油浴搅拌反应4h。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10mL无水乙醚萃取反应产物及未反应的水杨酸,倾倒分离乙醚层,从乙醚层中取试样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1.3气相色谱分析条件气相色谱分析(面积归一法)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 Technologies HP-5column(30m×0.32mmi.d.×0.25μm)。
叶绿素实验报告
叶绿素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叶绿素的方法,探究叶绿素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叶绿素是一种可溶于有机溶剂或乙醇中的绿色色素,由于叶绿素能够吸收蓝紫色和红橙色光线,因此呈现出绿色。
提取叶绿素的方法是用酒精或类似极性溶液处理植物细胞,让叶绿素从叶绿体中溶出到溶液中。
实验步骤:1、选择新鲜的菠菜叶片,取20g,并将其洗净。
2、将洗净的菠菜叶片用刀剪成碎末状,放入搅拌机中加入50ml 95%的乙醇溶液。
3、将混合物转移到瓶内,瓶口盖好摇匀,放置于常温下,置于避光处。
4、持续搅拌50分钟,使叶绿素充分溶解。
5、使用漏斗将溶液过滤到25ml三角瓶中,用去滤纸在溶液表面压定以去除浮游物质。
6、样品置于高温灯下照射10-15分钟,使溶液中的叶绿素分子激发,之后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7、将叶绿素溶液分别加入1、2、3、4、5、6滴NaOH溶液,然后再每一次加入1-2滴的醋酸冰乙酯,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制备叶绿素溶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率,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63nm。
2、在叶绿素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酸和碱,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呈现黄绿色,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叶绿素呈现蓝绿色。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叶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光能力,它能够对蓝紫色和红橙色光线进行吸收,使得其呈现绿色。
在叶绿素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酸和碱时,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会改变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使得其吸收的波长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颜色的改变。
总结:本实验通过提取菠菜叶片的叶绿素,探究了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和颜色变化规律。
本次实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叶绿素的性质和特点,并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物过程。
绿色化学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
为了培养具有绿色化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绿色化学教学实践。
本文将结合我校绿色化学教学实践,对绿色化学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绿色化学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1. 绿色化学课程设置我校绿色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绿色化学导论》、《绿色化学工艺》、《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绿色化学的基本理论、绿色化学工艺、绿色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素养。
2. 绿色化学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实践能力,我校积极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绿色化学设计竞赛、绿色化学实践活动等。
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化学环境中,了解绿色化学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3. 绿色化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绿色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加强绿色化学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绿色化学背景的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绿色化学教学能力。
二、绿色化学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果1. 学生绿色化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绿色化学教学实践,学生的绿色化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对绿色化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绿色化学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在绿色化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绿色化学设计竞赛中,学生们设计的绿色化学工艺方案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在绿色化学实验中,学生们掌握了绿色化学实验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 教师绿色化学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绿色化学教学实践,教师的绿色化学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绿色化学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绿色化学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展望1. 绿色化学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1)绿色化学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部分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未能紧跟绿色化学领域的发展。
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开题报告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开题报告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
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
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焦点,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
1990年美国颁布了污染防治法案,将污染防止确立为美国的国策,在该法案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其定义为:采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产生最小的排放的工艺过程。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和制备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硫酸、硝酸的性质实验,有机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这些实验对老师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目前学生数增多,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药品用量、化学仪器及实验后的废液、废气大量增加,所造成污染也愈加严重。
另外,中学化学实验所用药品种类繁多,试剂变化多,排放的污染物成分相当复杂,而且浓度高,累积的污染严重。
因此,必须用绿色实验观点,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改革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
中学化学教材中所出现的实验是经过众多化学工作者反复研究和实践的,是比较成熟的实验。
但仍有部分实验可能还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耗时过长、对环境的污染较大、药品使用量过大、安全性不高、实验成本太高、不能很好地反映定性与定量的关系等的缺点。
要实现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学生绿色意识,二是改革高中化学实验,消除现行实验的污染。
针对这两个问题,论文总结了培养学生绿色实验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和方法,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每个实验进行逐个研究,根据绿色化学原理提出了一套绿色实验设计方案,自行设计了一些实验装置,对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污染问题。
这些绿色实验设计方案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了有益参考。
绿色化学教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化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化学旨在通过化学反应的设计、合成和产品的使用,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在我国,绿色化学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本报告以绿色化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绿色化学教学的特点、方法以及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绿色化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绿色化学教学的特点1. 教学目标明确绿色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绿色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 教学内容丰富绿色化学教学内容包括绿色化学基本概念、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方法、绿色化学应用等。
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化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
3. 教学方法多样绿色化学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评价多元绿色化学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评价方式多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三、绿色化学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绿色化学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绿色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绿色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操作,确保实验安全、环保。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绿色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化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
绿色化学调查报告B
绿色化学------调查报告一、绿色化学概述1.1绿色化学定义:绿色化学是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Chem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
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
它主张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对环境友好,从根本上也即生产源头上消除污染,符合理想要求的反应就是绿色反应,符合理想要求的化学工业就是绿色化学工业,整个化学就可称之为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如图所示:Anastas和Warner两人于1998年提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标准。
这12条原则是:(1)最好是防止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来处理。
(2)合成方法应设计成能将所有的起始物质嵌并入最终产物中。
(3)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同时,尽量使其无毒或毒性很小。
(5)应尽量不使用辅助性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如果一定要用,也应使用无毒物质。
(6)能量消耗越小越好,应能为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所接受。
(7)只要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使用的原材料应是能再生的。
(8)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过程(如基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物理与化学过程的临时性修改等)。
(9)尽量使用选择性高的催化剂,而不是靠提高反应物的配料比。
(10)设计化学产品时,应考虑当该物质完成自己的功能后,不再滞留于环境中,而可降解为无毒的产物。
(11)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能做到实时、现场监控,以防有害物质的形成。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doc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绿色化学实验报告绿色化学的基本介绍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背景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1990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
1991年后,“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重要性迄今为止,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多年前开发的,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
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
以1993年为例,美国仅按365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放量为30亿磅。
因此,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埋放。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绿色化学是一种注重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和危害的科学领域。
在化学实验中,采用绿色化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提高实验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绿色化学实验,并分析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绿色化学的方法合成无机颜料。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一种简单、安全且环境友好的合成无机颜料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氮化铁、硝酸银、甲醇和去离子水。
实验所需的仪器包括:电加热器、磁力搅拌器、玻璃吸管和移液器等。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氮化铁加入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甲醇。
3. 在电加热器上加热混合物并搅拌,直到产生颜料。
4. 将产生的颜料放置在容器中,用去离子水洗涤以去除杂质。
5. 用滤纸将颜料过滤并晾干。
6. 将得到的颜料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绿色无机颜料。
实验结果表明,该颜料颜色鲜艳、稳定性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光性和耐久性。
讨论与分析本实验采用了绿色化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简单工艺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无机颜料。
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本实验的方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而且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可以通过处理后回收利用,进一步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所合成的颜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油墨等领域。
结论通过绿色化学实验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绿色无机颜料。
该实验方法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产生,对环境友好。
此外,所得到的颜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多个应用领域。
本绿色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应用绿色化学原则的机会。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的成功,也加深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参考文献:1. Anastas, P. T.; Warner, J. C. Green Chemistry: Theory and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2. Clark, J. H.; Macquarrie, D. J. Handbook of Green Chemistry. Wiley-VCH, 2009.3. Lancaster, M. Green Chemistry: An Introductory Text.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2.。
叶绿素实验报告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2. 了解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叶绿素分子中含有镁离子,是镁卟啉化合物。
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分别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最少,因此叶片呈现绿色。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和层析法。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将叶绿素从菠菜叶片中提取出来。
叶绿素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取。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研钵、剪刀、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滤液细线、色谱柱、脱脂棉、纱布等。
2. 材料:新鲜菠菜叶、丙酮、碳酸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称取30g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
2. 研磨:将剪碎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用研杵研磨至烂。
3. 提取:将研磨好的菠菜叶转移到烧杯中,加入30mL丙酮,盖上表面皿,浸泡10-15分钟。
4. 过滤:用滤纸将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
5. 层析:将滤液滴在色谱柱的滤纸条上,层析液从上至下流过,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液颜色:提取液呈绿色,表明叶绿素已从菠菜叶片中提取出来。
2. 层析结果:色谱柱上出现四条不同颜色的色带,自上而下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六、实验讨论1.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关键色素。
本实验通过溶剂提取法成功提取了叶绿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2. 实验过程中,碳酸钙的加入有助于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此外,层析法可以有效地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便于进一步研究。
3. 本实验操作简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研磨过程中要避免研磨过猛,以免破坏叶绿素结构。
- 提取过程中要控制好溶剂的用量和浸泡时间,以确保叶绿素充分提取。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它是人们认识到传统化学的不足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
R.T.Anastas 和J.C.Waner提出了绿色化学的12 条原则,它指明:绿色化学在反应初始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以过程和终端均达到零排放或零污染为目标,同时强调“原子经济性”( Atom Economy)的概念,达到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的目的。
本书的绿色实验在此原则基础上选取了12个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实验,使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同时,了解和运用绿色化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附录⑴污染防止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⑵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使用的全部原料均转化至最终产品中。
⑶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用或产生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
⑷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⑸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⑹能量使用应最小,并应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⑺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⑻尽量不用不必要的衍生步骤。
⑼催化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⑽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功能终结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
⑾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⑿化工过程物质的选择与使用,应使化学事故的隐患最小。
实验目录1.蒸馏和分馏2.电化学合成碘仿3.环己烯的绿色合成4.己二酸的合成5.无溶剂法催化氧化制备苯甲酸6.熔点的测定7.乙酸正丁酯的合成8.乙酸异戊酯的合成9.微波辐射法合成阿司匹林10.超声波辐射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11.亲核取代反应溶剂效应的确定12.微量制备乙酰苯胺13.设计实验及参考课题实验一丙酮与水的分馏一、课前预习在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两种以上组分的均相分离间题。
例如某物料经过化学反应以后,产生一个即有生成物又有反应物及副产物的液体混合物。
为了得到纯的生成物,若反应后的混合物是均相的,时常采用蒸馏(或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绿色化学的基本介绍: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背景: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1990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
1991年后,“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重要性:迄今为止,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多年前开发的,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
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
以1993年为例,美国仅按365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放量为30亿磅。
因此,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埋放。
环保监测、达标,事故责任赔偿等费用。
1992年,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150亿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区花去7000亿美元。
1996年美国Dupont公司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180亿美元,环保费用为10亿美元。
所以,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化学工业不能再承担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费用,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与催化:催化剂:催化剂是化学工艺的基础,是许多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
目前大多数化工产品的生产,均采用了催化反应技术,据统计,约85%化学品是通过催化工艺生产的,新的化工过程有80%以上是依靠催化技术来完成的。
特点:催化剂只能实现热力学上可以发生的反应。
催化剂只能缩短或延长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转化率。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是第一步的反应物,最后一步的产物,即经过一次化学循环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组成。
绿色催化剂定义: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品的生产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产生环境污染和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平衡。
它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是: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及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必须具有高效的选择性;产品应是环境友好的。
这四点要求之中有两点涉及到催化剂,人们将这类催化反应成为绿色催化反应,其使用的催化剂也就称为绿色催化剂。
分类:固体酸催化剂:1.沸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是结晶铝硅酸金属盐的水合物,其化学通式为:Mx/m[(AlO2)x·(SiO2)y]·zH2O。
应用:分子筛具有均匀的微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00-900m2/g,孔容占分子筛晶体体积体积的50%左右,随硅铝比的提高,分子筛的酸稳定性、热稳定性增强,高硅分子筛对烃类的裂解和转化催化反应表现出相当高的活性。
2.杂多酸催化剂:由杂原子(如P、Si、Fe、Co 等)和配位原子(即多原子,如Mo、W、V、Nb、Ta 等)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一类含氧多酸或为多氧簇金属配合物,常用HPA 表示。
杂多酸催化剂有两种存在形式即纯杂多酸和负载型杂多酸。
杂多酸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1、HPA酸催化烷基化。
2、HPA酸催化酯化。
3、HPA酸催化缩合。
4、HPA酸催化硝化。
5、HPA催化氧化。
3.超强酸:固体酸的强度超过100%H2SO4的酸强度,即为超强酸。
分类:固体本身型例:TiO2-SO42- H-ZSM-5负载型例:SbF5/SiO2-Al2O3含卤素型活性高,稳定性较差,原料价格高,有腐蚀性不含卤素型以SO42-为促进剂的锆系(SO42-/ZrO2)、钛系、铁系(SO42-/Fe3O4)以金属氧化物为促进剂,如WO3/Fe3O4等4.离子交换树脂:固体碱催化剂:1.异构化反应:烯的异构化反应,Al2O3、CaO和MgO对此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2.氧化反应: 不饱和烯烃的环氧化作用是在固体碱催化剂作用的同时伴有过氧化氢物的加入。
3,.氨化反应:在固体碱催化剂作用下伯胺和仲胺能够与共轭双烯发生加成反应。
4.氢化反应:通常氢分子在固体碱催化剂被吸附并形成H+和H-起到氢化作用。
生物催化剂:本质是酶。
优点为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和专一性强。
缺点为有机溶剂中生物催化剂的稳定性和耐受性都很低,易受到有机溶剂的破坏,此外它的催化活性还受到溶剂pH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膜催化剂:膜还没有一个精确、完整的定义。
在膜催化反应器中,膜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两种:1、膜上反应区的一个分离元件,仅有分离功能。
2、膜具有催化活性,膜本身是催化剂或是用催化活性物质进行处理而具有催化功能,同时又有选择性透过的功能。
这种膜催化剂有着常规催化剂难以比拟的优点:扩散阻力小,温度极易控制,选择性高,能进行不产生副反应产物的连串反应等。
绿色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是化学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也是化学工业摆脱污量对环境伤害严重局面的希望所在。
催化科学反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化学品、燃料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支柱技术。
过去在研制催化剂时只考虑其催化活性、寿命、成本及制造工艺,极少估计环境因素。
近年来以清洁生产为目的的绿色催化工艺及催化剂的研开发已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只有采用这种工艺及新催化剂才能实现科技创新与绿色环保相结合,才能带来企业的高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与此同时,将昭示一种新资源观念和环保观念:即人类对自然资源可以进行重复多次的利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构成一个多次生成过程,这种既能多次重复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的绿色科技产业,将使我国传统化工产业完成由夕阳产业到绿色产业的革命性转变。
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1,不产生三废的原子经济反应:化学反应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并使之结合成目标产物。
原子经济性概念可引导人们如何去设计有机合成,在设计合成的途径中,如何经济地利用原子、避免使用保护基,这样就不会有废物,且对环境友好。
目前,有些有机原料的生产已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如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甲醇羰化制醋酸、乙烯或丙烯的聚合、乙烯直接氧化成环氧乙烷等。
2,采用高选择性、高效的催化反应:绿色化学追求的是实现高选择性、高效的化学反应,极少的副产物,以及“零排放”,继而达到高“原子经济性”反应。
相对于化学当量的反应,高选择性、高效的催化反应更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要求。
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在不对称合成中催化不对称合成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有机合成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通过不对称催化不但可以提供医药、农药、精细化工所需的关键中间体,而且可以提供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方法。
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主要包括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氢硅烷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氢酯化反应、环丙烷化反应、环氧化反应、不对称酮还原反应、糖类衍生物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等。
新型催化剂催化反应许多有机合成反应中,液体酸或碱是最常用的催化剂,价格便宜、催化效率高,但对设备腐蚀严重、污染大、副反应多、后处理困难。
为克服传统酸碱催化带来的危害,研究和开发新型绿色催化剂自然就成为目前最前沿的热点之一。
较成功的有各种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固体超强酸或碱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夹层固体催化剂及相转移催化剂。
这些新型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均优于传统的酸碱催化剂,同时对环境友好,目前正大量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生物催化反应生物催化是集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于一体形成的知识与信息高度密集的新兴学科,是化工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因具有转化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制造成本低等优势,生物催化已在一些新产品的研制和新工艺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催化的核心是生物催化剂,其研制已成为各国学者竞相攻关的课题,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如用酶催化技术进行不对称化合物的合成,已取得成效。
有机酸如柠檬酸、衣康酸、葡萄糖酸等化工原料现在也可用生物技术进行合成。
3,开发绿色合成新工艺:有些合成工艺从传统观点看设计得相当合理,且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审视,却无社会效益,这就有必要另辟蹊径,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4,选择无毒无害的溶剂:水溶剂:水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溶剂,无毒、无污染、价廉。
水相中的有机反应操作简便、安全,没有介质的易燃易爆等问题。
超临界和近临界流体溶剂: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是开发超临界流体,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
离子液体溶剂:离子液体指室温或低温下液体状态的盐,由含氮、磷有机阳离子和大的无机阴离子(BF4、PF6等)组成。
,5,发展绿色化学产品:发展和应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的试剂、溶剂及其它化学产品,也是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
绿色化学产品有两个重要特征:①产品本身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②产品被使用后,应能再循环或易降解为无害物质。
目前,发展绿色化学产品的途径主要有选择无毒无害的化学原料,开发和利用生物质[5],发现和研制无公害的化学替代品,回收废弃物等。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其目标和任务是积极主动地防治环境污染,但又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环境保护。
绿色化学是在绿色化学新学科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以及全程治理、综合利用的化工技术,以期在化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并生产出环境友好安全和无毒的化工产品。
绿色化学的根本在“防”,而非“治”,其在始端就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杜绝污染物的生成。
绿色化学的出现得益于环境保护全球重视度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日益发展,绿色化学必将在环境保护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环境保护开辟一条崭新途径。
环境污染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大气污染问题: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烷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x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的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