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中物理近三年高考物理学科考点分布及复习.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近三年北京高考物理学科考点分布统计

二、2014年高考物理学科命题趋势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试题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新课标实施后北京高考的方向和试题的特点。纵观近三年来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可以看到有如下一些特点值得关注。

1.保持了北京高考的试卷结构特点 知识点

试题分布 平均分值 题型 牛顿定律

2011.18 2013.16

6 选择题 功和能 2011.22 2012.22

2012.23 2013.23

17 计算题 动量 2013.24

20 计算题 万有引力 2011.15 2012.18 2013.18

6 选择题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2011.16 2012.1

7 2013.15

6 选择题 电场 2011.24 2012.24

20 计算题 磁场 2011.23 2012.16 2013.22

14 选择题、计算题 电磁感应 2011.19 2012.19 2013.17

6 选择题 交变电流 2012.15

6 选择题 恒定电流 2011.17

6 选择题 热学 2013.13

6 选择题 光学 2011.14 2012.14 2013.14

6 选择题 原子物理 2011.13 2012.13 2013.18

6 选择题 力学实验 2011.21.2

10 实验题 电学实验

2011.21.1 2012.21. 2013.21 14.7 实验题

自2010年北京市进入新课程高考以来,物理高考在命题上一直稳中有变,稳定在试卷结构和试题数目及对核心知识点的考查,变化在考查的呈现形式及逐渐加大了对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从这几年的试题中看到两个稳定点:①论述计算题的设问采取一题多问的形式,而且23、24题的三问都采取平行设问,设问之间的层次和区分度都较好,在2010年及2011年的23题中的第三问都体现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②实验题赋分点多。这样较为稳定的试题设问方式,不仅有利于命题者对全卷难度的控制与把握,更能有效的考查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物理思维水平和学科能力,可以看到近三年的试卷在论述计算24题的设问上难易程度层次是很分明的。

2.注重联系实际

自2010年进入高中“课标卷”以来,北京的《说明》明确提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近三年的试题加强了对学生根据实际生产生活背景建立物理模型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例如11年试卷中的选择考到了“蹦极”等实际背景的内容;而计算论述题中23题则考到了以“电梯”、“质谱仪““霍尔原件”等这样的实际应用为背景的每年一个计算题。这些试题都给出了具体的实际背景,这需要考生要能够读懂相应的物理情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10年的考题还有“开放式”设问,因此是考查“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素材。

3.实验题重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的考查

重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的考查,特别是出现了对演示实验的现象与原理的考查,这样的命题可以充分发挥高考试题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导向作用。基本仪器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的试题,通常物理思维难度并不大,但它能起到调节全卷整体难度的作用,同时也能引导中学物理教学重视以实验为基础,因此近三年来出现的频率较高。同时,在选择题中也常出现以演示实验为背景素材的试题,如10年“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断电自感过程中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以及11年的第14题(双缝干涉实验)、第19题(断电自感现象)、12年的第19题(跳环实验)等题,这样的试题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演示实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不能只注重实验现象,更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积极探究现象变化的规律与条件。

4.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尽管北京市的《考试说明》中没有明确提出“运用数学能力”的问题,但在“理解能力”中提出了“正确选用物理量、物理规律描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在“推理能力”中提出了“根据具体问题,运用数学手段和物理规律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运算、估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和结果正确地表达出来”;在“应用能力”中提出了“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恰当的数学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求解,得出结论”;在“实验能力”中提出了“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对误差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等,这些都是对运用数学能力的具体要求。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其中包括以下的几种方式:

(1)较繁杂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物理是定量研究的科学,没有精确计算,就不可能有严谨的定量研究,这不论是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还是物理教育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功能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也一直被命题者所看重。近三年考题中较繁的字母运算一般出现在选择题中,例如11、12年20题都是蕴含量纲思想的复杂字母运算;而24题11年、12年、13年都有繁杂的数字和字母运算。因此说近三年的考题体现了对学生考

查运算能力的考查。

(2)近三年试题对图象的要求及考查的频率一直较高。

图象做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描述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在这方面也一直是重点考查的侧面。从对图象的识别,到利用图象数据信息、处理实验数据,到根据规律画出图象,不论是哪种形式,但每年必考图象。2013年的考题这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需要从图像中获取解题信息的计算题就有2道。

5.重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探究能力是指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发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获取新知识、新方法;自己构建适当的简化模型,并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做出解释和评价等能力。

如2010年高考试题中的第16题,其所述的情景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可直接使用的物理过程,而是需要考生自己构建相关的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过程模型才能进行计算;第20题需要需要通过阅读各选项的情景有清晰的认识,并将各过程所遵从的规律与图象进行对比,进而才能做出判断;第22(2)需要考生能读懂测电流计内电阻的新方法;第23题需要考生通过题目的表述能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并要求能提出应用实例的设想等。这些都体现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1年的高考试题也是如此,例如第15题并不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思维套较熟悉但过程较复杂的计算,而是调用头脑中的知识背景,独立思考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半径、速率、轨道平面(向心力方向)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第18题要能够根据实验得出的图象,获取相关的信息,找到拉力F与人运动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第19题,不仅要知道自感现在是要“阻碍变化”,要需要能根据实验现象对于“阻碍变化”的具体结果进行半定量化的分析;第20题要求考生能在“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这句话的引导下,确定出判断各组单位的方法;第23题第(3)问“求狭缝的最大宽度”,需要根据题述情景,确定出“缝宽”需要满足的条件等。这些问题都没有现在的公式可以套用,都体现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2年考题中19题“跳环实验”、20题“约瑟森夫结”、23(2)对图像的理解、24(2)中“相互作用能”的理解、(3)中“最大电荷量”的求解都体现了对学生从题干信息中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三、2014年高考物理学科复习策略

大部分学校把高三一年的备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俗称“三轮复习”。下面我们按照每轮的特点,来分析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第一轮:从暑假高三开课到明年2月底为第一轮复习

一、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将原来的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

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最好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