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逻辑的力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逻辑的力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472021.3•高中课 堂本版主持/安秀海逻辑的力量◆教学探索【设计背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以下简称“逻辑单元”)对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以下简称“语言任务群”)。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一些逻辑的基本知识,学会辨析逻辑谬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知识来构建和完善日常学习中的论证。

有了逻辑知识作基础,学生将能更清晰地理解语言中体现的思维技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根据“逻辑单元”的学习要求以及“语言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本单元的核心任务为:编写2020年高考十道作文题的议论文范文集。

通过“学会概念界定”“发现逻辑谬误”“掌握推理形式”“分析论证结构”“编写范文合集”五个课段的学习,建构学生的逻辑知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学习资源,能完成多个学习任务单的填写,进一步提升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学生能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逻辑知识结构化,写出一篇符合逻辑推理的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二、思维目标1.学生通过对概念界定、逻辑谬误、推理形式等的学习,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搜集到的范文进行修改、调整、完善,提升批判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1.学生通过逻辑单元的学习,逐步养成负责任、重证据、会质疑、讲道理的理性态度。

2.学生能将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保持基本的理性和清醒。

【专题准备】核心任务:编写2020年高考十道作文题的议论文范文集。

为保证范文集的质量,本次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具体要求如下:1.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抽签选定2020年高考十道作文题中的一题,通过不同的媒介来搜集本小组所选定的作文题的两篇议论文范文。

2.每个小组提交三篇范文,其中两篇为小组所搜集范文的修改稿,一篇为小组成员共同创作的范文。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逻辑学》教学大纲施福昆编写2015年月25日《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逻辑学(英文) Logic课程编码:13111A08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课学期:5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要求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智慧之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正确思维、科学认知和准确表达思想、揭露驳斥诡辩及谬误的能力。

课程系统讲授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

主要教学内容:逻辑学简史、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论证、反驳等。

课程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作业训练、课堂提问等。

期末考试。

二、课程教育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通过训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能力。

3、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概念 4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 2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6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6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4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6第八章归纳推理 4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4第十章假说 4第十一章论证 6第一章【教学内容】1.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的性质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2、熟悉: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3、了解:普通逻辑和语法、修辞的关系;逻辑学的产生及发展【教学方法】PPT教学并结合实例讲授【学时】2学时第二章概念【教学内容】1.概念的概述2.概念的分类类3.概念外延间的关系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5. 概念的定义法6. 概念的划分法【教学要求】1、掌握:(1)概念的定义(2)概念的基本特征(3)概念的种类2、熟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属加种差法、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划分、概念外延间的关系3、了解:概念的作用、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与定语的关系、划分和分解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4学时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教学内容】1.命题概述2.推理概述【教学要求】1、掌握:命题的定义、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2、熟悉:命题的真假、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3、了解: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命题的分类、推理的种类、推理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2学时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性质命题2、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3、三段论4、关系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性质命题及其逻辑结构、主谓项周延性问题、对当关系及其推理、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关系命题及其逻辑结构2、熟悉:逻辑方阵图、三段论的公理、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关系推理3、了解:三段论省略式及其恢复、混合关系推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学时】6学时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复合命题概述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4.假言命题及其推理5.假言选言命题6.负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联言命题及其构成、联言命题的逻辑值、选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特性、假言命题及其构成、负命题及其构成2、熟悉: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负命题的种类及其等值式3、了解:运用选言命题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运用假言推理、二难推理、负命题的逻辑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6学时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模态命题2.模态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真值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模态推理、2、熟悉: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四种基本规范命题之间的关系3、了解:事物的模态与认识的模态、模态推理的种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4学时第七章逻辑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1.逻辑基本规律概述2.同一律3.不矛盾律4.排中律5.充足理由律【教学要求】1、掌握: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2、熟悉: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3、了解:正确运用同一律、正确运用不矛盾律、正确运用排中律、正确运用充足理由律、逻辑基本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6学时第八章归纳推理【教学内容】1.归纳推理的概述2.完全归纳推理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4.科学归纳推理5.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类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定义、科学归纳推理的定义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逻辑结构。

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教案

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教案

第二章 概 念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1.属种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 2.概念的限制,是指通过增加概念内涵而缩小其 外延的逻辑方法。限制是由属概念向其种概念 的过渡。单独概念是限制的极限。 3.概念的概括,是指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其 外延的逻辑方法。概括是由种概念向属概念过 渡。哲学范畴是概括的极限 。
第二章 概 念
划分:指以对象一定属性作标准,将一个属概 念的外延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 方法。划分是由母项、子项和根据三个部分构 成。 1.划分与分解不同 2.划分的方法有:一次划分、连续划分、多分法 划分、二分法划分 3.划分的规则 :①必须相称 ;②每次划分的根据 必须同一 ;③划分出来的子项要相互排斥 ④ 划分要按属种包含的层次进行 。
第八章 归纳推理
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归纳推理的种类:有完全归纳推理和不 完全归纳推理。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 又分为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和概率 推理等。
第八章 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公式:
S n是(或不是)P S1至S n是S类的全部个体对象
S1是(或不是)P S 2是(或不是)P
第十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第十一章 论证
什么是论证 ? 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论证的种类 1.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2.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第十一章 论证
论证规则 1.论题要清楚确切,不能含糊其词,不应有歧义。 违反此规则所犯逻辑错误,叫做“论题不清”。 2.论题要保持同一。违反此规则所犯逻辑错误, 叫做“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3.论据应当是真实判断。违反此规则就会犯“论 据虚假”的逻辑错误。 4.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 违反此规则叫做“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公共逻辑课课件 第九章 证明和谬误

公共逻辑课课件 第九章 证明和谬误

2,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是从论据蕴涵论题,用演绎推理
确定论题是真实的方法。逻辑学和数学中 的证明都属于这种证明方法。 归纳论证就是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从个 别的论据的真证明个别的或一般的论证。
论证
直接和间接论证
演绎和归纳论证
直接论证
间接论证
演绎论证
归论纳证
反证法
选言证法
三,论证的规则与充足理由律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导电,直接证明就是观察 实验铜、银、金…..等被成为金属的元素都有 导电的属性。
间接论证
间接论证是通过论题的假蕴涵逻辑矛盾或者从
其它命题的否定推出论题真的论证方法。前者 叫反正法,后者叫选言证法。 反证法的特点是假设论题为假必然蕴涵逻辑矛 盾,从而证明论题是真实的。 选言证法是一个复杂的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 定式推理,(如果结论是一个普遍命题就是消 除归纳推理方法)。具体的论证过程是:“P 或Q或…或R,非(Q且…且R),所以P”。P就 是需要证明为真的论题。
一,论证的结构
在结构上,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是论证的三要素。 论题是需要确定真实性的命题。 论据是被用来说明论题的真实性的 命题。 论证方式是论题与论据的联系形式。
二,论证的种类,
1,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直接论证是从论据的真实推出论题真实的论证.
直接论证主要和观察、实验的经验证据相联系。
⑶,苏格拉底在审判中为自己这样辩护
到:“朋友,我是一个人,和其他人一 样,是血肉之躯,不是草木,如荷马所 说;我有家。对了,还有儿子,都是雅 典人,三个,一个已几乎成人,其他两 个还小。”
⑷,墨家的主张有《明鬼》一篇,
意思说鬼是存在的,因为你入一乡 一里而问之,鬼神问众人所同见。 并且在《春秋》史书中有记载。 ⑸,王安石之子王元泽自幼聪明, 数岁时,有客人用一只笼子装一只 獐(鹿科动物、无教)于一只鹿。 客人问王元泽:“你说那一只是獐, 那一只是鹿?”王元泽不认识,想了 一下说:“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 是獐。”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编号:010132001总学时:24学分:1。

5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1。

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中的必修课。

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2。

教学目的: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4.教学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5。

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

期末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6。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材:普通逻辑编写组。

《普通逻辑》(第五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主要参考书目:[1]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

[2] 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刘新友,田宏第主编《普通逻辑自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4]何应灿主编《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6]王海传等编著.《逻辑学》。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逻辑学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秘书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作为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工具,任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离不开逻辑学,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是正确思维、识别谬误的必要工具,也是正确表述、论证的必要工具。

2.课程任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维素质、认知自学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即兴演讲、班级辩论会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逻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了解逻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逻辑、逻辑学、形式逻辑、现代逻辑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逻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教学内容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和逻辑学二、逻辑学的对象三、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普通逻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普通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二、普通逻辑与语法修辞的关系三、传统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的关系第三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第二章概念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概念以及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掌握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

3.这个推理是正确的。这是个必要条件 .这个推理是正确的。 假言推理, 表示“甲队体力强” 假言推理,我们以p表示“甲队体力强”, 表示“甲队技术高” 表示“ 以q表示“甲队技术高”,以r表示“甲 队配合好” 表示“甲队战胜乙队” 队配合好”,以s表示“甲队战胜乙队”。 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p∧q∧r) ←s)∧ (¬p∨¬q∨¬r) →¬s。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 前件式,它是个有效式。 前件式,它是个有效式。
2、命题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 便转移。
所谓命题必须保持同一,就是说,在 运用命题进行推理时,或在论证某一问 题时,必须保持命题自身的同一,不能 用另外的命题代替它。 例如:我们要大家讨论演绎推理和归 纳推理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只谈了它们 之间的区别,这就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2、命题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 便转移。
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 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 “互相否定的思想”是指具有矛盾关 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和命题
2、公式
“ ¬(A ∧ ¬A)” ( ) * 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概念或命题, “¬A”表示
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或命题。这个 公式的意思是:“A真并且非A也真”这是不可能 的。 例如: 我班所有学生都学过逻辑。 (A) 我班所有学生都没有学过逻辑。(E) 我班所有学生都学过逻辑。 (A) 我班有些学生没有学过逻辑。(O)
1、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 意变换。
所谓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是指在同一个 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内涵和外延 上的一致性。 例: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人 你是人; 人 所以,你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就没有保持“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就没有保持“人”这 个概念的一致性。 个概念的一致性。

第九章《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第九章《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第六章《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练习一、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下列各题中的议论有何错误。

1、甲:“该犯是否可以缓刑?”乙:“对该犯的判决过重了些。

”试问:乙是否违反了同一律?2、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甲:“那么,你是说你完成任务了?”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3、甲:“照你说来,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乙:“没有,根本没有!”甲:“你就是这样确信的吗?”乙:“对!”4、甲:“根据现有材料还不能确定王某是凶手。

”乙:“那么王某不是凶手了。

”甲:“也不能确定王某不是凶手。

”5、甲:“暑假去武夷山,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

”甲:“那么,你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甲:……二、下列各题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1、南极地区鸟的种类非常少,而鸟的数量非常多。

2、这次车祸,司机既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无意的。

因此,既不能说他有罪,也不能说他无罪。

3、说所有的中国人都崇洋媚外是不对的,但说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崇洋媚外也不符合事实。

4、我国的无轨电车行驶在各个城市里,所以,北京市111路无轨电车行驶在我国各个城市里。

5、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些人这样说,另一些人那样说,这两种人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的。

由此可见,语言是有阶级性的,没有什么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6、解放前,有位学者针对当时的中国情况曾说:“中国不是一个平等无阶级的社会,但却可以说阶级不存在。

”7、某人说:“我是完全有信心把这件工作做好的,但我却没有绝对把握。

”8、甲:你完成任务了没有?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甲:那么,你是说你完成任务了?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9、甲:照你说来,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乙:没有!根本没有!甲:你就是这样确信吗?乙:对!10、几天以来从未停过的雨终于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真是烦人得很。

11、在我家乡有座大山,山峰陡峭无比,从未听说有人能爬上顶峰,前几年听说有人爬上去过,但最后也未能活着下山来。

形式逻辑第九章

形式逻辑第九章

• 所谓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就是说,在运 用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或者在论证某 一问题时,人们所使用的判断,必须保 持它自身的同一,不能用另外的判断代 替它。违反这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 “偷换论题”或“转移论点”。
二、 矛盾律
• 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 •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 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因此,也称为不矛 盾律。 • 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其中的“A”表示一 个思想,“非A”表示与A互相否定的思想。“A不是非 A”,说的是A这个思想不是非A这个思想,A和非A在 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
2、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 反它的逻辑错误
• 所谓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是说在同一个 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内容不变。 原来在某种含义上使用某个概念,就应 该始终按照这个含义使用这一概念,决 不能随便变换某一概念的含义,也不能 把不同的概念加以混淆。违反这一要求 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概念”或“混 淆概念”。
有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叫 悖论。
• 悖论是这样一种论断:由这一论断的真,可以推出它是假的;由 这一论断的假,又可以推出它是真的。 •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悖论,叫做“说谎者悖论”。它通常表述为: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由这句话便产生一个问题:“说 自己正在说谎的人,他的这句话是不是假的?”回答这个问题时, 就会导致悖论,如果他(指说谎者)所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 假的”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就是假的;如果他(指说谎 者)所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是假的,那么又 可推出这句话是真的。由此可见,悖论实际上可以同时断定一个 论断既真又假,因而是不符合逻辑规律的要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 公式里的“A”表示任一思想,或者说表 示任一概念或判断,“A是A”即表示同 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判断的自身都 具有同一性。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 A”。这个公式也可以用数理逻辑符号表 示:即“A→A”。

普通逻辑教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教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运用各种逻辑形式的总原则。

学习这一章,要让学生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三条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其作用;能够运用三条基本规律的理论,分辨实际思维和议论中的逻辑是非,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第一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和其自身是同一的。

即任何一个思想,如果反映某事物,那么它就反映该事物。

•2、用公式表示为:• A是A 或者 A=A•3、要求:•1)在使用概念时,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反映同一对象时,必须保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同一,不能任意变换。

•2)在判断方面,它要求人们在运用判断,进行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判断的同一性,不能随便改变•。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1、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就是把本来不同的概念相互混同,并且在思维过程中,用其中的一个概念去替换已被使用的另一个概念。

•2、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所议论的主题加以改换,用一个与原论证无关的判断来代替原来在论证的主题,既没有保持判断的一致性。

••三、同一律的作用•主要作用就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

思维具有确定性,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

••第二节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即不能既肯定它是什么,又否定它是什么。

•2、用公式表示为:•不能A并且非A 或﹁(A∧﹁ A )•3、要求:•1)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表示“A”和“非A”两种思想的概念来指称同一个对象。

•2)在判断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表示“A”和“非A”两种思想的判断来断定同一个事物的属性。

即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都是真的,必须确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承认其同时为真,否则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实践活动专题1】梳理与运用:了解生活中的逻辑知识》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专题1】梳理与运用:了解生活中的逻辑知识》教学设计

梳理与运用:了解生活中的逻辑知识【专题解释】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逻辑的力量”,对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作为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要联系学生生活和作文经验,指导学生了解“概念”的有关知识,学习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逻辑知识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品质、涵养理性精神奠定基础。

【预习任务】1.课前阅读《普通逻辑》第四章《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2.课前阅读《理性之光》第38~41页《逻辑谬误十七式》。

【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交流,理解“概念”导入:讨论逻辑学要从概念开始,逻辑学中的命题、推理、论证等都离不开概念。

只有弄清楚了概念,才不会被一些“偷换概念”的伎俩所欺骗。

1.阅读《普通逻辑》第四章《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1”和“学习任务单2”。

学习任务单1小结: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准确无歧义的概念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命题和推理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有效沟通的前提。

学生在阅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单1”的填写,是学习逻辑知识的第一步。

学习任务单22.运用概念知识,辨别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问题①:“纯天然”食品放心吗?问题②:“量子挂坠”戴在胸前能防癌吗?问题③:不转发就是不爱父母吗?问题④:房产商说的“几室几厅”和你的理解吻合吗?小组讨论,发言、补充,最后教师形成条理化的解析:(1)“纯天然”只是听起来让人放心,它的概念非常模糊。

“纯天然”不同于我们已经知道的安全食品(例如“无公害食品”),它不是国家认证的食品标准,而是商家的一种宣传手段,用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属于概念混淆、概念不清的错误。

(2)“量子”这个概念被市场炒热,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在量子科学的前沿发展屡屡取得突破,大众对这个科学概念产生了崇拜感,但对它又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因而让商家抓住了机会,乱用概念忽悠消费者。

9形式逻辑-第九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9形式逻辑-第九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2.逻辑基本规律在实际思维中的应用。
(1)在论证和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词项、 命题和推理都要严格地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来加以检验 和规范;对所建构的每一个论证都要自觉地遵循逻辑 基本规律。这样的论证和表达思想一定是清晰的、自 洽的、有强烈的逻辑说服力量的。
(2)在解析有关逻辑智力问题中,综合应用逻辑基
第九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含义 形式逻辑是以思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因此,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指在各种思维形式中 普遍起作用的逻辑规则。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指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根据 首先,这三条规律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一般特点,即 逻辑思维的确定性、不矛盾性和明确性;由此决定了 逻辑思维的一系列特点。 其次,这三条规律较之形式逻辑的其他规律在思维 形式中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3.正确理解排中律 排中律只在传统的二值逻辑中是有效的。在多值
逻辑中讨论命题除了真、假二值外,还允许真假不定 等其他值存在。所以,对于预设中的无意义命题或问 句都加以否定,并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五、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整体理解和应用
1.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关于保证思维确定 性的规律 (“A→A”和“﹁(A∧﹁A)”和“A∨﹁A” 都是等值关系)。它们分别从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去表 述思维的确定性。但同样从否定方面着手的矛盾律和 排中律又有明显的区别,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适 用范围不同、逻辑要求不同、错误形式不同和作用不 同。
三、矛盾律
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
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 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而须指出其中必 有一假。因此,实际上应称“不矛盾律” 。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内外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什么是“逻辑”?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几种用法?)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明确4个基本概念1、思维2、思维的逻辑形式(什么是常项,什么是变项?)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4、简单的逻辑方法二、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重点与难点)本章要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并能区分逻辑常项与变项。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概念与词语三、概念的作用第二节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二、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内涵和外延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三、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第三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一、概念的限制二、概念的概括(限制和概括的极限分别是什么?)三、限制概括不当(限制概括不当的错误有哪些?)第四节概念的种类(划分概念种类的标准各是什么?)一、单独与普通概念二、集合与非集合概念(什么是集合体?组成上和属性上有哪些特征?)三、实体与属性四、肯定与否定概念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系主要分析的是哪方面的关系?)一、相容关系1、同一关系2、属种关系(属种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属种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3、交叉关系二、不相容关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三、关于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特殊在哪?)第六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二、定义的方法(熟记常用方法)三、定义的规则(十六字规则)(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定义的作用第七节划分一、什么是划分(熟记常用方法)二、划分的方法(十六字规则)三、划分的规划(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划分的作用(重点与难点)学习本章,要理解概念的定义及其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逻辑学的内容与对象1.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推理、论证、概念、判断、命题等思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规律。

2. 逻辑学的对象包括:(1)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

(2)思维内容:如命题的真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

(3)思维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二、逻辑学的性质与作用1. 逻辑学的性质:(1)逻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为其他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2)逻辑学是一门工具科学,为实际应用提供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

(3)逻辑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2. 逻辑学的作用:(1)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学习逻辑学,可以培养严密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2)指导科学研究:逻辑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帮助科学家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3)促进人际沟通: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使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4)辅助决策制定:逻辑学为决策者提供逻辑分析工具,帮助做出合理、明智的决策。

三、逻辑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1. 逻辑学的研究方法:(1)形式化方法:将自然语言中的逻辑关系抽象为符号系统,研究符号系统中的逻辑结构。

(2)语义分析方法:研究逻辑形式的真假含义,探讨逻辑形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3)辩证法: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和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 逻辑学的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逻辑案例,加深对逻辑学理论的理解。

(3)实践应用:将逻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4)交流探讨:与他人交流逻辑学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章推理概述一、推理的构成成分1. 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组成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目的是从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形式得出结论。

2. 前提:是推理中提出来的,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原理》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原理》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引论考核要求(一)思维1、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

2、理解:思维一语言的关系。

(二)普通逻辑形容的对象1、识记:(1)普通逻辑的定义。

(2)思维的逻辑形式。

(3)逻辑常项和变项。

2、理解:(1)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2)逻辑常数在逻辑形式中的位置。

3、简单应用:(1)从各种不同的具体判断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它拉的逻辑形式。

(2)识别各种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3)根据判断和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列举出具体的判断和推理。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和意义1.记忆:普通逻辑的本质:工具性和全人类的本质。

2、理解:(1)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2)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考核要求(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识记:(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1、识记:(1)对概念进行三种分类的分类根据。

(2)集合概念。

2.理解和运用:正确识别一个概念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属于什么。

(三)概念间的关系1、识记:(1)概念之间的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

(2)属种关系。

2.理解与应用:明确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1.识记:表示概念之间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的欧拉图。

2.理解:判断代表几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用:用欧拉图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五)定义1、识记:(1)定义。

(2)定义的结构。

(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定义的三条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六)划分1、识记:(1)划分。

(2)划分的结构。

(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划分的规则和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课件上课_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课件上课_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 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司马光 说:“家中有那么多的灯,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 说:“家中有那么多的人,何必出去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老师在讲课,一个学生戴着收音机的 耳塞在听收音机,老师说:“好好听!”
看了戴耳塞的学生一眼,戴耳塞的学生 答道:“我一直在听”。
• 衙役问他:“打多少?” • 他醉醺醺地伸出三个指头,说:“再打三斤。”
• 5.父亲拿起儿子的成绩单,当看到“操行 评语”栏时,顿时勃然大怒,顺手给了 儿子一巴掌,并且大声责问:“老实说, 你在学校和谁打过?”
• 儿子说:“没……..没有呀。”
• “嘴巴还硬!这上面明明些着:和同学 打成一片!”
• 转移论题(离题、走题、跑题)
• 无意违反同一律要求,使议论离开了论题所犯 的逻辑错误。如,有的人写文章,把握不住中 心,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把本来的议题抛到 一边,而谈论那些与原论题无关的问题。如:
• 1.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因为青年人是祖 国的未来,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青年最理想?体 格健全,思想进步,才是最理想的青年。
• 4.“抗拒从严政策与我国刑法中的被告人 有为自己犯罪事实辩护的权利的规定也 是直接相违背的。”
• 5、一小孩问他父亲说:“爸爸,你们机 关里有枪吗?”他父亲反问道:“机关 里要枪干什么?”小孩说;“不是有一 种枪叫机关枪吗?”
• 偷换概念
• 故意违反同一律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 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如:
• 偷换论题
•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用某一论题来暗中代 替所要讨论的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如:
• 1、有一贪污了八万元的案件。在审判是,审 判员问被告贪污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被告回答: “我父亲长期生病,全家收入不满百元,经济 困难廷而走险,另外,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财 务制度不健全,才得以涂改帐目,伪造发票。”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第三章判断(一)第四章判断(二)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六章演绎推理(一)第七章演绎推理(二)第八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第九章论证模拟试卷1.1.在“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C】A.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B.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C.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D.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欲获取1.2.在“说话、写文章要讲究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A】A.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B.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C.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D.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2.1.“商品包括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无论何种类型的商品,都是为专门出售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几个判断对“商品”这个概念是【D】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2.“思维形式”这一概念属于【D】A.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B.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2.3.“判断”、“推理”、“论证”这三个概念是【B】关系。

A.属种关系B.不相容并列关系C.相容并列关系D.交叉关系2.4.“所谓自行车就是一种不借助于驾车者以外的力量来行驶的车子”这个定义违反了【C】的定义规则。

A.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必须相应相称B.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C.给正概念下定义不得用否定语词D.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2.5.“概念”、“判断”、“推理”这三个概念的外延之问是【C】关系。

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不相容并列关系D.相容的并列关系2.1.如果有的a是b,那么a与b之间可能存在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E.交叉关系2.2.当SEP假而SIP真时,s和P之间可能有的外延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E.真包含于关系2.3.在“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段话中,第一句话中的“鲁迅的著作”是【ACE】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E.实体概念欲3.1.下列各组判断可以同真的是【BCD】A.SAP与SEP;B.SAP与SIP;C.SEP与SOP;D.SIP与SOP;E.SAP与SOP2.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错误的是【BC】A.把“青年人”限制为“中国的青年人”B.把“河南省”限制为“郑州市”C.把“联合国”限制为“美国”D.把“知识分子”限制为“大学教师”E.把“商品”限制为“电视机”2.2.下列对概念的概括错误的是【AC】A.“结论虚假的推理”概括为“无效推理”B.“假言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C.“特称判断”概括为“全称判断”D.“直接推理”概括为“演绎推理”E.“判断”概括为“思维形式”2.3.“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中的“大兴安岭”是【A】与【D】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负概念2.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D】关系,或是【E】关系。

第九章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第九章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 3、矛盾律的适用范围。 • (1)矛盾律要排除的是思维中的矛盾而不 是事物本身的矛盾。 • (2)矛盾律在对象、时间和关系同一的条 件下才适用。 • 3、违反矛盾律的典型错误——自相矛盾
• (三)排中律 • 1、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 相排斥的两种思想不可能同假。 • 2、排中律要求: (1)一个对象或者属于A的外延,或者属于 非A的外延。 (2)对于判断,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A 与非A •
第九章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 1、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 身同一。它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备的确定性。 表示为A=A • 2、同一律的适用范围。 • (1)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并不要求把事物 看作是确定不变的。 • (2)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中保持同一而不是要 求思维本身是确定不变的。
• 3、违反排中律的典型错误 —— 观点含糊, 模棱两不可。 • 4、不适用排中律的情况。 (1)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其主项是虚 概念的。 (2)对复杂问句不使用排中律。
• (三)充足理由律 • 1、充足理由律:在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真 实的论断,都有它既真实又充分的理由。 • 2、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典型错误。 • (1)理由虚假或者论据虚假。 • (2)推不出来。 • (3)、违反同一律的错误。 • (1)偷换概念:指把两个本来不同的概念 当作相同的概念,并且在思维过程中用其 中一个代替另外一个概念。在实际思维中 表现为: • (2)转移论题:就是在论证中,用证明另 一个无关的判断来代替需要证明的判断。
• (二)矛盾律 • 1、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排斥 的两种思想不可能同时为真。 • 2、矛盾律的要求: • (1)在同一思维中不能既有A这个概念反 映的性质又有非A这个概念反映的性质。 • (2)不能把互相排斥的两个判断同时确定 为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学习提示]通过学习,要了解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正确理解它们的性质和作用范围,并能在实际思维中自觉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揭露并纠正违反逻辑规律的各种错误。

学习本章要重点领会和掌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二,“思想要确定”是学习这一章的要领,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共同的基本要求。

违反这个要求必然出现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

第三,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弄清二者的区别。

充足理由律要求论断的理由是真实的充分的,而进则是否充分,逻辑是管不了的。

只有理由与论断间的逻辑联系,才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范围。

但是,由于充足理由律在普通思维,特别是论证中有独特作用,所以,本章仍在最后作一般性介绍。

逻辑规律是思维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

逻辑规律有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

前述有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各种具体规则,或者是关于明确概念的,或者是关于正确使用某种判断的,或者关于正确进行推理的。

但是,都不是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所要共同遵守的。

它们都是逻辑的特殊规律。

除特殊规律外,还有一般规律,即基本规律,这就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

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特殊规律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基本规律对特殊规律具有统摄作用,是各种思维的逻辑形式所必须普遍遵守的规律。

所以,在思维过程中,既要遵守逻辑的特殊规律,又要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它们都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规律,它对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思想的确定性。

思想的确定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性、不矛盾性和明确性。

同一律是保证思想具有同一性的规律,不矛盾律是保证思想具有不矛盾性(或前后一贯性)的规律,排中律是保证思想具有明确性的规律。

遵守这几条规律,思想才会有确定性。

违反这几条规律,思想就会出现含糊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所以,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必须遵守的起码准则,是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有效推理的必要前提。

逻辑规律是思维领域里的规律,同时又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否认这一点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列宁说:“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

”①尽管客观事物千变万化,但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总是有质的规定性。

这种质的规定性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就要求人的思想具有同一性、不矛盾性、明确性。

一句话,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思维的语言具有确定性。

这就是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第一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具有同一性。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或“如果A,那么A”。

也可用符号表示为:“A→A”。

这里的“A”表示任一思想,即它可以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

这个公式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自身是同一的。

所谓概念同一,就是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的反映什么对象。

所谓判断同一,就是一个判断断定什么事物情况就断定什么事物情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是始终同一的。

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更;第二,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

概念同一,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同一。

但是,形式逻辑把研究重点放在概念的外延的同一性上。

例如,《过秦论》一文中的“吞并天下”,“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等诸概念内涵虽有差别,但形式逻辑更关心这些概念的外延的完全同一。

形式逻辑研究判断的真假关系。

例如,“关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A)与“有的人不是自私自利的”(O),两个判断尽管属不同的种类,但在真假关系上却是等值的。

准确地掌握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保持判断同一性的重要条件。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根据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蝗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混淆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个概念的含义,就叫“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例如: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

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在那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在青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的雪莲。

它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根部扎入岩隙,汲取着雪水,承受着雪光,洁白晶莹,柔静多姿。

这段文章两次用了“雪莲”,一次用了代词“它”也实指“雪莲”。

第一指“雪莲”这种草本植物,第二个“雪莲”前面加了“一朵朵玉琢似的”限制词,显然指“雪莲花”。

接着一个“它”字,照理指代上句的“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然而“它”的实际内容却是指这种草本植物。

三处“雪莲”没有保持同一内容,混淆了“雪莲”和“雪莲花”两个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这段话还有主语残缺的毛病,应在“承受着雪光”前加主语“花儿”才行。

)“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多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多义词或近义词引起的,在一篇文章或一个讲话中,对一个多义词,一会儿使用它的这个含义,一会儿又不加说明地使用它的另一个含义;或者两个词词义相近,但表达的不是一个概念,却当成一个概念使用,就会造成“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对一般人来说,“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是不自觉的。

如果有意“偷换概念”,就具诡辩。

可见,要避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必须先明确所使用的概念。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的意义上使用某个判断,而是用另外的判断代替它,或者在论证某个论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就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例如,《威尼斯商人》剧中人夏洛克想挖安东尼奥心口窝的肉,导致他流血死亡。

再如茅台酒的来历。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由偷换概念引起偷换论题,如第一个例子:一种是不经偷换概念而由一个论题直接更换为另一个论题,在文章写作中称为“走题”,如第二个例子。

对一般人来说,偷换论题是不自觉的。

三、正确运用同一律同一律是保证思想确定性的一条规律。

只有遵守同一律,才不致产生“混淆概念”和“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才能使思维活动正常下去。

只有遵守同一律,一篇文章,一个讲话,才能主题明确,思路连贯,有条理,首尾照应,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只有遵守同一律,开会才有中心,辩论才能不离题目。

总之,遵守同一律,是正确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

同一律说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它并不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反映这些事物的概念和判断的变化。

它只是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或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同一的。

时间变了,反映事物的概念、判断发生变化并不违反同一律。

如果把同一律理解为“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A”,否认事物的发展,从而也否认反映事物的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某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一对青年,说:“今天结婚证已经用完,你们可以先回去结婚,以后再来登记。

”法律规定只有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书才是合法的婚姻。

该工作人员却把“结婚”与“登记”分割开来,这是他以自己的错误理解来任意解释法律。

这种任意理解破坏了法律规定的自身同一。

第二节不矛盾律一、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真,必有一假。

不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或用符号表示为:-ΛA A。

这里的“A”表示一个思想,“非A”表示与A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

这个公式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与非A不可能都是真的,即如果A真,则非A 假;如果非A真,则A假。

A与非A之中必有一个是假的。

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同时,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定。

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矛盾。

下面仅就判断的使用加以说明。

例如:①这本书是普通逻辑。

②这本书是现代汉语。

③只有清闲,才是幸福。

(只有p,才q)④尽管不清闲(劳累),却幸福。

(非p并且q)例①②是反对关系的判断,这两个判断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例③④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它们也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

二、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根据不矛盾律的要求,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

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作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是真的,如果断定它们都是真的,就违反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例如,《韩非子·难势》中自相矛盾的故事;。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所谓“出尔反尔”、“前言不搭后语”、“自打嘴巴”都是指的自相矛盾。

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中自相矛盾的语句是屡见不鲜的。

如:①红霞满天,晴空万里,真是大好春光的艳阳天!②不学好语法,难免不出病句。

③繁星闪烁,明月高县。

④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

个别古诗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有人认为这首诗描写在大雪纷飞时有鸿雁高飞是自相矛盾的。

华罗庚少年时曾写了一首五绝加以批评:“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见解。

根据是,唐诗中还有“北风吹雁雪纷纷”和“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说明“大雪”与“雁飞”在“胡天”可以同时出现。

三、正确运用不矛盾律不矛盾律是保证思维一贯性的一条规律,它从反面进一步保证思想具有确定性。

只有遵守不矛盾律,思维才不致出现自相矛盾。

不矛盾律是思维的基本规律,它排除逻辑矛盾,但是,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存在现实矛盾。

不矛盾律只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能自相矛盾。

如果在不同时间,或从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相互反对或相互矛盾的判断,并不违反不矛盾律。

①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②俄罗斯母亲哟,你又强大又弱小,又贫穷又富饶。

③暗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④为了忘却的记念。

例如,有一份判决书中这样写道:“顾××为在到个人私欲的目的,以放火为手段盗窃山芋干,致使集体的大量财物被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构成放火罪。

”这一段话正如有的同志撰文批评指出的:“放火罪与失火罪是不同的,前者出自故意,后者出自过失,放火的目的在于烧毁,然而烧毁了又怎么盗窃?既然是为了盗窃,怎么又会把东西烧毁?因此,说被告人以放火为手段进行盗窃,这是不妥当的。

”显然,类似这样的自相矛盾,如果不借助于相关的科学知识,不从内容方面分析,那是难以看出的。

又如:有一篇关于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省公安部门追回、查封有毒假酒的新闻报道,其中最后一段写道:“为了减少危害,公安部门与工商部门及时向销地发了查封的通知,并派人前往销地,配合当地有关部门与工商部门追查落实,据悉,所售假酒已基本全部查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