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5个案例
成本会计课程思政案例

成本会计课程思政案例成本会计课程的思政案例可以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一: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该公司决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师作为公司的一员,负责制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准则。
他们通过调研和数据收集,评估了企业的环境影响,包括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并将这些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案例二:企业的员工福利成本核算一家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决定对员工福利进行成本核算,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投入。
成本会计师负责核算员工福利成本,包括员工的工资、保险、培训费用、员工福利计划等。
通过核算,公司能够了解到员工福利对企业的影响,并根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企业对于员工的福利和待遇的重要性,以及员工福利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管理意义。
案例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一家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决定对社会责任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核算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包括慈善捐赠、公益活动、员工志愿者行动等。
通过对社会责任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带来的影响,并根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案例,成本会计课程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样的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成本核算具体案例分析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
(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
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造费用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
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
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库存物流与总账信息流的对应关系表物流(材料/人工/费用状态)信息流(总账)材料采购入库/退货应付账款、原材料增加/减少材料的报废申请/退港或者作为废品出售费用预提,材料转入报废仓,不涉及材料/原材料减少冲预提直接材料的领用原材料减少,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增加辅料的领用(产品上不直接体现,价值低)制造费用增加,原材料减少生产线材料损坏退损坏仓/来料不良仓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减少,原材料增加来料不良退返供应商(退货/换货)原材料减少,应付账款减少/从来料不良仓调拨到换货仓直接工人劳动的消耗应付工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增加制费的归集、分摊制造费用转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增加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库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生产成本的三个明细科目转出成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结转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库存商品减少全年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的核实与总账主营业务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工单在制明细表(ERP系统可提供)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二、库存账与总账对账:库存材料/辅料于总账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仓半成品于总账半成品一致;成品仓成品与库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线的材料及工单(生产任务书)投入未结转部分的人工制费与总账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一致。
成本会计例题2

成本会计例题讲解一、某企业月末由仓库转来发料凭证汇总表,表中登记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总计42000元,其中:甲产品领用22000元,乙产品领用15000元,生产车间一般耗用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1000元。
该企业“原材料”帐户借方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合计数(计划成本)6700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贷方期初余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670元。
要求:(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2)编制发出材料和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的会计分录。
解:(1)成本差异率=%1 67000670-=-发出材料应结转的差异额=()()元420%142000-=-⨯(2)会计分录:发出材料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2000——乙产品15000制造费用4000管理费用1000贷:原材料42000结转差异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20——乙产品150制造费用40管理费用10贷:材料成本差异42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一律从其贷方转出,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差异用红字)二、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
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生产耗用原料1359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生产4500元,用于乙产品生产3200元,用作基本生产车间机物料1210元;直接用于辅助生产2700元,用作辅助生产车间机物料930元;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050元。
(2)发生工资费用780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3400元,管理人员工资13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100元,管理人员工资5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
(3)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643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740元,辅助生产车间1530元,行政管理部门2160元。
(5)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590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600元,辅助生产车间1400元,行政管理部门1900元。
成本会计案例

成本会计案例第一篇:成本会计案例1、注会审查东风公司2010。
10.12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时发现当月直接材料成本偏高,经过一步审查属12月已领未用原材料100万元,未作退料处理所致,该批产品80%已完工入库,入库产品已销售85%,并已结转销售成本分析:已领未用原材料应做假退料,从生产成本中转出,该公司处理虚增生产成本100玩(1)借:原材料100万(2)借:以前(所得税费用)17万贷:生产成本20万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17万库存商品12万(3)借:以前5万以前(营业成本)18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万调整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存货+68万应交税费+17万未分配利润+5万利润表:营业成本-68万所得税费用-17万净利润 +5万调整利润表:营业收入+50万营业成本+30万所得税费用+5万净利润+15万2、2011年2月1日,注册会计师查清江公司,“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时发现,该公司2010.12.1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一批给红星公司,总收入40万,总成本32万,增值税率17%,合同约定分两次结算,第一次为12.31结算其价款一般,其余款次年3月底结算,清江公司以货款尚未收到为由做出会计处理指出问题并做调整建议分析:该公司的行为故意少记收入的行为,因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应按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确认收入建议调整:借:应收账款-红星234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200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34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成本)160000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160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0000贷:应缴税费-所得税费用10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000二、调整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应收+234000存货-160000应缴税费+44000未分配利润+30000利润表:营业收入—20000营业成本160000 所得税费用+10000净利润+300003、固定资产折旧发现其当期计提折旧21250元分析:少计折旧25000,其中应计入管理费用9000,应计制造费用16000(1)如果当月查出,调整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之后转成本,转损益自行操作(2)如果次年查出,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制造费用——营业成本管理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视作销售,然后结转“以前”调整利润所得税4、注会受托于2011.2.10对华东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2010实现利润总额38万,在所得税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1)2010收到国债利息收入4万元,(2)2010支付排污款6万(3)2010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过规定开支5万(4)2010赞助支出2万(5)2010列支公益性捐赠3万,所得税率25%,2010已计算入账所得税额9.75万,试验证该公司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答:(1)应纳所得额=38-4+6+5+2+3=50万(2)应纳所得税=50*25%=12.5万(3)应补交所得税额=12.5-9.75=2.75万所以计算不正确,应补交2.75万元第二篇:成本会计案例案例分析(一)资料小李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李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该纺织厂规模不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成本会计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制造企业(以下简称“原告”)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原告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成本核算,并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然而,在2018年,原告发现其产品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遂与某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被告”)发生纠纷。
二、案情概述原告在2018年年度审计过程中,发现其产品成本核算存在以下问题:1. 被告在审计过程中未对原告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充分审查,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2. 被告在审计报告中未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说明,使得报告使用者难以理解原告的成本核算过程;3. 被告在审计过程中未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充分核实,导致审计结果存在重大偏差。
针对上述问题,原告与被告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原告认为,被告的审计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企业形象和利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告是否尽到了审计职责,是否存在过失行为;2. 被告的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是否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充分说明;3. 被告的审计行为是否对原告造成了实际损失,损失金额如何确定。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未对原告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充分审查,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2. 未在审计报告中明确说明原告的成本核算方法,使得报告使用者难以理解原告的成本核算过程;3. 未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充分核实,导致审计结果存在重大偏差。
据此,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XX万元;2. 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向原告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3. 被告支付原告诉讼费用人民币XX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成本会计法律案例,涉及成本核算、审计职责、法律责任等方面。
以下是本案的几点分析:1. 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甲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策略,其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市场份额也较为稳定。
然而,在20XX年的一次税务审计中,甲公司被查出虚报成本,导致巨额税收损失。
此案引起了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并对甲公司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二、案情概述根据税务机关的调查,甲公司在20XX年至20XX年间,通过虚报成本的方式,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了应缴纳的税款。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虚报原材料成本:甲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故意提高采购价格,并在账面上将实际采购价格计入成本。
例如,某批次原材料实际采购价格为10万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12万元。
2. 虚报人工成本:甲公司通过虚构加班费、津贴等手段,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
例如,某员工实际加班费为5000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10000元。
3. 虚报制造费用:甲公司在制造过程中,故意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
例如,某批次产品实际制造费用为5000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10000元。
4. 虚报销售费用:甲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故意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
例如,某笔销售业务实际发生的费用为1000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2000元。
通过上述手段,甲公司在20XX年至20XX年间,虚报成本共计200万元,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减少100万元,应缴纳的税款减少3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纳税,不得有虚报、隐瞒、伪造、变造等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3.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该准则相关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虚报、隐瞒、伪造等行为。
四、处理结果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甲公司进行了如下处理:1. 补缴税款:甲公司需补缴税款30万元。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一

成本会计案例(正反面打印,节约纸张) 专业: 班级: 姓名: 一、品种法某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另有一个机修辅助生产车间,该厂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辅助生产车间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该企业20××年9月份有关产品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产量资料 单位:件 定额消耗量、工时记录 单位:小时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甲、乙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
甲种产品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率为25%,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乙产品全部完工。
要求:按上述资料编制各种费用表;计算甲乙两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第一步:要素费用的分配(1)编制材料分配汇总表 材料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2)根据工资资料,编制职工薪酬分配汇总表职工薪酬分配汇总表会计分录(3) 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4)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动力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5)编制办公费及其他费用分配表办公费及其他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6)根据上述各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车间名称:机修车间20××年9月份单位:元(7)根据上述有关费用分配表等编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8)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第三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9)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20××年9月份单位:元(10) 根据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及其它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单位:元会计分录(11)计算甲、乙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产品成本计算单本月完工:800件产品名称:甲20××年9月份单位:元月末在产品:400件产品成本计算单甲、乙产品完工入库的会计分录二、分批法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分析2010级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分析一、一家鱼类加工公司,一艘船的鱼240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1元;加工过程如下:第一步:剔除鱼头鱼骨-----占总重量40%;可作为动物饲料出售,每公斤0.25元;剔除后,每艘船鱼品大概一半为中鱼、剩余的大鱼是小鱼的两倍。
第二步:可选择进一步加工成本成鱼松;第一步加工成本为:人工20000元;间接费用是人工的80%,其中固定费用占50%;第二步加工成本为:每公斤材料费用0.10元、人工0.60元;间接费用是人工的150%,其中固定费用占50%;鱼肉与鱼松的售价:鱼肉鱼松大鱼 5.5 6.75中鱼 4.5 6.25小鱼 3.5 4.5要求:1、计算第一步总成本2、若第一步加工后全部出售,那么每种鱼的利润。
3、是否全部加工成鱼松?二、一家企业于一年前成立,主要生产两种产品甲、乙;甲产品是竞争性产品,乙产品是新产品,有关两个产品的资料如下:甲乙预计产量700件1400件基本成本80元9元间接成本152.4元152.4元合计232.4元161.40元加成利润率25% 25%价格290.5元201.75元生产过程:甲乙两个产品都经过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每件产品的工时情况如下:甲乙第一车间 6 2第二车间 2 6合计8 8该企业待分配制造费用总额32万元,明细账显示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的费用合计分别是:24万元和8万元。
该企业目前面临一个难题:当地一个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乙产品,而且定价是160元,市场上的甲产品的售价是380元,该企业应该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三、某企业生产A产品,共有三个型号1、2、3;制造费用的分摊是以单一的人工小时来分配,价格按成本加20%来定价。
有关信息:1 2 3单位产品材料25元62.5元105元单位工时0.5小时1小时1小时预计产量20000 1000 10000制造费用共计441万元;直接人工成本:工资率8元;目前该企业面临一个难题:1型号产品的价格不得不降低。
成本会计案例

故事2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喜欢法律, 但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19岁时他。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学习直 至毕业,还是辍学创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 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哈佛大学毕业文凭。盖茨义无 反顾地放弃了学业,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他终于成功了,1999 年《福布斯》杂志评选,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荣登世界 亿万富翁的榜首。1999年3月27日,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 募捐会,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以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时, 他向那位记者笑了笑,没有回答。
会计的世界,其他人不懂!
谢谢
THANKS!
那孩子也笑了,智者转身飘然而去。大家傻笑了一阵,也就 散了。
折射:这个小孩子就是美国第九位总统威连·享利·哈利 森。
如果你拿了十分钱的,下次还会有人让你拿吗?用反向 思维创造需求、机会,小的盈利可以有很多机会,也可以 创造财富。此外,真正的聪明要大智若愚,宁可曲中求, 不在直中取,做事不可目的性太强、不可急切、不可拘于 常理
当然比尔·盖茨是不愿意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了,因为那 样的话机会成本太大——失去世界首富的地位。中国也有一 个不愿上大学的例子,那就是姚明,因为他有到美国NBA打 球的机会。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5年7000万美元的工作 合同,加上做广告,据说年收入早突破1亿美元。如果他上 了大学,这些收入都将失去。
犹太人:“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 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 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 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 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成本会计案例

成本会计案例毕茜经济管理学院2011.7案例1 邯钢——项目成本逆向分解一、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多流程、大批量生产行业,由于生产过程高度计划性决定了必须对生产流程各个工艺环节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模式。
为了严格成本管理,一般依据流程将整个生产线划分为不同作业单元,在各个作业单元之间采用某此锁定转移价格办法。
而邯钢在成本管理方面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手段,依据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分解内部转移成本,再以此为控制指标,落实到人和设备上,将指标责任与奖罚挂钩,强制实现成本目标,碇以系统总合最优。
“倒”出来利润。
对邯钢而言,要挤出利润,首先需要确定合理先进、效益最佳化单位产品目标成本。
公司根据一定时期内市场上生铁、钢坯、能源及其他辅助材料平均价格编制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修订,各分厂根据原材料等消耗量和“模拟市场价格”向下道工序“出售”自己产品。
获得“销售收入”与本分厂产品制造成本之间差额,就是本分厂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还需要做以下两项扣除:一是把公司管理费分配给分厂做销售毛利扣除项,一般采用固定数额(根据管理费年预算确定);二是财务费用由分厂负担,一般根据分厂实际占用流动资金额参考国家同期同类利率确定。
做这两项扣除后,就形成了本分厂“内部利润”。
如三轧钢分厂生产线材,当时每吨成本高达1649元,而市场价只能卖到1600元,每吨亏损49元。
经过测算,这49元全部让三轧多分厂一个生产单元消化根本做不到。
如果从原料采购到炼钢、轧钢开坯和成材,各道工序经济指标都优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比如,邯钢三轧钢分厂发现,为使产品包装质量符合公司要求,修卷减去线材头尾一个月达上百吨,由此造成损失超过6万元,为了降低成本对卷线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充分保证包装质量前提下,轧用量降低了40%,吨材成本下降8元。
其他流程环节也纷纷采取不同手段降低成本,开坯二轧钢分厂挖潜降低5元/吨坯,生产钢锭二炼钢厂挖潜降低24.12元/吨钢,原料外购生铁每吨由780元降到7 50元以下,这样环环相扣即“8+5+24.12+(780-750)>49”就可扭亏为盈。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成本会计案例毕茜经济管理学院2011.7案例 1 邯钢——项目成本逆向分解一、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多流程、大批量生产的行业,由于生产过程的高度计划性决定了必须对生产流程各个工艺环节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为了严格成本管理,一般依据流程将整个生产线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单元,在各个作业单元之间采用某此锁定转移价格的办法。
而邯钢在成本管理方面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手段,依据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分解内部转移成本,再以此为控制指标,落实到人和设备上,将指标责任与奖罚挂钩,强制实现成本目标,碇以系统总合最优。
“倒”出来的利润。
对邯钢而言,要挤出利润,首先需要确定合理先进、效益最佳化的单位产品目标成本。
公司根据一定时期内市场上生铁、钢坯、能源及其他辅助材料的平均价格编制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化的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修订,各分厂根据原材料等的消耗量和“模拟市场价格”向下道工序“出售”自己的产品。
获得的“销售收入”与本分厂的产品制造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本分厂的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还需要做以下两项扣除:一是把公司管理费分配给分厂做销售毛利的扣除项,一般采用固定的数额(根据管理费年预算确定);二是财务费用由分厂负担,一般根据分厂实际占用的流动资金额参考国家同期同类利率确定。
做这两项扣除后,就形成了本分厂的“内部利润”。
如三轧钢分厂生产的线材,当时每吨成本高达 1649 元,而市场价只能卖到 1600 元,每吨亏损 49 元。
经过测算,这 49 元全部让三轧多分厂一个生产单元消化根本做不到。
如果从原料采购到炼钢、轧钢开坯和成材,各道工序经济指标都优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比如,邯钢三轧钢分厂发现,为使产品包装质量符合公司要求,修卷减去的线材头尾一个月达上百吨,由此造成的损失超过 6 万元,为了降低成本对卷线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充分保证包装质量的前提下,轧用量降低了 40%,吨材成本下降 8 元。
其他流程环节也纷纷采取不同手段降低成本,开坯的二轧钢分厂挖潜降低 5 元/吨坯,生产钢锭的二炼钢厂挖潜降低24.12 元/吨钢,原料外购生铁每吨由780 元降到750 元以下,这样环环相扣即“8+5+24.12+(780-750)>49”就可扭亏为盈。
成本会计案例及答案

绪论【资料】某企业为进行生产耗用全部外购原材料30 000元,辅助材料14 000元,低值易耗品8 000元。
其中,生产产品耗用外购材料36 000元,耗用自制材料10 000元,基本生产车间消耗材料6 000元。
本月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20 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6 000元。
按工资14%的比例提取应付福利费。
【要求】(1)计算生产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工资、应付福利费的金额。
(2)计算产品成本项目:原材料、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的金额【资料】某公司有两个基本生产车间,分别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为简化核算,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只将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按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分别计入各相关产品生产成本,对于发生的其他各项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账户中。
本会计期间内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各有关项目包括:各生产车间机器设备折旧费用44 000元,其中:第一车间20 000元,第二车间24 000元;办公设备折旧费5 000元;支付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 000元,其中: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分别为3 000元和5 000元;支付厂部管理人员工资12 000元;第一车间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发生修理费用4 000元;本期支付水电费8 600元,其中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分别为4 600元和3 000元,其余1 000元为厂部耗用;本期为推销产品支付广告宣传费34 000元;支付各项办公用品费5 200元;计提坏账准备3 000元;本期预提长期借款利息2 500元;本期摊销印花税1 000元;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经费支出15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对该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资料】某小型冶金设备生产企业Y,主要产品为A型毛坯。
由于建厂之初,工作人员没有成本管理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
成本会计案例

2.管理费用中列支本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200万元,已知上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为150万元。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当年度实现的所得额中抵扣。
应补缴所得税=238.425-198=40.425(万元)
(七)原材料核算差错的纳税调整
(一)例:宏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属增殖税一般纳税人。2000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00万元,企业已按账面利润提取并缴纳所得税33万元。注册税务师于2001年2月受托对该企业2000年度所得税及流转税情况进行审查。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本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的税额。
(三)解答:
1.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存款利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但纳税人发生的贿赂等非法支出,以及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
10月30日
本月领用
10
2000
20000
8
2000
16000
12月9日
本月购进
15
2000
30000
12月31日
本月领用
13
2000
26000
10
2000
20000
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
(2)11月份材料成本差异率=(115+240)÷(8000+28000)×100%=0.99%
11月份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20000×0.99%=198(元)
结转后,材料成本差异余额为:115+240-198=157(元)
成本会计品种法及其案例

(1)
基本生产明细账 辅助生产明细账 制造费用明细账 管理费用明细账等
(2)
辅助生产 成本分配表
(3)
制造费用 分配表
(4)
(5)
(6)
课堂练习
1、品种法适用的生产组织是( ) A.大量成批生产 B.大量大批生产 C.大量小批生产 D.单件小批生产 2、发电、采掘企业一般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 )
4500
46366
合 计
8500
10.3035
87580
根据上述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1214 ——乙产品 46366 贷:制造费用 87580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直接材料分配率
57100
30
待分配费用合计
5000
7980
10000
500
2200
1600
400
2800
57100
87580
30
制造费用分配转出
5000
7980
10000
500
2200
1600
400
2800
57100
87580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
生产工时/小时
分配率/元/小时
分配额
甲产品
4000
41214
乙产品
=60 000÷(450+300)=80(元/件) 直接工资分配率
=13 200÷(450+300×50%)=22(元/件) 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
=47 400÷(450+300×50%)=79(元/件)
产品成本计算单 表6.16 ××年9月 产品名称: 甲产品
成本计算案例题(1至6)

案例1: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海西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20×7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1.月初在产品成本。
甲、乙两种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如下,见表9-1。
表9-1 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2.本月生产数量。
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实际生产工时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
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表9-2。
表9-2 发出材料汇总表备注: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按甲、乙两种产品直接耗用原材料的比例进行分配。
(2)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及职工福利费用计算表(简化格式),见表9-3。
表9-3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3)本月以现金支付的费用为2 5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250元,市内交通费65元;供电车间负担的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外部加工费48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1 360元,材料市内运输费200元。
(4)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为14 7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1 000元,水费2 000元,差旅费1 400元,设计制图费2 600元;供电车间负担的水费500元,外部修理费1 800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办公费40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3 000元,水费1 200元,招待费200元,市话费600元。
(5)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10 000元,供电车间折旧2 000元,机修车间折旧4 000元,厂部管理部门折旧6 000元。
(6)根据“待摊费用”账户记录,本月应分摊财产保险费3 195元,其中供电车间负担800元,机修车间负担600元,基本生产车间负担1 195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600元。
成本会计共五个案例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案例资料第一部分:成本会计案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案例一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李明军2011年9月从原来的企业辞职,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
该纺织厂规模较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另外,还有若干为纺纱织布车间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
该厂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织布车间使用,第三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二织布车间使用。
纺纱和织布的工序包括清花、粗纺、并条、粗纱、细纱、捻线、织布等工序。
各工序生产的半成品直接供下一工序使用,不经过半成品库。
该厂现行的成本计算模式是,第一纺纱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三纺纱车间和第二织布车间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厂财务部对各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均要进行考核;另外,主管部门还要对半成品成本情况进行评比和检查。
张师傅问李明军,我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同时,张师傅还向小李提供了本企业三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资料,让小李熟悉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
有关资料如下: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
第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三步骤,在第三步骤生产出产成品。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至表3:[思考题]1、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
2、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①共同成本即为共同制造费用总共4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②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总共5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本年的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为130000美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
成本会计计算方法案例

1.某公司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
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所耗材料均在开工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随加工程度均匀发生,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不可修复B产品的废品损失全部由本月完工B产品成本负担。
10月份有关资料如下:(1)产量记录:项目A产品B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数量2000(件)10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500(件)200(件)月末在产品消耗工时合计3000(工时)1000(工时)(2)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直接材料单件定额成本(元)单位工时人工费用定额(元)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定额(元)A产品10 8 2B产品20 10 2(3)有关废品损失资料:项目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制造费用(元)B产品(不可修复)1000 1400 600(4)月初在产品成本及本月生产费用见下列A、B产品成本明细账资料。
要求:登记A、B两种产品的成本明细账,计算各产品成本。
A产品成本明细账金额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6000 32000 8000本月生产费用14000 12000 3000生产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B产品成本明细账金额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合计本月生产费用25000 18400 6600 —转出不可修复废品成本—转入废品净损失———本月生产费用净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2.某企业采用简化的分批法(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计算成本。
该企业6月份各批产品的资料如下:三批产品累计耗用工时及累计费用资料见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
甲产品4月份投产10件,本月全部完工。
乙产品5月份投产8件,本月完工5件,尚未完工3件产品的期末原材料定额成本1000元,定额工时600小时。
丙产品本月投产20件,全部未完工。
要求: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课堂案例

支出、费用、成本的确认与计量长城公司9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1。
购买一台设备,付款50万元,并为购买该设备支付增值税8。
5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10年,无残值;2。
支付公司行政人员工资30万元,计提福利费4。
2万元,提取工会经费、教育经费1.05万元;3。
支付公司办公等费用10万元;4.支付本月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00万元,生产管理人员工资10万元,并按上述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5.支付广告费用50万元,销售人员差旅费5万元;6.支付运动会赞助费20万元、行政罚款10万元;7.本月折旧费50万元,其中公司管理部门15万元,车间35万元;8。
本月应交所得税费20万元;9.应分配给投资人利润20万元;10。
生产领用材料300万元;11.购进材料500万元,款项已经支付.小江计算该公司本月的支出总额为708万元,费用为619。
5万元,生产费用为464.25万元,产品成本464。
25万元。
你认为正确吗?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界限企业3月份共发生材料费用82000元.其中①安装设备耗用材料4000元,②企业管理部门耗用材料2000元,③基本生产车间维修生产设备耗用材料5000元,按规定从本月起分5个月摊销,④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性耗材3000元,⑤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用材料68000元,按产品定额消耗比例分配.其中甲产品60%,乙产品40%(制造费用也按此比例分配)。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耗用材料成本,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按产量比例分配,假定甲产品完工产品占70%,乙产品占80%。
解析】甲产品成本30240元(不考虑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项28560元,制造费用成本项1680元)乙产品成本23040元(不考虑人工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项21760元,制造费用成本项1280元)材料费用分配1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10000千克,每千克32元。
本月投产甲产品1000件,乙产品20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甲产品6千克,乙产品5千克。
会计师成本核算实例分析

会计师成本核算实例分析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成本核算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作为会计师,准确、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决策制定、成本控制以及盈利能力的评估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来深入探讨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要点。
实例一: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假设我们有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智能手机。
在这个案例中,成本核算需要考虑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三个主要方面。
直接材料包括手机的芯片、屏幕、电池等零部件。
会计师需要详细记录每一批次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运输费用以及仓储成本。
例如,本月采购了 1000 片芯片,单价为 50 元,运输费用 2000 元,那么芯片的总成本就是 50×1000 + 2000 = 52000 元。
直接人工则是指生产线上工人的工资和福利。
假设生产一部手机需要工人工作 2 小时,每小时工资 30 元,那么生产 1000 部手机的直接人工成本就是 2×30×1000 = 60000 元。
制造费用相对较为复杂,包括厂房租金、设备折旧、水电费、管理人员工资等。
比如,厂房租金每月50000 元,设备折旧每月30000 元,水电费 10000 元,管理人员工资 80000 元,那么制造费用总计 50000+ 30000 + 10000 + 80000 = 170000 元。
将这三项成本相加,就可以得到本月生产智能手机的总成本。
然后除以生产数量,就能得出单位产品成本。
通过这样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了解到每部手机的成本构成,从而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控制成本,提高利润。
实例二:服务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以一家连锁餐饮企业为例,其成本核算的重点与制造业有所不同。
直接材料主要是食材的采购成本。
比如,本月采购了大米500 公斤,单价 5 元;肉类 1000 公斤,单价 30 元;蔬菜 800 公斤,单价 4 元。
那么食材的总成本就是 5×500 + 30×1000 + 4×800 = 367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