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A?BC!D!77!E7"A77!?A76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张月萍?F赵平?F焦运伏!F杨伯伦"D?G河" />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第!"卷第"期#$%&’()$*+,-,.%’./,&0.12$*/345!"’35"总第6!期!77!年08.,’8,(’91,8+’$)$:20;<

6!!77!

= ==========================================================文章编号>?77@A?B C!D!77!E7"A77!?A76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张月萍?F赵平?F焦运伏!F杨伯伦"

D?G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F河北石家庄7B77?@H!G石家庄制药集团企业

技术中心F河北石家庄7B77C?H"G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F陕西西安

I?77C J E

摘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以及发酵液后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提取精制方法F如吸

附K沉淀K结晶K萃取K离子交换等L介绍了膜技术在抗生素K维生素K氨基酸K酶制剂及其

他发酵液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L实现膜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需要在膜与物料

的适应性K适宜的操作条件和清洗K再生等方面进行研究F使后处理过程在低成本K高收

率下进行L

关键词>膜分离H膜技术应用H发酵液

中图分类号>1M7!@G@文献标识码>(

N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透过性能来分离K提纯和浓缩目的产物L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进行F无相变化F能耗低F设备简单F操作控制方便F已在化工K医药K轻工K食品K纺织K电子K冶金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O?P L

N G N膜分离技术分类O Q F R P

适用于发酵液后处理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K超滤K纳滤和反渗透等L微滤膜截留7G7?S?7 T<以上的粒子F如菌体K细胞K不溶物等F常用作超滤的预处理过程H超滤膜截留分子量B777S B77777F膜孔径?S!7U

N G Q膜材料

按制膜材料的不同可将膜分为高分子膜K无机膜和液体膜L常用的是高分子膜F其次是无机膜L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类K聚酰胺类K芳香杂环类K聚砜类K聚烯烃类K硅橡胶类K含氟高分子类等L高分子膜优点是种类多F可选择性大F价格低F膜组件结构较简单等H缺点是化学稳定性和

收稿日期>!77?A??A7@H修回日期>!77!A7C A!7H责任编辑>陈玉堂

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D J I B C B B7J9E

作者简介>张月萍D?J6"A E F女F河北张家口市人F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F研究方向为分离技术研究及应用L

热稳定性差!易受微生物降解!易压密等"无机膜多以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等制成!可以耐高

温#

高压!化学性质稳定!寿命长!物料通量大!允许使用苛刻的清洗条件$缺点是膜脆#易碎!设备费高%&’"鉴于膜材料的上述特点!

下面讨论常用的高分子膜"()*膜结构

按膜结构的不同分为对称膜和非对称膜"对称膜又称为均质膜"非对称膜又分为一般非对

称膜和复合膜"一般非对称膜又称为整体对称膜!

膜的表层和底层为同一种材料$复合膜又称为组合不对称膜!膜的表层和底层为不同材料"均质膜内孔道结构均匀一致!大于孔道直径的粒子被膜截留"为了保证均质膜在一定压差作用下的机械强度!膜必须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组分通过

膜的阻力较大"超滤膜通常为非对称膜!

非对称膜中起截留作用的是致密的表面皮层!其厚度仅+,-.-/01!在皮层下有多孔网状结构的支撑层!支撑层厚度在/+.2/+01!

这样既保证对大分子物质的有效截留!又降低了分离操作时膜的阻力!提高了膜通量!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3膜分离机理%

3’超滤与微滤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简单的筛分过程%/’!

大于膜表面毛细孔的分子被截留!较小的分子则透过膜"关于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有许多理论!其中以溶解4扩散模型应用最普遍"溶解扩散模型是567869等于-

:;/年提出的!假定溶剂和溶质分子首先溶解在膜中!然后扩散通过膜"

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面上时!膜面上溶质浓度增大!溶剂浓度减小!使溶剂透过膜的

通量减小!出现浓差极化现象%;’"

超滤和微滤中处理的高分子或凝胶溶液在膜表面上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形成凝胶层!凝胶层的出现增大了溶剂通过膜的阻力"通常采用错流操作来减少浓差

极化!

此时溶液主体流动方向与透过液流动方向垂直!截留在膜表面的溶质被切向流体带走!以限制膜表面的溶质浓度"

()<膜组件结构

膜组件结构型式主要有平板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种"平板式膜组件常用板框式结构!其优点是膜的清洗和更换容易!料液流通截面积大!不易堵塞$缺点是密封难度大!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料液流程短!为达到一定浓缩度需多次循环!常用于小型选膜实验中"管式膜组件结构原理类似于管式换热器!它的优点是料液流速可调范围大!可处理悬浮固体浓度较高的料液!

清洗方便$缺点是单位体积膜面积较小!造价高"卷式膜组件结构与螺旋板换热器类似!单位体积中膜面积大$但压力降大!膜层间易堵塞!清洗困难"中空纤维膜的外径为+,/.211!

可在膜组件内自行支撑!膜组件单位体积内膜面积大!压力降小$但是易堵塞!料液需要预处理">发酵液后处理过程

用发酵的方法已能生产多种产品%?’!

如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有机酸和酒精等"发酵产品的一般生产过程是发酵液经过提取#精制过程去掉目的产物之外的杂质得到产品%@’!

提取精制过程为后处理过程"

经发酵过程制得的发酵液中目的产物浓度较低!一般在-+A 以下%?’!

有些甚至只有万分之几!其余成分主要是水及细胞#代谢产物和未用完的培养基等!形成了水#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

子#

有机大分子#色素#多糖#蛋白#病毒#胶状物#菌体等构成的多相物系"其中有些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目的产物相近或相似!胶状物有可压缩性#粘度高!目的产物通常不稳定!遇热#极端

B C #

有机溶剂会引起变性失活!这些都给发酵液的后处理过程带来很大困难"通常后处理过程第22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2年

一步是从发酵液中分离出固体!经固体分离后"目的产物存在于滤液中"滤液体积大浓度低需要进行浓缩和初步纯化"

称为提取过程!提取后体积变小"但纯度提高不多"需要进一步进行精制!提取精制后根据产品应用时的要求"最后还需要对成品进行加工!

为适应不同产品后处理过程的需要"已提出了多种提取精制方法#$"%&’"并应用于发酵产品的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提取精制方法有吸附(沉淀(结晶(萃取(离子交换等!吸附法利用发酵液中

不同组分与吸附剂分子间力的不同"

把目的产物吸附到吸附剂上而与其他杂质分离!吸附过程具有选择性好(解吸容易(操作条件温和(吸附剂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但存在废液量大(收率低(不能连续操作等缺点!沉淀法利用物理环境的变化引起溶质的溶解度降低"形成固体凝聚物来浓缩目

的产物!它具有操作简单(

收率高(成本低(废液量少等优点"缺点是有结构类似的杂质和产物同时沉淀"

沉淀物纯度低"有相态变化!结晶法原理与沉淀法类似"但产物分子规整排列形成晶体"故结晶过程选择性高"晶体纯度高!萃取法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

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

它的优点是选择性好(能耗低(接触时间短(连续操作"缺点是过程中有乳化现象"

给两相分离带来困难!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目的产物之间的化学亲和力"有选择性地将目的产物吸着在树脂上"然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洗脱下来"使目的产物浓度(纯度同时提高!离子交换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有机溶剂用量少"但生产周期长"稳定性差的产物不适用!

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提取精制方法#)’已开始应用于发酵液后处理过程中"有望在多种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膜技术在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膜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海水淡化(超纯水制造(合成氨驰放气中氢气的回收等过程中!在发酵液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有些已实现了工业化!研究工作集中在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方面!

*+,抗生素后处理中的应用

青霉素发酵滤液中存在副产物(残留培养基以及可溶性蛋白"萃取时将发生乳化现象"水相与酯相分相困难"影响青霉素在两相间的传递"延长了萃取过程时间"降低萃取工段青霉素的收率!用超滤膜对青霉素发酵液进行处理"能有效去除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杂质"消除萃取时的乳

化现象#%%-%.’!超滤后可溶性蛋白质全部截留"

青霉素的超滤与萃取总收率与原萃取收率基本持平"而且萃取时容易实现相分离"减少了溶剂损失"无需加入破乳剂"降低了成本!硫酸卡那霉素

生产中用超滤膜清除脱色液中的细菌和热原#%/’"

取代原工艺中的无菌板框过滤"除菌去热原效果良好"克服无菌板框除菌效果不稳定的现象"免除蒸气消毒过程"简化操作!用超滤膜处理头孢

菌素0发酵滤液#/’"

去掉蛋白质等大分子杂质和红棕色色素!抗生素发酵液后处理过程除了应用超滤去掉大分子杂质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纳滤#%1"%2’或

反渗透#%)’去掉小分子杂质"如用亲水性纳滤膜浓缩发酵液滤液"除去大部分水和无机盐"然后用溶媒萃取提取抗生素"这样可大幅度提高萃取过程生产能力"减少萃取剂用量3或用疏水性纳滤

膜浓缩萃取液"这样可节省溶媒蒸发设备投资和蒸发所需热能#%4’!

抗生素生产过程的废水处理问题是水处理难题"其废水间歇排放"污染负荷高"成分复杂"含

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使生化处理方法很难解决!用反渗透法膜处理#%$’"

可把抗生素全部截留浓缩"进一步处理加以回收"透过液返回发酵过滤工段继续使用!

.5第.期张月萍等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维生素后处理中的应用

维生素$是用发酵法生产的典型维生素类产品%用膜技术处理&’发酵液已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由山梨醇在细菌作用下发酵形成中间体古龙酸%古龙酸经提纯后进一步转化生产/古龙酸发酵液经预处理去掉固形杂质和部分蛋白后%再经超滤去掉蛋白0多糖等大分子杂质%净化进入下一步离子交换的料液%使离子交换柱交换率增加%减少再生液

和洗水用量%

从而减少一步离子交换过程%节约能源/如果用反渗透膜处理(+).可去掉原料液中大部分的水分%代替生产中一级浓缩蒸发过程/膜技术的采用%缩短了原古龙酸提取的流程%减少了酸碱再生废液和清洗水用量%同时减少了浓缩过程中古龙酸的受热分解损失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氨基酸后处理中的应用

谷氨酸是味精的主要成分%用发酵法生产/在谷氨酸生产中使用超滤膜分离(+1%+2.可将谷氨

酸与菌体蛋白分离%超滤液经等电点结晶%得到谷氨酸晶体/增加膜分离后工艺时间缩短%提取收率提高/

味精废水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不仅有机物含量高%而且含有很高的34153和67+82%

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很难使其达标排放%采用超滤膜去除味精废水中的菌体和大分子蛋白等成分(+9.%废水中66去除率可达::;以上%$7<’=

的去除率约为1,;%从而较好的减轻了生物法的处理负荷%同时回收了废水中的蛋白/

!">酶制剂后处理中的应用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工业酶制剂传统生产工艺是发酵?絮凝沉淀?过滤?溶剂萃取?真空蒸发?干燥%其生产过程能耗高%酶失活率高%流失严重/用膜技术对

酶发酵液进行浓缩提纯(+@%+A .%

在常温下操作%减少了温度对酶制剂质量的影响B 去掉了蒸发过程相变化%能耗低B 操作简单B 不用或少用溶剂%减少溶剂消耗量和溶剂回收费用/

!"C 其他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发酵产品外%膜技术还应用于其他发酵液的后处理中%如用超滤膜处理乳酸发酵液(+*.%可截留其中的细胞和蛋白质/后续以离子交换工艺%乳酸收率比结晶法高+:"+;(+:.%

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超滤浓缩液循环回发酵罐重新作为底物得到充分利用%

降低了能耗和废水量/丙酸杆菌可用来生产维生素D )+

%且有望用来从可再生资源中生产丙酸/在丙酸杆菌连续培养过程中(1,.%

可以用微滤膜回收发酵液中的菌体细胞%透过液循环回发酵罐以充分利用培养液%同时阻止细胞对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

灵芝发酵液中的真菌多糖0蛋白质0核酸0核苷等%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1)./用超滤膜对其进

行浓缩%发酵液浓缩9倍以上%收率达:+"@;/

膜分离技术应用从+,世纪@,年代以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工作现在集中在膜分离过程模型(@%1+-12.0膜的分离性能(19-1*.0膜分离与反应耦合过程(1,%1:%2,.0

膜分离实际应用0膜污染0清洗再生(2)-21.等方面/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涉及抗生素0维生素0氨

基酸0酶制剂等多种物料%研究了膜组件形式0截留分子量0截留性能0对后续工艺过程影响0操作条件等/通过大量研究以后%维生素$提纯和硫酸卡那霉素除菌去热源都得到成功应用/由于不同文献使用的膜材料0膜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种物料的研究结果相差较大%受到膜材料0发酵液性质0操作条件的影响/不同的物料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要实现膜技术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还需要针对具体物料在膜与物料适应性0合适的截留分子量0分离效果0最佳操作条件0

对后续工艺过程影响0对产品质量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膜材料0膜结构0截留分子量0操作条2+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年

件和清洗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处理!使后处理过程在低成本"高收率下进行!使膜分离这一环保型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崔茹诊(浅谈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制药工业的应用%)

’(医药工程设计!&**+!,-.$--/-+0%1’王湛(膜分离技术基础%2’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333(+/&4(%5’刘茉娥(膜分离技术%2’

0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4(&/540%-’邬行彦!

孙进(膜过滤法及其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

’0国外医药抗生素杂志分册!&**1!&5,6.$-77/-618&**5!&-,&.$63/6+0%7’9:;<=>!?;<@A ;B C (D E F G E H IJ K L M L N O F M E P O E N P Q R 2S T O E T L U F M V T O M L /R E T O M L O E Q H2F W X M L H F P %)’0)2F W X M D N E

!&**+!&5&$&77/&670

%6’Y B @<:@B !Z V [Y B D\!B Z B =]B CZ[(2Q ^F T E H IQ R [M Q O F E HY M L H P W E P P E Q HO K M Q S I KV T O M L R E T O M L O E Q H2F W X M L H F P %)’0)

2F W X M D N E

!&**-!*+$45/*30%+’李

艳(发酵工业概论%2’0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3-/1660%4’俞俊棠!唐孝宣!李友荣!等(生物工艺学,上册.%2’

0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1/17&0%*’孙彦(生物分离工程%2’0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4(-/60%&3’蒋维钧(新型传质分离技术%2’

0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5+0%&&’李锡源!栾宝林!韩贵安(超滤法在抗生素提炼中的应用%)

’0水处理技术!&**6!11,-.$1&5/1&60%&1’史荣梅!徐亲民(抗生素发酵液的超滤与溶剂萃取%)

’0国外医药抗生素杂志分册!&**+!&4,&.$55/5*0%&5’李十中!王淀佐!胡永平(抗生素提取过程中溶剂萃取技术新方法__超滤‘萃取法%)

’0中国抗生素杂志!1333!17,&.$&1/&70

%&-’方孝华(中空纤维超滤膜在硫酸卡那霉素生产中的应用%)

’0医药工程设计!&**4!,1.$&&/&50%&7’张伟!林巍!费敏玲!等(@[型复合纳米滤膜在抗生素浓缩过程中的应用%)

’0中国抗生素杂志!&***!1-,1.$**/&3&0

%&6’蔡邦肖(纳滤膜技术在螺旋霉素生产中应用初探%)

’0膜科学与技术!&***!&*,7.$77/7+0%&+’刘昌胜!邬行彦(反渗透浓缩红霉素发酵液%)

’0中国抗生素杂志!&**-!&*,7.$556/55*0%&4’宋宗祁!范赋胜(膜滤技术在抗生素与维生素J 生产中的应用%)

’0化学医药工业信息!&**6!&1,4.$&4/130%&*’王淑琴!李十中(反渗透法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的研究%)

’0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17/160%13’王晓东!韩国华(维生素J 生产中古龙酸提取技术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0医药工程设计!&**7!,7.$51/5-0%1&’孙秀珍!高从阶!周丽英!等(用超过滤反渗透技术处理古龙酸发酵液的研究%)

’0膜科学与技术!&**5!&5,-.$*/&10%11’张林茂!高永涛!李晶(应用超滤技术改进a N 生产工艺%)

’0膜科学与技术!1333!13,7.$63/6&0%15’史武军!腾寿叔!徐亚珍!等(应用分离膜超滤谷氨酸发酵液提高提取收率的方法%[’0中国专利$J @&37&5**1B (

&**&/37/&70

%1-’许赵辉!

王焕章!赵亮!等(超滤膜除谷氨酸发酵液中菌体对等电提取收率的影响%)

’0膜科学与技术!1333!13,5.$61/6-0

%17’王焕章!赵亮(膜分离技术在味精行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0膜科学与技术!1333!13,-.$61/6-0%16’刘洪谦!屈凌波(超滤技术在酶制剂工业中的应用%)

’0现代化工!&**7!,1.$1&/150%1+’云兆菁!刘忠洲!郭学弟!等(超滤分离"浓缩"脱盐青霉素酰化酶的研究%)’0环境化学!&**5!&1,6.$-+4/-450%14’Y :=B @Z B !):@D D :@B D !?B J J b c Z (D F d L M L O E Q HQ R J F T T P L H ^[M Q O F E H P R M Q W >F M W F H O L O E Q H9M Q O KE HL D K F L M /F H K L H N F ^

J M Q P P /R T Q eV T O M L R E T O M L O E Q H2Q ^S T F L P O K F >E M P O D O F d E HO K F =F R E H F W F H O Q R C L N O E N B N E ^%)’0B d d T 9E Q N K F W 9E Q O F N K H Q T

!&***!+6,1.$&-5/&7+0

%1*’许强!汪远金!许金林(从发酵液中分离乳酸的新工艺%)

’0现代化工!&**-!,5.$53/5&0%53’J =A D [:)[DZ !2:V =B 2)!B C 2A c

f g h i j h k j l m n o p g j q r %)’0)2F W X M D N E

!&**&!6&$535/5&-0%5&’王竞!周集体!曹文伟!等(超滤浓缩担子菌发酵液聚合物的研究%)

’0大连理工大学学报!&***!5*,5.$-&7/-&*0%51’刘昌胜!

邬行彦!林剑!等(超滤过程的>T F W W F M 复合模型%)’0华东理工大学学报!&**7!1&,5.$51&/516071第5期张月萍等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01234567829:27;47<=><627?25>=6@><627>73&4A 25>=6@><627B 6

E F 47;G,>;H A F 5I 678!J #K J 14L M =);6

*N O O P *N Q N R Q Q O D Q S Q K !"S #T %//1*:/%U VWX *W )(.J X K 12369643:27;47<=><627?25>=6@><6271234592=/2552B D 96M 4=14L M =>74+5<=>965<=>D <627!J #K )4A?F =69W 4;C 725

*N O O O *N P Y Q Z R N [O D N O Q K !"\#’.1’J 0](U %(V K ?4=92=L >7;4%^>5F ><62729)F =9>;4/G 3=2A C 656@43U 2^45+5<=>965<=><62714L M =>74I +I 678(E F 42F I ?=2<467I !J #K J 14L M =);6

*N O O \*O O R N S O D N P Q K !"P #?$(&(U _)?*($$.,()J .*/%$U (U &%‘(K $4<47<62729?=2<467I 67:=2I I D 952B +]W C =2F 8C(I G L L 4<=6;.72=8>7D 6;14L M =>74I !J #K (.:C %J 2F =7>5

*N O O S *N S a Y N N Z R N O a N D N O N a K !"b #1()(X(’.W *’.)/.1_W _/*W _U %)0(7>5G I 6I 29-25F L 4>73)25F <4]5F c 4I 67)4A >=><62729(L 672(;63I +I 678

>U 48><6^45G:C >=84314L M =>74F 734=?=4I I F =4V =>3647A >7*N O O Q *Q \Y P Z R b a [D b N \K !"[#d .+:)*X+e T 0_A <6L 6@><62729_A 4=><627?>=>L 4<4=I 67+5<=>965<=><627?=2;4I I !J #K J ,62<4;C 725

*N O O [*P P R N O \D Q a Q K !"O #-()+&%-(U 1*1(W )++$(W *:/_W (U .V ’*4<>5K )6L F 5<>742F I ,62=4>;<627>73)4A >=><627M G>7.6L L 2M 656@43T 4>I <14L M =>74$4>;<2=!J #K )4A);6W 4;C 725

*N O [b *Q Q Y b Z R N P \N D N P \b K !S a #吴金川*何志敏*姚传义0反胶团酶反应D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K 化学工程*N O O O *Q b Y Q Z R Q b D "a K !S N #U (,%W (U ./*(,,_W W W ?*’d %.1(U $K _A <6L >5)4A >=><62729J 2f 2M >?=2<467+I 67814L M =>74?=2;4I I 4I !J #K .73

%78:C 4L $4I

*N O O \*"S R N b b O D N b [[K !S Q #张晓楠*郭立安0超滤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J

#K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N O O O *Q a Y Q Z R O b D N a a K !S "#宋杨*侯司*赵辉*等0超滤技术在一步法制备抑肽酶工艺中的应用!J #K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N O O O *Q a Y Q Z R [O D O a K 14L M =>74)4A >=><627W 4;C 72528G>73.<627

67L ?=2;4I I 29]4=L 47<><627d 6E F 2=I

‘/(U V T F 4D A 678N *‘/(_?678N *J .(_T F 7D 9F Q *T (U V ,2D 5F 7"

Y N K :25548429:C 4L 6;>5>73?C >=L >;4F <6;>5%786744=678*/4M 46+76^4=I 673W 4;C 72528G *)C 6f 6D

>@C F >78/4M 46a \a a N [*:C 67>g Q K W 4;C 72528G:47<4=29)C 6f 6>@C F >78?C >=L >;4F <6;>5:2=A 2=><627*)C 6f 6>@C F >78

/4M 46a \a a \N *:C 67>g "K :25548429%7^6=27L 47<>5>73:C 4L 6;>5%786744=678*e 6h >7J 6>2<278+76^4=I 67

)C >7c 6b N a a S O *:C 67>Z i j k l m n o l R .7A 4=;<627>73=49674L 47L A =2;4I I2994=D

L 47<><62756E F 2=>=467<=23F ;43*>7374I 4A >=><627<4;C 72528G>736A A 56;><627I 6D

<62767L A =2;4I I29>7<6M 62<6;I *^6<>L 67*>L 672>;63I *47@G L 4A =23F ;732<627

56E F 2F I >=4=4^64B 43K .<6I 74;4I I >=G<M 65674>7394=L 47<><62756E F 2=<24>;C273

A A =2A =6><4;2736<627I 92=2A 4=><627>73;54>7678L 4A A 5G74<4;C 72528G67

A =23F ;<627A =2;43F =4*I 2<

B 7I <=4>L A =2;4I I 2994=L 47<><62756E F 2=;>7M 4;2L A 54<43><52B ;2I <>73

C 68CG 6453K p q rs t m u k R L 4L M =>74I 4A >=><627g >A A 56;><62729L 4L M =>74<4;C 72528G g 94=L 47<><62756E F 2=

P Q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Q a a Q 年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发酵液后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月萍, 赵平, 焦运伏, 杨伯伦

作者单位:张月萍,赵平(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焦运伏(石家庄制药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41), 杨伯伦(西安交通大学环

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刊名: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2,23(3)

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43条)

1.崔茹诊浅谈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制药工业的应用 1997(04)

2.王湛膜分离技术基础 2000

3.刘茉娥膜分离技术 1998

4.邬行彦.孙进膜过滤法及其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 1992(06)

5.BOYD R F.ZYDNEY A L Sieving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ayer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1997

6.Tandon A.GUPTA S K.AGARWAL G P Modeling of Protein Transmission through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1994

7.李艳发酵工业概论 1999

8.俞俊棠.唐孝宣.李友荣生物工艺学 1991

9.孙彦生物分离工程 1998

10.蒋维钧新型传质分离技术 1992

11.李锡源.栾宝林.韩贵安超滤法在抗生素提炼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处理技术 1996(04)

12.史荣梅.徐亲民抗生素发酵液的超滤与溶剂萃取 1997(01)

13.李十中.王淀佐.胡永平抗生素提取过程中溶剂萃取技术新方法-超滤/萃取法[期刊论文]-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0(01)

14.方孝华中空纤维超滤膜在硫酸卡那霉素生产中的应用 1998(03)

15.张伟.林巍.费敏玲NP型复合纳米滤膜在抗生素浓缩过程中的应用 1999(02)

16.蔡邦肖纳滤膜技术在螺旋霉素生产中应用初探 1999(05)

17.刘昌胜.邬行彦反渗透浓缩红霉素发酵液 1994(05)

18.宋宗祁.范赋胜膜滤技术在抗生素与维生素C生产中的应用 1996(08)

19.王淑琴.李十中反渗透法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的研究[期刊论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01)

20.王晓东.韩国华维生素C生产中古龙酸提取技术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1995(05)

21.孙秀珍.高从阶.周丽英用超过滤反渗透技术处理古龙酸发酵液的研究 1993(04)

22.张林茂.高永涛.李晶应用超滤技术改进Vc生产工艺[期刊论文]-膜科学与技术 2000(05)

23.史武军.腾寿叔.徐亚珍应用分离膜超滤谷氨酸发酵液提高提取收率的方法 1991

24.许赵辉.王焕章.赵亮超滤膜除谷氨酸发酵液中菌体对等电提取收率的影响[期刊论文]-膜科学与技术 2000(03)

25.王焕章.赵亮膜分离技术在味精行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膜科学与技术 2000(04)

26.刘洪谦.屈凌波超滤技术在酶制剂工业中的应用 1995(02)

27.云兆菁.刘忠洲.郭学弟超滤分离、浓缩、脱盐青霉素酰化酶的研究 1993(06)

28.Torang A.JONSSON A S.ZACCHI G Separation of Cells and Proteins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in a Shear-enhanced Cross-flow Ultrafiltration Module as the First Step in the Refinement of Lactic Acid 1999(02)

29.许强.汪远金.许金林从发酵液中分离乳酸的新工艺 1994(03)

30.Crespo J P S G.MOURA M J.ALMEIDA J S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Cell Recycle for Continuous Culture of Propionibacterium 1991

31.王竞.周集体.曹文伟超滤浓缩担子菌发酵液聚合物的研究 1999(03)

32.刘昌胜.邬行彦.林剑超滤过程的Flemmer复合模型 1995(03)

33.REDKAR S.KUBERKAR V.DAVIS R H Modeling of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with High-frequency Backpulsing 1996

34.YEH H M.CHENG T W.TSAI J W Modified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Model for Hollow-fiber Membrane Ultrafiltration 1999(02)

35.Kim K J.FANE A 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urface Hydrophilized Novel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Using Aqueous Proteins 1995

36.PRADANOS P.ARRIBAS J I.HERNANDEZ A Retention of Proteins in Cross-flow UF Through Asymmetric Inorganic Membranes 1994(11)

37.MASAWAKI T.KISHIMOTO H.TONE S Analysis of Volume and Solute Fluxes in Separation of Amino Acids Using a Negatively Charged Membrane under Pressure Gradient 1992(06)

38.Liu C S.WU X Y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in Ultrafiltration Process 1998

39.Vasudevan M.MATSUURA T.CHOTANI G K Simultaneous Bioreaction and Separation by an Iimmobilized Yeast Membrane Reactor 1987(07)

40.吴金川.何志敏.姚传义反胶团酶反应-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1999(02)

41.Nabetani H.ABBOTT T P.KLEIMAN R Optimal Separation of Jojoba Protein Using Membrane Processes 1995

42.张晓楠.郭立安超滤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1999(02)

43.宋杨.侯司.赵辉超滤技术在一步法制备抑肽酶工艺中的应用 1999(02)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柴鹏千.党延斋油水分相膜及其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2001

本文仅就二次采油中采出水处理过程中膜技术应用与开发,并结合作者的先导试验的实践,作概要介绍,试验证明出水水质,含油

<5mg/L、SS<2mg/L的高效优质特性.

2.会议论文陈兰.张贵才.刘敏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技术应用2006

膜技术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油水分离膜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做了详细的综述,论题如下:引言,油水分离膜分离及分相机理,重点介绍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的应用进展与典型的应用实例,及膜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及技术展望.

3.会议论文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三达柠檬酸生产膜技术应用2005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概况,分析了传统柠檬酸工艺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发酵液处理的问题、蒸发浓缩的问题。并提出三达的解决方案,用该流程进行发酵液的过滤,基本达到废水零排放,既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品质,还解决了废水治理问题,整个投资回收期短

,具有很好的投资回报,代表了国际最先进柠檬酸生产工艺。

4.会议论文董秉直.李伟英.曹达文.范瑾初混凝-膜分离处理地表原水的试验研究2001

本研究对混凝-膜分离工艺处理地表原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膜过滤前投加混凝剂可有效地降低膜过滤阻力,如果采用预处理将混凝形成的矾花去除,则可进一步降低膜过滤阻力.根据小试的结果,采用混凝-砂滤-膜分离处理工艺对长江原水进行的中试结果令人非常满意.中试结果表明,膜的出水通量大,膜压差低,出水水质好.

5.会议论文欧阳波.黄淑娥.陈书帛.葛东文.马春波膜分离制氮技术在辽河油田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2001

作者成功引进了膜分离制氮注氮装置,并把它应用于油田的现场施工,先后研制开发了油井注氮气隔热助排工艺技术,注氮气隔热不动管柱工艺技术等为油田增产发挥巨大作用.

6.会议论文郭立玮.刘陶世.金万勤膜分离与吸附树脂联用的中药制剂新技术研究2001

本文提出的膜分离与吸附树脂分离联用的方法针对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探讨中药制剂的新技术的应用.

7.会议论文吕晓龙.黎雁.郑津.钟启林.范云双中空纤维膜分离装置及其在发酵液菌体浓缩中的应用

2001

介绍了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在发酵液精制与菌体浓缩中的应用.设计了内压膜装置双向流工艺流程,将发酵液流向周期进行倒向,即发酵液流向按通常的下进上出方式运行一定时间后,通过阀门切换,将发酵液流向反转为上进下出方式,运行一定时间后再次换向,依此循环进行,同一支中空纤维膜组件始终同时处于高效的工作与清洗状态,从而保持膜的高分离功效.该工艺尤其适用于发酵液等较粘稠液体的过渡与精制.

8.会议论文Xi Weimin膜技术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2008

许多企业都会遇到课题如何通过节水减排来降低生产成本。废水处理站出水再用可以是一经济的方案,特别是针对已建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通常可以稍加费用增设设备简单地回用到生产工艺中。本文介绍一些在不同工业领域中中水再用的成功案例。第一部分为工业废水处理站出水处理设备的举例。第二部分介绍为中水回用的有效技术可行的膜分离和膜生化反应器。最后介绍在下列行业中中水再用的案例:1.造纸工业;2.废油加工业;3.洗衣业。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行业遇到的不同课题以及如何解题的可行工艺技术,并且强调了其中包含的膜技术应用的优点。

9.会议论文李继定.陈翠仙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2001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本文介绍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现状和国外同类技术的比较,介绍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市场前景及需求.

10.会议论文严荣庆.蒋波涛膜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与药典的关系2001

药典是各国为本国批准生产的药品而制定的标准及规范.本文在分析2000版药典中对膜技术的引用基础上,介绍了膜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与药典的关系.

引证文献(6条)

1.张婷婷.张力.王贺新.韩香.刘玮.郝鹤.雷鹏森1,3-丙二醇发酵液的絮凝预处理研究[期刊论文]-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9(5)

2.赵星洁.赵平.张月萍.李素梅苯甲酸晶体纯度测定[期刊论文]-河北工业科技 2007(2)

3.许保云.尚会建.郑学明.杜嘉英维生素C化学转化工艺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北工业科技

2006(3)

4.赵婧超滤和电渗析的组合分离γ-氨基丁酸发酵液[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李晓波.王晓静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河北工业科技 2005(4)

6.疏秀林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产物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94355083.html,/Periodical_hbkjdx20020300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6日

膜过滤技术及其应用范围介绍

膜过滤技术及其应用范围介绍 北京陶普森膜应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孙永杰 过滤是分离液体中固体性颗粒的常用方法之一。我们熟悉的土壤就是一个天然过滤器,池塘、湖泊和河流中的地表水在通过不同类型的土壤之后,渗透聚积成相对洁净的地下水,土壤让水透过的时候截留了其它成分,如颗粒物和污染物等,而渗透到深处的地下水得到了净化。 过滤是实验室常用的物料分离技术。从筛网、滤纸到膜滤器等技术手段的延伸、发展,促进了产品提纯技术的提高,净化效果明显,分离精度大大提高。在能量消耗,过滤效果和操作简便方面,相比于传统的分离方法如蒸馏或结晶,膜过滤技术的表现优于其他分离过程。在许多分离领域,膜过滤克服了传统技术局限性,尤其对生化或药物的加工应用过程,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收率,因为其中的蛋白质和有效成分大多是热敏感的。因膜过滤为物理过滤方式,膜材质稳定性强,经验证的实验室过滤工艺,很容易被放大和改进,更易成功应用到实际的大规模生产中。 在生物和制药技术行业的许多领域,包括食品和饮料行业,生物技术和饮用水处理行业,都普遍使用过滤膜用于过滤。 过滤膜的工作原理:膜过滤器的原理类似于上面提到的地下水渗透过程,人工制备的膜相当于地表土层,待过滤的溶液中一部分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薄膜的微孔,其渗透性取决于孔的大小。比滤膜孔更小的颗粒可透过滤膜,而比滤膜孔大的颗粒就被截留下来。

一般情况下,膜的孔径决定了应用,根据孔径的大小,将不同的过滤膜技术分为四类:微滤,超滤和纳滤以及反渗透。 1. 微滤膜技术 过滤膜的孔径一般在5μm和0.1μm之间。在微生物实验中经常被使用孔径为0.1μm至0.2μm的膜,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细菌,是一种温和快速的杀菌方法。在工业化生产上,这种滤膜技术通常为过滤器的滤芯,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和饮料工业生产线中。例如,生物制药厂用于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阶段之后的“收获”和细菌菌体的分离,废水处理或浑浊液的油水分离等。 2. 超滤膜技术 超滤技术常常用于大分子的浓缩和脱水,超滤膜过滤“孔径”在0.1μm和0.01μm之间。由于该技术主要用于分离或浓缩蛋白质分子,所以膜的过滤孔径被定义为“分子量切断”(MWCO)或“标称分子量切断”(NMWC),单位为道尔顿(质量单位,等于一氧原子的1/16)。MWCO值表示可被膜截留的球状分子的小分子量。为了安全起见,应总是选择MWCO值至少比要分离的大分子的分子量高20%。这种膜过滤技术的应用操作压力,通常在2-10巴之间。 3.纳滤技术 是纳米级过滤技术的简称,纳米级过滤的膜过滤器,其孔径小于0.005μm,可截留更小的有机分子和大部分盐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等。陶普森纳米级过滤需要更高的外部压力,过滤压力一般在10-80巴之间。

膜分离技术的介绍及应用讲解

题目:膜分离技术读书报告日期2015年11月20日

目录 一、膜的种类特点及分离原理 (1) 二、最新膜分离技术进展 (3) 1.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膜分离中的应用 (3) 1.1 静电纺丝技术的历史发展 (3) 1.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新型结构复合膜 (3) 1.2.1 在超滤方面 (4) 1.2.2 在纳滤方面 (4) 1.2.3 在渗透方面 (5) 1.2.4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空气过滤膜 (5) 2. 多孔陶瓷膜应用技术 (6) 2.1 高渗透选择性陶瓷膜制备技术 (7) 2.1.1 溶胶—凝胶技术 (7) 2.1.2 修饰技术 (7)

一、膜的种类特点及分离原理 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ST)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和温度差等外界能量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常用的膜分离方法主要有微滤(micro-filtration, 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反渗透(reverse-osmosis, RO)和电渗析(eletro-dialysis, ED)等。MST具有节能、高效、简单、造价较低、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代替传统的如精馏、蒸发、萃取、结晶等分离,可以说是对传统分离方法的一次革命,被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效益技术之一。 分离膜的根本原理在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按照分离过程中的推动力和所用膜的孔径不同,可分为20世纪30年代的MF、20世纪40年代的渗析(Dialysis, D)、20世纪50年代的ED、20世纪60年代的RO、20世纪70年代的UF、20世 纪80年代的气体分离 (gas-separation, GS)、20世纪90 年代的PV和乳化液膜(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ELM)等。 制备膜元件的材料通常是有 机高分子材料或陶瓷材料,膜材料中的孔隙结构为物质透过分离膜而发生选择性分离提供了前提,膜孔径决定了混合体系中相应粒径大小的物质能否透过分离膜。图1是MF、UF、NF、RO的工作示意图。MF的推动力是膜两端的压力差,主要用来去除物料中的大分子颗粒、细菌和悬浮物等;UF的推动力也是膜两端的压力差,主要用来处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或者不同形状的大分子物质,应用较多的领域有蛋白质或多肽溶液浓缩、抗生素发酵液脱色、酶制剂纯化、病毒或多聚糖的浓缩或分离等;NF自身一般会带有一定的电荷,它对二价离子特别是二价阴离子的截留率可达99%,在水净化方面应用较多,同时可以透析被RO膜截留的无机盐;RO是一种非对称膜,利用对溶液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向从溶液

液膜分离实验

液膜分离实验 液膜分离装置主体实图 液膜分离加料

一、实验的流程 液膜分离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乳状液膜分离过程示意图 二、实验步骤及方法 1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乳状液膜法脱除水溶液中的醋酸,首先需制备液膜。液膜组成已于实验前配好,分别为以下两种液膜: 1) 液膜1#组成:煤油95%;乳化剂司班80,5%。 2) 液膜2#组成:煤油90%;乳化剂司班80,5%;液体石蜡(载体),5%。 内相用2M的NaOH水溶液。采用HAc水溶液作为料液进行传质试验,外相HAc的初始浓度在实验时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制乳搅拌釜中先加入液膜1#70mL,然后在1600r/min的转速下滴加内相NaoH水溶液70mL(约1分钟加完),在此转速下搅拌15分钟,待成稳定乳状液后停止搅拌,待用。 ②在传质釜中加入待处理的料液450mL,在约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上述乳液80 mL,进行传质实验,在一定时间下取少量料液进行分析,测定外相HA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取样时间为2、5、8、12、16、20、25分钟),并作出外相HAc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待外相中所有HAc均进入内相后,停止搅拌。放出釜中液体,洗净待用。 ③在传质釜中加入450mL料液,在搅拌下(与②同样转速)加入小釜中的乳状液50 ml,重复步骤2。 ④比较②,③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不同处理比(料液体积/乳液体积)下传质速率的差别,并分析其原因。 ⑤用液膜2#膜相,重复上述步骤①~④。注意,两次传质的乳液量应分别与②、③步的用量相同。 ⑥分析比较不同液膜组成的传质速率,并分析其原因。 ⑦收集经沉降澄清后的上层乳液,采用砂芯漏斗抽滤破乳,破乳得到的膜

中药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2 液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去除重金属离子 液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并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奥地利Graz工业大学的Marr等人采用乳状液液膜分离技术,对去除粘胶废水中的Zn2+、Cu2+、Cd2+、Pb2-、C产、Ni2+等重金属离子作了大量试验。表I为试验结果。 表1从粘胶废水中去除各种剧金属离子的中试结果 重金厲离子废水涼矗 /(L*h-T) 初始厳度 /(mg ? L_ 11 处理肓浓度 /(mu-L-1) 2r严3045004 Z严30500 Zn I+701500,5 Cu i+20SOOO27 3*408003 Ni沖202200360 Cd"60[40 t01 Pb叶6080. 01 Cr3*4015004 从表I中可以看出,除Ni夕卜,其他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高于99%,以Zn的去除与回收为例,与溶剂萃取、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比较,液膜分离法最经济。分离Zn的工艺采用逆流萃取塔和静电聚结破乳装置,内包相使用 DTPA[ ( 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回收1 0 0 k g Zn的费用为54.4美元,而市售100 kg Zn为133美元采用液膜法从废水中回收zn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美国Syracuse大学Jongheop Yi采用陶瓷支撑膜分离Cu他们认为,充满有机螫合酸的孔状陶瓷支撑膜,作为分离稀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无机支撑膜系统.其性能优于聚合物支撑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聚合物支撑膜对温度、pH敏感,易变形老化,而陶瓷支撑膜正好弥补了聚合物支撑膜的缺点。在分离Cu 2+过程中,陶瓷支撑膜制成a铝/硅片型,其中注入2-羟基-5-壬基乙酰苯。 2 .2分离废水中的有机酸、无机酸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Wan gC.C研究了用液膜分离法去除水溶液中的多种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_童汉清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童汉清 海金萍 (蚌埠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系,蚌埠市233030) 摘 要 针对膜分离技术的一系列独特优点,介绍了工业中常用的各种分离膜的性能、材料及其各自的应用,并简述了世界上最新的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膜 超滤膜 微滤膜 0 前言 膜分离是用半透膜分离均相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一种方法。由于膜分离技术在生产中物料无相变过程,因而无需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与蒸发、精馏等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高效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食品工业,膜分离技术可以完好地保留食品原有色、香、味,而其营养成分又不会被高温破坏。因而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被誉为重大的新技术革命之一。 现代膜技术的开发还仅仅是近三十年的事情,虽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国内外膜分离技术已在许多不同行业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反渗透膜及其应用 1.1 反渗透膜的性能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3~2nm之间,通常为非对称的微孔结构膜,压差作为操作推动力,工作压力可高达7.0~7.5M Pa,膜通量一般为0.5m3/(m2d)。 反渗透膜能截留住除水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以外的其它物质,因而主要用于水和其它物质的分离。 1.2 膜材料 最先开发并成功应用的反渗透膜材料是醋酸纤维素,70年代以来逐渐开发出一些新型反渗透膜材料,如芳香族聚酰胺、聚苯并咪唑、磺化聚苯撑氧、磺化聚磺酸盐、聚酰胺羧酸、聚乙烯亚胺、聚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等离子处理聚丙烯腈等。醋酸纤维素在强酸和弱碱条件下易发生水解且不耐高温,易受微生物和酶的作用,在正常使用时还会发生蠕变使透水速率降低。尽管存在这些缺点,但目前工业上最广泛使用的两种反渗透膜材料,还是首选醋酸纤维素,其次为聚酰胺。 1.3 反渗透膜的应用 1.3.1 海水淡化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在全世界海水淡化装置中,约有30%用反渗透方式来实现。反渗透膜由极薄致密表层和多孔支撑层构成,具有高透水率及高脱盐率,可脱去海水中99%以上的盐离子。 1.3.2 果汁、果酒等产品的浓缩 膜浓缩是在常温下进行的。用反渗透膜对果汁、果酒进行浓缩,可保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受破坏以及挥发质不损失,并可保留其原有的风味,这是其它浓缩技术难以做到的。另外,反渗透膜可以完全除去细菌和病毒,使产品不加任何防腐剂而延长储存期,食用更加卫生可靠。 19 《化工装备技术》第20卷第2期1999年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学 院 :生物工程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别 :09级一班 学 号 :10122 学生姓名 :齐莹 学生 指导教师 :陈清禅 2011年 5 月 24 日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齐莹 10122 摘要综述膜分离技术的特点、种类及分离机理,介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联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食品工业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1] 。 1膜分离的简介 1. 1 膜的定义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 1. 2 膜的种类 分离膜包括:反渗透膜(0. 0001~0. 005μm) ,纳滤膜(0. 001 ~0. 005μm) 超滤膜(0. 001 ~0. 1μm) 微滤膜(0. 1~1μm) 、电渗析膜、渗透气化膜、

膜分离技术 读书报告

新分离方法读书报告 工063 郑耸 10063146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 摘要综述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发展历史。简述了液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离过程。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添加剂等因素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液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方面的主要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液膜分离技术,原理,迁移,乳化过程,应用 1 液膜的发展史 液膜(Liquid Membrane)作为一项分离技术被广泛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而有关液膜的早期报道则可追溯到上世纪初生物学家们所从事的工作。早在上世纪30年代,Osterbout用一种弱有机酸(quiaco1)作载体,发现了钠与钾透过含有该载体的“油性桥”的现象。根据溶质与“流动载体”(mobile carrier)之间的可逆化学反应,提出了促进传递(facilitated transport)概念。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这一传递现象被许多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生物学家们在液膜促进传递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化学工程师们的注意。上世纪60年代中期,Bloch等采用支撑液膜(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SLM)研究了金属提取过程,Ward与Robb 研究了CO 2与O 2 的液膜分离,他们将支撑液膜称为固定化液膜(immobilized liquid membrane,ILM)。黎念之在用du Nuoy环法测定含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油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时,观察到了相当稳定的界面膜,由此开创了研究液体表面活性剂膜(1iquidsurfactant membrane)或乳化液膜(emulsion liquidmembrane,ELM)的历史。黎念之对于乳化液膜的发明,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膜学界人士的高度兴趣,由此推演出了促进传递膜(facilitated transportmembranes)的新概念,并导致了后来各种新型液膜的发明。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液膜一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液膜传质速率高与选择好等特点,使之成为分离、纯化与浓缩溶质的有效手段,其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湿法冶金、废水处理、核化工、气体分离、有机物分离、生物制品分离与生物医学分离、化学传感器与离子选择性电极等。在推进液膜工业应用的研究过程中,发展出了众多的新型液膜。 2 液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液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快速、专一等特点。形成这些优点的原因一方面是在膜结构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是在迁移吉利方面的突破,它能模拟生物膜的输送功能,产生促进迁移和活性迁移,使其选择性和渗透同量发生突跃性的提高。 乳状液膜由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膜溶剂及助溶剂等构成。这种分离依据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分析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分析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 一、膜分离技术原理及特点 膜分离技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如图1所示,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膜分离技术以其低能耗、高效率被认为是理想的分离技术之一。 图1膜分离技术原理 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所具有的特点包括: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的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都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4)膜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基于膜分离技术所具有上述特点,是现代生物化工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过滤、吸附、蒸发、冷凝等分离技术,所以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分离工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膜分离技术种类分析 按照膜孔径和成膜材料分类,常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以及气体分离等。各种膜过程具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要求。按分离原理和按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区分的分离膜种类,从下表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分离膜技术均可应用于任何分离、提纯和浓缩领域。反渗透和纳滤作为主要的水及其它液体分离膜之一,在分离膜领域内占重要地位。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和前景

膜分离技术概论 XXX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104班1003010414 摘要:膜分离是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的一门分离技术,膜分离主要包括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等功能且操作简单、易于操作,因此目前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制药、食品、环保、废品回收、水的淡化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些概念、膜的种类及其原理,然后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前景,概况 Membrane-Seperating technology Abstract: Membrane-Seperating technology is a separating technology which developed fast in the 1960s. This technology involves in various functions like separating、concrntrating、purifying and refining,what else, for it’s easily to operate it’s now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water supplyment、medicine production、food、environment protecting、waste water recycling and so on, make great econom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ssage first explain some concepts membrane technology、main theory involved and sort of it. Key words: Membrane-Seperating,technology,introduction,prospect 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现代膜分离技术分离的根本原理在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分离法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可用于液相和气相。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以下重点介绍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微滤原理及超滤原理。

液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液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综述了液膜的类型,传质机理,特点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液膜分离;液膜分类;传质机理,液膜分离应用 Studies and Application of Liqui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the of liqui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mass transfer mechanism ,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make the technology can realize large-scal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liqui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classification mass transfer mechanism application 在工业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液膜分离技术在供水,工艺水处理,废水处理,气体分离、浓缩技术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液膜模拟生物膜的结构通常是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流动载体组成。它利用选择透过性原理以膜两侧的溶质化学浓度差为传质动力,使料液中待分离溶质在膜内相富集浓缩,分离待分离物质。本文对液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作了详细的综述。 1 概述 液膜是悬浮在液体中的一层极薄的膜,这层膜是分隔液-液,气-液,气-气两相的中介相,它是两相之间进行物质传递的桥梁。通常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和膜增强添加剂等组分构成[1]。60 年代中期, Both等采用制成液膜研究了金属提取过程,他们将支撑液膜称为固定化液膜。1968年,黎念之(N. N. Li )博士[2]在用du Nuoy环法测定含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油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时,观察到了相当稳定的界面膜,由此开创了研究液体表面活性剂膜或乳化液膜的历史。1972年,Cusler[3]仿照生物膜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

一、学习安排 1、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2、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4、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5、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6、及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总之,虽然客观制定了个人初步学习计划,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与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在学习中不断地补充,加以改进、及时地总结经验,以合格的成绩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二、学习心得 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接触过这类知识,所以由对膜的不理解进而升华为对膜的好奇,进而增加了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前书本中介绍过人体中的一种膜-细胞膜。细胞膜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既使细胞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会对物质进行选择性的进出,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膜类材料都有此功能呢?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开启了胡老师与我们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详细介绍,我收获颇多。 1.超滤膜的简介 超滤(Ultra-Filtration ,UF)是一种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是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态进行分离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超滤很快从实验规模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它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废水处理,高纯水制备及生物技术工业。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最普遍的是电泳涂漆过程,城市污水处理及其他工业废水处理领域都是超滤未来的发展方向。 2.超滤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油废水处理 机械行业工件的润滑、清洗和石化行业的炼制及加工等都会产生含油废水,

其油一般为漂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三种存在形式。其中乳化油的分离难度最大,用电解或化学法破乳使油粒凝聚的费用较高,而超滤就不需要破乳直接可将油水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浓度乳化油的处理和回收。超滤处理乳化油废水时,界面活性剂大部分可透过,而超滤膜对油粒子完全阻止,随浓度增加油粒子粗粒化成为漂浮油浮于液面上,再用撇油装置即可撤除。陆晓千等用超滤膜技术处理清洗车床、设备等含油污水,颜色为乳白色,含油(1000~5000)mg/L,COD浓度高达(10000~50000)mg/L,经超滤膜处理后,颜色透明。含油低于10mg/L,COD(1700~5000)mg/L,除油滤99%。 3.纳滤膜的简介 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NF)又称疏松型反渗透膜,它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但纳滤膜多数为荷电膜,其对无机盐的分离行为不仅受到化学势梯度控制,同时也受到电势梯度的影响。其表面由一层非对称性结构的高分子与微孔支撑体结合而成,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对水溶液中低分子量的有机溶质截留,而盐类组分则部分或全部透过,从而使有机溶质得到同步浓缩和脱盐的目的。 4.纳滤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在金属加工与合金生产中产生的金属废水,含有浓度相当高重金属离子。将这些重金属离子生成氧氧化物沉淀除去是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一般措施。采用纳滤膜技术,不仅可以回收90%以上的废水,使之纯化,而且同时使重金属离子含量浓缩10倍左右,浓缩后的重金属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如果条件控制适当,纳滤膜还可以分离溶液中的不同金属。 三、学习总结 通过胡老师对课程的认真讲述,我了解了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些概念、膜的种类及其原理,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前景。目前膜分离、浓缩、纯化技术正在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各行业对传统工艺改造更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膜分离技术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几个月来,我们由浅入深,时刻跟着老师的节奏去复习和预习,老师要求的重点我会主动记

膜分离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 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新型高科技分离技术之一,倍受众多工业的关注。综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其在石化行业、水处理、食品行业主要工业应用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膜发展;膜应用 分离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分离的方法也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工艺从一种方法到多种联用。已由过去简单的蒸馏分离技术发展到现在复杂的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膜分离技术[1],顾名思义,是利用一张特殊制造的,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实践证明,当不能经济地用常规的分离方法得到较好的分离时,膜分离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往往是非常有用的,并且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和常规的分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分离技术投资更为经济。表1是几种主要的膜分离过程及其传递机理,推动力,透过物,膜类型的比较。 表1几种主要的膜分离过程 1发展史 膜分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而人们对其的认识、利用、模拟,及至目前的人工合成的过程却是极其漫长而曲折的。膜分离技术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50年代,奠定基础的阶段,主要是对膜分离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膜分离技术的初期工业开发; ——60年代~80年代,发展阶段,主要是使一些膜分离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又开发研制了几种重要膜分离过程; ——90年代~至今,发展深化阶段,主要是不断提高已实现工业化的膜分离水平,扩大使用范一些难度较大的膜分离技术的开发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开拓了新的膜分离技术。

1.1膜分离技术的起源 200多年前,Abbe Nollet在1748年观察到水可以通过覆盖在盛有酒精溶液瓶口的猪膀胱进入瓶中,发现了渗透现象。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Gra-ham发现了透析(Dialysis)现象,人们才开始对膜分离现象重视起来,并开始研究。最初,许多生理学家使用的膜主要是动物膜。1867年Moritz Taube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合成膜——亚铁氰化钠膜,并以近代的观点予以论述。随后,Preffer用这种膜在蔗糖和其他溶液进行试验,把渗透压和温度及溶液浓度联系起来。接下来Van′t Hoff以Preffer的结论为出发点,建立了完整的稀溶液理论。1911年Donnan研究了荷电体传递中的平衡现象。1920年,Gibbs从热力学角度提供了认识渗透压现象和它与其他热力学性能关系的理论。1925年世界上第一个滤膜公司(Sartorius)在德国Gottingen公司成立。1930年Treorell Meyer,Sievers等对膜电动势的研究,为电渗析和膜电极的发明打下了基础。1950年W.Juda等试制成功第一张具有实用价值的离子交换膜,电渗析过程得到迅速发展。 1.2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60年代末期,加利福尼亚大学的Yuster、Loeb、Sourirajan等对膜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筛选工作,结果发现乙酸纤维素也具有特殊的半透性质。为了改进乙酸纤维素的透水性能,他们采用过氯酸镁水溶液为添加剂,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60年首次制成世界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高性能非对称的乙酸纤维素反渗透膜,这使得Allied-Singned公司开创了RO工业应用的时代。随后,制膜技术不断机械化、自动化,膜的形式也从平板膜发展到管式膜及中空膜等。1971年Du Pont化学公司也推出三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透过器。微滤、反渗透、超滤、透析及气体分离等膜分离技术都在60~80年代相继得到迅速发展。 1.3发展趋势 近10多年来世界各国对膜分离技术的重视,极大地促进膜技术的发展,90年代Get Gmb H公司推出了渗透蒸发。中科院近来开发的某种新型渗透汽化膜及其工艺过程,将变革MTBE 的生产工艺,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开发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其膜的孔径比反渗透膜稍大,截留粒子的直径为几个nm,分子量为200~500,允许通过单价离子,低分子量有机溶剂。我国对纳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相当广泛。 随着新型膜材料的开发和膜过程的改进,膜分离技术将不仅可以替代某些单元操作,而且可以与许多单元操作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分离效果。例如将膜分离技术与催化反应结合起来形成膜反应器 1 膜分离技术概述 随着纳滤分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生化行业的各种分离、精制和浓缩过程,纳滤膜分离机理的研究也成为当今膜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1.1 微滤 微滤主要是根据筛分原理以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在给定压力下[(50~100) kPa],溶剂、盐类及大分子物质均能透过孔径为(0.1~20)Lm的对称微孔膜,只有直径大于50nm的微细颗粒和超大分子物质被截留,从而使溶液或水得到净化。微滤技术是目前所有膜技术中应用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技术。主要用于悬浮物分离、制药行业的无菌过滤等。在微滤方面今后应着重研究开发廉价膜组件;耐高温抗溶剂的膜及组件;不污染,易清洗的长寿命膜。 1.2 超滤 超滤和微滤一样,也是利用筛分原理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同微滤过程相比超滤的分离技术,可用于传统分离手段较难处理的恒沸物、近沸物系的分离,微量水的脱除及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渗透蒸发是利用溶液的吸附扩散原理,以膜两侧的蒸汽压差[(0~100)kPa])做为推动力,使一些组分首先选择性地溶解在膜料液的侧表面,再扩散透过膜,最

液膜分离技术与应用

液膜分离技术与应用 李萍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030031 [摘要]液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并能达到专一分离目的的新分离技术,已在废水处理、温法冶金、石油化工等许多领域内显示出极为宽广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液膜做了概述、介绍了液膜的传质机理、液膜分离技术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和液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液膜分离技术传质机理应用发展趋势 1 前言 液膜分离技术(Liquid membrane permeation ,LMP)是利用对混合物各组分渗透性能的差异来实现分离、提纯或浓缩的分离技术,是一种模拟生物膜传质功能的新型分离方法,解决了分离因子、选择性等间题。它是1968年由美国埃克森公司的美籍华人黎念之博士提出的。液膜是指两液相问形成的界面膜,通过它将两种组成不同、但又互相混溶的溶液分开,经选择性渗透,使物质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液膜分离技术比固体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快速、选择性强和节能等优越性;比液液萃取具有萃取与反萃取同时进行,分离和浓缩因数高,萃取剂用量少和溶剂流失量少等特点。该法的研制成功,不仅促进了环境分析、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等各不同领域分离问题的研究,也使分离科学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2概述 2.1 液膜的概念 液膜是悬浮在液体中的一层极薄的膜,这层膜是分隔液-液,气-液,气-气两相的中介相,它是 两相之间进行物质传递的桥梁。通常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和膜增强添加剂等组分构成[1]。 2.2 液膜的结构与液膜的形成 液膜是一层很薄的液体膜,它可以把两个不同组分的溶液隔开,并且。通过渗透现象起着迁移分离一种或一类物质的作用。当被隔开的两种溶液是水相时,液膜应是油型(油泛指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相);当被隔开的两个溶液是有机相时,液膜应是水型。 水膜和油膜的结构是不相同的,下面着重讨论油膜结构。乳状液型油膜是一个呈球形的液珠,由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流动载体三部分组成,构成一个与水互不相溶的混合相。有机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工121 徐娜2012121104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具有一定选择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对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近代工业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利用半透性纤维素分离回收苛刻碱,60年代以后,不对称性膜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膜分离技术也迅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分离技术之一。膜分离主要包括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等功能且操作简单、易于操作,因此目前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制药、食品、环保、废品回收、水的淡化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些概念、膜的种类及其原理,然后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应用,前景 一、膜分离技术的简介 1、膜分离的概念 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2、膜分离的特点 (1)优点: 操作条件温和: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在食品、医药及生化技术等领域具有独特适用性。 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 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通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连续亦可间歇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费用低,易于自动化。 (2)缺点: 污染难清除,不能耐受极端条件。 需与其它技术结合应用。 3、膜的分类 (1)根据膜的材质,从相态上可分为固态膜和液态膜; (2)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膜和合成膜,后者又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 (3)根据膜断面的物理形态,可将膜分为对称膜、不对称膜和复合膜。 (4)依照固体膜的外形,可分为平板膜、管状膜、卷状膜和中空纤维膜。

液膜分离的原理及应用

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2017学年第1学期期末答题纸 考试科目:生化分离技术课程编号:考卷类型:(A/B) 姓名:学号:阅卷老师:成绩: 液膜分离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液膜模拟生物膜的结构,通常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流动载体组成。它利用选择透过性原理,以膜两侧的溶质化学浓度差为传质动力,使料液中待分离溶质在膜内相富集浓缩,分离待分离物质。 关键字:液膜分离技术,乳化液膜,支撑液膜。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liquid membrane separation Abstract:Liquid membrane simulates the structure of a biofilm, usually consisting of a membrane solvent, a surfactant, and a mobile carrier. It uses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ve permeability to the membrane on both sides of the solute chemical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for the mass transfer power,so that the liquid to be separated in the membrane solute enrichment enrichment, separation of the material to be separated. key words:liqui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waste water treatment。 液膜分离是 60 年代中期诞生的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它具有膜分离的一般特点, 主要是依据膜对不同物质具有选择性渗透的性质来进行组分的分离。自20世纪 60 年代美国林登埃克森研究与工程公司黎念之博士( N.N.Li)发明后[1]。液膜通常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和膜增强添加剂组成[2]。各国学者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该技术在湿法冶金、金属离子回收、废水处理、生物制品分离与生物医药分离、化工分离等方面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液膜技术处理农药厂废水已实现工业化, 在含锌废水处理中已进行了工业试验, 液膜技术分离宇宙飞船中 CO2 也已成功得到应用, 液膜分离技术正在得到迅速的发展。 生物学家们在液膜促进传递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化学工程师们的注意. 60 年代中期 , Bloch 等[3]采用支撑液膜(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研究了金属提取过程, Ward 与 Robb[4]研究了 CO2 与 O2 的液膜分离, 他们将支撑体液膜称为固定化液膜( immobilized liquid membrane). 黎念之( N .N . Li) 在用du Nuoy 环法测定含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油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时 ,观察到了相当稳定的界面膜 ,由此开创了研究液体表面活性剂膜( liquid surfactant membrane) 或乳化液膜(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的历史[5] 1液膜分离原理 1.1液膜及其分类 液膜是分隔两个液相的第三液相,它与被分隔液体的互溶度极小。膜相液通常由膜溶剂、载体、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所组成。 膜溶剂是膜相液的基体,占膜总量的90%以上,选择膜溶剂主要考虑膜的稳定性和对溶质的溶解性。当原料液为水溶液时,用有机溶剂作液膜,当原料液为有机溶剂时,用水作液膜。 载体是运载溶质穿过液膜的物质,它能与被分离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它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载体通过离子交换方式与溶质离子结合,在膜中迁移;非离子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新进展 The developmen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摘要:介绍了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渗透汽化等膜分离技术原理、膜技术设备组成及其特点;综合概述了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农药、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 原理, 应用, 进展 Abstract: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nano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pervaporation. Further more, the 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in bio-pesticides, chemical production were extensively summariz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 membrane separation, principle, application, progress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学 院 :生物工程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别 :09级一班 学 号 :2009407010122 学生姓名 :齐莹 学生邮箱 :963894228@https://www.360docs.net/doc/794355083.html, 指导教师 :陈清禅 2011年 5 月 24 日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齐莹 2009407010122 摘要综述膜分离技术的特点、种类及分离机理,介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联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食品工业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1] 。 1膜分离的简介 1. 1 膜的定义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 1. 2 膜的种类 分离膜包括:反渗透膜(0. 0001~0. 005μm) ,纳滤膜(0. 001 ~ 0. 005μm) 超滤膜(0. 001 ~ 0. 1μm) 微滤膜(0. 1~1μm) 、电渗析膜、渗透气化膜、液体膜、气体分离膜、电极膜等。他们对应不同的分离机理,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应用对象。膜本身可以由聚合物,或无机材料,或液体制成,其结构可以是均质或非均质的,多孔或无孔的,固体的或液体的,荷电的或中性的。膜的厚度可以薄至100μm ,厚至几毫米。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和功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制膜方法一直是膜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也是各公司严格保密的核心技术。 1. 3 膜分离技术的定义 把上述的膜制成适合工业使用的构型,与驱动设备(压力泵、或电场、或加热器、或真空泵) 、阀门、仪表和管道联成设备。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操作,就可以来分离水溶液或混和气体。透过膜的组分被称为透过流分。这种分离技术被称为膜分离技术。 1.4 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其中在食品、药学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3 种。 1.5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2]: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的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都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4)膜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