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托今 兼容并蓄—南通更俗剧院设计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表达

合集下载

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建议

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建议

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

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

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

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

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

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

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

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

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

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

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百年征程bōlán壮阔,百年初心 A (历久弥坚天长地久)。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成就了千秋伟业 B 中国共产党人wán qiáng拼搏,铸就了伟大精神。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凝心聚力,再启征程。

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传承先贤的精神血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奏响时代的最强音!1.根据拼音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

3.请在B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B处的标点符号是。

4.通城中学组织“重走謇翁路”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围绕“南通博物苑是南通城市名片”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

你认为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A.南通博物苑馆藏丰富,其中反映南通地方风土民情的藏品最具特色。

B.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C.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市崇川区,有多条公交线路可到达。

D.南通博物苑由张謇先生创办,多处景观建筑上有张謇亲笔书写的题名、楹联。

(2)老师请你整理一段采访录音。

请结合语境,补上采访问题及关联词。

采访者:受访者甲:我觉得张謇精神里最感人的是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的精神。

受访者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謇的开拓创新精神。

他兴办众多学校,在推动教育改革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5.通城中学组织“重走红色路”名著阅读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和达雅来到莫斯科,借住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室里。

这个单位的领导帮助保尔住进了一家专科医院。

从保尔住进档案室那个晚上算起,已经一年半过去了。

这十八个月里,保尔遭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保尔“遭受的痛苦”具体指什么?在这之后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重返新生活?(2)结合作品,说说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为什么称徐海东为“红色窑工”。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本文系江苏商贸职业学院2022年校级课题“基于江海文化视阈下新型乡镇公共空间设计中民俗元素应用讨论”(编号:SY20221221-15)]一、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一)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起源南通近代建筑的进展,是与张謇先生的实业创办分不开的。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秉承“实业救国”的思想,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对南通的建设已经有很清楚而前卫的规划理念。

在对南通城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培育了一批以孙支厦先生为首的优秀建筑师,为南通城留下了一大批丰富的近代建筑,几乎涵盖了近代建筑类型。

有行政、居住、工业、交通、邮电、商业、金融、宾馆、饭店、医疗、学校、博物馆、影剧院、园林景观、宗教及其他建筑等共19类。

其中,代表建筑有濠南别业、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伶工学社、更俗剧院、跃龙桥、南通俱乐部、女红传习所,等等。

南通的近代建筑是与青岛、上海等地的近代建筑不同的。

青岛、上海等地的近代建筑是西方的殖民建筑,由外国人来规划设计的,而南通的近代建筑是由南通本土人设计规划和建筑的。

(二)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进展历程南通近代建筑是随着张謇先生的实业而进展起来的,因此南通近代建筑的进展历程以张謇先生的实业兴衰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南通近代建筑的进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张謇先生实业创办到实业进展鼎盛时期,时间是1895年-1921年;其次阶段是张謇先生实业衰败到现代,时间是1922年-1949年。

1.第一阶段,1895年-1921年该阶段是南通近代建筑的起始和进展阶段。

1895年,张謇先生受张之洞的托付,开办大生纱厂,随后带动了一系列的产业,兴建了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通海恳牧公司、复兴面粉厂、广生油厂等。

张謇先生的实业进展起来后,开头对教育和文化加以重视:1903年,建筑通州师范学校;1905年,创建南通博物苑;1906年,张謇在通州师范学校创设测绘科,培育了一批以孙支厦先生为首的南通本土建筑设计师,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由此全面绽开。

南通大剧院建筑分析报告

南通大剧院建筑分析报告

02
建筑风格与设计
建筑风格分析
现代主义风格
南通大剧院采用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注重功能性和简洁的线条,呈现出一 种现代、大气的美感。
地域特色
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南通地区的文化元 素,使得大剧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彰显出地域特色。
设计理念与特点
人文关怀
设计理念强调人文关怀,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演环境,同时注重满足演出需求。
专业维护 南通大剧院与专业的维护公司合作,对剧院内的各种设备 进行专业化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安全防范措施
01
安全管理制度
南通大剧院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观众安全、演 出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观众和演职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02
消防设施
剧院内配备有先进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提升服务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观演体
验。
推广文化
利用南通大剧院的平台,积极 推广高雅艺术,提高市民的艺
术素养和文化生活品质。
创新发展
鼓励南通大剧院在建筑、运营 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以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管理架构
南通大剧院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剧院的日常运营、维护和推广工作。管 理机构下设市场营销部、演出部、技术部和行政部等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工作。
维护与保养措施
定期检查 南通大剧院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建筑结构、设备 设施和舞台设备等,确保各项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保养计划 剧院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对音响、灯光、 座椅等设备进行清洁、润滑和调整,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 行和使用效果。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形成特点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形成特点

《 中国建筑史 》 所用南通的大生 以上几个方面, 对南通的近代建筑作初步的探讨。 取得的重大成绩。 一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
建筑是城市的主要面貌, 是一个城市文明程 度的重要标志。 南通是中国近代文明较早的落脚 地之一, 在近代史上曾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上世纪 收稿日期 "$$" ’ %$ ’ ""
座代表性建筑被收录, 其中南京 *) 座, 南通 % 座, !* 处。 而作为反映南通近代文明实物见证的近代 苏州 * 座, 扬州、 无锡、 淮安、 吴江各 ! 座。 南 通被 收 录 的 建 筑 数 仅 次 于 南 京 名 列 第 二 ( 有 ( 座是张謇时期的建 南通的 % 座建筑中, 筑) ,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南 通近代代表性建筑在江苏 的地位。 南通和无锡同是近 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民 族资本主义在这两个城市 都落脚较早, 与资本主义经 济相伴存的近代建筑也较 但南通的近代建筑比 多 &+’。 无锡的更多、 更全面、 更具 有典型性。 南通的近代建筑 不仅规模大、 类型多, 而且 具有系统性, 仅教育方面的 建筑就有南通师范、 女子师 范、 小学、 中学、 大学、 商校、 农校、 医校、 伶工学社、 女红 传习所、 盲哑学校、 幼稚园 等等,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 系统。 而其中有不少是开风 气之先的, 在全国起了示范 作用, 如通州师范、 南通博 物苑、 纺织专科学校等等, 因此, 其建筑也是全国最早 商会大厦
!"
建筑文化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形成特点
凌振荣
! 南通博物苑 江苏南通 ""#$$% &
345 67859: ;<=>8=:?@ ABC5 B: =6D79AB:A D>BE5 =: A45 67859: 4=@A79F 7G B9E4=A5EA<95 7G H4=:B G79 A45=9 >=I5>F E4B9BEA59J KA =@ =6D79AB:A A7 D97A5EA A45@5 ;<=>8=:?@J 05F L798@: 67859: ;<=>8=:?@ 内容提要 4=@A79=EB> @ABA<5 E4B9BEA59 MB:A7:? H=AF

近代城市空间重组中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以江苏南通更俗剧场为中心的考察

近代城市空间重组中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以江苏南通更俗剧场为中心的考察
文 化 的 终 极 目标 进 行 城 市 空 问 的 重 组 , 由 此 , 沿
者 认 为 精 英 文 化 是 “ 典 ” “ 统 ” 解 释 者 和 经 和 正 的 传 播 者 , 备 社 会 教 化 和 价 值 范 导 的 功 能 , 对 具 应
大 众 文 化 进 行 规 训 与 提 升 , 通 过 平 等 对 话 实 现 并 对大众 文化 的“ 蒙 ” 启 。 另 一 部 分 学 者 则 认 为 , 依 靠 精 英 文 化 来 提 升 大 众 文 化 就 根 本 而 言 是 无 法
与 欣 赏 习惯 , 们 并 非 全 然 接 受 来 自精 英 的 改 造 , 是 在 博 弈 中逐 渐 “ 得 ” 的 文 化 , 更 多地 他 而 习 新 但
维 护 并 延 续 自身 的 文 化 。 由 于 精 英 们 低 估 了 大 众 文 化 强 大 的 生命 力 , 未 寻 找 现 代 文 明戏 与 传 亦
统 戏 曲间的有 效结合 , 俗 剧 场最终 以剧场 “ 名” 非“ 俗 ” 束其命 运 。 更 更 而 更 结
关 键 词 空 间重 组 更 俗剧 场 精 英 文化 大 众 文 化
陈 蕴 茜 , 京 大 学 中华 民 国 史研 究 中心 副 教 授 南 齐 旭 , 京 大 学 中 华 民 国 史 研 究 中 心 研 究 生 南
近代城市 空间重组 中的精英 文化与大 众文化
以 江 苏 南 通 更 俗 剧 场 为 中 心 的 考 察
陈蕴茜


内容 提 要 民 国 初 年 , 著 名 实 业 家 张 謇 的 规 划 下 , 苏 南通 开 始 城 市 的 全 面 改 造 工 程 , 在 江 并
开 始 由 传 统 空 间 向 现 代 空 间 转 型 。 1 9年 张 謇 建 立 更 俗 剧 场 ,目 的 是 要 改 造 社 会 风 俗 , 进 一 91 更

让古老江海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让古老江海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让古老江海文化更加璀璨夺目作者:丁大卫来源:《唯实》2016年第02期文明因水而育,城市依河而建。

世界上几乎所有历史名城都与大河大江、海岸海港紧相毗邻。

海洋、河流作为重要资源和特定载体,维护着城市生存,影响着城市风貌,也培育着城市灵气。

南通滨江临海,是一个有着8000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和80O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江海大地,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优秀的江海儿女。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江海儿女接续奋斗,催生出江海精神,培育了江海文化。

南通文明史就是与大江大海相伴相生的历史。

历代文人雅士钟情于这块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声情并茂,咏诗作文,留下诸多不朽篇章。

宋代文人王安石登上狼山,留下了《狼山观海》的著名诗篇,发出“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的赞叹。

范氏诗文世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近代诗人范伯子,曾写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的豪迈诗句。

南大街钟楼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物钟楼上张謇先生撰书的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用文化的表达方式、艺术的手法高度概括了当时南通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区位,体现了张謇先生抚今追昔、面向未来、开辟新路的博大情怀和特殊的文化张力。

新石器时代,海安青墩先民拓荒开地、勤奋农耕,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江海大地,焕发出江海文化的曙光。

后周显德年间,南通建城,城河相拥、河城环绕的城市文明在崇川福地开始孕育。

近代以来,在张謇先生的努力下,南通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建设起“新世界的雏形”,开中国近代文明风气之先。

青墩遗址、光孝塔、大生纱厂三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犹如南通文明史上的三座丰碑,分别见证着南通5000年、1000年、100年的江海辉煌。

新时期,江海文化发展百花齐放、多元融合,海安花鼓、如皋木偶、如东杂技、海门山歌、启东版画、通州僮子戏等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各自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民间文艺等多种文艺门类都呈现出独特个性,涌现出吴元新、黄培中、李玉坤、焦宝林四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一批有影响的知名非遗传承人、梅派京剧传承人、知名作家等文艺人才,建成非遗工坊等传承基地,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区落户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两岸智慧生活体验馆开馆,板鹞风筝、蓝印花布、沈绣等南通特色非遗项目在美国、英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大放异彩,为国家外交做出了贡献,以文化的形式推介了南通。

202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南通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是一种jījí的人生姿态。

在自然中流连,听燕语呢喃 A 观星辰大海;在岁月中穿行,见证社会变迁,lǐng lüè时代风采;在经典中徜徉,感受文学魅力,纵观世间万象;在生活中追寻,感悟人生真谛,谱写生命华章……路在脚下,行者无疆。

行走,让心灵伴随脚步,让生命遇见 B (不期而至/不约而同)的美好,走向梦的远方!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3.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B处的词语是______。

4. 海韵中学组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研学活动。

请你参与。

(1)宣传组准备制作活动标语你想推荐下面哪一句?请结合活动主题简述理由。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B没有知识的旅行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萨阿迪我推荐:______(只填序号),理由:____(2)策划组决定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启动仪式。

请你根据要求,通知爸爸参加。

策划组组长:各位同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活动即将启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意义﹐我们准备邀请家长们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请同学们回去转告。

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你向爸爸转告这件事。

你说:__________5. 整本书阅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感动了千千万万个读者。

书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请结合具体内容,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2)高尔基曾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

"请在《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运用想象丰富故事情节的。

6. 用课文原句填空。

南通大剧院运营方案

南通大剧院运营方案

南通大剧院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南通大剧院是南通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南通市中心区域,是一个集表演艺术、展览、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

大剧院建筑优美大气,配套设施完善,是南通市的文化地标,也是南通市重要的文化艺术表演场所。

随着南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大剧院的运营管理越发凸显出重要性。

如何将大剧院打造成为南通市重要的文化艺术表演场所,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文化活动,成为南通市的文化名片,是大剧院运营方案的核心目标。

二、运营目标1. 提升表演艺术水平,吸引国内外一流演出团体,打造高质量演出品牌。

2. 丰富文化艺术表演内容,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让大剧院成为南通市的文化中心。

3. 加强营销推广,扩大观众群体,提高大剧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将大剧院打造成为南通市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名片。

三、运营策略1. 品牌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大剧院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知名演出公司、演出团体进行合作,引进高水准的演出,打造大剧院的演出品牌。

建立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对演出信息的发布和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 节目策划根据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演出节目,包括音乐会、舞蹈表演、话剧、戏剧等,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艺术需求。

同时注重与当地文化、艺术团体的合作,举办本土化的文化活动,增加市民的参与感。

3. 国际交流积极与国外文化艺术机构、演出团体进行合作,引进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表演,举办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为南通市的观众带来国际化的文化体验。

同时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提高大剧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4. 设施维护大剧院的设施维护对于营运工作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对剧院内部的灯光、音响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演出效果的高质量。

同时加强剧院的卫生保洁工作,为观众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观演环境。

5. 人才培养加强大剧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演出团队和管理团队。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

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待监考老师粘贴好条形码后,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超出答题区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不要折叠、弄破、弄皱答题卡,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影响答题卡整洁。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熬过了这个严冬,爷爷翘(qiào)首以盼,想再看看日出。

燕子在呢喃(nán),大地在歌唱,春色里满是精神抖擞(shǒu)的人。

在这个春天,爷爷不再踌躇(chù),沿山路向山顶进发。

细密的汗珠浸湿了他的衣衫,瘦削(xuē)的他伫(chù)立在山顶,阳光映射在他充满褶(zhě)皱的脸上,他不由地吟唱:“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一霎(shà)时,爷爷露出久违的笑容。

A. 翘qiào 喃nánB. 擞shǒu 躇chùC 削xuē伫chù D. 褶zhě霎sh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翘首以盼(qiáo shǒu yǐ pàn):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某物的出现。

呢喃(ní nán):燕子的叫声。

抖擞(dǒu sǒu):振作。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自得的样子。

瘦削(shòu 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南通博物苑的设计理念

南通博物苑的设计理念

南通博物苑的设计理念南通博物苑是位于中国江苏南通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设计理念体现了传承与创新、和谐与美丽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南通博物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南通博物苑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位于长江入海口,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

设计师充分挖掘了南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其融入到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

在外观设计上,建筑融合了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现代建筑的理念,既保留了传统的屋顶形态和飞檐翘角,又运用了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貌。

在内部设计上,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布局和陈设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结合了现代展陈技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历史文化的内涵。

其次,南通博物苑的设计理念强调了和谐与美丽的价值观。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需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设计师在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上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划分,博物馆内不同的展览区域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联系,使参观者能够流畅地游览并领略各个展区的文化魅力。

此外,博物馆的园林景观设计也非常精细,利用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工景观,创造出一个优美的视觉效果。

整个博物苑的设计都致力于创造一个富有艺术性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让参观者在欣赏文物之余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

最后,南通博物苑的设计理念还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作为大众文化设施,其建设需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南通博物苑的设计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充分考虑到。

建筑物的选址和形态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

此外,博物馆还采用了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文物保护和展览方式上也采用了科学有效的手段,以实现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南通博物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传承与创新、和谐与美丽的核心价值观。

通剧历史渊源及其文化传承思考

通剧历史渊源及其文化传承思考

通剧历史渊源及其文化传承思考
黄瑾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0(026)0z1
【摘要】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的一个剧种,源于童子戏,是我国古傩文化的一个分支.因为其唱腔粗犷纯朴,唱词通俗易懂,曾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不断兴起,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艺术审美取向不断发生改变,通剧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今甚至到了面临失传的地步.2008年通剧的原形童子戏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了通剧这个民间瑰宝以高度的关注.
【总页数】3页(P281-283)
【作者】黄瑾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9
【相关文献】
1.马凤图与通备武学历史渊源探讨 [J], 郭利利
2.台湾歌仔戏历史渊源与闽台文化传承 [J], 张日庆
3.浅析新闻栏目剧的发展与创新——兼“新闻栏目剧《八通街》栏目”案例分析[J], 闫均
4.通剧的传承与创新——从大型现代通剧《瓦匠女人》热演谈起 [J], 周飞
5.对于江苏南通地方戏曲——通剧发展的一些思考 [J], 查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

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

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王栋云【摘要】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文化形式,它的诞生和发展是紧密的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国处于近代社会改造的高潮时期,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里,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于1905年诞生了,从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博物馆的新篇章。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她的出现,使得本属江头海角的小城南通,成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

从无到有,从近代到现代,弹指一挥间,博物苑已阅百年风雨沧桑。

她所经历的盛衰曲折,正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一个缩影。

【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5(021)004【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南通博物苑;百年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事业;中国近代;文化形式;社会发展;社会改造;西方文化;发祥地【作者】王栋云【作者单位】南通博物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6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文化形式,它的诞生和发展是紧密的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国处于近代社会改造的高潮时期,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里,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于1905年诞生了,从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博物馆的新篇章。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她的出现,使得本属江头海角的小城南通,成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

从无到有,从近代到现代,弹指一挥间,博物苑已阅百年风雨沧桑。

她所经历的盛衰曲折,正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一个缩影。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少中国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博物馆介绍到中国。

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鼓吹废科举、办学堂、设报馆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的主张。

后由于“百日维新”失败,导致这一主张未能实现,但却为博物馆在中国的诞生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1903年,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赴日考察实业与教育,参观了日本的博物馆与博览会,深受启发。

他认为,教育事业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存亡,而博物馆更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机构,是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和坚强的后盾。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

广西靖西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a 23 Fe 56 O 16 N 14 S 32 Al 27 Ca 40一、选择题(本题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2.下列关于2 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44g B.质量为88g C.分子数为6.02×1023 D.有4mol原子3.氧气的摩尔质量是()A.16 B.16 g·mol—1 C.32 D.32 g·mol-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的摩尔质量是56g B.NH3的摩尔质量是17 g·mol—1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16 g·mol-1D.1 molNa的质量是23 g·mol—15.从1 L 1 mol·L—1 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NaOH 0。

1 mol B.浓度为 1 mol·L-1C.含NaOH 4 g D.浓度为0.1 mol·L-1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时,应选择与原溶剂互不相溶的萃取剂7.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A.分液漏斗 B.普通漏斗 C.蒸馏烧瓶 D.容量瓶8.设N A表示阿伏加得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 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22 。

南通更俗剧院英语作文

南通更俗剧院英语作文

南通更俗剧院英语作文The historic Nantong Gengsu Theater stands tall, a testament to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this vibrant city. Buil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is iconic structure has witnessed the evolution of Nantong's performing arts scene, serving as a hub for the community's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cultural enlightenment.The theater's grand facade, adorned with intricate architectural details, immediately captivates the senses. Stepping through the ornate entrance, one is transported to a bygone era, where the air is thick with the anticipation of a captivating performance. The interior boasts a stunning auditorium, its plush seating and ornate decorations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timeless elegance.The Nantong Gengsu Theater has long been a cherished institution, serving as a gathering place for the city's residents and visitors alike. Over the years, it has hosted a diverse array of performance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to cutting-edge contemporary dance. The stage has been graced by renowned artists and troupes, each leaving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the audience.One of the theater's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urallandscape of Nantong has been its role in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erforming arts. The venue has played a vital part in the revival and dissemination of classical forms such as Kunqu Opera, Peking Opera, and Yueju Opera. By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these time-honored traditions, the Nantong Gengsu Theater has ensured that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culture continues to be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the community.Beyond its role as a performance venue, the theater has also served as a hub for educational and community outreach initiatives. It has hosted workshops, lectures, and seminars, sharing the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of renowned artists and scholars with the public. These programs have not only enriched th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 but have also inspired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sts and performers to carry on the legacy of the theater.The Nantong Gengsu Theater's impact extends far beyond the confines of its walls.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antong's cultural identity, a source of civic pride, and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the arts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Visitors from near and far flock to the theater, eager to witness the magic of live performance and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vibrant cultural tapestry of this remarkable city.As the years have passed, the Nantong Gengsu Theater has adaptedto the changing needs and preferences of its audience. It has embraced new technologies and artistic forms, ensuring that it remains a relevant and dynamic cultural institution. Yet, at its core, the theater has remained true to its roots, preserving the traditions and values that have made it such an integral part of Nantong's cultural landscape.Looking to the future, the Nantong Gengsu Theater stands poised to continue its legacy as a beacon of cultural excellence. As the city of Nantong continues to evolve, the theater will undoubtedl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spiring generations to come with the power of the performing arts.In conclusion, the Nantong Gengsu Theater is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spirit of Nantong's cultural heritage. Its rich history, its dedica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it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fostering artistic expression have made it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ity's cultural fabric. As the curtain rises on each performance, the theater invites the audience to embark on a journey of discovery, where the past and present converge, and the power of the arts to unite and inspire is ever-present.。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及式样类型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及式样类型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及式样类型罗晶;过伟敏【摘要】由于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背景和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的悉心经营和实业建设,南通兴建了大批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这些建筑是近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结果,因其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特征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通过对南通地区现存近84幢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多次调研、测绘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了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因,并从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了四种基本的式样类型.【期刊名称】《学术探索》【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中西合璧;建筑式样;发展沿革;类型【作者】罗晶;过伟敏【作者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9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东濒黄海,南邻长江,与苏州、上海隔江相望。

作为近代时期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众多的近代遗存,更被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的城市建筑遗产十分独特。

老城区内除了有大量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以外,还有近代时期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180多个企事业单位,囊括工业、教育、金融、贸易、文化、居住、公益慈善和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这批遗存至今的近代建筑遗产,既不同于帝国主义占领下的青岛、大连、哈尔滨等新型殖民城市模仿和照搬移植国城市的近代建筑,也不同于租界和通商口岸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地的由外国建筑师组织兴建的近代建筑,它是由中国人自己组织兴建,并由本土建筑师设计施工的近代建筑遗产,且因大多带有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特征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对其的研究是极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沿革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从南通地域看,近代城市建设与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是互为依托,并且是基本同步的。

文化唐闸“甲午余硝”

文化唐闸“甲午余硝”

金融 │ Finance 2013.01-02 Shanghai Economy 68创意经济 │ Creative Economy2013.01-02 Shanghai Economy南通,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1895年唐闸肇兴大生纱厂起,复兴机器磨面厂、广生榨油厂、资生冶厂,再到教育、市政、交通等方面的建立,曾经的辉煌让南通享受着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曾经的荣耀让南通的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风光无限。

随着时代的变迁,张謇的创业精神在新时代不断被传承、发扬,如今的南通纺织、教育、体育、建筑、船舶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旧城改造保遗创新。

如今,这座历尽沧桑的老镇华丽转身,成为南通第一个创意园区与南通文化产业的新地标。

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实景秀《甲午余硝》必将成为引爆全场的亮点。

让工业与文化结合中国的民族工业在通扬运河唐闸镇起步,华夏大地响起了英造织机的第一声轰鸣,“父教育,母实业”的理想之舟在唐闸镇扬帆启碇。

“1895”,成为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发轫的标识。

而唐闸古镇作为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兴衰的见证者,与“1895”一起写进了历史。

2008年1月,南通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唐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程,这就是后来被众人所熟知的“南通·1895”最初的雏形。

但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意义不仅是其建筑本身,更是背后反映的一段历史与文化。

因此,当这些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之后,为其注入文化血液,也成为“南通·1895”项目的必然选择。

“把工业唐闸提升为文化唐闸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方向。

”负责“南通·1895”项目运作的国有置业负责人表示,唐闸这个片区在定位上就已经明确了地方文化展示的功能,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将主打文化牌。

据悉,唐闸的造纸厂有一个仓库,它的前身是张謇时期的银光大戏院,而它原先的功能是资生铁厂的一个生产车间,由于是砖木结构,不符合冶铁企业的安全要求,在张謇的主持下,它在保持原有风貌的情况下,被改造成银光大戏院,演戏兼映电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EARCHES IN DESIGN
51不能无视历史,留在人们记忆和情感中的场景并不因为实物的消失而逝去,有时反而会更加强烈地激起人们的怀旧心理,产生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观念和方法。

关于历史上的更俗剧场的文字和图片描述是我们面对设计项目,追思过去的一种信息媒介,重建更俗剧院自然要从过去的信息中寻找可以因借的东西,以达到延续历史环境的作用,在方案设计中,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中心。

其实,重建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延续,马蹄形的观众厅由于其视听上的优势而被再次延用,
“梅欧阁”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因素在功能空间中被设置。

然而突出的矛盾体现在形式上,更俗场院的西方古典折衷式立面如何去延续成为困扰的一个核心。

我们在设计中将过去形式的典型符号提炼后,集中在主入口巴洛克楼梯、西南侧的圆形厅堂和柱式上,以此形成外表皮,而主体造型以简化、现代的细部和材料来表现,使古典语汇仅在南侧、西侧的两条柱廊处得到形式上的延续,而这种延续是以内层现代的材料、简洁的细部为背景。

(3)人文环境的体现
更俗剧院在今天的意义是作为大众的文化建筑而建设的,文化建筑究其基本意义是以普及文化和通俗教育为目的。

而剧院即是为民众提供社会教育和艺术欣赏的场所。

正如当年张謇先生所云:“实业可振兴经济,教育能启发民智,而戏剧不仅繁荣实业,抑且补助教育之不足。

”[1] 同时其对剧场的作用看得更为深远,他认为:“最足以觇吾理想是否确当,各办事人之方法是否适当,地方普通社会常识今昔比较是否渐有进步者,剧场也。

”[2] 由此可见在设计中其人文环境的体现至关重要。

因而我们采取的观念就是力求得体适度,形体上虽以曲线为主体,但仍循理性之美学手法;色彩上雅致清淡,以浅灰为基调;尺度上保持均衡之比例,令人产生亲切之感,空间上以满足观演需要为准绳,总体指导思想上是努力创造出一处富有品位和人文内涵的文化观演建筑氛围。

(4)时代环境的表达
从地形入手,延续了历史环境,体现出人文氛围,但不要忘记我们今日的时代,今天的更俗剧院应以现代的技术条件为基础,表达时代特征。

其南广场主立面为“双层皮”构思,外层为柱廊、巴洛克楼梯,内层采用点式玻璃幕墙,材料由石材过渡到钢与玻璃,波浪形的金属雨篷展示了时代技术特征。

西柱廊内为无障碍坡道,透过玻璃表皮,现代剧场的“共享空间”和流动空间则得到了展现。

失修而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迫拆除,所幸
的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址上重新兴建更俗剧院,这既是南通人民和社会各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戏曲界和剧场建筑界的一件有重大意义之事件。

从2000年年初参与方案投标而被选中实施,到2002年9月更俗剧院竣工庆典和首场演出,历时三年,其中甘苦意趣,历历在目。

现对整个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探求做一简要回顾,供方家指正。

二、环境现状
更俗剧院基地位于南通市中心桃坞路,接近道路近端。

桃坞路被确定为延续南通近代古典风格的商业街。

基地西侧为大型商业设施七彩商城,东侧为南通市委,基地西北侧为建设中的南通市建行大厦,北侧规划为城市公共设施及停车场。

剧院基地仅南侧单面临街,又由于现实存在的七彩商城的半圆形构图,使剧院基地形成了北窄南宽的不规则地形。

市委大院内的办公主楼是建于20世纪初的原南通总商会,为西方古典折衷风格。

基地已完全平整,不见当年更俗剧场之遗迹,虽然如此,被“擦拭”过的基地在人们的情感和记忆中与一块普通的平整场地仍完全不同。

三、设计表达
1.从环境出发
(1)地形环境的顺应
剧场建筑是功能复杂、人流量大、疏散要求高的公共建筑。

由基地现状分析可知,该地块单面(南侧)临城市道路,因此建筑采用南北向纵深布置,将室外主广场、观众主出入口设在南面。

北部布置剧院的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廊、前厅、观众厅、乐池、舞台及后勤辅助用房。

两侧为休息厅,总体布局简洁、明晰,高效合理,符合剧场建筑的使用要求。

由于基地北窄南宽的特点,建筑布局采用基本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的手法,功能性要求较强的舞台及观众厅采用对称布局,在平面构图上,北部舞台、侧台及后勤辅助用房采用矩形形体,中部休息厅、前厅环绕钟形观众厅形成椭圆形体,利用南侧宽敞的地形,以南侧、西侧两条曲线形外廊包含形成一相对独立的圆形厅堂建筑,设置恢复的“梅欧阁”和多功能厅。

这样平面构图曲直结合,富有变化而又取得了均衡的效果(图4、5)。

(2)历史环境的延续
更俗剧院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积淀使设计者
2 更俗剧场外观与内景
3 孙支厦设计图(现藏南通博物苑)
RESEARCHES IN DESIGN
53
8 前厅往往一个工地数家公司在同时施工,一个优良工程是积聚了众多人的心血而得以最终实现,许多工作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最后融入了这幢建筑,却找不到踪迹。

五、容蓄成形
2002年9月20日晚,南通更俗剧院落成典礼暨首场演出顺利进行。

在灯火辉煌的剧院
兰芳大师的合影在夜色中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回溯至1919年11月1日,更俗剧场落成时,欧阳予倩先生首演自己新编的五幕话剧《玉润珠圆》,到2002年9月20日晚,广州芭蕾舞剧团四幕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成功上演,通过这座建筑,历史被延续了;而在历史进程中,通过演出事件体现出的革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对通俗教育、美育的意义也全面启迪着我们的建筑设计。


注释
[1][2] 张绪武,梅绍武主编.张謇和梅兰芳.北京:中
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P37
参考文献
1.张绪武,梅绍武主编.张謇和梅兰芳.北京:中华工商
联合出版社,1999
2.(英)罗杰・斯克鲁登著.刘先觉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大厅中其主楼梯平台上镶嵌着我国著名艺术家袁运甫先生为故乡更俗剧院创作的大型主题玻璃壁画“色彩的旋律”。

壁画强调色彩的动感,极具视觉冲击力,以抽象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南通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更俗剧
场的百年历史和江海文化的精髓,这同时也极好地体现了新的更俗剧院“借古托今、兼容并蓄”的形成过程。

室外广场上,张謇先生和梅
6 主入口9 主题壁画“色彩的旋律”
7 舞台与观众厅
10 主立面造型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
东南大学工程设计院工程主持:仲德 田利 张澜
结构设计:孙祥斌 郭泽贤设备设计:邵景城 谢萍 周瑞芳等

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