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距今6500万年作为划分中生代与新生代的界限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认识地球的地质年代

小学科学课堂认识地球的地质年代

古生代时期特征
奥陶纪:海生无脊椎动物 发展,出现头足类动物
寒武纪:海洋生物繁盛, 出现三叶虫等生物
志留纪:植物开始登陆, 出现陆生脊椎动物
泥盆纪:鱼类繁荣,出现 原始两栖动物
中生代时期特征
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 一个时代,孕育了著名的恐龙。
中生代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 尤其是恐龙的繁盛。
添加标题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形成原因:地质年代中泥石流、 滑坡等灾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 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因素有 关。
影响范围:这些灾害不仅对当 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 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如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布范围:这些灾害主要分布 在山区、河流流域等地区,特 别是在地质年代中地壳活动频 繁、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
地球的地质06年代与自然
灾害
地震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地震灾害的形成: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其形 成与地球地质年代的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地震灾害的分布: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这些地区的地质年代和板块构造使得地震灾害频发。
地震对地球地质年代的影响:地震对地球地质年代的演变产生影响,特 别是在板块边界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引发地壳变动和地貌变化。
地层沉积: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沉积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是判断地 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地质年代中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通过岩浆活动 可以推断地质年代的演变历程。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研究构造运动可 以了解地质年代中地壳的运动规律和演化历程。
03
地球的地质年代特征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生命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生命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开始于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的88%,结束于5.44亿年前。

地质学家又把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

古生代就是指远古早期有生命的时代,许多生活在古生代的动物都没有脊椎,也就是无脊椎动物。

人们常常称中生代为恐龙时代,其实恐龙只是中生代众多生物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就是在中生代开始进化的。

地球最近的代是新生代,它开始于6500万年前并持续到现在,新生代也叫哺乳动物时代,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新生代。

每个代又被划分为几个纪,例如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你可能很好奇这些纪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名字大多来自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方。

●地质年代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

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地质学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古生物学两种方法来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

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地层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层或岩石的真实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古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层的早晚顺序和先后阶段,不说明具体时间,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层分为六个阶段:即远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远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为地球的发展初期阶段,距今时间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时期。

进入古生代时,海洋里的生物已经相当多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化。

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龙、始祖鸟、鱼龙、古象等大型动物相继出现,地球生物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深入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界的特征,地质学家又在“代”的下面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地质时代。

地质纪年

地质纪年

地质年谱中的“宙”、“代”、“纪”和“世”2004-12-03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周忠和汪筱林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手机看新闻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在古生物与地层学研究方面取得许多重要科研成果,本报对此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

在记者撰写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代”、“纪”、“世”等表示地质年代的称谓。

不少读者来电来信询问应该怎样区分这些地质年代,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和汪筱林对此作一解答。

中国人把我们自己文明社会的历史划分为“夏、商、周……”等不同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因为有了改朝换代;同样,地质学家认知地球的历史,划分不同阶段的依据主要是地球历史上生命演替的过程。

由于生命的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高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因此生物的进化最能反映地质学意义上的时间的进程。

地球四十多亿年的历史首先被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四个大的地质年代阶段。

冥古宙(46亿年前38亿年前)的时候,地球刚刚形成,但未保存地质纪录,是生命起源的时期;太古宙(38亿年前25亿年前)的生命形式处于很低的发展阶段,主要为原核生物(如蓝藻和细菌);元古宙(25亿年前5.4亿年前)先后出现了真核生物、多细胞动物和多细胞植物;显生宙(5.4亿年前现在)开始,我们熟悉的各生物的种类陆续出现,并蓬勃发展至今。

显生宙进一步分为古生代(5.4亿年前2.5亿年前)、中生代(2.5亿年前0.65亿年前)和新生代(0.65亿年前现在)三个阶段。

顾名思义,它们分别代表了生物演化的“古老”、“中等发达”和“新生”的阶段。

每一个“代”又可被细分为几个次级的单元“纪”。

例如古生代由老到新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著名的澄江生物群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发生在寒武纪的早期。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鱼龙和翼龙就生活在中生代,从三叠纪开始出现,到白垩纪末绝灭。

地球历史的各个纪元是怎么划分的

地球历史的各个纪元是怎么划分的

地球历史的各个纪元是怎么划分的
为了涵盖46亿年的悠久历史,又细分各个时期的地球面貌,地质学家们建立了一套地质时代体系,从大到小分为宙、代、纪、世、期等单位。

宙: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有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

其中前三个时期又称“隐生宙”,因为当时的生命还很原始,直到元古宙晚期才有肉眼明显可见的多细胞生物。

而距今5.41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标志着“显生宙”来临。

代:每个“宙”下的各个大时期,时间可达数亿年。

经常说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就是显生宙的三个大时期,从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至今,都处于新生代。

纪:每个“代”的进一步细分,时间一般为数千年到1亿多年。

如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大约从20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期至今,都处于第四纪。

由于每个“纪”的生物化石都大不相同,而化石又是识别地层的头号指标,因此“纪”是最常用的一级地质时代单位,尤其是在显生宙。

从而地球诞生到寒武纪之前的40多亿年时间,又经常被统称为“前寒武纪”。

世:每个“纪”的进一步细分,时间一般为数百万年到上千万年。

如古近纪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分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从大约距今1万年前最近一次冰期至今,都处于全新世。

期:每个“世”的进一步细分,时间一般为数十万年,通常只有专业研究才分这么细。

关于恐龙灭绝的种种原因

关于恐龙灭绝的种种原因

关于恐龙灭绝的种种原因什么原因导致恐龙灭绝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

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它的生物。

在这次灾难中绝灭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至于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

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绝灭、大灾难。

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

这场大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解释这一大绝灭现象的各种理论。

但是至今,关于这场大绝灭的原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

也许,这样的答案等待着你来寻找。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纭,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一.陨石碰撞说: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___ 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二.彗星碰撞说:「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

地球四十六亿年来古生物与地质演变详解!!!!

地球四十六亿年来古生物与地质演变详解!!!!

地质工作者根据各门类古生物群的演变史,结合地壳连动、沉积间断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把地球发展史分成:太古宙(约四十亿年前至二十五亿年前)、元古宙(约二十五亿年前至六亿年前)、显生宙(约六亿年前至今天),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每代又分为若干纪、纪再分世,世再分期。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地史在前进,环境在转变,导致不同地质时代的生物面貌千变万化的差别。

生物就由低级发生质变而跃进到高级。

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依据生物的演化规律,把生物的发展史割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代: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

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大约二十五亿年前到五亿年前,生物界经历了元古时代的藻类繁荣时期,寒武纪的无脊椎动物第一次大发期,和奥陶纪的无脊物动物全盛时期。

元古代-藻类时代(约距今25-5.7亿年)元古宙已经有了能够自营光合作用、独立繁殖的蓝绿藻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大发展。

在茫茫的海域中,除去单细胞的蓝绿藻外,还有漂浮于海面的藻丝,堆积在海底并形成馒头状的藻类叠层石;卵形的藻灰质结核也随波滚动在海底,所以,元古宙可说是(藻类时代)。

元古宙地层在我国分布很广,含有大量的藻类化石,积累成巨厚的岩层,是一种十分华丽的建筑材料。

北京人民大会堂光彩夺目的石柱,南京长江大桥头堡照耀如镜的墙壁,都是用产自八亿年前的藻类组成的石灰岩镶砌而成的。

元古宙早期的藻类,以群体与丝状的蓝绿藻为主,经常保存为巨大的锥状叠层石和简单、连续分枝的直柱叠层石。

中期的藻类更为丰富,虽仍以丝状蓝绿藻为主,但藻丝的结构更为复杂,不仅有单列的,而且还出现了多列的,一般还是保存为各种形式的叠层石,如光滑的石柱状叠层石,分枝块柱状叠层石。

晚期藻类的特色是红藻类大量繁盛,重要的有前管孔藻(Praesolenopra)、多管藻(Multisiphonia)、放射线藻(Actionphycus)等。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8318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8318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综合思维)2.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区域认知)3.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划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提示:(见教材P16)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球状况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地址的进化历史

地址的进化历史
古生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Period),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 5.4亿年前)、奥陶纪(Ordovician 5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 4.3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evonian 4.05亿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3.55亿年前)和二叠纪(Permian 2.95亿年前)。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5]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化石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棘皮动物中的海林檎类、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类最常见,珊瑚、苔藓虫、海百合、介形类和牙形石等也很多。节肢动物中的板足鲎类和脊椎动物中的无颌类[如甲胄鱼类]等均已出现。低等海生植物继续发展。 [7]
1)太古时代
地质太古时代距今>50亿年。太古时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太古代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

第三纪

第三纪

上新世
(5百万年前):出现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矿产
矿产
早第三纪由于沉积环境多样化,在中国不仅形成了巨厚的磨拉石建造,而且在广大地区形成了各种成因类型 的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中蕴藏的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有含铜砂岩和各种盐类。生成石 油的原始物质是有机物。由于早第三纪有大量动植物遗体的堆积,不仅在海相地层而且在陆相地层中都有油田的 存在。石油主要见于长期下沉的拗陷和大中型湖泊沉积盆地,如早第三纪初、中期有关层位中。煤受一定的构造 和气候因素控制,常见于暖温(亚热带)地区,因气候温暖潮湿适宜于煤的形成和聚集。早第三纪是一个重要的 成煤时期,在中国主要见于秦岭以北,贺兰山-六盘山以东地区和南岭以南珠江-右江地区。同时含煤层位中大都 含有油页岩层,如中国抚顺、茂名均见有较厚的油页岩层。早第三纪盐类沉积相当丰富,主要有石膏、岩盐、芒 硝、天然碱和钾盐等。盐类的形成除具备深坳而封闭较好的盆地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长期干旱气候的环境。 早第三纪时,中国干旱带占有相当大的地区,是盐类富集的天然场所。此外,还有含铜砂岩、铀的氧化物等沉积。
第三纪的重要生物类别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真骨鱼类、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等,这与中生代 的生物界面貌迥异,该时代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的来临。
简介
简介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6500万年至300万年。延续约6200万年。“第三纪”一词,由意大利地质学家阿杜 诺(G.Arduino)于1779年创用。分早第三纪 和晚第三纪。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500万年,内分古新世 (Paleocene Epoch)、始新世(Eocene Epoch)和渐新世(Oligocene Epoch);晚第三纪距今2500万年至 300万年,内分中新世(Miocene Epoch)和上新世(Pliocene)。第三纪形成的地层叫“第三系”,代表符号 为“R”。早第三纪形成的地层叫“下第三系”,代表符号为“E”;晚第三纪形成的地层叫“上第三系”,代表 符号为“N”。第三纪以被子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类最繁荣。早第三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以大型有孔虫(货币 虫)、哺乳动物以古老类型为特征。晚第三纪大型有孔虫消失,代之以小型浮游有孔虫,哺乳动物亦以新生类型 取代古老类型。

地质年代记忆口诀

地质年代记忆口诀

地质年代记忆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Q 第四纪 N 新近级又叫新第三纪 E 古近级又叫老第三纪 K 白垩纪 J 侏罗纪T 三叠纪 P 二叠纪 C 石炭纪 D 泥盆纪《工程地质》习题与答案一、填空题:⒈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⒊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 三种。

⒋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 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⒌地震的基本烈度是指____。

⒍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 四种。

⒏河流沉积物的主要沉积场所有____。

9. 指出下列滑坡要素名称⒑岩溶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____和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全选对得2分,少选按比例扣分,错选或多选一个倒扣0.5分)⒈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A.白云岩 B.云英岩 C.大理岩 D.石英岩 E.石英砂岩⒉接触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是()A 温度 B.压力 C.具化学活动性流体 D.上述三者⒊某岩层产状为S 40°W∠35°N,则与此相同的产状表示方法有()S 40°W∠35° B.310°∠35° C.220°∠35° D.220°∠35°N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分选和磨圆度最好的是()A.残积物 B.洪积物 C.冲积物 D.坡积物⒌若地层出现不对称性的重复现象,则此处存在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 B.断层 C.节理 D.单斜构造⒍总硬度是指水中()的总量。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的流浪行程:首先中止地球自转,然后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后飞出太阳系,最后到达比邻星天体系统,建立新家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止地球自转后,地球人将看不到的地理现象是()A.夜空星光璀璨B.月亮阴晴圆缺C.太阳东升西落D.天气变化无常2.地球流浪成功,建立了新家园,有关说法最可信的是()A.比邻星可能比地球小B.新家园位于银河系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D.新家园绕太阳运动【答案】1.C 2.B【解析】【1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才有太阳的东升西落,故中止地球自转后将自不到太阳东升西落,C 正确;夜空星光璀璨是因为恒星能自行发光发亮或行星反射恒星光发亮,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于月球的公转,天气变化无常是由于大气的运动,都与地球自转无关,排除ABD。

故选C。

【2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离太阳约4.2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因此比邻星位于银河系之中,B可信;比邻星是恒星,比行星地球大,A不可信;比邻星是恒星,恒星是自己能够发光的天体,如果不发光,地球不可能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C不可信;由材料“后到达比邻星天体系统,建立新家园”可知,新家园位于比邻星天体系统,距离太阳遥远,新家园不可能绕太阳运动,D不可信。

故选B。

【点睛】恒星是由炽热气体构成(主要是氢、氦元素)能够自己发光的巨型球体。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

15.3 第四纪
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
生物界发展的最新阶段; 现代海陆分布及地貌起伏形势已经形成; 新构造运动强烈; 气候变化和气候波动频繁,周期性地出现过 冰川活动; 堆积了引人注目的大面积黄土; 特别是出现了有智能的人类,成为占有和改 造地球的主人,地球的历史进入了一个空前 的崭新的时代。
华北地区经过燕山运动,太行山以西隆起,以东发生拗陷; 在早第三纪初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断裂影响加剧,又形成 许多次一级的隆起和拗陷,在拗陷中普遍沉积了第三系, 厚度可达四、五千米;而在隆起地带,沉积变薄以至消失。
华北地区第三系综合剖面图
从华北第三系看环境特征 华北平原地层综合剖面说明:
①第三纪形成盆地,总体以沉降占优势,沉 积物以湖相细碎屑物质为主; ②湖盆多次与海水沟通(海水内泛)和中断, 咸水或半咸水和淡水沉积及生物组合成有规 律的变化; ③反映气候有周期性变化,有时干热,形成 石膏、盐及红色岩层;有时潮湿,形成暗色 岩及煤线、油页岩、石油等,沙河街组为主 要生、储油层; ④随着断裂发育,有多次玄武岩喷发活动。
哺乳动物:固定体温、胎生。比体温随外界变化的卵生动物, 具有优越的演化条件。同时,演化系统清楚,多数根据牙齿 即可进行鉴定,所以对于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5.2.2 晚第三纪地史特征
晚第三纪全球海陆分布轮廓已经和现代相似。 海水所占面积比现在稍大,而陆地面积比现在稍小。 古地中海残余海水仍淹没北非北部、意大利大部、 西班牙和法国的南部;法国西部和北欧地区则为大 西洋海水所覆盖;北美西海岸南部和墨西哥湾滨海 地区也都为海水所占据。 阿尔卑斯山升起后,古地中海逐渐变成封闭的内陆 海。其残余部分留下来黑海、里海和咸海。 中国大陆则和上述地方相反,当时沿海各海域都是 陆地,后来才为海水所侵没。 经喜马拉雅运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和环太平洋 山脉都已形成,并继续隆起。 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生物界分布、迁徙和气候 的变化影响甚巨,是地史发展中的一件重要事件。

地球的地质年代排序

地球的地质年代排序

地球的地质年代排序总:1、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的时代。

它包含两⽅⾯含义:其⼀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这两⽅⾯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起来的。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和化⽯的历史来确定的。

2、地层系统地壳是由⼀层⼀层的岩⽯构成的。

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成层岩⽯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

“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级、第⼆级、第三级、第四级。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级是“宇”,分为隐⽣宇(现已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宇。

3、地质年代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根据⽣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

“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级、第⼆级、第三级、第四级。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级是宙,分为隐⽣宙(现已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宙。

⼀、太古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个宇。

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

旧称太古界,原属隐⽣宇(隐⽣宇现已不使⽤,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个宙。

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表⾯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主要是⽚⿇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物化⽯。

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记录不多。

旧称太古代,原属隐⽣宙(隐⽣宙现已不使⽤,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个宇。

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

旧称元古界,原属隐⽣宇(隐⽣宇现已不使⽤,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个宙。

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1-地球的发展与演化

1-地球的发展与演化

活动概述名称:古生秘境之地球的发展与演化地球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时期,生物有近6亿年的进化史,经历了多次大灭绝和无数次的优胜劣汰。

现存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是适应变化的幸运儿。

时间、进化机制与机遇共同造就了就当今如此多样的物种以及那些已经成为化石的物种。

今天,我们来为地球制作一个时钟,梳理一下它的发展与演化。

主题关键词地质年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活动目标1、了解地球生命发展的整体历程2、了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代表性生物基本信息参与人群:古生物爱好者(以初中高年级、高中生为主)参与人数:10—15人活动时间:60分钟活动场所:演化之道展区——演化历程主题区、生命长河装备清单探秘寻宝计划书关键概念地质年代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

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

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

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

古生代距今约5.7亿至2.3亿年前,包括早古生代的伊迪卡拉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古生代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持续了约3亿年。

对动物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

它以一场至今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进化拉开了寒武纪的序幕。

寒武纪动物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海洋,但在古生代的廷续下,有些动物的活动转向干燥的陆地。

中生代距今2.50—0.65亿年——中生界(Mz).

中生代距今2.50—0.65亿年——中生界(Mz).
云南白垩纪红层中也有含铜砂岩矿床。
川、鄂、甘、新等侏罗纪含煤地层中常夹有沉积铁矿层。四 川的铁矿以湖相成因的菱铁矿、赤铁矿为主——綦江式铁矿。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
我国东部,因印支期,特殊是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影响,形 成知名的金属成矿带。我国东南、华南形成了W、Sn、Mo、 Cu、Pb、Zn、As、Sb、Hg等重要金属矿产,其中钨、锑 等储量居世界首位。鄂、皖等省,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灰岩接 触,还形成了接触矿床。湖北大冶、安徽当涂和铜官山等地 的铁矿、铜矿、黄铁矿等,其中大冶铁矿储量丰富——大冶 式铁矿。
中生代时,因泛大陆的解体,泛大洋已进入衰退阶段, 成为古太平洋。中生代末,全球古地理演化的格局为 泛大陆解体、太平洋缩小、大西洋扩张、印度洋产生、
14.2.3 中生代气候和矿产
气候
三叠纪初气候较枯燥,后由转向温湿,气候分带现象明 显。
侏罗纪海侵扩大,潮湿气候分布增加,在北美、北欧、 东亚、东北亚和南极洲都形成煤层,仅次于石炭二叠纪。
14. 中生代
中生代距今2.50—0.65亿年——中生界〔Mz〕。 三叠纪:距今2.50—2.08亿年——三叠系〔T〕。 侏罗纪:距今2.08—1.35亿年——侏罗系〔J〕。 白垩纪:距今1.35—0.65亿年——白垩系〔K〕。 地理变化
海西运动使世界很多地区隆起,形成联合古陆;侏 罗纪和白垩纪频遭大范围海侵,总趋势为陆地面积 增大。
三叠纪初,华南仍为海水占据,中国处南海北陆局势。 三叠纪中、晚期的印支运动,使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间、 扬子地台与塔里木地台间,形成印支褶皱带,相互对接 在一起。故印支运动期之后,中国和亚洲的主要局部已 全部成陆,欧亚古大陆主体最终形成。
侏罗纪,中国仅西藏、青海南部、两广沿海以及东北乌 苏里江下游等仍处海侵。白垩纪亦大致如此。

新生代的开始:古近纪

新生代的开始:古近纪

新生代的开始:古近纪古近纪(Paleogene,符号E),旧称早第三纪,是地质年代中新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65.5±0.3百万年(Ma),大约距今6500万年,结束于23.03±0.05M,延续了约4247万年a。

古近纪属于显生宙新生代,也属于非正式的第三亚代;古近纪的上一纪是白垩纪,下一纪是新近纪。

古近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

地质古地理方面,在大陆内部海侵范围显著缩小。

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开始奠定了许多山系的雏型。

中国的古近系以陆相为主,仅在边缘地带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地层运动古近纪地质代表地层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江孜地区古近纪甲查拉组角度不整合于晚白垩世宗卓组之上,系该地区最高(时代最晚)海相地层。

运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物源区主要为近源再旋回造山带,岩屑的母岩类型主要是岩浆弧成因的中性、中酸性安山质火山岩。

新生代以前,特提斯喜马拉雅属于印度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从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向北亚带显示了一种从浅水陆棚到深水盆地的变化,在侏罗-白垩纪时其陆源碎屑物主要是成熟度极高的石英砂岩,所以甲查拉组的碎屑物质只能来源于当时的冈底斯弧地区,所获有限的古水流证据也指示了这一点。

从欧亚大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被带到原印度大陆地区沉积,暗示该区的特提斯洋壳已经完全消失,印度与欧亚大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中、东部产生了初始的陆-陆碰撞,其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甲查拉组开始沉积的65Ma±。

玄武岩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 M 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 Ma。

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

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的Mg值(79.5-88.5之间,平均值为84)较曲家屯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Mg 值(77.0-79.8之间,平均值为78.4)偏高;单斜辉石捕虏晶为透辉石,其从核部到边部的Mg等变化趋势与橄榄石类似;斜方辉石捕虏晶为古铜辉石,其Mg值介于85.2-87.6之间,平均值为8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以距今6500万年作为划分中生代与新生代的界限(补充)?
1、我们祖先——灵长类大约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开始出现的。

(哺乳动物从此开始繁盛)
在灵长目中最早出现的是一些发现于欧洲和北美的近猴类化石。

多发现于古新世地层(距今6500万年~距今5300万年)。

自始新世开始狐猴类出现,早期的都归入已绝灭的兔猴科,它们的分布范围广,亚洲、北美、欧洲均曾发现,但是在非洲没有发现化石证据。

到渐新世,已经出现了猿和猴,并且朝不同的方向进化。

在灵长目中最早出现的是一些发现于欧洲和北美的近猴类化石。

它们具爪而不具指甲。

牙齿为三楔式低冠齿,比较一般化,但门齿增大,似平放的凿子。

近猴类多发现于古新世地层。

自始新世开始狐猴类出现,早期的都归入已绝灭的兔猴科,它们的分布范围广,亚洲、北美、欧洲均曾发现。

现在狐猴只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科摩罗群岛,尚未发现可靠的化石。

獭猴(又译瘦猴)现代只生存于东南亚和南亚、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热带地区,化石发现于东非的中新世地层。

眼镜猴类化石发现稍多。

从始新世起发现于欧、亚、北美等地。

近猴、狐猴、眼镜猴类常通称为原猴类或低等灵长类。

高等灵长类包括分布于南美的阔鼻猴类和分布于旧大陆的狭鼻猴类,狭鼻猴类又包括猴类、猿类和人类。

有些高等化石灵长类的系统位置较难肯定,如:巨猿、山猿和双猴等。

(参见百度相关资料)
2、恐龙的灭亡,被子植物从此繁盛
恐龙灭亡有很多原因,考虑其灭亡持续的时间很长,诸如彗星撞击引发的后果,还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更认为靠孢子繁殖的不会开花的低级植物被拥有花这种新的繁殖器官的植物挤出了大地,而以偏好靠孢子繁殖的不会开花的低级植物为食的处于食物链较底层的恐龙的灭绝导致整个恐龙的灭绝更靠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