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
最新哲学轮复习认识论PPT课件
议上报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疟、猴疟抑制
率达100%的结果,引起了全体与会者的关注。
-
9
。1973年下半年到1974年期间,中药所的青蒿素提 取工作一直进展不顺,也未能再提取出青蒿素开展 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10
考点二 :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的产生问题。注意区分
基础 唯一标准
观题在该部分的考查主要 两个特点: 实践的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特点;真理的特点
真理的特点和认识的反复 两个关系: 实践与
7.真理的客观性 8.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 9.真理的条件性
性、无限性两个考点上,其 认识的关系;真理与 他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 谬误的关系 考查,多以生活中的材料或 三个表现 :认识的 名人名言为背景进行考查。反复性、无限性和上
①“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两者的
划分是相对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别人就是间接经验,
但二者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二受实
践的检验。
开始,屠呦呦从一些疟疾单秘验方集中筛选了一些 药物,主要集中于胡椒,因效果不够好而放弃。
1970年初,屠呦呦因另有任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
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
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
-
8
在卫生部领导的敦促下,中药所重新组织力量进行 筛选。屠呦呦仍担任组长,并与钟裕蓉等其他组员
继续提取了120余种中药,郎林福和刘菊福做动物
筛选,未获满意结果。
高三第一轮哲学复习—认识论.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区别:律的认 识;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 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 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理性 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 论中的唯物主义;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 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 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 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6.认识总是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 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 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 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 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 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 展而不断向前推移。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 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 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的若干决定》。连续7个一号文件根据经济社会发 展的实际,年年有新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 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难得的好局面。今年文件的主题,是党中央 在大范围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 上,反复讨论.慎重决定的,表明我们党对社会 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材料体现 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0分)
我党一贯重视荣辱观教育。毛泽东同志指出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 务”;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大力培养“四有”新人;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胡锦涛同志指 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 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述,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 思想武器。 材料如何体现认识论的有关道理 ?(10分)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 人教版
答:①一个事物的现象、一个规律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变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此片断,因而这种认识的可靠性和正确性程度就低了;
②而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性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它才能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
3、科学的思维方法
(10)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答:
(注意:①概念、判断、推移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形式,不是思维方法,但要获得概念、判断和进行推理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方法。)
(11)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
答:①运用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
②因为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结而构成的过程,所以,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
答:
(注意:①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②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性的认识;③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们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或指导作用;④错误的认识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它会使我们的实践更加盲目。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尤其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⑤一般说来,正确的认识比错误的认识更能指导实践。)
(20)践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注意:①由于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所以实践是客观的;②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造房子时“先有设计图,然后再施工”就说明这一点;③这两个特征是统一的,说到底,实践是有意识指导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沟通了客观和主观的活动;④实践的社会性就是指实践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⑤实践的历史性就是指实践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高三政治第一轮第三讲《认识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认识形成的过程:(三)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
【提示】(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
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得。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管世界)。
【提示】质上看,前四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后二者都是正确的认识。
(2)联系:①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
②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
【例题解析】[例题1](2007年高考,广东政治,2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B.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解析] 考查学生对实践和认识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中政治哲学认识论一轮复习课件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闯上述挑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 稍瘦,船上横条纹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 衣饰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表明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B感性认识是易变的、不可靠的 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象把握本质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想
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 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A.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 C.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D.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 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 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 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 根据是: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真理、科学理论的作用:p14—15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A按客观规律办事 C准备走曲折的路 B透过现象看本质 D坚持从实际出发
大智若愚“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B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D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起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掌握自然规律
考点二、认识的根本任务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12 分析: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对立(区别):①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一般的 ②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 ④现象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和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 去把握 统一(联系):①现象必然反映本质,本质必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 现出来 ②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 象(如真相、假象等)
认识论一轮复习
实践的基本要素 主体 手段 人:智力和 体力的统一 运用 工具和其他设备 改造
对象
自然界或 社会关系
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体现
唯物主义观点(唯物论)
考点二:实践的特点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 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例如:种田先有打算和筹划; 造房先有图纸; 吃药治病先有处方; 国家建设先有长期计划。
在社会实践中 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考点二: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从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来看。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考点二: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例如: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有位英国医 生给一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 该青年的生命。于是,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 造成大量受血者的死亡,输血医疗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的一位医生在给一个濒临死 亡的产妇输人血,使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 掀起输血医疗热。然而,这次带来更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奥地利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 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与否的标准。
⑶多数人公认的观点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观点 ⑷逻辑证明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观点 ⑸权威观点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观点
(2008•北京文综,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 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 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 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 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 客观实际。
哲学唯物论与认识论一轮复习知识点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高考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和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二.考情预测从近两年的高考来看,主要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2010年高考备考要注意以下角度:结合一年来我国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党的新的建设伟大工程等,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点。
三.知识梳理考点1.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的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
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重点归纳
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重点归纳一、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认识过程、认识的性质和限度等问题。
在高考中,认识论作为哲学的基础部分经常被提及。
下面将对高考哲学认识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真理与谬误真理是与事实相符合的思想或主张。
在认识论中,真理是认识的目标和标准,通过辨别真理和谬误,人们能逐渐接近真理。
谬误是与事实相悖的思想或主张。
2. 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有两个基本渠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事物的信息,而理性认识则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推理和判断。
3. 认识的阶段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初级形式的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产生联系;理性认识是高级形式的认识,通过思维、推理和判断来深化认识。
4. 经验与理性经验是感性认识的基础,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理性则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通过思辨和逻辑推理来深化认识并产生新的认识。
5. 知识与信念知识是经过验证和证实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而信念是主观的、不确切的主张,只有在经过证实后,才能成为知识。
6. 理性与直觉理性是通过思维、逻辑、推理等方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具有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直觉是不经过思考和推理,凭直觉感知到的知识和判断,缺乏理性的明确性。
7. 认识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主观性、有限性和相对性。
主观性是指认识过程受主观条件的制约,有限性是指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无法获得绝对真理,相对性是指认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历史条件的。
二、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的哲学学科。
在高考中,伦理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将对高考哲学伦理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倡导的正确行为准则,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法律是国家强制力的规范,通过法律规定和执行实现对社会行为的管理。
第一讲 哲学基本思想-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重难突破 ——如何创新?
关键词
内容
根本途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径。
与传统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
文化 神。
与世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 主要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 区别
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其局部
基本
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
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评价
本书体系
哲学的内涵、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意识 实践与认识
真理
第一单元 哲学基本
思想
辩证法
哲学
第二单元 唯物论、 认识论
历史唯物 主义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主体 价值观、判断、选择 人生价值实现
文化生活——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重难突破 ——马克思主义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 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最新哲学轮复习认识论PPT课件
-
5
重点知识深化:
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
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 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 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该变,而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第四,物质性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开始,屠呦呦从一些疟疾单秘验方集中筛选了一些 药物,主要集中于胡椒,因效果不够好而放弃。
1970年初,屠呦呦因另有任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
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
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
-
8
在卫生部领导的敦促下,中药所重新组织力量进行 筛选。屠呦呦仍担任组长,并与钟裕蓉等其他组员
-
17
典题例析
(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
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
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
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
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16
考点二 :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 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一轮哲学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
2. 掌握认识论的基本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3. 分析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培养学生运用认识论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
2. 认识论的主要派别及其观点。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
2. 分析认识论派别之间的异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认识?认识是如何产生的?认识与存在有何关系?2. 引出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二、新课讲授1. 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认识论:研究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规律及其与存在的关系的哲学分支。
2. 认识论的核心问题:- 认识与存在的关系。
- 认识的本质。
- 认识的发展规律。
3. 认识论的主要派别及其观点:- 实用主义:强调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认为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经验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感性经验,强调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 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强调客观实在性。
- 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强调主观精神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1. 分析实例,判断其属于认识论中的哪个派别。
2. 结合实例,说明认识论派别之间的异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认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及主要派别。
2. 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认识论为其他哲学分支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政治斗争等领域,认识论具有指导意义。
三、课堂讨论1. 结合实际,讨论认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分析认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影响。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认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及主要派别。
2. 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论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及讨论表现。
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考点分析之认识论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习题8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 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真理是永恒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 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 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 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 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 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 “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 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 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4l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全球80个 城市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 塑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城 市发展理念,用低碳、绿色、和谐的共同追求,诠释着“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这一世博历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在跨越历史、现在、未来 的巨大时空坐标上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 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卫生部领导的敦促下,中药所重新组织力量进行筛选。 屠呦呦仍担任组长,并与钟裕蓉等其他组员继续提取了 120余种中药,郎林福和刘菊福做动物筛选,未获满意结 果。
屠呦呦提出复筛曾经显示效价较高的中药青蒿,后改用沸 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青蒿,最终在1971年10月4日得到 对鼠疟具有100%抑制率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实
识的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2.从考查形式上看,高考主 践是认识的基础
基础 唯一标准
观题在该部分的考查主要 两个特点: 实践的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特点;真理的特点
真理的特点和认识的反复 两个关系: 实践与
7.真理的客观性 8.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 9.真理的条件性
性、无限性两个考点上,其 认识的关系;真理与 他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 谬误的关系 考查,多以生活中的材料或 三个表现 :认识的 名人名言为背景进行考查。反复性、无限性和上
一轮复习之《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016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命题特点
核心提示
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 考查的重点有实践与认识
实践 是认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属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 核心示
性等。
一个基本观点:
中国之所以启动青蒿素的研究,是特殊年代的特殊需求。 20世纪60年代初,美越战争期间,疟疾肆意横行,严重影 响到战争形势。然而,当时的北越政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 构和科研条件,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为了研究出抗 疟特效药,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意在 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易错警示】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 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 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考点一 :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二).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原因在于①从 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② 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事物 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2)主观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 动而言的,表现在①人的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有目的、有计 划的进行的,盲目的实践不是缺乏认识指导,而是在错误认 识指导下的;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 没有的新的物质资料;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 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即便是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② 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即在不同历史时期, 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注意】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考点一 :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三).区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1)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分: ①二者都是强调有目的、有计划的。但前者指有目的、有 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后者指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整个 世界 ②二者都是有创造性的。但实践的能动性的“创造性”具 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的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 通过实践环节实现 (2)从各自的作用区分: 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 世界,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都只是停留在主观范畴,即 “想”; ②实践是指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是主观见 之于可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或纯客观的活动;
开始,屠呦呦从一些疟疾单秘验方集中筛选了一些药物, 主要集中于胡椒,因效果不够好而放弃。1970年初,屠呦 呦因另有任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 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 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汇编的《疟疾专辑》为蓝本并筛选出 重点药物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用水煎或乙醇提取,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焦岫卿做鼠疟筛选。
考点二 :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的产生问题。注意区分 ①“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两者的 划分是相对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别人就是间接经验, 但二者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二者地位平等,没有相互 决定的关系,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可靠,二者都需要接受实 践的检验。 ②“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来源于、产生于实践
1972年3月8日,屠呦呦作为中药所的代表,在全国“523 办公室”主持的南京“中医中药专业组”会议上报告了青 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疟、猴疟抑制率达100%的结果, 引起了全体与会者的关注。
。1973年下半年到1974年期间,中药所的青蒿素提取工 作一直进展不顺,也未能再提取出青蒿素开展进一步的临 床验证。
重点知识深化: 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
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该变,而人的思 维活动不是实践。
第四,物质性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 践和科学实验。
10.真理和谬误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 升性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认识 11.认识的反复性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
过程 12.认识的无限性 探讨问题的能力。
考点一 :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一)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 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整个世界 (3)实践活动是一种“改造”活动,会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4)实践是物质性活动,也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即可以 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不是纯粹的思 维活动、认识活动; (5)“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 的实践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6)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接主客观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