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
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的措施与对策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秸秆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加强科研投入
政府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秸秆利用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国秸秆利用的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技术
政府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给企业和社会,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推广科技成果
03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政府可以组织技术交流会议和合作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秸秆产业的创新发展。
01
建设大型示范项目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建设大型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行业的发展。来自02推广示范经验
政府可以将示范项目的经验推广给其他企业,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04
CHAPTER
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1
2
3
制定有关秸秆利用的法律法规,明确秸秆利用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对秸秆利用行为的监管。
CHAPTER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均匀撒在田间,作为肥料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直接还田
间接还田
行间覆盖
通过堆肥、沤肥等方式将秸秆与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混合发酵,形成高效有机肥。
在作物行间铺撒秸秆,减少水分蒸发,同时可减少水土流失。
03
02
01
将新鲜秸秆切碎后与乳酸菌等菌种混合发酵制成青贮饲料,提高营养价值。
生物质供热
纸浆
将秸秆经过化学处理后制成纸浆,用于生产纸张等产品。
纤维板
将秸秆纤维处理后压制成的板材,可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生态农业一词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生态农业旨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一、国家层面政策1、《关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指导意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措施。
该意见提出,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保护耕地、土地资源,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同时,政府还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区域性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2、《农业现代化2030》在这份规划中,生态农业也被列为了重点内容之一。
农业现代化2030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构建农村产业新格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七大方面的发展方向。
在生态农业方面,政府将大力推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推广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建设生态示范区,并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二、各地政策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外,各地也纷纷出台了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福建省福建省提出,要以“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增强农民收益”为目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努力打造生态农业的核心产区。
对参与生态农业的企业和农民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生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浙江省浙江省的生态农业政策重点围绕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创新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和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展开。
例如,政府将设立生态农业专项基金,吸引社会投资和企业参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推广生态产品的市场化。
三、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实际上,生态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1. 引言循环经济是一种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模式,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循环经济在中国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经济的增长速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循环经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废物回收和再利用、资源回收和再生、循环农业、循环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在废物回收和再利用方面,我国已建立了庞大的废品回收体系。
从废纸、废铁、废塑料到废旧电子产品,各种废物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资源回收和再生领域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通过冶炼、熔炼等工艺将废旧金属转化为新的金属产品。
循环农业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特点,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
循环制造业则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设计环保型产品、延长产品寿命周期等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循环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循环经济中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废物回收与再利用领域存在着较高的费用和技术门槛。
很多企业对于废物的处理成本较高,因此回收利用的成本也相对较高,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次,资源回收和再生领域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废旧金属、废塑料等资源回收和再生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措施,提升我国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水平。
其次,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成本。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精选课件
1
北京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 循环农业(Circular agriculture) “旨在农 作物系统中推进各种资源的往复、多层、高 效流动的活动”,其核心在于扩汇、节支、 增收、环境友好,即实现“资源—产品—废 弃资源再生利用—循环利用”。现以北京为 例,探讨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归纳 总结循环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 阔利达公司位于康庄镇。该公司的生物发酵饲料生产 线,用于处理周边菜农的废弃蔬菜和更为丰富的农村 秸秆资源。
精选课件
35
废菜叶变美味饲料
• 而所谓的蔬菜废弃物主要是菜叶、菜帮子和根茎等, 公司按菜叶、菜帮子每斤6分钱、秸秆按每亩20~ 25元收购,日消纳能力30吨,基本能够消纳康庄镇 域内的蔬菜废弃物。
精选课件
31
发展循环农业关键措施
• (4)全民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
• 发展循环农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京郊区县政 府在开展循环农业工作过程中,通过广播、电视等新 闻媒体、宣传卡片、村务公开栏、科技入户等自上而 下的形式普及推广各类循环农业新技术。在农业循环 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农民参与项目的制定、实施、 评估、问题分析、总结等各个环节,使农民真正意识 到自己是农业发展的主人,从根本上强化民众的生态 环境保护意识,确实作到“政策措施落实到村,技术 要领普及到户,循环农业意识发展到人”。
• 羊、奶制品、家禽、牛和其他畜牧业是北京的优势产业, 在全国亦有相当的优势,但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等 废弃物。通过农牧结合,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作物秸 秆(青贮) 、作物籽粒—畜禽粪便(人粪便) —沼气发 酵、养殖蚯蚓—沼液沼渣还田—优质有机肥、蚯蚓、沼 气”,使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取得良胜循环,实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的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资源等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它不仅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还强调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1.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污染中国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土地的森林和湿地面积却相对较少。
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失衡我国农业发展大量依赖人力和化肥等投入,使得产能提高,但农产品质量并未跟上。
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农业资源的局限性我国农业资源的存量和品质都受到一定限制。
耕地质量下降,资源与环境成本的增加,都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加强土地、水和物质循环利用的措施在法规和政策的引导下,农业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农业种植技术和研究,增强土地的水保、肥保、生态保等功能。
2.挖掘潜力,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对现有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资本配置,才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统筹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以及创新财政、税收等产业扶持手段,吸引私人项目资本投入。
3.提高农业生产和质量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国家应加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引导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质量和效益。
四、总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需要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和规定和科技的支持。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摘要】本文就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信息、存在的问题以及重要性。
接着在详细解释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思考、阐述了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及政策支持和引导。
结尾部分总结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展望未来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旨在引起我们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建议、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关键、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农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等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迫切需要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
只有建立起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再生和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政策支持措施,才能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2 问题意识农业循环经济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将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比如土地过度耕作或过度施肥导致土壤贫瘠,水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况。
农业产业链过长、缺乏完善的循环利用机制。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莘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1.1基本情况。
莘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20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1154个行政村,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总面积1416km2,其中耕地面积9.2万hm2(13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99hm2(1.49亩),是聊城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
1.2自然生态条件。
莘县地理位置是北纬35°25′~36°46′,东经115°20′~115°44′。
气候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晾爽,雨热同期。
年平均日照约为2231.1h,年平均辐射量1.177×107kJ/m2,光热资源比较丰富。
年平均气温14.03℃,无霜期天数历年平均215d,年降雨量455.2mm 左右。
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1.3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莘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优势,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树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抓特色,上规模,提档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特色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农业发展整体格局呈现蓄势待发、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莘县农业以粮食、瓜菜、食用菌、畜禽养殖和林果等产业为主,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雄厚扎实,尤其是瓜菜菌产业十分发达,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莘县农业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全县区域范围内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化肥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
莘县常年使用化肥总量约为7.56万t,平均每亩使用化肥约60kg,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每年有近5万t化肥对土壤或地下水造成污染,连年积累进而造成农产品化肥残留超标。
近几年,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有效的遏制了化肥污染的上升趋势。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生态循环农业概述 (3)1.2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性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农业生态循环系统构建 (4)2.1 农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4)2.2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选择 (4)2.3 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设计 (5)第3章土壤管理与保护 (5)3.1 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 (5)3.1.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5)3.1.2 土壤质量监测 (6)3.2 有机肥施用技术 (6)3.2.1 有机肥种类及选择 (6)3.2.2 施用技术 (6)3.3 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6)3.3.1 工程措施 (6)3.3.2 农业技术措施 (7)3.3.3 生态措施 (7)第四章水资源高效利用 (7)4.1 农业水资源供需分析 (7)4.1.1 水资源概况 (7)4.1.2 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 (7)4.1.3 水资源利用效率 (7)4.2 节水灌溉技术 (7)4.2.1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7)4.2.2 常见节水灌溉技术 (8)4.2.3 节水灌溉技术优化 (8)4.3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循环利用 (8)4.3.1 水土保持措施 (8)4.3.2 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8)4.3.3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协同 (8)第5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8)5.1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8)5.1.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8)5.1.2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8)5.2 农药与化肥减施技术 (9)5.2.1 农药减施技术 (9)5.2.2 化肥减施技术 (9)5.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5.3.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9)5.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第6章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9)6.1 生态循环种植技术 (9)6.1.1 间作套种技术 (9)6.1.2 精准施肥技术 (9)6.1.3 生态调控技术 (10)6.2 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10)6.2.1 精准饲养技术 (10)6.2.2 生态养殖模式 (10)6.2.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0)6.3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 (10)6.3.1 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 (10)6.3.2 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10)6.3.3 农膜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 (10)6.3.4 农业副产物利用技术 (10)第7章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10)7.1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10)7.1.1 加工技术创新 (11)7.1.2 流通体系优化 (11)7.1.3 品牌建设与推广 (11)7.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11)7.2.1 休闲农业发展 (11)7.2.2 乡村旅游规划 (11)7.2.3 产业融合发展 (11)7.3 农村电商与农产品营销 (11)7.3.1 电商平台建设 (11)7.3.2 农产品网络营销 (11)7.3.3 电商人才培训 (11)第8章农业生态循环政策与管理 (12)8.1 政策体系与政策工具 (12)8.1.1 政策体系构建 (12)8.1.2 政策工具选择 (12)8.2 农业生态循环项目管理 (13)8.2.1 项目立项与审批 (13)8.2.2 项目实施与监管 (13)8.2.3 项目评估与调整 (13)8.3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3)8.3.1 补偿原则 (13)8.3.2 补偿标准 (13)8.3.3 补偿方式 (13)8.3.4 补偿资金来源与管理 (13)第9章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案例研究 (13)9.1 国内外典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分析 (13)9.1.1 国内典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13)9.1.2 国外典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14)9.2 成功案例经验总结 (14)9.2.1 科技创新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4)9.2.2 政策扶持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有力保障 (14)9.2.3 社会参与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支撑 (14)9.3 我国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启示 (14)9.3.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态循环技术水平 (14)9.3.2 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15)9.3.3 加强社会合作,形成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合力 (15)9.3.4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15)第10章农业生态循环发展路径与展望 (15)10.1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路径设计 (15)10.1.1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15)10.1.2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10.1.3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15)10.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10.2.1 面临的挑战 (16)10.2.2 应对策略 (16)10.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1章引言1.1 生态循环农业概述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农业生产方式。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举措
(3)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4)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 相关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 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与未来举措
目录
01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农业循环经
03 济的优秀案例及未来 发展方向
02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未来举措
04 参考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农业循环经济 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农 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现状,提出未来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3、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条件较好的地 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示 范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技术和经 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实 现跨越式发展。
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存在问题
尽管中部地区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困难等问题。此外,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 需求。最后,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 策引导。
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一、引言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和升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
二、合理利用资源1.水资源管理: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应采取节水灌溉、雨水收集、污水治理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保障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
2.土地资源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通过土地流转、整治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科技应用与创新1.农业机械化: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机具的研发和制造,满足不同地区和农作物的生产需求。
2.信息技术应用: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管理,实现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推广高效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四、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1.生态农业发展: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理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产品,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
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的循环利用。
通过发展循环农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绿色能源利用: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倡使用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措施
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措施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措施1. 介绍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本项目将全面评估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并加以推广。
本文将介绍该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及措施,通过深度分析和广度探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产的重要性。
2. 实施方案2.1 土地利用与管理在试点地区,将制定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
通过优化农田利用结构、推行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
2.2 农业生产方式以绿色有机农业为主要目标,鼓励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示范先进的种植模式和养殖方法,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品质与产量。
降低对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并探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温室农业等新兴领域,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2.3 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在农田灌溉、施肥和饲料供应等方面,采用合理的资源利用策略。
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灌溉效率;注重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的技术,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3. 项目措施3.1 种植业方面的措施3.1.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1.2 推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引入新的栽培模式,实现农作物的高效生长与产量的提高。
3.1.3 发展有机农业:降低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保持土壤和水体的健康,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3.2 养殖业方面的措施3.2.1 推广良种繁育技术:提高畜禽的遗传品质,增加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3.2.2 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减少废气、废水和噪声的排放。
3.2.3 推动养殖废物循环利用:开发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方式。
近年来,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
现就我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如下:一、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阶段(一)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的生态农业改革开放前,我县的农耕形式主要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
该系统起源于春秋时期,在唐中后期快速发展,先民们创造性地利用疏凿河道的土方堆高成堤,并在地势相对高仰、平坦肥沃的墩岛、圩田内种植水稻,利用排水方便的河堤种植蚕桑(桑树要求地下水位较低,降渍要求较高),同时还在圩内低洼的沼泽漾塘进行养鱼,桑基鱼塘和桑基圩田初步形成,大大促进太湖地区渔业、蚕桑生产和丝绸业的发展,至元、明、清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县钟管镇原干山乡街后村是圩田系统最典型的重要农业遗产代表。
早在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大实业家的淡水渔业始祖范蠡就在南浔范庄和河口县蠡山漾(与干山村相邻)一带养鱼,首开1我国内塘外荡养鱼的先河,并留下了淡水养鱼的传世宝典——《范蠡养鱼经》。
(二)以“资源循环”为主的循环农业改革开放后,我县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生态农业试验地。
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县。
当时的农业侧重于资源循环,主要是应用多层次良性循环的生态工程原理,以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沼气发酵、沼气孵鸡鸭和发电,沼气渣肥田为基本模式,有效的将生态场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以“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为主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21世纪后,我县先后经历了“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阶段,最终形成了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一控两减四基本”为主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浅谈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发展意义在于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循环农业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浪费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未充分利用和回收资源。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源于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循环农业生产计划,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关键词】循环农业、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效率、解决对策、重要性、前景。
1. 引言1.1 概述循环农业的定义和发展意义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循环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循环农业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循环农业的发展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农产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资源,例如土壤、水源、能源等,可以有效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农业还能够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2. 正文2.1 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循环农业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大量的农业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大量使用,而大部分化肥、农药没有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造成浪费。
循环农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
而且,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由于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循环农业中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欠发达地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资源匮乏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较差,水、肥料、农药等生产要素严重短缺,限制了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缺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循环农业模式将很难在这些地区推广。
2.技术滞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农业技术的支持,面对循环农业模式的引进和推广,难以获得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农民对于循环农业模式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技术应用和推广困难。
3.市场不畅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较为狭窄,行业规模小且价值链较短,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民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收入。
循环农业模式需要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然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环境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4.环保意识不强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弱,尤其是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农产品品质的追求。
二、对策建议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循环农业模式推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引导政策、补贴等措施,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推广循环农业模式的积极性,加强对于耕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2.引导科技支持政府应该设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为欠发达地区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对于新技术的认知度,促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生产中,增加生产效率。
3.拓宽销售渠道政府可以建立农产品收购站和农产品加工中心,引导农民加工优质农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的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
4.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引导农民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欠发达地区存在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问题,促进循环农业模式在这些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农民的收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02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畜 禽粪便、废水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经济效益
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化利用
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可以转化 为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资源,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瓶颈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如废弃物处理、资源 化利用等,目前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研发 和创新。
社会认知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认同,但目前社会 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充分,缺乏广泛的共识 和支持。
发展前景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 循环经济将不断突破技术瓶 颈,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 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
地膜再利用
回收后的地膜可以进行清 洗、消毒等处理,再用于 农业生产。
03
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 法规
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农业循环经济的地位、原 则和规范,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 保障。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投入,提供税收优惠、 贷款扶持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循环经济 项目。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创新性的技术和模式,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业态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共赢性
长期性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双赢,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保护 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 投入,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生态循环农业的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3)1.2.1 国内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3)1.2.2 国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4)第2章农业生态循环系统的理论基础 (4)2.1 生态学原理 (4)2.1.1 物种多样性 (4)2.1.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2.1.3 生态位 (4)2.1.4 生态演替 (5)2.1.5 生态平衡 (5)2.2 循环经济理论 (5)2.2.1 减量化 (5)2.2.2 再利用 (5)2.2.3 资源化 (5)2.2.4 无害化 (5)2.3 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5)2.3.1 系统论 (5)2.3.2 系统工程 (6)第3章农业生态循环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6)3.1 设计原则 (6)3.1.1 整体性原则 (6)3.1.2 循环再生原则 (6)3.1.3 生物多样性原则 (6)3.1.4 适应性原则 (6)3.1.5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 (6)3.2 设计方法 (6)3.2.1 生态系统结构优化 (6)3.2.2 生产过程优化 (7)3.2.3 循环利用技术集成 (7)3.2.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7)3.2.5 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支持 (7)3.3 农业生态循环系统的评价方法 (7)3.3.1 生态效益评价 (7)3.3.2 经济效益评价 (7)3.3.3 社会效益评价 (7)3.3.4 综合评价 (7)第4章农田生态循环系统 (7)4.1 作物轮作与间作 (8)4.1.1 轮作原则与模式 (8)4.2 土壤管理与保护 (8)4.2.1 土壤侵蚀防治 (8)4.2.2 土壤肥力提升 (8)4.3 水肥一体化技术 (9)4.3.1 水肥一体化原理 (9)4.3.2 水肥一体化应用 (9)4.4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9)4.4.1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9)4.4.2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9)第5章畜禽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9)5.1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 (9)5.2 粪污资源化利用 (9)5.3 生态养殖模式 (10)5.4 畜禽养殖环境控制 (10)第6章农林复合生态循环系统 (10)6.1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10)6.2 农林间作模式 (10)6.3 生态防护林建设 (10)6.4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第7章水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11)7.1 水产养殖模式与设施 (11)7.1.1 养殖模式 (11)7.1.2 养殖设施 (11)7.2 水质调控技术 (11)7.2.1 水质监测 (11)7.2.2 水质调控方法 (11)7.3 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1)7.3.1 废弃物来源与特点 (11)7.3.2 废弃物处理技术 (11)7.3.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7.4 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2)7.4.1 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7.4.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 (12)7.4.3 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与应用 (12)第8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8.1 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12)8.1.1 作物秸秆 (12)8.1.2 畜禽粪便 (12)8.1.3 农膜 (12)8.1.4 农药包装 (12)8.2 堆肥化处理技术 (13)8.2.1 资源化利用 (13)8.2.2 环境保护 (13)8.3 沼气发酵技术 (13)8.3.1 能源化利用 (13)8.3.2 环境保护 (13)8.3.3 提高经济效益 (13)8.4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13)8.4.1 提高能源利用率 (13)8.4.2 减少环境污染 (13)8.4.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第9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构建 (13)9.1 产业链设计原则与模式 (14)9.2 产业链关键环节分析 (14)9.3 产业链组织与管理 (14)9.4 产业链经济效益与风险评估 (15)第10章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推广 (15)10.1 政策体系与政策工具 (15)10.2 技术推广与培训 (15)10.3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 (16)10.4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前景与展望 (16)第1章引言1.1 生态循环农业的背景与意义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模式。
目前,循环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业废弃物的随意处理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资源,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发展循环农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循环农业技术。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出更加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循环农业意识和技能水平。
最后,要加强对循环农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优势,从而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提高农民的循环农业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领域的发展瓶颈与对策建议
农业领域的发展瓶颈与对策建议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前我国在农业领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问题。
本文将就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以及解决对策提出建议。
二、种植结构单一的挑战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普遍具有单一性,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上。
这导致了资源效益低下、生态环境破坏和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通过引导和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作物种植。
加大新型经济作物推广力度,如果蔬产业、特色经济作物等,扩大多元化种植面积,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品牌推广支持,确保农民能够有效地增加收入。
三、缺乏科技支持的尴尬我国农业领域普遍缺少高水平、前沿性的农业科技创新,这限制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农产品质量改进。
另外,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也导致了农民对科技创新的匮乏。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并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关键科学问题。
此外,还需要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他们对先进科技和创新成果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
四、市场监管体系薄弱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在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一些违规现象。
比如虚假标注、不合格食品等问题频发。
这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心。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建立起有效可行的监管机制,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通过提高农业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水平,强化产品追溯制度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有序发展。
五、流域资源利用不平衡我国农业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流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问题,部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这对当地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采取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优先保障农业用水需求。
论农业循环经济实施对策
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对策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循环经济及其本质认识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主要通过对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农业循环经济也有着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万物土中生”,“万物离不开水”,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予以特别关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了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干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坚持下列原则:即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协调原则,生物共存互利原则,相生相克趋利避害原则,最大绿色覆盖原则,最小土壤流失原则,土地资源用养保结合原则,资源合理流动与最佳配置原则,经济结构合理化原则,生态产业链接原则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等。
因此,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
最新-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的措施与对策 精品
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的措施与对策1秸秆资源状况东台农作物秸秆资源以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秸秆为主,据2015年初步测算,我市秸秆资源有120万左右,其中大小麦秸秆资源约45万,水稻秸秆资源约36万,玉米秸秆资源约15万,油菜秸秆资源约10万,其它秸秆资源约14万,其中小麦、水稻秸秆资源占全市总秸秆资源70以上,因此解决东台秸秆废弃、焚烧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2主要措施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要求,坚持源头治理,多措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1以机械化还田示范方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
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整合资源、要素聚合为抓手,充分运用市场、经济及法律等各种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推行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切碎机收、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收费标准的四统一模式,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方建设,以技术培训、召开现场演示推进会,加快全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迅速普及。
今年以来,采取集中培训、各镇区自行培训等方式,全市累计培训秸秆机械化还田专业技术人员1066人。
夏熟和秋熟前夕,市政府分别在东台镇和溱东镇召开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现场示范演示联合收割机收割及切碎,全力推广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反转灭茬旋耕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秸秆还田机等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22以草业合作社和收购加工实体为载体,加快建立农作物秸秆利用产业化运作体系近年来,我市针对秸秆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收获期长的特点,大力扶持发展草业专业合作社、收购加工点等市场主体,加强政策扶持、业务指导、绿色通道和市场开拓服务,提高秸秆购销、加工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重点在稻区的五烈、溱东、时堰以及安丰等镇区建立了一批草片场专门收购秸秆点,年收购秸秆达10多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
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教育
发展循环农业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把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
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尤其广大农民对发展循环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系中去,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消费方式。
加强循环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
由于总体上我国循环农业发展尚处于探索性阶段,发展循环农业首先要进行基础基理论研究,重点是国内外循环农业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建立适合我国资源环境特点的循环农业理论体系,并以此来指导我国循环农业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循环农业内生机理与产业联动机制、循环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结构调整与循环农业的关系、农业产业化与循环农业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与循环农业的关系以及我国循环农业建设总体目标以及区域发展思路等方面。
逐步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循环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
我国国情镇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与配套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建设。
具体内容包括:尽快制定《关于加快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我国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以及节地、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等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研究建立我国循环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农业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农业生态环境信息公示制度,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尽快出台《农业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和《禽畜粪便污染防控条例》等一系列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加快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基础,以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以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深入研究近30年来我国循环农业的实践,根据循环农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分析,加大循环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研究和开发力度,重点开发农业废弃物及相关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乡村废弃物物业化管理技术等。
在广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特点的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形成包括节水技术、节地技术、农业环境工程
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农业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等在内的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研究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和推广应用体系
通过循环农业试点村、试点乡、试点县、试点市建设和循环农业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对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进行示范和推广,形成循环农业示范和推广应用体系。
主要包括:乡村废弃物物业化管理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农区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农业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