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4白杨礼赞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茅盾(1896—1981)作家, 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 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蚀 》三部曲(《幻灭》 《动摇》《追求》)、《子夜》、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 《残冬》、《林家铺子》等。其 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 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 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 的实绩。
揣摩题目
揣摩课题中的“礼赞”的意思, 把握作者感情。
“礼赞”是崇敬地赞美的意思。 “白杨礼赞”是倒装的动宾短语。
走进文本
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思 考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
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研读语段:一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头段的作 用有哪些?
本文开头段
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起线索作用; 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线索
的作用是什么?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 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2、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3、修辞方法: 排比、反问、拟人
4、语言: 准确、凝练、变化多姿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研读语段:七八段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精神意志
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品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课件新人教版

•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的树!
•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 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 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 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 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 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 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 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 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 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4 白杨礼赞
• 学习目标 •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
主旨
•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准确、 凝练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
•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 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考点链接
• 【考点1】线索 • “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 【考点2】象征手法 • (1)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
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质朴、坚 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2)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 如国民党)描写高原环境,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 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作铺垫。
• (2)描写白杨树,不仅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美,更 突出其内在的精神美,为下文写由树及人作铺垫。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白杨树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是茅盾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它是我们学习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白杨树如何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回答,以便更好地把握他们的认知水平,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对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来表达主题。然而,我发现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显吃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让他们逐步理解这些概念。
4.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课文分析,深入理解;
-第三部分:课文拓展,联系实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
-通过对《白杨礼赞》的阅读与分析,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描述事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们在讨论环节不够活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教学难点
(1)情感把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背后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悟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2)写作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
此外,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尝试采用了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优化互动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文化认同感的塑造: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

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课件23张

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课件23张

课外拓展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 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勾引你不得 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 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 。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 遮挡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 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 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 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课内精读
1.第①段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哪四个方面 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树的哪些 内在性情?
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具体写白杨 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树的正直、倔强、不折不 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内在性情。
2.第②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 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在选段的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对照:揭示白杨树与众树不同,突出它的 内在美。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白 杨树的内在美。排比:增强气势,层层深 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反问:增强 排比的表达效果。
课外拓展
枫叶礼赞 孟超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第一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 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 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 。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 ,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 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 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 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 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第14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第14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3张PPT)
出自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019/5/15
何为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2019/5/15
自学指导
1、通读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是以怎 样的感情来抒写白杨树的?请你找出 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2019/5/15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 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 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 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 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对白杨树的观察从远到近,感情由浅入深
2019/5/15
自学指导
2、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
的树”的句式表达。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
① 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
的形象。
② 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 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2019/5/15
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了什么样的
表现手法?
生雄
长壮 环伟 境大
对比
单 调


铺 正衬 不平凡 反衬

2019/5/15
互动交流三
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 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小结:象征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 的写作背景有关。

优质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14 白杨礼赞 (共17张PPT)

优质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14 白杨礼赞 (共17张PPT)
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
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
5.填空。 时间 顺序,主要运用 这篇文章以第________ 人称的口吻,按________ 三
________ 记叙 、 ________ 描写 这两种表达方式 , 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 移栽进城 ________(填2至4字)这件事。 6.第⑬段中加点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它无奈、绝望、伤心的心情(失望、苦闷、憋屈)。(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
和价值,演绎多彩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连云港中考)仔细观察如图漫画,回答问题。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能超过6 个字)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比喻 拟人 ) )
(3)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 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 反问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么。
⑮一天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 ,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 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 ,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 ,或者 被当作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 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像,小女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课件PPT
白杨也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校园里,街道上,
随处可见,平凡的几乎让人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然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高度赞 美白杨树的品质, 今天就学习这篇文章。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提取关键句段,理清文章脉络。
2、品味语言,感受白杨树的外在特征和精神魅
力。
【教学重点】
3.学习象征写作手法,探究白杨树的现实意义。
人 教 部 编 版 八年级 语文上 册《白 杨礼赞 》课件 PPT
新知讲解
解析题目
• 本文题目为《白杨礼赞》,请 同学们说说看“礼赞”在这里
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语又告
诉我们本文的基调是什么呢?
人 教 部 编 版 八年级 语文上 册《白 杨礼赞 》课件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八年级 语文上 册《白 杨礼赞 》课件 PPT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 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 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 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 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人 教 部 编 版 八年级 语文上 册《白 杨礼赞 》课件 PPT
新知讲解
精读文本
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外形、色彩、 风格三个方面,由“形”入“神”,突出 白杨树的形象特征,使人们透过白杨树的 形象,看到它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 敬、赞美之情。
人 教 部 编 版 八年级 语文上 册《白 杨礼赞 》课件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 解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 解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解读子。

⑥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⑦秀颀:美而高。

颀,修长。

⑧虬枝:盘曲的树枝。

⑨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2.语言品味。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品析:“不平凡”,点明赞美白杨的原因。

“实在”进一步强调“不平凡”。

开篇语言简洁质朴却不失力度,直抒胸臆又自然真诚,毫不矫揉造作。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品析:“极普通”和“不平凡”,看似矛盾,仔细想来又可以理解。

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它当然“极普通”;但它的外在美、内在美又是不平凡的,特别是它所象征的广大抗战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是非常“不平凡”的。

(3)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品析:四个“难道”,每个的意义不同: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更应该是别的什么;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同时,四个“难道”运用反问、排比修辞,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明确:作者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干、枝、叶三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向上、团结的特点。

同时又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的精神美、内在美。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抓住课文的主旨,感悟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而有的同学则对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白杨树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讲述得过于抽象,导致部分同学难以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尽量结合生活实例,让理论更加通俗易懂。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针对“白杨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成果分享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代表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多开口、多分享。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白杨树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了解白杨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了解白杨树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理解其象征意义,并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举例:通过讲解白杨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坚韧、顽强等,让学生体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传承和弘扬的意识。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课堂引导和课后辅导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成长。同时,我也将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 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交代白杨树生 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⑤、⑥段):描绘白杨树的形 象和性格,突出它 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⑦、⑧段):揭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⑨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3.运用对比。 第九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突出地 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 贱视民 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
1941 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 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 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表达了作者向往 革命圣地延安, 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 日寇的感情。
重难点小结 这一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不是“好女子”到 “伟丈夫”,从外形,到内在品质,运用了欲扬先抑 的手法,为第二层进一步揭示赞美白杨的意义做好了 准备。紧拉着,第二层用了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说 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第二 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 由白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此诗可以说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也选 一事物写几句话,或诗或文,表达一下你此时的情 感。
一、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那就是白杨 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的树!这些语句与标题相呼应,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是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和 气质等方面赞美白杨树的,然后由树及人,写出了其象征 意义。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精美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精美课件

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
曲《小白杨》。
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
散文《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 美这平凡的白杨树。但是这节课,我们却 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 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
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学习目标
1、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领导下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字词积累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读准并正确书写下列生字词:
大毡(zhān) 倦( juàn)怠(dài)
丫(yā) 枝 秀颀(qí)
开垦(kěn) 婆娑(suō)
主宰(zǎi)
无边无垠(yín) 参(cān)天 晕(yùn)圈
坦荡如砥(dǐ)
诸(zhū) 如
字词积累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思考本
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⑴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⑵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⑶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⑷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⑸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 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一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把握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4、学习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共40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共40张PPT)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①生长环境; ②外形特点; ③内在精神。
3、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
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4、归纳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 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写对高 原景色的感受。
13、为什么篇末要写楠木?
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 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 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 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 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 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 出白杨树。
“绿波”与“黄绿错综”相呼应,在赞 颂大自然伟力的同时,讴歌了劳动人民改造 大自然的力量。
4、“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 砥,……”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 子”呼应,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 坦,造成了一种辽阔无边的壮大气势, 为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
5、“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 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 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 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 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 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 “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 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 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 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 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秋收》、《残冬》《农村三步曲》和文学评论《夜读偶 6、“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14、白杨礼赞ppt课件(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14、白杨礼赞ppt课件(人教版)
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
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
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 文章的线索。
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
生长环境
白 杨 不平凡 树
外部形态
内在气质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与绿主宰着,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
答: 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 3.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 好女子 ”,这样对比的作用是:欲扬先抑,否定了
“好女子 ”,肯定了“ 伟丈夫 ”,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4.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答: .第一句是说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第二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
茅盾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 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 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 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 求》。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 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散文《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
生 长 环 境
黄绿错综色彩 无边无垠面积 坦荡如砥地势
雄 壮 伟 大
不平凡
第五段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突 出了白杨树什么样的气质?
枝干叶皮
2019/11/26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文章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对比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杨树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结构,创作一篇简短的散文。
其次,在重点词汇学习方面,学生们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这些词汇,我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听得较为认真,但在案例分析时,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文章结构:学生需要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篇章布局。
-语言表达:学生应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描述事物,抒发情感。
举例解释:
-重点词汇“傲然”在文中的运用,表达了白杨树不畏艰难、自信挺立的精神状态,学生需要理解其含义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学生需理解这一核心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本文是一篇描写白杨树精神的散文,通过赞美白杨树,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敬仰。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有着极大的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课文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展示了其在恶劣环境中坚韧、挺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课件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课件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3.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作者档案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文艺 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作品有小说《子 夜》、《春蚕》、《秋收》、《残冬》、 《蚀》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4) 展示背景,突出主体。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倾情赞美。 第四部分(7、8)揭象征意,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 对比照应,深化中心。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2.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篇点题
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过渡(第4、6自然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段)
第8自然段:白杨是不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 点明主题
首尾呼应,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再次点题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6.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 “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 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 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 军民。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课件PPT
请模仿“我赞美……就因为……尤其……”的句式 写一段话,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赞美某一种事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课件28共27张PPT29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课件28共27张PPT29

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
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坚毅品格的象征。
(3)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使人联想
到清白纯洁,因此莲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二、1.《竹石》(清朝 郑燮)(六年级语文下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6
布置作业(三选二)
1.总结课堂上的前两个拓展任务,抄写。 2.比较阅读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默写《白杨礼赞》6-8段。 3.仿照课文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
托物言志。
2020/7/18
27
3.试着背诵课文的6-8段。
2020/7/18
10
第二课时 白杨礼赞
茅盾
2020/7/18
11
复习导入
1.解释“礼赞”一词。 2.为何大段描写黄土高原景色? 3.用“作者赞美了 ……的白杨 树”的句式说一句话。 导入新课:作者如何描写白杨 树,又怎么联系到其象征义。
2020/7/18
12
出示主问题
大意义的事件上,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
代性。
2020/7/18
19
结尾为何提到“楠木”
“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当时(国共 合作)叫顽固派。
提到“楠木”,引出国民党反动派的态度 ,形成对比,反衬“白杨”,表明自己对 共产党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2020/7/18
20
小结: 描写事物、托物言志
1. 为何说白杨树极普通而又不平凡?
不平凡体现在哪里?
2. 白杨树怎么就能象征为北方农民和
民族解放斗争精神?
3. 作者为何要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白杨礼赞知识与技能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体会排比、反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2.通过梳理文章抒情线索,感知白杨树的“形美”,再充分理解文章写“楠木”的作用,在对比中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就是理解白杨树的“神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朗读感悟法、对比阅读理解法配乐朗读音频资料;含有作者信息、散文常识、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2课时大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领略过“大雪压雪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

今天我们将走进挺拔的白杨树,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感受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白杨礼赞茅盾)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1.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此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

作者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5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作者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看到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受到了鼓舞,写下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散文。

2.语文知识——象征象征指的是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通过作者对象征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

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还可以延伸表达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是什么?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也就是“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3.小组讨论、交流:文中多处出现“不平凡”,说一说白杨树“不平凡”的含义。

课文两次提到“不平凡”,两次“不是平凡”。

“不平凡”就是伟大。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4.文章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这句话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1.文章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头,有什么作用?开篇一句独立成段,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讲,首赞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礼赞的原因。

“实在”一词充满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

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给人深刻印象。

从结构上来讲,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而且点明了文章的描述的对象——白杨,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2.自由朗读第2~3段,要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的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音。

3.课文着力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其目的是什么?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

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作铺垫。

4.学生朗读第5~6段,思考几个问题。

(1)文章用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形象的特征?作者用“力争上游”“笔直”来写白杨树,既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也揭示了它力求上进的内在气质。

(2)文章是如何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的?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泛出淡青色”。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内在气质,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段话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

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的?两个“没有……”和“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先抑。

“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

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

6.第7段中的一组排比反问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连用四个“难道”的反问句,像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

四个反问排比句句法同中有异,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四句连贯有力,赞美之情到这里发展到了顶点,这几句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境界。

上一堂课,我们由远及近地认识了白杨树,认识了它的不平凡,认识了它的质朴、坚强与挺拔。

我们还通过朗读,学习了文中饱含激情的抒情语句,领略反问排比的激昂气势。

可以说白杨树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作者究竟是在赞美树还是在歌颂人,或者是在讴歌一种精神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晓这个谜底吧。

1.作者怎样由白杨树自身特点联想到要象征的事物的?由白杨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品格,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傲然挺立的品格,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由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格,联想到抗日精神和意志。

2.怎样理解和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本文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但又不直接说出来,采用这种含蓄的形式,把事物人格化,用具体的事物(白杨树)来表现某种意义。

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本文写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如果正面表达作者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火热的感情,是不能发表的,因而也就无法发挥文艺的战斗作用。

北国风物,气象万千,作者挑选白杨树为描写中心,由于它的枝叶一律向上,傲挺,引起对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于是赋予树以“人”的性格和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借歌颂白杨树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歌颂力挽狂澜、拯救民族于存亡关头的祖国优秀儿女。

3.文章第7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8段是不是多余呢?不是,第8段用抒情议论的笔调,“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

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作者所描述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于抒情议论的点染,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4.作者在篇末交代楠木,有什么作用?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表明了作者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深化了中心。

5.本文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选取了哪些材料,又是怎样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特点的?主要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气质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空旷、辽阔,外部形态笔直、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内在气质朴质、严肃、坚强不屈、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点点滴滴都显示着这种植物的不平凡。

这就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6.本文是怎样巧妙运用对比烘托的?文章开篇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的环境——西北高原,为下文引出白杨树设置了大的背景,渲染了粗犷、豪迈的气氛,并且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了“雄壮”“伟大”,对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色泽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

在描述白杨树的外形和精神时,又反复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与“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决不是平凡的树”相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美;紧接着就其外形用“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的比喻先行一抑,转而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设喻一场,对比映衬,形神兼美。

文章结尾把白杨与楠木作对比,怒斥国民党反动派,高声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显示了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战斗风格。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及气质,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1.象征手法,托物寄情。

本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内涵的象征物。

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又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及不平凡的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农民,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2.线索分明,结构精巧。

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起笔便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让读者一开头就获得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作者从景、形、神三个方面写尽白杨树的“不平凡”。

先描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这是漫放;“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的白杨树,这是巧收。

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白杨礼赞⎩⎪⎪⎨⎪⎪⎧⎭⎪⎪⎬⎪⎪⎫生长环境——“雄壮”“伟大”(景美)外形特征⎩⎪⎨⎪⎧⎭⎪⎬⎪⎫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形美)内在气质⎩⎪⎨⎪⎧⎭⎪⎬⎪⎫力争上游紧靠团结倔强挺立(神美)坚强不屈朴质严肃力求上进《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在1941年写的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

学习这篇散文时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的“形美”进而理解其“神美”,从而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那种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本文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把“白杨树”与“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联系起来,对于抒情散文,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其思想内容进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