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王君《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 精品
读《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
在教育中享受幸福——读《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幸福是什么?幸福,总是那么魅力无穷,她昭示着多少人为之倾心;幸福,总是那么神奇异常,她引领着多少人为之奋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幸福是什么呢?有人说,教师的幸福,在于成就的卓著,事业的辉煌;有人说,教师的幸福,在于无私的奉献,桃李的芬芳;有人说,教师的幸福,在于天天的普通,日日的平常;也有人说,教师的幸福,在于名利的淡薄,心胸的坦荡……是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时候,对幸福有不同的认可。
对我而言,读上一本好书,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当我再次读完了王君老师的教育随笔集《教育与幸福生活》,对她那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真诚温和的情怀,灵动深邃的智慧甚是佩服,这本书共分为上下篇《幸福班级的幸福学生》与《幸福班级的幸福班主任》,其中上篇有:卷一天使素描,卷二激情岁月,卷三呵护心灵;下篇含有:卷一爱如潮水,卷二边教边思,卷三源头活水。
当我用心品味《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幸福的观点:教育的幸福,首先体现于教育细节的幸福。
这些细节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一定能够直接带来班级流动红旗,带来很高的升学率,带来领导的表扬进而获得显赫的荣誉,但无数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美丽和教育生命的所有魅力。
让我们来思考书中的一个问题:孩子们到学校来,是来学习的还是来生活的?书中告诉我:对孩子生命的肯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孩子的生命和成长,因此关心和责任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个方面就比保护更深一层,即教育孩子热爱生活,使他产生这样的感觉:活着是很美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愉快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获得幸福呢?其实,孩子的幸福主要来自教师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都献给孩子的真诚。
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师生情谊。
教师《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5篇
教师《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5篇第一篇:教师《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教育与幸福生活》是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新视界丛书》系列书的一本小书。
作者王君老师说:“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
”她热爱学生,衷情教育,她在教育的红尘中执著追寻诗意教育,在现实的教育困惑中思索教育理想,她带学生去疯去闹去批判,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因此她和她的孩子们感到:每一天都是金子!我在读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
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
教育在我看来有时是枯燥的、有时是烦恼的、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充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无奈的,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时真的让我头晕脑胀。
而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教育是幸福的。
当我读到此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是呀,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
《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就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本书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记载的是王君老师与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
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记载着老师的教育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
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
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幸福生活作文(通用15篇)
幸福生活作文幸福生活作文(通用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幸福生活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无非是家人的呵护;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关心;朋友的祝福……现代社会已经走进了高科技时代:城市里,每家每户都用上了高科技产品,还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农村中,生活方式也改变成了“小康生活”,农民伯伯种田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资源,而是用高科技技术来辅助农民,他们也不会有太多劳累。
但是,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中国曾经有一段屈辱的历史。
看过《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和电影的同学,一定难以忘记日本人的凶残。
他们杀害了将近30多万人,老人、妇女、儿童一个都不放过。
日本人还举行杀人比赛,看谁杀的多。
在电影里面说他们是禽兽,说的没错,这些事是只有禽兽才能干出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860年10月6日吗?那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一辈子的耻辱;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外国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痛苦,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里。
现在,我国的科技发达了,不再是以前那被外国人瞧不起的中国了,我们甩掉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人的脊背不在弯曲,不仅不被瞧不起,而且还让外国人敬佩上了我们国家;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以前懦弱的中国了,我们中国变得繁荣富强了。
我们甩掉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人的脊背不在弯曲。
现在,不管是农村里的小孩,还是城市里的小孩,都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学校中、坐在教室里、坐在课桌前,发奋的学习、刻苦的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
国家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幸福是需要每个人来建设的,我们,这些21世纪的新希望,应该怎样建设幸福中国呢?首先,我们要好好学习,只有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我们才有强大的力量,其次,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以养成习惯。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与美好生活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挖掘教育的本质及其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呼吁人们对教育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以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教育的价值与使命、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构建美好的教育体系。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在教育的价值与使命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个体人格形成和社会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
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通过个体发展为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读本书,我意识到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培养人才的有力工具,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次,本书强调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系统的支持与引导,同时也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通过读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不只是培养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
本书还从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关注个体发展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能动力。
作者揭示了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教育,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读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还要注重培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最后,本书探讨了构建美好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作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强调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是塑造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与美好生活的书籍,让我在深入思考之后,对教育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
书中指出,教育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格。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道德修养。
而且,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通过阅读此书,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得好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从而为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只有当教育真正发挥了这种作用,社会才能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这本书还探讨了教育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为他们提供追求个人梦想的支持和机会。
通过教育,个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成就感。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和生存,更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有意义、幸福的生活。
在读完《教育和美好生活》之后,我深深地被教育的力量所感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塑造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也可以得到持续进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教育,不仅仅是求学时期,而是将其作为终身的追求和责任。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的梦想,为社会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总结起来,《教育和美好生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
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探讨,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和品格,为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关注教育问题,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教育与幸福生活》是一本关于教育与幸福之间关系的书籍。
通过对教育的探讨和幸福生活的研究,这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以及如何创造一个促进幸福生活的教育环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也对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书中指出了教育对于个人幸福的影响。
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品格。
通过教育,一个人可以获得对于自己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与他人和社会良好相处的能力。
这些都是幸福生活所必需的因素。
例如,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同时,通过教授社交技能和培养同理心,教育也能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其次,书中探讨了如何创造一个促进幸福生活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的好坏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应该是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和表达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差异。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角色。
教育者应该是关心和关爱学生的,他们应该扮演着引导者和榜样的角色,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幸福生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过去,我可能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忽视了个人的情感和品格的培养。
现在,我明白了幸福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教育的真正目标,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品格,努力成为一个更加幸福的人。
其次,我也认识到教育环境对于个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性。
过去,我可能没有意识到教育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的影响。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个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性,我将更加关注和塑造自己周围的教育环境,努力创造一个促进幸福生活的环境。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幸福与教育读后感幸福与教育读后感1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教师这个岗位认识比较深的应该是“责任”这两个字,做一个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负责的老师是我未来职业生涯中首要追求的目标,接触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让所有师生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本书打破了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固有认识,也对即将迎来的教师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在做一个理想的教师的章节里,他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高报负才能有高成就,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的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只要帮助他们给自己种好理想的种子,他们的未来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成就。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自身要始终保持学习,不止是言传身教给孩子们做一个好的榜样,更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眼界,只有我们不断提高,才能为孩子们打开更宽泛的视野,带他们领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教师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存在,但是教师在孩子的人生中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或许我们不能改变孩子的人生,但至少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自尊自信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的未来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不单单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要学习的是从内心接受所有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尊重学生、爱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我们首先要去尊重自己的学生,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从内心爱学生,鼓励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进入校园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课业的繁重,不是被管理的拘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在爱的沐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更能懂得感恩和博爱。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在这里,我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和使命,成为一名光荣而不辱使命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3篇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2)《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2)精选3篇(一)《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启发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教育和美好生活的探讨,呼吁人们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个人品德、人文素养和情感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更应该是培养一个有理性思维、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卓越并在社会中有意义。
在书中,作者还谈到了教育的方法和方式。
他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单向传授、机械记忆等。
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边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教育与家庭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总的来说,《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这本书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也是对每个家长和社会成员的提醒和思考。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2)精选3篇(二)《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是一本作者不详的书籍,但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这本书围绕着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强调了教育对于实现美好生活的作用。
首先,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使人们更加理性和善良,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挑战。
与此同时,教育也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才能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其次,书中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024年《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2024年《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幸福与教育》是一本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的教育著作,作者富有远见和智慧,对于如何达到幸福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对教育的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读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幸福与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感悟。
首先,本书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个体。
在现代社会,教育常常被单纯地理解为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个体的心灵成长和内心世界的培养。
本书提出了幸福的教育观念,认为真正优质的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实现个体的幸福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这一观点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人格和灵魂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内心世界的培养。
其次,本书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幸福意识和幸福能力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幸福感的缺失成为了很多人面临的困境。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和价值观,并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幸福能力,使他们具备处理各种挑战和困难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幸福并非只是一种感受,更应该是一种态度和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幸福态度,并通过教育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再次,本书对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他提出了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此外,本书还追溯了教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指出幸福的教育需要立足于社会、文化和时代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质。
这些观点使我深刻反思自己是一名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我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
教育与幸福生活
《教育与幸福生活》有人说,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然而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
这是对的,但还远远不够。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因为教育更多意味着责任,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由爱而升华为责任,需要我们做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我认为,今天的师德内涵还应该增加一个重要内容——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
这里,“自觉提高”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多是发自内心的要求和行动。
怎样追求“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呢?我的切身体会是——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是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必须做反思型教师。
何谓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
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必须强调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反思型教师之“反思”绝不仅仅是“想"。
20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
第一,不停地实践。
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投入到学生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
和一般纯粹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作为反思型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情感性”,就是带着感情投入工作,融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和对学生的依恋之情;第二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做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做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幸福与教育》读后感1常常在思考:“幸福教育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在认真阅读了杨九俊老师的书后,能从不同的维度感受到幸福教育的样子。
我想幸福教育的样子大概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内容,这样的“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
二是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幸福过程与幸福结果相统一,即使是艰苦、漫长的过程,也应该“以苦为乐,乐在其中”。
三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的“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
在《幸福教育的样子》这本书中,有一篇是关于“做幸福的人”的__,读后,真是受益匪浅。
幸福是让一个人向往的词。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内涵丰富,值得回味。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幸福,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生也就会感到幸福。
没有教师的幸福感,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
因此,教育事业需要幸福的教师!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认为,首先要有“苦中作乐”的观念。
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决定着幸福的心态。
教师工作辛苦,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承受的教学压力、家长压力、社会压力大。
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心态,以苦为乐,苦中作乐。
其次,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和宽容之心。
幸福是一种感受。
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走进我们的学生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懂得了这些,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最后一课》
教育与幸福生活
读《最后一课》2014/9/22
最近在读王君特级教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
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在新教师培训的时候,王君教师给我们讲了她的事迹,给我们这些新教师做了培训。
她的优美的语言、出口成章的排比句着实打动了我,偶然的机会居然在鄂尔多斯图书馆找到了王君老师整理成册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内心的激动自不必多言。
从小时候就喜欢语文,仅仅是出于喜欢那些优美的语言,高中时代选择了理科,慢慢的与语文的接触了少了很多。
现在工作了,又一次看到了这样的优美、打动人心的语言,心中真是万分欣喜。
王君老师对学生的爱胜于对自己孩子的爱,她是真真切切的爱自己的学生的。
她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情感是很让人羡慕与敬佩的。
语文课上的教学,她是真的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语文课文中的,以自身的切身体会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情感世界越发丰富。
只是,因为我自身的专业不同,一个计算机教师是没有机会当班主任,是没有机会体会到王君教师与学生之间那样亲密的感情的。
她为学生准备的最后一个,感动了她自己,也感动了所有的学生,上最后一课虽然只用了四十五分钟,但是却是在用一生备课。
王老师是学生青春的倒影,但学生也是王老师青春的倒影,他们因为有彼此而更加幸福,更加知足。
王老师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生命,感恩亲人,感恩同学、朋友、教师,感恩更多的人······最后以李镇西教师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随笔,“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
”。
教育者可以这般幸福
教育者可以这般幸福《教育与幸福生活》这本书的作者是荣获“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写作教学百佳优秀教师”等称号的王君老师。
该书是一本班主任工作手记,全书共分为《天使素描》、《激情岁月》、《呵护心灵》、《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六个专辑,记录的是作者的教育实践,对实践的思考,对学习的感悟。
这是一本工作随笔,正如作者所言“率性的写作,自由的表达,最后呈现出来的不过是一堆生活的细节,真实却芜杂,谈不上选材,更无所谓构思,文字是素朴的,表达是粗疏的。
”但是通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听到的是作者潜在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学生最真挚的情感,对教学现状最直接的剖析,对教育事业最强烈的激情。
它没有功利的色彩,抹去了故作姿态的痕迹。
这本书是在临近放假的时候,学生王安怡的母亲送给我的,称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王安怡的母亲和我是同行。
打开扉页,上面写道:“屈老师,王安怡遇到您是她的福气!您和本书的作者一样优秀。
相信您也会像她一样硕果累累!”当我读完此书之后,羞愧之情令我汗水涔涔。
不因为作者显赫的成就,不因为作者流畅的文笔,不因为作者莹彻的见识,只为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我没有感受到的,一位教育者的幸福。
相处是如此幸福。
每天与学生的朝夕相处,每天流水线似的工作规程让人内心倦怠,难有激情。
尤其面对尽管付出很多心血,仍是毫无改进的“后进生”时,想到自己每日辛苦的失败,实是避之不及。
而书中作者却将自己的办公桌设在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教室后面。
她的原因是更好的了解学生。
其实,这种做法不仅更好的了解了学生,学生也更好的了解了老师。
学生见到的是老师揭下威严的面具之后,真实的工作状态。
真实也能填平感情的鸿沟。
距离产生美,在作者的身上所体现的是与学生没有距离的相处,而让学生对她报以更浓的依恋,更深的信任,更多的理解。
给予是如此幸福。
弗洛姆说:“‘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未来的幼儿教育、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一书,它使我受到很大的感染。
它向我们宣扬了很多关于保育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案。
杜威说过:“幼儿是太阳的中心。
”是的,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一阶段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并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于是便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兴趣班,逼迫他们学这学那,可是小小的头脑哪能装得下那么多的东西。
是儿童的,作为大人们就应该守护他们的自然,让幼儿过真正属于幼儿的生活,不要作为长辈就进行威逼,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保育就是保护和培育发展中的生命。
幼儿园不是小学,所以不应该向幼儿们灌输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发展幼儿们的爱、信赖感、自立感、自信心等,应该以游戏为中心,让幼儿园成为幼儿真正游戏的乐园。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打基础,就好像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
所以保育者应该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儿,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幼儿进行不断地训练,培育出来的孩子是没有光彩的。
保育并不是让保育者直接给孩子什么,而是要充分促进孩子自身的发展,放手让孩子不断地体验生活,通过对一件事情的反复经验,从中获得自己思考、自己行动、自己负责的好习惯。
有时,我看到邻居家的小孩一不小心脑袋碰到桌子便大哭起来,大人便说:“桌子真坏,我打它。
”长期以此来安慰孩子,显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大人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下次小心一点,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
个体和环境的互动称之为经验。
不可否认,幼儿通过经验得到成长,直接经验是有限的,而人际关系和书本是最重要的间接经验来源。
努力培养幼儿与同伴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同伴的价值观比说教更有影响力。
幼儿阅读绘本是最开心的,《小威向前冲》、《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大野狼》都是很好的绘本,它们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给幼儿留下无尽的遐想,绘本并不是要给幼儿带来什么知识,而是让幼儿获得无比喜悦的体验。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通往自己的路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通往自己的路《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通往自己的路张淑灵我希望我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牛奶,也能够给予学生蜂蜜!——王君教育,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改变我们又被我们改变,塑造着我们同时又被我们塑造。
对教育,我们应该还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化的诠释。
——王君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因为教育更多意味着责任,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由爱而升华为责任,需要我们做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李镇西当你从一个一直埋头于学术的人变成一个以语言为职业的老师,我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忐忑不安好久,怕自己一张嘴秒变“语调颤”和“面瘫脸”!反正我是这样,刚上讲台时,没有自信可言,全凭着那股与生俱来的硬着头皮往前冲的精神气支撑!我深知自己的“语调颤”和“面瘫脸”都是来自于怕自己教学的不专业耽误学生对知识明快的认知!还有怕不能给学生带来轻松的求学氛围!……但是奇妙的是在没有一个时间节点的具体界定下,那些“怕”没有了,随之一切都明丽起来了!现在思来,可能是因为在多种教育方式中,我选择了爱与责任这根主线,从而无形中把我和学生的心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共振!但仍旧偶尔会困惑在一年的教学中发生的很多小事!不知自己是否真如某些人口中所说的处理的不尽人意,甚而怀疑自己!幸运一路走来,有很多师友的鼓励和指点,尤其是大姐姐幕静老师不时地对我的具体教学事件的具体分析!同样幸运的是遇到了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的这本书!王老师的“下水日记”在用生命的热度细心记录学生们的蜕变时刻,诚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它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细细读来,发现在《教育与幸福生活》这本书中所描述的每个情真意切的故事,其主角是IB班的28个敢于思考和行动的学生和那个拼尽全力却愿静等学生成长的王君老师!王老师是个培育孩子身心强健、学力强和生活有感触的大姐姐式老师,她行走于校园,带来的是专业的教学、甜美的内心与向上的力量!而王君老师于我来说,是似曾相识的身影,是欲说还休的情怀,是那把又大又笨重的古锁的钥匙!这身影换来了孩子们,经常张老师张老师的叫,张老师张老师的办公室的寻,张老师张老师的课前课后的诉委屈!记忆处你的盆栽蒜苗被打碎了,你在两三个同学的簇拥下大哭着跑到楼下一年级找我,哇啦哇啦个不停,就是这样的一个动不动捂着嘴笑张老师你又把“读”读成一声的张哲诚同学,也会把他的委屈和泪水交托给我!在三年级科学的下学期相处中,这孩子更是对我黏糊的很,而且那个“读”梗也不在了,虽然我偶尔还是会把它读错!记忆处我给四年级一班的同学讲解身体的生理结构,当讲到嘴巴这个部位时,班里有个别爱动的小男生们,不仅头部扭动来回看某个小女生,还不时会传来低声的语言交流,当我正要制止时,教室传来一起一伏的抽泣声,那个小女生哭了!班里更是起哄不停,我一声历下,课暂停,做后面的预习!我从她的前桌了解到,原来她说话有时候会有点结巴,她受不了别人对它的关注!记得后来,和她沟通后,我让同学们抬起头,并介绍了关于产生结巴的几种原因,又向同学们说到,她的结巴就属于后者,只要克服心理恐惧,就会完全OK,然后又举了些案例以及案例中所体现的友爱和坚强!小女生笑了,那种笑好像懂得了什么!以后每次走廊上碰到,她总会大声喊,张老师好!而且课上还会帮我训斥那些不好好听课的学生。
读《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
读《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北营房学区北展希望小学李春艳暑假期间,我读了《教育与幸福生活》这本书。
开始读的时候,我就想:教育会与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多大的关系呢?利用十多天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读完。
读完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不一样。
它不是由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堆砌而成的,而是一位充满爱心与激情的年轻老师,用青春与热血写成的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
整本书没有一点儿晦涩生硬的词语,有的却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演绎出的青春与希望的华丽乐章。
虽然整本书记载的是一位初中老师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但是他们这个充满欢笑,拥有泪水,富有豪迈,写满细腻的班级团队精神值得小学老师们学习。
这本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这就是告诉我们广大教师要想在平凡的工作中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的工作。
而《教育与幸福生活》这本书恰恰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其实,如果我们能把教育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每天的都是简单、快乐、幸福的。
也许有些老师认为当前的教育很矛盾。
既有枯燥,又有充实;既有开心,又有烦恼;既有疲惫,又有轻松;既有欣慰,又有无奈。
这其中的个中滋味真让人感到仿若喝醉了酒,晕晕乎乎,想起经年往事五味杂陈。
《教育与幸福生活》展示了一位普通的老师用自己无悔的青春、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
这也是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教师的鲜明写照。
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如水,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
千千万万的一线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了课堂,更融进了学生的生命。
学生的生命在此获得了生长的力量,老师们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真的是幸福而快乐的。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教育,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教育,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教育,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提要: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多资讯《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教育,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教育,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当我看到《教育与幸福生活》这本书时,我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把它取下了书架。
自己一直崇尚“教育是一种生活。
”并把“教育是一种生活,自然的、健康的、睿智的、诗意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教育座右铭。
看到这个书名时,我就想作者是如何用“幸福”这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呢?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竟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
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
当我读到此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是呀,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
《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就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是的,整本书记载的就是王君老师与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
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当我读到第一辑《天使素描》和第二辑《激情岁月》时,我仿佛看到了昨天的我——一样的年轻,一样的激情,一样的浪漫……那时候从来没想过什么“优质课”、什么“教坛新秀”,什么“名师培养人选”……每天的生活都是简单、快乐、幸福的。
当我读到第三辑《呵护心灵》时,我似乎看到了今天的我——当我已拥有的一定的荣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的时候,我已经没像以前那么简单了,更多考虑的是所带的自己所带的训练队竞赛成绩是否会出色?自己所写论文获奖了吗?学生的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落后于平行班吗?我似乎忘记了一个朴素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与美好生活》是一本由英国著名哲学家___-___所写的著作,几乎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被这个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
然而,教育和美好生活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我自己似乎也说不清楚,因此我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读完了这本书。
读罢,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我们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教育,那么教师和学生的美好生活都会得到开启。
人生的一个真谛就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
___认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
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和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和运用纪律。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否真正考虑到了学生的幸福体验呢?教师备课往往只关注知识的设计和传授,课堂上也很少关注学生求知以外的需求。
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说自己研究是幸福的呢?家长在全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之外,几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
试想,如果我们本着“教育带来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层次去设计课堂,传授知识,结果会是多么温暖。
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大学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教师们喊“累”;孩子们每天在教室坐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喊“累”。
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说我因为研究的乐趣而喜欢呢?研究除了考上理想大学,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思考研究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
他们以及家长,甚至全社会可能就是简单的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伟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话,这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王君《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
读王君《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
苏明灿
阅读,就是让阳光住进心里,驱赶走心里的阴霾与黑暗。
近段安徽蒙城县学生群殴教师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老师们对教师职业的忧虑,甚至有人喊出了"中国教师,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时间教育届上空乌云笼罩,身为老师的我自然也不例外。
这几天情绪难免有些低落,批改学生作业提不起劲来,抬头无意间看到书架里躺着的一本新书,才想起这是年前买的,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写的《教育与幸福生活》,一直未抽出时间来看,正好可以好好拜读一下。
《教育与幸福生活》是王君老师于2019年写的,由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主编并作序的,全书分为天使素描、激情岁月、呵护心灵、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和源头活水六部分,这本书主要是写王君老师与班孩子们一道,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温馨过程,还有一些读书心得。
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王君老师对教育、对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赤子情怀像一束阳光照进我的心里,阴霾一扫而光,我顿觉身心舒畅耳清目明,大有拨云见日之感。
我在这里略谈感想,和朋友们共享。
一、"教师应该爱学生,不过应该有艺术的爱。
教师不是神,既不应该是蜡烛,也不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师奉献给学生之前,首先要给自己注入生命的动力。
教师要想让孩子热爱学习,你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求学者。
要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人,面对困难你首先必须波澜不惊百折不挠。
要想让孩子们成为乐观向上的人,你自己首先应该朝气蓬勃到老也还拥有年轻的心态。
"我深为其精辟诊断所折服,其中诸多观点,对于身为教师的我,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弗洛姆也说"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有生命活力的东西。
他给予别人的是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
给予的人不要把被给予的人看作是帮助的对象,而是同他们建造起一种创造性的相互关系。
"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的一厢情愿。
君不见,教师职业依旧是大学生们不屑一顾的职业;君不见,校园里老师的辛勤无法感化的问题学生数不胜数。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仅仅靠教师负责奉献已经不能改变更不可能塑造学生的心灵了。
弗洛姆的论述很精彩,作为老师更重要是教育孩子热爱生活,使他产生这样的感觉活着是很美的,做一个男孩儿或者女孩儿是很幸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愉快。
二、"当如惊涛骇浪一般的教育的强势力量无法深入的时候,那就只有寄希望于水的载歌载舞了。
微笑着等待,几乎是唯一的温柔的选择。
"这是王老师教会我如何对待差生。
的确,有一句教育名言说的好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等待。
我们离不开差生,因为我们离不开应试。
有优生自然就会有差生,存在即是合理,差生是上天赐给教师的礼品,甚至是中学生教师生存的土壤,是我们的饭碗。
对学生过高的预期使我们失去了耐心与爱心,因为已经认定学生个个都该是优生,所以就难以容忍差生的一丁点错误,企图对差生的教育立竿见影,立马生效,但无论你下了多么大的功夫,往往表现在差生身上都是如水滴融入大海,什么都看不见。
这样的事,可以说我天天在经历,我在上课时见到差生睡觉、不记笔记和连最简单的字不会写会生气,考试时看到差生什么也不想写趴着睡觉会愤怒,交作业时差生都不交作业会想不通。
静下心来一想,其实是自己太心急了。
身为特级教师的王君老师在面对差生也一样有过手足无措,被差生漠视的经历,只不过王老师的耐心取得了成效,一个重不交作业的差生竟然也交了作文,这让惊喜不已的王老师在批改后加了一句话"谢谢你交作业"学生中肯定有少年有为的英才,但也必须承认,有相当多的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他们的成长需要一辈子,他们在一生的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差生。
人是终生成长的,生命不止,成长不止。
所以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差生,对差生多一点宽容与耐心,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应该向王老师学习,"微笑着等待"差生的成长,当然"微笑着等待"不等于纵容不管。
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促使自己成长。
三、"孩子,我是你青春的倒影。
我快乐着你们的快乐,得意着你们的得意。
我是你的欣赏者仰慕者,我是你的崇拜者纵容者。
我雀跃是因为你欢乐,我开怀是因为你兴奋。
记得你曾经有那么一个倒影,曾痴痴地等待你欣赏你,如你是他前世和今生的爱情。
让我们永远如影相随不离不弃。
"王君老师的这些充满着真情、充满着爱意的话简直如电光火石,瞬间照亮我迷茫的心空,让我对师生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们常常会高高在上,滥用教师的权力,认为学生该做就是绝对服从老师,不服从就是不尊重老师,把颐指气使、惟我独尊当作引以为荣的事,殊不知,这绝对权威的背后是老师的自恋因素在作祟,这样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陶行知先生认为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这才是师爱的圆满。
真正的教育应是弯下腰来和孩子对话、走进孩子的心灵、和童心一起突围。
我还是想以王君老师的一句话作结我希望我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牛奶,也能够给予学生蜂蜜。
2019年4月2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