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5 古诗三首之《牧童》 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词三首之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
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课件出示:5 古诗三首】
【课件出示:牧童骑牛图】同学们,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同学们,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
关于吕洞宾,谁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课件出示资料袋: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同学们,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请再读古诗,试着划分诗歌的节奏。
【课件出示: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诵读诗文的魅力?
还有不服气的同学吗?与他PK一下。
同学们,你们读得都很精彩!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读诗后的感受?
三、读懂诗意,走进快乐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研读古诗吧!
【课件出示第一句诗:草铺横野六七里。
】谁来读读?
同学们,“草铺”的“铺”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铺】【课件出示:铺开】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横野”指什么?【课件出示:横野】【课件出示:广阔的原野】
同学们,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
同学们,如果把“草铺横野六七里”改成【课件出示:“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比一比看,三句诗有什么不同?
小结:
同学们,“草铺横野六七里”看似写景,实为以景衬情,作者写景匠心独运,妙笔生花。
第一句诗假使只为写景,还可这样作诗——“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和第二句诗一起读来也是很有韵味。
但是,牧童那份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快乐则荡然无存,和全诗所要言说的主旨格格不入。
更为巧妙的是,这句诗中一“铺”一“横”把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把“铺”换成“长”、“绿”或“生”,把“横野”改成“田
野”、“原野”或“野外”,效果则截然相左,古诗的意韵大大削弱。
【课件出示第二句诗: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弄晚风三四声”说的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在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声吹出的悠扬笛声。
】同学们,诗句中“弄”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弄】【课件出示:逗弄,吹。
】把“吹”代入诗句中,读读诗句这样写行吗?
【课件出示: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吹晚风三四声。
】
同学们,你们从“弄”中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
小结:
同学们,“笛弄晚风三四声”作者采用以声衬情的方式,落笔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上,“未见牧童其人,先闻悦耳笛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试想,一天放牧回来,倘若牧童闷闷不乐怎会笛弄晚风三四声呢!这真是,牧童的惬意之感无以言表,笛弄晚风是最好的表达和言说。
这句诗,有个极为亮眼的词语——“弄”,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牧童当时的状态和心境,如果换成“吹”,整首诗意蕴让人大跌眼镜。
【课件出示第三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
】
同学们,“归来饱饭黄昏后”写出了牧童的自在,你从哪里读出来?【课件出示:黄昏后】
同学们,牧童在“黄昏后”才吃饱饭,在牧童“饱饭”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同学们,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饭后的黄昏时分。
】
小结:
同学们,“归来饱饭黄昏后”告诉我们牧童回家吃饱饭已是黄昏之后。
这里,虽然没有家人聚集的场面,没有父母的表现和参与,可是我们从“黄昏之后”的“饱饭”,可以想见牧童在家的其乐融融。
这就是诗的的留白,诗的张力和魅力所在。
【课件出示第四句诗: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同学们,“不脱蓑衣卧月明”说了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
同学们,吃饱饭的牧童,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心情怎样?
小结:
同学们,“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牧童是累了,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什么都不想;或是回想白天的经历;或是悠然地欣赏着草地夜景。
更为紧要的是牧童静享那份独有的惬意把古诗意蕴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四、细读诗眼,提炼快乐
【课件出示整首诗】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自己读读这首诗。
谁来试试?
一起来读读。
同学们,第四句诗的“卧”把牧童的快乐写的淋漓尽致。
劳累了一天的牧童,在皓皓明月高挂的夜晚,躺卧在草地上,是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什么?
同学们,牧童躺卧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用担心,相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在享受中他可以欣赏什么?
同学们,毫无疑问,《牧童》满诗尽是快乐在。
第四句诗的“卧”是诗眼,是牧童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放牧归来时间晚迟、家长是否会指责、牲口能否吃饱、笛弄的时间和姿势、是否脱蓑衣躺卧……更是因为他躺卧在草地上,可以好好地享受欣赏皓皓明月、吹拂舒心晚风、欣赏草铺横野的夜景、静闻野花的香气、回味白天放牧的情景……
同学们,根据你的体会,谁来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
五、延伸阅读,强化快乐
同学们,牧童,是不少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对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牧童的诗文吗?
预设:
【课件出示:
山中
【唐】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牧童
【唐】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村行
【南唐】成彦雄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
同学们,自由读读,说说诗中的牧童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同学们,再读读古诗,说说读诗后的感受。
六、总结升华
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以及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得的生活。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记住这个在风中吹笛的小牧童,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乘上诗歌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感受牧童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七、快乐作业:
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课件出示: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尝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附板书设计:
牧童
铺弄饱卧
牛儿笛声为友
月夜清风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