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通用3篇)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闻名于世。
在阅读《老子》之后,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老子》中的智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忙碌碌,追求名利和功利,不断奔波于事务之中,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而《老子》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和运行的,无需刻意追求,顺其自然即可。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明白了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功利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另外,《老子》中的“道法自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而法则是宇宙间的规律和秩序。
道法自然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的,我们应该顺应这种规律,而不是去违背它。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此外,《老子》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告诉我们,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老子》中的这些智慧,让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阅读《老子》,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明白了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重要性;领悟到了“道法自然”的深刻含义,学会了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感悟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哲理,明白了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老子》,我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益,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好地领悟《老子》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明智和睿智的人。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3篇)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的智慧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篇1读完这本书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子关于水的智慧。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
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
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
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
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
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
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这上述是老子的道德经所记载的关于水的看法,老子把水比作君子,形象而突出地把水的存在升华。
水是世上最温柔的事物也是世上最狂暴的事物。
水是刚强的。
一滴水是无所谓的,可是由百川千湖汇聚成的大江大河就是刚强的,坚硬的,充满力量的,它能覆盖一切,能移山倒海,能波涛汹涌,能所向披靡。
在田间,看那流水哗哗的流进田垄里,大大小小的土块随之被瓦解,我不知多少次被它吸引,呆呆地瞧那水流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篇2最近学生课程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我对老子的思想是比较向往与崇拜的,于是读了一本书,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对老子的思想更加崇拜。
老子的智慧是哲人的智慧,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老子的智慧可以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处世;老子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感悟一万事定要顺其自然人生在世,终止结果皆为一死,万事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发展才好。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一)读《老子》,在班主任工作上我不断得到应证的就是:班主任,要善于示弱。
这于我自己是有深刻的体验的。
当班主任半学年了,应该说现在还带得不错了,但是自己的评价迥异。
我的班主任之路经历了两个清晰的阶段:严格甚而严酷的铁血政策阶段,宽松和平的无为而治阶段。
比06年9月刚接手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喜欢和学生较劲,钉是钉,锚是锚,对待学生非常严厉。
在管理上以严格闻名。
时间渐长,治班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比较崇尚微笑型的无为而治,以温柔恬静著称。
两种治班策略外人不一定看得出来,两种风格的好坏可以从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变化来比较。
前段时间,我比较尖刻凌厉,经常处于一种焦灼的急躁状态,常常举轻若重。
而后来,我很平和从容,淡定温柔,常常能够举重若轻。
联系《老子》,觉得自己的变化是可喜的。
作为班主任,能够示弱,善于示弱,其实也是智慧的表现。
第一、善于示弱,是忍一忍。
班主任成熟与否更多的是表现在对矛盾的态度上。
年轻班主任比较容易“示强”,遇事沉不住气,往往习惯戴个“放大镜”,不知觉中就把小事看成了大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这没有错,这是要求老师在战略上重视点滴的教育行为。
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更无大事。
班主任常常面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哪怕是后果可能比较严重的,我们也不妨把它们化解为小事情来看。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更何况治个小班。
这样看问题,就能够让自己放松心态,“减轻”手上那点“特权”的意识,平等平和地和学生对话,平静平淡的来分析事情的因果。
示弱,就是尽量多站在各个学生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尽可能得看得全面一点儿。
只要避免了在第一时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班主任就能真正赢得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忍一忍,其实是一种宽容。
第二、善于示弱,是等一等。
没有永远奔泻而下的河流,总有回水的地方,总有停滞的地方。
这些地方,对教育而言,就是宝贵的“迂回”之所。
大刀阔斧在一般意义上是好的,但是在教育上,却往往坏事。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最近读了《老子的智慧》这本书,哎呀,真是让我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
老子的思想,那可真是深邃又奇妙。
就比如说他讲的“无为而治”,一开始我真的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啥叫“无为”还能“治”呢?这不是啥都不干吗?但细细琢磨,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我家里的一件事儿。
我爸呢,是个特别操心的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他都要管,而且管得特别细。
我妈做饭,他在旁边说这个盐放多了,那个火候不对;我打扫房间,他又说这儿没扫干净,那儿东西摆得不对。
反正啊,啥都得按照他的想法来。
结果呢?我妈做饭越来越没兴致,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我打扫房间也变得敷衍了事,因为反正怎么干都达不到我爸的标准。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特别紧张,大家都不开心。
后来,我爸不知道从哪儿听来一些道理,也可能是他自己突然想明白了,决定改变策略。
他不再事事都插手,而是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我妈做饭的时候,他就只管等着吃,还一个劲儿地夸好吃;我打扫房间,他也只是偶尔看看,说不错不错。
嘿,您猜怎么着?我妈做饭越来越用心,还尝试了好多新的菜式,每一道都美味极了。
我打扫房间也变得特别认真,因为我觉得得到了信任和尊重。
家里的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大家脸上都有了笑容。
这时候我再回过头去想老子说的“无为而治”,好像有点明白了。
不是说真的啥都不干,而是不要过度干预,要给别人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
就像我爸之前过度操心,反而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后来他“无为”了一些,反而一切都变得更好了。
还有老子说的“福祸相依”,这在生活中也是处处都能体现。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觉得自己简直是倒霉透顶了。
可是呢,也因为这次没考好,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每天都更加努力地学习。
结果到了下一次考试,成绩那叫一个突飞猛进,把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呆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那次的“祸”,竟然带来了这次的“福”。
《老子的智慧》笔记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笔记孔子学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人生观则是消极的。
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而孔子学说则为一大“肯定”。
孔子以义为礼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
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
孔子学说中还有其他缺点,他过于崇尚现实而太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
孔子的学说是所谓敬鬼神而远之。
道教代表神奇幻异的天真世界,这个世界在孔教思想中则付阙如.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
道教:第一,他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拜原始的淳朴;第三,他代表奇幻的世界,加缀之以稚气的质朴的“天地开辟"之神话.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
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是道教徒.老子:政治的放任主义与伦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
道家哲学常与遁世绝俗,幽隐山林,陶性养生之思想不可分离。
田野风的生活、艺术、与文学它不啻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抑且教人以守愚之为智,虚弱之为强。
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
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
这一个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
遁世绝俗“入世”与“出世”家庭快乐图;闲散快乐图(孔子哲学)崇拜上古的淳朴之风中华民族的农业基础,一半建筑于家庭制度,一半建筑于孔子哲学之渴望黄金时代的冥想.中国人心目中之幸福,为享乐此简朴田野的生活,而能和谐地与世无忤。
道家哲学在民间所具的真实力量,乃大半含存于其供给不可知世界之材料。
(孔子)解决了人类天性的一切问题,却把宇宙的哑谜置而不顾。
道家:《淮南子》阴阳二元意识第一次中国文学浪漫运动(魏晋玄学)道教本身的范围亦乘机扩展开来:学术;行政;运动;锻炼养生。
关于老人的智慧的四篇笔记摘抄
关于老人的智慧的四篇笔记摘抄第一篇今天读了一本书《老子的智慧》。
这本书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一些老子的哲学思想,并且通过分析这些哲学思想,给大家分享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感触很大,也有所体会:一、无为而无不为。
无论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因为大家有共同的工作、学习目标,所以平时跟身边人往往是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
有竞争常常就会产生矛盾,有了矛盾就会伤到感情,伤到感情就让人烦恼。
这个时候,老子的智慧就有了作用。
老子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就不学习不工作了,而是一种豁达的智慧,是通过避免与人冲突与争竞去为人处世,通过这种巧妙灵活的方式,不仅出色得完成了目标,而且还不产生烦恼。
这样的一个道理,对我启发很大,也令我联想到平时的学习生活。
在学习当中,我常常会因为同学的成绩比我好而感到烦恼,一心想着要赶超同学。
可是我却没有想到提高成绩并不是要把同学当作敌人,而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知识涵养,通过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弥补知识缺漏,最终成绩必然提高,而且也不会让我对同学产生仇视与敌意。
相反的,当通过这样的方式而取得学业进步以后,同学们会因为我表现出的豁达与善意而对我产生钦佩之情,同学友谊也滋养与发展了。
二、审时度势,进退得当,品味舍得。
这本书当中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人生常常会在福祸之间徘徊。
福祸之所依,祸福之所藏。
在福祸之间,常常是没有定论的。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智慧的人就懂得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审时度势,越是发生变化,他们越懂得借助变化来使得自身获得有利的实惠。
并且人生是没有完全成功没有失败的,当遭遇失败有所损失的实惠,也应该懂得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对于已经注定的功名得失,淡定从容。
三、时常谦卑,虚心学习。
这本书当中的一个重要讲述,就是告诉我们”满则遭损,虚则受益“,这也是切实的现象。
人心也如一只水桶,水桶的水满了,必然是会溢出水来,也是容易被人拿勺子舀出水去的。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读完《老子的智慧》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
老子的思想就像那古老的智慧之泉,在我的心田里流淌,滋润着我,启发着我。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刚刚进入大学。
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和亲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课程和新的生活方式,我感到既兴奋又迷茫。
在最初的日子里,我总是急于表现自己,想要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我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努力争取在课堂上发言,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我以为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强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
我虽然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出色,但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问自己:“我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我真的了解自己吗?”我想起了老子的那句话:“自知者明。
” 我意识到,我一直都在关注别人对我的看法,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从来没有真正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喜欢什么。
于是,我决定改变。
我不再盲目地参加各种活动,而是选择了几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社团,用心去投入。
在课堂上,我也不再刻意地追求发言的次数,而是认真地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观点,思考自己的想法。
我开始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校园的湖边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和优点。
我发现,当我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时,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
我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
老子还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这让我想起了一次考试的经历。
那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我为了它准备了很长时间。
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紧张得几乎睡不着觉。
第二天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心跳得特别快。
考试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目。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在翻开《老子》这本书之前,我对老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他是一位古代的思想家。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老子的思想,犹如那深山里的清泉,缓缓流淌,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开始我真的是一头雾水,这啥意思啊?但细细琢磨,好像有点懂了。
这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用言语简单说清楚的,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难以用一个确切的名字或者定义来概括。
就拿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爬山。
那座山不算特别高,但对于平时不怎么运动的我们来说,也算是个不小的挑战。
一开始,大家都兴致勃勃,步伐轻快,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笑话,仿佛这山瞬间就能被我们征服。
我心里也想着,不就是一座山嘛,有啥难的。
可是,随着山路越来越陡峭,我们的脚步也渐渐沉重起来。
我的呼吸变得急促,汗水不停地往下流,湿透了后背。
看着眼前似乎没有尽头的台阶,我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候,老子的那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突然在我脑海中浮现。
是啊,再远的路,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于是,我调整了呼吸,重新迈开脚步。
每走一步,我都告诉自己,离山顶又近了一点。
我的朋友们也都相互鼓励着,大家不再嘻嘻哈哈,而是专注于脚下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想到了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总是过于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能行,可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这次爬山,不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清晰认识吗?当我们终于登上山顶的那一刻,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峦,广阔的天空,还有那山下渺小的村庄,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宁静。
我不禁感叹,老子的智慧真的是无处不在。
就像这次爬山,如果我们没有坚持,如果我们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处境,又怎么能享受到这山顶的美景呢?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急于求成,想要一下子就达到目标,却忽略了过程中的积累和成长。
2024年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2024年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经典著作,读后令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老子以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和人类的完美境界,引领我们反思人生和世界的本质。
首先,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强制和干预,而是顺应自然的运行和发展。
他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
他对权力和统治的质疑使我深思,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通过干预来改变一切?或许,与其不断地努力去改变,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和适应,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平衡。
其次,老子讲述了“道”的概念。
他将道描述为一种无形的存在,超越一切的根源。
在他的理论中,道是所有事物的本原,也是一切生命的源头。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学会与道合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力量。
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的忙碌和焦虑,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声音和本质,而不是被世俗的压力和欲望所迷惑?此外,老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他认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一种无私和无欲的态度去做事。
他强调了不要追逐名利和权力,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一观点让我深思,过多的追求物质和功利是否真的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在的价值和精神的追求,而不是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在读完《老子的智慧》后,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敬畏和思考。
老子的智慧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他的思想对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理论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引导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读《老子的智慧》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书中的思想引发了我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让我更加明白了许多哲学的道理。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老子的智慧,让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老子的智慧》笔记
《老子的智慧》笔记引言概述:《老子的智慧》是一本关于老子思想的经典著作,它深入探讨了人生哲学、道德伦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老子的智慧》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一、道法自然1.1 自然无为: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能自然而然地运行,无需人为干预。
人们应该效仿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涉。
1.2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在社会管理中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即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让社会自然而然地发展。
1.3 返璞归真: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返璞归真,摒弃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二、无为而治2.1 政府的作用:老子认为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最小化的,它应该尽量少干涉人民的生活,而是以无为而治的方式,让社会自然而然地运行。
2.2 领导者的品质:老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谦逊、宽容和智慧等品质,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引导人民向善,而不是强制控制。
2.3 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社会将实现和谐稳定,人们将自觉遵守道德准则,相互尊重,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养生与修身3.1 养生之道: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养生,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强调饮食有节制,保持适度的锻炼和歇息,以及保持内心的宁静。
3.2 修身之道:老子主张人们应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摒弃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
3.3 自我反省:老子提倡人们进行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
四、慈祥与无私4.1 慈祥他人:老子强调人们应该慈祥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他认为人们应该摒弃自私自利的心态,以慈祥之心对待他人。
4.2 无私奉献:老子主张人们应该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他人服务,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不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4.3 和谐共处:通过慈祥与无私的行为,人们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
五、自然哲学5.1 万物互补: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互补的,相互依存。
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老子的智慧老子超常的智慧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万事都有两面性、对称性。
看到效益的一面,也要思考损失的一面。
这也是老子的智慧理论。
万物相生相克,有一必有二,有阴必有阳。
为无为,则无不治。
用无为的方式去做事,啥事都能做好。
这是字面意思,我相信老子不会这么简单。
首先真的是无为么,如果啥事都不去干肯定要饿死。
我认为这是内心的一种境界,要在安静仁爱的状态下做事,不被外部环境打扰少做无用的事。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太容易被外在力量影响了。
比如炒股,很难做到像巴菲特那样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心态,都是在波动中频繁的操作。
所以努力并不一定会比等待机会更带来价值。
勤奋用错了地方也会事倍功半。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受外力牵引,以无为的心态,不做一切无用的事,就能把一切事情都做好了。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都知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理。
但是都做不到。
为什么呢?刚和柔、弱和强是一种状态,它是可以随时转化的。
以柔克刚必然是知道了刚的脆弱和柔的韧性,以优势取其劣势则必胜。
但是往往很多人只知道概念,而不深究为什么。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活着的时候身体是很柔弱的,死去了后变得坚硬而难以弯曲。
身体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做人就不能这样呢?柔软是一种处事的态度,柔软并不是没有原则、胆小怕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常识有时候不是件好事。
它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固化了我们的认知。
很多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识,标新立异。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大智若愚,不失为世道中另一种处事方式。
2站在高处还是看不明白的,不妨蹲下来在低处看,可能会看得明白。
认识世界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圣人做了什么大事、好事都不会居功自恃。
也不会因为有功而将功劳视为己有。
曾国藩如此。
既要有做事的动念,也要深知高处不胜寒。
和光同尘,才能把事做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们要心存正念,仁义。
但也要明白社会的复杂性,你不能要求别人和天地给予仁爱之心,正视世界上那些丑陋的一面。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是一本关于老子思想的书籍,读完之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本书从老子的生平、思想、《道德经》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老子的智慧,内容涵盖了政治、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老子的生平,让我对老子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他出生背景、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到他的迁徙活动和教书育人的经历,我可以感受到老子并非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个有着卓越智慧和博大胸怀的人。
他以自身的经历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被后世尊为“老子”。
其次,书中详细阐述了老子的思想,让我对老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人类应该遵循“道”的指引,追求自我安宁和社会和谐。
他提出了很多关于治理国家、处事方法、养生等方面的观点和建议,包括“无为而治”、“包容万物”、“柔弱胜刚强”等等。
这些思想不仅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
我深深地被老子的智慧所吸引,他的思想给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态度。
最后,书中还对老子的经典之作《道德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练、深刻的语言阐述了一系列关于人生、境界、道德、治理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阅读书中的简单注释和解读,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这本书凭借对《道德经》的解读,为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老子智慧的大门。
通过阅读《老子的智慧》,我对老子的思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他的思想留给后世看似简单却又深奥,贯穿着智慧和美学的精华。
老子的智慧让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处事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和争斗,老子的智慧给我提供了一种对待这些问题的新视角,让我更加从容和清晰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之,《老子的智慧》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籍,它不仅帮助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老子的生平和思想,也启发了我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偶然翻开了《老子的智慧》这本书,原本只是想随便翻翻,没想到却被深深吸引,陷入了一场奇妙的思考之旅。
老子的思想,那可真是博大精深。
初读时,感觉有些晦涩难懂,可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生活智慧。
就比如说“无为而治”这个理念吧,一开始我真的是一头雾水,啥叫“无为”还能“治”?这不是瞎扯嘛。
但当我把自己从日常的忙碌和焦虑中抽离出来,静下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渐渐有点明白老子的深意。
我们总是在拼命地追求,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好的生活。
为了这些追求,我们马不停蹄地工作,加班加点,把自己累得半死。
就像我之前的那段经历,简直是对“有为”的过度诠释。
那时候,我刚进一家新公司,为了能尽快做出成绩,得到领导的认可,我几乎是拼了命地干活。
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周末还主动加班。
我接手的每一个项目,都投入了百分之两百的精力,力求做到完美无缺。
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不停地转啊转。
我记得有一次,公司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
我主动请缨,承担了最核心的部分。
为了赶出方案,我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
眼睛熬红了,就滴几滴眼药水;脑袋昏沉了,就冲一杯浓咖啡。
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让大家看到我的能力。
终于,方案如期完成,而且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领导在会上表扬了我,同事们也对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可接下来的日子,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由于长期的劳累和压力,我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
先是经常头疼,然后是肠胃不适,晚上也开始失眠。
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我是过度劳累,需要好好休息。
而且,因为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家人和朋友。
老婆埋怨我不顾家,孩子跟我也变得生疏,朋友们的聚会也很少能参加。
我突然发现,自己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可在生活中却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老子的智慧读后感篇一:老子的智慧读后感我个人而言是很喜欢和崇尚中国古代的智慧的。
有的时候有种感觉就是现在的人没有古代先辈们的一半聪明,这样的话会觉得有点厚古薄今,但是我个人就是这样觉得的。
所以我以前还买了一本是关于《大学》的一本书,里面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方面的道理。
但这些书都是翻译过来的,所以看着容易理解,以前只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出来的意思,现在需要大费篇章来诠释其中的的道理,我有的时候真的有点搞不懂我们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把那么言简意赅的文言文给丢弃掉老发展所谓的白话文。
确实这样,起初看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有的地方难以理解,对于我们而言习惯了白话文,再让我们看有文言文的部分的书确实有些为难。
开头就提到了很多道家、佛家、庄子等等。
有些时候会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似得。
作为90后的我们。
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化了解的太少太少,看书也看看小说等等类似的口水书。
从这本书里我又恍然大悟了许多,不经感叹古人的聪明,我们经过好久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好智慧也好其实古人早就已经总结出来的了。
我们现在看的好多书籍都只是把古人的智慧翻译出来,再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罢了,我就想为什么不直接让我们直接学习他们的智慧呢。
我觉得就我们这个年纪而言,对于为人处世方面真的是差极了。
懂得太多,就是懂了不该懂的。
对于这方面的书,暂且不说古文学方面的书,就连现当代的书或者散文都难得看,对这些书而言一点都不感冒,可以说完全没有兴趣而言。
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多多学习老子等等古代的文学的话,吸取前人的智慧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还会这样吗?中国的教育还会这么失败吗?还至于为要背诵文言文而死记硬背,对它产生厌恶感,到了大学之后恨不得把以前的文言文书给烧掉,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现在的人只是为了读大学而学习,等到读了大学之后摸都不会摸一下下这类的书。
搞不懂。
所以读《老子的智慧》这类的书,从林语堂先生眼中来了解老子的智慧。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区区五千余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读完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初读时,觉得这四个字简单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有些消极。
但细细品味,才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无为”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做,不妄为,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我在准备一场重要考试的时候,每天都把自己逼得很紧,从早到晚不停地学习,制定了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不给自己一丝喘息的机会。
结果呢,没过多久,我就感到身心俱疲,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心情也变得异常烦躁。
我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时钟,拼命地转动,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快要崩断。
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是累得无法承受,放下了手中的书本,走出家门,来到了附近的公园。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轻拂着脸庞,带来阵阵花香。
我看到草坪上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朵绽放着笑脸,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老子所说的“无为”。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再强迫自己按照刻板的计划行事,而是顺应自己的身心状态。
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心情烦躁了,就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
没想到,这样一来,我的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心态也变得平和了许多。
老子还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让我懂得了事物的两面性。
就像那次考试,虽然我前期的过度紧张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如果没有那次的挫折,我可能还会一直盲目地努力,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别人,却很少静下心来审视自己。
曾经的我,总是羡慕别人的优点,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但后来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老子的智慧》笔记
《老子的智慧》笔记引言概述:老子,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道、无为、自然、善恶、治国,详细阐述老子的智慧。
一、道1.1 道的概念: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是一切事物的规律和道德准则。
1.2 道的无形:道无形无物,却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存在。
1.3 道的无穷:道是无穷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恒存在,不可捉摸。
二、无为2.1 无为的含义: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为私欲而做事,不强求结果,顺应自然的发展。
2.2 无为的境界:无为境界是指返璞归真,超越功利心和欲望,以无私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
2.3 无为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通过顺应自然的发展,能够达到最好的结果,事事顺利,不费力气。
三、自然3.1 自然的原则:老子认为自然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与自然和谐相处。
3.2 自然的力量:自然拥有无穷的力量,人应该尊重自然,学习自然的智慧,与自然共生共荣。
3.3 自然的夸姣:自然是美的源泉,人应该欣赏自然的漂亮,保护自然环境,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四、善恶4.1 善的本质:老子认为善是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是顺应自然的行为,能够带来和平、和谐和幸福。
4.2 恶的本质:恶是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会带来矛盾、冲突和痛苦。
4.3 善恶的选择:人应该选择善而不选择恶,通过行善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五、治国5.1 治国的原则: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主张尊重自然、尊重人民,实行温和的统治。
5.2 治国的方法:老子主张以德治国,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统治,而不是依靠武力和权力。
5.3 治国的效果:以德治国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式。
结论:老子的智慧蕴含着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量,他提出的道、无为、自然、善恶和治国的理念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老子的智慧》笔记
《老子的智慧》笔记引言概述: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老子的智慧深邃而富有启发性,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老子的智慧,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道法自然1.1 谈论自然之道老子认为,自然是宇宙间最高的法则,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而生活。
他提倡“道法自然”,即人应当像自然一样自然而然地行事。
1.2 强调顺应自然老子认为,顺应自然是最高智慧,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人们应当放下功利心和私欲,顺应自然的变化。
1.3 启示人们的生活态度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启示人们要保持谦逊、顺应自然、平和宽容的生活态度,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无为而治2.1 解读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要强求、不要刻意干预,顺应自然的发展,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2.2 强调放下执着老子认为,人们应当放下执着和贪欲,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2.3 启示管理和领导者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启示管理和领导者,应当放下权力欲望,倾听员工意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以柔克刚,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三、谦逊和宽容3.1 谈论谦逊老子强调谦逊是一种美德,只有谦逊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才能真正成就大事。
3.2 强调宽容老子认为,宽容是一种智慧,只有宽容他人的过错和缺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3.3 启示人们的处世之道老子的谦逊和宽容思想启示人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宽容他人的不足,以和为贵,以柔克刚,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追求。
四、无欲则刚4.1 解读无欲则刚老子认为,无欲则刚,即不要被功名利禄所困扰,不要被私欲所驱使,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4.2 强调清心寡欲老子主张清心寡欲,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要保持内心的淡泊和超脱。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书中充满了深邃的智慧和
哲学思考。
读完《老子》,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对生活、处世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老子》告诉我们“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
物的本原。
这里的“道”并非指具体的道路,而是指宇宙间的自然
规律和真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
而忽略了“道”的存在。
读完《老子》,我明白了“道”是宇宙间
的真理,我们应该顺应自然,顺应“道”的规律,才能够获得真正
的幸福和安宁。
其次,《老子》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并不是说要
完全不做事,而是要顺应自然,顺应“道”的规律,不要过分干预
和违背自然规律。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功利和物质利益,而
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读完《老子》,我明白了“无为而治”
的理念,学会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才能够真正获得
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另外,《老子》中还提到了“柔弱胜刚强”的观念。
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于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
柔和的力量。
读完《老子》,我明白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学
会用柔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事物,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老子》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加注重顺应自然,学会“无为而治”,用柔和的态度
对待他人和事物。
相信在这样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过上更加平和、安宁的生活。
老子的思想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经》。
该书以简洁、深邃的语言,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老子》的读书笔记摘抄,旨在梳理和总结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道与德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章)摘抄:这句话表明,道是超越言语和名相的,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
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2.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上善”的境界,即像水一样,无私地滋润万物,不与人争斗,却能接近道的本质。
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摘抄:这句话揭示了道的生成过程,即道是万物的根源,通过不断的生成和演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4. 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摘抄:这句话表明,道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三、无为而治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领导者不主动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却能实现治理的目的。
2.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也。
(第六十六章)摘抄:这句话表明,伟大的国家应当像水一样,处于低处,容纳万物,从而成为天下的交汇点。
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摘抄:这句话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具体方法,即用正道治理国家,用奇计用兵,以不干预的方式取得天下。
四、人生哲学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知足的重要性,即知道满足于现状,不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才能避免辱没和危险。
2. 悔之者少矣,知足者常乐。
(第十六章)摘抄:这句话表明,后悔的事情很少,知足的人常常快乐。
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不争的智慧,即不与人争斗,才能避免纷争,赢得天下。
五、结语《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2018-2019】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篇一光阴荏苒,年复一年。
繁忙的工作,匆匆的心情难免使人疲惫和麻木。
而读书可以明志可以明理可以医治慵懒的思想。
今得《老子的智慧》一书,每每读来总会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而每有会意,便会欣然一爽。
《道德经》比《易经》好读,若没有注解我根本读不了《易经》,而老子的话则都是通俗又形象的表述。
《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我认为,从总体上讲,《易经》是一个大系统,严谨周密,无所不容,充满相生相克和辩证,探讨天地人的客观规律,不绝对什么,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及预测未来的能力。
《道德经》也构建了一个大系统,那就是关于道和德,即天之道、圣人之道、上德、玄德,老子通过大量的辩证、对比、反复、比喻,提出利而不害的天之道、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提出负阴抱阳、以柔胜刚、清静无为的处事之德,老子是在为世人解答社会生活中诸多的疑惑,进而快乐又自信地为道为德、为圣为人。
至于《论语》,从小到大读过的片段也不少,给人的感觉都是些仁义礼的论述,像某某人说的,都是些吃人带血的文字,于我的吸引不大,不过我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言多必失。
老子教给我们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包括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的辩证,不仅如此,他还说得格外地形象。
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界有很多美好,当然也有很多丑陋。
真善美是我们都喜欢和追求的,那么假丑恶呢?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道这一点,一个人就会对凡事有包容。
我们总想世上没有坏人,这可能吗?要知道坏人灭不了,也要相信好人会不断涌现。
我们总想消灭贫穷和两极分化,可是没有贫穷,哪来所谓的富足?你口袋也是十万块钱,我口袋也是十万块钱,穿一样的衣服,这有意思吗?世界之可爱,在于其多样性,在于其差异性,在于其变化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通用3篇)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1今天读了一本书《老子的智慧》。
这本书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一些老子的哲学思想,并且通过分析这些哲学思想,给大家分享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感触很大,也有所体会:一、无为而无不为。
无论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因为大家有共同的工作、学习目标,所以平时跟身边人往往是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
有竞争常常就会产生矛盾,有了矛盾就会伤到感情,伤到感情就让人烦恼。
这个时候,老子的智慧就有了作用。
老子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就不学习不工作了,而是一种豁达的智慧,是通过避免与人冲突与争竞去为人处世,通过这种巧妙灵活的方式,不仅出色得完成了目标,而且还不产生烦恼。
这样的一个道理,对我启发很大,也令我联想到平时的学习生活。
在学习当中,我常常会因为同学的成绩比我好而感到烦恼,一心想着要赶超同学。
可是我却没有想到提高成绩并不是要把同学当作敌人,而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知识涵养,通过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弥补知识缺漏,最终成绩必然提高,而且也不会让我对同学产生仇视与敌意。
相反的,当通过这样的方式而取得学业进步以后,同学们会因为我表现出的豁达与善意而对我产生钦佩之情,同学友谊也滋养与发展了。
二、审时度势,进退得当,品味舍得。
这本书当中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人生常常会在福祸之间徘徊。
福祸之所依,祸福之所藏。
在福祸之间,常常是没有定论的。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智慧的人就懂得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审时度势,越是发生变化,他们越懂得借助变化来使得自身获得有利的实惠。
并且人生是没有完全成功没有失败的,当遭遇失败有所损失的实惠,也应该懂得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对于已经注定的功名得失,淡定从容。
三、时常谦卑,虚心学习。
这本书当中的一个重要讲述,就是告诉我们”满则遭损,虚则受益“,这也是切实的现象。
人心也如一只水桶,水桶的水满了,必然是会溢出水来,也是容易被人拿勺子舀出水去的。
倘若我们懂得虚心谦卑,那么心里这个水桶,就会在适当满的时候突然一下子又变出了容量。
就从原本的一只小水杯变出了一只大水桶,当大水桶也快满了的时候又变出了一口大水井,当大水井也快满了,又变出了一片大水湖,当大水湖也快满了,又变出了汪洋大海,当汪洋大海也快满了,又变出了浩瀚星河,当浩瀚星河也快满了,咱也不知道了。
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2也许现在读这些书的人很少是自愿的,包括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我之所以会选择《智慧的老子》这本书,一个原因是我这个学期选修了《读老子》这门课,清风老师讲得非常好,所以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再之,《读老子》这门课只能选修半个学期,所以老师也没办法把所以的内容传授给我们,由于读了一部分,我深知老子思想的重要性,所以我毅然而然的去图书馆找了这本书,迫切地想要把老子的思想了解。
先让我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
《智慧的老子》一书的作者是湖北枝江张起钧,他1916年生于北平,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
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夏威夷、南伊利诺各大学讲学,是国际驰名之老子哲学专家。
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阳,河南周口鹿邑人,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道教的道祖,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来自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思想从古自今都一直存在,一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后代的影响实在深远,这是不可否认的。
老子《道德经》一书不过五千字,却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在作者的眼中,老子是智慧的,其用智慧二字足以彰显老子《道德经》之精妙绝伦。
我记忆最深的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无中生有,老子说的非常的巧妙,“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还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育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原来都是没有名字的,正因为没有名字,所以才出现了名字,还有,一个房子正是因为是空的,才发挥了它是一个房子的作用,才可以住人,才可以存放东西,如果它是实心的,是结实的,那根本发挥不了它的用处……这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生动,一句一解都是那么的精辟!第二个就是老子的以柔克刚,老子说在我们的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
但是,等人的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了,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呢?大树比小草坚强得多,但是,但台风来时,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而小草全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怀山襄陵。
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最后一个就是心中无岸,所到皆岸。
这里的岸,本人理解为目的地。
心中没有目的地,但所到的每一处地方都是目的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提倡要有目标。
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有目标就会有欲望。
人在满足不了自己欲望的时候,就难免会失望,失落,给自己带来烦恼。
而当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他的.欲望就会得到满足吗?也许这会暂时地满足他目前的欲望。
但在这之后,他会有更大的目标,更大的欲望。
人的欲望是满足不了的。
而《智慧的老子》所说的心中无岸,所到皆岸。
在我看来,为人的目的性不要那么强,只要你带着平常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那样你获得的每一个成就,无论大小,都会给你带来快乐。
这样的你在工作中也是在享受,你不必时时被目标压着。
但是,生活总有那么多的无奈,以至于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也就迫使我们走向了极端。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运用作者在《智慧的老子》中的精辟见解来理解,都是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的。
《道德经》一书带给我们的哲理和启发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领悟和接受的,这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慢慢去体会,等我们真正领悟到了其中的奥妙,那么我觉得我们的人生也就不会有雨天了!面对错综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读读《老子》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3光阴荏苒,年复一年。
繁忙的工作,匆匆的心情难免使人疲惫和麻木。
而读书可以明志可以明理可以医治慵懒的思想。
今得《老子的智慧》一书,每每读来总会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而每有会意,便会欣然一爽。
《道德经》比《易经》好读,若没有注解我根本读不了《易经》,而老子的话则都是通俗又形象的表述。
《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我认为,从总体上讲,《易经》是一个大系统,严谨周密,无所不容,充满相生相克和辩证,探讨天地人的客观规律,不绝对什么,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及预测未来的能力。
《道德经》也构建了一个大系统,那就是关于道和德,即天之道、圣人之道、上德、玄德,老子通过大量的辩证、对比、反复、比喻,提出利而不害的天之道、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提出负阴抱阳、以柔胜刚、清静无为的处事之德,老子是在为世人解答社会生活中诸多的疑惑,进而快乐又自信地为道为德、为圣为人。
至于《论语》,从小到大读过的片段也不少,给人的感觉都是些仁义礼的论述,像某某人说的,都是些吃人带血的文字,于我的吸引不大,不过我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言多必失。
老子教给我们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包括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的辩证,不仅如此,他还说得格外地形象。
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界有很多美好,当然也有很多丑陋。
真善美是我们都喜欢和追求的,那么假丑恶呢?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道这一点,一个人就会对凡事有包容。
我们总想世上没有坏人,这可能吗?要知道坏人灭不了,也要相信好人会不断涌现。
我们总想消灭贫穷和两极分化,可是没有贫穷,哪来所谓的富足?你口袋也是十万块钱,我口袋也是十万块钱,穿一样的衣服,这有意思吗?世界之可爱,在于其多样性,在于其差异性,在于其变化中。
即是如此,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有点像愚民之冶,但说的句句是客观事物的辩证。
一个单位喜欢评先进,职工当然就要争斗了;我们在故宫或是博物馆存放了奇世珍宝,当然就会有小偷瞄上了;我们的改革开放大潮,给大家创造了大量的赚钱的机会,欲望横流,民心就乱了。
老子从诸方面对此进行了反复认证,既然凡事都有两端,得此必失彼,过于追求则必有所失,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提出了圣人应该有的状态,是“为腹不为目”,是要“去甚、去奢、去泰”,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道德经》。
世界的辩证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发展之中。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意思是说老天爷刮大风下大雨都不会长久,总会有雨后彩虹,何况人呢?你想“持而盈之”、“揣而锐多”、“金玉满堂”,能够守得住吗?物壮则老,极强终衰,老子从来都是反对以一种刚强、圆满的状态,他认为这必定不是长久的状态。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它还能装多少水呢?你若想再攀高一层,那你必定不应该在最顶层,所以在很多时候“以退为进”是有其中的道理的,我们也可以此辩证地看待发展中的事物。
美国很强大,他能一直强大吗;一个人现在很得志洋洋,会不会有落魄的时候呢;表面上你与人无争,但到头来别人能争得过你吗?反之亦然。
这就是老子的不争哲学,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而实际上呢,他开启了人们的视野,开创了道家学说,是为一代先师。
“上善若水”,《道德经》不少章节都是说水之善,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又该学习水的哪些品性呢?老子说“水善得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滋养了万物,如人体就有大半水,但水却从不争上,生而不有,它从来不说人是她的孩子,草木是她的孩子,她是万物的主宰,相反,所有脏的它都清洗掉,包容掉,净化了,就是符合“道”的。
水至柔,但水滴能穿石;什么都能改变水的形状,但“抽刀断水水更流”,一切改变都是徒劳的;积少能成多,水汇集江海成为百谷王,是其“善为下”的结果。
这样看来,柔弱是胜于刚强的,老子说刚强是死的特征,柔弱则是生的特征,“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生的时候人的肌肉是柔的有弹性的,草木也是柔的,风吹即动,但死了就硬了、枯了,这就是“柔以胜刚”的道理。
老子阐述的观点也有不少令很多人惊讶。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