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移动网CE局数据规范共33页文档
移动IP承载网增值业务CE接口双路由优化
![移动IP承载网增值业务CE接口双路由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35e2c3de2bd960590c677c7.png)
4 1
I I l l l l l l I _ l I 曩 酸 《 《 《
T E L E C O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I C S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一
一 一 一一 一
图1 串联 系统 可 靠性 框 图
这 种情 况 ,相 当于备 用路 由失效 ,表 面上是并联路 由,
实为串联路 由。优化前 的内蒙联通 I P承载网增值业务 2 . 2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网络设备 并联 或多链路一 直是大 型 电信运 营商 网 络安全建设的主要方 向。最常见的是双路 由 ( 并联 ) 方 式。假设每个点的可靠度仍为 9 0 %,那么总可靠为 9 0 % + 9 0 %( 1 - 9 0 % ) = 9 9 %( 算法 1 ) ; l ~ ( 1 — 9 0 %) ( 1 — 9 0 % ) = 9 9 % ( 算 法2 ) 。 由此可见 ,2 个节点,在可靠度均为 9 0 %时 ,并 联的结果高达 9 9 %,而串联的结果仅为 8 1 %。 公式 2 为并联 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 : 式 中, 为第 单元不可靠度 ; 为第 单元可靠 度。图 2 为并联 系
4所示。
障并将流量切换至备份链路 以加快 网络收敛速度 ,从而 保证业务继续进行 , 减小设备故障或链路故障对业务的
影响 ,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静态路由可 以通过 B F D协议解决端 口 “ 假 活” ,但 对于邻接复杂 的网络拓扑也无法获知 。
5 . 5 . 2动态路 由
动态路 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 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 。 虽然动 态路 由协议会不 同程 度地 占用 网络带宽和 C P U
阿朗CE规范
![阿朗CE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edac8cdaa00b52acfc7ca25.png)
江苏联通WCDMA 网络CE实施配置规范上海贝尔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六月修订记录目录编制说明 (3)1.CE设备基本信息及可靠性 (1)1.1.设备的访问及访问控制 (1)1.1.1.设备远程管理要求 (1)1.1.2.路由器访问控制 (1)1.2.设备系统日志 (2)1.3.设备高可靠性措施 (2)1.4.设备负载均衡的方式 (3)1.5.配置需求 (3)1.5.1.设备基本信息配置需求 (3)1.5.2.设备高可靠性配置需求 (4)1.6.配置模板 (4)2.端口配置要求 (10)2.1.配置需求 (10)2.2.配置模板 (10)3.路由设计和转发实现方案及配置 (14)3.1.总体路由和转发策略 (14)3.2.IGP路由策略及规划 (15)3.3.MP-BGP路由方案 (15)3.4.配置需求 (15)3.4.1.ISIS协议配置需求 (15)3.4.2.BGP路由协议配置需求 (16)3.4.3.MPLS LDP配置需求 (16)3.5.配置模板 (16)3.5.1.ISIS协议配置 (17)3.5.2.MP-BGP协议配置 (17)3.5.3.MPLS LDP配置 (18)4.CE与IP承载网互联配置 (19)4.1.配置需求 (19)4.2.配置模板 (20)5.CE与DCN网管及爱立信RNC网管互联配置 (23)5.1.配置需求 (23)5.2.配置模板 (24)6.CE与网元互联配置 (28)6.1.VPLS接入模式 (28)6.1.1.配置需求 (28)6.1.2.配置模板 (28)7.BFD配置 (38)7.1.配置需求 (38)7.2.配置模板 (38)8.网络服务质量(QOS)配置 (41)8.1.配置需求 (41)8.2.配置模板 (41)业务 (41)CE-CE路由器 (42)9.设备命名规范 (45)9.1.网元命名规范 (45)编制说明本文档为江苏联通WCDMA网CE实施配置规范,包括CE网络组网配置要求及模板、CE网络与联通IP承载网互联配置要求及模板、WCDMA网元接入配置要求及模板等内容。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1.1_发布稿_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1.1_发布稿_](https://img.taocdn.com/s3/m/40e4b0222af90242a895e5ff.png)
接口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SIM)应用特性 YD/T 2582.2-2013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 Cu 接口测试方法 第 2 部分: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 工具箱(USAT)特性 3GPP TS25.123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需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3GPP TS25.214 3GPP TS25.302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物理层过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DD))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3GPP TS25.331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3GPP TS36.133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管理支持需求(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3GPP TS36.304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空闲态的用户设备过程(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3GPP TS36.331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3GPP TS45.005 GSM/EDGE 无线接入网:无线收发(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3GPP TS45.008 GSM/EDGE 无线接入网:无线子系统链路控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
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命名规范v1.0-090225
![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命名规范v1.0-090225](https://img.taocdn.com/s3/m/38a1e93083c4bb4cf7ecd116.png)
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资源命名规范v1.0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2月Confidential版本更新说明项目编号文档编号版本号编制人/时间审核人/时间主要更新内容目录1概述 (5)1.1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 (5)1.2命名、编码与分配范围 (5)1.3适用范围 (5)1.4编排格式与约定 (6)2设备和端口命名 (7)2.1设备命名 (7)2.1.1网络设备名 (7)2.1.2网管中心设备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端口描述 (9)2.2.1LoopBack端口描述 (10)2.2.2网络端口描述 (10)2.2.3业务端口描述 (12)3网管及安全相关命名 (12)3.1网管 (14)3.1.1SNMP密码 (14)4BGP相关命名 (15)4.1BGP邻居描述 (15)4.1.1I-BGP 邻居描述 (15)4.1.2E-BGP 邻居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C OMMUNITY分配 (15)5路由策略列表命名 (17)5.1R OUTE P OLICY命名 (17)5.2前缀列表命名 (18)5.3C OMMUNITY LIST命名 (18)6MPLS 三层VPN命名 (20)6.1VRF命名/编码 (20)6.1.1需要接入IP承载网(B网)的业务VPN (20)6.1.2PS域CE路由器VPN划分 (20)6.1.3设备VRF命名 (21)6.1.4RD值 (21)6.1.5RT值 (23)附录1:全国电话区号表 (25)1概述1.1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本规范对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实施中所使用资源的命名、编码与分配作了明确规定。
CDMA移动通信基础
![CDMA移动通信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c3f0a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a.png)
分集技术
◆ 前向链路多径/基站分集
第21页/共55页
◆ 反向链路多径/天线分集
第22页/共55页
软切换
◆ 软切换:CDMA系统各小区可使用相同的频率,从现有小区到领近小区的 切换是无间切换。 在软切换中移动台是同时连接到多个基站上通信,它的功率控制由它接 收到的最强信号的小区决定。当邻近小区的信号强度超过一个确定的数值, 但仍低于现有基站的信号强度时,移动台进入软切换状态。
在频分多址系统中,把可以使用的总频段划分为若干占 用较小带宽的频道,这些频道在频域上互不重叠,每个频道就 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第4页/共55页
时分多址(TDMA)
MS1
. .
MS2
.
.
.
BS
.
帧
时隙
MSk
在时分多址系统中,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 成若干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每一个时隙就是一 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37
78
870MHz
119
160
201
242
283
1.23MHz
880MHz
F
TX-RX=45MHz
上行频段
825-835MHz
825MHz
1.23MHz
F 835MHz
第11页/共55页
中国联通CDMA系统的工作频率为: 825MHz—835MHz(基站收) f=825+0.03N(N=1—333) 870MHz—880MHz(基站发) f’=870+0.03N(N=1—333)
第12页/共55页
频道间隔及中心频率位置
第一载频为283。 CDMA频道间隔为;收发频道间隔45MHz。 中心频率在AMPS的283号频道(833.49MHz)处的CDMA频道为CDMA 基本频道。以后视发展情况逐步由高端向低端扩展,例如使用第二个CDMA 频道,中心频点位置为242号,最多可以有7个CDMA频道。 CDMA不需进行频率规划,各小区可以使用相同频道。但各小区要进行 导频相位偏置规划。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编码原则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编码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20f89c5a32d7375a5178024.png)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网元编码原则目录目录1前言21.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编码原则31.1 网元编码构成31.2 网元编码说明41.3 网元编码示例42.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中省份和本地网编码53.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类型名称214. 一级网呈现原则:(正式的命名仍按上述原则做,简化的呈现按本条做)24前言为规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网管系统中各网元的编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高效地管理和维护移动通信网络,编制了《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网元编码原则》,本规规定了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省级网管系统和部级网管系统中各本地网和网元设备编码的一般原则。
1.对本地网和网元进行编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尊重现网使用习惯、名称体现关键信息与尽量简化。
2.地理命名规了中国联通现网所有省份与本地网的名称;网元编码规了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包括CDMA网电路域中所有网元设备的编码原则;3.本文的编码原则针对部省网管系统的上传以与集团网管呈现和管理而定,暂不对各网元的设备输出名称做修改。
4.各省级网管系统在向总部网管系统上传数据时,网元编码需包括省份代码。
省不做要求。
5.如无特别说明,本编码规中MSC包含MSCE、TMSC包含TMSCE、HLR包含HLRE1.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编码原则1.1网元编码构成网元编码由四部分构成,包括:省份代码、本地网代码、网元类型、网元序号。
如下表所示:表1:网元编码构成表[构成说明]1)省份代码:表示该网元所属的省份,由2~3位英文大写字母组成,省份代码的取值详见本规第2章。
2)本地网代码:表示该网元所属的联通本地网,由2~4位英文大写字母组成,本地网代码的取值详见本规第2章。
3)网元类型:表示该网元的类型,由1~4位英文大写字母和数字组成,其取值详见本规第3章。
4)网元序号:一样类型的不同网元用网元序号加以区分。
(1)BTS、SECTOR、DOSEC序号与位数由各省自定;(2)BSC、BCF 序号由1~4位十进制数字组成。
中国联通国际业务虚拟以太网专线业务规范
![中国联通国际业务虚拟以太网专线业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1053eea04a1b0717fd5ddfb.png)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S11-116(2015)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业务规范The Enterprise Spec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Virtual Ethernet Private Line Servicefor China UnicomV1.02015-08-31发布2015-08-31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和术语 (1)3.1 缩略语 (1)3.2 术语和定义 (2)4 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业务描述 (3)4.1 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业务定义 (3)4.1.1 业务定义 (3)4.1.2 业务类型 (3)4.1.2.1 业务类型与技术实现 (3)4.1.2.2 业务描述 (4)4.1.3 面向的客户群体 (5)4.2 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业务特征 (6)4.2.1 业务接入特性 (6)4.2.1.1接入方式 (6)4.2.1.2用户接口 (6)4.2.1.3覆盖范围 (7)4.2.2 业务带宽定义 (7)4.2.2.1接入电路方式和带宽 (7)4.2.2.2业务带宽(虚电路带宽) (7)4.2.2.3虚拟以太专线业务的带宽(速率)开销 (7)4.2.3 业务特性 (8)4.2.3.1 MTU (8)4.2.3.2 VLAN TAG处理方式 (9)4.2.3.3 二层协议透传 (10)4.2.4 服务品质保证(SLA) (10)4.2.4.1开通时限(Provisioning Lead Time) (10)4.2.4.2 业务可用率(Service Avalability) (10)5 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业务技术方案描述 (11)5.1 国内业务接入及组织方式 (11)5.1.1 技术方案 (11)5.1.2 接入方式 (11)5.2 国外业务接入及组织方式 (12)5.2.1 技术方案 (12)5.2.2 接入方式 (12)5.3 国际运营商互联方案 (12)5.4 虚拟以太专线可靠性部署 (13)6 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产品服务 (13)6.1 服务模式 (13)6.1.1 一站服务模式(One Stop Shopping Mode) (13)6.1.1.1 分类 (13)6.1.1.2 适用情况 (14)6.1.2 双端服务模式(Bilateral Mode) (14)6.2 签约流程 (14)6.3 业务开通要求 (14)6.4 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业务故障受理流程 (15)6.4.1 故障处理原则 (15)6.4.2 客户报障接口 (15)6.4.3 客户报障时需提供的信息 (15)6.4.4 故障处理流程 (15)附录 A (资料性附录)中国联通承载A网覆盖范围 (15)附录 B (资料性附录)技术对比 (18)前言为了规范中国联通国际虚拟以太专线业务,促进业务健康、快速地发展,确保业务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中国移动多厂商软交换设备共用CE数据制作规范(爱立信)
![中国移动多厂商软交换设备共用CE数据制作规范(爱立信)](https://img.taocdn.com/s3/m/88bc70d9ad51f01dc281f1de.png)
中国移动软交换统一站点数据配置规范(爱立信CE设备)(草案)版本号:0.9.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文档说明:本规范为中国移动软交换统一站点CE局数据指导性规范。
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文档修改历史目录1. 软交换站点拓扑图 (4)2. 软硬件版本说明 (4)3. 局数据规范 (5)3.1协议及参数要求 (5)3.2关键字说明 (5)3.3CE-AR、CE-CE局数据规范 (5)3.3.1 CE-AR (5)3.3.2 CE-CE (7)3.4路由与VPN (8)3.4.1 VPN配置 (8)3.4.2 OSPF协议 (9)3.4.3 路由策略 (9)3.5CE-SS/MGW (11)3.5.1 CE-华为SS/MGW配置模板 (11)3.5.2 CE-爱立信SS/MGW配置模板 (13)3.5.3 CE-诺西SS/MGW配置模板 (15)3.5.4 CE-中兴SS/MGW配置模板 (18)3.5.5 CE-阿朗SS/MGW配置模板 (21)3.5.6 CE-摩托SS/MGW配置模板 (23)3.6网管与安全配置 (23)3.6.1 管理及未使用端口 (23)3.6.2 SYSLOG配置 (24)3.6.3 SNMP配置 (24)3.6.4 安全设置 (25)3.6.5 CE连接网管DCN接口 (25)3.6.6 配置本地帐号 (26)3.6.7 配置远程访问 (26)1. 软交换站点拓扑图软交换设备(SS 、MGW )通过站点CE 路由器接入IP 承载网,拓扑如下图所示。
AR1AR2CE1CE2IP 承载网MSC ServerMGW媒体链路信令链路注1:CE 之间互连2-4个接口应该分布在2个不同的板卡上;注2:当AR-CE 使用2.5G POS 传送媒体流时,建议CE 之间使用2-4*GE 捆绑(需要根据连接的软交换厂家特点、容量来确定,CE 之间链路带宽设计需要考虑AR-CE 单链路35%带宽+站点内部经过CE 之间疏通的流量)2. 软硬件版本说明本规范适用如下软硬件版本:3.局数据规范3.1协议及参数要求IP承载网AR(PE)与CE之间互连参数规范如下表,包括AR-CE互连路由协议参数、CE-CE互连路由协议参数、路由策略、VPN配置等,详细内容请参见附件1《承载网PE-端局CE间参数规范》。
中国联通机房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
![中国联通机房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9f66d54c850ad02de804170.png)
中国联通机房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二○○六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主设备 (3)第三章 DDF/ODF架 (7)第四章天馈系统 (12)第五章网管系统 (14)第六章备品备件 (16)第七章仪器仪表 (17)第八章动力与环境设备标识 (18)附录一《传输设备编码原则》 (21)附录二:《数据主设备编码原则》 (29)附录三: 《移动设备类型及名称编码原则》 (36)附录四:《动力与环境设备的编码原则》 (38)附录 (47)附录五:《相关图例》 (49)为实现机房设备维护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范包含对主设备、用户端接入设备、DDF/ODF架及线缆、天馈系统、网管系统、备品备件、测试仪表、动力配套设备(各类高压设备、低压设备、油机、空调、消防设备、高频开关电源、低压配电屏、直流分配柜、交直流转换屏、蓄电池组等设备)的标签、标识规定第二条各类标识可根据设备和机柜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尽量附加联通“中国结”企业标识。
第三条所有标识应采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在光面纸上,背面(无胶水的)可贴双面胶粘贴,要求粘贴持久、牢固。
第四条同一种型号设备标识尽量粘贴在设备的同一位置,粘贴位置要求平整、美观,不能遮盖住设备出厂标识上。
设备及电路编号应根据总部制定的统一编号原则进行(见附件),各分公司应作好数据的关联、整理和存档工作。
第二章 主设备第六条传输机架标签位置:机架标签应贴在传输机架顶部内容要求:1、机架所属专业、所在分公司、所在局站和设备类型(SDH 、WDM 、微波等)信息。
2、设备生产厂商。
4、设备型号。
5、设备编号。
格式范例:第七条 传输子架标签(适用有在专业网管上显示为独立网元的子架)位置:粘贴于传输子架面板或机架柜门内侧该传输子架对应位置内容要求:1、机架所属专业、所在分公司和设备类型信息。
2、传输系统名称。
3、网元类型(OA 、TM 等)4、设备型号。
局数据管理规范
![局数据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b98f5f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49.png)
1.0 目的1.1保证成都本地网局数据设置原则统一;保证成都本地网网元、路由的命名原则统一;保证成都本地网拨号方式、号码传送方式等符合相关技术体制的要求;1.2保证成都本地网局数据制作的及时、准确和简洁;1.3使得局数据申请、审批、制作、核查等管理流程规范化、电子化、集中化;1.4减少重复劳动,规范局数据,减少垃圾数据,从而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和管理效率、增强局数据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2.0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成都分公司的GSM网(含软交换)、互联互通的局数据管理和生产。
3.0 职责局数据管理由省公司网络部统一领导,综合维护中心负责成都本地网局数据的制作。
3.1省公司网络部3.1.1负责向有限公司申请新增及变更本省的联网局数据,执行有限公司下发的局数据文件。
3.1.2负责在本省范围内开放业务的局数据的统一管理,制定本省局数据管理办法及省内各类局数据的设置原则。
3.1.3负责新建交换机所需GT码、HLRID、24/14位信令点编码、LAC号、业务接入号等号码资源的统一规划、分配。
3.1.4以通信管理局的正式文件为依据,配合与我方已签订互联互通协议的电信运营公司开放只在本省范围内新增的短号码及本地网局号。
3.1.5监督、检查并考核省内各局数据制作单位的局数据生产情况。
3.2综合维护中心3.2.1严格确保在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时间内按时准确地完成成都本地网范围内局数据的集中制作、备份、核查,并做好拨测、计费验证及反馈。
3.2.2按照局数据设置原则做好交换机局数据的规范工作,并确保新建交换机严格按照交换机局数据规范进行数据设置。
3.2.3负责成都本地网内基站数据、优化调整数据的审核及制作。
3.2.4及时清理因工程割接需要产生的临时数据,确保交换机数据干净。
4.0 管理规范4.1号码资源规划、分配4.1.1建设单位或使用部门的提出新建设备所需GT码、HLR ID、24/14位信令点编码,无线网络LAC号,业务接入号等号码资源的需求,由省公司网络部交换管理、无线管理统一进行规划、分配,涉及省际联网数据的由网络部交换管理向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网络部提交备案。
中国移动PS域统一站点CE局数据规范(爱立信)V2.0
![中国移动PS域统一站点CE局数据规范(爱立信)V2.0](https://img.taocdn.com/s3/m/b498100e763231126edb1159.png)
中国移动PS 域统一站点 CE 局数据规范-爱立信(Gb & Iu-PS )版本号:2.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发布╳╳╳╳-╳╳-╳╳实施文档说明:本规范为辽宁移动SGSN站点CE局数据指导性规范。
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文档修改历史目录11中国移动PS域CE组网概述 (5)涉及内容 (5)目标组网 (5)22软硬件版本说明 (7)33局数据规范 (8)3.1协议及参数要求 (8)3.2关键字说明 (8)3.3 CE-AR、CE-CE局数据规范 (9)3.3.1 CE-AR (9)3.3.2 CE-CE (12)3.4路由与VPN (14)3.4.1 VPN配置 (14)3.4.2 OSPF协议 (14)3.4.3路由策略 (17)3.4.4 bridge配置 (18)44 CE-RNC 配置规范 (19)4.1 CE-华为RNC配置模板 (19)4.1.1接口配置 (19)4.1.2静态路由配置 (20)4.1.3路由策略配置 (21)4.2 CE-爱立信RNC配置模板 (22)4.2.1接口配置 (22)4.2.2静态路由配置 (24)4.2.3路由策略配置 (24)4.2.4 BFD与IP FRR配置 (25)4.3 CE-诺西RNC配置模板 (25)4.4 CE-中兴RNC配置模板 (25)4.5 CE-新邮通RNC配置模板 (25)4.5.1接口配置 (25)4.5.2静态路由配置 (26)4.5.3路由策略配置 (26)4.6 CE-大唐RNC配置模板 (27)4.6.1接口配置 (27)4.6.2静态路由配置 (28)4.6.3路由策略配置 (28)4.7 CE-烽火RNC配置模板 (29)4.7.1接口配置 (29)4.7.2静态路由配置 (30)4.7.3路由策略配置 (30)4.8 CE-普天RNC配置模板 (30)4.8.1配置 (31)4.8.2静态路由配置 (32)4.8.3路由策略配置 (33)55 CE-BSC 配置规范 (33)5.1 CE-华为BSC配置模板 (33)5.2 CE-爱立信BSC配置模板 (35)5.3 CE-摩托BSC配置模板 (36)66 CE-SGSN 配置规范 (37)6.1 CE-华为SGSN配置模板 (37)6.2 CE-爱立信SGSN配置模板 (39)77网管与安全配置 (41)7.1管理及未使用端口 (41)7.2 SYSLOG配置 (41)7.3 SNMP配置 (42)7.4安全设置 (42)7.5 CE连接网管DCN接口 (43)7.6配置远程访问(如下只是示意,可选) (43)1中国移动PS域CE组网概述涉及内容中国移动PS域CE主要承载无线和核心网PS域业务,包括PS域的IU-PS逻辑接口(包括RNC和SGSN)、Gb逻辑接口(包括BSC和SGSN);PS域的Gn逻辑接口(包括SGSN和GGSN);PS域的Gi接口(包括GGSN)。
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资源命名规范v1.0
![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资源命名规范v1.0](https://img.taocdn.com/s3/m/986be54b9ec3d5bbfd0a74fe.png)
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资源命名规范v1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资源命名规范v1.0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 概述31.1 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31.2 命名、编码与分配范畴31.3 适用范畴31.4 编排格式与约定32 设备和端口命名42.1 设备命名42.1.1 网络设备名42.1.2 网管中心设备名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端口描述62.2.1 LoopBack端口描述72.2.2 网络端口描述72.2.3 业务端口描述93 网管及安全有关命名93.1 网管103.1.1 SNMP密码104 BGP有关命名114.1 BGP邻居描述114.1.1 I-BGP 邻居描述114.1.2 E-BGP 邻居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Community分配125 路由策略列表命名135.1 Route Policy命名135.2 前缀列表命名145.3 Community list命名 156 MPLS 三层VPN命名156.1 VRF命名/编码156.1.1 需要接入IP承载网(B网)的业务VPN 15 6.1.2 PS域CE路由器VPN划分 166.1.3 设备VRF命名166.1.4 RD值 176.1.5 RT值19附录1:全国电话区号表23概述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本规范对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实施中所使用资源的命名、编码与分配作了明确规定。
本规范是进行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建设、便于规范化的基础性文件,也将是日常爱护治理的重要文件。
本规范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唯独性本规范保证在中国联通IP承载网层面一个对象只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只对应到一个治理对象。
可扩展性显现新类型的资源对象本规范未包括时,易于增加扩充,同时也考虑到编码容量的可扩充性。
可操作性命名规则与实施原则描述明确、严谨,易于实际操作。
命名、编码与分配范畴本规范对中国联通WCDMA配套CE工程中所使用资源的命名、编码与分配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