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零-极图确定系统的频率响应
离散系统频率响应和零极点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2离散系统频率响应和零极点分析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班级:09083415所属专业:通信工程实验日期:2011-10-25指导老师:1、实验目的通过MATLAB仿真简单的离散时间系统,研究其时频域特性,加深对离散时间的想、冲激响应、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概念的理解。
2、基本原理LTI离散时间系统单位冲激响应h(n)反映了系统的固有的特征,它是离散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
y(n)=x(n)*h(n)=∑x(m)h(n-m)任意LTI系统都可由系统单位冲激响应h(n)表示,相应地在频域可用频率响应H(e jw)表示,它是h(n)的傅里叶变换。
LTI系统的零极点增益表达式通过系统的零极点增益表达式,可以判断一个LTI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
对一个因果的离散时间系统,若所有的极点都位于单位圆内,则系统是稳定的。
同理,由零极点分布图可大致估计出系统的频率响应:(1)单位圆附近的零点对幅度响应的谷点的位置与深度有明显影响,当零点位于单位圆上时,谷点为零。
零点可在单位圆外。
(2)单位圆附近的极点对幅度响应的峰点位置和高度有明显影响。
3、实验内容y(n)-1.6y(n-1)+1.28y(n-2)=0.5x(n)+0.1x(n-1)(1)编程求此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序列,并画出其波形(2)若输入序列想x(n)=δ(n)+2δ(n-1)+3δ(n-2)+4δ(n-3)+5δ(n-4),编程求此系统输出序列y(n),并画出其波形(3)编程得到其系统频响的幅度相应和相位响应,并画图(4)编程得到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分析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4、实验报告clf;N=100;fs=1000;b=[0.5 0.1];a=[1 -1.6 1.28];k=impz(b,a,N);subplot(2,2,1);stem(k);xlabel('时间序号');ylabel('幅度');title('单位冲激响应');x=[1 2 3 4 5 zeros(1,N-5)];y=conv(x,k);subplot(2,2,2);stem(y);xlabel('时间序号');ylabel('幅度');title('y[n]输出波形');[h,f]=freqz(b,a,256,fs);mag=abs(h);ph=angle(h);ph=ph*180/pi;subplot(2,2,3);plot(f,mag);xlabel('频率');ylabel('幅度');title('幅度相应');subplot(2,2,4);plot(f,ph);xlabel('频率');ylabel('相位');title('相位相应');b=[0.5 0.1];a=[1 -1.6 1.28];[z,p,k]=tf2zp(b,a);zplane(z,p);因此,该系统是因果的,但不稳定(极点不都位于单位圆内)。
实验二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之欧阳术创编
实验二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39022622龚小川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加深对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理解;2.掌握借助计算机计算任意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本实验的基本内容就是将系统函数的幅频特性曲线以及相频特性曲线给画出来。
而系统函数∏∏==--=ni imj j p s z s K s H 11))(()(,令jw s =,则∏∏==--=ni imj j p jw z jw K jw H 11))(()(即(1)计算所有零点模之积及极点模之积,两者之商即为)(s H 的幅度;(2)计算所有零点相角之和及极点相角之和,两者之差即为)(s H 的相角。
2.通过零极点图通过几何的方法来计算,而且通过零极点图可以迅速地判断系统的滤波特性。
通过零极点图进行计算的方法是:(1)在S 平面上标出系统的零极点位置;(2)选择S 平面的坐标原点为起始点,沿虚轴向上移动,计算此时各极点和零点与该点的膜和夹角;(3)将所有零点的模相乘,再除以各极点的模,得到对应频率处的幅频特性的值;(4)将所有零点的幅角相加,减去各极点的幅角,得到对应频率处的相角。
三.实验流程图四.实验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clude "graphics.h"floatatannew(float t1,float t2);int main(){float z[10][2],p[10][2],out[100][3],f[50];inta,iout;inti,itemp,k,ktemp,j,m,n;float w,temp1,temp2,prew,pretemp1,pretemp2,ptemp,h,fout; intgdriver,gmode=0;char s[10];gdriver=0;/**/for(i=0;i<=10;i++){a=scanf("%f %fj",&z[i][0],&z[i][1]);if(a!=0);else{fflush(stdin);/*清空输入缓冲区,使得第二个scanf不被忽略*/ for(k=0;k<=10;k++){a=scanf("%f %fj",&p[k][0],&p[k][1]);if(a!=0);elsebreak;}break;}}/**/initgraph(&gdriver,&gmode, "e:\\tc\\bgi");setbkcolor(10);setcolor(4);setlinestyle(1,0,1);rectangle(50,20,600,420);for(ptemp=20;ptemp<=420;ptemp=ptemp+50) line(50,ptemp,600,ptemp);for(ptemp=50;ptemp<=600;ptemp=ptemp+50) line(ptemp,20,ptemp,420);setlinestyle(0,0,1);setcolor(1);line(200,20,200,420);line(50,420,600,420);line(200,20,190,30);line(200,20,210,30);outtextxy(210,30,"A");line(600,420,590,410);line(600,420,590,430);outtextxy(600,430,"w");for(iout=0;iout<=5;iout++){sprintf(s,"%d",iout);outtextxy(iout*50+200,430,s);}for(fout=1.0;fout<=8;fout=fout+1){sprintf(s,"%.1f",fout/10);outtextxy(170,420-fout*50,s);}setcolor(4);/*printf("w 幅度相角\n");*/for(w=0,j=0;w<=5.0;j++){temp1=1;for(itemp=0;itemp<=i-1;itemp++)temp1=temp1*sqrt(z[itemp][0]*z[itemp][0]+(z[itemp][1]-w)*(z[i temp][1]-w));for(ktemp=0;ktemp<=k-1;ktemp++)temp1=temp1/sqrt(p[ktemp][0]*p[ktemp][0]+(p[ktemp][1]-w)*(p [ktemp][1]-w));out[j][0]=w;out[j][1]=temp1;if(j>0)line(prew*40+200,420-pretemp1*500,w*40+200,420-temp1*500); prew=w;pretemp1=temp1;w=w+0.1;}for(m=0;m<=50;m++){if(out[m][1]>out[m+1][1])break;}printf("%.4f,%f",out[m][1],out[m][0]);line(100,420-out[m][1]/sqrt(2)*500,500,420-out[m][1]/sqrt(2)*500); getch();closegraph();initgraph(&gdriver,&gmode, "e:\\tc\\bgi");setbkcolor(10);setcolor(4);setlinestyle(1,0,1);rectangle(50,20,600,420);for(ptemp=20;ptemp<=420;ptemp=ptemp+50)line(50,ptemp,600,ptemp);for(ptemp=50;ptemp<=600;ptemp=ptemp+50)line(ptemp,20,ptemp,420);for(w=0,j=0;w<=5;j++){temp2=0;for(ktemp=0;ktemp<=k-1;ktemp++)temp2=temp2-atannew(-p[ktemp][0],w-p[ktemp][1]); for(itemp=0;itemp<=i-1;itemp++)temp2=temp2+atannew(-z[itemp][0],w-z[itemp][1]); if(temp2>=180)temp2=temp2-360;else if(temp2<=-180)temp2=temp2+360;out[j][2]=temp2;if(j>0)line(prew*50+200,180+pretemp2,w*50+200,180+temp2); prew=w;pretemp2=temp2;w=w+0.1;}getch();closegraph();for(j=0;j<=50;j++)printf("%.2f,%.4f,%.2f***",out[j][0],out[j][1],out[j][2]); printf("\n\n");for(n=0,j=0;n<=50;n++)f[n]=fabs(out[m][1]/sqrt(2)-out[n][1]); for(n=0,h=f[0],j=0;n<=m;n++){if(h>f[n]){h=f[n];j=n;}}printf("Fl=%.1f\n",out[j][0]);for(n=m,h=f[0],j=0;n<=50;n++){if(h>f[n]){h=f[n];j=n;}}printf("Fh=%.1f",out[j][0]);getch();return 0;}floatatannew(float t1,float t2){if(t1>0&&t2>0)returnatan(t2/t1)/3.14*180;else if(t1<0&&t2<0)return 180+atan(t2/t1)/3.14*180; else if(t1<0&&t2>0)return 180+atan(t2/t1)/3.14*180; else if(t1>0&&t2<0) returnatan(t2/t1)/3.14*180;else if(t1==0&&t2>0)return 90;else if(t1==0&&t2<0)return -90;else if(t1==0&&t2==0)return 0;else if(t1>0&&t2==0)return 180;else if(t1<0&&t2==0)return -180;}五.实验数据及所绘图形幅频特性曲线:横线3dB线。
§4.08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
p1
z1
jω
p3
j2
j1
j2
j1
z3
−2
−1
ψ1 O
− j1
θ1
1 2
θ3 ψ3
O
1 2
σ
−2
−1
σ
− j1
p2
z2 − j 2
p4
− j2
z4
ψ =ψ3 1
θ1 >θ3
ψ −θ1 < ψ3 −θ3 1
第
三.级联
非最小相移网络可以等效为最小相移网络与 非最小相移网络可以等效为最小相移网络与全通网络 最小相移网络 的级联。 的级联。
0
第
K− jω0
Em H( jω0 ) e− jϕ(ω0 ) = −2 j
Kjω0 =
Em H( jω0 ) e jϕ(ω0 ) 2j
3 页
Kn K1 K2 R(s) = + + + +⋯+ s + jω0 s − jω0 s − p1 s − p2 s − pn
K− jω0
Kjω0
系统的稳态响应
第
二.最小相移网络
20 页
零点仅位于左半平面或ω轴的网络称为“ j 移网络” • 零点仅位于左半平面或 轴的网络称为“最小相 移网络”。 若网络函数在右半平面有一个或多个零点,就称为“ ●若网络函数在右半平面有一个或多个零点,就称为“非 最小相移函数” 这类网络称为“非最小相移网络” 最小相移函数”,这类网络称为“非最小相移网络”。
V2 (s) 1/ sc 1 1 H(s) = = = ⋅ V1(s) R +1/ sc RC s + 1 RC
零极点分布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
学院
年级、专业、班
姓名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四 极零点分布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分析零极点分布的几何方法分析研究系统频率响应,理解零点、极点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二、实验原理
如果知道信号的Z变换以及系统的系统函数 ,可以得到它们的零极点分布,由零极点分布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的频率响应进行定性分析。
A=1; a=0.8;B=[1,a]; %设置系统函数系数向量A和B
subplot(2,2,1);
zplane(B,A); %绘制零极点分布图
[H,w]=freqz(B,A, 'whole'); %计算频率响应
subplot(2,2,2);
plot(w/pi,abs(H)); grid on; %绘制幅频响应曲线
实验内容第一小题验证了极点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极点主要影响频率响应的峰值,极点愈靠近单位圆,峰值愈尖锐。
2.由y(n)=x(n)+ax(n-1)可知:H[z]=B[z]/A[z]=(1-az^(-1))/1。系统极点z=0,零点z=a,取单位圆上一点B,可画出极点矢量和零点矢量,当B点从ω=0逆时针旋转时,在ω=0点,由于零点向量长度最长,幅度值最大,形成波峰;在ω=点,零点向量长度最短,幅度值最小,形成波谷;z=a处极点矢量长度始终保持为1,不影响相频响应。
峰值频率和谷值频率可以近似用响应的极点和零点的相角表示,例如极点 ,峰值频率近似为 ,极点愈靠近单位圆,估计法结果愈准确。
本实验借助计算机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响应,目的是掌握用极、零点分布的几何分析法分析频率响应,实验时需要将 代入信号的Z变换和系统函数中,再在 之间,等间隔选择若干点,并计算它的频率响应。
拉普拉斯变换§4.08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
jω z
m
jω p
i 1 i
j 1 n
令分子中每一项 j ω z j N j e
分母中每一项
jψ j
j ω Pi M i e jθi 将 j ω z j、 j ω - pi 都看作两矢量之差,将 矢量图画于复
t
频域:H(s)的全部极点落在s左半平面。 其收敛域包括虚轴: 拉氏变换 存在 傅里叶变换 存在
X
H(s)和频响特性的关系
设系统函数为 H s ,激励源e t Em sinω0t 系统的稳态响应 rmm t Em H0 sinω0 t 0
平面内。
X
画零极点图
零点 : jω N j e z j
jω
jψ j
极点 : j ω M i e jθi pi
jω
θi
Mi
pi
Nj
ψj
σ
O
Nj
zj
j
σ
O
zj
jω 是滑动矢量, jω 矢量变, 则N j、ψ j 和 M i、θ i 都 发生变化。
X
由矢量图确定频率响应特性
N1 e jψ1 N 2 e jψ2 N m e jψm H jω K M1 e jθ 1 M 2 e jθ 2 M n e jθ n
X
通带
O
阻带
c 截止频率
H j
O
c
带通滤波器
H j
带阻滤波器
O
c1
c 2
O
c1
c 2
X
三.根据H(s)零极图绘制系统的频响特性曲线
H jω H s s jω K
4.8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
j j z j ) N je j j ( j pi ) M ie ji
H(
j)
k
N1e j1 N2e j 2 M1e j1 M 2e j2
Nme j m M ne jn
k N N N e 1 2
m j[(1 2 m )(1 2 n )]
M1M 2 M n
e j0t
Em H 0e j0 2j
e j0t
n i 1
kie pit
rss (t)
Em H 0 2j
[e j(0t0 )
e ] j(0t0 )
Em H 0
sin( 0t
0 )
2
稳定系统 : H (s) 输入激励 : e(t) Em sin(0t)
稳态响应 : rss (t) Em H0 sin(0t 0 )
通带
阻带
截止频率
带通
高通 带阻
4
频响特性曲线的几何作图法
m
(s zj)
H (s) k
j 1 n
(s pi )
i 1
m
( j z j )
H ( j) k
j 1 n
( j pi )
i 1
M1
p1
N1
z1
j z1 N1e j1 j p1 M1e j1
5
m
( j z j )
H ( j) k
H ( j0 )
H (s) s j0
H ( j0 ) e j0
H0e j0
H ( j) H (s) H ( j) e j() s j
H ( j)为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其幅度 H ( j) 称为幅频特性(或幅度特性); 其相位 ( )称为
相频特性(或相位特性).
信号与系统§6.4 由系统函数求频率响应
m
s
z
j
m
j
ω
z
j
H jω H s sjω K
j 1 n
sjω K
j 1 n
s Pi
jω pi
i 1
i 1
可见H jω的特性与零极点的位置 有关。
令分子中每一项 jω z j N j ejψj 分母中每一项 jω Pi Mi ejθi
ω ψ1 ψ2 ψm θ1 θ2 θn
当沿虚轴移动时,各复数因子(矢量)的模和
辐角都随之改变,于是得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 频特性曲线。
s jω
Hjω ——幅频特性
ω ——相频特性(相移特性)
几种常见的滤波器
H ( j) 低通滤波器
H ( j) 高通滤波器
0
c
(a)
H ( j) 带通滤波器
0
c
H ( j)
(b)
带阻滤波器
0
c1
c 2
0
c1
c 2
(c)
(d)
图4-15 滤波网络频响特性示例
根据H(s)零极图绘制系统的频响特性曲线
H
jω
K
N1 e jψ1 M1 e jθ1
N2 e jψ2 M 2 e jθ2
Nm e jψm M n e jθn
K
N1N2
N e jψ1ψ2 ψm m
M1M2
M e jθ1θ2 θn n
H jω K N1N2 Nm
M1M 2 M n
将 jω z j、jω - pi都看作两矢量之差,将矢量图画于复 平面内。
§4-6 系统函数与系统的频响特性
H (s)
k s1
(s 1)(s 2 )
H ( j)
k j1
( j 1)( j 2 )
系统函数的零极图如下:
《Signals & Systems》
《信号与系统》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⑴ 当Ω=0,零点矢量的模等于0,相角
等于π/2,幅频响应|H( jΩ)|=0;极点 矢量的相角均等于零, φ(Ω)= (π/2)。 1
如上两例RC电路,试根据其零极图,粗略的画出其频响曲线。
先看以电容电压为输出的情况。其零极 图如下:
R
ui (t)
C
uo (t)
⑴ 当Ω=0,极点矢量指向原点,其模长 为α,相角等于0;于是 |H( jΩ)|=α/α=1,φ(Ω)=0。
⑵ 当Ω↑,极点矢量模↑,相角↑; |H( jΩ)|↓,φ(Ω)=-arctg(Ω/α)↓。
《信号与系统》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4-6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
一、H(s)与H(jΩ)
由前所讲,拉氏变换是傅氏变换由实频域Ω至复频域s的推广, 傅氏变换是拉氏变换在s平面虚轴上的特例。即
j
H ( j) H (s) |s j
二、H(s)的零极点分布与H(jΩ)
由于H(s)一般是有理分式,即它可表示为
s
C (s p1)(s p2)
上式中 1 ( 1 )2 4
p1,2 RC
RC 2
LC
1 ( 1 )2 1 2RC 2RC LC
《Signals & Systems》
《信号与系统》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令 1
2RC
1 LC
信号与系统实验系统极点对系统频响的影响
实验四系统的零极点及频率响应特性一、 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函数零极点的定义2.熟悉零极点与频率响应的关系3.掌握极点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二、 实验原理1.原理描述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H(s)的一般表示形式为:11101110()m m m m n n n b s b s b s b H s s a s a s a ----++++=++++ 其对应的零极点形式的系统函数为:1212()()()()()()()m m n b s z s z s z H s s p s p s p ---=--- 共有n 个极点:p 1,p 2,…p n 和m 个零点:z 1,z 2,…z m 。
把零极点画在S 平面中得到的图称为零极点图,人们可以通过零极点分布判断系统的特性。
当系统的极点处在S 的左半平面时系统稳定;处在虚轴上的单阶极点系统稳定;处在S 的右半平面的极点及处在虚轴上的高阶极点,系统是不稳定的。
MATLAB 语言提供了系统函数,零极点的语句,也提供了得到系统频率特性的语句:tf2zp :从系统函数的一般形式求出其零点和极点。
zp2tf :从零极点求出系统函数的一般式。
freqs :由H(s)的一般形式求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例题① 已知系统函数220.52()0.41s s H s s s -+=++,求其零极点图。
MATLAB 程序如下:num = [1 -0.5 2]; %分子系数,按降幂顺序排列。
den = [1 0.4 1]; %分母系数,按降幂顺序排列。
[z ,p] = tf2zp (num ,den ); %求零点z 和极点pzplane (z,p) %作出零极点图运行结果如下:②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20.20.31()0.41s s H s s s ++=++,求其频率特性。
MATLAB 程序如下:num = [0.2 0.3 1]; den = [1 0.4 1];w =logspace (-1,1); %频率范围freqs(num ,den ,w) %画出频率响应曲线运行结果如下:③某卫星角度跟踪天线控制系统的系统函数为:137501340022681742013750)(234++++=s s s s s H试画出其零极点图,并求其冲激响应)(t h 。
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理解;2 掌握借助计算机计算任意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可以直接通过所得表达式计算,也可以通过零极点图通过用几何的方法来计算,而且通过零极点图可以迅速地判断系统的滤波特性。
根据系统函数H(s)在s平面的零、极点分布可以绘制频响特性曲线,包括幅频特性 H(jw) 曲线和相频特性?(w)曲线。
这种方法的原理如下:假定,系统函数H(s)的表达式为当收敛域含虚轴时,取s = jw,也即在s平面中,s沿虚轴从- j∞移动到+ j∞时,得到容易看出,频率特性取决于零、极点的分布,即取决于Zj 、Pi 的位置,而式中K是系数,对于频率特性的研究无关紧要。
分母中任一因子(jw- Pi )相当于由极点 p 引向虚轴上某点 jw的一个矢量;分子中任一因子(jw-Zj)相当于由零点Zj引至虚轴上某点 jw的一个矢量。
在右图示意画出由零点Zj和极点 Pi 与 jw点连接构成的两个矢量,图中Nj、Mi 分别表示矢量的模,ψj、θi 表示矢量的辐角(矢量与正实轴的夹角,逆时针为正)。
对于任意零点Zj 、极点Pi ,相应的复数因子(矢量)都可表示为:于是,系统函数可以改写为当ω延虚轴移动时,各复数因子(矢量)的模和辐角都随之改变,于是得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这种方法称为s 平面几何分析。
通过零极点图进行计算的方法是: 1 在S 平面上标出系统的零、极点位置;2 选择S 平面的坐标原点为起始点,沿虚轴向上移动,计算此时各极点和零点与该点的膜模和夹角;3 将所有零点的模相乘,再除以各极点的模,得到对应频率处的幅频特性的值;4 将所有零点的幅角相加,减去各极点的幅角,得到对应频率处的相角。
三、实验内容用 C 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要求程序具有零极点输入模块, 可以手工输入不同数目的零极点。
计算频率从0~5频段的频谱,计算步长为0.1,分别计算上面两个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将所得结果用表格列出,并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连续系统零极点分布与频响特性的关系
连续系统零极点分布与频响特性的关系班级:2014211202学号:2014210请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下列因果系统的零极点图和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并分析系统的滤波特性。
(1) H1(s);程序如下:close allb=[2];a=([1 2]);SYS=tf(b,a);pzplot(SYS);axis([-4,4 -2,2]);figure;freqs(b,a);MATLAB绘制的零、极点图和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可知该系统具有低通滤波特性。
-2-1.5-1-0.500.511.52Real Axis (seconds -1)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s e c o n d s -1)101010-80-60-40-200Frequency (rad/s)P h a s e (d e g r e e s )10101010-0.710-0.410-0.1Frequency (rad/s)M a g n i t u d e(2) H 2(s);程序如下:close all b=[1 0]; a=([1 2]); SYS=tf(b,a); pzplot(SYS); axis([-4,4 -2,2]); figure; freqs(b,a);MATLAB 绘制的零、极点图和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可知该系统具有高通滤波特性。
零极点图频率特性曲线图Real Axis (seconds -1)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s e c o n d s -1)10101010Frequency (rad/s)P h a s e (d e g r e e s )1010101010101010Frequency (rad/s)M a g n i t u d e(3) H 3(s);程序如下:close all b=[1]; a=([1 3 2]); SYS=tf(b,a); pzplot(SYS); axis([-4,4 -2,2]); figure; freqs(b,a);MATLAB 绘制的零、极点图和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02-第7讲: 系统的频率响应及其系统函数(二)(课件)
分母向其量基本最原短理,是出,现当极单小位值圆,上频的响在ejω这点附在近极可点能di出附现近峰时, 值峰的值,频越且响尖极将锐点出,现di当∞越,靠di这近处相单在当位单于圆位在圆,该上极频时小率值,处越极出小小现,值无频为耗响零(出,Q现相=的应∞) 谐振,当极点超出单位圆时系统就处于不稳定状态。对 于现实系统,这是不希望的。
我们知道有限度序列的z变换在整个i1 有限z平面(|z|>0)上收敛,因此对 于FIR系统,H(z)在有限z平面上不能有极点。如分子、分母无公共可约 因子,则H(z)分母M中全部系数bi(i=1,2,…,N)必须为零,故
H (z) ai z i i0
只要bi中有一个系数不为零,在有限z平面上就会有极点,这就属于IIR 系统。
bi不为零就说明需要将延时的输出序列y(n-i)反馈回来,所以,IIR系统的 结构中都带有反馈回路。这种带有反馈回路的结构称为“递归型”结构,
IIR系统只能采用“递归型”结构,而FIR系统一般采用非“递归型”结构 。但是,采用极、零点抵消的方法,FIR系统也可采用“递归型”结构。
IIR、FIR构成数字滤波器的两大类。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系统
上例中的单位脉冲响应是一个有限长序列,这种系统称为“有限长单位
脉冲响应系统”,简写为FIR系统。相应地,当单位脉冲响应长度无限时, 则称为“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系统”, 简写为IIR系统。
系统函数一般成可改写为(b0=1)M
ai z i
H (z) i0 N 1 bi z i
0
ω
零点在单位圆上0, 处;极点在 , 处 。
例:
H (z)
z,
za
Im[z]
za
0* x a
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
i 1
X
第 8
页
m
j
ω
z
j
H jω
Hs s
jω
K
j1 n
j ω pi
i 1
令分子中每一项 jω z j N j ejψ j
分母中每一项 jω Pi Mi ejθi
将 jω z j、jω - pi都看作两矢量之差,将矢量图画于复 平面内。
s j0
K j0
s j0
Em H 2j
0
(
e j 0
s j0
s
e
j 0
j0
)
X
上式的逆变换为
第 4
页
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K s
j 0
j0
K s
j 0
j
0
Em H0 2j
e
j 0
e
j 0 t
e
j 0
e
j0t
X
第
画零极点图
9
页
零点 : jω N j ejψj z j 极点 : jω Mi ejθi pi
jω
jω
θi
Mi
Nj
zj
j
pi Nj
zj
ψj
σ O
σ O
jω是滑动矢量,jω 矢量变动,则N j、ψ j和 Mi、θi都
发生变化。
X
由矢量图确定频率响应特性
第 10
页
H
jω
K
3 页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离散系统的幅频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或压缩能力。
幅频响应一般用幅度响应曲线表示,即以输入信号频率为横轴,以输出信号幅度为纵轴绘制的曲线。
幅频响应曲线可以展示离散系统的增益特性,即在不同频率下系统对信号的放大或压缩程度。
幅频响应曲线上的波动和变化可以反映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情况。
离散系统的相频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差。
相频响应也是以输入信号频率为横轴,以输出信号相位为纵轴绘制的曲线。
相频响应可以展示离散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延迟或提前情况,即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相频响应的变化可以反映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相位的变化情况。
在频率响应分析中,零极点分布也是非常重要的。
零点是指离散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的根,极点是指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的根。
零极点的分布对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系统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零点会在幅频响应曲线上产生波动或峰值,影响系统的放大或压缩程度。
零点的频率越高,波动或峰值的位置越靠近高频,反之亦然。
而极点会导致幅频响应曲线的趋势变化,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阻尼特性。
极点越接近单位圆,系统越不稳定;极点越远离单位圆,系统越稳定。
相频响应同样受到零点和极点的影响。
零点的频率越高,在相频响应曲线上引起的相位变化越明显。
而极点的频率越接近单位圆,相频响应曲线呈现明显的相位延迟。
极点越远离单位圆,相频响应曲线呈现相位提前的情况。
因此,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是研究离散系统特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离散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系统的稳定性特点以及系统的放大和压缩能力。
这对于离散系统的设计、控制和优化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3 零极点与频率响应
90
j
3
2 1
( )
2
0 1
2
0
0
第六章第2讲
16
课堂练习题
j
j1.1 j1.01
| H ( j ) |
( )
0
1
0.84
0
1.01 1.1
0
1.01 1.1
s 2 1.02 H ( s) 2 s 1.21
第六章第2讲 17
p1, 2 j 为极点,z1=0为零点
其频率响应为:(令 R 1, L 1H, C 1F ) j H ( j ) (1 2 ) j
H ( j )
(1 2 ) 2 2
( )
tan 1 2 2 1
6.3 零极点与频率响应
零极点图确定某一值的图解法:
sa
H0 例1:设 H ( s) 令 s sa s ( s p1 ) 显然矢量 sa M 2 2
j
M2
sa p1
p1
M1
p1至sa的矢量为两矢量之和,即
1
2
0
sa p1 M11
H(s)在s=sa的值为
, H ( j ) 0, ( )
B=2-1
2
半功率点频率
中心频率
半功率点频率
9
第六章第2讲
全通网络
系统函数的极点位于左半平面,零点位于右半平面,而且零 点与极点对于虚轴互为镜像,则系统函数称为全通函数。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演示教学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计信专业:计科班级: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图1-1 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由上图可知该系统是不稳定的,因为有不包含在圆内的零点存在。
以及由上述代码得出的零极点的取值为:
z =
-1.5870 + 1.4470i
-1.5870 - 1.4470i
0.8657 + 1.5779i
0.8657 - 1.5779i
-0.0669
p =
0.2788 + 0.8973i
0.2788 - 0.8973i
0.3811 + 0.6274i
0.3811 - 0.6274i
0.4910
k =
0.0528
%幅度频率响应曲线
b=[0.0528 0.0797 0.1295 0.1295 0.797 0.0528];
a=[1 -1.8107 2.4947 -1.8801 0.9537 -0.2336];
[H,w]=freqz(b,a,400,'whole');
Hm=abs(H);
plot(w,Hm);
grid on
title('幅度频率响应曲线')
xlabel('\omega(n)')
图1-2 系统的幅度频率响应曲线
实验总结1.通过上机操作学会运用MATLAB来计算系统的零极点以及简单的零极点绘图;
2.熟悉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运用MATLAB能将其幅度频率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
图形绘出。
系统零-极图确定系统的频率响应
湖南文理学院系统建模与设计报告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1102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曹老师设计时间: 2013.12.23-2013.12.30系统零-极图确定系统的频率响应一、 课程设计目的学会应用MATLAB 软件为电路建模并加以分析二、基本要求掌握电路模型、定律以及电路一般分析方法。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1离散系统零极点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可用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即()()N Miji j a y n i b x n j ==-=-∑∑ (1-1)其中()y k 为系统的输出序列,()x k 为输入序列。
将式(8-1)两边进行Z 变换的00()()()()()Mjjj Nii i b zY z B z H z X z A z a z-=-====∑∑ (1-2)将式(8-2)因式分解后有:11()()()Mjj Nii z q H z Cz p ==-=-∏∏ (1-3)其中C 为常数,(1,2,,)j q j M = 为()H z 的M 个零点,(1,2,,)i p i N =为()H z 的N 个极点。
系统函数()H z 的零极点分布完全决定了系统的特性,若某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已知,则系统函数便可确定下来。
用roots()求得()H z 的零极点后,就可以用plot()函数绘制出系统的零极点图。
下面是求系统零极点,并绘制其零极点图的MATLAB 实用函数ljdt(),同时还绘制出了单位圆。
function ljdt(A,B)% The function to draw the pole-zero diagram for discrete system p=roots(A); %求系统极点 q=roots(B); %求系统零点p=p'; %将极点列向量转置为行向量 q=q'; %将零点列向量转置为行向量 x=max(abs([p q 1])); %确定纵坐标范围 x=x+0.1;y=x; %确定横坐标范围 clf hold onaxis([-x x -y y]) %确定坐标轴显示范围 w=0:pi/300:2*pi; t=exp(i*w);plot(t) %画单位园 axis('square')plot([-x x],[0 0]) %画横坐标轴 plot([0 0],[-y y]) %画纵坐标轴 text(0.1,x,'jIm[z]') text(y,1/10,'Re[z]')plot(real(p),imag(p),'x') %画极点 plot(real(q),imag(q),'o') %画零点title('pole-zero diagram for discrete system') %标注标题 hold off2离散系统零极点图及零极点分析 零极点图的绘制设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B z H z A z =则系统的零极点可用MATLAB 的多项式求根函数roots()来实现,调用格式为:p=roots(A)其中A 为待根求多项式的系数构成的行矩阵,返回向量p 则是包含多项式所有根的列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文理学院系统建模与设计报告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1102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曹老师设计时间: 2013.12.23-2013.12.30系统零-极图确定系统的频率响应一、 课程设计目的学会应用MATLAB 软件为电路建模并加以分析二、基本要求掌握电路模型、定律以及电路一般分析方法。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1离散系统零极点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可用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即()()N Miji j a y n i b x n j ==-=-∑∑ (1-1)其中()y k 为系统的输出序列,()x k 为输入序列。
将式(8-1)两边进行Z 变换的00()()()()()Mjjj Nii i b zY z B z H z X z A z a z-=-====∑∑ (1-2)将式(8-2)因式分解后有:11()()()Mjj Nii z q H z Cz p ==-=-∏∏ (1-3)其中C 为常数,(1,2,,)j q j M = 为()H z 的M 个零点,(1,2,,)i p i N =为()H z 的N 个极点。
系统函数()H z 的零极点分布完全决定了系统的特性,若某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已知,则系统函数便可确定下来。
用roots()求得()H z 的零极点后,就可以用plot()函数绘制出系统的零极点图。
下面是求系统零极点,并绘制其零极点图的MATLAB 实用函数ljdt(),同时还绘制出了单位圆。
function ljdt(A,B)% The function to draw the pole-zero diagram for discrete system p=roots(A); %求系统极点 q=roots(B); %求系统零点p=p'; %将极点列向量转置为行向量 q=q'; %将零点列向量转置为行向量 x=max(abs([p q 1])); %确定纵坐标范围 x=x+0.1;y=x; %确定横坐标范围 clf hold onaxis([-x x -y y]) %确定坐标轴显示范围 w=0:pi/300:2*pi; t=exp(i*w);plot(t) %画单位园 axis('square')plot([-x x],[0 0]) %画横坐标轴 plot([0 0],[-y y]) %画纵坐标轴 text(0.1,x,'jIm[z]') text(y,1/10,'Re[z]')plot(real(p),imag(p),'x') %画极点 plot(real(q),imag(q),'o') %画零点title('pole-zero diagram for discrete system') %标注标题 hold off2离散系统零极点图及零极点分析 零极点图的绘制设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B z H z A z =则系统的零极点可用MATLAB 的多项式求根函数roots()来实现,调用格式为:p=roots(A)其中A 为待根求多项式的系数构成的行矩阵,返回向量p 则是包含多项式所有根的列向量。
如多项式为231()48B z z z =++,则求该多项式根的MATLAB 命令为为:A=[1 3/4 1/8]; P=roots(A) 运行结果为: P =-0.5000 -0.2500需注意的是,在求系统函数零极点时,系统函数可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子、分母多项式均按z 的降幂次序排列;另一种是分子、分母多项式均按1z -的升幂次序排列。
这两种方式在构造多项式系数向量时稍有不同。
(1)()H z 按z 的降幂次序排列:系数向量一定要由多项式最高次幂开始,一直到常数项,缺项要用0补齐;如34322()3221z zH z z z z z +=++++其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分别为A=[1 0 2 0]、B=[1 3 2 2 1]。
(2)()H z 按1z -的升幂次序排列: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的维数一定要相同,不足的要用0补齐,否则0z =的零点或极点就可能被漏掉。
如11212()11124z H z z z ---+=++其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分别为A=[1 2 0]、B=[1 1/2 1/4]。
3用MATLAB 实现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方法(1)几何矢量法利用几何矢量求解示意图如图1-4所示。
jj j j j e q B eψω-= ij j i ie p Ae θω-=有:1212()1()()1()()M N Mj jj j j j Nj ii B eH e H e e Aeψψψωωϕωθθθ+++=+++===∏∏则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11()Mjj j N ii BH e Aω===∏∏ (1-7)11()M Nj ij i ϕωψθ===-∑∑ (1-8)根据式(1-7)和(1-8),利用MATLAB 来求解频率响应的过程 如下: ● 根据系统函数()H z 定义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B 和A ; ● 调用前述的ljdt()函数求出()H z 的零极点,并绘出零极点图;●定义Z平面单位圆上的k个频率分点;●求出()H z所有的零点和极点到这些等分点的距离;●求出()H z所有的零点和极点到这些等分点矢量的相角;●根据式(8-7)和(8-8)求出系统的()jH eω和()ϕω;●绘制指定范围内系统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下面是实现上述过程的实用函数dplxy()。
有四个参数:k为用户定义的频率等分点数目;B和A分别为系统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r为程序绘制的频率特性曲线的频率范围(0~rπ⨯)。
function dplxy(k,r,A,B)%The function to draw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discrete system p=roots(A); %求极点q=roots(B); %求零点figure(1)ljdt(A,B) %画零极点图w=0:r*pi/k:r*pi;y=exp(i*w); %定义单位圆上的k个频率等分点N=length(p); %求极点个数M=length(q); %求零点个数yp=ones(N,1)*y; %定义行数为极点个数的单位圆向量yq=ones(M,1)*y; %定义行数为零点个数的单位圆向量vp=yp-p*ones(1,k+1); %定义极点到单位圆上各点的向量vq=yq-q*ones(1,k+1); %定义零点到单位圆上各点的向量Ai=abs(vp); %求出极点到单位圆上各点的向量的模Bj=abs(vq); %求出零点到单位圆上各点的向量的模Ci=angle(vp); %求出极点到单位圆上各点的向量的相角Dj=angle(vq); %求出零点到单位圆上各点的向量的相角fai=sum(Dj,1)-sum(Ci,1); %求系统相频响应H=prod(Bj,1)./prod(Ai,1); %求系统幅频响应figure(2)plot(w,H); %绘制幅频特性曲线title('离散系统幅频特性曲线')xlabel('角频率')ylabel('幅度')figure(3)plot(w,fai)title('离散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xlabel('角频率')ylabel('相位')五实际运用:例. MATLAB命令如下(1) A=[2 -4 8 5];B=[2 4 5 1];ljdt(A,B)dplxy(100,3,A,B)绘制的零极点图如图所示: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图离散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离散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四、总结与体会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一些似懂非懂的部分,通过再一次看书,编写程序,调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也理解了。
但是,感觉自己对与理论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欠缺。
同时知道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理论不是一味的看书,理论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编写程序去实现某个功能,对相应知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理论的学习。
通过做这次课程设计,对MATLAB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MATLAB的一些用途,虽然选修了数学建模实验课,老师在课堂上也讲了一些简单的MATLAB的用法,但是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才知道那些远远不够,所以又花了很多时间去找那些函数怎么用,怎么画图啊等等,在理论中求频率响应计算很麻烦,但是用MATLAB只需一个简单的函数就可以实现,但有许多细节如一些语句等,由于时间关系还是不太明白,需要今后加以学习。
在做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什么事不能等别人,自己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去问,还有要学会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比如图书馆,网络等,什么事情没有亲自去做,不要妄下结论,不要认为自己不行,只有做了才知道其实一些事只要自己认真做了是可以办的的。
同时课程设计培养了我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做事的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有端正的态度,才能尽心的去做。
才有可能成功。
总之,在做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到了很不单单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还用一些我们学生已经遗失的精神,如独立,合作,帮助等等。
这些也正是我们缺少的。
五、参考文献《Matlab应用》《matlab函数用法》《信号与系统》《电路与系统》《matlab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