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歌
关于国际歌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
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
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
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
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极广。
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
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的《国际歌》。
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
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国际歌》是中国共产党党歌(注:但未被正式写入党章)。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即后来的德国)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
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然而,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英勇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
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诞生了。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2诞生历程编辑1871年5月28日,法国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革命失败。
《国际歌》背后的故事
《国际歌》背后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国际歌》背后的故事:1. 你知道吗,《国际歌》可是有着超级震撼的创作背景!当年那些工人们遭受着残酷的压迫,这歌就像是他们心中燃烧的火焰!比如,就好像在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一道亮光,给他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这背后蕴含着多么深沉的力量和不屈啊!2. 《国际歌》背后藏着好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呢!想想那些先辈们,为了理想和公平,高唱这首歌,这不就像战士们拿着最锋利的武器勇敢战斗一样吗?比如巴黎公社的人们,他们用这首歌表达着自己的信念。
这歌就是他们的力量源泉啊!3. 嘿,你了解《国际歌》背后那波澜壮阔的历程吗?那是无数人奋斗和抗争的见证啊!好比是一艘在风浪中坚定前行的大船。
像比利时而作的工人,他们难道不是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奋勇向前吗?这背后的故事真的太让人感动了!4. 《国际歌》背后有着怎样动人心魄的故事呀!那是一群勇敢者的呐喊,如同惊雷一般震撼世界!就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比如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人们,他们让这首歌变得更加有力量。
这背后的热血情怀谁能不动容呢?5. 哇塞,《国际歌》背后的故事可精彩啦!它伴随着无数人的奋斗和拼搏一路走来,简直像一位忠实的伙伴!像是在黑暗中为人们照亮前行道路的火把。
你想想那些为了正义挺身而出的人们,这不就是这首歌的意义所在吗?6. 你晓得不,《国际歌》背后的故事那叫一个精彩绝伦!那是无数人用汗水和泪水浇灌出来的呀!好比是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就像那些为了自由而战的先驱们,他们和这首歌紧密相连。
这背后的故事太值得我们去探寻了!7. 哎呀呀,《国际歌》背后的故事太让人心潮澎湃啦!这可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啊!仿佛是照亮夜空的璀璨星辰。
比如那些勇敢追求平等的人们,他们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怀。
这背后的故事真的好吸引人啊!8. 《国际歌》背后的那些故事,真的是太有魅力太了不起啦!那是前辈们用生命和信念书写的传奇!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
像那些为了改变命运而不懈努力的人们,他们就是这首歌的灵魂所在。
《国际歌》的最后一句,为何译为英特纳雄耐尔?瞿秋白给出了答案
《国际歌》的最后一句,为何译为英特纳雄耐尔?瞿秋白给出了答案很多革命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有一首歌,每当他的旋律响起就会让我们瞬间热血沸腾,胸腔满怀正义,这首歌就是《国际歌》。
但关于这首歌曲的译文对于众多学者而言一直众说纷纭。
革命歌曲的旋律与歌词是最易鼓舞人心的一种革命宣传,它总是能轻易将伟大精神传输给人民,将革命的火苗播撒在心中。
但是革命歌曲虽好,其中也有些不为人知的难题影响了他更广泛的传播。
对于这首《国际歌》来说,他是从国外传进的革命歌曲,面临着翻译这一座大山。
如何翻译、怎么翻译才能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更朗朗上口更能激发中国人民的斗志?由于语言的差异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这项工作异常艰难。
听过这首歌的人一定好奇,在这首歌曲的最后一句中“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个“英特纳雄耐尔”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它是歌曲原文中“international”的音译,而这个词为何不翻译出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首歌曲的第一译者和传播者瞿秋白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瞿秋白与《国际歌》初缘《国际歌》作为一首歌曲传入了中国,这是与瞿秋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报道称最早传唱这首歌的就是瞿秋白。
在1920年11月7号,瞿秋白参加了哈尔滨举行的俄国人十月联盟三周年庆祝会。
在大会宣布开始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大家高呼万岁哄然齐唱《国际歌》,歌声雄壮高昂,让人起了一身战栗。
这是瞿秋白第一次听到《国际歌》,他到俄国后发现这首歌几乎随处可见,苏维埃俄国就是以这首歌作为国歌。
这是瞿秋白1921年10月在《新俄国游记》中所写,也正是这时瞿秋白将其歌名译为“国际歌”。
歌名原为“L'Internationnale”意为国际,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领导的“国际工人协会全称”这个协会1864年在伦敦建立,从歌词中最后的迭句“……就一定要实现”来看,也是指全世界工人团结起来的组织形式。
《国际歌》原是一首诗,由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后期这首诗由工人作曲家在1888年谱曲后变成了一首歌,这首歌传遍欧洲,取代了《马赛曲》并且被誉为诗歌形式的《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创作背景
在极端黑暗的法国巴黎,血雨腥风中掀起了狂飙,世界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了。然而, 它仅仅战斗了72天。巴黎公社战士的热血,激怒了一位名 叫欧仁•鲍狄埃的青年诗人,他流着泪水从地上爬起来, 用战友的鲜血写出了悲壮的《国际歌》词。1888年,在欧 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尔·狄盖特 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马赛曲)。从此, 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 传遍全球。 巴黎公社失败后,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博士在伦敦振臂高 呼:“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他就是马克思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领袖——马克思。
请先欣赏一首歌曲
没错!就是《国际歌》!
《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 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 刻的道理。国际歌代表着社 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 一种反抗压迫、反抗专制、 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哪里 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里 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 的声音! 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 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在怎 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呢?
• 1848年4月,和恩格斯在德国一起 创办了《新莱茵报》。 后被驱逐, 去了巴黎。在被要求离开巴黎, 去了英国伦敦。在伦敦,他们度 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 时间里,马克思和燕妮失去了四 个孩子中的三个。但在这期间, 马克思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 —《资本论》。 •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 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 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 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 文件。 •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 卷出版。 • 1870年10月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 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 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 民”。 •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 寓所去世,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 特公墓内
《国际歌》的思想内涵与教育意义
《国际歌》的思想内涵与教育意义作者:茹雯暄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3年第12期一、《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1887年11月6日)是法国的革命家。
《国际歌》的词作者,作于1871年。
皮埃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1848年10月8日-1932年9月27日),法国业余作曲家,72岁加入法国共产党。
《国际歌》的曲作者,作于1888年。
1816年10月4日,鲍狄埃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箱和包装的手工业工人家庭。
鲍狄埃从少年时代起,立志为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贡献力量,同时热爱诗歌。
1871年3月至5月,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在巴黎公社进行革命斗争的72天中,鲍狄埃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被选为公社委员,在巴黎公社期间,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
5月30日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1871年6月鲍狄埃躲过敌人的搜捕,在郊区小巷一所老房子的阁楼上怀着满腔热血和悲痛,用战斗的笔写下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一首诗名为《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ale)》的不朽的无产阶级战歌。
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和巴黎公社历史经验加以艺术概括。
他出版的《革命歌集》之中诗歌热情洋溢,质朴有力,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的豪迈气魄,列宁称誉鲍狄埃是“是一位最伟大的用诗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1848年10月8日,皮埃尔·狄盖特生于比利时,后移居法国里尔他是法国共产主义者,工人作曲家,铸模工人。
1888年6月工人党里尔支部负责人要求他在欧仁·鲍狄埃的《革命歌集》中选一首谱曲,他立即被《国际歌》所吸引,在一夜之间为《国际歌》谱好曲,第二天为副歌配好合唱,经听取工人意见,反复修改,于6月23日在卖报工人纪念会上第一次演唱。
《国际歌》的中文翻译
既然“钩沉”开了篇,顺理成章,那就得一篇一篇往下“钩”了。
这一篇选择的是《国际歌》。
2007年,刘欢、莫华伦和廖昌永三种不同唱法的歌者进行首次联袂,共同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台专场音乐会。
当最后结束的时候,让观众着实没有想到的是,在事先设计好但又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三个人突然“秀”出了一把《国际歌》。
这不由使我想到了今天,同样也有人把手机彩铃也设定了《国际歌》。
看来,弄《国际歌》于今已经是很“摇滚”的事。
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国际歌》出现,不是在举行入党宣誓的时候,就是革命烈士走向刑场的时候。
其实在列宁来看,《国际歌》更有些介乎于无产阶级通用的红色名片。
有导师的话为证,他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据说,在传统规范上,演唱《国际歌》的时候需要举右手握拳致意。
而这首曾经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会歌的《国际歌》,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演唱是被列为违法的。
可以断定,刘欢三位演唱《国际歌》时是背不下全部歌词的,其实大多数人也是背不下来的。
之所以笔者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本文做的就是有关于《国际歌》的歌词的钩沉。
下面就进入主题。
谁都知道,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
然而《国际歌》在1920年就有了译文。
但是,熟知今天《国际歌》的歌词之人士,如果读到当年最初的译文,那可真是会惊呼无论如何是意想不到了。
请看第一种译文:起来,现在世上受了饥寒困苦的奴仆!管治将来世界的理性渐渐强起来了!做奴仆的人呀!起来,快起来!不要固执古人的谬误!世界的基础快改变了,无产者将成为万有者!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君主、上帝、空论家,是不能拯救人类的。
工人呀!我们要拯救自己,以谋公众的幸福。
解放精神以脱离掠夺的生活,这是工人唯一的事业。
国际歌读后感
国际歌读后感“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我的内心总是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澎湃情感。
《国际歌》,这首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歌曲,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象征。
每次聆听,都仿佛能看到无数劳动者在黑暗中挣扎,在压迫下奋起反抗的画面。
记得有一次,我在历史博物馆参观。
那里陈列着许多关于工人运动的展品,其中有一张老照片让我驻足良久。
照片上是一群工人,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不屈。
他们紧紧地握着拳头,站在工厂的门口,似乎在向资本家抗议,在为自己的权利呐喊。
那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国际歌》在他们心中奏响,那是他们的战歌,是他们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照片中的那些工人,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勉强维持生计。
他们居住在狭小拥挤、肮脏不堪的贫民窟里,疾病和贫困如影随形。
然而,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屈服。
他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国际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渴望。
我想象着他们在深夜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但心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
他们或许会围坐在一起,低声吟唱着《国际歌》,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他们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强大的敌人,但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部关于工人运动的纪录片,里面讲述了一个女工的故事。
她在纺织厂工作,每天都要忍受着机器的轰鸣和飞扬的棉絮。
她的双手因为长期劳作而变得粗糙,脸上也过早地刻上了岁月的痕迹。
但是,当工会组织起来,号召大家为了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工资而罢工时,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其中。
在罢工的现场,她站在人群中,高声唱着《国际歌》。
那一刻,她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女子,而是一个勇敢的战士。
她用自己的声音,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剥削和压迫的痛恨。
《国际歌》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历史。
《国际歌》 学历案
《国际歌》学历案一、学习主题《国际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与社会影响二、学习目标1、了解《国际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
2、分析《国际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探讨《国际歌》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三、学习资源1、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和传播历程。
2、《国际歌》的音乐录音和视频,包括不同版本的演唱和演奏。
3、相关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展现《国际歌》在历史事件中的运用和影响。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播放一段《国际歌》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其庄严、激昂的氛围,提问学生对这首歌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历史背景《国际歌》诞生于 19 世纪末的法国。
当时,法国工人阶级在巴黎公社运动中遭受了残酷的镇压,但他们的斗争精神却从未熄灭。
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的悲愤之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和反抗精神的诗篇。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际歌》成为了工人阶级团结和斗争的象征。
2、音乐特点(1)旋律《国际歌》的旋律简洁而有力,采用了大调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旋律的起伏较大,体现了激昂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2)节奏节奏稳定而有力,多采用强拍和弱拍分明的节奏型,如进行曲的节奏,使人在演唱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坚定的步伐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3)和声和声较为简单,以功能性和声为主,增强了音乐的稳定性和力量感。
3、歌词分析歌词深刻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一开头就直接呼唤被压迫者起来反抗。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表达了工人阶级为实现真理不惜牺牲的决心。
(三)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国际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影响,如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时期。
国际歌现代诗
国际歌现代诗一、原文:《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二、衍生注释:- “英特纳雄耐尔”:这是来源于法语的单词“Internationale”,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代表着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美好的国际性社会形态。
- “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端穷困,又饿又冷。
表明诗歌是针对那些在社会底层遭受贫困和苦难的大众而作的。
- “奴隶”和“受苦的人”:在这里并不是单纯指传统意义上的奴隶,更多的是指那些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包括广大工人、农民等。
三、赏析:1. 主题《国际歌》的主题是反抗压迫、呼唤自由和平等、倡导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该诗歌强烈地表达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劳动者)对推翻旧世界、旧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新社会的渴望。
2. 情感- 充满激情。
诗中的每一句都是呐喊,像“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样的句子,能够激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奋斗的热情。
- 充满希望。
歌词贯彻始终的是对未来“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坚信,在诉说着底层人民被压迫的现状的同时,不断给以希望的曙光,激励人们团结起来去战斗。
国际歌(2024)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工人阶级需要自己的歌曲
为了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工人阶级急需一首能够 代表自己心声的歌曲。
2024/1/30
4
巴黎公社运动及其影响
01
巴黎公社的成立与失败
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在巴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但最
2024/1/30
19
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02
01
03
2024/1/30
《国际歌》曾在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成为革命者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在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国际歌》都被作为 激励人心的歌曲传唱,鼓舞着革命者们奋勇前进。
《国际歌》所蕴含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和精神,对各 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国际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和立场观点。
29
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和发扬《国际歌》精神
0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国际歌 》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 场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 展新境界。
22
05
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2024/1/30
23
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提醒人们不忘初心
在当代社会,人们容易迷失在物 质追求中,国际歌提醒人们不忘
初心,保持对理想的追求。
2024/1/30
"国际歌"中文译配版权属瞿秋白 在中国最早公开唱
■宋士锋目前一般认为,瞿秋白虽然第一个将《国际歌》译配到中国来,但因其译词是文言,所以没有传唱开来。
真正传唱开的,是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萧三与陈乔年译配的版本,随着东方大学学生回国,逐步传唱开来,以后又经萧三修订,传唱到1962年又经集体修订,成为通行的中文版《国际歌》。
然而事实如何?瞿译配本与萧陈译配本有何联系?党史研究学者宋士锋提出,《国际歌》中文译配版权应还给瞿秋白。
原文刊《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八辑)。
瞿秋白与《国际歌》在中国的传播《国际歌》作为歌曲传入中国,是与瞿秋白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是歌名,在笔者见到的文献中,将L'Internationale歌名译为“国际歌”的,是瞿秋白1920年11月起撰写至1921年10月稿竟的《饿乡纪程》,经友人改以《新俄国游记》为名在国内初版于1922年。
有报道的在中国最早公开传唱《国际歌》的,是瞿秋白。
瞿秋白于1923年1月13日从苏俄返国抵达北京,15日出席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纪念德国共产主义者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殉难四周年召开的大会,作为第一项议程,瞿秋白唱《国际歌》。
报道中虽未说明瞿秋白所唱的是俄文还是中文,但从他所面对的参会听众看,应是他所译配的中文版,且译名即称《国际歌》。
不仅带头传唱而且最早教唱中译《国际歌》的,也是瞿秋白。
瞿秋白回国后于1923年上半年常住在瞿纯白家,教孩子们学唱《国际歌》等歌曲。
最早将《国际歌》作为歌曲译配为中文的,也是瞿秋白。
由于瞿秋白的翻译,才使《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开来。
法文“国际”这个词……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这个唱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即此足证,通行各本源出瞿秋白所译。
关于瞿秋白译配《国际歌》,因为他本人未留下太多的资料,所以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瞿秋白是以何文本译配《国际歌》的?有说法是从俄译本转译,也有说法是从法文原版译配,还有说法是从俄译文并参照了法文原版。
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从俄译本转译的。
关于《国际歌》的理解,认识和翻译
关于《国际歌》的理解,认识和翻译
《国际歌》是一首催人行动激励人心的歌曲,它提供了一个视角,以遵循我们
各自的道路,鼓励我们要勇敢、积极地前进,为了今后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着。
歌曲以一首希望而著称,其激发了全球积极正能量,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个人梦想和选择。
由披头士乐队主唱的这首《国际歌》的歌词简单而深刻,他们提到“你可以谈
你的自由,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尽量做到不影响到他人”这句歌词。
这告诉我们,我们有自由去选择我们认为对我们有意义的道路,而且在决定走这一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尽量考虑他人。
它唯美的旋律及其歌词极有感染力,带给我们的益处,主要是在于“欢乐”和“激励”,它有助于激发我们积极掌握未来、拥抱改变。
对我们来说,它的氛围不仅是一种传播正能量的信号、也是一种对自由的提醒,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尊重彼此,以求各家能够和睦相处,以普及更宝贵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国际歌》成为了让人们憧憬、行动起来追逐梦想的力量,也是全
球一支号召人们实现一个更加美好,更具有活力,和谐世界的历史性纪录性歌曲。
歌曲里充满正能量,启发人们追求真理自由、不断进步,全民共谋睿智的发展,共绘彼此心中的蓝图。
国际歌读后感
国际歌读后感《国际歌》,这一首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歌曲,每次聆听,都仿佛能听到那来自历史深处的呐喊,感受到那汹涌澎湃的革命热情。
对于我来说,最初接触到《国际歌》,是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上。
那时候,我还不太理解这首歌的深刻内涵,只觉得旋律激昂,让人热血沸腾。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对这首歌的理解也逐渐深刻起来。
有一次,我去参观了一个历史博物馆。
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关于革命岁月的展览。
那些陈旧的照片、泛黄的书信,还有充满岁月痕迹的物品,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展区专门介绍了《国际歌》的诞生背景和传播历程。
我站在那里,仔细地看着展板上的文字和图片。
我了解到,这首歌是在工人阶级备受压迫的时代诞生的。
当时的工人们,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却只能得到微薄的薪水,生活困苦不堪。
他们没有尊严,没有权利,仿佛是被社会遗忘的一群人。
但是,他们心中有着对公平、对正义的渴望,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是,《国际歌》应运而生,它成为了工人们团结起来、抗争命运的精神旗帜。
看着那些描绘工人艰苦劳动的画面,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我仿佛看到了在黑暗的工厂里,工人们汗流浃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而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不屈。
他们唱着《国际歌》,互相鼓舞着,为了自己的权益,为了未来的希望,勇敢地与压迫和不公作斗争。
想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不禁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歌词,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个充满力量的音符,撞击着我的心灵。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我不禁思考: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为了我们的今天而付出的人们?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回到家,我再次播放了《国际歌》,这一次,我听得格外认真。
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像是一把重锤,敲打着我的心。
国际歌广播稿
国际歌广播稿对于我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曲相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名为《国际歌》的歌曲,自其诞生起就被广泛传唱。
可是关于这首歌的背景故事,大家又是否了解呢?我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耐心地欣赏全片,播放过程中,大家可以将自己知道的关于这首歌的相关信息打在弹幕里,比如:作者,创作时间……(播放采访视频)这个是我们团队就《国际歌》的相关问题对身边人的采访,请大家带着刚才视频中的采访问题,随我一同走进《国际歌》的前世今生。
我们要讲《国际歌》的诞生,就必须讲讲其创生的背景——巴黎公社1870年7月19日法国拿破仑三世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于是普法战争爆发。
但在此之前的数天法国已经开始动员,很多热衷的法国人支持这场战争,而包含极高比例的职业军人与经验丰富之退役军人的法军一致被认为无人能敌。
但由于法军介入太多的殖民战争,使他忽略对付这个欧陆大敌时,应该在动员前先行计划,到7月底才集结于边境8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
1870年9月2日,被普鲁士军队围困在色当的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
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0.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
法国举国哗然。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
由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奥尔良派分子组成的新政府,称为国防政府但是普鲁士并不满足于法国皇帝的投降,继续大举进攻法国。
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
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四个月后,由于多年来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再加上当前的食物短缺,军队失败,还有普鲁士军队的不断炮轰终于大大激化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情绪。
终于,在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开始。
当日凌晨,梯也尔政府军占领了蒙马特尔高地的国民自卫军停炮场,并抢走了全部大炮。
附近的国民自卫军及居民包括许多妇女、儿童拥上蒙马特尔高地,同梯也尔政府军士兵发生冲突,并将其击溃。
随后,巴黎市区内的武装起义迅速展开,并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指挥下同政府军展开巷战。
国际歌课件完整版.
国际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国际歌》的相关内容。
教材的章节为第三单元“国际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详细内容包括《国际歌》的历史背景、歌词意义、曲调特点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际歌》的历史背景,理解其歌词意义,感受其曲调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他们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欣赏和演唱《国际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国际歌》歌词的深刻含义,掌握其曲调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国际歌》的欣赏和演唱能力,强化国际主义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际歌》在世界各地的演唱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国际歌》的历史背景、歌词意义、曲调特点,阐述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
a. 展示巴黎公社的相关图片,讲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b. 分析《国际歌》歌词的深刻含义,如“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等。
c. 播放《国际歌》的不同版本,让学生感受曲调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国际歌》的理解和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国际歌》的歌词和曲调,讲解如何正确理解和演唱。
5. 随堂练习:教唱《国际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国际歌》2. 内容:a. 历史背景b. 歌词意义c. 曲调特点d.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文章内容包括《国际歌》的历史背景、歌词意义、曲调特点和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国际歌》的背景知识,如巴黎公社的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等。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歌》合唱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国际歌》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历史关于国际歌的论述题
高中历史关于国际歌的论述题
题目:《国际歌》在历史中的影响和意义
《国际歌》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歌曲,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人
运动中,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歌曲。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为自由、平等和正义而奋斗。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际歌》的创作背景与欧洲工人运动紧密相连。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工人阶级受到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极度困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产阶级开始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而《国际歌》正是这一斗争的象征。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为自由、平等和正义而奋斗。
其次,《国际歌》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欧洲,而是遍布全世界。
这首歌曲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歌曲,无论是在欧洲、亚洲、非洲还是拉丁美洲,都有着无数的劳动者唱着《国际歌》,为了自己的权益而奋斗。
这使得《国际歌》成为了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歌曲,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人运动和社会进步。
最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国际歌》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歌曲。
它的歌词深刻、简洁,寓意着无产阶级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理念。
这首歌曲的旋律激昂、庄严,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集体认同感。
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价值,使得《国际歌》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国际歌》在历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无产阶级奋斗精神和革命理念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国际歌》所传递的那种激情和力量,为了自由、平等和正义而不断奋斗。
国际歌读后感
国际歌读后感“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心中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
《国际歌》,这首充满力量与抗争精神的歌曲,每一次聆听都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那些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发出的怒吼,是对不公命运的抗争,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关于工人运动的纪录片。
那里面展现的是一群在工厂里日夜劳作的工人,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工作强度大得惊人,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
厂房里弥漫着灰尘和刺鼻的化学气味,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工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担忧。
其中有一个镜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一位老工人,他的双手因为长期的劳作而变得粗糙不堪,关节肿大,上面布满了新旧的伤疤。
他坐在工厂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显得那么空洞。
他说,他已经在这个工厂工作了几十年,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像个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
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继续坚持。
他也曾想过反抗,想过争取更好的待遇,但是每次都被工厂的老板打压下去。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蝼蚁,在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中被无情地碾压。
当《国际歌》在他们的耳边响起,那一张张疲惫的脸上逐渐浮现出坚定的神情。
他们仿佛找到了力量的源泉,找到了团结在一起的勇气。
他们开始组织起来,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而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群体。
他们走上街头,大声呼喊着自己的诉求,不再畏惧工厂老板的威胁和打压。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国际歌》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对当下苦难的控诉,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它鼓舞着人们去反抗压迫,去追求自由和平等,去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奋斗。
在如今的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面临像过去那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国际歌》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付出努力的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高中历史关于国际歌的论述题
高中历史关于国际歌的论述题国际歌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对国际歌的起源、演变以及它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全面论述。
一、国际歌的起源与历史背景国际歌最初诞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其作曲家为皮埃尔·德烈斯。
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巴黎公社的起义而创作的。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觉醒和争取权益的奋斗。
国际歌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歌词表达出了当时工人阶级对反抗压迫的强烈愿望。
二、国际歌的演变及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歌的歌词和演唱版本经历了多次修改和改编,但它始终代表着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国际歌的中文歌词由李大钊翻译,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象征。
作为一首国际歌曲,国际歌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成为了国际劳工运动的呼声,鼓舞了无数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的斗争。
它也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标志和团结的象征。
三、国际歌在中国的影响与推广在中国,国际歌在20世纪初传入,很快成为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重要歌曲。
它激励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的共同音乐。
国际歌在中国的广泛传唱和推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唤起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也动员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解放事业中。
国际歌的歌词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压迫的愤怒和反抗,激发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人们的热情和勇气。
四、国际歌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一首国际性的歌曲,国际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工人阶级中流传广泛,也在其他国家的反抗运动和进步力量中广为使用。
国际歌作为一种象征,传递了国际团结和反对压迫的精神。
它激励了世界各国人民为自由、平等和正义而奋斗,成为了反抗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力量的文化象征。
五、国际歌对当代的启示和意义尽管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和初衷与现代社会有一定距离,但它的精神与当代的追求公正、平等和人权的价值观相契合。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今天,国际歌的意义更加广泛而深刻。
国际歌主持串词
国际歌主持串词在国际纷争不断,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理解变得尤为重要。
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跨越国界的友谊和团结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这样一首民族无关、国际性的歌曲即将在我们的面前奏响——这便是《国际歌》。
《国际歌》作为国际劳工运动的代表之一,是关于人类团结、平等和自由的凝聚力之歌。
它携带着一种精神,呼唤着全球劳动者团结起来,为实现公正和尊严而不懈努力。
它的旋律悠扬激昂,文字简练有力,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社会平等和正义的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宗教的人们应当深信:我们的利益是相通的,我们的追求是一样的。
《国际歌》不仅是国际劳工运动的象征,也是一个国际团结的纽带。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打破语言的障碍,展现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
它承载着无数人心中对于和平、友谊和合作的期盼,鼓舞着每一个为自由、为平等而奋斗的人。
即使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这不妨碍我们心灵上的相互认同和奋斗的共同目标。
我们充满信心地对所有人大声宣告,我们是团结的,我们是坚定的。
《国际歌》歌声婉转,旋律回旋律动人心弦;歌词朴实,情感真挚而有力。
它的音符和歌词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激发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这首歌堪称世界上最具包容性和普适性的乐章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舞台,让我们跨越国界的界限,共同追求公正和进步。
《国际歌》唱出了每一个人心中的渴望,是一首深入灵魂的音乐作品。
它的歌词勾勒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提醒着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责任和关注。
它让我们反思人类社会的局限和不公,鼓励我们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等的世界。
当我们呼唤并奏响这首《国际歌》时,我们承诺将努力为实现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利益而奋斗。
在我们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信,彼此间的国际友谊是无价的,国界和肤色的差异只是表面的。
正如《国际歌》所唱的,悠扬的旋律透露出的不只是歌声本身,还有对于和平和团结的期盼。
国际歌主持串词
国际歌主持串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今天
的盛会,在这里,我们将共同领略一首极富魅力和感染力的歌曲——《国际歌》。
《国际歌》作为国际劳工和进步人士的象征,以其积极向上的精神
和寓意深长的歌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广泛,成为推动社会正义和团结力量的音乐化缩影。
这首歌诞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由法国作曲家皮埃尔·迪热纳创作。
在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下,歌曲以调皮动人的旋律和诗意
深长的歌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歌曲的中文翻译自1919年,经过多次传译和整理,如今已成为一
首让中外人民心潮澎湃的经典之作。
《国际歌》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关于全人类的团结、平等和战胜
压迫者的决心。
歌词中呼唤着全球无产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友谊,倡导
着以团结和进步为旗帜的事业。
这首歌不仅融入了劳动者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更承载着对
世界和平、民主、进步的梦想。
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在哪个角落,
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的梦想和追求是共通的。
《国际歌》曾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潮流传唱,成为广大人民的精
神支柱。
它以独特的方式唤醒人们对不平等和压迫的认识,同时也激
励人们为实现公正和和平而不懈奋斗。
在此,我诚挚邀请各位嘉宾和观众朋友们,一起聆听这首气壮山河的歌曲,让它的旋律在我们的心中回响,激发出无尽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相互携手,联袂前行,以《国际歌》的精神为崇高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共同奋斗!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
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
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
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
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极广。
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
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的《国际歌》。
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
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国际歌》是中国共产党党歌(注:但未被正式写入党章)。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即后来的德国)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
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然而,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英勇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
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诞生了。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2诞生历程编辑1871年5月28日,法国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革命失败。
反动政府对全城革命者实施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
面对着这一片白色恐怖,5月29日,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领导者之一欧仁·鲍狄埃(1816-1888)怀着满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曲气壮山河的歌词。
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
最初《国际歌》,使用的是《马赛曲》的曲调。
1888年,在欧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
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这三段。
《国际歌》发生的最大改变,并不是不同语言的翻译问题,而是其版本是否完整的问题,这是许多歌唱者都不知道的。
中国人熟悉的中文版《国际歌》有3节歌词,这其实是照搬苏联的结果,而鲍狄埃的原版作品,却有6节歌词。
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
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
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3歌曲赏析编辑《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
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
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
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词曲作者编辑词作者简介国际歌的词、曲作者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 1887年11月6日)是法国的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
欧仁·鲍狄埃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
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于1870年加入了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16年10月4日鲍狄埃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箱和包装的手工业工人家庭。
鲍狄埃从少年时代起,立志为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贡献力量,同时热爱诗歌,以平民歌手贝朗瑞的歌谣为范本而开始创作。
12岁起劳动为生,开始歌谣习作,还在当学徒工的鲍狄埃参加了七月革命,时年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并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少年诗神》,列宁曾赞扬其中的歌颂革命斗争的《自由万岁》一诗,这首诗指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的总方向。
七月王朝时期从事过木工、印花布图案画师等多种职业,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写了《是人各一份的时候了》、《复活节蛋》等诗歌,要求平等,号召斗争,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曾参加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很快就认清二月共和国的反动本质,在《该拆毁的老房子》中把它比作等级森严的住宅,发出“是拆毁它的时候了”的呼吁,并投身于巴黎六月起义,是勇敢的街垒斗士。
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第二帝国垮台后,他在《1870年10月31日》一诗中提出“快成立红色的公社”的口号,并于1870年加入了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71年3月至5月,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在巴黎公社进行革命斗争的72天中,鲍狄埃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被选为公社委员,在巴黎公社期间,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
他在担任公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时,被人们称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和公社战士一起在街垒浴血战斗,在五月最后一个星期,流血周中,鲍狄埃右手残废,仍坚持战斗,为保卫公社直战斗到5月“流血周”的最后一天。
5月30日,他用战斗的笔,写下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歌》,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
巴黎公社被反革命暴力镇压而失败,5月30日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1871年6月鲍狄埃躲过敌人的搜捕,在郊区小巷一所老房子的阁楼上怀着满腔热血和悲痛,用战斗的笔写下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一首诗名为《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ale)》的不朽的无产阶级战歌,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和巴黎公社历史经验加以艺术概括,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7月被迫出逃,1871至1880年,被凡尔赛反革命法庭缺席判处死刑的鲍狄埃,之后一直流亡国外,先后在英国、美国流亡近10年;1880年大赦后回国,参加了法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在英国、美国流亡的十年期间,仍积极参加当地的工人运动,同时不懈地创作诗歌,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奋勇斗争,就是在这个时期,他以纪念公社、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反映无产阶级的苦难和斗争为中心题材,创作《白色恐怖》《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巴黎公社》等大量革命诗篇。
1887年出版了《革命歌集》,其中包括这首歌,是国际歌第一次公开发表,而世时他已经患了重病,1887年11月6日,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鲍狄埃发表过许多活页歌片和诗歌小册子,均已散佚,仅有《革命歌集》和《鲍狄埃全集》传世。
生前还发表了《少年诗神》(1831)、《社会经济诗和社会主义革命歌集》(1884)、《革命歌集》等多种诗集。
他的诗歌热情洋溢,质朴有力,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的豪迈气魄,列宁称誉鲍狄埃是“是一位最伟大的用诗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中国于1937年出版中译本《鲍狄埃诗选》。
曲作者简介皮埃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1848-1932),法国业余作曲家,生于比利时,后移居法国里尔,一生主要从事家具制作和花木加工业。
青年时代即投身于工人运动,并在工人夜校学习文化和音乐。
曾领导过几个工人业余合唱团,任指挥,并写词作曲。
72岁加入法国共产党。
他的作品以工人运动歌曲为主,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因素,其中名扬全球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是他的代表作,作于1871年。
其它代表作品还有歌曲《前进!工人阶级》、《巴黎公社》、《起义者》等。
5歌曲传播编辑《国际歌》被各国的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及工会运动者等人广为传唱。
在俄国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
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Yakovlevich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
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中,在200多位应征作者中,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国际歌》,作为苏联的国歌。
从此以后国际歌成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
在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歌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党歌。
在中国《国际歌》是中国共产党党歌(虽未正式写入党章)[1]。
依传统,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国际歌》自1888年6月在法国里尔一次工人集会上第一次唱出后,这首法国工人的战歌经四十多年的传播,已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就是唱着它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新胜利的。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际歌》并没有流传开来。
《国际歌》传入中国后,有两种译文,可惜都译得不理想,歌词晦涩不上口,广大劳苦大众很不容易接受。
这也是这首伟大歌曲一直没有能在中国传唱开来的原因。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
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
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