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制法大全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

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原理
• (1)H2O2+MnO2=H2MnO4 • (2)H2MnO4+H2O2=2H2O+MnO2+O2
•MnO2在反应的第一个阶段中被消耗,然后在整 个反应结束之前又重新产生 。所以其质量和化学 性质不变
把(1)和(2)两个式子加在一起就可以看的 更为清楚
2H2O2=2H2O +O2
五、步骤实验
• • • • • •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 3、按照由下至上、自左而右的顺序安装仪器 4、加热 5、待气泡连续而均匀时开始收集 6、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三、分解反应: 思考 1 2 实验室用何种方法制取氧气好? 思考 三个反应有何特点? 物质制取方案的选择原则: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原料经济;操作简单、安全;产品无污染 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所以用过氧化氢:不加热,操作简单、节能 A = B + C…
思考题:
• 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 有催化作用
1、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 液。其中一支加入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观察 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 2、反应完毕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分离 得到二氧化锰,并称量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将分离得到的氧化铁粉末再次加入到过氧化氢 溶液中,观察是否仍具有催化作用
3、例题:改正下图中的错误,
1、应用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2、导气管应露出橡皮塞一点即可
3、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hcl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hcl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hcl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HCl是一种强酸,化学式为HCl,分子量为36.46 g/mol。

它是无色、刺激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HCl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盐酸溶液,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盐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室制法。

1. HCl气体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常用制备HCl气体的方法是通过酸与氧化剂的反应来获得。

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2NaCl → Na2SO4 + 2HCl操作步骤如下:1)在50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浓硫酸(H2SO4)。

2)慢慢地加入10 mL浓盐酸(HCl)。

3)立即观察到白色气雾的生成。

这是因为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可见的微小水滴。

2.硼砂法制备HCl气体硼砂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HCl气体的实验室方法。

化学方程式为:NaCl + H2SO4 + NaH2BO3 → NaHSO4 + Na3BO3 + HCl↑操作步骤如下:1)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和少量的硼砂(NaH2BO3)。

2)慢慢地加入浓硫酸(H2SO4)。

3)收集挥发的HCl气体。

3.醋酸法制备HCl气体醋酸法也是一种制备HCl气体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为:NaCl + CH3COOH → CH3COONa + HCl↑操作步骤如下:1)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

2)慢慢地加入浓醋酸(CH3COOH)。

3)产生HCl气体并收集。

4.氯化亚铁法制备HCl气体氯化亚铁法是制备HCl气体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为:4FeCl2 + 4HClO → 4FeCl3 + 2HCl + 2H2O操作步骤如下:1)在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亚铁(FeCl2)和氯酸(HClO)。

2)随着反应进行,氯化亚铁被氧化为氯化铁(FeCl3)并产生HCl气体。

3)通过配备好的适当装置收集HCl气体。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实验室制备HCl气体的方法及其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重点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知识点

中考化学--重点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知识点

中考化学--重点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制法一、CO2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原理:CaCO3+ 2HCl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反应)3、发生装置要点: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下;导气管伸出橡皮塞少许。

收集装置要点: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末端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因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4、步骤:(1)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教材P115图6-12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保持液面不下降,则不漏气。

(2) 装入药品,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3) 收集气体.5、检验CO2的存在: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是CO2。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注意:(1)制取CO2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HCl会使制的CO2不纯。

(2)制取CO2不用硫酸,因为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制取CO2不用Na2CO3,因为反应太剧烈,不易控制。

(4)Ca(OH)2的名称:化学名称: 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Ca(OH)2的水溶液叫石灰水。

(5)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固体与固体加热则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②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则与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二、CO32-的检验: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现象:取被检验的物质加入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离子。

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

初中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

初中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1、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晶体)或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或氯酸钾(无色晶体)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2、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过氧化氢水+氧气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装置: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依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来选择)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该气体发生装置应注意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太长(否则试管中有部分气体不易排出)④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⑤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上图中 A 气体发生装置应注意: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②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太长(否则试管中有部分气体不易排出)上图中 B 气体发生装置应注意: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太长(否则试管中有部分气体不易排出) 2)收集方法:(选择依据:依密度选择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依水溶性选择是否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收集时应注意:导管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否则难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排水法收集时应注意:不可一产生气泡就立即收集(因刚排出的气体中混有空气)集气瓶中水要装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但混有空气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混有空气但较潮湿。

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收集。

4、查、装、定、点、收、移、熄“先点后收”:因刚排出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所以要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可以开始收集。

“先移后熄”:为防止试管冷却,水槽中的水倒流引起试管冷热不均而炸裂。

5、检验:验满: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排水法收集时:要观察水槽中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示以收集满了)验证: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问题:1)若要收集到不混有空气的氧气宜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排水法)若要得到较干燥的氧气呢?(向上排空气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中。

实验室制氯气离子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气离子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气离子方程式
MnO2+2Cl-ưH2O,在这个化学方程式中,只有HCl和MnCl2能拆,其它都不能拆MnO2不溶于水,所以不 能拆,H2O不能拆Cl2是单质,不能拆。
实验室常见的方法有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高锰酸钾与稀盐酸反应:2KMnO4+16HCl(稀)=2KCl+2MnCl2+5Cl2↑+8H2O (3)食盐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共热:2NaCl+3H2SO4+MnO2=2NaHSO4+MnSO4+Cl2↑+2H2O (4)KClO3+6HCl(稀)=KCl+3Cl2↑+3H2O,注意:本实验不宜加热,否则易发生爆炸。 (5)二氧化铅氧化浓盐酸:PbO2+4HCl(浓)=PbCl2+Cl2↑+2H2O (6)重铬酸钾与浓盐酸共热:2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 (7)漂白粉与稀盐酸反应:Ca(ClO)2+4HCl(稀)=CaCl2+2Cl2↑+2H2O (8)氧气氧化氯化氢制备氯气:4HCl+O2=2Cl2↑+2H2O (9)氧气通入浓盐酸的饱和食盐溶液制备氯气:4HCl(浓)+O2==2Cl2↑+2H2O 而工业上制备氯气是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Cl2↑+H2↑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否,混合时放热)
乙烯的实验室制取
1 、试剂:浓硫酸与无水乙醇(体积比3:1) 2 、原理: CH3-CH2-OH 3、 装置:液+液→气
浓H2SO4 1700C
CH2=CH2↑+H2O
问题一: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温度计插入位置?
CH3-CH2-OH
浓H2SO4 1700C
CH2=CH2↑+H2O
控制反应温度, 防止制取的乙烯不纯,因 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气体杂质.因此反应 得迅速加热到1700左右;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
问题二:浓硫酸的作用?反应中体现了浓 硫酸的什么性质? 浓H SO 2 4 CH3-CH2-OH 1700C CH2=CH2↑+H2O 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 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问题三:沸乙烯吗? 不可以,因为乙烯M=28g/mol密度 和空气M均=29g/mol密度接近.
讨论:乙烯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1)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2) 乙烯的可燃性
(3) 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五、操作原理: 1、安装顺序如何? (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把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烧瓶。
3、混合液体时是将什么倒入什么中?
(浓硫酸缓缓倒入乙醇中) 4、能否在量筒中混合液体?为什么?

hcl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hcl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hcl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原创版】
目录
1.HCl 的实验室制法简介
2.HCl 的化学方程式
3.HCl 实验室制法的步骤
4.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正文
一、HCl 的实验室制法简介
盐酸(HCl)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它在化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室制备盐酸通常采用氯气和氢气的反应方法。

二、HCl 的化学方程式
氯气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盐酸,化学方程式如下:
Cl2 + H2 → 2HCl
三、HCl 实验室制法的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需要圆底烧瓶、酒精灯、导气管、饱和食盐水等。

2.制备氢气:将锌粒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制备氢气。

3.制备氯气:将二氧化锰放入另一个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

4.混合气体反应:将制备好的氢气通过导气管导入制备氯气的圆底烧瓶中,观察两者混合后生成的盐酸气体。

四、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1.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氢气和氯气的流量,避免氢气过量导致爆炸危险。

2.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实验室通风,佩戴防护设备,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化学实验室制法大全

化学实验室制法大全

1、工业制硫酸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条件:高温)2SO2+O2=2SO3(反应条件:加热,催化剂作用下)SO3+H20=H2SO4(反应条件:常温)在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内完成2、工业制硝酸4NH3+5O2=4NO+6H2O(反应条件:800度高温,催化剂铂铑合金作用下)2NO+O2=2NO2 3NO2+O2=2HNO3+NO3、工业制盐酸H2+Cl2=2HCl(反应条件:点燃)然后用水吸收在合成塔内完成4、工业制烧碱2NaCl+2H2O=H2+Cl2+2NaOH(电解饱和食盐水)5、工业制纯碱(侯氏)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NH4HCO3结晶析出)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条件:加热)6、工业制氨气3H2+N2=2NH3(反应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注:催化剂为铁触媒7、工业制金属铝2Al2O3=4Al+3O2(反应条件:电解,催化剂为熔融的冰晶石)注:冰晶石化学式为NaAlF6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⑴氧气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KClO32KCl+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2SO4===H2SO4+H2↑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Cl2+2NaOH===NaCl+NaClO+H2O⑷硫化氢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2+H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H2S+2NaOH===Na2S+H2O或H2S+NaOH===NaHS+H2O⑸二氧化硫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SO2+2NaOH===Na2SO3+H2O⑹二氧化碳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⑺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⑻氯化氢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⑤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⑥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⑦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③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10一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③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④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⑤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③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⑤收集-—排水法⑿甲烷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CH4↑+Na2CO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③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CH↑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里制取氯化氢是利用食盐和浓硫酸在不加热或稍微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那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氧气化学式:O2相对分子质量:32反应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反应物状态:固固加热水溶性:难溶颜色:无色气味:无味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排空气验满方法:带火星木条,复燃可选用的干燥剂:浓H2SO4,无水CuSO4,碱石灰,无水CaCl2,P2O5其他制取方法:2KMnO4=△=K2MnO4+MnO2+O2↑;2H2O2=(MnO2)=2H2O+O2↑注意事项:KClO3催化分解时试管中不能混有任何可燃物,否则引起爆炸。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氢气化学式:H2相对分子质量:2反应方程式:Zn+H2SO4(稀)=ZnSO4+H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反应物状态:固液常温水溶性:难溶颜色:无色气味:无味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可选用的干燥剂:浓H2SO4,无水CuSO4,碱石灰,无水CaCl2,P2O5其他制取方法:2Al+2NaOH+2H2O=2NaAlO2+3H2↑;CaH2+2H2O=Ca(OH)2+2H2↑注意事项:不能使用浓H2SO4和任何浓度的HNO3。

点燃或加热前必须验纯,以免爆炸。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氯气化学式:Cl2相对分子质量:71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物状态:固液加热水溶性:可溶(1:2)颜色:黄绿色气味:刺激性气味(有毒!)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排空气验满方法:观察颜色;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可选用的干燥剂:浓H2SO4,无水CuSO4,无水CaCl2,P2O5 其他制取方法:KClO3+6HCl=KCl+3Cl2↑+3H2O;2KMnO4+16HCl=2MnCl2+2KCl +5Cl2+8H2O注意事项:必须在通风橱中操作,尾气用碱吸收,以免污染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反应原理。

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H_2O_2{MnO_2}{===}2H_2O + O_2↑。

- 在这个反应中,过氧化氢(H_2O_2)在二氧化锰(MnO_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它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 氯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ClO_3{MnO_2}{{===}{}}2KCl+3O_2↑。

- 这里氯酸钾(KClO_3)在二氧化锰(MnO_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KCl)和氧气。

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MnO_4{}{===}K_2MnO_4+MnO_2+O_2↑。

- 高锰酸钾(KMnO_4)加热分解为锰酸钾(K_2MnO_4)、二氧化锰(MnO_2)和氧气。

二、实验装置。

1. 发生装置。

- 固 - 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适用)-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导管等。

-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 固 - 固加热型(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适用)- 仪器: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等。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 收集装置。

- 排水法。

- 原理:氧气不易溶于水。

- 优点: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

- 操作要点:集气瓶要先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 向上排空气法。

- 原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优点:收集较干燥的氧气。

- 操作要点: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将空气排尽。

三、实验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氢氧化铝3种实验室制法

氢氧化铝3种实验室制法

氢氧化铝3种实验室制法氢氧化铝(Aluminum Hydroxid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化合物。

它具有抗酸性、吸附性和稳定性等特性,常用于酸碱中和、净化水质以及作为医药制剂的原料。

本文将介绍氢氧化铝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分别是化学法、沉淀法和水解法。

一、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氢氧化铝制备方法,主要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金属铝与碱性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铝。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化学法:步骤1:将适量的金属铝片加入浓盐酸中,生成氢气和氯化铝。

步骤2:将步骤1中生成的氯化铝与适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溶液。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氢氧化铝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处理,最终得到氢氧化铝固体产物。

二、沉淀法沉淀法是制备氢氧化铝的一种常见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加入沉淀剂使金属铝离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以下是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步骤:步骤1:将适量的金属铝离子溶液与一定量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步骤2:搅拌并保持反应液温度适宜,使金属铝离子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步骤3:沉淀形成后,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获得氢氧化铝固体产物。

三、水解法水解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氢氧化铝制备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以下是水解法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步骤:步骤1:将金属铝片放入大量的水中,使金属铝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步骤2:搅拌反应体系,保持恒温条件,促进反应的进行。

步骤3:反应完成后,对反应体系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最终得到氢氧化铝固体产物。

结论通过化学法、沉淀法和水解法,我们可以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这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

不同的制备方法在产物纯度、产率和操作难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室操作氢氧化铝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实验室和工业制法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实验室和工业制法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实验室和工业制法氧气氢气氯气氮气氯化氢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⑴氧气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KClO3= 2KCl+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2SO4 === H2SO4+H2↑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⑷硫化氢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⑸二氧化硫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⑹二氧化碳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⑺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⑻氯化氢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⑩一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⑿甲烷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净 化
有CO2、SO2等杂质,可用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 瓶将其除去
反应会生成H2S,可用硫酸铜 溶液将其除去
①酒精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①因反酒精与浓硫酸混合方法:先在容器中加入酒 精,再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冷 却; ③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的液面 下; ④应在混合液中加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 ⑤应使温度迅速升至170 ℃。
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试剂 原理
乙烯 乙醇、浓硫酸
CH3CH2OH 浓 1H 702 S℃ O4 CH2=CH2↑+H2O
乙炔 电石、饱和食盐水 CaC2+2H2O→Ca(OH)2+CH≡CH↑
反 应 装 置
收集
排水集气法
排水集气法
乙烯
乙炔
因酒精被碳化,碳与浓硫酸反应,乙烯中会混 因电石中含有杂质,与水的
成粉末,所以不能使用启普 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 ②为了得到比较平缓的乙 炔气流,用饱和食盐水代 替水; ③因反应太剧烈,用分液漏 斗控制滴液速度从而控制
反应速率。

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化学式

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化学式

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我们不仅要学好氧气制取的知识,而且要触类旁通,逐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中考对制取氧气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药品选用、实验装2H2O22H2O+O2↑2KMnO4K2MnO4+ MnO2+ O2↑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用途用途作用:冶炼工艺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应,这不但降低了钢的含碳量,还有利于清除磷、硫、硅等杂质。

而且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足以维持炼钢过程所需的温度,因此,吹氧不但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

高炉炼铁时,提高鼓风中的氧浓度可以降焦比,提高产量。

在有色金属冶炼中,采用富氧也可以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

化学工业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

再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

国防工业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医疗保健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其它方面如:它本身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达到焊割金属的作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机械企业里用途很广,作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选的一种切割方法。

过度吸氧负作用: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

氧气瓶氧气瓶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

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

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

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

高中工业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

高中工业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方程式总结蒙毅1实验室制取O2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2KClO3△2KCl+3O2↑2实验室制取H2Zn+H2SO4ZnSO4+H2↑Zn+2H+Zn2++H2↑3实验室制取CO2CaCO3+2HCl CaCl2+H2O+CO2↑CaCO3+2H+Ca2++H2O+CO2↑4实验室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5实验室制取HCl(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NaCl+H2SO4NaHSO4+HCl↑2NaCl+H2SO4Na2SO4+2HCl↑6实验室制取SO2Na2SO3+H2SO4Na2SO4+H2O+SO2↑7实验室制取H2SFeS+H2SO4FeSO4+H2S↑FeS+2H+Fe2++H2S↑8实验室制取NH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9实验室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8H++2NO3-3Cu2++2NO↑+4H2O10实验室制取N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11实验室制取Al(OH)3AlCl3+3NH3·H2O Al(OH)3↓+3NH4ClAl3++3NH3·H2O Al(OH)3↓+3NH4+12实验室制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Fe3++3H2O△Fe(OH)3(胶体)+3H+微热强热MnO2MnO213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AgNO3+NH3·H2O AgOH↓+NH4NO3AgOH+ 3NH3·H2O Ag(NH3)2OH+3H2OAg++NH3·H2O AgOH↓+NH4+AgOH+ 3NH3·H2O [Ag(NH3)2]+ +OH-+3H2O14实验室制取乙烯C2H5OH CH2=CH2↑+H2O15实验室制取乙炔CaC2+2H2O Ca(OH)2+CH≡CH↑16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2H5+ H2O工业制取方程式1工业制金属Na2NaCl2Na+Cl2↑2工业制金属MgMgCl2Mg+Cl2↑3工业制金属Al2Al2O34Al+3O2↑4工业制生石灰、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CO25工业制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6接触法制硫酸沸腾炉: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接触室:2SO2+ O2催化剂加热2SO3吸收塔:SO3+H2O H2SO47工业制玻璃(设备名称:玻璃窑)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浓硫酸△浓H2SO4170℃电解电解电解CaCO3+SiO2高温CaSiO3+CO2↑8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氯气2NaCl+2H2O2NaOH+H2↑+Cl2↑9.氯碱工业2NaCl+2H2O=2NaOH+H2+Cl210.高炉炼铁Fe2O3+3C=2Fe+3CO[也可以生成CO2] 11.工业制取水煤气C+H2O=CO+H212.侯氏制碱法NH3+CO2+H2O=NH4HCO3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13.工业制粗硅SiO2+2C高温Si+2CO↑14.工业合成氨(设备名称:合成塔)N2+ 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15.工业制硝酸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16.工业腐蚀印刷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17.工业制乙醇方法1:CH2=CH2+H2O C2H5OH (乙烯水化法)方法2:C6H12O62CO2↑+2C2H5OH (发酵法)18.工业制乙醛方法1:2C2H5OH+O22CH3CHO+2H2O (乙醇催化氧化法)方法2:2CH2=CH2+O22CH3CHO (乙烯催化氧化法)方法3:CH≡CH+H2O CH3CHO (乙炔水化法)19.工业制乙酸2CH3CHO+O22CH3COOH催化剂加热、加压催化剂△催化剂Cu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电解1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加热)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2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3苏打苏打是Soda的音译,化学式为Na2CO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业制硫酸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条件:高温)2SO2+O2=2SO3(反应条件:加热,催化剂作用下)SO3+H20=H2SO4(反应条件:常温)在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内完成2、工业制硝酸4NH3+5O2=4NO+6H2O(反应条件:800度高温,催化剂铂铑合金作用下)2NO+O2=2NO2 3NO2+O2=2HNO3+NO3、工业制盐酸H2+Cl2=2HCl(反应条件:点燃)然后用水吸收在合成塔内完成4、工业制烧碱2NaCl+2H2O=H2+Cl2+2NaOH(电解饱和食盐水)5、工业制纯碱(侯氏)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NH4HCO3结晶析出)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条件:加热)6、工业制氨气3H2+N2=2NH3(反应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注:催化剂为铁触媒7、工业制金属铝2Al2O3=4Al+3O2(反应条件:电解,催化剂为熔融的冰晶石)注:冰晶石化学式为NaAlF6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⑴氧气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KClO32KCl+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2SO4===H2SO4+H2↑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Cl2+2NaOH===NaCl+NaClO+H2O⑷硫化氢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2+H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H2S+2NaOH===Na2S+H2O或H2S+NaOH===NaHS+H2O⑸二氧化硫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SO2+2NaOH===Na2SO3+H2O⑹二氧化碳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⑺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⑻氯化氢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⑤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⑥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⑦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③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10一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③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④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⑤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③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⑤收集——排水法⑿甲烷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CH4↑+Na2CO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③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CH↑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里制取氯化氢是利用食盐和浓硫酸在不加热或稍微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NaCl+H2SO4(浓)=NaHSO4+HCl↑这个反应是属于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类型,所用制气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一样(参看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氯化氢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收集氯化氢后的剩余尾气,不能逸散在室内,可用水进行吸收。

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硫化亚铁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它们的化学方程式是:FeS+2HCl=FeCl2+H2S↑FeS+H2SO4(稀)=FeSO4+H2S↑制取硫化氢使用的是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参看《初中卷》使用固体和液体药品制备气体的仪器装置)。

硫化氢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检验集气瓶内是否已集满硫化氢,可将润湿的醋酸铅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立即变黑,证明瓶内硫化氢气已集满。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用亚硫酸钠跟浓硫酸起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是: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制气装置是用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参看《初中卷》使用固体和液体药品制备气体的仪器装置)。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硫是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氨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里常用的是给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

一般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制气装置是用给固体药品加热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氨气,可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若试纸立即变蓝,证明集气瓶内已集满氨气。

铵根离子的检验检验铵根离子是利用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的性质。

检验方法是:把少量铵盐晶体放入试管里,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给试管加热。

小心地闻试管中放出的气体的气味,可以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悬放于试管口处,试纸由红色变成蓝色。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检验出铵根离子的存在。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NaOH与Ca(OH)2的混合物)共熔(约300℃以上)而产生。

CH3COONa+NaOH=Na2CO3+CH4装置如图。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把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混合物装入干燥试管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先用酒精灯均匀加热,再从试管底部固定加热,并缓缓向前移动灯焰。

待试管里的空气赶尽后,用大试管排水收集,除非要求制取干燥的甲烷时,才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收满甲烷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后应倒放在实验桌上,这样可以减少比空气轻的甲烷的逸失。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

碱石灰是由粉状生石灰与NaOH溶液作用后,在200~250℃干燥而成,这样能使NaOH与Ca(OH)2混合很均匀。

其中Ca(OH)2的作用,除使NaOH分散细而匀,因而增加了NaOH与无水醋酸钠的接触面外,在加热时,还能减少熔融的NaOH对试管内壁的腐蚀。

碱石灰极易吸湿,故在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甲烷时,常有冷凝水出现,试管口如不稍向下倾斜,冷凝水将回流至灼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时,冷凝水都汇集在试管口附近,不会回流。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用浓硫酸使乙醇脱水制取。

其中浓硫酸起脱水剂和催化剂作用。

在约140℃时,乙醇脱水生成乙醚(C2H5)2O;在约170℃时,生成乙烯。

CH3CH2OH=C2H4+H2O这是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物不同的典型例之一。

实验装置如图。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在烧瓶中加入10毫升乙醇,然后分批缓缓加入浓硫酸共约30毫升。

在乙醇中加入浓硫酸时,由于发生化学作用而放大量热,要冷却后再继续加浓硫酸,防止乙醇大量气化。

再向烧瓶里加入几片碎瓷片。

为了控制混合液受热温度在170℃左右,须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入混合液中。

加热时,要使混合液的温度迅速越过140℃温度区,这样,可以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

混合液的温度达到170℃时,即有乙烯产生。

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棕色以至棕黑色。

这是由于乙醇部分发生碳化的结果。

在170℃时,生成的气体并非纯净的乙烯,其中常杂有少量SO2。

由于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除使乙醇发生脱水反应外,还会使乙醇(或其它生成物)发生氧化反应,浓硫酸还原产生SO2。

要获得较纯净的乙烯,可以把由烧瓶出来的气体先经10%NaOH溶液洗气,然后再收集。

乙烯难熔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

收满乙烯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后倒放在实验桌上。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防止因烧瓶冷却使水倒吸。

实验后,应待烧瓶里的残粥状黑色混合物以及温度计冷却后再清洗。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中常用电石跟水反应制取乙炔。

电石中因含有少量钙的硫化物和磷化物,致使生成的乙炔中因混有硫化氢、磷化氢等而呈难闻的气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