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
受岩溶影响地基相关处理措施
![受岩溶影响地基相关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40282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6.png)
受岩溶影响地基相关处理措施
岩溶是一种地质形态,指的是地下水在溶蚀作用下,将石灰岩、石膏岩、盐岩等溶解形成的地形。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构造比较松散,土层不够坚实,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地基处理措施。
首先,对于岩溶地区的建筑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质分析。
通过对地下水位、土层厚度、土层稳定性等方面的调查,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一般来说,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方式包括加固、加密、排水等措施。
其次,针对不同的岩溶地质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例如,在石灰岩地区,可以采用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方式进行加固;在盐岩地区,需要进行排水处理,避免土层受到盐渍化影响而导致不稳定。
另外,在进行建筑工程时,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
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水流动速度较快,因此在进行施工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例如,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防渗墙,避免污染物渗入地下水中。
总之,岩溶地区的建筑工程需要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
勘察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同时,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65b13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a.png)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岩溶地区是指石灰岩、石膏岩、白云岩、大理石等溶蚀岩石层发育、地表岩溶地貌发达的地区。
岩溶地区具有地形复杂、土壤质量差、地基条件复杂等特点,对于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要求也比较高。
而在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时,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溶洞地基。
岩溶地区溶洞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填充法填充法是比较常用的溶洞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向溶洞内部灌注一定量的水泥浆、沙浆等材料,填充洞穴,形成均匀的坚硬基础。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小范围的洞穴。
但采用填充法处理溶洞地基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填充材料的流散、清空过程中的中空或滑动等现象。
二、点接触法在点接触法中,通过埋设锚杆或钢筋等锚固设施,将桩基固定在地基中,从而在桩基和溶洞之间形成点接触。
点接触法对地基的要求较高,但其处理效果较好,不会对基础产生不良影响,且适用范围较广。
三、拡散埋深法拡散埋深法是一种先进的处理溶洞地基的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钻孔等方式,在溶洞周围形成深度达到数米乃至十数米的拓展埋深,然后再将桩基嵌入到岩层深处,从而避免了溶洞对基础产生影响。
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溶洞地基处理中面临的困难,但由于成本较高,需要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和地质条件。
四、悬挂法悬挂法是通过建造悬挂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转移到悬挂结构上,从而避免了建筑物直接受力于溶洞地基的状况。
这种方法对地基的要求不高,且能有效地降低溶洞地基的强度要求,但需要考虑锚固点稳定性和钢链等结构材料的腐蚀问题。
总之,填充法、点接触法、拡散埋深法和悬挂法都是处理岩溶地区溶洞地基的有效方法。
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条件和地质情况综合考虑,确保基础结构的安全稳定。
岩溶地基处理措施
![岩溶地基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4b870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d.png)
岩溶地基处理措施
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岩溶地基处理措施。
你说这岩溶地基啊,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时不时就给你找点小麻烦。
想象一下,你盖房子,地底下有岩溶,这可咋整呢?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呀!
咱先说说挖填法。
这就好比给岩溶地基来个“大整容”,把那些不合适的地方挖掉,再填上合适的材料。
就像你脸上有个痘痘,把它挤掉,再抹点药让它恢复平整。
简单直接,效果还不错呢!但你可得小心点,别挖得太狠了,不然房子可就没地方站脚啦!
还有跨越法呢,这就像是给岩溶地基搭个桥,让房子从上面稳稳地过去。
嘿,这不就避开那些麻烦了嘛!不过这桥可得搭得结实啊,不然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的,多吓人呐!
灌浆法也挺好用的。
就好像给岩溶地基打补丁,把那些空洞啊裂缝啊都给补上。
你说这多妙啊,让地基变得结结实实的,房子住起来也安心呐。
强夯法就像是给地基来一顿“暴打”,把那些不结实的地方都给夯实了。
但可别打得太狠了哟,不然地基都被你打懵啦!
咱处理岩溶地基可不能马虎,这可是关乎房子稳不稳固的大事儿啊!你总不想住进去之后,天天担心房子会不会突然歪了吧?那多吓人呐!所以啊,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这就跟你挑衣服似的,得挑适合自己的呀!
你说这岩溶地基处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虽然有点麻烦,但处理好了,咱就能安心住啦!咱可不能被这小小的岩溶给难住了,得想办法搞定它!加油吧,朋友们,让我们的房子稳稳地立在大地上!。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6027cfa8114431b80dd847.png)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岩溶地区地基设计、地基处理以及地基评价等方面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标签: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岩溶地区岩溶地区普遍存在漏斗、暗河、溶槽、溶洞等地质情况,存在形式十分隐蔽。
岩溶作用指的是流水对岩石造成腐蚀与冲击,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机械式的侵蚀,使岩石形态发生变化。
岩溶不良地质所构成的岩溶地基普遍存在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地基塌陷或地基滑动。
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岩溶地区兴建高层建筑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设计单位需要对岩溶地基建设房屋时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的解决,做好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工作,对岩溶地基基础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所制定的地基处理方案更具合理性与经济性。
1、岩溶地基相关方面的评价设计单位需要重点设计好岩溶地区的房屋基础,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工程的造价与施工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区域或周围所存在的岩溶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施工安全,需要对岩溶进行勘察,综合性地对岩溶地基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地制定地基处理方案。
计算方法、数学模型以及力学模型是最为重要的评价步骤,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岩溶地基分析评价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尤其是在稳定性分析方面已经可以由以往十分繁琐的定量分析转化为直观、简化的定性分析。
定性评价法通常应用于常规工程地基稳定性分析与初勘阶段的场地选择,具体包含经验比拟法与综合分析法两种。
依照对洞体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有关因素与与洞隙边界条件做出合理的评价与综合性的分析。
半定量评价法是定性评价法的延伸与补充,具体包含顶板厚跨比法和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法。
其中顶板厚跨比法不需要考虑顶板性质、荷载和大小,选取顶部最薄处厚度和水平投影跨度两项数值,能够计算出厚跨比,该数值能够用来对顶板厚度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561d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6.png)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岩溶地基是指由溶蚀作用形成,并且含有溶洞、石漠状、塌陷、地下河等地质现象的地基。
岩溶地基的特点是地基岩土不均匀,地下水丰富,地质破碎,地下空洞多,岩溶砂土砾石含量高,地基强度差,容易引起地质灾害。
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坚固,需要进行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第一步,地质勘察。
通过实地观察、钻孔取样、地下水位监测等方法,了解地基的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发现地下洞穴、溶洞、塌陷等问题。
第二步,岩土工程性质测试。
对取样的土样和岩样进行室内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如密实度、稠度、含水量、强度等,以及抗风化性、抗溶性等特性。
第三步,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和岩土性质测试结果,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稳定性、抗渗性等要求,设计地基处理方案。
常见的地基处理措施有填土加固、灌浆加固、预应力加固等。
填土加固是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对于岩溶地基,可以在地基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填土,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在填土中加入粉煤灰、石英砂等材料,提高填土的抗渗性,减小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
灌浆加固是将固化材料注入地下洞穴和溶洞中,填补空洞,增加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常用的固化材料有水泥浆、膨润土浆等。
预应力加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将地基均匀地加固和支撑起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是确保岩溶地基建筑物安全的关键步骤。
通过全面的勘察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地基灾害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岩溶地基在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加强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风险,确保岩溶地基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9e09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2.png)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岩溶是由石灰岩、泥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长期受水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
岩溶为可溶性岩层的特有现象,基表面形式有溶槽、溶沟、溶洞、石笋等,空隙有的被泥土充填,有的是空洞,一般以隐蔽的形式存在。
岩溶所引起的各种地表变形破坏,会严重影响地基稳定性,会造成公路铁路断道,桥涵下沉开裂,水库渗漏,建筑物损坏等等。
因此,需要根据岩溶情况慎重研究,作出妥善处理,本文结合工程的地质情况、场地特征、工程实际等探讨了针对不同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复杂岩溶地基的问题。
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埋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等方法处理(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基。
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气降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
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或墩基;(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及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7)当采用桩(墩)基时,宜优先采用大直径墩基或嵌岩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墩)以下相当桩(墩)径的3倍范围内,无倾斜或水平状岩溶洞隙的浅层洞隙,可按冲剪条件验算顶板稳定;2)桩(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临空面或倾向临空面的不利角度的裂隙面可按滑移条件验算其稳定;3)应清除桩(墩)底面不稳定石芽及其间的充填物。
嵌岩深度应确保桩(墩)的稳定及其底部与岩体的良好接触。
2 、岩溶的处理地基基础措施: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
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完好的岩体上。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实例简析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实例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4bd8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b.png)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实例简析在我国,岩溶地区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广西全境则均有岩溶分布,其地基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上部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文章对岩溶地质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初步概括,对岩溶地区的基础类型和地基加固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的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标签: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1、岩溶地基的性质和特征1.1岩溶的性质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盐酸盐类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岩溶的发育和形成致使建设场地和地基的地质工程条件大为恶化,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对岩溶地质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能够预测并及时解决因岩溶而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
1.2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貌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基本表现是:(1)自上而下的发展,溶蚀程度先强后弱。
(2)浅处溶洞中的填充物较多,深处溶洞中的填充物略少。
(3)地下水活动越活跃的地区溶洞较发育。
(4)溶洞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没有任何规律,岩溶场地岩面起伏变化大,溶沟、溶槽、石芽、石笋等发育,有的溶洞呈串珠状。
1.3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征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地下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按照地下水存在的介质把它分为三类:(1)存在于断裂带中,这类型的地下水具有很强的连通性。
(2)存在于残积层和冲洪积层的孔隙中,这种类型的地下水渗透性很强。
(3)存在于下覆溶洞,暗河,溶蚀裂隙中,这种类型的地下水的水量巨大,连通性也很大。
1.4岩溶地基的危害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塌陷、承载力不足、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基础滑动等地基变形乃至破坏。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兴建在岩溶地区,加强岩溶地基的准确分析和评价,采取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均具有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2、岩溶地区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式2.1岩溶地区的基础形式岩溶地区地基基础形式可为采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地基处理后的浅基础以及深基础(桩基础)等。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0629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2.png)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摘要:岩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生态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的特征。
岩溶对工程建设带来了较不利的影响,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当存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土洞等现象时,应考虑其对地基稳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存在岩溶地区的地基基础的设计进行分析,重视地区经验,因地制宜的选择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方式方法。
溶洞:由岩溶作用所形成且发育在岩体内的空洞的通称。
溶洞按成因可分为包气带洞、饱水带洞和深部承压带洞等。
土洞:发育在可溶岩上覆土层中的空洞。
关键词:岩溶地区、溶洞、土洞、工程建设、地基处理引言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尤其是在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带,对于工程建设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岩溶地带的发育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而为了做好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就需要对岩溶不利地质进行处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岩溶地质处理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本文就本人负责的一个建设于岩溶地质区域的项目设计为例,简要论述了消除岩溶影响的设计过程,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工程概况某集团(中国)饮料工业园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启源大道以东、省道118以北,总征地面积约为125741m2。
该集团工业园整个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0万方,总建筑面积约20.78万方,共分三期进行建设。
项目类型涵盖车间、仓库、配套办公、宿舍等类型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含人防工程。
具体项目情况列表如下:表一项目单体概况统一表二、勘察阶段地基加固处理方案设计前期勘察该场地一共167个孔,其中发现土洞溶洞共19个孔。
由于土洞溶洞对桩基施工及构筑物的安全存在隐患,故要求对土洞灌注水泥浆。
土洞灌浆的目的与要求是:通过灌浆使土洞土体得到改良,由流塑状态达到可塑状态,遏止土洞的发展,土洞得到有效充填,封堵土洞与溶洞联系通道。
根据工程情况,采用灌注水泥浆对场地土洞进行加固处理,灌浆方法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ee92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7.png)
处理效果的反馈方式:监测、 检测、评估报告
处理效果的持续监测:定期检 查、长期观察
处理效果的改进建议:根据反 馈进行优化和调整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技术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技术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处理效果 应用前景: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挑战: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处 理技术难度大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定义:岩溶塌陷 是指岩溶地区地 面塌陷的现象通 常是由于地下水 位下降或地下溶 洞发育所致。
原因:地下水位 的下降可能是由 于地下水开采、 降雨量减少等原 因引起的;地下 溶洞的发育是由 于地下水溶蚀石 灰岩等可溶性岩 石形成的。
影响:岩溶塌陷 会导致地面塌陷、 建筑物损坏、农 田淹没等危害严 重影响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还包括其他一些问题如不良地质现象、地温异常等。
地面变形:岩溶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 地下水问题: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且流动速度快对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岩体稳定性问题:岩溶地区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洞穴与地下工程问题:岩溶地区存在大量洞穴和地下工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造成一定难度。
缺点:处理方法可 能受到地理环境、 技术条件等多种因 素的限制实施难度 较大成本较高。
案例分析:以某实 际工程为例说明处 理措施在解决岩溶 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
结论:处理措施的 优缺点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选择最适合的处理 方法。
处理效果的评估标准:稳定性、 安全性、经济性
预防措施:对岩溶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溶洞、暗河等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桩基、地 基加固等措施预防建筑物沉降和塌陷。
探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
![探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3e38ff8ed630b1c59eeb5db.png)
探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我国地貌分布有广泛的岩溶地质,而其特点就是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岩溶地区进行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岩溶的复杂性及多变性是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关键因素。
对于一个在岩溶地区施工的工程来说,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在施工开展之前对施工所在区域的勘测应予以足够重视,勘测、设计、施工的方法及技术,应结合施工实例,总结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的影响因素、不同岩溶形态采取的处理方法、以及在施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
标签: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影响因素:处理措施一、工程概况某某工厂项目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处于隐埋型岩溶地区,基岩面起伏大,溶洞、溶沟、溶槽、石芽、岩石陡坎发育,溶洞多为流塑状混碎石粘土充填。
根据勘察资料及桩孔超前钻资料,地基土层从上到下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残积层、石炭系下统、第四系洞穴堆积。
石灰岩为场内基岩,表面高低不平,岩石含硅质结核,并部分硅化,岩质致密坚硬。
该层中岩溶现象非常发育,溶洞、溶隙在剖面上呈串珠状,溶洞多茌高倾斜度的岩壁,溶洞中大都有充填物,夹硅质角砾,在这种地层中施工钻孔时,易造成卡钻、钻孔歪斜和漏浆垮孔等质量问题,在深层,岩石较为完整,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本厂址部分岩溶强烈发育,溶洞规模大,且水平向呈一定连通,基岩面起伏大,且软土分布较多,对基础稳定性影响极大。
综合来看,厂区多数地段需进行地基处理,该区内重要建(构)筑物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0.8~1.0m,全断面入岩深度为O.80m-2倍桩径。
二、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的影响因素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较为多样并且极为复杂,在此地区会有丰富的地下水冲刷基岩的下部,使该地区形成土洞再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大小和深浅不一溶洞,在岩溶顶部较弱的地区,局部出现破碎或开口就形成能见洞的溶洞,或者是串珠样的溶洞。
岩溶地段建筑地基处理与基础选型
![岩溶地段建筑地基处理与基础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3894a0b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d.png)
岩溶地段建筑地基处理与基础选型一、岩溶地段建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岩溶地段建筑地基处理与基础选型是相当复杂的工作,因为岩溶地段的地貌特点、土质条件和水文环境会对建筑物周围的地基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岩溶地段的地形地貌复杂,地表下有许多裂缝和洞穴,同时地表受到长期淋洗和暴雨冲刷,形成了大量的坑洼、钟乳石群等地形。
这些地貌会对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岩溶地段的土质条件复杂,其中有大量的碎石、砾石和粘土,这些土壤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地下水流和土壤侵蚀也都会对土体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岩溶地段的水文环境也会对建筑物的地基产生影响,地下水流的强弱、方向和深度等都会影响地基的抗压能力,同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也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和老化造成影响。
4.此外,岩溶地段的气候条件也需要考虑,因为极端天气和高温环境会对建筑物的地基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的复杂情况,建筑专家需要在建筑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中,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对建筑地发进行详细的勘探和调查,确定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以及地表地形特点。
在此基础上,确定建筑物分布区域和地基做法。
2.在建筑地基处理中根据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特点,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
如加固土壤、添填垫层、加铺隔离层等。
3.在基础选型中,根据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
如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等。
4.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结构体系和加强节点,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5.同时,在建筑物施工中,需要对以上所述的细节要求严格贯彻和执行,确保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处理质量和可靠性。
二、岩溶地段建筑地基处理方式分析在岩溶地段建筑地基处理中,针对区域地质特点和水文环境,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式:1.添填垫层法:此处理方法适用于岩溶地段土体较薄弱,支撑力较差的区域。
可以通过添填石子等压实材料,使得土体更加紧密,并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浅析岩溶区地基处理的措施
![浅析岩溶区地基处理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ca3f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1.png)
浅析岩溶区地基处理的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在选择建(构)筑物场地时,有时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场地进行修建,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土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
本文简要介绍了岩溶区地基处理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岩溶区;地基;处理前言: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地基条件也各有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岩溶和土洞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很大,可能造成地面变形、地基塌陷,发生渗水和涌水现象,因此在岩溶地区,应根据建筑地基与溶洞、土洞等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合理解决措施以保证基础稳固、安全施工。
1.岩溶区地基评价岩溶地基的评价主要是指在勘察阶段或施工前,根据基础水文地质资料或以往附近的工程实例所反映的各种岩溶形态、发育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等资料来确定其危害性大小。
勘察应基本查明建筑用地下覆溶洞或土洞的形状及规模大小、地下水位的高低数值、土洞内的充填物以及土层和岩层的组成,根据探明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地基处理方案以及施工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措施等。
2.浅析对岩溶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岩溶地基存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土洞现象对地基稳定性影响很大,面对岩溶地基可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处理:2.1岩溶地基处理应根据岩溶的发育程度,以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对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选择尽量避开岩溶发育较强烈的范围地段。
2.3针对岩溶地基上覆土层的力学特性,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对土层的力学性质影响,采取最安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
2.4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较小岩溶洞隙,可采用注浆等方法将岩溶的小洞隙封填处理。
2.5当地下水位过高时,要特别考虑降水可能造成地基塌陷的影响,并慎重选择降水的方法。
2.6在特殊情况下,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论证;当岩溶发育不均匀时,必须慎重对待其稳定性问题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
3.岩溶区地基的处理措施岩溶区的基岩面上覆各种类型的土体形成各类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各类处理的措施也各有不同,简单介绍常用的地基处理措施。
受岩溶影响地基相关处理措施
![受岩溶影响地基相关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6d8911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d.png)
受岩溶影响地基相关处理措施随着地下水资源的逐渐紧缺,越来越多的城市使用地下水来供应人民的生活用水,而这一趋势会对受岩溶影响地基的岩溶地区造成很大的影响。
岩溶地区地基岩层的特殊性质和地下水流动的非常规方式,使得这种地区更加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岩溶地区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讨论受岩溶影响地基相关处理措施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岩溶地区地基易遭受崩塌的特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构筑物设计方案。
设计师应通过深入研究该地区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的流动状况、压力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和技术方案。
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地质工程、地下水和环境专业的联系,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岩溶地区地基岩层的状态和影响因素,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建筑设计。
其次,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地基加固措施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地基灌浆加固。
灌浆是一种灌注于岩石裂缝和孔洞里的液体填料,通过填满裂缝并在裂缝周围形成岩土体,来增加岩石强度、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技术。
在进行地基灌浆加固时,应根据该地区特有的岩石裂隙分布规律和地下水流动规律,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和控制常数,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和监理要求进行。
此外,也可以进行表面加固措施,例如在地基表面加厚加筋或使用高强度水泥材料。
加厚加筋是通过向地基表面加厚加筋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地基表面被破坏、损伤导致加强效果减弱;而高强度水泥材料则可以渗透到地基内部并与之形成牢固的结合,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最后,应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岩溶地基进行监测,及时排除潜在风险,及时调整、加强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未来岩溶地基的建设和管理,还应加强相关学科交流与研究,研究成果可作为进一步治理岩溶地基的重要参考。
总之,针对受岩溶影响地基的处理,科学合理的构筑物设计、灌浆加固、表面加固和岩溶地基监测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防止自然因素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岩溶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岩溶路基处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e9eb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8.png)
岩溶路基处理施工方案1. 引言岩溶地区的路基处理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其土质疏松、溶洞众多、岩石裸露等问题给道路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针对岩溶地区的路基处理有其独特的施工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溶路基处理的相关施工方案。
2. 岩溶地区路基处理方案2.1 土质改良2.1.1 灰土法灰土法是岩溶地区常用的土质改良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适量的石灰和水混合,然后与地基土进行充分的拌和,最终形成均匀的固体状土壤。
此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岩溶地区土壤的工程性能。
2.1.2 水泥土法水泥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土质改良方法。
该方法将适量的水泥和地基土进行充分的拌和,形成均匀的固体状土壤。
水泥土法相对灰土法而言,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路基承受较大荷载的情况。
2.2 溶洞处理由于岩溶地区溶洞众多,溶洞处理成为岩溶路基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2.2.1 堵洞方法堵洞是解决溶洞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可以通过注浆、填土等方法对溶洞进行堵塞,以实现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2.2.2 引桥和排洞方法对于一些无法堵洞的溶洞,可以采用引桥和排洞的方式进行处理。
引桥通过在溶洞上方架设桥梁,确保道路的通行。
排洞则是通过排水管等设施将洞内的水排出,降低对路基的影响。
3. 施工工艺与要点3.1 施工工艺岩溶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与普通路基处理有所不同。
在施工前,需要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和路线的特点,以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3.2 施工要点岩溶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和路线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当的土质改良方法,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对于溶洞问题,采用堵洞、引桥和排洞等方法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注意安全施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防护措施。
4. 结论岩溶地区的路基处理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分析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ac3e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1.png)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分析摘要:在岩溶地区的工程项目中,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成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详细介绍了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方法,包括注浆法、挖填法、注浆法、强夯法等;同时根据岩溶地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地基基础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前言: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主要集中在广东、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已经成为上述地区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岩溶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较大,可能危及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所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案。
1.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分析目前我国处理岩溶地区地基的技术较为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1)挖填法。
当岩溶土洞较浅的情况下,采用挖填法施工,即直接挖除软弱土壤,并用强度更高的级配砂石置换;或者在清除不良地质后在块石上铺设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砂作为反滤层,并在反滤层上做粘土夯实。
(2)注浆法。
注浆法是处理岩溶地区的合理手段,即通过注浆设备,将具有一定黏度的水泥浆液等注入到周围土体的裂缝与孔隙上,最终使土壤在浆液的作用下形成整体,此时加工后的土壤具有更强的强度以及压缩性,稳定性良好,满足岩溶地区处理的要求。
同时,注浆法也是改善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技术相比,该方法可以阻塞地下水甬道,避免不良地质进一步发育,具有技术成熟、工艺简单等优点[1]。
(3)强夯法。
当项目的施工范围远离居民区,且土洞浅埋、分布密集的区域,若挖除的工程量较大,则需要采用强夯法施工,用强夯夯塌土洞之后,经碎石回填;或者采用重锤夯实的方法做进一步处理等。
在施工期间,强夯可以有效加固不良地质,根据相关项目的施工经验,强夯法的加固深度与夯击能、土洞性质有关,正常情况下的夯击深度控制在4-9m。
(4)桩基法施工。
对于部分岩溶地区的项目施工经验可以发现,在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少部分溶洞依然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或者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形成新的土洞。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43d8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7.png)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岩溶地区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其地下水系统和地表地貌具有明显的溶洞特征。
在桩基施工中,会遇到溶洞地基处理问题。
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需要对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表地貌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桩基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一、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岩溶地区是指由于长期水-岩反应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和地下水系统。
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和地貌等方面。
(一)地层岩溶地区的地层主要由石灰岩、石灰质砂岩、砂岩、页岩、泥岩等构成,其中石灰岩是最为常见的地质岩层,而且厚度及储量均较大。
(二)构造岩溶地区的构造特点主要表现在断层和褶皱的发育上,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对于岩溶地区的地表地貌和地下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岩性岩溶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岩石产状多种多样,如因风化作用形成经峰林的“风化岩针”,如石灰岩与石英岩交错形成的盘结状构造等。
(四)水文地质因为岩溶地区的地下水系统十分发达,地下水循环具有特殊的动态特性,且水质分布异质性大,因此,在桩基施工中应根据当地地下水循环规律和特点来慎重处理。
(五)地貌岩溶地区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溶蚀作用,形成了多彩的地貌景观,如地貌突出的喀斯特地貌、台地、峰林、红岩地貌等。
桩基施工中遇到了溶洞地基处理问题,一些溶洞不存在显著危害性,但也有一些溶洞的存在使得基础试验或者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对于这部分溶洞需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来保证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一)探测方法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如电磁波、声波等探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地下的溶洞和塌陷区。
(二)喷浆加固利用钢管或者喷泥加固的方式,对岩溶地区发现的溶洞进行固结处理,增强其稳定性。
(三)封堵填充对溶洞进地层的出口进行封堵,并对溶洞沿岸区域进行填充,以达到场地稳定的目的。
(四)加固锚索对于岩溶地区的溶洞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使用加固锚索方法进行处理,通过钢筋在溶洞区域打入锚,“梳牢”以达到稳定目的。
岩溶地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岩溶地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9ee8a765ce0508763213f2.png)
岩溶地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摘要:由于岩溶地区地质复杂,地下水活动强烈,在岩溶发育地段岩面以上常形成局部软塑状土。
本文通过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了化学灌浆原理、施工工艺、施工设计及施工控制,阐述了化学灌浆法施工加固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及其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化学灌浆;施工工艺;由于岩溶地区地质复杂,地下水活动强烈,其波动对上覆残积土层影响大,因此,在岩溶发育地段岩面以上常形成局部软塑状土,土洞也是岩溶区土层地基中常见的一种岩溶作用的产物。
局部软土的存在及土洞的发育塌陷,严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及地基土的均匀性。
浅层土洞处理一般采用开挖至土洞顶板灌入砾石、碎石混凝土等方法处理,若土洞埋深较大时,分层压实灌入砾石、碎石施工难度大。
1 化学灌浆法原理分析化学灌浆法是指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人工控制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
灌浆理论主要有渗透灌浆、劈裂灌浆、压密灌浆及电化学灌浆等四类。
在岩溶地区软土及土洞中多采用劈裂灌浆。
劈裂灌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浆液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引起岩石和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使其沿垂直最小应力的平面上发生劈裂,使地层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张开,形成新的裂隙或孔隙,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距离增大,而所用的灌浆压力相对较高。
其加固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增加地基土的不透水性,在一定程度上封堵岩溶水;(2)浆液灌注土洞中固结,并填充土洞,防止并避免土洞的进一步发展;(3)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软土的工程性质,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2工程施工加固预期效果本工程共施工灌浆孔18个,平均引孔长度为8.50m,实际压浆孔段长需以打入出浆管情况综合确定,最终打入134.50m,灌注浆液64.90m3,耗用水泥59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岩溶是由石灰岩、泥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长期受水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
岩溶为可溶性岩层的特有现象,基表面形式有溶槽、溶沟、溶洞、石笋等,空隙有的被泥土充填,有的是空洞,一般以隐蔽的形式存在。
岩溶所引起的各种地表变形破坏,会严重影响地基稳定性,会造成公路铁路断道,桥涵下沉开裂,水库渗漏,建筑物损坏等等。
因此,需要根据岩溶情况慎重研究,作出妥善处理,本文结合工程的地质情况、场地特征、工程实际等探讨了针对不同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复杂岩溶地基的问题。
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埋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等方法处理(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基。
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气降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
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或墩基;(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及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7)当采用桩(墩)基时,宜优先采用大直径墩基或嵌岩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墩)以下相当桩(墩)径的3倍范围内,无倾斜或水平状岩溶洞隙的浅层洞隙,可按冲剪条件验算顶板稳定;2)桩(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临空面或倾向临空面的不利角度的裂隙面可按滑移条件验算其稳定;3)应清除桩(墩)底面不稳定石芽及其间的充填物。
嵌岩深度应确保桩(墩)的稳定及其底部与岩体的良好接触。
2 、岩溶的处理地基基础措施: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
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完好的岩体上。
③对已外露的浅埋洞隙,可采用挖填置换,清理洞隙后以碎石或混凝土回填。
当洞体深度较大,而两侧岩体完好,可挖填至一定深度,回填体断面呈倒梯形,对有地下水活动的洞体,应回填反滤层并留有水流排泄之通道。
④当顶板薄、跨度大时,可在洞底设置附加支撑以减少洞跨,也可加固洞顶,用浆砌块石嵌补洞顶岩体及洞隙边坡。
⑤当洞体开口较小,开挖清理困难时,可用灌浆填塞,灌填材料视要求而定,可选用砂石砂浆或混凝土,也可用小压力灌浆法加固基底下一定厚度的溶隙及破碎岩体。
水的整治对水的处理应贯彻宜疏勿堵的原则,对地表水做好有组织的排水,对地下水以疏导为主,即使堵也应留有出路,设置反滤层以减少淘蚀。
3、岩溶地基的评价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兴建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基问题就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采用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岩溶地基分析评价过程的一般步骤为:实际洞体-几何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结论。
其核心内容是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岩溶空洞地基稳定性的分析评价经历了定性--半定量--定量的过程。
定性评价法适用于初勘阶段选择场地及一般工程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包括综合分析法、经验比拟法;半定量评价方法:1)顶板厚跨比法,此法常用于稳定围岩。
不考虑顶板形态、荷载大小和性质,根据近似的水平投影跨度L和顶部最薄处厚度h,求出厚跨比h/L,作为安全厚度评价依据。
2)估算顶板安全厚度法;定量评价法,岩溶地基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由定性到定量,由平面到三维的过程。
4、岩溶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地基评价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
一般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洞隙,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下列处理方法:1)填垫法。
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
充填法:适用于裸露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换填法:适用于充填法中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的情况(洞中原先充填物全部用块石、片石、砂、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换填);挖填法:适用于在浅埋的岩溶土洞上建设轻型建筑物,并且要估计到地下水活动再度掏空的可能性;垫褥法:适用于有岩溶洞、隙、沟、槽、石芽等岩溶凸出物,可能引起地基沉降不均匀,将凸出物凿去后做砂土垫褥处理。
2)加固法。
该法通常包括溶洞灌浆、压力注浆法、顶柱法、强夯法、挤密法、浆砌法等。
溶洞灌浆:主要针对众多的小型设备基础及辅助用房下的浅层多溶洞及软弱土,处理范围广,但造价低。
其加固机理主要是使溶洞填充密实,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稳定体,其次尽量切断溶洞与土层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防止溶洞的发展,危害建筑物的安全。
由于场地溶洞多为软塑状黏性土或夹有砂砾充填,存在严重漏水现象,有的则与上部土洞相通,为了保证加固效果,采用联合灌浆方法。
对洞内无充填物则不进行旋喷洗孔。
高压旋喷清水及注浆是为了保证灌注水泥混合浆液前溶洞内浆液的稳定,也保证了加固处理后形成的灌浆体性质均匀稳定,不存在软弱“灶”,并使溶洞没有继续发育的条件及空间。
施工中应注意地层情况,准确控制需处理溶洞的规模、深度、范围及充填情况。
对埋深较大的岩溶土洞,宜采用压力注浆法加固,压力注浆:是将浆液通过压浆泵注浆管注入岩土层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岩石裂隙中或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填充其位置,硬化后将岩土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大的、抗渗性高和稳定性良好的新的岩土体。
另外注浆体的压力注入,可在基岩面封堵岩溶开口洞隙,防止地下水位升障潜蚀发生土洞,从而使岩溶地基得到加固。
为保持地下水通畅,条件许可时采用附加支撑减少洞跨,称顶柱法。
一般在洞内做浆砌块石填补加固洞顶并砌筑支墩作附加支柱。
贵州一铁路构筑物以半挖半填形式通过一顶板厚2m~3.2 m的大型溶洞上方,在洞内砌筑4根浆砌片石柱以支撑溶洞顶板,即获解决顶板稳定问题,在覆盖形岩溶区,处理大面积土洞和塌陷时,强夯法是一种省工省料快速经济且能根治个场地岩溶地基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夯击遍数1遍~8遍。
夯点距3 m。
3)跨越法。
此法包括板跨法、梁跨法、拱跨法等,对深度较大、洞径较小不便入内施工或洞径虽大,但因有水的溶洞,可据建筑物性质和基底受力情况,用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封顶,称板跨法。
宜春市张坊大桥3号桥台也用钢筋混凝土板跨越溶沟,处理效果良好。
对埋藏较深但仍位于地基持力层内的规模较小的塌陷或土洞,可用弹性地基梁或钢筋混凝土梁跨越土洞或塌陷体。
贵州某影剧院岩溶地基的处理采用倒挂沉井墩式基础作支承,然后在沉井、墩基及基岩上架设206 m的弹性地基梁跨越溶洞处理效果甚佳。
在地下建筑工程的边墙、堑式挡墙、堤式坡脚挡墙及桥墩、桥台等地基下常见洞身较宽、深度又大、洞形复杂或有水流的岩溶地基,宜采用拱跨形式。
拱分浆砌片石拱、混擬土拱、钢筋混擬土拱。
4)桩基法:溶洞、塌陷漏斗较深较大或溶洞多层发育,可采用桩基础。
冲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岩溶发育,有多层溶洞,但溶洞洞穴小,上部洞穴顶板薄的地质情况,这种桩可冲(钻)穿上层溶洞顶板,到达下层溶洞顶板。
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可以从冲击声中察觉到顶板的厚度,由此判断是否已到达持力层。
为稳妥起见,可在桩位先做超前钻,査清洞穴情况,再将冲击钻冲至满足设计要求之岩层;钻孔桩适用于单桩荷载大、地下有孤石,夹层分布,岩溶表面不平的情况,用这种桩能钻穿孤石、夹层,将桩端可靠地支承在持力层上,桩端的嵌岩情况也好。
但钻孔桩不宜用在溶岩裂隙多,溶沟多的基岩中,因为施工中容易造成卡钻、钻杆沿溶岩斜壁偏斜,以至打偏等现象;预应力管桩适用于地下有淤泥、土洞、流砂、地下溶洞连通暗河等情况,压桩采用的预制桩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群桩适用于岩溶表面极其复杂,但岩溶表面上覆盖有较厚砂土层时,如果采用以上各种桩型都难于施工或保证成桩质量和安全度。
湖南某厂锅炉房采用钻孔灌注桩有效处理了深达12.3 m,宽4.8m的溶洞;灌浆钢管桩适用于重型设备及动荷设备的基础对沉降要求严格,应以完整灰岩作持力层,可采用有孔钢管作为灌浆孔进行灌浆,以扩大灌浆影响范围,并利用钢管支承在完整灰岩中,获得较大的桩端承载力,最后在钢管内灌注强度较高的水泥砂浆成为钢管桩。
5)复合地基:适用于建筑荷载较小,土层较厚,土洞较多,岩面起伏大,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可避免直接应用天然地基时的沉降量大和承载力小的问题。
可以采取削散荷载的方法来降低桩基承受的压力,通常的做法是挖去一部分地基表面的软土,做成一层或多层的地下室,可以减少这部分软土体对桩基产生的附加荷载。
可采用增大桩端接触面,分散应力的扩底桩也是非常好用的桩基形式。
1、CFG桩结合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覆盖型岩溶地区上覆土层一般为粘性土层,但场地局部范围出现厚度较大的卵(碎)石层,卵(碎)石层的下部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场地情况和建筑场地邻近已建建筑物或局部范围静压沉管机械设备工作面不够的情况,宜用CFG桩处理大范围地基,高压旋喷桩处理上述两种情况下的部分地基。
因CFG桩具有工艺简单,能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可利废节能,化废为宝,并可达到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故优先采用。
高压旋喷桩对厚度较大的卵(碎)石层穿透力强,施工时无振动,对已建建筑物无影响,故可对卵(碎)石层下软弱层进行处理,对场地工作面要求不高,对紧邻已建建筑物一侧地基可进行处理。
2、CFG桩结合小断面静压预制桩复合地基场地局部范围出现承载力明显偏差,同时工期偏紧的情况,宜用CFG桩处理大范围地基,小断面静压预制桩处理承载力明显偏低的部分地基。
小断面静压预制桩无噪声、无污染、无振动、施工速度快,与CFG桩两者在受力特性上相当,处理后沉降协调一致。
采用本工艺可以大大节约工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小断面静压预制桩合天然地基对某一建筑场地在大部分地基土能满足承载力及变形前提下,只有局部地基存在软弱土层时,可采用小断面静压预制桩结合天然地基这种地基处理方式。
4、锤击PHC桩结合土洞注浆对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需大幅度提高,同时存在厚砂卵(碎)石层及土洞时,用PHC桩可较易穿透砂卵(碎)石层,而对土洞,可钻孔引孔进行注浆解决地基稳定性的问题。
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结合溶洞注浆处理对于一般覆盖型岩溶地区,覆盖土层为粘性土层但存在溶洞时,可用CFG桩来处理粘性土层,对溶洞采用引孔注浆来处理,可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设计要求。
引孔注浆处理溶洞可解决地基稳定性问题。
5 、土洞地表塌陷的处理(1)地表水形成的土洞它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如排水不畅,水流集中下渗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