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道家、佛家等所呈现的各种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还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传统思想。另外各种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以及包括传统历法在内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区别于历史古迹,传统文化更多地是植入而影响个人影响民族,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衰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让世界认可。经历了五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让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古国被全世界知晓,让全世界为之征服。孔学、陶瓷、茶艺、百家论道等等都在现今被各国学者不断研究。然而在国内,受到了不断动乱的政治局势后,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强国对我国的资本和文化入侵,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无人可传,即将消失的境地。当传统文化消失之后,不同于古迹可以恢复重建,传统文化不可恢复不可重建。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势在必行,至关重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少年儿童是一个人智力和思想启蒙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养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文化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由于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西方文化盛行,现在的少年儿童却处在一个民族文化凋零的环境中。很多孩子对日本动漫耳熟能详,喜欢可乐,洋快餐,期盼着圣诞节的礼物,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不仅如此,由于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很多少

年儿童表现出自私自利、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的情况。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孝顺、谦让、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消失不见。在少年儿童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中,学校作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义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教科书要配合实现上述课程目标。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

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实际经验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在小学阶段,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权威,是模仿的对象。我们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自身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传统文化知识不够丰富,对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是一知半解。往往学生有问题的时候,老师不能及时正确的给出解答。其次,在行动方面不能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比如,有的老师上课迟到,批评学生的时候讲粗话,承诺的事情做不到,当着学生的面抽烟等。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学好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所以,要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当学生有这方面的问题时,我们能做到答疑解惑。我们要做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画一幅山水国画,吟一首优雅的古诗词等。相信这些点点滴滴的熏陶感染,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我们要做要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做学生的榜样,积极的在学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认真钻研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课本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品读它们是一种享受。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让人明白一个道理、有的抒发了浓浓的情感……课本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设计有:“祖国的山山水水”“中华传统文化”“可爱的家乡”“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世界遗产”“走进故事长廊”“遨游汉字王国”“中国的古典名著”“轻叩诗歌的大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等单元。在这些教学单元中,从一个侧面,如,风光名胜、神话传说、汉字文化、古典名著、古今诗歌、民风民俗,介绍中华传统文化。还有,无论是低中年级的“语文园地”,还是高年级的“回顾。拓展”,都设有“日积月累”这一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有

计划地编进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以上均分类编排。如,惜时、好学、立志、诚信、爱国、求新)等,还编进了近30首古诗词。上述内容活泼、新颖,学生在熟读成诵中,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以及它的丰富多彩。在“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中,还有一个叫“成语故事”的栏目,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了解了成语的出处,获得一些历史的、文化的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真专研教材,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对话。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把握课堂,介绍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我们分析了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但是我们通过怎样的方式,在短短的45分钟内介绍给学生呢?我觉得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渗透传统文化,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后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我们必须讲究方法,认真专研教学的艺术。切勿照本宣科,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到反感。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介绍了关于汉字的许多知识,如字谜、歇后语、对联、街头错别字等。我觉得可以把它设计成了一堂成果展示课,主题是“有趣的汉字”。首先让全班同学分为五个组,确定组长。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分别是字谜、歇后语、对联故事、错别字笑话、街头错别字。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在完成课内问题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收集同类资料,确定展示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汉字有趣的知识。这堂课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几乎人人参与。字谜和歇后语的小组,查找的资料非常丰富,向我们介绍了它们的定义,让老师同学们猜了很多有趣的字谜和歇后语。讲对联故事和错别字笑话的小组,他们自己写剧本,演故事,生动形象,笑料百出。街头错别字的小组采用了小记者采访的方式,用图片展示自己的采访成果,让大家一起来找错别字。这堂课,我只是个引导者,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我想,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我们要充分把握语文课堂这一阵地,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陶冶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四)倡导学生经典阅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文化的积累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是在启蒙教育阶段,这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期,你播下了什么种子,就会开什么花,所以更应该重视阅读的内容。那我们的孩子应该读什么长大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当好小学生的营养师,让学生在沐浴经典之中,时时感受到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它们充分地展示了中华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外国的经典之作,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三字经》、《弟子规》、《爱的教育》、《论语》、《伊索寓言》等。当然这并不妨碍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我们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韵味。由于农村阅读书籍的不足,我和学生们开动脑筋,自己办起了“班级图书馆”。老师和每个同学都把自己暂时不看的书存入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