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土地生态评价
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应用(08)
单元 (subclass) (unit) ) ) S2m … S3e … N1m N1e … S2m-1 S2m-2 … N1m-1 N1m-2 … 亚类
限制因素
经营地块
1 二、《纲要》的评价系统简介 纲要》 1972年荷兰瓦格宁根会议拟定 1976年公 年荷兰瓦格宁根会议拟定, 1. 1972年荷兰瓦格宁根会议拟定,1976年公 布 2. 评价系统 纲(order)、级(class)、亚级(subclass) order)、级 class)、亚级(subclass) )、 )、亚级 和单元(unit) 和单元(unit)四级 3. 系统解释 (1)土地适宜纲 -适宜(S)和不适宜(N) 适宜( 和不适宜(
养分的有效性、发芽条件、灾害性天气、 养分的有效性、发芽条件、灾害性天气、盐渍化程 度、大田病虫害等);
B. 管理需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械化潜力、 管理需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械化潜力、
土地备耕和清理状况、 土地备耕和清理状况、管理单位的规模及增长状况 以及区位条件等);
C. 保护需求(侵蚀危险、土地退化等) 保护需求(侵蚀危险、
例如2: 例如 :分析用材林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几个方面入手: A. 生产需求(辐射、温度、湿度、土壤排水能力、 生产需求(辐射、温度、湿度、土壤排水能力、
养分状况、根系条件、土壤毒性、森林密度、 养分状况、根系条件、土壤毒性、森林密度、森林 病虫害、 病虫害、洪水及滑坡等灾害);
(2)土地适宜级 -适宜(S):S1(高度适宜)、S2(中 适宜( ):S1(高度适宜)、S2( S1 )、S2 等适宜)、S3(临界)勉强适宜; )、S3 等适宜)、S3(临界)勉强适宜; -不适宜(N):当前不适宜(N1)、永 不适宜( ):当前不适宜(N1)、永 当前不适宜 )、 久不适宜(N2) 久不适宜(N2) (3)土地适宜亚级:反映土地限制性的类别, 土地适宜亚级:反映土地限制性的类别, 一般用有帮助记忆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一般用有帮助记忆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m表 示土壤水分的限制性, 示土壤水分的限制性,e表示侵蚀性危险的限 制性。S1下面没有亚级。 制性。S1下面没有亚级。 下面没有亚级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农村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是衡量土地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来介绍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土地整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如生态恢复指标、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资源保护效益指标等。
2.构建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构建评价模型,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等,建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3.数据收集与处理:根据评价模型的要求,收集土地整治前后的相关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利用数据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4.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值,并使用验证方法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5.结果解释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进行解释和评价,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评价的综合结果。
二、方法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指标间的关联度模型,分析各个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进而判断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
2.生态足迹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对比,计算出土地整治后的生态足迹差异,从而评估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评估农村土地整治后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从而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4.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指标权重分配和加权求和等方法计算出可持续发展指数,以此来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土地、水体、植被、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是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了解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本文将从土地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循环等方面,探讨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土地保持是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土地保持指的是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能力,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侵蚀率、水土流失量等指标,评估土地保持功能的强弱。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和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土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评价结果可以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恢复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制定保护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碳循环是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碳循环是指碳在地球上不同环境中的转化和流动过程,包括碳的吸收、释放和储存等。
土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碳储存和吸收功能,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可以通过测定土地的碳储量、碳吸收速率等指标,评估土地的碳循环功能。
评价结果可以为制定碳排放减少政策、开展碳交易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是了解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土地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循环等功能,可以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沈阳市土地利用生态水平评价
沈阳市土地利用生态水平评价摘要以沈阳市为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沈阳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生态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生态水平评价。
结果显示:2005—2008年沈阳市土地生态水平都处于“优秀”水平,整体上呈现稳中求进态势。
表明最小平方法定权和物元模型在土地利用生态水平评价中应用切实可行。
关键词权的最小平方法;生态水平评价;物元模型;权重EcologicalLevelEvaluationofLandUsinginShenyangCityLI Hong-taoHE Hong(Land Branch of Shenyang Land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Liaoning 110015)AbstractTaking Shenyang as an example,evaluation criterion weight was determined by 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nyang,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using ecological level was established,and the evaluation on land ecological level was studied by matter element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and ecological level of Shenyang was excellent from 2005 to 2008,and the whole situation was maintainting stable. It indicated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apply the 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matter element model on evaluating ecological level of land using.Key words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ecological level evaluation;matter element model;weighted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对研究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土地的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判和分级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评价土地生态质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1.环境质量指数法环境质量指数法是一种客观、综合评价土地生态质量的方法。
该方法以土地环境中的水质、土壤质量、空气质量等指标为基础,通过建立权重系数和评价模型,对土地环境进行评价。
通过计算环境质量指数,可以对土地的生态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为土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法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态要素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评估生态系统对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转化和储存能力。
通过对不同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状况。
3.土地生态功能评价法土地生态功能评价法是一种根据土地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综合评价土地生态功能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土地的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面积和土地质量等要素的调查和评估,结合土地的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需求,评价土地的生态功能状况。
通过对土地生态功能的评价,可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土地景观评价法土地景观评价法是一种通过对土地景观类型、景观格局和景观质量进行评估,综合评价土地生态景观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景观特征的调查和分析,评价土地景观的完整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通过对土地景观的评价,可以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稳定性,为土地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5.土地物质循环评价法土地物质循环评价法是一种通过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介质中的物质循环进行调查和评价,综合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土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过程,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对土地物质循环的评价,可以揭示土地生态系统的状况,为土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2008年全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2008011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八年三月
目录 一、 范围和内容 ......................................... 2 二、 技术方法及数据源 ................................... 2 三、 主要技术流程 ....................................... 2 四、 提交成果 ........................................... 7 五、 质量控制与保证 ..................................... 9 六、 经费预算 ........................................... 9 七、 进度安排 ........................................... 9 附表 1 全国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 ........... 11 附表 2 生态遥感卫星影像特征对比表 ...................... 13
附件 1 2008 年全国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野外核查方案 ................14
附件 2 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书要求 .......................... 21 附件 3 生态遥感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暂行技术要求...................24
1
根据《2008 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环办[2008]8 号),为完 成全国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 范围和内容
4
(2)土地分类系统 分类原则 沿用 2000 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系统,同时增加了围 海造地类型中海域的编码(47,详见附表 1)。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原 则:①土地的自然生态和利用的双重属性。不管其利用与否,按土地 的性质、特点及其利用的方式划分类型,以反映土地自然生态和利用 状况;②根据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分类调查及可能达到的规定精 度,对低于 Landsat 图像判读的地物,均不单独列入分类系统;③监 测土地动态变化的连续性。将反映土地动态变化的要素作为某些土地 类型的主要标志进行定性、定量划分,如草地覆盖度与土地沙化以及 土地侵蚀关系很大,因此在草地分类中以覆盖度大小划分二级类型; ④国家宏观决策的需要,一方面尽可能与国家决策部门的要求相吻 合,另一方面适应于西部生态与环境范围快速调查的需要。 分类系统 土地分类采用全国二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 6 类,主 要根据土地的自然生态和利用属性;二级分为 26 个类型,主要根据 土地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耕地根据地形特征进行了三级 划分,即进一步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区和坡度大于 25 度的耕地, 详见附表 1。 (3)解译标志 近几年各省生态监测工作中建立的解译标志数据库。 (4)解译图层精度要求 判读提取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一般规定变化的面状地类应大于 4×4 个象元(120m×120m),线状地物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 2 个象元, 长边最小为 6 个象元;屏幕解译线划描迹精度为两个像元点,并且保 持圆润。 判读精度要求:各图斑要素的判读精度具体如下:一级分类>90%, 二级分类>85%,三级分类>80%。 其它要求: 解译图层最终为 Arc Info cov 格式, 多边; 断线尽量少; 利用 Clean/Build 建立拓扑关系,容限值为 10; 多边形没有多标识点或无标识点的现象 没有邻斑同码、一斑多码、异常码(非分类系统编码和动态变化 码)等 具有多边形拓扑关系。 4、野外核查 野外核查的目标是:(1)根据各省市自然分异、人类活动的特征 以及本次信息提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来修正判 读过程中出现的误判,检验本次遥感判读的正确率,并对判读数据进 行室内修正;(2)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物类型,建立遥感影像野外 标志数据库;(3)结合生态调查典型案例分析,收集能反映区域生态 功能、生态问题的野外相片、录相资料,为生态环境分析、多媒体制 作提供素材。详见附件 1。 5、细小地物扣除和面积统计 由于本次生态遥感监测数据的精度为 30×30m,判读的最小面状 斑块 4×4 个象元,线性斑块 2×6 个象元,因此,还存在着大量的未 解译要素,如农田中大量存在的小于判读标准的灌溉水渠、道路、林 地,林地中的道路等等,这些小的细小斑块影响着最终面积的准确率, 因此,在进行面积统计时,需要将这些细小地物扣除并累加到相应的 类型上。在本次监测与评价中,以 CB-2B 星的 HR 影像数据为基础, 解译细小斑块地物。具体如下: (1)主要资料 有行政单位名称、各县市控制面积与符合国标编码的数据库文 件;按县统计的各类重要线状地物平均宽度的数据库文件;耕地的非 耕地细小地物扣除系数的数据库文件;土地类型图、行政区划图、重 要线状地物图。 (2)对各图件的要求
土地生态评价的基本原理
土地生态评价的基本原理土地生态评价的基本原理土地生态评价是针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和定量评定的过程。
Its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一、评价目标的明确进行土地生态评价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尺度和评价的目的,以确定评价的目标指标体系。
评价对象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单元;评价尺度可以为点位、样地、地块、小流域等;评价目的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土地保护等。
二、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评价因子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至关重要。
一般将评价因子分为状态指标和功能指标两个方面。
状态指标通过描述土地的自然属性反映土地质量,如土壤理化特征、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功能指标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过程,如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环境调节功能等。
三、指标定量化对选择的评价因子进行定量化,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定量化方法包括定性分级、量化评分、数学模型计算等。
不同类型指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但应尽量进行客观计算,减少主观打分。
四、指标权重确定由于不同评价因子对土地生态的贡献不同,需要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权重确定方法有多目标决策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权重的合理确定是评价的关键。
五、评价Integration根据每个评价因子的定量值与权重,采用加权叠加的数学方法得到各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即最终的土地生态评价结果。
六、结果分析应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不同土地利用单元的生态质量优劣和生态风险,为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土地生态评价的最终目的。
通过合理的技术路线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支撑。
但受限于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多变性,土地生态评价仍需不断探索与完善。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是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效果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首先,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一种常用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用价值,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从而科学地制定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其次,生态足迹分析是另一种常见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所占据的土地面积。
通过对生态足迹的分析,可以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负荷程度,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其生物承载力,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生态足迹,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风险评估也是一种常用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生态风险是指由于土地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潜在风险。
通过对生态风险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效益评估还可以结合经济效益评估进行综合评估。
土地资源的管理往往涉及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通过综合评估土地利用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可以找到最佳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农业产出、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实现。
模型是对复杂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的工具,可以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可以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足迹分析、生态风险评估、综合评估和建立模型等。
如何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
如何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土地生态和环境评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的方法和意义。
首先,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土地的生态和环境数据,对土地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特征和环境影响,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在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条件。
例如,土地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是评估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地质调查和地貌测量数据,了解土地的岩石类型、土层性质、地形起伏以及水文特征。
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土地是否适合进行农业、建设或其他用途。
其次,评估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特征包括土地的植被覆盖、动物种群、土壤质量等。
我们可以通过采集植物标本、调查动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并进行土壤检测和分析,评估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生态平衡是否被破坏,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土地生态系统。
除了自然条件和生态特征,土地的环境影响也是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的重点。
环境影响包括土地的污染情况、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等。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数据,监测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变化,评估土地面临的环境问题和风险。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减少土地的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土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特征和环境影响,我们可以识别土地的优势和劣势,为土地的功能分类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当我们评估出土地的水文条件良好,适宜发展水资源利用时,我们可以将其规划为水库或人工湖区域,以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是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和指标分析的过程,旨在揭示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模型建立等步骤。
首先,在进行土地生态评价时,需要选择一些反映土地生态情况的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土地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退化程度等。
土地类型可以反映土地的利用方式和资源利用状况,植被覆盖度可以反映土地的生态恢复能力,土地利用变化可以表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而土地退化程度可以反映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如土地水土流失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
其次,在指标选择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等方法。
专家打分法是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按权重大小进行排序。
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一系列层次结构,通过比较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熵值法是根据信息熵的原理,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熵值,进而确定其权重。
最后,需要建立评价模型,将以上选取的指标和其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的评价模型有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等。
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是将各个指标的权重乘以其得分,然后再进行汇总计算,得到土地生态评价值。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将各个指标的得分转化为隶属度,再进行隶属度的加权平均,得到土地生态评价值。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再与其得分相乘,再进行汇总计算,得到土地生态评价值。
综上所述,土地生态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模型建立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土地生态质量,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兼顾社会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合理规划 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5 土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保护
01
确保土地资源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需求。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评价方法与技术
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技术手段
土地生态评价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 获取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和生态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02 土地生态现状评价
02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土地资源生态修复
03
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
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平衡维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 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境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 染,降低污染物排放,保 护环境质量。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土地 利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其生态和经 济效益。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价值
01 02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资源现状
01
02
03
土地类型与分布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提供我们日常所需的食物、能源和建设用地,还维系着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意味着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以确保我们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首先,生态效益评价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农田的灌溉和施肥会导致土地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而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则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
因此,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模式、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等多个因素。
其次,生态效益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系统,包括土壤、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
评估土地生态系统的效益,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耐受力等要素。
例如,在评估农田的生态效益时,需要考虑土壤质量、农作物产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药使用等因素,以确定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生态效益评价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时空变化。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却是持续进行的。
因此,评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不仅需要考虑当前状态,还要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这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工具,分析土地利用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生态效益的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生态效益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评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不仅需要关注土地本身的生态特征,还要考虑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这一评价过程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专业知识的融合,既有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也有经济学、社会学和政策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1概述1.1生态安全的概念1)生态安全的背景“生态安全”这一概念是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及结构变化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安全保障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如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生物物种的加速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水土六十、土地沙化、环境污染、酸雨加剧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胡宇:在我们人类决定师姐各地德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环境后果。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人类还迫切感受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星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一个里程碑,以这次大会标志,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国际政治的一部分。
2002年9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进一步商讨生态安全大计。
当前,关注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点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肖笃宁将生态安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符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整体水平的反映。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内容和新目标,通常认为,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可称为健康系统,它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1 数据不完备
加强数据采集和监测,标准化评价方法,提高评 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推动土地生态评价技术的 创新与发展。
结语
推广土地生态评价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态理念,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土地资源。
《土地生态评价》PPT课 件
这是一份关于土地生态评价的PPT课件,旨在向大家介绍土地生态评价的定 义、意义、内容、方法、应用、问题与对策以及结语。
什么是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是一种评估土地生态系统状况和功能的方法,旨在确定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策略。
土地生态评价的意义
土地生态评价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决策支持、城市规划和自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生态评价的内容
土地生态功能评价
评估土地在维持生态系统功 能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土地退化评价
评估土地资源的退化程度和 原因,为土地治理提供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
评估土地用途的合理性和适 宜性,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 供指导。
土地生态评价的方法
1
微观评价方法
2
基于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样地尺度 上评估土地生态功能。
宏观评价方法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从区域尺度上评估 土地生态状况。
土地生态评价的应用
决策支持
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 依据,优化土地利用和资源配 置。
城市规划
指导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创建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自然保护
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土地生态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是指对土地进行系统、科学、综合的评价,包括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方式等多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
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发展方向的评价,为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地生态评价的整体流程及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以供参考。
一、土地生态评价的整体流程1.确定评价的土地范围和目标:确定评价范围,明确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目标。
2.收集基础数据:通过遥感调查、现场勘察和文献调查等方法,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基础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和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对于不同的评价目标,指标体系也可能有所变化。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达到评价指标的量化和综合分析。
对于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5.编制评价报告:在达到评价指标的量化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编制评价报告,提出土地生态评价的总体结论、具体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
二、土地生态评价各环节的详细描述1.确定评价的土地范围和目标确定评价的土地范围,可以采用行政区、地貌、生态系统、自然条件等多种划分方法。
评价目标应该包括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指标。
2.收集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的收集是整个评价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基础数据的获取。
除了遥感技术和现场勘察外,文献调查也是获取数据的一种有效途径。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评价目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关键。
常用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为了达到比较专业化和科学系统性,多采用层次化指标体系,该体系可分为主体和次体指标,并根据其实质和权重进行排序。
2008年海陵岛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评价
第30卷 第1期2 0 1 2年3月海 洋 学 研 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Vol.30 No.1Mar.,2 0 1 2文章编号:1001-909X(2012)01-0082-13收稿日期:2011-09-05 修回日期:2011-11-10基金项目: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专项(SY04-0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GY02-2009T03)作者简介:刘国霞(1984-),女,甘肃定西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岛海岸带遥感方面的研究。
E-mail:lguoxia@qq.com*通讯作者:张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zhangjie@fio.org.cn2008年海陵岛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评价刘国霞1,2,张 杰*1,2,马 毅2,李晓敏2,包玉海1(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010022;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61)摘 要:以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布局和选址经验为基础,以海陵岛2003年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样本,选取对海陵岛土地利用布局影响最大的土壤类型、高程、坡度、坡向、离岸距离和交通条件6种因素作为评价因素,采用栅格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评价因素等级组合的频繁度,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各评价因素下的适宜度,求出各评价因素的适宜度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获得海陵岛2008年土地利用在全部评价因素下的综合适宜度,并对综合适宜度进行分等定级。
评价结果表明,海陵岛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非常适宜的占总面积的41%,中等适宜的占28%,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均为有林地,分布在马尾山等山脉,主要受高程和土壤类型影响;一般适宜的占20%,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养殖水面,分布在离岸较近的海湾,主要受离岸距离和交通条件影响;临界适宜的占11%,不适宜的约占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均为旱地,分布在北极村等村庄周边,主要受土壤类型和高程影响。
土地生态评价
一、名词解释1.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利用: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3.土地利用系统: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和管理调控等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4.土地性质:是指可以用来量化的表征土地特质的自然属性。
(简答)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的地段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5.土地质量: 是指若干土地性状综合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
换句话说,土地质量是“与利用有关,并由一组相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
6.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所作的等级划分。
7.土地潜力:也称作土地利用能力,指土地在用于农业、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8.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适宜程度如何进行等级评定。
9.土地适宜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
10.土地生态评价:指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重点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为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提供服务。
11.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性取得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补偿,他人的土地所有权因此而消灭.12.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基于特殊情形而使用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的补偿,待使用完毕后,仍将土地归还所有人或使用人。
13.生态系统管理:指基于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过程的最佳理解,在一定的时空尺度范围内将人类价值和社会经济条件整合到生态系统经营中,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持续性。
1999-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999-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作者:丰雷, 郭惠宁, 王静, 黄晓宇, Feng Lei, Guo Huining, Wang Jing, HuangXiaoyu作者单位:丰雷,郭惠宁,Feng Lei,Guo Huining(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北京,100872), 王静,黄晓宇,Wang Jing,Huang Xiaoyu(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刊名:农业工程学报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年,卷(期):2010,26(7)1.吴次芳;鲍海君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0042.谷树忠;姚予龙;沈镭资源安全及其基本属性与研究框架[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2(05)3.郭凤芝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03)4.王楠君;吴群;陈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02)5.刘俊;刘泰圻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期刊论文]-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5)6.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 20047.谢俊奇;吴次芳中国上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20048.黄辉玲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利用[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6(01)9.曾繁华;曹诗雄国家经济安全的维度、实质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财贸经济 2007(11)10.刘艳君;刘勇;韩桐魁土地供给参与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研究[学位论文] 200611.王玉芳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学位论文] 200612.王东升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200713.刘雪;刁承泰;黄娟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初探:以重庆市为例[期刊论文]-水土保持通报 2006(10)14.张建新;邢旭东;刘小娥湖南土地资源町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期刊论文]-湖南地质 2002(02)15.鲍艳;胡振琪;柏玉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6(08)16.顾海兵;刘玮;周智高中国经济安全状况监测评估:2002-2005[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02)17.谷树忠;姚予龙国家资源安全及其系统分析[会议论文] 200618.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 2007(05)19.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 200720.孟旭光;李香菊关于国土资源经济安全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01)21.申希兵;刁承泰;刘雪西南丘陵地区城市土地资源安全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市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6(12)22.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学位论文] 200023.王静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 200624.文森;邱道持;杨庆媛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7(08)25.信春华;朱世英省区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模糊综合评价[期刊论文]-中国矿业 2007(01)26.杨万利土地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 200727.袁顺全;刘殿成;赵烨山东省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1)28.张虹波;刘黎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6(05)29.Edward B.Barbier Endogenous growth and 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 1999(14)30.Roy Boyd;Tony Caporale Scarcity,resource price uncertainty,and economic growth 1996(03)31.J.van den Bergh;Barendregt A;Gilbert A Spatial economic-hydroecological modelling and evaluation of land use impacts in the vecht wetlands area 2001(06)1.丰雷.郭惠宁.王静.黄晓宇.FENG Lei.GUO Hui-ning.WANG Jing.HUANG Xiao-yu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11(1)2.张红富.周生路.吴绍华.廖富强.李莉.顾芗.皮啸菲.Zhang Hongfu.Zhou Shenglu.Wu Shaohua.Liao Fuqiang. Li Li.Gu Xiang.Pi Xiaofei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江苏土地资源支撑能力评价[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9,25(9)1.张清军.尚国琲.秦岭.张文惠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以河北省为例[期刊论文]-南方农业学报 2012(7)本文链接:/Periodical_nygcxb201007001.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
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可维持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 人口数量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要素应包含资源要素、 环境要素及社会要素。 所以,某一区域的土地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 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 地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 如果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将失去维持平衡的能力, 遭到摧残或归于毁灭。
(2) 脆弱土地生态系统是指那些受到外力作用后恢 复十分艰难的生态系统。它的特点是生物生产力 低,生态系统制约性外力强,或存在敏感的生态 因子并易受外力影响,使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十分 不稳定的状态。这些生态系统有岛屿土地生态系 统、荒漠土地生态系统、高寒带土地生态系统以 及热带雨林土地生态系统等。
(2)农业土地生态系统
农业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按 照一定的要求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积极干 预改造下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以农作 物为主要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 系统的农作物有粮油作物、果树、茶…… 等。
农业土地生态系统调查内容有:水资源、 水利、土壤质量、主要农产品、畜产品、 水产品、林产品等的种类、数量、结构, 化肥、农药、能源资源等的用量,从事农 业劳力状况等,是否有频繁的自然灾害影 响农业土地生态系统的现象,是否有人为 行为的不当而严重影响农业土地生态系统 的现象等。
调查方法: (1)收集现有资料
(2)现场调查
(3)最后,将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 分析,绘出各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图
2、土地生态评价指标选择 (1)农用地生态评价指标
影响农用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健 康的因素相当多。
表 农用地生态评价指标
指标分类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 温度 降水量 气象灾害
土壤条件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 土壤污染 土壤侵蚀 土地退化
(3) 草原土地生态系统
草原土地生态系统是以草本植物为生物群 落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按地带、气候、 植被类型分,主要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和草丛、灌丛、稀树灌丛草地、 沼泽草地等18类、37个亚类、1100多个型。
草原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主要有降水量、蒸 发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地表植被等; 是否有超载放牧、过量采食而导致草原退 化的现象;是否有开垦干旱草原而导致土 地沙化现象;是否有过量捕猎草原生物资 源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草原的生 态平衡等现象。
(4)对土地生态环境的退化、破坏程度或潜在危险进行 评价
2、作用 (1)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服务
(2)为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服务
(3)为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政策实 施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土地生态登记与评价指标选择
1、土地生态登记 调查内容
土地生态登记就是根据土地生态研究的 目的,在选定的区域对土地生态因子进行调 查登记的过程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登记 重点调查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破坏
程度,如土地利用状况、大型建设工程状 况、各行各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等。
区域特殊保护项目调查登记
(1) 地方性敏感生态项目
属于地方性敏感生态的有: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 地;水源地,水源林地与集水区等;各种特有自 然物,如温泉、火山口、溶洞等,地质遗迹、分 水岭、界域标志等;各种名木、寺庙、圣地圣物 等;特殊生物保护地,如动物园、植物园、果园、 育种地、农业特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别 人群保护地,如学校、医院、疗养地、集中居民 区等。
7 土地生态评价
7.1 概述 一、概念: 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1、内容
(1)着重进行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土地生态价 值的评价。 (2)在一般的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研究对象最有 意义的若干生态特性,进行专项评价
(3)尤其关注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i) 代表性:一个指标能代表或反映土地生态系统 的全部或至少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一个指标能与 多个指标相关联。
(ii) 灵敏性:能灵敏地指示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行 为变化,如粘土矿物类型对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行 为的变化不敏感,不宜作为土地生态评价指标。
(iii) 通用性:一方面能适用于不同生态系统,另一 方面能适用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资源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资源 承载力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目前有关资源承载力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其中土地资源承载力 的研究较多。同时由于不同的侧重点和对象,出现了 水资源承载力、森林资源承载力等的多种承载力。
(iv) 经济性:测定或分析花费较少,测定过程简便快 速。如15N丰度需要质谱仪进行分析,过程复杂,分 析成本较高,因而不宜作为土地生态评价指标。
(v) 稳定性: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生态质量 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如坡 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 条件、排水性能等;而不应选择随机性比较大的指标 来作为参评因素,如选择一个冰雹次数,在实际量化 时会发现很难获取理想的数据。
7.3 土地生态承载力
承载力最初被引进生态学时,其含义是在某种环境条件下, 某种生物个体可存活的最大数量的潜力,在实践中的最初 应用领域是畜牧业。随着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承载力概念 发展并应用到自然——社会系统中,提出了土地资源承载 力概念。20年代70年代以后,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 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也由此产生。
区域性土地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 要因素,这些问题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
(1) 水土流失,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
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这也是一 种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土地退化过程。
(3) 自然灾害,是一种生态环境极度退化的结果,也是 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表征。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 灾害、气候灾害、生物灾害,以及污染灾害等。
土地生态承载力的主要表现在废物消纳能力和净化能力
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集中体现 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 的协调与矛盾关系,受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等直接影响, 由此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转化为研究建设用地的生态适 宜量,
指标属性
辐射强度、季节分布、日照天数、日均辐射时间 年积温、年平均温度、月平均温度、年际变化 年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年变率 风沙、暴雨、霜冻、冰雹等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盈亏,年、季变化,有效N、P、K 颗粒组成、孔隙度、透水性、持水性 污染面积、污染强度、污染趋势 侵蚀面积、强度、变化趋势 沙化、盐碱化的面积强度和过程
7.2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价
7.2.1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该系统组成、结构、 功能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 其组成成份及其数量应该长期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或在某一水平上下略有波动,而大起大落的系统 则缺乏稳定性,不能认为是可持续的。
另外,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方式宜保持稳定不变。由于 系统内外自然、社会、经济诸条件都是动态的,
区,年降水量小于250mm,其水分不足以支 持建立一层完整的草被而形成以草木疏落、 地面裸露为特征的不稳定土地生态系统。
这类生态系统主要调查内容有日照时数、 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植被类型、 土壤质地等;是否有上游用水量增加而导 致下游缺水、老绿洲萎缩的现象;是否有 改变河流水量分配而加剧部分地区荒漠化 发展的现象;是否有破坏森林资源而加剧 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是否有过度放牧而加 剧植被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现象等。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近20年来资源、人口、生态环 境等许多领域的热点问题。它是继上世纪60~70 年代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以及人口爆炸等人类面 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之后,所开展的一项务实的研 究工作。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 一定生活水平下,一定土地资源能养活的最多人 口数。但是,许多学者将水文、植被、气候等因 素纳入了土地资源的概念中,所以易将土地资源 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混淆。
(4)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 改造和建设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 统。其组成除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外,还包 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通过人类的生 产、消费过程,实现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 流动和转化Biblioteka 从而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 统一整体。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主要有:静态 及动态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能耗密度、 物耗密度、土地条件、建筑密度、交通强 度、地表植被、水资源、气象条件、环境 质量状况等:土地是否有生产和生活活动 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现象等。
(3)土地生态安全区 有些土地生态系统对广大的区域有重要的生态安
全防护作用,一旦受到破坏,常会招致区域性巨 大的生态灾难,因而对这些生态安全区需加以特 殊保护。这种起着土地生态安全作用的生态系统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江河源头区,一类是对城市 或人口经济集中区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地区。
(4) 重要生境。重要生境是指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 生境或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生存的生境。属于这类 重要生境的生态系统有:热带森林、原始森林、 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甚少的荒野地、珊瑚 礁、红树林等。
量分布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优势种、破碎度、隔离度等
(2)建设用地的宜人性评价指标 以下是从适于人类生存,建立生态文明的人
居环境角度,提出建设用地的生态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