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事情情节和主旨思想;•掌握一些谚语、俗语、词语等的意思和用法;•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主旨思想和人物形象;•掌握谚语、俗语、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主旨思想;•掌握人物形象及相关细节。

4. 教学方法•导入法:带入鲁迅先生的故事及人物;•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分角色阅读等。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自我介绍。

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的。

2.引入话题。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讲解,先使学生们感性理解鲁迅先生的贡献和影响力。

3.看图猜谜。

设计大幅照片或图画,学生通过看、思考、讨论,猜测图片的主题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

4.分组阅读。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角色读取课文,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关注点。

语文老师会先提前讲解一下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然后开始分析和解读课文。

5.讨论总结。

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总结各自阅读中的体会和发现。

开展全班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本文的主旨及文中具体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

简单略带赞赏地评价上节课的小组与全班讨论中的较优答案,并扩展相关语文知识,使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和运用。

2.一席谈话。

老师安排几位学生主持谈话,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

主题是人们为什么要纪念鲁迅先生?谈话结束后,老师对谈话中一些的言论进行引导和解释,使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阅读课文。

学生们再次分组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文章。

4.阅读检测。

通过文本理解、谚语、俗语、词语的运用等方式,对学生们在课文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技巧进行检测。

第三课时1.引入课题。

老师要求学生们通过摘抄、阅读眉批、写出课文的主旨句和总的观点,再次阐明本篇文章的主旨。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材分析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XXX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XXX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XXX的怀念,而是通过与XXX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XXX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3、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地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鲜明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教会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明白本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效的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对比的写法。

2.相识诗中议论的特点。

3.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相识诗歌深入内涵,相识诗歌中对比的运用。

课前筹办课件。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XXX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XXX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本人的糊口。

”这是他末了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十三年后,著名墨客XXX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1、板书课题:有的人——纪念XXX有感。

2、相识作者:XXX家。

XXX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让我们一起走进XXX吧!3.XXX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情。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对比等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诗歌分析方法,自主分析类似的诗歌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学生能够形成对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对比等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资源•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及相关教辅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音频、生字新词展示、鲁迅生平介绍等。

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鲁迅的课文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伟大之处。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短片或图片,让学生感受鲁迅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简要介绍作者和诗歌背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或教辅材料进行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读音和书写,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跟读、齐读生字新词,巩固记忆,并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加深理解。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提问学生:诗歌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梳理诗歌的层次结构,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4. 分段朗读与解析•教师将诗歌按段落进行划分,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段朗读。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有的人》这首诗,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2.能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比喻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

3.能够独立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朗读《有的人》这首诗。

2.掌握比喻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

3.独立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

教学准备:1.诗歌《有的人》的课件或海报,便于学生朗读。

2.白纸、彩色纸、彩笔等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呈现(5分钟)1.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比喻手法的定义和功能,并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有的人》这首诗词的题目是否使用了比喻手法。

Step 2 朗读与理解(10分钟)1.学生齐读《有的人》这首诗,小组讨论诗词中每句的意义和情感。

Step 3 比喻手法解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有的人》这首诗的比喻手法。

2.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比喻手法在诗中的作用和效果。

3.教师给出若干类似的比喻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喻手法。

Step 4 比喻创作(10分钟)1.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以《有的人》为主题的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或情感的体验。

2.学生可以借鉴或修改《有的人》这首诗的诗句,也可以自己编写新的诗句。

Step 5 分享与展示(10分钟)1.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逐句展示给同学,并讲解自己诗句中使用的比喻手法。

2.同学们可以给予诗句的反馈和点评,共同提高。

Step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并分析比喻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2.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多运用比喻手法,丰富语言表达和意境构建。

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下次课上继续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收集更多优秀的比喻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有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喻手法。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有的人》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1、理解两种人的含义[教学流程]一、轻叩鲁迅,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深情地呼唤他!(幻灯出示鲁迅图片)师: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勾起了同学们怎样的记忆?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影像资料。

(课件播放《鲁迅》电影片尾葬礼部分)师: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水?心里在想些什么?师导或接:(来给鲁迅送葬的人这么多,鲁迅这株野草烧尽了,迎来的却是到处青青的野草!)是呀!“鲁迅死了,他还活在我们的心中!”(课件出示)师导: 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生:读题二、读准诗歌,理顺思路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诗歌——自由的诵读。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以评促读)师:你还想展示哪里?师:看一看、听一听朗读家是如何诵读的?(课件播放2023年新诗会沙桐诵诵的《有的人》)师:同学们,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师问:臧克家记录了哪两类人?三、拨反为正,积蓄情感师:哪些诗句刻画了反动派的丑陋面目?生:找出来读一读。

师:指导读好师:用你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师:你喜欢这样的人吗?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吗?师引读:a 骑在人民头上的——(生读完“人民把他摔垮”后,接臧克家在《三谈“有的人”》中说到曾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小小的修改,原句是:人民把他摔倒)(课件出示)生品词:师引读:b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c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师:你看到了他们怎样的下场?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仅是不喜欢,那简直就是恨呀!是呀!这些人就是行尸走肉,他们没有了人道,没有人亲情,没有了民族…… (课件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生:齐读四、走进鲁迅,对比烘托师:同学们,仅仅就是你恨吗?还有谁恨?生:(人民、鲁迅)师:毛主席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导语:《有的人》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内容精彩丰富,触动人心。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分享一套《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文章内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发学生对“有的人”这篇文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高思维水平。

5. 语言表达:指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感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设计亮点1. 创设情境:通过情感渲染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2. 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语言表达:注重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4. 情感引导: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感受文学作品带给人的情感冲击和启迪。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有的人》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课件: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6009;,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联系实际,总结反思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读懂诗所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2、感受鲁迅的伟大,培养准确的人生观。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理解并分析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策略。

2. 教学内容•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3. 教学过程a.导入(1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 制作一份包含鲁迅先生重要作品的展板,并向学生介绍。

b.学习课文(3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师解读重要词汇和句子,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c.拓展阅读(20分钟) -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信息; - 学生可以在读后感或作文中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感悟。

d.总结与评价(15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课文的核心观点,并与学生一同评价鲁迅先生的贡献; - 学生可以就课文的内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4. 教学资源和评价•鲁迅先生相关的展板和图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或相关文章;•学生的读后感或作文。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使用展板和相关图片,我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导入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回忆起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这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提供了词汇和句子的解读,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课文的观点和思想,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阅读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重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难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被誉为“民族魂”,他是谁?2.(出示鲁迅画像。

)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3.尽管,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于上海不幸病逝;尽管“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鲁迅先生的遗言;尽管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人民群众,不许悼念鲁迅先生。

然而人民真的会忘记他吗?4.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鲁迅。

板书课题——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二、阅读鉴赏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文中“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种人。

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一种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

任务二:再读课文,第一小节短短的几行字中“活着”“死了”出现了两次,分别指什么?诗中第一个“活着”指的是身体活着,第二个“活着”指的是灵魂活着;第一个“死了”指灵魂死了,第二个“死了”指的是身体死了。

任务三:读到“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让你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哪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这句话体现了鲁迅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任务四:诗中写的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结果如何?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人民只会唾弃他;一种是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

任务五: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每节诗的前两句是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中是行尸走肉。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主题:《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思想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思想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比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习课文的PPT。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让学生回顾课文《有的人》的内容和主题。

Step 2: 课文导读 (15分钟)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展示一段课文,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Step 3: 课文解读 (20分钟)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并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Step 4: 讨论与合作 (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b.课文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困惑的地方?2.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思维碰撞,形成共识。

Step 5: 写作任务 (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可以选择表达自己对课文的赞同或批评,也可以分享自己与课文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Step 6: 总结 (5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2.鼓励学生继续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

Step 7: 作业布置 (5分钟)1.布置学生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内容。

2.布置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并鼓励他们在家向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思考问题和思辨意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小组讨论和写作任务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0
CATALOGUE
目录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总结与展望
01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
学习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教学内容反思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策略反思
反思课堂管理方式,思考如何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管理反思
思考自身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教学技巧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逐步解读课文,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参与度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
知识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思维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是否对学习有热情,是否能够与同学合作,是否尊重教师和同学。
情感态度
01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的人品美,学习这首诗的写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 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 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本诗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及对鲁迅的认识。

3.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播放《有的人》这首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动听的歌曲,名字叫做《有的人》,是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时写的,它采用对比、反复、重叠等手法热情地歌颂了鲁迅先生愿为天下人幸福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课题)二、复习巩固生字,积累词语1. 复习巩固生字。

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2. 积累词语。

(开火车形式进行)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看谁积累得多!永远沉睡、涌出眼泪、摔垮天地、苍白无力、永远活在人民心里;溜之大吉、骑在人民头上、践踏人民、炫耀赫赫战功。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这些词语。

并相机指导读好这两组词语。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诗的前三节。

1. 指名读课文的前三节,让学生说说每节写了什么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相机指导朗读。

这三节写的内容都与鲁迅有关,写出了鲁迅品质的高尚和精神的伟大,写出作者由衷的敬佩之情。

(让学生划出本课的中心句。

)2. 重点理解第二节内容,指名读后谈谈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可能对“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两句诗的意思不理解,老师要相机让学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

(让学生展开想象,具体描述鲁迅怎样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

)这种写法叫做具体描述人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的品质的手法。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模仿着写一写。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使用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有的人》诗歌。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相关诗歌的分析资料。

教案内容: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词语分析: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5.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

6. 情感引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短文。

9.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情感引导,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介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总结修辞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有的人》说课稿5篇(写人的说课稿)

《有的人》说课稿5篇(写人的说课稿)

《有的人》说课稿5篇(写人的说课稿)下面是我整理的《有的人》说课稿5篇(写人的说课稿),供大家品鉴。

《有的人》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的人》,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中国当代新诗四首,它们是《有的人》、《悼念一棵风树》、《星星变奏曲》、《雨说》。

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与时代政治环境、社会文化思潮都有一定的联系。

教材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

诗的开头将构成诗意高潮的警句呈现给读者,可谓奇峰突起。

接下来发挥诗歌的形象化的特点,用比喻阐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根据以上教学理念,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这样确立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诗的凝炼,传神的词语;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的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文章中的感人故事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扬鲁迅的思想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2、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鲁迅的事迹和思想精神,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理解鲁迅的思想精神,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模拟、讲授、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5、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情境模拟、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精神。

(2)展示篇章:带领学生读一遍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深度解读: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4)个人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分享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互相交流和借鉴。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并加深对文章和鲁迅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6、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本及其他相关材料。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讲授、讨论和互动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并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鲁迅的诗歌和小说,以及他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在篇章展示环节,我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文章,通过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鲁迅思想的精髓。

在深度解读环节,我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个人思考环节,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掩耳盗铃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3、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形成真诚交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4、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2)学生情况分析: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三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通过复习学过的《自相矛盾》,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学生自学和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4)技术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重点字:掩,盗,铃,偷,捂、2、理解课文意思,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一)激趣导入→(二)了解故事→(三)初读感知→(四)再读感悟→(五)表演明理→(六)深化理解→(七)联系生活(一)激趣导入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二)了解故事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三)初读感知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和新词新朋友:掩,盗,铃,偷,捂;丁零,碰到,偷走,铃铛,掩耳盗铃、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2、自读课文,然后读给同桌听听、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读吧!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四)再读感悟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课件出示:思考:那个盗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相机出示句子: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小编寄语】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是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 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 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 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 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词语铺垫导入, 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 板书, 齐读。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 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 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 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 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 还可以读-----呵斥, 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 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

(今天, 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 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 指导学生划分节奏, 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 指名练习第二小节, 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 把握节奏。

4、齐读, 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 理解内容, 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 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的人》经典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的人》经典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的人》经典教学设计三篇《有的人》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有的人》经典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有的人》经典教学设计一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

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播放视频文件)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灯片7)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血腥*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

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

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

(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

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
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

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

(齐读本小节)
五、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抽生读。

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齐读这类人的可悲和可笑。

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板书:骑)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那你就读出来吧。

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他们还……
看到欺压百姓的人,我们怎样痛斥他们——;看到忙着树碑立传的人,我们怎样警告他们——;对那些眼里容不下别人的人,我们又该怎样咒骂他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把你的痛恨、蔑视、讽刺用朗读表现出来吧。

女生读这类人的做法男生读他们的可耻下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清楚,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朋友。

群众的力量又是伟大的,人民的敌人痴心妄想着“不朽”,最终却只能落得——板书:遗臭万年。

六、品读“虽死犹生”。

人民的朋友呢?鲁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抽读。

你的朗读中带着?(歌颂、敬佩、赞美)谁再来试试?很好,大家一起来读出歌颂和敬佩。

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板书:俯)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了解到的鲁迅的哪些事迹?(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
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把你的感受放进诗句中读,让我们听到你的情感。

鲁迅先生不仅为人民做牛做马,还情愿做野草。

先生有一本文集就叫《野草》。

鲁迅就是野草,野草就是鲁迅,野草能烧尽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的,他活着是为了……其实,前面课文中有和这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
他为谁想得多?(劳苦大众、祖国、民族)善有善报,给人民做牛马的……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多么可爱的人,多么无私的精神,左边的同学读做法,右边的同学读人民的态度。

与遗臭万年的人相比,这样的人,就应该——(板书:流芳千古)。

七、品读课题。

我们在短短几行诗中读到了这么多,这叫把诗读厚了。

完整读题目,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再读。

那为什么不直接以“鲁迅赞”“赞鲁迅”“鲁迅颂”为题呢?
这首诗还可以献给历史上的哪些人?你准备把哪一句献给他?((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焦裕禄、孔繁森为人民积劳成疾,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让全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刚刚离开我们的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逝世,他冒着生命危险1955年回到祖国、为了祖国人民更好地活。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屈原、文天祥……)
(只能送给这些伟大高尚的人吗?还可以把哪些句子送给哪些遗臭万年的人?)
八、总结升华。

是啊,想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涌现出了多少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民的朋友和恩人啊,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堪称一个伟大的民族。

(缓缓叙述缓缓擦去板书)历史长河一如滚滚江海,大江东去浪淘尽,首先卷走这些遗臭万年的人民的敌人吧,他们作威作福“骑”在人民头上的丑恶嘴脸,早已在人民心中死去。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流芳千古的“活”着不是刻进石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写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写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的这首诗,当然不再单单是为纪念鲁迅。

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让它们都留在心头吧。

现在,这28行诗就单单剩下了这个字,读。

初识鲁迅的学习,今天就单单剩下了这一个字,读。

(抽问几个学生)俯,就是……是啊,俯,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高度浓缩,也是对你、对我、对所有人做人的永远的启迪。

全体起立。

此时此刻,《有的人》这首诗已经不再是发自臧克家一个人之口,他也是我们的心声了,那就让我们酣畅淋漓地吟诵我们的心声吧。

“有的人活着……”起(齐背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