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法律作用大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法律作用大教学设计
5.板书:法律作用大
学生活动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3.采访小组整理资料,推荐学生交流。
生1: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生2: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听闻过“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学生普遍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自身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8小结:相信有了法律援助,张爷爷会解决困难的。也请大家知道,如果经济困难,或特殊原因,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板书:武器--保障作用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图片,联系生活进行延伸。
阅读资料并交流。
学生交流阅读角。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案例评析。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从学校生活走进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体会法律的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对权力和义务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所了解。

但法律意识尚不够强烈,对于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引导。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小明在校园里被同学欺负,他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案例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法律、维护权益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角色扮演: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
(3)区别认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区分它们各自的规定?
(4)实地采访,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点。2.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
5.课件出示第 8 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
6.过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者我们的正常生活。(课件出示第 10 页的 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区分自身生活中所蕴含的法律范畴。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资源
搜集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
(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
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
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课件出示第 6 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事故,让学生思考法律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场景,如购物、交通等,模拟其中的法律问题,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如何遵守法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等。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法律对公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法律的作用和价值,明白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概念和作用还不是很清晰,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法律对生活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法律对公民生活的影响3.遵守法律的重要性4.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八.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时教案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题第1课时法律是什么单元第1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法律规定了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并能举出部分权利和义务;法律的定义。

2. 能力目标:理解法律具有保护和规范作用;理解纪律、道德和法律对社会起到不同的规范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生活中自觉遵守纪律、道德和法律。

重点难点重点: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正确理解法律的定义。

难点: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异同。

教法学法调查、列举实例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式过马路”有什么危害?你想到这是一种违反行为吗?观看、思考由视频导入谈论话题。

讲授新课【法律具有保护和规范作用】1.老师:有同学说,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学习并没有感受到法律的存在。

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展示图片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3.选一选,法律有哪些作用?【法律规定了权利和义务】A.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思考、回答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意识到法律的存在。

认识到法律的作用。

呈现图片 (我有财产权;我有受教育权) 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列举青少年享有的权利。

B.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呈现图片(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想一想,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有哪些义务呢?小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纪律、道德与法律的比较】1.导入: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即规矩,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思考: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规则之下,除了法律以外,生活中对我们行为有所约束的规矩还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道德、纪律或规章制度2. 活动园 p4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总结:违反校纪,要受到批评,接受一定的惩戒。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说课稿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说课稿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法律概念,如宪法、违法行为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涉及法律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3.知识讲解:讲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法治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法律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卡片和情境模拟的道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
活动一:视频观看与讨论
教师活动:
1. 视频选择:精心挑选或制作一段包含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场景的短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或是青少年相关法律案例。
2. 情景设置:在播放视频前,向学生简要介绍视频背景和观看目的,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学生活动:
1.独立分析:学生独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每组需要提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3.角色扮演: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如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进行模拟法庭辩论。
预设学生回答:
1.学生A:可能会关注案例中的证据问题,询问“如何收集证据来证明我们的观点?”
2.学生B:可能会对法律程序感兴趣,提出“在真正的法庭上,我们应该如何表现?”
1.概念理解: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思维激发: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知识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法律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4.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验法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法治意识。
5.价值观引导: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一、认知发展水平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事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能够进行更加抽象的思考。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但对法律的具体应用和深层含义仍需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境进行辅助理解。
二、社会经验
学生的社会经验多来自日常生活和媒体,他们对法律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如知道偷窃违法、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然而,对于法律如何规定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如何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法律知识可能不够了解。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任务一)3、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是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教学目标2)环节二生活与法律】1、组织讨论: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的与法律相关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任务二)2、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为主题,设计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目标1)环节三法律作用大】1、游戏环节:设计游戏让学生了解不同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我是交警,你是违章驾驶的人,我要罚款你”,让学生感受到违法的后果。

(教学目标3)2、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

(教学目标1、2)评价与反思1、思考辩论:让学生以“我该不该举报父母违法行为”为题进行思考辩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家庭关系的问题。

(评价任务一、三)2、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和表现。

(教学目标1、2、3)财产权、受教育权等,同时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如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等。

因此,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比如违反校规、无证驾驶等,违反法律的后果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3、在探究与分享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播放相关视频和XXX违反法律的后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4、在小拓展环节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如孝敬老年人。

通过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

它是国家对公民和法人行为的要求和限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法律规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强制力和普遍性。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一单元《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教案(1)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一单元《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教案(1)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三个与法律相关的话题:“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作用大”。

“法律是什么”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

“生活与法律”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保障我们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法律作用大”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的作用,认识法律的内涵。

这三个板块在逻辑上层层递进:法律与生活的联系——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法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知道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能做和不能做。

但是从法律层面上很难理解这些行为的界线,也不能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及思考。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培养上要兼备感性和理性,在看待事物时要学会多方面去看待,对于学生力图寻找做某件事情的依据和理由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为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提供了心理契机。

三、教学目标1.培养法律认同感和法律意识。

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2.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社会中的。

【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刑法》《民法》《行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介绍、法律单行本。

学生准备:通过查资料、询问家长、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我国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法律名称。

(一)激趣引入话题讨论:出示教材P5页的图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法律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提示:简单引入,让学生理解法律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小结: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精品教学设计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树立法律意识。

其中《法律是什么》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了解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也要求我们履行义务,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随着年龄增长,六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虽然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尤其是对“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有什么合法权益”等问题,并没有很多的了解。

但他们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

如果一开始学习就碰到非常抽象的法律概念,这势必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怎样才能既讲清楚一些抽象的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教学上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本课内容设计了四个闯关活动,分别是“第一关:想想,怎么办?”“第二关:我是小柯南”“第三关:法律人生路”“第四关:法律巧分辨”。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我们身边常见的旅游、看病等都与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有关系。

通过课前调查活动,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从生到死,法律都在保护着我们,让知法守法的观念厚植于学生心中。

四、课标分析2023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下第三学段内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在第三学段“法治教育”学习主题中的第一条提出“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树立法律意识。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并且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遵守法律、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应用法律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例、幻灯片、小组讨论活动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书本、作业本、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内容,例如:在学校遵守纪律、停红灯过马路等。

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是如何与法律相关联的。

步骤二:学习法律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教师讲解法律的概念和意义,简单介绍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例子,并且让学生讨论这些例子中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步骤三:实例分析(2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选择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一个学生因为在学校欺负同学而被处罚的情况。

2.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个实例中学生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法律如何保护受欺负的同学,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

步骤四:问题解决(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发现同学在课堂上作弊、延迟交作业等。

2.学生根据已学的法律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生将各小组的答案反馈给全班,共同讨论最佳解决方案。

步骤五:总结和课堂作业(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体会到了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到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知道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3、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4、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本插图,法律案例等。

预习要求:课前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暑假中,老师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明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妈妈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每个月都会支付小明的生活费,可是爸爸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就不再支付小明的生活费了。

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做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候小明又该怎么办呢?2、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出本课话题:是的,小明的爸爸做的是不对的,他没有对小明尽抚养的义务,违反了我国的法律。

这时候小明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利用权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方面的常识。

3、板书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法律是什么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关于法律你们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法律的知识。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法律的知识了解的还不真不少,法律在生活中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事情都与法律有关吗?2、教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图片上的内容,想一想这些活动和法律有哪些关系?预设:图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依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乘客对提供服务的承运人有权依据自己的损失要求承运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请学生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其他同学听后做补充。

二、新课学习:1、引入谈话: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所以,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2、学习教材第五页,看看图画,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3、学习教材第六和第七页,了解《刑法》和《民法》的内容,知道《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了解《刑法》的作用;知道《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了解民法的作用;知道除了《刑法》和《民法》之外,还有《行政法》,并引导学生了解《行政法》的作用。

三、完成教材第八页练习,教师订正答案,同桌检查完成情况,教师巡视批改。

四、拓展延伸,总结本课内容。

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作用。

说说我们了解了那些法律的内容,知道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和法律有关。

没有语言,人与人就不能顺畅沟通;没有规则,人与人就不能正常交往;同样,如果没有法律,人们的行为就没有了约束,我们的社会就会一片混乱,因此,法律的作用很大。

五、继续学习法律的作用有哪些?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后盾。

六、分小组讨论教材内容。

评判图画中人物的行为是否?为什么?请用法律的准则进行评判,并为他们想出正确的办法。

七、拓展延伸,课后小结。

1、总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希望孩子们人人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并说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规范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动画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交通安全法规。

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
通过视频认识到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时时刻刻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通过不同场景中的法律认识到我们生活处处都有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通过连线,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加深对法律规范和保护功能的认识和了解,树立生活离不开法律的意识。
初步认识刑法与犯罪行为,并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走犯罪的道路。
12、说一说、看一看:生活中的合同。
13、温馨提示:现在社会中,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合同能够方便我们依法维权、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14、解释:什么是行政法。
抢答。
采访、分享。
判断,连线。
思考,判断。
说出自己知道的犯罪行为。
思考,判断。
讨论,认识合同重要性。
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资料:
民法呵护人的一生
这部共206条的总则,被称为“民事权利的百科全书”,将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我们假设一个名叫“小明”、寿命75岁的中国人,在从摇篮走向坟墓的约27375天里,看看总则将如何保护好他(她)的一生。

本报记者采访了民法学、商法学专家,一起讲述“小明”一生与总则的故事。

①出生
权利从妈妈肚子里开始拥有
假设在今年10月1日,小明在他(她)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孕育。

从这天起,小明就受到总则保护了。

这时的小明有哪些权利呢?根据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可见,如果有人指明由小明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予的财物,小明是有这个权利的。

“这条规定的亮点是确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是各国和地区的共同做法。

这条规定不仅承认了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还在其他方面明确了保护胎儿利益。

“比如,如果胎儿在母体受到侵害,导致具有先天缺陷,出生后依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时间过了快一年,小明呱呱落地了。

从出生那一刻起,根据总则,小明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虽然他(她)这时还不能独立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已进入总则保护的网络。

②儿童
8岁开始为自己行为负责
在信息时代,孩子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

一天天长大的小明也不例外,他(她)可能在很小时就会玩网络游戏、买游戏装备、发网络红包,变成让父母头疼的“熊孩子”。

不过,到了8岁,小明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谢鸿飞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未成年人的心智能力发展得更快,其信息接受能力也明显提高,但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可能还存在差异,因此,总则最后采取了较为折衷的8周岁为标准。

到了8岁,小明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零食,也可以与班上同学交换价值差不多的玩具。

当然,如果他(她)把爸爸妈妈的钱打赏了一名网络主播,那么这种赠予行为在法律上也是有效的,不过这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打赏要与小明的年龄、智力相适应,巨额打赏还是不行的。

小明玩游戏产生的“网游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别人也不能觊觎。

总则首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③少年
父母不尽责或被“撤职”
少年时期的小明将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关爱、教育和保护下成长。

在未成年期间,小明享有的权利很多。

如果他(她)的父母尽不到应有责任,总则会主持公道,必要时甚至会撤销其父母的监护资格,并指定新的监护人。

在找不到合适的监护人前,小明也不会挨饿受冻。

根据总则第31条规定,他(她)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将担任临时监护人。

上学期间,聪明的小明如果有了发明创造,成果也是受到承认和保护的。

在课外时间,
小明可能会参加一些私立的兴趣培训班,他(她)可以自己签订合同,承担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

此外,如果小明不幸遭受性侵害,到了18岁仍然可以追究对方责任。

总则第191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也就是说,小明在年满18周岁后仍可追究侵害方责任,要求其给予民事赔偿。

“中国民法总则对未成年人民事权利的特殊保护制度,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谢鸿飞说,总则顺应了社会生活变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更深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④成年
民商事行为受更多保障
一转眼,小明到了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成人了,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如果小明属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类型的,早两年就可以独立了。

总则第18条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也就是说,小明虽然只有16岁,但只要自食其力,通过合法劳动取得收入,法律照样将他(她)看作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这将极大激发无数像小明这样热心创新创业的青年的工作热情。

如果小明选择创业,成为个体工商户,只要依法登记,同样是民事主体。

目前,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已超过5900万户,并且正以平均每天新增2万多户的速度增长。

无数个小明正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为整个世界发展贡献新动能。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如果继续小时候发明创造的梦想,所享有的知识产权将是“专有的”。

总则第123条规定,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这是保护知识创新、技术发展和技术利用的重要规则,能鼓励更多人从事智力开发,创造更多商业品牌,推动生产经营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明如果生活在农村,今后参加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上也有“名分”了。

总则规定,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具有“特别法人”地位。

“这解决了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合法性问题,凝结着中国立法者的心血和智慧。

”赵旭东表示,农村的村委会、居委会涉及中国约2.3亿农户的利益,既是自治组织,又是集体经济组织,其民事主体地位长期以来缺乏清晰规定,总则赋予其法人资格,将为集体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大方便。

随后,创业成功的小明会完成人生大事,结婚、生子,也由此产生新的法律上承认的亲属关系,小明和家人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逐渐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⑤中年
麻烦事都能找到法律依据
中年时期的小明可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烦恼,比如婚姻中出现财产和子女抚养纠纷,朋友借钱多年不还,楼上住户的空调往家里滴水……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都可以在民法总则中找到原则依据。

如果小明有一天发现自己外出旅游的订房信息被旅游公司泄露,他(她)完全可以将这家公司告上法庭。

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这明确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立法态度。

”赵旭东表示,相关企业可以获取、利用个人信息,但要承担法律义务,保护个人信息。

经常见义勇为的小明再也不用担心被讹上了。

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且删去了民法总则草案中“救助人因
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的句子。

同时,总则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规定特别强调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彰显了法律与道德的互动。

”谢鸿飞表示,救助人不担责,能够使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从事见义勇为行为,无需担心在救助过程中造成对方损害时承担赔偿责任。

⑥老年
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人生七十古来稀,小明也终将老去。

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占人口近1/5的老人需要得到妥善照顾。

不过,小明不用担心“老无所依”。

总则首次增设了成年人监护制度,小明可以与儿女或者养老院等事先协商,自己设定监护人。

等到小明年老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由自己设定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监护争议,总则还规定了“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在给小明指定监护人时,会优先尊重他(她)的真实意愿。

谢鸿飞表示,这是为了防止老人在进行一些重大交易时受到损失,并充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情感利益。

此外,即使小明膝下无儿女,政府民政部门或者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也会“托底”,担任监护人,陪伴他(她)安度晚年、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小明留下的财产,将按其生前意愿得到妥善处理,哪怕他(她)指定赠予当时仍是母亲腹中的胎儿,仍受法律保护。

这就是作为中国人的小明一生可能与民法总则发生的故事,总则的温暖将呵护每个中国人走完一生。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孙宪忠教授所说,有了民法总则,13亿中国人的生活之路将走得更安全、更踏实、更有平等机会、更有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